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作家作品 (2)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汇总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汇总(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
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
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
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
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
文章中母亲说的“好好活”是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活”是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的活下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1 春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重点)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
(难点)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嗡()酝酿()抖擞()朗rùn()wǎn()转hōng()托静mò()jiànzhuàng()应和()风筝()liáo()亮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
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着你。
....V抚摸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一、体会优美的情境1.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1.宗璞(第4课《紫藤萝瀑布》)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不沉的湖》《知音》等,“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2.沈复(第5课《童趣》)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3年),卒年不详。
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
工诗画、散文。
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作品有《浮生六记》。
3.流沙河(第6课《理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
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
1948年始发表作品,1950年到引JI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著名诗作有《就是那一只蟋蟀》。
4.玛丽·居里(1867-1934)(第9课《我的信念》)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巴黎大学理学博士。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又获诺贝尔化学奖。
5.孔子(前551—前479)(第10课《论语》十则)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思想,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6.朱自清(1898-1948)(第11课《春》)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7.老舍(1899—1966)(第12课《济南的冬天》)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1937年,发表长篇小说《骆驼样子》。
代表作还有话剧《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等,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8.何其芳(1912—1977)(第14课《秋天》)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秋天的怀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者用克制的语言,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的几件小事,重点追忆,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这件事,倾诉他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想念。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秋天的怀念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时2)

作业:
请大家在阅读《朝花夕拾》 的其他几篇,继续来看看鲁 迅童年时期的其他趣事。并 写一篇400字读后感。
可见鲁迅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默读课文第10— 23段,思考:这部分写了发生在三味书屋里的 哪些事情?目的何在?
1.行礼拜师; 2.问“怪哉”虫; 3.课间溜到后花园玩耍; 4.师生共同读书。 5、玩纸盔甲、画画
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 私题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 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 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 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 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 “不务正业”,这大概是 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 的原因。
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请简 要概括,并说说你的评价依据。
三味书屋的生活苦中有乐。
“苦”: ①先生严肃,要求严厉,不自由。 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 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 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乐”:
①新鲜乐。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 ”来说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②读书乐。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 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
鲁迅童年时期是怎样一个孩子?
小时候的鲁迅是一个充满童真的孩子 ,热爱向往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 寻找乐趣,他天真幼稚,同样地,也 有他对知识的追求,不管是在百草园 还是在三味书屋的后花园都可以证明 这一点。
本文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 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 法: (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 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 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 合儿童的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 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 有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 厌恶。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重点学 习了本文写景的精彩段落, 那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写景 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吗?
七年级语文上册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要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要点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故事背景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与济南这座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他曾这样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在济南这座朴实无华、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里,老舍的性格与当地淳厚的民风十分契合,耿直豪爽的济南人更与他意气相投,于是他广交朋友,这里很快便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一片沃土。
本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三、理解词语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
单单: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安闲舒适。
响晴:晴朗无云。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慈善: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肤:肌肉皮肤。
秀气: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宽敞:宽阔;宽大。
贮蓄: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
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
也指积存的钱。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
地毯:常由羊毛织成的一种重厚的机织或毡合织物,铺于地面。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①段):总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②一⑥段):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美景。
五、问题解疑1. 作者要写济南的冬天,开头为什么要写北平、伦敦和热带?第一段作者拿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并直接抒发赞美之情,赞誉济南是个“宝地”,为下文写济南的山、水、天作铺垫。
2.“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个重要的过渡句,在总写了对济南冬天印象之后,转到下文对济南冬天山、水、天的描写。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限喜爱,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赞美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 散文诗两首

作者名片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作家、诗人,笔名冰心。她的诗以歌颂 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主题。代表作 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 小读者》《樱花赞》。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 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从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起,中国文 坛上出现了不少体裁像《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一类的 作品,唯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 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散文诗二首
本课目标
1.把握散文诗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2.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体会 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作者名片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 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 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长篇小说 《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 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泰戈尔还擅长 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 为印度国歌。
请同学们概括《荷叶·母亲》的思想内容。
《荷叶·母亲》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描写了荷叶 庇护雨打风摆中荷花的场景,荷花象征“我”,荷叶象 征母亲,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 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恩和赞美之情。
情感把握
听朗读,思考问题,这两首诗都在描写母 爱,感情基调却有异同,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分 别是什么?从文章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不适意,徘徊
第3次
雨肆意地下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摇动
