日本政府发布过劳死白皮书

合集下载

简论日本“过劳死”及其社会问题

简论日本“过劳死”及其社会问题

简论日本“过劳死”及其社会问题作者:周何奇来源:《硅谷》2008年第15期[摘要]近年来中国也出现了“过劳死”一词,日本人在60年代不仅创造了“经济高度成长期”的奇迹,也同时造就了一大批“过劳死”的预备军。

本文通过深刻解剖日本“过劳死”这一社会现象,探讨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而解读现代社会给人类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以此为鉴,警示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过劳死”问题。

[关键词]过劳死无偿加班工伤认定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810178-02对中国人来说,“过劳死”一词可能还显得比较陌生,但在日本,却家喻户晓。

简单地说“过劳死”就是累死,过度劳累而死亡。

日本人普遍觉得为公司鞠躬尽瘁是工作的本分,加班加点也是平常不过的事,这即使日本成为了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也让“工作狂”“勤劳的蜜蜂”等一类词成为日本人的代名词。

不过毕竟人都是血肉之躯,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压力之下,工人猝死在办公室,或倒在马路边不省人事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以下就日本的“过劳死”问题做一些深入探讨。

一、“过劳死”的由来及演变“过劳死”一词源于日本,最先受到社会关注是在80年代后。

那个时期房市和股市价格飙升,日本沉浸在泡沫经济的表面繁荣之中。

经济发展一片欣荣,这个时期日本企业的加班现象尤其严重。

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劳动力调查》的显示,1988年每周平均劳动时间超过60小时的劳动者达到了777万人,其中男性长时间劳动者的比率竟高到了1/4。

[1]在此背景下,过劳死问题开始社会化,并于同年首先在大阪市开通了由律师团和医师团组成的“过劳死110”咨询热线。

[2]这个活动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反响,新闻媒体也开始报道过劳死问题,至此以后“过劳死”成为一个新语,渐渐取得了市民权,一直沿用至今。

在此也引用一下过劳死的科学定义: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筋疲力尽,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

日本预防企业工人过劳死对策的启示

日本预防企业工人过劳死对策的启示
三、日本预防“过劳死”现象的法律对策
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只有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作 为保障机制,才能更为有效地预防与控制“过劳死”的发生。从 20 世纪末以来,由日本政府厚生劳动省制定的劳动政策、劳动 法规等保障制度,主要从工人工作的角度对造成“过劳死”的各 种因素予以考虑,制定了与《劳动基准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 其中,2001 年 12 月 12 日修订出台的《关于脑血管疾病与虚血 性心脏疾病(负伤引起的除外)的认定标准》与 2002 年 2 月 12 日颁行的《为防止因过度劳动导致妨害健康的综合对策》两部 规章最为典型,以直接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职业疾病、劳动 时间为着眼点,规定了诸如定期健康检查、带薪休假、加班最大 劳动时间限制等多项内容。两部规章的主旨精神大致如下:
借鉴与启示 《生产力研究》No . 2 2 . 2 0 0 8
日本预防企业工人“过劳死”对策的启示
ÁÁÂÇÃÅÉÄÄÂÃÆÆÇÈÈÃÁÄÅÇÉÂÇÁÂÃÈÈÃÁÄÁÅÂÇÃÉÈ 吴海航
(北京师范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 20 世纪末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令人关注的工人“过劳死”现象。日本社会对此及时采取 了相应的预防与救助对策,日本政府也及时在相关立法中出台法律规定,预防与控制“过劳死”现象的进一步发生。当代中 国正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期,并且已经有工人“过劳死”现象的发生,但我国尚缺乏具体的社会对策与法律对策。因此, 日本的经验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关于脑血管疾病与虚血性心脏疾病(负伤引起的除 外)的认定标准》
此标准曾被厚生省官员解释为《过劳死认定标准》,其中, 指出了新的三项基本认定标准:(1)“长时间的疲劳积蓄(即负 荷过重),导致脑、心脏疾病暴发”(此项新的标准为,将疾病发 病前夕的判定期间,由原来的发病前 1 周扩大到 6 个月之内)。 (2)工作时间之外的“过重性劳动”。(3)“劳动状态”等认定标 准。劳动状态的具体解释为:第一,不规则的工作;第二,受限制 时间过长的工作;第三,出差过多的工作;第四,轮班值班及深 夜的工作;第五,工作环境存在湿度大、噪音强、时差等因素;第 六,标明需伴随着精神上紧张(心理紧张)的工作。

