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位百岁老人鲜为人知的长寿养生秘诀首度曝光
百岁寿星的养生“绝招”

百岁寿星的养生“绝招”作者:王明洪来源:《祝您健康》2006年第09期保护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
然而,长寿究竟有没有绝招?笔者因工作需要,有幸接触大量有关百岁寿星的养生资料,并走访了数十位健在的百岁寿星,发现有些寿星的生活习性确实存在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之处似已成为他们的养生“绝招”。
北京市107岁的武术寿星吴图南从小体弱多病,后经人指点,开始学太极拳和刀、枪、剑、棒等武艺。
几年后,一身病除,体格也强壮起来,直到年逾期颐,身体一直很好,从未患过大病。
他深有体会地说:“锻炼不仅能增强体魄,还能增加人的机敏性,增强记忆力。
长寿的人,应有健康的身体,乐观的情绪,充足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万夫不挡的勇气。
”从台湾归来的寿星陈椿虽然已有110岁的高龄,但仍精神矍铄,满面红润。
他对养生之道颇有研究,其中之一就是唱京剧。
老人认为京剧不仅可以调剂他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在唱京剧时,要气沉丹田,这样可以加速吐故纳新,有强身健体之效;而且京剧结构严谨,韵律考究,通过学唱京剧还可以加强记忆力和背诵能力。
用自制的中草药来预防疾病,是四川省内江市113岁的老寿星曾明亮的长寿“绝招”。
老人家年逾花甲后,就常到城郊山上去采集黄桷树根、兔耳枫、左转藤等预防风湿的中草药来煎水洗澡、洗脚。
她还自制药茶,常年饮用。
春夏季喝沙参、麦冬、人参片茶;秋冬季喝银杏叶茶,并在药茶中放少许冰糖。
四川省秀山土家族105岁的民间医生王忠义的养生“绝招”可谓独特。
100多年来,他每天黎明即起,在床上打坐,练内气功,并将满口的“玉浆”(即口中的唾液)一口一口慢慢地咽下,然后方进早餐。
年逾百岁后,他仍耳聪目明,头脑敏捷,身体犹如壮年。
古医书曾云:“唾液充盈,又常含而咽之,能润五脏,悦肌肤,使人长生不老。
”湖南省四明山区的百岁寿星庄老把吃蚂蚁作为他的长寿“仙丹”,几十年前,他从山上摔下,次日醒来,感到饥饿难熬,见石板上有一层被太阳晒死的蚂蚁,他抓来就吃。
100岁老人的养生秘方

100岁老人的养生秘方老年人的养生问题成了子女心中的烦恼,那老人该怎么养生呢?下面给大家介绍100岁老人的养生秘方,希望对你有用!100岁老人的养生秘方1.谨慎服药虽然百岁老人并不讳疾忌医,但他们能不吃药就不吃药,万不得已不去医院,尽量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战胜疾病。
因为他们知道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很多,弊大于利,折损寿命。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应当取消年度体检或立即停止服用处方药,一些必要的治疗还是不能荒废的。
2.闲不下来很多接近退休年龄的人,梦想着赶紧退休享受晚年生活,但真的退休后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他们醒来时会感到不安,大脑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做什么,也没有计划。
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身心健康。
大脑就像上满弦的闹钟,突然停下来反而会出故障,最好每天不紧不慢地运转着,活着也有奔头。
3.勤用脑老年人从事智力活动能降低他们患上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长寿老人会像锻炼身体一样勤用脑,如打桥牌、做猜谜游戏和阅读。
建议老年人积极收获新爱好(如绘画和编织),探险旅游,或是去老年大学学习新知识。
4.知足常乐老年医学家对年龄在95-107岁之间的犹太人考察后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对人生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幽默感十足。
乐观是长寿老人的精神支柱,他们从不轻言放弃,能很好地适应人生的每个重大转折点,接受失败和挑战,笑对老龄化进程。
5.会放松慢性压力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引发心脏病、高血压、肥胖症和糖尿病等。
长寿老人能控制住紧张和压力的侵袭,避免与人争论,保持冷静,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态。
记日记、与亲朋好友交谈和从事能让身心放松的运动(如瑜伽和深呼吸、冥想)有助于延长寿命。
