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28水系统设计、运行及验证——高春花

合集下载

住宅中水系统设计的几个重要问题浅析

住宅中水系统设计的几个重要问题浅析

住宅中水系统设计的几个重要问题浅析
高雪莲;周晓明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9(000)027
【摘要】我国污染严重,又是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贫乏的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依据当地水资源及经济情况合理进行污废水利用已成当务之急.建设中水系统,不但可以节约用水,并且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水体污染.目前中水系统成本过高,主要原因是设备的处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合理设计中水系统是节省资源和能源的关键.针对不同功能的建筑可采用不同的节水对策和技术:在住宅和办公楼中应改进马桶的冲洗方式.减少冲洗水量;在宾馆、饭店中,应考虑沐浴污水的处理及回用.
【总页数】1页(P332)
【作者】高雪莲;周晓明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多相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多相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
【相关文献】
1.对建筑给水排水几个问题的思考——住宅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J], 张建祥
2.住宅给排水设计、施工几个问题浅析 [J], 乐启夏
3.高层住宅供水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J], 苏蔚
4.高层住宅供水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J], 尹伟军
5.有关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的几个问题浅析 [J], 彭诚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总结(2)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总结(2)

参赛总结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沈继龙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参赛总结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于7月29日至7月31日在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举行。

经过学校的层层选拔后,我与四名队员有幸代表东华理工大学参加这次比赛的决赛。

由于我校是初次参赛,经验不足,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通过我们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对我们的作品从理念到设计说明书再到实物都做了很大的完善,在力求文档更加符合大赛要求的同时也使得实物性能更加稳定。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和最后的激烈角逐,最终,我们荣获了全国二等奖。

以下,是我对此次比赛的总结。

1参赛概述作品名称:“人工包气带”城市建筑温度及微气候调控系统设计者:沈继龙、李恭晨、廖敏涵、王兵指导老师:王巧焕,何春锋带队老师:李效萌获奖情况:二等奖2 ,参赛初衷参与比赛的出发点,就个人而言,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团队意识,明白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为自己今后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就集体而言,此次参赛不仅代表了学校荣誉,更代表了我校精神。

通过此次参赛,我们不仅为校争光,荣获全国奖项,更弘扬了我校勤于学习、积极进取的优良校风,更向莘莘学子展现了我们东华精神。

3 准备过程(1)2015年5月1日——2012年5月20日-------------作品构思及学院选拔(2)2015年5月21日——2012年6月15日------------完善参赛文档,递交报名表,作品设计说明书等相关材料(3) 2015年6月16日——2015年7月25日------------与老师探讨,制作和完善实物模型(4)2015年7月27日——2015年7月30日-----------报到并参加决赛4 参赛内容4.1大赛背景"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是高校高层次学科竞赛之一,参与此次大赛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届比赛以“高校用水”为主题,由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重庆交通大学承办。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创新设计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创新设计

1 管网优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趋势
管网优化设计在国外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是在我国, 对于管网设计优化设计的研究还比较的落后,但是随着不断的 研究,管网优化技术在我国也不断的发展。现今我国的管网优 化技术已经从单一型的研究转向了复合型的研究’主要的研究 方向有:第一,经典优化理论以及应用,分为:有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以及动态规划法;第二,启发式算法研究及其发 展,主要有遗传算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法;第三,多方法的 优化,主要分为:模糊数学法、动态规划与遗传算法相互结合 的方法,以及与地理信息系统等计算机软件之间的相互结合的 方法
4.2长远发展的眼光
设计城市排水系统不仅要考虑城市的近期设计,还要考 虑远期扩建的可能性,并根据排水系统的技术经济和使用要 求的合理性,分期安排近期工程的建设。因为排水工程的建 设成本较高,分期建设能更快地实现工程建设的作用,更好 地节省初期投资。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的难点表现为以下两点:
(1)规划设计城市排水管道 规划设计排水管道不仅要考虑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还 要和现有的排水管道结合来。规划设计城市排水管道可以基 于原有的排水管道进行维护和改造,尽量利用现有的排水管 道,要及时更新难以继续利用的管道。规划设计排水管道不 仅要控制成本,还要遵循排水管道使用年限和质量的要求。
2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2.1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的任务 (1)管网优化布置。管网优化布置是管网优化设计 的基础,管网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给水系 统的安全可靠性和技术经济合理性。 (2)管径优化设计。管网中每个管段管径的大小,与 管网系统布局和该管段在管网系统中承担的任务密 切相关,管径优化设计需要以最优管网布置为基础, 通过管网优化模型求解
3城市给水管网优化设计

