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赏析之令狐文艳创作
《红楼梦》分章回赏析(含参考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红楼梦》章回赏析(第1—5回)令狐文艳一. 填空题1.甄士隐在梦幻中从僧人那儿接了美玉来看,那美玉上镌着四个字:。
这美玉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弃而未用的石头,被那僧道幻化成美玉带入红尘中历劫。
后来发现石头上面有一首偈诗,其中前两句是:,。
2. 女娲炼石补天所遗灵石在大荒山,是、把石头带入红尘的。
3. 曾灌溉过一棵,此仙草幻化成形,承诺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的灌溉之恩。
4. 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处处与其他家不同,因此“步步,时时,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反映了黛玉,心地孤傲,小心谨慎的心理。
5.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姓名: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
6. 贾雨村一到任上,就遇到一件人命官司,金陵一霸,为争买被拐的,纵容家奴打死了冯渊。
贾雨村从门子处拿到一张“”,得悉其中利害,便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
二. 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 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元宵看社火灯花时走失,三月十五葫芦庙着火把隔壁的甄家烧成一片瓦砾。
甄士隐从此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
疯跛道人吟唱了《好了歌》,甄士隐未能彻悟,道人又作《好了歌》解注,甄士隐听后便随疯跛道人出家去了。
B. 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林如海已是科第出身。
着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
林如海年已四十,原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死了,膝下只有嫡妻贾敏所生的女儿林黛玉,年方五岁。
夫妻无子爱之如珍宝,又见她聪明清秀,便延聘教师让她读书识字。
C. 荣宁两府的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宁国公居长,他的儿子是贾代化,孙子贾敬,贾珠是贾敬之子,贾兰是贾珠之子;荣国公的儿子是贾代善,其妻贾母是金陵世勋史侯家小姐,他的孙子有贾赦、贾政,而贾琏是贾赦之子,贾宝玉和贾环是贾政之子。
D. 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行将枯萎的绛珠草,使其“得延岁月”,修成女形。
神瑛侍者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
诗歌鉴赏正侧面描写之令狐文艳创作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令狐文艳在诗歌鉴赏时考描写,主要是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命题。
(一)基本概念:1、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例1:“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析】此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2、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描写是侧面描写。
例2:“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析】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例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二)考试重心高考主要在正面描写的几个角度上命题。
(三)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
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望岳令狐文艳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春望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意象大全之令狐文艳创作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令狐文艳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1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3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16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17蟋蟀怀念征人。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山水田园诗1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诗经两首赏析题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诗经两首赏析题令狐文艳《关雎》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
3、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4、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本诗所表现的内容是。
运用的艺术手法7.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8.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9.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1、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蒹葭》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选自《诗经·秦风》,诗经里的民歌属于“风”。
)B、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C、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诗的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来。
D、本诗的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
结尾却用“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种想象。
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之令狐文艳创作

物
形
象
1、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诗句)”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
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②概括形象的特征。
③结合诗词主旨,指出所写形象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这首诗描写了…(特定的环境或氛围)的一个…(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公式】描写内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
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
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字
词
推
敲
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置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诗
眼
赏
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古代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品诗韵有万千山水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边塞雄伟壮阔的奇丽

品诗韵有万千山水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边塞雄伟壮阔的奇丽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
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了阔。
"欲回边”,是出使的目的。
“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
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
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
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
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
而“归催”喻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
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舞蹈鉴赏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1现代舞的剧场形式是()。
1.0 分令狐文艳A、仰视B、俯视C、平视D、没有特定要求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2现代舞最重要的“审丑”方式是()。
1.0 分A、变形B、诙谐C、和谐D、狞厉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3现代舞身体语料的三个语源不包括()。
1.0 分A、历史B、异域C、生活D、想象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4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舞蹈都是原生的傣族民间舞:()。
1.0 分A、《孔雀舞者》和《雀之灵》B、《双人孔雀舞》和《孔雀架子舞》C、《双人孔雀舞》和《碧波孔雀》D、《孔雀架子舞》和《雀之灵》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5“昆舞”是由京昆戏曲中的()发展而来的。
1.0 分A、京剧B、南昆C、北昆D、京韵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6《天鹅之歌》属于下面哪一舞种:()1.0 分A、当代踢踏B、当代芭蕾C、现代芭蕾D、古典芭蕾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7下列不属于中国古典舞来源的是()。
1.0 分A、舞蹈家的想象B、现实生活中保留的活体C、文献与图像D、民间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8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不包括下面哪一项:()1.0 分A、魅力飞天B、闻法飞天C、涅槃飞天D、赞法飞天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9虽然舞蹈属于一种艺术形式,但其背后也常常蕴含着()的追求。
1.0 分A、古典层面B、文学层面C、世俗层面D、信仰层面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0俄罗斯舞蹈《白桦树》是一个体现俄罗斯()的舞蹈。
1.0 分A、民间信仰生活B、民间世俗生活C、宫廷生活D、宗庙生活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11舞蹈的客观范畴不包括以下哪项:()。
1.0 分A、生活形态的舞蹈B、规训形态的舞蹈C、审美形态的舞蹈D、作品形态的舞蹈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2下列属于规训形态舞蹈的功能的是()。
1.0 分A、表现世俗生活B、表现宗教信仰C、表现不同主体构造的不同文化D、表现内隐的主流文化意志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13下列不属于孔雀舞的形式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诗的颈联写的很传神,请你从意境,情感,修辞,炼字等方面任选一点赏析
令狐文艳
【赏析:写法(修辞)+内容特点+情感】
1.意境:描绘了茫茫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视野开阔,意境雄伟,画面生动。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2.情感:兴奋欣喜,极月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起,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丝生气。
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闪着粼粼金光。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3.修辞:运用对偶,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的塞外风光,音韵和谐,对仗工整。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4. 炼字:一个“大”字写出沙漠浩瀚无边。
一个“孤”字写出景物的单调边塞的荒凉没有什么奇异景观,烽火台烧起的那一般浓烟格外醒目。
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关于“长”苍茫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就非一“长”字才能表现绵长的感觉。
关于“圆”,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悲伤的感觉。
诗人把自己孤寂抑郁的情绪巧妙的融入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写中。
二、结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话,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描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选了雄奇壮阔苍茫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雄奇壮阔景象的赞美以及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悲伤之情。
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所描绘的意境
“大漠”有广大奇特之境
“孤烟”有孤独寂寞之境
“长河”有苍茫流长之境
“落日”有落寞苍凉之境“被排挤出朝廷”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