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合集下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1、原因分析:(1)老人身体老化,活动能力逐渐减少,脊椎容易
变形,肌肉力量发生变化,导致跌倒的几率增加。

(2)老人的衣服太宽,在活动时易脱落,影响视觉,行走时脚步被绊住,双脚摔倒。

(3)老人
活动能力差,步伐不稳定,习惯性的使用轮椅或助行杖,容易发生滑倒或
者跌倒。

2、整改措施:(1)给老人安装居家或医院安全护理措施,比如
安装扶手或固定扶手,安装护栏,监控系统,减少老人活动的危险。

(2)针对老人睡眠不良、失眠症等,定期进行护理,按时服药,增强老人的认
知能力,避免因睡眠不足而导致的跌倒。

(3)给老人提供有助于改善体
弱身体、缩小活动半径的合理起居安排,督促老人不要疏于卫生保健,尽
量保持健康。

(4)给老人提供舒适、宽松的衣服,活动中不要穿太紧的
衣服,以防脚步被绊住,减少摔倒风险。

(5)为老人安装家居安全辅助
器具,增强老人的稳定性,比如:安装扶手、扶手椅、护栏、助行杖等。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环境因素:医疗机构内的地面平整度、滑倒物或障碍物的存在,以及照明不足等都可能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

2.个人因素: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已有的负伤、手术后的虚弱等个人因素都可能增加患者跌倒的风险。

例如,老年患者常见骨质疏松症,容易出现骨折。

3.护理不当:错误的移动或转移患者的方法、不正确的床固定、不实用的辅助器具等也可能导致患者跌倒。

4.缺乏培训和意识:医护人员在跌倒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方面的知识和意识不足,可能导致风险的忽视。

5.患者监控不足:在繁忙的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无法始终保持对患者的监控,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和阻止患者跌倒。

二、整改措施针对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整改措施以预防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1.环境改善:医疗机构应确保地面的平整度,清理滑倒物或障碍物,提供充足的照明和把手等设施,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2.风险评估:对所有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计划中,以便护理人员参考。

3.护理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正确的移动和转移患者的方法,学习使用辅助器具并正确固定床位。

4.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在医护人员之间共享,以确保每个人都了解患者的特定需求和风险。

5.监控和提醒:增加对患者的监控,采用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系统或感应器系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

6.管理沟通:改善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确保对患者的风险和措施的有效传达,并定期检查和更新这些信息。

7.团队合作:医疗机构应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包括护理人员、医生、物理治疗师和安全官员等,共同努力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预防并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全员参与,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改善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不断优化环境和设施。

通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整改措施,跌倒不良事件可以得到明显的减少,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3月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3月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2016年3月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护理事件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检查和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二、跌倒原因分析防滑地面考虑不足 缺乏防跌倒警示标识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缺乏持续性 配套设施不合理 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非24小时专人看护患者自身因素(体质差)躁动不安意识不清精神异常视力模糊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护士宣教不到位 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 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护理课件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护理课件

护理人员培训及管理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01
定期开展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其对跌倒预防和处理的认识和技
能。
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
02
强调护理人员在预防患者跌倒中的责任,提高其责任心和警惕
性。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03
与医生、药师、康复师等多学科合作,共同制定跌倒预防和处
理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04 案例分享
案例一:某医院跌倒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效果评价
经过改进后,该医院跌倒不良事 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及家属 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案例三
预防措施
制定详细的防跌倒流程和制度,对医 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患者及 家属的宣教力度。
推广经验
将该医院的防跌倒经验和措施在其他 科室进行推广,以提高全院的安全管 理水平。
THANKS
跌倒不良事件的重要性
跌倒不良事件是医院内常见的安全问 题,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存在潜在风 险。
预防和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医 院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引 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跌倒不良事件的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而跌倒不良 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倒。
护理技能不足
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护理技能,如 协助患者移动、保持平衡等。
沟通不畅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不畅,可 能导致患者误解护理人员的指示, 从而发生跌倒。
03 改进措施
环境改进
评估环境安全
增设防护设施
对病房、走廊、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安 全评估,查找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地 面湿滑、障碍物等。
在卫生间增设扶手,便于患者起身和 稳定;在易跌倒区域设置防滑地毯和 警示标识。