日本立法,刹住过劳死

日本立法,刹住过劳死

台则 有效遏 制 了企业 让员工过 度劳
动的行为 。 ( 摘 自新华网 )
快乐养生 2 0 1 4 1 1 65
人 进 行监 管 。 目前 日 本 厚 生 劳 动 省 已经 开 始 人 企 业 也 非 常 的 黑 暗 , 对 于 压 榨 员 工没 有丝毫 的 负罪感 。新法 案 的出
对 日本主 要 的 5 0 0 0 家企 业 进 行 调
查 ,这些 企业或 有过 员工过 劳死 的 现象 ,或被 民众 投诉迫 使 员工长 时
2 0 1 4 苇 6 首 . f : J 部 2 。 害 主
劳 死对 策作为 政府 的任务 ”的法 案 过劳 死等 防止对 策推 进法》在 日
本 参 议 院 获 得 全 票 通 过 。 这 项 法 案 由 H 奉 跨 党 派 议 员 发 起 ,它 的 通 过
问 工 作 。此 外 , “ 劳 动组 合” t会
减压 ,
设 立 情 绪 发 泄 室 ,在 屋 里 摆 放 摔 盘
H本政 府 计划在 1 1 月份 开 始实 子 、挤 毛豆 、机关 枪 扫射等游 戏的
施这 项法案 。虽 然法律 没有 明确规 道 具 ,帮 员 工发泄 不 良情绪 ,疏 导
也会 向相 关机 构提供 其所收 集 的员 工遭 遇 ,帮助 厚生劳 动省对 企业 进
监督 讽 查 调查 中 ,8 0 %的 企 业 都 收 到 了
政 府 勒 令 整 改 的 通 知 。 这 些 企 业
多 是 曰本 大 的 制 造 企 业 ,尤 以 日本
在2 0 1 2 年为8 1 3 人。而这只是冰 山一 管 理者 也没 办法 ;还有 些 以销 售为 角 ,| ] 本过劳死者 人数预计每年在 1

日本“工业奇迹”曾满载劳工血泪

日本“工业奇迹”曾满载劳工血泪

日本“工业奇迹”曾满载劳工血泪7月5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日本申报的“明治工业革命遗址”,将之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对日本申遗持质疑态度的韩国,在教科文组织做出决定前与日方达成共识。

日本政府在声明中承认,“20世纪40年代曾有大量朝鲜(半岛)和其他国家的人在违背意愿的情况下,被掳至其中一些遗址所在地从事强制劳役。

二战期间,日本同样施行了征用政策。

”韩国政府声明称,“这是日本政府首次承认曾在恶劣条件下强迫劳工工作的历史事实。

”新加坡“asia one”网站评论称,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东京最终做出了妥协。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张秀琴也表示,强征劳工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严重罪行,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历史,以切实行动维护每一位日本侵略政策受害者的尊严。

代表社会进步的世界遗产中,却普遍存在奴役外国劳工的历史事实,难怪英国《卫报》发问,“明治工业革命遗址”是日本进步的象征,还是黑暗历史耻辱的印记?进步象征还是耻辱印记?早在2014年1月,日本政府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了申请书,为23处“明治工业革命的标志”申遗。

日本政府称,申遗主题为“从亚洲小国到世界经济强国”,希望借此推动旅游业发展,并“恢复公众的民族自豪感”。

福冈县大牟田市长古贺道雄对日本共同社解释说,日本在非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接受了工业革命的浪潮,仅用50多年就完成了工业化”,工业遗产群展示了“这一在世界史上罕见的阶段”,凸显了日本从封建制农业社会到工业强国的转变。

美联社却注意到了历史的另一面――表面上看,这些遗迹仅涉及明治天皇统治时期的1868年至1912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关,但日方刻意模糊了一个事实:成千上万的韩国、中国平民及外国战俘,曾被迫在这些工厂和矿山中忍受着虐待和危险日夜劳作。