6.调理肠胃在日本冲绳长寿老人的饮食中,有大量新鲜的果蔬和海产品,热量低且营养充足;而且他们每餐只吃八分饱,让肠胃有充足的时间消化。
这种进食方法平均每天能减少摄入300千卡热量,并避免了暴饮暴食,减少肠胃负担,保护内分泌和代谢功能。
7.控体重保持健康合理的体重对长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岁长寿密诀案例

中国养生长寿学作者:蒋德平姚永周明1、国内外长寿密诀案例上篇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集体农庄和“茶叶生产队”的队员。
128岁时她还在参加生产劳动,一天能采50斤茶。
她过去很爱骑马,100岁以后就不再骑了。
长寿家族她告诉贝尼特说,她的曾祖父德扎拉什活到了160岁,曾祖父有个孙子纳鲁克活到120岁,她的堂兄布扎尼亚活到_146岁,她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活到90几岁。
生活规律(1)寿星食谱。
她吃饭很有规律,宁肯少吃多餐,也不一顿吃得太饱。
平时的饭菜有玉米碴粥、鸡、炖肉(新鲜的仔牛肉)、水果和酒。
(2)每天早上到河边打水来洗澡,因此一生中绝少感冒。
(3)她每天打扫院子,生活完全自理,常常带着重孙子和重孙女们玩,衣服也是自己洗。
146岁高加索人阿什坎格里的长寿秘诀:什么都能吃;每天早上洗冷水澡;从不与任何人吵架阿什坎格里活了146岁,从亚历山大一世算起经历了4个皇帝。
他于1842年修筑过格鲁吉亚的军用公路,参加过1877年的俄土战争;结过两次婚,第一个妻子给他生了7女1男,第二个妻子给他生了两个儿子。
他的体质极好,每年夏天把羊赶到山上去放牧;他又是个出色的骑手和射手,经常打猎;常年睡在屋外的门廊里。
他110岁时生的儿子是村小学的校长。
128岁时记忆已不太好,置40岁后小腿逐渐显得有些软弱无力,但满口牙无一脱落。
死于1947年。
生活规律(1)寿星食谱。
包括肉在内,他什么都能吃,不过夏天喜欢吃蔬菜和奶制品;冬天吃肉多一些;很少吃喝太烫的饮食。
(幻每天早晨洗冷水浴。
(3)性格温和,深得村里人尊敬;喜欢与人来往,不愿独自一人呆着,从不与任何人吵架。
(4)饮酒有节,从不喝醉。
年轻时就开始抽烟,128岁时才戒掉。
法国最老寿星的长寿秘诀:微笑+巧克力1995年2月2】日,这一天对于居住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的让娜·卡尔芒夫人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这位法国年龄最大的女寿星在喜庆的祝福声中迎来了她一生『II的第120个生日。
让娜1875年2月21日生于阿尔勒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后同一位布店老板结婚,1926年当上了祖母。
健康长寿有秘诀百岁老人谈养生牢记4字口诀有助于养寿

健康长寿有秘诀百岁老人谈养生牢记4字口诀有助于养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寿老人也越来越多,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张明珠老人有自己独特的养生理念,1905年生于上海,被誉为“最美百岁老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到自己的养生秘诀,不吃昂贵的保养品,也不会专业的保健方法,记住4字口诀,不仅可以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增寿养寿。
通过科学的养生手段,保持身体状态的健康、强壮,不仅对延长寿命有帮助,还能减少生病的几率,健康长寿有秘诀?百岁老人谈养生,牢记4字口诀,有助于养寿。
1、人到老年,必须锻练,散步慢跑,练拳舞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到老年后身体抵抗力也会下降,身体各项机能、器官也处于衰退的阶段,因此人到老年必须坚持锻炼身体,适当的进行散步慢跑、练拳舞剑这些舒缓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还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预防身体衰老,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就是坚持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让身体放松起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有助于日常养生。
