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名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

课题3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课题3 水的组成_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3.了解电解水实验,并通过实验推断出水的元素组成。

过程方法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以及知识归纳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知识。

2.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体会探究的过程。

3.运用Flash动画展示一些微观的情景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能力。

2.通过设计氢气燃烧和电解水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来推测未知物质的成分,体会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过程。

3.通过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根据氢气的燃烧实验推断水的组成。

2.通过电解水实验推出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分析出水的组成。

3.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标签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环节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环节三、课题延伸课堂小结氢气是一种很好的环保燃料,利用电解水可以制得氢气,成本太高,可是,我们看到水中含有氢元素,可以说水是储存氢元素的巨大的仓库,而且水在我们自然界中的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利用水采用比较节能方便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得到氢气,也是我们化学家们一直探索研究的课题。

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有一天能在这个领域参与其中,研究出得到氢气的好办法。

将来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开上用氢气做燃料的汽车来。

知识总结,知识升华,提高同学们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同学们进行鼓励。

第二篇: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课题3 水的组成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培养学生“化学观念”的核心素养。

2.通过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乐于探究身边的物质世界,培养学生“发展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的核心素养。

3.通过引导学生对电解水的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以实验为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氢气燃烧、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解释,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曾被认为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探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今天我们就跟随前人的脚步一步一步来揭开水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的组成的开始,下面就让我们先了解氢气及其燃烧。

任务一:了解水的组成发现史1.阅读教材P93页“科学史话”,了解水的组成发现过程:卡文迪什:纯氧代替空气和“易燃空气”燃烧,确认所得液滴是水。

拉瓦锡:将水蒸气分解,达到“易燃空气”和氧气。

结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易燃空气”与氧形成的化合物,并将“易燃空气”正式命名为“生成水的元素”,即氢。

任务二:“合”法探究水的组成:氢气燃烧1.氢气的性质(学生阅读教材P91页,尝试说出氢气具有哪些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思考】根据氢气的性质,可选择哪种方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的气体排水法密度比空气的小向下排空气法【播放视频】“氢气球爆炸”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思考为何氢气球遇到明火后会发生爆炸?解释原因:氢气具有可燃性,当氢气不纯时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之前要验纯。

问:该如何验纯?2.氢气的验纯教师收集一试管氢气,演示验纯操作:验纯操作: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大家每天都要喝水,那么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水分子又是怎样的结构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水组成的思考。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水相关的现象,如冰融化、水沸腾等,让学生认识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进而引出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这一话题。
4.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水的组成》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的小论文,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包括水的化学性质、分子结构、电解实验原理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总结能力。
4.针对难点问题,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5.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6.创设情境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通过讲述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现实问题,引发学生对保护水资源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学生对环保问题有一定认识,但可能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水的组成》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教学用品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提问)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氢、氧无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二、引入新课(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 题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三、新课讲授1.水的物质性质(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

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实验)课本[实验3-1](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实验)课本[实验3-2](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通用12篇〕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p 、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展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以及归纳总结才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直流电、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设计】板块Ⅰ引入:多彩水世界内容1:请你欣赏——明白学习对象〔电脑显示图片资料〕①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②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③组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等等〕师: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生:水内容2:浮想连翩——认识水是生命之师:地球上适宜生命存在的三大根本因素是什么?生: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师:〔播放火星车在火星上拍摄照片,及证明火星曾经有水的证据的报道〕同学们看到这些资料和报道后对火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不同的学生印象肯定不同,让他们自由想象〕火星上很荒凉,火星上也许从前有生命、火星上可以采矿、火星没有地球有活力……师:科学家为什么在火星上搜寻曾经有水的证据呢?生:有水就有可能有生命存在过。

师:美国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已经找到了火星原来有水的痕迹,之后在报刊上很快出现了“地球人原来是火星人的后裔”猜测。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猜的最核心的根据是什么?生:水是生命之化学《水的组成》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进展推理、分析^p 、判断。

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p ,进一步得出结论。

2024最新-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

2024最新-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该页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最新4篇),欢迎阅读。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二、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精选9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篇1课型:试验探究课课时:1课时学问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育同学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依据电解水的试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试验器村,同学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复习争论:讨论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状况,同学们调查状况如何,相互展现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缘由有哪些,应如何消退或削减污染。

参考要点: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缘由a工业“三废”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③消退或削减污染的建议a严控工业“三废”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洁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叙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掩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亲密,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晰有关水的学问,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叙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看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同学争论:小组汇报要点:1、无色无味液体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同学试验:讨论水的组成(试验3-1)经过试验,同学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同学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学试验:(试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推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同学结合上述试验结论争论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相关推荐《水的组成》化学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的组成》化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的组成》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学习认识物质组成的方法。

2、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判断物质的类别。

教学重点:
1、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结论。

2、单质与化合物概念的区分。

3、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判断物质的类别。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判断物质的类别。

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多媒体、师生合作、小组讨论、分组实验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资源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演示实验:酒精灯、打火机、制取氢气实验装置、烧杯、试管
分组实验:蒸馏水、稀硫酸、改进装置、学生电源、小木条、打火机、塞子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