07-《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水利及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07-《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2012版)——水利及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高等职业学校水文和水资源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名称水文和水资源专业代码570101招生对象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学制和学历三年制,专科就业面向本专业就业面向为水文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等部门,从事水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水文预报方案编制、水文水利计算、水质监测和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等工作。

就业部门为水文测站、各级水文勘测队、地方水文局、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等单位;就业岗位为水文测验、水文资料整编、水文预报、水质监测和评价、水资源评价、水环境保护,水资源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等岗位。

培养目标和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水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水文预报方案编制、水文水利计算、水质监测和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毕业生除获取学历证书外,还须获得至少一种国家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二、培养规格根据水文和水资源专业面向的职业工作岗位,从岗位分析入手确定本专业的业务范围,归纳形成本专业的工作领域。

1.知识结构及标准(1)掌握一门外语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2)掌握计算机操作、数据库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3)掌握水利工程识图、水利工程测量、水力学、气象和天气学基础、水文统计学等专业基础知识;(4)掌握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处理、水文预报及水文水利计算等专业知识;(5)掌握水质监测和评价、水资源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6)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7)了解水文水资源管理和水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及标准(1)基础能力。

会借助字典阅读翻译一般性外文技术资料。

会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并正确使用专业软件。

(2)专业基本技能。

工程测量的基本能力:会熟练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工程测量,地形图测绘和河道测绘。

给排水相关书籍

给排水相关书籍

以下是几本关于给排水方面的书籍,供参考:1.《给排水工程学》(作者:王怀民):该书是国内较为权威的给排水工程学教材之一,内容全面、系统,涵盖了给排水工程的基础理论、设计计算、施工管理等方面。

2.《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与计算》(作者:杨玉峰):该书重点讲解了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计算方法,包括污水处理、雨水收集、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等方面。

3.《给水排水工程实用手册》(作者:王志刚):该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给排水工程手册,内容涵盖了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方面,适合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和管理的专业人员参考。

4.《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作者:莫晓斌):该书主要介绍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涵盖了施工前期准备、施工组织、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5.《污水处理工艺学》(作者:陈福勇):该书主要介绍了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处理工艺,包括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方面,适合从事污水处理研究和设计的专业人员参考。

6.《给水排水水质监测技术与方法》(作者:张波):该书介绍了给水排水水质监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包括水质监测的目的、原理、常用方法、监测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

7.《城市污水处理》(作者:唐瑞峰):该书主要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方面,适合从事城市污水处理研究和设计的专业人员参考。

8.《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作者:王智):该书主要介绍了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包括施工组织、工程进度控制、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适合从事城市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专业人员参考。

9.《生态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作者:杨红梅):该书主要介绍了生态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包括生态城市的概念、特点、设计原则,以及生态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等方面。

10.《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管理》(作者:周云龙):该书主要介绍了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适合从事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参考。

水系统培训--孙春雷

水系统培训--孙春雷

饮用水
纯化水
第一部分:水系统的概述、用途与要求
类别
应用范围 直接接触无菌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最后一次精洗用水、无菌 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直接接触无菌原料药的包装材料的 最后洗涤用水、无菌制剂的配料用水等。 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滴眼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 容器的清洗。
注射用水
灭菌注射用 水
灭菌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其质量应 符合灭菌注射用水项下的规定
控制 部分
反渗透装置
反渗透制水工艺流程
饮 用 水 原 水 泵
石 英 砂 过 滤 器
絮 凝 剂
活 性 碳 过 滤 器
预 处 理 水 箱
5um 保 安 换 过 热 滤 器
阻 垢 剂
一 级 RO
紫 外 杀 菌
输 液 泵
纯 化 水 箱
二 级 RO
高 压 泵
氢 氧 化 钠
中 间 水 箱
使用点1
使用点2
使用点3
预处理的必要性
引起膜失败的物质
破坏物
沉积物
性能衰减因素
• 酸,碱 余氯 游离氧 有机溶剂 活细菌
• 污染
金属氧化物 胶体 生物质(死)
• 结垢 • CaSO4 SiO2 CaCO3 SrSO4 CaF2 Mg(SO)2 BaSO4
• 渗透压 • 粘 度
反渗透装置
• 理想半透膜:只能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 许溶质的分子通过的膜。
制药生产中其他原料、辅料、包装材料 是按批检验和放行的,而作为原料的制药用 水通常是通过管道连续流出的,可随时取用, 其微生物属性等质量指标通常无法连续的实 时检测到,通常是先使用到产品中,若干天 后才能知道其微生物指标是否合格。