2、莫怕严寒,清扫庭院,绘画添趣,种花养鸟人们经过一夜的休息,室内氧气相对缺乏,十分需要充足的氧气进行补充,晨起虽然温度稍低,但是空气中氧气比较多,早起清扫庭院,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尽情的吸收氧气,促进心肺功能的活跃,人到老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助于陶冶情操,在精神上有一种寄托,心理上不再感觉到孤单,还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保持心理的舒畅,有助于养生。
3、饮食勿暴,少食多餐,吃饭勿语,细嚼慢咽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脏腑器官会逐渐走向衰老,肠胃消化功能下降,饮食一定要注意少量多餐,不可暴饮暴食,以免造成食物不消化、胃胀等情况,吃饭时不要一心二用,一边吃饭一边说话,食物容易滑入食道,可能会噎到或喉咙里卡到食物,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吃饭时应细嚼慢咽,在口腔中将食物咀嚼成小块,与唾液充分融合,有助于缓解肠胃压力,加速食物的消化,缓解肠胃负担。
4、饱不洗头,饿不洗澡,睡前洗脚,胜吃补药刚吃完饭的时候不宜洗头,人们在洗头的时候,要以低头的姿势进行,可能会造成大脑缺血,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有三高症状的人,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洗澡看似舒服,却也比较耗费体力,饿着洗澡很容易引起低血糖,严重的话还有头晕、眼花等症状,中医认为,脚部有五脏六腑所对应的穴位,晚上洗脚时,适当的按摩脚部穴位,可以缓解身体疲劳,促进睡眠,保护身体健康。
世界10位百岁老人的养生秘诀

世界10位百岁老人的养生秘诀想要活到一百岁,不妨看看那些百岁老人都是怎么生活的,下面的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世界上10位百岁老人的养生秘诀。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世界各国平均寿命多在70-80之间,一般情况下女性的平均寿命会比男性长一些,而百岁老人是绝对的长寿者,那么,百岁老人是如果养生的呢?怎样才能活到百岁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世界10位百岁老人的养生秘诀。
1、做个乐观的人,每天喝一勺蜂蜜。
———柏妮丝·马迪根,115岁2015年1月3日去世的美国长寿明星柏妮丝,是个生性乐观的人,对蜂蜜的爱好也很强烈。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研究者认为,储存压力十分容易,如果应对不好,会导致一系列包括生病、受伤、炎症等身体反应。
因此,遇到压力要学会放松,如喝茶、散步等。
而柏妮丝每天服用的蜂蜜中含有大约35%葡萄糖,40%果糖,这两种糖都可以不经消化而直接被人体吸收。
蜂蜜还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维生素和矿物质。
2、橄榄油、葡萄酒和幽默感是我的长寿三宝。
———珍妮·卡尔门,122岁虽然法国的长寿明星珍妮·卡尔门早在1997年8月4日就已去世,但她却曾是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她的一生中都是在橄榄油、葡萄酒和幽默的陪伴下度过的。
研究早已证实,在以橄榄油取代黄油等食用油的地区,心脏病、癌症和肾病等发病率都明显更低。
而无醇红葡萄酒(无酒精红葡萄酒)则被美国心脏协会证实可降压护心。
不过,但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贾继东教授提醒,即使为追求长寿,酒精过敏者及有肝病者也应慎重饮酒,普通人应避免空腹饮酒。
另外,挪威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显示,具有幽默感的人患上大病后被治愈或好转的可能性比其他人高30%。
3、拥有大量的朋友、多喝水和唱歌,让我活得长。
———克里斯蒂安·莫滕森,115岁1998年4月25日去世的美国人莫滕森,是个生活很丰富的人,他坦言长寿离不开好朋友、喝水和唱歌。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朋友圈广的人平均延寿7年;水不仅能拯救生命,还是长寿的要素。
长寿之道案例

再如国学大师梁漱溟,著述等身。但他一生都与失眠抗争。据陈维志介绍,1919年他应蔡元培校长之请,赴北大哲学系任教,后因失眠到西直门外极乐寺休养,得遇省元老和尚传以静坐疗疾;1956年他又赴北戴河气功疗养所,在刘贵珍大师的指导下再度修习气功;练习静坐;其后几十年,他一直对静坐进行实践和理论探讨。他分析说:认得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与植物神经系统。当中枢神经系统过分亢奋时就会压制好干扰植物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长期下来,就会导致内脏器官产生疾病;提高静坐,可以使亢奋的中枢神经松弛下来,减少对植物神经的干扰。这样一来,有些疾病就可以恢复甚至痊愈;这以消化道疾病最为明显;同时,对于失眠夜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大师还习练太极拳,走步,自己还有一套按摩程序,与静坐一样坚持不懈,直到95岁辞世。
