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教授谈养生长寿秘诀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四养”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四养”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四养”作者:秦文军来源:《家庭医学》2015年第03期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终身教授,著名“国医大师”邓铁涛今年已经98岁高龄,但依然步履平稳,思维清晰,耳聪目明。

邓老的高寿和他的“四养”及日常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

“四养”,即养德、养心、养脾胃和养肾。

“大德者方多得其寿”,他认为唯有勤修德行,才能气血通畅。

曾经一个12岁的湖南男孩患重症肌无力,辗转找到邓老治病,当病情已有好转时,经费已然告罄。

邓老得知此事,一力承担以后的治疗费用,并再三叮嘱医护人员要加强护理。

孩子得救后,在纸上写了几个字:“邓爷爷你为什么要救我?”邓老只是说:“学雷锋,希望你长大报效祖国。

”邓老的“养德”由此可见一斑。

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邓老每天早晨醒来,都会在床上调整呼吸吐纳,通过静坐、入定、冥想等方法安定心神,并将其当作一门祛病保健、调养身心的方法。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要想脾胃健旺,关键在于健康的饮食习惯,要做到饮食有节,杂食不偏。

邓老就是根据四时变化来合理调整饮食的,如在夏秋之际,他会服用清粥,以清肠道、护脾胃;夏天会适当吃些苦瓜,以清心火等。

肾为人的先天之本,养肾可令人长寿,邓老认为养肾应做到节戒色欲、珍惜精气。

如在午间散步,可有利于采阳补肾,邓老戏称此为“午间散步采阳养生法”,他认为此法对中老年人及阳虚体质的人群较为适宜。

坚持运动是高寿的主要原因。

邓老自50岁起,每晨必练“八段锦”,几十年来从未停止。

常练八段锦能让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拉伸,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养心怡情的作用。

另外,邓老建议中老年人每天散步30分钟,医学上称之为“医疗步行”。

他还认为,人的大脑也应当经常运动,中老年人最好坚持读书、看报或写日记等适度用脑的活动,以延缓脑衰老,预防老年健忘和痴呆症。

如今邓老九十多岁了,还偶尔为人看病,他认为看病这个过程能很好地用脑。

为学生讲课也是一种锻炼,是预防衰老的好方法。

100岁“国医大师”邓铁涛4条养生秘诀,排第一的竟然是…

100岁“国医大师”邓铁涛4条养生秘诀,排第一的竟然是…

100岁“国医大师”邓铁涛4条养生秘诀,排第一的竟然是…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岭南中医药流派的杰出代表。

邓老虽已年过百岁,但耳聪目明、行走如常,思维敏捷甚至超过一些后生仔。

他的长寿与他在常年行医实践中总结出的独到“养生经”有很大关系。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邹旭教授说,邓老在诊疗之余潜心研究中医药学养生之道,他的养生之道总体有24点,可概括为4大方面:养肾,养心、养脾胃,但是排首位的竟是养德。

△ 左:邹旭,右边:邓铁涛坚持“四养”远离心血管病邹旭教授指出,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60%,在城市为42.51%。

作为国医大师邓铁涛的高足,邹旭建议大家要想远离心血管病,健康延年,不妨向这位百岁老人学习“养生经”。

1第一:养德排首位。

“厚德者才能长寿。

”邓老认为,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可使人心胸豁达,性情开朗,心态平和,从而使人体气机调和、气血畅达,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有利于机体健康的激素分泌,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协调到最佳的平衡状态,延年益寿。

“邓老提倡需多读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修养,”邹旭说,在饮食上有节制也是“养德”。

2第二是养心。

心是“一身之主”,心强健,人体各脏腑才能健康正常,调神即养心。

养心首先要开心,“笑一笑,百年少”。

现代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急剧的或长期慢性的应激反应,容易使人体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低下,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

邓老喜好书法,练字能够熏陶人的性情,从医学上来说,通过练字可以转移注意力,使身心进入“忘我”的境界,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

邓老主张“以动促静”。

修习静心功、静坐可以使全身放松,代谢减慢,促进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常闭目养神,而不要时时刻刻盯着手机。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所谓“先睡心后睡眼”,如果经常在凌晨2时后才入睡,身体极为受损。

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作者:来源:《养生大世界》2015年第05期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医道,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瑰宝。

国医大师们传承中华国粹,并运用中医于生活中,使中医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邓铁涛(95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长寿秘方: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

二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三是要运动,每天早上打八段锦。

他推荐,“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

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朱良春(94岁,江苏名中医,擅用虫药治肿瘤)长寿秘方: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所用材料:绿豆50克、薏仁50克、莲子50克、扁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