给排水专业教材_专著

给排水专业教材_专著

1. 严煦世,刘遂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严煦世,范瑾初.给水工程(第4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 孙慧修.排水工程(上册)(第4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 赵洪宾,严煦世.给水管网系统理论与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张志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 王继明•给水排水管道工程[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7. 吴持恭.水力学(上册)(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建设部人事教育司•管道工[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李志鹏.给水排水工程(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0. 张朝生.给水排水工程设备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金亚凡,宋梅.管道工程施工[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赵玉甫.城市供热模式优选及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 谌永红.给水排水工程[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4. 任珺,王刚.城市饮用水水质评价与分析[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5. 王飞,张建伟.直埋供热管道工程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6. 刘庆山,刘翌杰,刘屹立.管道安装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7. 杜茂安,韩洪军.水源工程与管道系统设计计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8. 李良训.给水排水管道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9. 刘大宇等.管道安装基本计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0. 邵林广.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1. 任基成,费杰•城市供水管网系统二次污染及防治[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2. 张朝升,方茜.小城镇给水排水管网设计与计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3. 李树平,刘遂庆.城市排水管渠系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4.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管道检漏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5.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管道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6. 景星蓉.管道工程施工与预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7. 白建国,戴安全,吕宏德.市政管道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8. 张奎.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9. 张文华.给水排水管道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0. 姜湘山.市政工程管道工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1. 姜湘山.管道安装技术与常用资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2. 王绍周.管道运输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3. 钱德永,郑学珍.管道工程简易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4. 赵树立,高艳娇.给水管网工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5. 伊学农,李荣,耿为民.城市给水与自动化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6. 卜秋平.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7. 蒋白懿,李亚峰等.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计算与安装[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8. 张耀先,罗景,刘治映.水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9. 周金全.地表水取水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0. 于培旺,常大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1. 刘强,李亚峰,蒋白懿•给水排水工程识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42. 邢丽贞,陈文兵,孔进.市政管道施工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是一本涵盖了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专业手册,它对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设计人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手册内容涵盖了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规范、管道材料选用、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进行详细论述。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包含了给水系统的相关知识。

在建筑工程中,给水系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到建筑物内部的日常生活用水,还涉及到消防用水等诸多方面。

本手册详细介绍了给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水质要求、水源选取、管道布置、泵站选型等内容,使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出满足需求的给水系统。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也包含了排水系统的相关知识。

排水系统在建筑工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建筑物内部的污水排放和雨水排放,还关系到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等方面。

本手册详细介绍了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排水方式、管道材料选用、雨水收集利用等内容,为设计人员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设计指导。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还介绍了相关的管道材料选用、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等内容。

管道材料的选用直接关系到给排水系统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果,因此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

而设备选型和安装调试则是确保给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本手册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实用性的设计参考。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还包括了一些实际案例和运行维护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给排水系统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设计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原理和规范要求,并能够在实际设计中更加得心应手。

运行维护方面的内容也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搞好给排水系统后续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作为一本权威的专业设计手册,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内容,对设计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设计人员掌握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规范要求,还能够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系统设计、运行与验证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高春花2012-02水系统概述药品生产工艺用水的等级: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饮用水(potable water/city water)——符合环境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无大肠杆菌,菌落数<500CFU/ml。

通常指自来水或井水,又称为源水、原水。

是制备纯化水的水源。

•《中国药典》规定:饮用水不能直接用作制剂制备或试验用水。

药品生产工艺用水的等级•纯化水(purified water,PW)——符合饮用水的要求,又符合药典化学指标的要求。

CP|EP|USP标准对比药品生产工艺用水的等级•注射用水(water for injection,WFI)——符合纯化水的要求,微生物限度(细菌、霉菌、酵母菌总数<10CFU/100ml)、细菌内毒素<0.25EU/ml。

CP|EP|USP标准对比各药典对于注射用水均要求必须检验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项目。

总有机碳控制在一个低的水平上,意味着水中有机物、微生物及细菌内毒素的污染处于较好的受控状态。

TOC从宏观上反映了水中污染的水平药品生产工艺用水的等级•灭菌注射用水(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符合注射用水的要求并符合注射剂项下的有关规定。