王忠义是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庄村人,属牛,1884年出生,常年居住在山清水秀的武陵山区。
王忠义幼年随父辈练气功,操练医术。20岁时继承祖业行医济世,走南闯北。他尤其擅长用中草药配合气功推拿,治疗骨科、外伤科及中风瘫痪等疑难病症。王忠义在武陵山区的土家苗寨享有颇高的声誉。一般"伤筋动骨一百天",而他一二十天就能治好骨伤。治面瘫、偏瘫及中风更是拿手好戏。
坐禅(打坐):两腿置于膝盖上,五心--两手心、两脚心及百会朝上,缓缓运气,使血脉、经络畅通。
辟谷:通过练功,气满不思食。但此法与绝食有区别。
二连环套:两胳膊肘上各套一副用木圈做成的二连环套,两臂上举,不停运动。
练寿杖:备一木棒,重七两,长尺余。一只手握棒一头,在空中旋转360度,另一只手接住另一头,再在空中转360度,如此反复。
“练气功三更起舞,环境优山清水秀;食油腻三分足矣,戒烟酒益寿强身;宰相肚与人为善,喜事临只乐三成;艰难险阻进三尺,笑口常开三分春。”
110位百岁老人长寿经验调查:长命百岁不是梦

110位百岁老人长寿经验调查:长命百岁不是梦自古至今,健康长寿都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梦想,儿女在为父母祝寿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长命百岁”。
而在广州市,目前10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就有349人。
这些百岁老人有哪些长寿秘诀?最近,广东省中医院通过上门为广州市百岁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对110位百岁老人健康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让我们透过数字,看看百岁老人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可以借鉴的生活方式和养生保健方法。
对生活很知足广州市110位百岁老人,年龄最大的110岁,最小的100岁,平均102岁。
百岁老人中女性较多,占总人数的81%。
据调查,在110位百岁老人中,与老伴、儿孙同住的就有68人,占总人数62%。
此外,与老伴同住的有5人,占5%;独居的有20人,占18%;与其他人同住者有10人,占9%;在安老院居住的有7例,占6%。
可见,这些百岁老人的空巢比例相对较低,家庭和睦及与家人同居,对长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些百岁老人中,性格外向者有78人,占总人数70%;性格内向者有28人,占总人数25%。
同时,他们的心理健康指数得分多居于中上水平。
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这个得分会呈下降趋势,但百岁老人心理健康者仍有61人,占总人数的55%。
另外,从文化程度看,这些百岁老人中,文盲、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的有105人,占95%。
这些人群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知足常乐,对生活充满满足感。
体质平和保健康从百岁老人的健康情况来看,110位百岁老人中,没有任何慢性病的有68人,占总人数62%;仅患有1种慢性病者有28人,占总人数25%。
通过与广州市老城区2720名老年人的慢性病的发生率进行历史对照显示,这些百岁老人慢性病的发生率较普通老年人群发生率低。
再看中医体质辨识的情况,110例百岁老人中体质为气虚质或气虚夹痰夹瘀者有38例,占总人数35%;平和质有18例,占16%。
显示这些百岁老人中,气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平和质。
专家认为,与18~60岁现代人阳虚、气虚体质占40%相比,百岁老人的体质状况更利于健康。
109岁长寿老人秦茂堂的养生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109岁长寿老人秦茂堂的养生经
导语:109岁依然能够思维清晰,反应敏捷。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
健康长寿一直都是每个老人的追求,但是长寿可不是想要就能够做到的。
如何才能够健康长寿呢?
