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赏析及其在现代的应用感想

合集下载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皖南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代表性风格,它主要源自于中国南方的徽州地区,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

皖南徽派建筑独具一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布局规划
皖南徽派建筑的布局规划可以说是精致细腻、严谨有序。

徽派建筑的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进,相互依次相连,整个建筑群周边被高墙包围。

进深大小不一,但是进深之间一般都有廊桥相接,它们构成了一幅清雅的画面,让人感觉优美而又别致。

二、建筑形式
皖南徽派建筑除了传统的木结构、砖木结构之外,还有独特的“碑廊式”建筑形式,它的特点是在建筑顶部设置一条长长的天井,并在天井一侧设置窗棂形成的走廊,宛如一条长长的“碑廊”,全方位展现了建筑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三、装饰技艺
皖南徽派建筑的装饰技艺非常独特,主要表现在门楼、剪纸、灵芝雕刻、石雕、壁画等方面。

其中壁画是徽派建筑的重要艺术形式,以“五福临门”、“百子千孙”、“龙凤呈祥”等寓意丰富的画面为主。

皖南徽派建筑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美学价值广泛体现在景区、宾馆、别墅等大型场所。

例如:黄山风景区、村落宾馆、乌镇古镇等旅游景点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在家庭装修中,徽派风格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徽派风格以大气、沉稳、艳丽为主,打造出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家庭,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文化底蕴,也更加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皖南徽派建筑不仅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艺术精神、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了解和弘扬皖南徽派建筑文化。

徽州民居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徽州民居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徽州民居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1. 引言1.1 徽州民居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徽州民居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徽州民居文化元素的运用正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将徽州民居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室内设计,不仅可以赋予空间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可以为人们营造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

徽州民居文化元素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空间的质感和品味,还可以传达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情感。

徽州民居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珍爱,徽州民居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成为室内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2. 正文2.1 徽州民居文化元素的特点一、建筑结构特点:徽州民居的建筑结构注重坚固耐用,采用榫卯结构,不使用一颗钉子而搭建起整个建筑,展现出了高超的木工技艺;徽派建筑以庭院式布局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宅院格局,在室内外空间的互动中呈现出精妙的设计理念。

二、装饰艺术特点:徽州民居注重装饰的细节和精致,装饰艺术十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等。

这些装饰元素常常融入建筑结构中,既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又加强了建筑的稳固性,展现出了徽州人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三、气韵生动特点:徽州民居的装饰风格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表现出了一种清雅、朴素、含蓄、典雅的气质。

这种气韵生动的特点使得徽州民居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艺术品的体现,让人领略到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徽州民居文化元素的特点是注重结构、装饰和气韵的完美结合,体现出了徽州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这些特点可以为设计师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创意,使得设计作品更具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代生活的时尚感。

2.2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对徽州民居文化元素的传统元素进行现代化转化和创新运用。

徽派建筑的感想

徽派建筑的感想

徽派建筑的感想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风格,它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地吸引着我。

每次看到徽派建筑,我都会被其精致的雕花、独特的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震撼。

徽派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徽派建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独特的形式。

徽派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建筑物通常都是四合院式的结构,四面环合,中间有一个庭院,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徽派建筑的门窗、墙面都进行了精心的雕刻,细腻的雕花和复杂的纹样使建筑物更加美观。

此外,建筑物的外观也很注重层次感,通过不同层次的屋檐和窗户,使整个建筑形成丰富的层次感,给人一种立体感和层次感。

除了形式上的独特之外,徽派建筑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

在徽派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比如雕花中的龙凤、门楼上的石狮等。

这些元素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徽派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也很注重传统文化的体现,比如庭院的设计就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宇宙的秩序。

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徽派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注重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徽派建筑的建造过程注重传统的工艺和技术,建筑师们通过世代相传的经验和智慧,创造出了一个个精美的建筑作品。

徽派建筑的建造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艺术的创作,建筑师们在其中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欣赏徽派建筑,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希望徽派建筑能够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让我们的后代能够继续欣赏到这一美丽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建筑——徽派的品鉴与分析以及在现代的存在价值

中国古建筑——徽派的品鉴与分析以及在现代的存在价值

中国古建筑——徽派的品鉴与分析以及在现代的存在价值摘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是徽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建筑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文着重分析了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特色和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徽派建筑的现代存在价值。

关键词:徽派建筑;风格;文化底蕴;现代价值引言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是人文景观和自然地理景观的高度和谐统一。

徽派建筑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建筑技艺,为中外建筑师所敬仰。

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浮梁县,浙江省淳安县)。

徽派建筑受徽州文化传统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在村落的规划、民居的分布和建筑雕刻艺术方面讲究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巧妙构思、顺应自然。