用于细菌内毒素检验用水、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谢液的稀释剂。

此外,还有某些特定生产工艺采用的水,比如:锅炉用的软化水;大容量注射剂使用的冷却水、初洗水、终洗水、氯水;灭菌吸入剂用水;灭菌灌洗用水等等。

药品生产工艺用水的等级美国药典中,制药用水的种类比较多:Drinking Water饮用水Purified Water纯化水Sterile Purified Water灭菌纯化水Water for Injection注射用水Sterile Water for Injection灭菌注射用水Bacteriostatic Water for Injection抑菌注射用水Sterile Water for Irrigation灭菌冲洗用水Sterile Water for Inhalation灭菌吸入用水Water for Hemodialysis血液透析用水Water for Special Pharmaceutical Purposes特殊制药用途水水处理系统的规模水系统的规模取决于:•原水水质•工艺对水质的要求•生产用水量原水水质和工艺对水质的要求,决定制水流程的繁简,而使用水量只决定设备的大小工艺用水的选择Ø工艺用水的应用•饮用水:生产原料药及设备清洁的最低要求•纯化水:非无菌制剂、无热原要求的吸入剂、眼科用药、局部用药、化妆品。

但一些有热原控制要求的眼科手术用药/吸入剂则应使用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注射剂的生产、制备无菌注射用水、注射剂直接接触药品设备和零部件清洁后的最终淋洗。

如果蒸汽与注射剂的容器基其生产设备直接接触,则其冷凝水应符合WFI的质量标准。

GMP对制药用水的要求2010版GMP对制药用水要求:从96—101条,共6条:第九十六条:制药用水应当适合其用途,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

制药用水至少应当采用饮用水。

第九十七条:水处理设备及其输送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应当确保制药用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

水处理设备的运行不得超出其设计能力。

第九十八条: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储罐的通气口应当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当避免死角、盲管。

第九十九条: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当能够防止微生物的滋生。

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70℃以上保温循环。

第一百条:应当对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

第一百零一条: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纯化水、注射用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有相关记录。

发现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达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处理。

GMP对制药用水的要求•美国FDA对注射用水系统的几个原则:ü注射用水系统微生物不得超过警示限量10CFU/100ml;ü建议注射用水取样量为100-300ml,不得小于100ml;ü必须关注水的预处理,定期监测原水质量。

GMP 对制药用水的要求水系统概述美国FDA在进口原料药检查中对工艺用水系统的要求:ü申报厂家在DMF文件中对水系统详细的描述;ü应检查制水系统设计图及说明,审查测试结果、数据总结、调研报告、关键装置(如蒸馏水机)的维修记录和档案;ü提供水的质量标准及检验结果的资料;ü检查水系统检验结果报告,如发现超过限度时应审查报告,并复查用这种水配制的药品。

对药品的发放应考虑污染物的性质,处理过程和产品用途;ü对制剂用水的要求比原料药用水的要求更为严格;ü验证检查(DQ、IQ、OQ、PQ)。

工艺用水系统的设计Ø工艺用水制备系统的设计•工艺用水制备的基本方法工艺用水系统的设计Ø工艺用水制备系统的设计ü工艺用水制备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的重要性在于,水系统不是一个单机,而是一个系统,一个动态的系统,它要完成工艺用水的制备,产出合格的水,输送合格的水,使用合格的水。

任何一个环节的小小的偏差、失误就会造成使用的质量的风险。

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做到质量有保证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所以就需要在工艺用水的设计之时,做充分的重视与考虑。

很多细节的要求。

真正体现质量源于设计QbD。

工艺用水系统的设计Ø工艺用水制备系统的设计ü纯化水系统制备的特殊要求•微生物控制•防止污染•定期消毒ü纯化水的制备离子交换/电渗析/超滤/反渗透/蒸馏法等等。

工艺用水制备系统的设计Ø纯化水制备单元设计•原水贮罐原水泵药箱计量泵•机械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软化•精滤•高压泵•反渗透主机•纯化水箱•纯化水泵•紫外线杀菌器•巴斯德灭菌器工艺用水制备系统的设计Ø纯化水系统制备单元•原水(罐):饮用水/稳压/动态液位;•原水泵:普通离心泵/自动报警系统;•药箱、计量泵:絮凝剂/计量泵与原料泵同步进行;•机械过滤:去除尘粒/腐植质等;•活性碳过滤:吸附部分有机/吸附殘余氯离子;•软化:防止反渗透膜表面结垢/提高膜的工作寿命及处理效果。