目录:
第一章:109岁寿星秦茂堂的养生经
第二章:唾液漱口流传千年的丹田养护方
第三章:老年人味觉异常当补锌
109依然能够思维清晰,反应敏捷。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
健康长寿一直都是每个老人的追求,但是长寿可不是想要就能够做到的。
如何才能够健康长寿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09岁寿星秦茂堂的养生经
家住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上的秦茂堂也许是上海男性百岁寿星中的“老大”了。
出生于1902年4月的他虽然已是109岁的高龄,但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耳朵依然好使,腿脚也依然灵便,而且精神矍铄,看上去就像80岁左右的老人一般。
秦老对穿着十分讲究,虽然时值夏末,他依然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袖衬衫,外套一件羊毛背心,看上去干净索。
老人认为,他的长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心态平和
老人认为:心态平和对人的寿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很喜欢和别人交流,经常劝比他年纪小的老人“凡事要看开点,小辈的事不要多管,你年纪大了,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
”如果有别的老人对他诉苦,说自己的儿女对他如何不好时,老人也决不会抱着同情的态度帮着老人说话,而是劝他:“你这是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如果要改变这些状况,就要从教育好自己的儿女做起。
”其心态可渭平和。
此外,如果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皋长寿方案(109位百岁老人鲜为人知的长寿养生秘诀首度曝光)>第一部分 1.“淡、杂、鲜、野”,长寿的不传…我建议您多向如皋人学习,炒菜时少放盐,或者用糖、醋、姜、葱、胡椒、大蒜等来替代盐和酱油调味,坚持下去,您也能像陈继儒遇到的那三兄弟一样活得很长。
如皋人在春天采摘野菜的生动画面让我不由得想起《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仕女春采图,如诗如画,真是令人神往。
就像日本人的饮食中用柠檬多于用盐、冰岛人以鱼虾和蔬菜为主要食材一样,长寿之乡如皋人的日常三餐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遵循着“淡、杂、鲜、野”的饮食原则。
这种“道法自然”的三餐方案和饮食文化意境,与长寿之乡如皋本地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在明代嘉靖年间完成的《如皋县志》中,如皋的民风被记述为“其性驯柔,其俗质实”,而“淡、杂、鲜、野”的饮食风格恰恰从日常生活中“吃”的层面折射出如皋人的性格特质。
我们可以把如皋人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看作是他们日常生活和处事方式的一个逻辑概括,这其中暗含的是一个以儒家食礼学说和道家养生学说为核心的如皋长寿养生概念的成熟。
如皋当地的物产非常丰富,农产品、蔬菜瓜果、水产品、肉禽类,品种相当齐全和多元。
长寿之乡的人们正是利用这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当搭配成不同的种类,在讲究“淡、杂、鲜、野”的同时,注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使食物结构合理,营养均衡,从而保证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一)淡少盐淡食是如皋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炒菜时几乎不怎么放盐,一大家人通常要两三个月才能吃完一包500克的盐,这在其他地方的人看来都有点儿不可思议。
明代学者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就讲了一个少吃盐让人长寿的小故事。
他说,他曾经到过一个地方,那里有兄弟3人,都80多岁了,身体还非常强壮健康。
他问三兄弟养生秘诀,三人回答:“我们这里不产盐,吃盐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就尽量少吃盐,而且每天坚持干农活,其他没什么。
”听到这里,陈继儒不禁感叹,这正是“咸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
三千功行从兹始,天鉴行藏信有之”。
明代著名养生家王蔡也在他的《修真秘要》中强调:“酸味伤于筋,苦味伤于骨,甘则不益肉,辛多败正气,咸少促人寿。
”他提倡饮食要五味调和适中,任何一味偏多,都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特别是盐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会使人短寿。