品鉴徽派建筑对于深入了解徽派建筑和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现代建筑具有启发意义。

因此本文以品鉴、分析徽派建筑为主题,分析其现代的存在价值。

一、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1 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遵循“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徽州建筑在民居的选址、布局和建筑风格上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徽派建筑的宅居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

徽派建筑的这种理念使得徽派建筑与大自然和谐相融,其既顺应自然、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范。

村落的水系设计是徽州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充分体现,是实用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具体实例。

如著名的旅游胜地宏村在整体布局上为“牛形”,“牛形村”的水系设计别出心裁,在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的牛形水系最具代表性。

这种独具匠心的水系设计,不仅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而且改变了环境,调节了气温,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2 徽派建筑的特色2.1高宅深井的建筑特色徽派建筑的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

浅谈皖南徽派建筑的风格与应用皖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徽文化的发源地。

徽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徽派建筑则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地位。

那么,什么是徽派建筑?其风格特点又是什么?又是如何应用的呢?接下来将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徽派建筑是指建造在安徽省南部(皖南)地区的民居建筑,其流传的时代为明清两代。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总体布局: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讲究坐北朝南。

它的院落布局也非常别具特色,通常为四合五天照的结构,寓意着四季平安和五谷丰登。

2. 结构形式:徽派建筑的结构形式非常独特,其屋顶通常为歇山顶或者筒子顶,屋檐的形状也别具特色,多为飞檐翘角。

建筑结构稳固,给人以坚定的感觉。

3. 装饰风格:徽派建筑的装饰风格以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为主。

其中木雕是最为精湛的,从门窗到楼梯、楼栏,无处不显现出雕工们的巧夺天工。

4. 材料选用:徽派建筑的材料选用也体现出其独特的韵味,从地基到墙体,再到屋顶的瓦片,全部都是当地的传统建筑材料,所以徽派建筑在建筑外表看起来非常土气,但这也正是其独特的魅力之一。

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布局规划、结构形式、装饰风格和材料选用等方面,它的独特之处让人印象深刻,也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二、徽派建筑的应用徽派建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在皖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其他地区也有不少徽派建筑的身影。

1. 皖南地区: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皖南地区保存了大量的徽派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黟县的宏村、西递等。

这些古老的徽派建筑保存完好,成为了当地的风景名胜。

2. 其他地区:由于徽派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所以在其他地区也可见到徽派建筑的身影。

比如北京的南锣鼓巷、上海的田子坊等,这些地方都修建了不少徽派建筑,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景观。

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研究

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研究

建筑工程jian zhu gong cheng214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研究◎王亚静摘要:为了解决现代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对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要点进行研究,提出徽派建筑元素在建筑布局与空间结构中的具体运用、在建筑功能层面的具体运用、在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的具体运用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徽派建筑元素;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总体布局一、引言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通过合理运用微派建筑元素,不仅可以确保现代建筑总体布局更加美观,而且能够明显提升建筑空间的合理性。

结合当前时期我国现代建筑项目设计特点可以得知,在应用徽派建筑元素的过程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为了确保微派建筑元素得到良好运用,本文重点探讨其在现代建筑项目当中的具体应用。

二、徽派建筑的特点分析从建筑布局角度来分析,徽派建筑主要表现为村落形式,村落入口大多数是水口,水源自入口分支然后顺着街道流经该村落,形成一定的循环模式,因为徽派建筑的村落布局较为注重水口营造,水口是徽派建筑村落的重要标志之一,具备防卫与导向功能。

同时,在徽派建筑村落的中线部位,分布较多的书院与祠堂,比较注重风水布局[1]。

此外,徽派建筑的平面形态主要表现为内向矩形,采取对称模式,仅具有一条轴线,为了起到良好的防盗效果,在建筑四面设置高墙,起到一定的围合作用,同时,内部的天井主要用来采光、排水与通风,与外界自然环境有效交流沟通,真正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徽派建筑当中,外立面通常为了提升防火与防盗效果,不设置窗户,从外观角度来分析,徽州的民居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雄伟,通常是两层结构,正立面设置大门之外,并没有其他的通透部位,而山墙通常设置为封火墙,也常被人们称作马头墙,此种元素也是我国特色的徽派建筑元素之一。

三、现代建筑当中徽派建筑元素的具体运用(一)在建筑布局与空间结构中的具体运用结合现代建筑项目总体布局和空间结构设计现状能够得知,通过运用徽派建筑元素当中的村落式与天井空间,并采取综合运用原则,能够确保现代建筑内部布局更加合理,提高空间结构的美观性。