临床术后跌倒Ⅳ级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临床术后跌倒Ⅳ级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临床术后跌倒Ⅳ级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原因分析1、医护人员方面:宣教力度不够,护士仅在术后首次宣教及晨间查房时告知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之后未进行再次告知,未体现宣教的连续性。

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从思想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患者方面:依从性较差,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年轻,走几步路没啥事,只要脚不着地就可以,未遵医嘱严格卧床;3、陪护方面:对疾病风险认识不足,患者既已下床活动,未做到寸步不离有效搀扶;4、巡视方面:巡视病房流于形式,护士只关注患者在不在,未关注到患者床边放置的不知何时购买的拐杖(患者自行购买拐杖放在床旁),对可疑下床活动倾向的辅助器械未引起重视;巡视病房发现患者不在床时,未及时询问患者去向;5、交接班方面:对跌倒中风险患者未做到班班交接;6、宣教方法: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医嘱要求卧床休息,护士宣教次数少、力度弱,只采用单一的口头宣教的方法在术后进行单次简单宣教,患者及陪护在术后还没有完全从手术紧张的情绪中出来,未能第一时间完全掌握宣教内容;7、惯性思维:日常工作及床旁交接班中护士过多关注高龄患者防跌倒的宣教,而忽略对年轻患者的指导;8、法律观念淡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护士忽略护理这一特殊的职业特性,对宣教、告知等未能及时签字记录。

整改措施1、增加对患者及陪护防跌倒知识宣教频次,告知其术后绝对卧床的必要性并落实宣教后签字;术后首次及术后各班次交接班应重点关注患者及陪护对防跌倒知识知晓率是否达到100%,提高其依从性。

1、采取多样化宣教模式,将以往跌倒相关案例整理后存入床头平板,让患者及陪护能随时查看相关内容,起到警示作用。

2、手把手教会患者及陪护正确使用便器的方法。

3、护士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正确评分,按要求悬挂标识,重点交接班。

4、打破惯性思维理念,不单单只关注高龄患者,依据我院三级质控标准优化科室交接班内容,对跌倒中高风险患者严格落实床旁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5、有效巡视病房,关注患者周边环境,发现危险因素及时提醒并制止;对于暂时不在病房的患者问清楚去向。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护理事件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检查和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二、跌倒原因分析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防滑地面考虑不足;无防跌倒警示标识;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1、病人及家属方面:针对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的患者,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的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对预防跌倒的知识进行护工的相关培训。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护理事件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检查和足踝X 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二、跌倒原因分析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防滑地面考虑不足;无防跌倒警示标识;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1、病人及家属方面:针对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的患者,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的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对预防跌倒的知识进行护工的相关培训。

201X年3月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201X年3月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护理事件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检查和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二、跌倒原因分析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缺乏持续性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 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 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 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护士宣教不到位;✧ 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 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 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 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防滑地面考虑不足;✧无防跌倒警示标识;✧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1、病人及家属方面:✧针对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的患者,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的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对预防跌倒的知识进行护工的相关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跌倒护理事件
针对高风险病人得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就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得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 T检查与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得发生。

二、处理流程
二、跌倒原因分析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缺乏持续性
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得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
✧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
✧患者及家属对跌倒得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
✧家属瞧护不足,非24小时得专人瞧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护士宣教不到位;
✧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
✧对预防跌倒得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
✧缺乏规范得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
✧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
✧防滑地面考虑不足;
✧无防跌倒警示标识;
✧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
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1、病人及家属方面:
✧针对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得患者,加强;
✧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得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
✧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瞧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
✧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
✧对预防跌倒得知识进行护工得相关培训。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
✧建立规范得跌倒管理体系,完善入院跌倒评估,设置明显得高危警示标识;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开展持续性培训;
✧护理部、护士长加强检查督导力度。

4、医护环境方面:
✧在房间、卫生间、通道等位置设置扶手,为患者提供环境设施保障;
✧对地面进行防滑处理,加强对易积水地面得检查;
✧易滑倒区域设置防跌倒警示标识;
✧夜间开启地灯,为患者提供夜间行动照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