纯粹从生理需要角度来讲,成人每天吃1克盐就足够了,当然,那样饭菜未免太没味道,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
南方人饮食本就清淡,一般不会超过这个量,但北方人口味偏重,觉得盐、酱油放少了,菜就没法吃,而且炒菜之外,还要吃腌的咸菜、咸肉、咸蛋等食品,每天盐的摄入量肯定超标。
长此以往,必然身体健康堪忧,那还谈什么长寿啊。
我建议您多向如皋人学习,炒菜时少放盐,或者用糖、醋、姜、葱、胡椒、大蒜等来替代盐和酱油调味,坚持下去,您也能像陈继儒遇到的那三兄弟一样活得很长。
第一部分 2.“淡、杂、鲜、野”,长寿的不传…(二)杂所谓“杂”,就是粗粮、细粮混着吃,荤菜、素菜搭配吃。
由于如皋滨江临海、地形平坦,兼有海陆物产,所以,这里杂粮、瓜果、蔬菜、鱼虾、肉蛋等产品十分丰富,这就决定了如皋人的营养摄食绝不单一。
据当地长寿研究所调查资料显示,如皋百岁寿星中有93%的人既吃大米、白面等细粮,又吃玉米、大麦、元麦等粗粮。
主食之外,还搭配蔬菜、水果、干果等,既有正餐,又有小吃、零食,相当丰富和多元。
我随手记下了一份流行于如皋坊间的三餐食谱:餐别大米白面杂粮荤菜素菜瓜果早餐粥包子、烧饼脆饼、馓子玉米糁儿粥元麦糁儿粥荞麦饼、山芋粥咸鸭蛋、香肠肉松等饼酱、咸菜乳豆腐午餐米饭面条大麦面、荞麦面汤肉禽类、鱼、虾、蛋类、菌类油菜、菠菜、韭菜、丝瓜、黄瓜、西红柿等草莓晚餐粥馒头、面条同早餐同午餐、香肠茶干黄瓜、豆腐乳等零食炒米脆饼、馓子膨化类苹果萝卜花生白果草莓等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如皋长寿饮食“粗细搭配、荦素兼有”的特点。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食物都不能单独满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所以只摄入单一食品肯定会造成人体营养素的缺失。
我国传统中医自古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认为吃得越杂,越有利于人体阴阳平衡和脏腑协调。
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也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在一个山坡上种同一种树木,成活的就很少,而且长势也不会太好。
而像原始森林那样,植物林林总总、千差万别,就能生机繁盛、郁郁葱葱。
要知道,自然界的食物链、营养链都是相互依存的,人体各个器官也不例外。
从饮食美学的角度来说,只习惯吃几种食物,人的口味会产生审美疲劳。
而经常以不同品种和不同口味的食物来调适生活也是如皋老人的一种饮食趣味。
第一部分 3.“淡、杂、鲜、野”,长寿的不传…(三)鲜如皋人吃东西特别讲究新鲜,当地人称为“出水鲜”。
比如,肉要当天宰的,虾要当天捞的,鱼要现场剖的,文蛤要当场劈的,青菜要早上拔的,瓜果要当时摘的,芋头要当场刮的,豆腐、茶干绝对要当天做的。
如皋人的冰箱里很少贮存蔬菜,基本都是当天赶早市买来的,这完全得益于如皋地区田畴平旷,河港交错的有利条件。
明末大才子李渔当年在如皋生活时就喜欢吃新鲜瓜果,其中尤以杨梅为最。
李渔吃杨梅必须攀上杨梅树,尽情地摘吃,就图吃个新鲜好口味,直到解馋为止。
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他回浙江之后。
在家乡兰溪,他每每约几个好友,上山观美景,入园采杨梅,现摘现吃,其乐无穷。
他还在饱尝美食之余写下《杨梅赋》一篇,以抒发新鲜果物带给自己的美好享受。
新鲜蔬菜不但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和好口感,而且里面的营养成分也破坏得最少。
它们就好比清晨的清新空气,携带了生命最初的信息密码,附加着大自然的阳气,被人体摄入后具有补心补肺、养护肠胃、调适脏腑的作用。
所以如皋人说:“三日可无肉,但一日不可无新鲜蔬菜。
”大量资料表明,新鲜的萝卜、青菜、豆芽和丝瓜等普通蔬菜的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因为它们中所含的一种干扰素诱生剂能抑制肿瘤,但放置两天后,这些蔬菜所含的抗病毒素和抗癌物质就会损失殆尽,所剩无几。
第一部分 4.“淡、杂、鲜、野”,长寿的不传…(四)野如皋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无霜期长,非常适宜植物在野外自然生长,可以说大自然为如皋人采吃野菜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在如皋人的眼中,蓬勃生长的野菜是大自然的精髓,它采集天地间灵气,吸取日月之精华,是护佑生命的珍馐佳肴,所以在长寿之乡的饭桌上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碧绿的野菜佐餐。
当地民谚说:“如皋人好奇怪,有菜不吃吃野菜。
”野菜的采集和食用在如皋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年董小宛隐居如皋时就采摘蒲藕蒿蒴、桃梅蓉菊等各种鲜花野菜,腌制咸菜,做得黄者如蜡,绿者如翠,而且经她手制作的菜肴、糕点等都有一种异香绝味,被认为是难得的长寿佳品。
现代的如皋人会在春天摘香椿头、枸杞头,夏天挖芦笋和小蒜,秋冬吃胡萝卜缨、荠菜、芫荽。
他们在春天采摘野菜的生动画面让我不由得想起《诗经·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仕女春采图,如诗如画,真是令人神往。