浅析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浅析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筑 艺 术竞 相模仿 的对 象
1 . 2 微派古居 民建筑特有的结构 工艺
2 徽 派古居 民建筑 的文化特 征
2 . 1 徽派古居 民建筑的地域文化
首先 , 徽派 古居 民建筑 和 许地 方特 色 和辉 煌 的 艺术
施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 。 参考文献
规 划 与 设 计
【 文章编 号】 1 6 7 3 — 0 0 3 8 ( 2 0 1 3 ) O 1 — 0 0 1 4 — 0 2
n 相 目 甍 晦
2 0 1 3 年 1 月
浅析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周 锟
( 安徽 省城 乡规划 设计 研 究 院

安徽 合肥
2 3 0 0 0 0 )
式 巧妙 地 结合 到建 筑 之 中 ,却又 在 大气 之 中不 失 小家 “ 天 人 合一 ” 是 徽 派古 居 民在 建筑 设 计上 追求 的最 碧 玉之 色 。就 这样 , 徽 派 古居 民建筑 将 原本 对立 的“ 大 高 目标 ,也是 其 能够 在环 境 艺术 上有 超 高成 就 的一 大 小 ” 、 “ 明暗” 等 因 素神 奇 地 融 在 了建 筑 之 中, 使 其 散 发 原 因 。徽 派古 居 民 向来注 重 建筑 本 身与 大 自然 的和 谐 出非 同寻常 的结 构工 艺之美 。 统一, 因此 在盛 行“ 风 水论 ” 的古代 , 建筑 选址 成 为 了徽 1 . 3 徽派古居民建筑精美 的内部装饰 派 古居 民极其 重视 的一 点 。徽派 古 居 民建筑 一 般 依水 建筑 的 内部 装 饰 是表 现 建 筑 文 化 的一 大 重 点 , 徽 而建, 特 别 要 求建 筑 本身 与周 围环境 保 持一 致 的格 调 , 派古 居 民建 筑作 为 中 国古代 建 筑文 化 的 高峰 ,其 不 仅 要 与 自然 融 为一 体 ,人类 与 环 境要 达 到合 二 为一 的境 具有 传统 内部装 饰 的基 本特 点 , 而 且独 辟蹊 径 , 将 内部 界 。浓 厚 的乡土 气 息是 徽派 古 居 民建筑 的一个 重 要特 装饰 与 外部 环境 巧 妙地 融 为一 体 。徽 派 古居 民建 筑 内 点, 将 诗情 画 意 寄情 于 山水 之 间 , 拥 入 大 自然 的怀 抱 是 部 装饰 色 彩 简 约 自然 , 用 材 大气 得 体 , 雕刻华美精细 。 古代 文人 墨 客理 想 的 画面 。而 徽派 古 居 民建筑 利 用其 从顶 梁 的粗 大 到横 梁 的镂 刻 以及 家 中 的陈列 摆 设无 一 地 域 环境 的优势 将 这样 的理想 之境 变 为可 能 ,并 使之 不 显示 出了徽 派古 居 民建 筑 中 的细腻 ,并让 后来 者 不 成为 徽派 古 居 民建 筑 的又 一大 亮 点 ,成 为后 来无 数 建 得 不为这 样 的建筑 艺术惊 叹称 奇 。

徽派建筑的感想

徽派建筑的感想

徽派建筑的感想
我一直很喜欢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美细致的雕刻,它们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韵味。

徽派建筑的特点是它的构造和装饰都非常讲究,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徽派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气,内部却充满了精致的细节和装饰,每一个雕刻和图案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徽派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美的花鸟和山水图案,以及精美的雕花和木雕,这些都是当时手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刻苦努力的体现。

此外,徽派建筑还有很多有趣的构造和设计,如伸出悬梁的'飞檐'、精致的'雀替'、华丽的'斗拱'等,这些都是徽派建筑的独特之处,让人赞叹不已。

总的来说,徽派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体现。

它们虽然已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却依然保留着它们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令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派建筑赏析及其在现代的应用感想
简介
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在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游客纷至沓来。

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
皇特点
综述
歙县明清民居、祠堂随处可见,牌坊存有八十四座。

还有不少古桥、
古寺、古塔。

使人步入歙县仿佛走进了一座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在中
国最美乡村婺源,完整的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神韵。

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
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

布局以中轴线对
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
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
闭,马头翘角者谓之“武”,方正者谓之“文”,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
墙,色彩典雅大方。

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
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

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主体构件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

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

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

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

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

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

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
头墙。

装饰艺术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

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

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
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