韩国《朝鲜日报》更直白地指出,日本申遗的23处设施中,包括9所炼钢厂、5家造船厂、3个煤矿和5个非工业基地,遍布长崎、福冈、静冈等8个县。

日本预防企业工人“过劳死”对策的启示

日本预防企业工人“过劳死”对策的启示
18 9 8年 一 0 7年 日本全国“ 20 过劳 死” 0电话商谈总计结 果[ 1 1 2 1
电话 商 谈年 份时 间段
1 日 i^19 1,6 8 9 06 1 1 9 / / 1 91 1 9 06 l 9 / 5 / 6
个 人 商谈 件数 总 计
18 6 .0 68 6
1 9 / 1-19 ,,5 9 556一9 66 l " /
应, 很快就 形成 了针对 “ 过劳 死” 的社会 救助 机制——全 国“ 过 劳 死” 1 10电话商谈 网络 ,以及 “ 预防过 劳死健康 电话 商谈 中 心 ” 展开个人 电话商谈 与单 位共同 电话商谈事务 。 1 8 , 自 9 8年 6 月 份开始 , 日本 在全 国范围 内设 置“ 过劳死 ” 1 10专线 网络 电话 台, 开展全 国范 围内的电话商谈活动 。 预 防过劳死健康 电话商谈 中心在各地设立 之后 , 针对劳 动 者所在 的产业结构 、 工作 强度 、 身体状况 等因素 , 归纳 出劳动 者 健康 的四大杀 手 : 高血压 、 高血脂 、 高血糖 、 胖 , 肥 称之 为 “ 亡 死 四重奏 ” 。因而 , 商谈 内容 主要针对 劳动者忽略上述 四种症状所 引起 的“ 过劳死 ” 商谈对 象为从事过 重劳动强度 的劳动者本人 ; 和家属 , 以及劳 动者所在单 位主管 劳务 的上司 。主持 商谈者为 商谈 中心具有 预防医疗部 门认定 资格 的保 健医师 。 商谈 中心对 电话商 谈者 的个人资 料绝 对保密 , 得外 泄 , 不 且商谈 电话 为免 费拨打 , 保证商谈者 的利益不 受任何损害 。
日本 预 防企 业 工
死 策的启 示 ’ ’ 对
( 京 师 范 大 学 法 学 院 , 京 1 07 ) 北 北 0 8 5

关于日本“过劳死”现象的考察

关于日本“过劳死”现象的考察

关于日本“过劳死”现象的考察作者:邓雅馨刘宇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27期摘要:近年来,日本“过劳死”案例屡见不鲜,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日本放送协会(NHK)曾报道过一名在家身亡的31岁女记者,经调查认定其死因为过重劳动引发的充血性心衰,她生前连续加班情况严重,疲劳过度,导致死亡。

本文主要重点分析了引起“过劳死”的原因,日本政府对于此现象采取的措施和法律认定以及带给中国的启示和避免“过劳死”的措施。

避免“过劳死”人数增多,有效减少工作者压力,雇佣者和雇主都要有一定的保护意识,积极有效的对“过劳死”进行干预。

关键词:日本;“过劳死”;加班“过劳死”,音译为“KAROSHI”,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日本,它并非临床医学术语,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日本学者将其定义为“由于过度的工作负担,导致高血压等基础疾患恶化,进而引发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等急性循环器官障碍,从而使患者陷入死亡状态的一種社会医学现象”。

其发病多是由于急性心力衰竭、脑血栓、心肌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一些大脑和心脏方面的疾患而引起的,原来在日语中并没有这个词,在1982年之后才发明了“过劳死”一词,专指在工作岗位或因工作原因由于上述疾病死亡的人。

一、“过劳死”产生的原因(一)社会和经济原因据NHK新闻报道,日本制造业的员工,劳动时间要比德、法长530多个小时,比英美长200多个小时,计算下来,比西方国家一年多工作三个月左右。

“过劳死”问题在日本的形成应追溯到1947年开始的战后经济重建,但当时的过劳及“过劳死”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劳动者们积极的爱国热情和忠诚的表现意识所致。

