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古诗拼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山居秋瞑[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_________[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_________[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郊。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_________[长相思]词牌名。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关外。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生字组词:孙:子孙外孙侄孙孙女王孙贵族泊:停泊漂泊泊车淡泊名利愁:忧愁愁闷发愁愁绪愁眉苦脸寺:寺庙寺院佛寺山寺寺观榆:榆关榆树榆钱榆荚榆叶榆木畔: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篱畔池畔多音字:泊:bó漂泊pō湖泊更:gēng三更gèng更加形近字:孙(子孙)孔(孔雀)泊(停泊)伯(伯父)愁(忧愁)怒(发怒)寺(寺庙)侍(侍奉)榆(榆树)愉(愉快)畔(湖畔)伴(伙伴)课后习题答案:1、读一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二年级古诗文背诵拼音

二年级古诗文(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独坐敬亭山汉古诗一首竹里馆山居秋暝赠刘景文登飞来峰秋词望天门山《山行》乞巧《绝句shànɡ xuã qī上学期fãnɡ xuě sù fú rïnɡ shān zhǔ rãn 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tánɡ) liú chánɡ qīnɡ(唐)刘长卿rì mù cānɡ shān yuǎn日暮苍山远,tiān hán bái wū pín天寒白屋贫。
chái mãn wãn quǎn fâi柴门闻犬吠,fēnɡ xuě yâɡuī rãn风雪夜归人。
dú zuî jìnɡ tínɡ shān2 、独坐敬亭山( tánɡ) lǐ bái(唐)李白zhînɡ niǎo ɡāo fēi jìn众鸟高飞尽,ɡū yún dú qù xián孤云独去闲。
xiānɡ kàn liǎnɡ bú yàn相看两不厌,zhǐ yǒu jìnɡ tínɡ shān只有敬亭山。
hàn ɡǔ shī yì shǒu3 、汉古诗一首tiáo tiáo qiān niú xīnɡ jiǎo jiǎo hã hàn nǚ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xiān xiān zhuï sù shǒu zhá zhá nînɡ jī zhù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zhōnɡ rì bù chãnɡ zhānɡ qì tì línɡ rú yǔ。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读拼音,写词语。
wáng sūn ting bōfā chóu hé pànyú shùsì yuàn guī huàn nǚ2.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C.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空”渲染出宁静淡远的氛围。
B.颔联上句是俯视:月照林间;下句是仰视:泉流石上。
C.颈联反映了诗人追求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D.尾联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隐居山林的意愿。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6.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长相思》则表达出作者对之情。
7.根据课文《枫桥夜泊》理解填空这首诗采用的写法,先写,然后追忆,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长相思》的作者是,人,是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诗词在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以“”在词坛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二、阅读与理解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詞三首》課文原文山居秋瞑[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_________[暝]日落時分,天色將晚。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歇]盡。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此處指詩人自己。
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注釋_________[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郊。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蘇州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楓橋附近的一座寺廟,相傳唐代僧人寒山曾住於此。
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釋_________[長相思]詞牌名。
[榆關]山海關。
[那畔]那邊,指關外。
[聒]聲音嘈雜,這裏指風雪聲。
【篇二】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詞三首》知識點生字組詞:孫:子孫外孫侄孫孫女王孫貴族泊:停泊漂泊泊車淡泊名利愁:憂愁愁悶發愁愁緒愁眉苦臉寺:寺廟寺院佛寺山寺寺觀榆:榆關榆樹榆錢榆莢榆葉榆木畔: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籬畔池畔破音字:泊:bó漂泊pō湖泊更:gēng三更gèng更加形近字:孫(子孫)孔(孔雀)泊(停泊)伯(伯父)愁(憂愁)怒(發怒)寺(寺廟)侍(侍奉)榆(榆樹)愉(愉快)畔(湖畔)伴(夥伴)課後習題答案:1、讀一讀,想像詩句中描繪的景象,體會其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1)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詩意: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靜態,清泉流溢是動態。
前一句寫山上一塵不染的松樹,皎潔的月光,以及月光穿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斑駁的影子,都給人以明淨清幽的感受——這是通過靜態描寫來突出山中的靜謐。
第二句寫山泉因雨後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這是動態描寫,以動襯靜,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五上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及练习题