做法:将前五类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

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颜德馨(91岁,上海中医领袖,气血“衡法”大家)长寿秘方:人体的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相关。

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

“我吃的膏方主要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桃仁等。

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不主张一天服两次。

”颜老说。

陆广莘(84岁,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医理论大家)长寿秘方:吃东西要细嚼慢咽,有时候一个鸡蛋能吃上半天。

陆老常说:“要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去吃东西。

”他每天都会吃两个鸡蛋,他认为鸡蛋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够抗衰老。

每天早起,陆老都会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让经脉血液流动畅顺。

习惯晚上睡前泡脚,能让自己休息更好。

路志正(91岁,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长寿秘方:枣、红糖养生效果很好,但生姜只能早上吃切忌晚上吃。

陆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沐足,晚上沐足有助于把血引下来,让大脑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周仲瑛(84岁,南京中医药大学前任院长)长寿秘方:周老每周5个半天给人看病,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

5位国医大师的长寿养生秘诀

5位国医大师的长寿养生秘诀

5位国医大师的长寿养生秘诀国医大师“是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国家级中医大师。

首届国医大师共有30人。

这些国医大师传承了中华国粹,并将其运用到了生活中。

他们除了在中医药临床工作中个个身怀绝技以外,在养生方面也各有高招,平均寿命很高。

下面民间养生网就介绍一下这些国医大师的长寿秘诀:1.邓铁涛邓铁涛(1916~)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首批国医大师、我国中医药界的领袖人物。

如今,邓老已经97岁高龄,但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仍坚持在临床岗位上工作。

他说,自己的长寿秘诀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不争名夺利,凡事顺其自然。

②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③每天早上练一套八段锦。

邓老说,常练八段锦可使人全身的每个部位都得到充分的拉伸,并可取得疏通经络、调节阴阳气血、养心怡情的效果。

④进行冷热水交替浴。

邓老说:”我经常交替使用冷水和热水来冲凉。

进行冷热水交替浴,可使血管发生有规律的收缩和扩张,就如同做血管按摩一样。

“(邓老所指的冷水和热水只是相对来说的,温差不会过大。

)2.朱良春朱良春(1917~)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我国首批国医大师。

他从医70余年,为中医事业投入了毕生的精力。

现在朱老虽已96岁,但他的思维清晰敏捷,行动利落自如,每天能接诊30多位患者,并经常出席国内外各种会议。

数十年来,朱老长期坚持吃一种”黄芪养生粥“,取得了很好的延年益寿效果。

此粥的制法是:取绿豆、薏仁、莲子、扁豆各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由于体质的原因,朱老所用的黄芪剂量偏大,普通人只需使用30克就足够了)。

将黄芪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

将绿豆、薏仁、莲子、扁豆、大枣洗净,与黄芪水一起放入沙锅中用大火煮沸,再用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再煮10分钟即成,可将此药粥平均分成5份,每天服1份,在早饭前和晚上各服半份。

3.颜德馨颜德馨(1920~)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的中医领袖。

103岁国医大师邓铁涛,自创“血管秘招”,特整理一套“血管养生操”!

103岁国医大师邓铁涛,自创“血管秘招”,特整理一套“血管养生操”!

103岁国医大师邓铁涛,自创“血管秘招”,特整理一套“血管养生操”!健康小聚传播健康讯息,共享健康人生1040篇原创内容公众号“人与动脉同寿”,这几话广泛流传于心血管领域,人的血管有多好,寿命就有多高。

1916年出生,研究了70多年医学养身,享年103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在他生前不少人向他取经长寿的秘诀,他表示:血管的养护很重要。

邓铁涛图源网络说到养护血管,很多第一反应是“又有什么要忌口的吗?”其实,养护讲究的是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除了食物,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身心锻炼达到目的。

今天小九就根据邓大师此前的采访和讲座,为大家整理出一套“血管养生操”,在家就能做!一、原地小跑在接受采访时,邓铁涛表示自己常会在小区绕着跑上几圈,后来他发现,在家原地小跑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原地小跑步”是日本名医池谷敏郎根据他多年经验发明的,不需要任何器材,只需要原地小跑就可以轻松达成活化血液循环,帮助修复和扩张血管,对预防动脉硬化、心肌梗塞都有显著效果。