二战之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经济,进入快速经济发展时期;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减缓增长速率,但是各行业纷纷进行改革,调整结构,推行合理化运动,使得日本能够率先摆脱危机,受到最小的打击和破坏,此时也正是“过劳死”的高发期;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快速摆脱了不景气的经济,开始走向复苏,大量高新科技引入日本,使许多日本工作者面临挑战,如果不加强学习,就会被他人“登堂入室”,这个时候也是另一个“过劳死”的高发期;泡沫经济之后,日本经济虽一直不景气,但是回升速缓慢却可观,日本政府为了改善本国情况,不断放宽留学政策,许多学生来到日本,也为本国人民增添了不少的竞争压力。

中国过劳死现状及分析

中国过劳死现状及分析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题目:中国“过劳死”现状及分析姓名:学号: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年级:2班级:任课教师:2015 年 4月内容摘要在我国,近年因工作压力致“过劳死”的情形屡屡发生,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过劳死”现象的产生,过度劳累是主因。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劳动者为了能够获得业绩、提升职位、提高待遇、获得更大成功等多方面的思想因素以及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等。

也有客观因素:我国正处在社会加速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改变,这些都要求人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效率、加大工作量和任务难度。

此外“过劳”能为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相关法律仍不健全,无法保障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因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过劳死”;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目录中国“过劳死”现状及分析一、引言“过劳死”是最早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特殊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最终导致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因救治不及而丧命。

“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最近这几年里因为职业压力等原因造成的"过劳死"的现象已经频频出现,使的中国人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

二、“过劳死”现状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到60万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这样算来,每年“过劳死”超过60万人,意味着平均下来,每天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开这个世界。

如此数字堪称惊人。

去年,一家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

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

日本应对过劳死

日本应对过劳死

日本应对过劳死
作者:暂无
来源:《环球慈善》 2013年第8期
辑/华敏图/GC
一提到“过劳死”,立刻便会让人想到日本。

长期以来,“过劳死”成为日本一道别样的“独特风景”,诉说着一个国家“强大经济”与“不幸国民”的矛盾困境。

甚至当我们翻看牛
津英语词典时会发现,“过劳死”的英译“karoshi”本身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源自日语的单词。

尽管如此,日本社会显然存在一种共识,即“过劳死”是不能容忍的社会暗黑部分。

为此,日本政府和民间为应对“过劳死”可谓费尽心思。

从1990年代后期起,日本的劳动政策、劳动法规等开始强化对“过劳死”的防范,制定了与《劳动基准法》相配套的法律规章。

如2001年12月出台《关于脑血管疾病与虚血性心脏疾
病(负伤引起除外)认定标准》、2002年2月颁行《为防止因过度劳动导致妨害健康的综合对策》两部规章,以职业疾病、劳动时间为着眼点,规定了定期健康检查、带薪休假、加班最长
时间限制等多项内容。

其中前一项规章被厚生省解释为是“过劳死认定标准”,主要包括长时间疲劳的负荷过重、工作时间外“过重劳动”和“劳动状态”等三项内容。

比如,发病前1个月若工作时间外加班
超过100小时,或发病前2至6个月,工作时间外加班月均超过80小时,即可被判定为“过重劳动”,若能认定超工作量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增加,就可按照劳动灾害补偿提供救济补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政府发布过劳死白皮书Japan’s first government white paper on the still largely taboo phenomenon of death by overwork has revealed that a fifth of surveyed companies acknowledge their full-time staff works dangerously long hours.日本发布了有关过劳死这个仍属禁忌的现象的首份政府白皮书。

该白皮书披露,五分之一的受访企业承认,自己的全职员工工作时间长到了危险的地步。

The 280-page report — published almost three decades after Japan legally recognised death driven by overwork, known as karoshi — acknowledged that its contents made for bleak reading.该报告发布时,日本距离从法律上承认过劳死(即工作过度导致的死亡)现象已有近三十年。

这份长280页的报告承认,这个问题形势严峻。

Nearly 11 per cent of companies surveyed said they had full-time staff working at least 80 hours of overtime a month —a level which, by official acknowledgment, brings an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issues and other problems.近11%的受访企业表示,它们有全职员工每个月至少加班80个小时。

官方承认,这样的加班水平会加大因心血管问题及其他问题死亡的风险。

Almost 12 per cent of companies surveyed said they had staff working more than 100 hours of overtime a month.将近12%的受访企业表示,它们有员工每个月加班逾100小时。