21.《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 - 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注释①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③随意:任凭。
④歇:尽。
⑤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任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思想感情《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鉴赏1.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
空山之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心旷神怡。
2.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3.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简介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注释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③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译文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练习题(含答案)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字词。
sūn chóu bó pàn祖()发()停()河()sì yú mián()中()树夜不能()二、补全诗(词)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1. 归浣女..,。
歇.,王孙..。
浣女:歇:王孙:2. 乌啼.,愁眠.。
啼:眠:3.风一更.,,聒.碎,。
更:聒:第二课时一、分析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1.《山居秋暝》的作者是,“暝”的意思是。
( )A.王维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B.张继苦苦思索2.《枫桥夜泊》一诗中作者听到的有()。
A.月落寒山寺B.乌啼夜半钟声3.“夜深千帐灯”中的“千帐”指的是()。
A.有一千座帐篷亮着灯B.有许许多多的帐篷亮着灯。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秋天雨后山间的美景。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情。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词牌名。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语序倒装,正确的语序应为“浣女归竹喧闹,渔舟下莲动。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孙愁泊畔寺榆眠二、1.竹喧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自可留洗衣物的女子。
尽。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叫。
睡觉。
3.雪一更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第二课时一、1.A 2.B 3.B二、1.× 2.√ 3.√ 4. √。
人教版1-6年级古诗汇总(含拼音)

江ji ān ɡ 南n án汉・汉乐府江ji ān ɡ 南n án 可k ě 采c ǎi 莲li án ,莲li án 叶y è 何h é 田ti án 田ti án 。
鱼y ú 戏x ì 莲li án 叶y è 间ji ān 。
鱼y ú 戏x ì 莲li án 叶y è 东d ōn ɡ, 鱼y ú 戏x ì 莲li án 叶y è 西x ī,鱼y ú 戏x ì 莲li án 叶y è 南n án ,鱼y ú 戏x ì 莲li án 叶y è 北b ěi 。
画hu à唐・王维远yu ǎn 看k àn 山sh ān 有y ǒu 色s è ,近j ìn 听t īn ɡ 水shu ǐ 无w ú 声sh ēn ɡ。
春ch ūn 去q ù 花hu ā 还h ái 在z ài ,人r én 来l ái 鸟ni ǎo 不b ù 惊j īn ɡ。
静j ìn ɡ 夜y è 思s ī唐・李白床chu án ɡ 前qi án 明m ín ɡ 月yu è 光ɡu ān ɡ,疑y í 是sh ì 地d ì 上sh àn ɡ 霜shu ān ɡ。
1 举j ǔ头t óu 望w àn ɡ 明m ín ɡ 月yu è1 ,低d ī 头t óu 思s ī 故ɡù 乡xi ān 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词三首生字组词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长相思》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描写了戍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因怀念故园不能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浓烈、深切的思乡之情。
我会写组词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b: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ch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s:寺(寺庙、寺院、少林寺)y:榆(榆关、榆树、榆荚)pn:畔(河畔、池畔、耳畔)我会认组词更:gēng(打更、五更、三更半夜)聒:guō(聒耳、聒噪、聒碎)2、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生字组词造句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生字组词造句①生字组词造句棵一棵几棵这里有几棵树。
谢谢谢感谢我想对你说一声谢谢想想念想象我很想念多年未见的妈妈。
盯盯着盯视你盯着这个东西看了好久。
言语言言语中国话是我们的语言邻邻居邻座我的邻居小姐姐长得很漂亮。
治治疗治好医生治好了我的感冒。
怪怪物奇怪这只小猫长得好奇怪哦!②生字组词棵kē(一棵树)谢xi(谢谢、花谢、感谢)想xiǎng(感想、想法、幻想)盯dīng(盯住、盯紧、盯防)言yn(发言、语言、自言自语)邻ln(邻居、相邻、左邻右舍)治zh(治虫、治理、治病)怪gui(怪事、奇怪、奇形怪状)葫h(葫芦)芦l(芦荟、芦花、芦苇)藤tng(枯藤、藤条、藤萝)蚜y(蚜虫、菜蚜)啊a(好啊、是啊、对啊)赛si(比赛、赛跑、赛车)感gǎn(感动、感觉、感人)慢mn(快慢、慢车、慢吞吞)3、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生字组词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生字组词《曹冲称象》一文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里的一篇课文。
文中主要讲曹冲想出一个好办法称出了一头的重量的故事。
其实,这篇课文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这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曹冲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
称(称呼声称)柱(柱子石柱)底(海底底下)杆(笔杆枪杆)秤(台秤地秤)做(做工做作)岁(岁月几岁)站(站立车站)船(船长船只)然(然后自然)4、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生字组词造句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生字组词造句生字组词造句湾wānW左右12画海湾港湾早晨的海湾风平浪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居秋暝》古诗拼音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意思: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山居秋暝》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
此句反用淮
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
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山居秋暝》写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山居秋暝》鉴赏: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
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
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
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
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