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内容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 点明题旨的句子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 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02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讲解)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话时说的客气话)。 5.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6.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 挥其才能。 7.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 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易考易错字词句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读“fǒu”,句末表疑问,译为“吗”) 2.古今异义 (1)期日中(古义:约定;今义:名词,日期;量词)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3)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3.一词多义 不:①尊君在不(同“否”,句末表疑问,译为“吗”);②日中不至(没有)。
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归纳梳理
成语中的谦辞 1.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 荣。 2.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3.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东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 4.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 5.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6.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 留)。
全诗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 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 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以后从事教育工作,1985年到《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
2、《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当代少年》,作者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作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兵。
3、(1)《婵》选自《承教小记》,作者小思,原名卢玮銮,笔名明川、卢马风,香港作家,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2)《贝壳》选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赏析》,作者席慕蓉,笔名萧瑞、漠蓉。
台湾画家、作家。
主要着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原名陈素琰。
5、《童趣》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字三白,长洲人,工诗画、散文。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6、《理想》选自《流沙河诗集》,作者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
出版诗集《草木篇》,作品以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为赋,抒写爱憎之情,寓意颇深,但却被错划为右派,经历坎坷。
复出后,发表了不少诗作。
《故园六味》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新诗奖。
7、(1)《行道树》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张晓风,台湾着名女作家,作品主要有《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再生缘》《我在》《从你美丽的流域》《玉想》等。
(2)《第一次真好》节选自《无言歌》,作者周素珊,笔名毕璞。
8、《人生寓言》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周国平,主要着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等。
9、《我的信念》选自《现代人的智慧》,作者玛丽·居里,既居里夫人,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她和她的丈夫共同研究放射性现象。
1898年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10、《论语》十则,选自《论语》,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
着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12、《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着名作家,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无名高地有了名》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3、《夏感》选自《梁衡文集》,作者梁衡,当代作家,主要着作有《新闻三步曲》《数理化通俗演义》、散文集《名山大川》《人灰鬼雄》等。
14、《秋天》选自《预言》,作者何其芳,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代表作有诗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小说戏剧集《刻意集》着名诗作有《生活是多么宽广》《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
15、(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潐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
太原人,唐代大诗人。
着有《白氏长庆集》。
(4)《天净沙》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大都人,着名戏曲作家。
16、《化石吟》选自《科学24小时》,作者张锋。
17、《看云识天气》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作者朱泳燚,当代科普作家。
18、《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作者法布尔,法国着名昆虫学家,着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着。
19、《月亮上的足迹》选自《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作者朱长超,主要学术成果有《开发自我》《人类的坐标》《思维与智慧》《创新思维》《脑科学的兴起及其理论之争》等。
20、《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着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1、《风筝》选自《野草》,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其中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22、《羚羊木雕》选自《东方少年》,作者张之路,当代文学家,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魔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1992年荣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23、《散步》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莫怀戚。
24、(1)《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2)《荷叶母亲》选自《冰心全集》,作者冰心,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现代着名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她的“问题小说”早在新文学初期,就引起文学界的注目,她的诗歌以抒写纯真的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被称为“爱的哲学”,影响很大。
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25、《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作者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6、《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着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27、《郭沫若诗两首》选自《郭沫若全集》,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919年取郭沫若为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着述丰富,文学创作计有诗集16部、剧本20个、散文12卷、小说37篇。
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蔡文姬》,历史论文《甲申三百年祭》等。
28、《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袁珂,神话学家。
论着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着.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选自《金波作品精选》,作者金波,当代诗人,儿童文学家。
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
近四十年来,结集出版的有诗歌、童话、散文、幼儿文学、文学评论以及诗词、歌曲集四十余部,选集有《金波儿童诗选》《金波儿童诗集》《金波童话》《金波作品精选》等。
30、《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着名思想家。
他的着作收在《韩非子》里。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着。
七年级语文下册作家作品对号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
(简介在7年级上册21)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一家之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等。
3、《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着名童话作家,共写了160余篇童话,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园丁与主人》等。
4、(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
着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诗集有《波士顿以北》《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等。
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
着有《临川先生文集》等。
6、《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着有诗集《五月花》,其中包括长诗《屈原》,组诗《黄河颂》和《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
7、《最后一课》是根据几种版本改写的。
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本短篇小说集。
《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选自《李大钊选集》,作者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着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
9、《土地的誓言》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
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憎恨》,长篇小说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
10、《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郭茂倩。
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11、《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
作者藏克家,诗人。
出生于山东诸城。
曾任《诗刊》主编。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藏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13、《音乐巨人贝多芬》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作者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
着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选自《济南文艺》1981年1月号。
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米龙老爹》。
长篇小说《漂亮朋友》《一生》等。
15、《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簒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16、《社戏》选自《鲁迅全集》,作者鲁迅。
(简介在7年级上册21)17、《安塞腰鼓》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作者刘成章,陕西延安市人。
已出版三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