The white paper, which was for ced into existence by a 2014 private member’s bill obliging the government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preventing deaths and suicide through overwork, follows a year in which karoshi compensation claims surged to a record high of 1,456.这份白皮书是迫于2014年一份日本普通议员法案的要求发布的,该法案要求日本政府承担起防止过度工作导致死亡和自杀的责任。

白皮书公布前的一年里,日本过劳死索赔案件数量达到了1456起的创纪录高点。

Even then, say lawyers who have represented the families of victims, the issue is greatly understated and barely discussed.过劳死受害者家属的代理律师们表示,即使是那样,这个问题仍被大大淡化,几乎没人讨论。

The survey had hoped to base its research on responses from 10,000 Japanese companies; in fact, it received replies from just 1,743.这次调查原本希望能获得1万家日本企业的回复并据此开展研究,事实上却只收到了1743家企业的回复。

Government efforts have yet to bite, say labour groups.多个劳工组织表示,政府的努力仍未见效。

Gentle slogans urging armies of reluctant salarymen let’s work shorter hours, or more practical measures such as turning office lights out at 7pm, are making no visible dent in a work culture that has devised few mechanisms for evaluating achievement beyond simply counting the hours worked.除了简单计算工时以外,日本的职场文化未能构想出什么其他的业绩评价机制。

在这样的职场文化中,用让我们缩短工作时间这样不痛不痒的口号敦促不情愿的工薪人士减少加班、或者推出下午7点办公室关灯等更实际的举措,都没有产生明显成效。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said Koichi Nakano, a political scholar at Tokyo’s Sophia University, is that neither the government nor the business sector is especially keen to inform workers of their rights and to uphold them.东京上智大学(Sophia University)政治学学者中野晃一表示,根本问题在于,政府和企业部门都不是很热心于让员工知晓自身权利和支持他们。

At the heart of the issue is a deeply unenlightened but persistent attitude on the part of the government and management that regards selfless dedication to the company shown through long hours at the office as a prime virtue?.?.?.?in reality it is arguably responsible for the steady decline of the Japanese corporate competitiveness, said Prof Nakano.中野晃一说:问题的核心在于政府和企业管理层非常落后又固执的态度,他们认为通过长时间呆在办公室展现出对企业的无私奉献是一种至高美德……事实上,可以说正是这种无私奉献导致日本企业竞争力逐步下降。

Reported karoshi deaths in the 2015 financial year ending in March, published by the labour ministry in April, were concentrated on sectors such as social services and construction.今年4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的2015财年里,媒体报道的过劳死案例集中在社会服务和建筑等领域。

These are on the front lines of Japan’s chronic labour shortage — itself a slow-burning crisis that derives from the country’s long-term demographic decline and historic resistance to large-scale immigration.这些都是日本长期劳动力短缺最严重的领域——劳动力短缺本身就是一场缓慢发酵的危机,它源于两点,一是就长期而言日本人口趋于下降,二是日本历史上一直抵制大规模引入移民。

The survey underlying the new white paper found 44 per cent of IT companies admitted that someof their employees worked more than 80 hours of overtime a month.新白皮书所依据的调查发现,44%的IT公司承认,它们的一些员工每月加班超过80个小时。

But the problem is more widespread.但这个问题存在于更普遍的领域。

The publication of the white paper came just a week after a Tokyo labour standards office ruled that the suicide of young graduate recruit at the Dentsu advertising agency had been a case of karoshi.就在白皮书发布一周前,东京一个劳工标准办公室裁定,电通(Dentsu)广告公司的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新员工自杀,属于过劳死案例。

The family of Matsuri Takahashi, 24, said she took her life after racking up 105 hours of monthly overtime.24岁的Matsuri Takahashi的家人表示,她在月加班时间超过105个小时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She had worked in Dentsu’s digital advertising division — the unit at the centre of a developing scandal that involved overcharging clients, and which Dentsu blamed on staff shortages.她在电通的数字广告部门工作,该部门目前正处于一桩仍在发酵之中的、涉及多收客户费用的丑闻的核心。

电通将丑闻所涉情况归咎于人手短缺。

Across the full- and part-time workforce, the average hours worked by individuals are falling very slightly, said the white paper, but that includes the rising cohorts of part time workers.白皮书称,综合来看,全职和兼职员工的平均个人工作时长略有下降,但这其中有兼职劳动者数量日益增多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