工艺用水制备系统的设计Ø纯化水系统制备单元•精滤:又称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动力源/材质多为316L;•反渗透:基准水温25℃•纯化水箱(贮罐):容量/材质/类型污染控制/呼吸过滤器等;•紫外线杀菌:后面详细讲•巴氏杀菌:活性炭过滤器和软化器,消毒方式工艺用水制备系统的设计Ø注射用水制备单元设计•多效式蒸馏水机•蒸汽压缩式蒸馏水机•多效式蒸馏水机与蒸汽压缩式蒸馏水机的相同点:-蒸馏方式-水质符合质量标准-有效去除内毒素、TOC-材料相似工艺用水贮存与分配系统的设计Ø总体要求正确设计贮水和水分配系统是非常关键的。

•将水质保持在可接受限度内•以所需的流速和温度将水送到使用点•成本和操作费用最低工艺用水贮存与分配系统的设计Ø关键项目和参数设计•流速1m/s•管道倾斜度0.5%以上•表面抛光粗糙度•贮存温度70℃以上保温循环•保持正压•清洗消毒臭氧/蒸汽•无裂缝工艺用水贮存与分配系统的设计Ø关键项目和参数设计•符合现行标准CP/EP/USP•呼吸口过滤器0.5%以上•排出系统空气隔断装置工艺用水贮存与分配系统的设计Ø典型的纯化水贮存及分配方式•热循环贮存系统•热贮存,并在冷的环路系统中循环的系统•臭氧和紫外灯配合使用消毒的冷循环系统工艺用水制备系统的设计Ø注射用水贮存及分配的基本型式•热循环(70-80℃)热贮存和热循环分配•冷循环(4-10℃)冷贮存冷分配Ø注射用水系统设置的其他要求•需要有效控制微生物生长•须维持70℃以上,按80℃以上要求来设计•该系统始终处于热处理状态工艺用水贮存与分配系统的设计Ø工艺用水贮存与分配系统内各单元的设计包括:•工艺用水贮罐容量/类型/呼吸器等•工艺用水管道流速/坡度/安装形式等•循环泵对泵的要求/选择等•换热器结构形式/压力等•工艺用水使用点验证/防回流等•系统过程检测与控制电导率/水位/温度/压力/TOC等工艺用水系统材料与安装Ø工艺用水系统材料的选择与安装•兼容性耐受温度/消毒•无浸出物•耐腐蚀316L/PP/PFA•管件和阀门联接方法焊接/法兰•管材内表面抛光粗糙度小于0.8um•系统清洁与钝化平均2.0-3.0nm的铬氧化膜水系统的验证水系统验证的目的:•在于使用数据文件来证实整个制药工艺用水系统能够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可靠的生产操作,从而为生产提供稳定质量的工艺用水。

•考验该水处理系统在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下,有能力稳定地供应规定数量和质量的合格用水。

工艺用水在药品生产中的重要性•是药品生产的原料之一。

也有称其为辅料的,比如固体制剂,冻干制剂等,它是大多数配方中的一种成份;•用来清洗设备及用具。

工艺用水是药品质量非常关键的物料。

必须加以重视!法规对水系统验证的要求Ø2010版GMP要求:148—160条共13条第一百四十八条: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经过确认和验证,应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第一百五十七条:企业应在验证总计划或其它相关文件中规定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Ø欧盟GMP明确要求,工艺用水系统确认验证工作时,必须要有一个确认/验证主方案或称为主计划,对企业水系统确认/验证工作全面的纲领性的文件QMP/VMP。

法规对水系统验证的要求ØUSP30中,验证的十个步骤:ü建立源水和制成水的标准ü确定合适的单元操作和参数ü选择管道、设备、控制装置和监测技术;ü实施安装确认,包括设备校准,对图纸进行以证实图纸准确反应了水系统的最终构造,以及在必要时进行特别检测以证实安装符合设要求;ü实施运行确认,包括检测和检查,已证实设备、系统警戒和控制装置的操作具有可靠性,且已设定适当的警戒纠偏水平;ü实施性能确认,以确认关键程序及其操作范围的适当性(在本验证阶段,核心质量属性和操作范围的警戒纠偏水平需要得到验证);ü确认持续控制程序(例如灭菌频率)的充分性;ü以一套验证维护方案作为补充,该步骤也被称为持续的全程验证,包括建立对水系统变更的控制机制,设定瓶执行包括设备校准在内的预防维护措施,此处,验证维护还包括对关键程序范围和校正行动的监测方案;ü为定期的系统运行检查和验证制定计划;ü完善各项方案并记录从步骤1到9的各项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