从中医的角度看,野菜不仅能够丰富餐桌,它还是一味防病治病的良药。
比如,如皋人常吃的荠菜就有清肝明目、中和脾胃、止血降压的作用,能治疗痢疾、肝炎、高血压、眼病等疾患;蒲公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于糖尿病、肝炎病人食用;马齿苋不但消炎解毒的作用显著,而且还能预防痢疾,并对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有独特的疗效;苦菜则可以解毒、冷血,治疗痢疾、黄疸、肛瘘;野苋菜清热利湿,可治痢疾、肠炎、膀胱结石、甲状腺肿大、咽喉肿痛等病症;蕨菜具有清热、利尿、益气、养阴的作用,可用于高热神昏、筋骨疼痛、小便不利等症的辅助治疗。
人类对营养的认识过程就是人类健康不断增进的过程。
如皋“淡、杂、鲜、野”四字诀概括了长寿之乡饮食文化中所隐含的长寿奥妙,作为一种源于大自然、融入地方文化的饮食特色,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已获得广泛认同,并且使长寿之乡的人们受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识得“淡、杂、鲜、野”的饮食秘诀,就是找到了打开健康长寿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第一部分 5.“早晚喝粥,中午吃饭”,想不长…“两粥一饭”模式其实体现了如皋人三餐倾向清淡的饮食特点,它是如皋长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独有偶,著名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也有这样的习惯。
大道至简,这个看上去极为普通的饮食传统,其实蕴藏着最丰富的长寿科学。
早晚喝粥,中午吃饭,这几乎是古今每个如皋人饭桌上不变的三餐食谱,已经延续了好几代。
尽管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已十分优越,不再为粮食发愁,可“两粥一饭”的饮食传统依然保留。
长期关注长寿现象的专家们惊奇地发现,在如皋坊间流行的“两粥一饭”饮食模式与当地人的长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两粥一饭”概念最具含金量的部分是早晚喝粥。
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如皋百岁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早晚都要喝粥。
即使是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如今,相对传统的如皋人家庭中早晚仍然是准备一锅热腾腾的大米粥或玉米糁儿粥,外加包子等主食。
那些因为赶早班在早点铺里吃了豆浆、油条的年轻人,晚上回到家里,也要在吃上一碗米饭后,再喝一碗玉米糁儿粥。
要是时光回到20年前,如皋人早晚喝粥的习惯更是雷打不动。
粥,古时称糜、膻、酏等,古人写作鬻。
中国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粥的记载,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彻底道出了粥的神性气质。
明代李时珍在他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列有50多种粥的做法和药效。
可见,在那时,粥就是公认的养生保健佳品了。
早晨喝粥的好处是调节脾胃,因为胃经过一夜的蠕动,存食基本排空,此时处于空虚状态的胃正需要补充水分和吸收营养,如果吃些生冷坚硬的食物,则会刺激胃,使胃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医学入门》中有“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的记载。
宋代文学家张耒专门写了一篇《粥记》来说早晨喝粥的好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中医有“年过半百而阴气自半”的说法,意思是老年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经常喝粥,可以起到补益肾精、益寿延年的作用。
而傍晚酉时(17~19点)是“肾经当令”,即肾经值班的时间,此时补肾事半功倍,所以晚上喝粥补肾的效果会特别好。
古人都极力称赞粥的养生保健功效,在长寿之乡,许多老人就是通过坚持早晚喝粥,治好了胃痛、失眠和便秘的毛病。
不过,喝粥最大的好处还是养胃,因为它不但不会消耗胃气,而且能补益胃气。
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保养好胃,就等于是在长寿这条路上成功了一半。
中午吃米饭是一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饮食习惯,如皋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如皋人中午的餐桌上拒绝大鱼大肉、大油大糖,青菜、萝卜、菠菜、豆腐才是如皋人的当家菜、家常菜,就像如皋俗谚说的:“鱼上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