图源网络做法:放松你的双肩,手臂随着自然下垂或弯曲,核心(腹部)力量收紧,脚尖踮起来,用小跑方式,用脚尖在原地跑步60秒(是跑,不是踏步),一天3次。

二、冷热水交替洗澡邓铁涛老先生介绍到他的血管养护秘籍是坚持持沐血管操,几十年下来,他的洗澡的方式都是冷热水交替。

他表示,冷水能促进血管收缩,而热水能使血管扩张。

洗澡的过程,冷热交替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延缓血管硬化的发生。

做法:冷热水交替沐浴,热水温度控制在40℃—44℃,冷水温度控制在12℃—16℃。

按照先冷后热的顺序,相互交替5—10次,每次持续2—3分钟。

三、不讲究忌口,坚持吃核桃邓老有一个特殊的养生秘笈就是不讲究忌口,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饮食养生在他看来,就是饮食杂食不偏,要有节度。

他认为,日常饮食搭配为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多样化的食物摄取能充分补充人体气血精微,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邓老每日都会坚持吃一两个核桃,核桃有补肾作用,可以改善夜尿,保持大便通畅。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秘诀100624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秘诀100624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养生秘诀综合> 健康频道> 健康资讯2010年06月24日16:29:24传媒湖州网/zonghe/2010-06/24/cms110646article.shtml 国医大师邓铁涛在诊疗之余研究养生之道,并坚持实践,他94岁高龄,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

步名医之路,习老寿星之法,必然受益匪浅。

养脾胃要想长寿,必须注意养脾胃;欲想脾胃健旺,关键在于重视饮食习惯与适量运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饮食有节。

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均易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脾胃与人体免疫有莫大的关系,这就说明了脾胃受损易生诸病的道理。

邓老提倡饮食有节,不可过量。

在摄盐方面,也非常小心。

2、杂食不偏。

邓老一贯主张进食宜杂不宜偏,五谷杂粮、酒肉果蔬都可进食,关键在于不可过量。

此外,邓老提倡多吃蔬菜、水果、鱼肉,少吃肥肉、淀粉。

3、宜温不凉。

现在得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非常多,其中部分原因便在于长期进食寒凉饮食,日久耗损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结果变生诸疾。

广东地处岭南,常年气候炎热,许多人为了降温解暑,喜欢大量进食冰冻食物,故而胃痛、腹痛、腹泻、腹胀者多见,小儿与老人更为严重。

冷饮容易使胃肠血管收缩乃至痉挛,从而破坏局部气血流通,使人容易得消化系统疾病。

故而,邓老认为饮食宜温不宜凉,方可养好脾胃。

4、动以养脾。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四肢,脾气虚弱则四肢疲软乏力,精神倦怠,饮食不振;适当锻炼则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四肢有力,进食亦觉甘美。

邓老喜欢的运动便是八段锦。

邓老从五十岁后便开始修习八段锦,受益匪浅。

养肾肾为先天之本,历代养生家多认为养肾可令人长寿。

1、珍惜精气,节戒色欲。

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高级精微物质,精充则体健寿长,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其天年。

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老先生仙逝,其养生观值得每个人学习

百岁国医大师邓铁涛老先生仙逝,其养生观值得每个人学习

2019年1月10日6时6分,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先生,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104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邓老在长达80余年的医疗教学科研生涯中,融古贯今,积累丰富临床诊疗经验,继承与创新中医理论学说,提出系列发展中医战略大计,对我国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作为一名百岁老人,邓老的养生观以及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关于养生,邓老认为养生重于治病, 并在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念及经验, 其养生精要可概括为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养生必养脑、养生重养身四个方面。

1.养心养心, 并非单指养护心脏, 而是泛指安养心性, 调节情绪。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强调调节心性在养生防病中的重要性。

2.养德从养生角度来说, 一方面, 修德可提升个人对自然、历史、文化的感悟, 进而提升个人的世界观, 使人更好地顺应自然规律, 从而内外合一, 天人相应, 使气机调畅;另一方面, 修德可提升个人内在的价值感及外在的正义感, 进而提升个人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从而心胸开阔, 不困于心, 精气平和。

贵州贵阳:大年初十兰花迎春3.养脑中医认为, 脑为元神之腑, 得神则生, 失神则死。

脑为髓海, 肾主骨生髓, 肾气充足, 则髓海充盛, 髓海充足, 则精力充沛。

关于养脑培神, 一般的养生方法在于养神健脑、食补益脑、节欲固精、起居有常、吐纳养生、运动促神等, 而邓老师在此方面有更为独特的经验。

4.养身邓老师结合中医的传统养生理念及自身的经验, 形成了以饮食、起居、导引、练功等为基础的一套完整的养生实践, 并以自身的长寿与健康做了最好的阐明。

名家话养生006

名家话养生006

名家话养生006:揭秘十位国医大师养生经一、邓铁涛(97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长寿秘方:不争名不争利,凡事顺其自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要运动,每天早上打八段锦。

他推荐:“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二、朱良春(96岁,江苏名中医,擅用虫药治肿瘤)长寿秘方: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绿豆50克、薏仁50克、莲子50克、扁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