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

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

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

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1]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

徽派“三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

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

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

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徽派建筑的现代应用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现代小区
小区多以单元为单位,这样的居住模式相对封闭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与感情交流,而徽派民居则以天井为中心展开的四合院模式,若应用于现代民居则是大大改善了相对单挑闭塞的居住环境,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响应党的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以往多以村落聚集的形式居住在一方,人们之间和睦相处来往甚多,因此新农村的建筑形式更要考虑到这一点,而徽派建筑顺应历史的潮流必将出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视野之中,它独特的建筑格局和以人为本的建筑形式,对构建和谐的民居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新城市新面貌,徽派建筑在街道
徽派建筑的粉墙带瓦色调简约大方,古朴宁静,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无疑会使人们的心情得以放松。

在购物逛街的同时感受千年的徽派文化,天人合一的境界势必会使都市生活得以解放。

在苏州市不乏徽派特色的街道。

四景区公园的徽派元素
徽派元素体现在公园景区中,不单单是以其古朴大方的建筑,各个元素的应用也是司空见怪的比如说景区公园的大门以徽派建筑中特有的牌坊,也有创意独特的大门,比如周庄古镇的大门是以马头墙的形式将入口处分割成几个部分以缓解车流量的压力。

徽派建筑的文化背景源远流长,徽派建筑的精美元素更是妙不可言,以上乃本人对徽派建筑的只言片语,更多应用有待专业进一步的探讨。

人生也像一条河,有谁不是在风里行舟,雨中穿梭。

昨天还在逆浪而行,今朝依然奔奔波波。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气馁,更不敢稍有停歇。

只有这样,才能穿越人生的风浪,踏平生命的坎坷,从而抵达理想的彼岸,收获人生累累硕果。

人生还像一盘棋,我们每个人俨如上帝手中的一枚棋子,贫富贵贱难预料,生老病死不由己。

楚河汉界今犹在,谁见君王卷土来?是啊!人生苦短,岁月蹉跎。

在不老的时光里,我们每个人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当你走过半生,蓦然首,你会发觉:转眼间,我们便告别了葱茏的年华,跨过了中年的门槛,走进了枫红菊艳的时节。

有道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岁月如梭,不经意间便穿越半生沧桑。

回首往事,多少情怀已经更改,多少青春早已不再,多少梦想恍如云烟,多少足迹已湮入尘埃。

实乃,人生得失如萍散,雪落花开辞红颜。

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昨天已经落幕,明天无法彩排,唯有今天才是人生的最好舞台。

轻捻指尖流年,细数过往云烟。

曾经的莽撞少年,总以为伸手就能够着天,凡理都要辩出个曲和直,凡事都要弄出个里和面。

人过中年,我们才恍然顿悟:不和别人比,好好活自己,这才是后半场人生棋盘最好的布局。

好好活自己,就要力求“身心两安逸”.老了不可怕,就怕放不下。

人过中年,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就像一部半新不旧的机器,各个零部件都已濒临保养期,如果不及时加以检修,等到停止工作那一天,悔之晚矣。

凡事不攀比,保命是正理,浮云随风去,任尔东与西。

身体健康是前提,心情快乐才安逸。

服老不并非消及,而是保护自己。

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柔情,每个人的生活模式千差万别,就像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你有你的脉络,我有我的纹理。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个体,你有你的色彩,我有我的艳丽;你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许正在羡慕你。

就像卞之琳所说的那样,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线,只是缺乏一双欣赏的眼光而已。

好好活自己,就要力求“退而求其次”.后半生,我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开拓一个未知的领域。

所谓的“大不了从头再来”,那只不过是年轻人的豪言壮语。

人生后半场,上帝给予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适时地放手才是最好的选择。

退而求其次,看似是一种“无奈”,却也是一种豁达的智慧。

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退化”,而是为生命“留白”,为自己留下一点周旋的余地。

老子曾言,“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事多必乱,言多必失,只有保留一定的“空”,才能其用无穷。

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山重水复。

留白,也是一种取舍,只有“丢卒保车”,才能满盘皆活。

古人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可见,“求索”原本就分“上”“下”.当你的“上策”无法策马扬鞭时,你必须要退避三舍求“下策”,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叶公好龙,玩假把式;夜郎自大,唯我独尊,只能是自讨苦吃。

好好活自己,就要力求营造一个“小天地”.人生需自渡,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自己的人生,黯淡与精彩完全由自己去书写,去掌舵,去布局。

红尘如梦,亦真亦幻;人生如戏,亦悲亦喜。

当曲终人散时,不过是乐者自乐,歌者自歌;伤者自伤,痛者自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