炖熟后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三、颜德馨(93岁,上海中医领袖,气血“衡法”大家)长寿秘方: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

“我吃的膏方主要就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

桃仁等。

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

四、陆广莘(86岁,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医理论大家)长寿秘方:吃东西要细嚼慢咽,要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去吃东西。

每天都会吃鸡蛋,鸡蛋里的卵磷脂能够抗衰老。

每天早起还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让经脉血液流动畅顺。

晚上睡前泡脚,让自己休息更好。

五、路志正(93岁,中国中医科学院首都国医名师)长寿秘方: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吃生姜,生姜、红枣、红糖养生效果很好,但生姜只能早上吃,切忌晚上吃。

习惯早上搓脸睡前沐足,晚上沐足有助于把血引下来,促进睡眠。

六、周仲瑛(86岁,南京中医药大学前任院长)长寿秘方:每周五个半天给人看病。

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

生活规律,不熬夜,淡泊名利,心平气和,很有气度。

七、唐由之(87岁,北京中医眼科名家,曾为毛泽东主席做金针拔障术)长寿秘方:养生要养心,心胸要开阔,知足常乐,保持一个豁达、平和的心态。

现在每周开诊两次,让脑子经常运动。

每天保证至少7小时睡眠,中午也要保证有一定时间的午休。

八、李振华(89岁,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长寿秘方:注意调理脾肾,吃东西很清淡,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

注意运动,饭后散步,冬天在客厅里环绕走1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铁涛教授谈养生长寿秘诀
*导读:第一、珍惜精气,节戒色欲我国最早的医学典藉《黄帝内经》早就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
*第一、珍惜精气,节戒色欲
我国最早的医学典藉《黄帝内经》早就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

历代医学又反复强调保养肾精的重要性,如元代名医朱丹溪的《格致全论》,就专门为此撰写了《色欲箴》。

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高级精微物质,精充则体健寿长,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其天年。

当今的开放改革,为社会带来了兴旺繁荣,同时亦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花花世界,俗语有道:饱暖思淫欲,一些人手上有了钱,就去花天酒地,过着糜烂无度的生活,不知珍惜精气,节戒色欲,尽管有很好的营养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会健康长寿。

历代帝王的寿命史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89岁),全靠御医教他远房帷,习武备之故。

当然,如果只讲习武,不注意保精,长寿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保护脾胃饮食有节
饮食要有节度,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都会易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气血旺盛,人才能健
康成长。

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脾胃与人体免疫有莫大的关系,这就说明了脾胃受损易生诸病的道理。

许多高龄老人的饮食习惯证明,饮食清淡,适时适量,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防治冠心病十分强调少食高胆固醇食物,以免引起动脉硬化,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不能机械看待。

有些人虽然尽量少食或不食这类食物,但胆固醇仍然很高,这就要靠体育锻炼来帮助解决问题了。

*第三、重视运动勿使过度
提倡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这已是家喻户晓的事了,在我国更是古己有之,但其中有一个科学态度问题,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汉代华佗的话才是至理名言,他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不当使极是一句关键性的话,就是说运动不能过量,失度过量,则容易劳损伤身,积劳成疾,这对于体弱及老年人说,尤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真的对待。

运动的种类很多,从传统角度来看,可分外功与内功两大类型。

体操、跑步、外家拳术之类比较使用外劲的运动属外功;五禽戏、大极拳、八段锦之类则属内功。

若以强壮身体为目的,则内功、外功均可;如从摄生角度来考虑,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则以内功为好。

内功用意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引气,以气运肢体,不偏不倚,不会伤气耗血。

能持之以恒,则气血流畅,体
力日健,精神日充,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第四、注意养神调节七情
神就是精神。

神藏于心,心是一身之主。

精神奕奕是身心健康的反映。

按中医之理论,心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称之为君主之器官。

中医的经典著作《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

强调养生必先养心,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而受损,损伤形体,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

所以保养心神的健康是养生长寿的首要问题,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千万注意精神卫生。

我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在生活的道路上,人际关系,事业的追求,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加上责任的重担,紧张的工作,心这个君主之官,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会形成主不明之状态而引发十二官危,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

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人们这七种情志的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如果没有七情六欲,就不成其为人了。

作为致病因素的七情,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过于持久就会引致失调,引致脏腑气血逆乱而致病。

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故养生第一重要问题是调节七情之太过以养心神,就能达到中医所说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之目的。

怎样才能做到调节七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是说做人要胸怀广阔,不患得患失,使精神经常处于稳定的状态,疾病就不容易发生了。

这是养生防病的大前提,是延年益寿的指导思想。

这些二千年前的理论是十分正确的,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继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