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模版 ()

合集下载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格式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格式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格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了解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物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物流问题,具备物流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物流工程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物流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具体内容包括:1.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物流的定义、物流系统的组成、物流工程的目标等。

2.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物流网络的设计等。

3.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绿色物流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的操作和调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物流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料。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物流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通用】物流工程课程设计.doc

【通用】物流工程课程设计.doc

目录一、基本原理———系统布置设计SLP (2)1.1 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基本介绍 (2)1.2 SLP基本要素与程序模式 (2)二、基本要素 (3)2.1 液压转向器结构及有关参数 (3)2.2 作业单位划分 (4)2.3 液压转向器生产工艺过程 (5)三、物流分析 (6)3.1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6)3.2物流强度分析 (9)四、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分析 (13)五、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综合相关分析 (14)5.1 计算合并后的相互关系分数及划分综合等级 (14)5.2 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图 (15)六、作业单位无面积拼块图相关分析 (16)6.1 画关系工作表 (16)6.2 画无面积拼块图 (17)6.3 选择最优无面积拼块图 (17)七、工厂总平面布置三种可行性方案图及最优布置 (18)八、评价方案及择优 (22)8.1 计算权重 (22)8.2 选择方案 (22)九、总结 (23)参考文献 (23)一、基本原理———系统布置设计SLP1.1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基本介绍SLP是一种条理性很强、物流分析和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寻求合理布置的技术,不仅适合各种规模或种类的工厂的新建、扩建或改建中对设施设备的布置或调整,也适合制造业中对办公室、实验室、仓库等的布置设计,同时也可用于医院、商店等服务业的布置设计。

它分为确定位置,总体区划,详细布置,实施四个阶段。

1.2 SLP基本要素与程序模式1.2.1 SLP基本要素在缪瑟提出的系统布置设计SLP中,正把P、Q、R、S、T作为给定的基本要素,作为布置设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PQRST详细的含义如下:(1)P——Products指系统物料的种类(2)Q——Quantity指数量(3)R——Routing指路线(4)S——Service指辅助生产与服务过程的部门(5)T——Time指物料流动的时间1.2.2 程序模式系统布置设计SLP的程序模式如下分析寻优选择图1-1 系统布置设计SLP程序模式二、基本要素当地现有一叉车修理厂,占地面积为16000㎡,,厂区南北长为200m,东西宽80m,所处地理位置如图2-1所示。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时间:2013/2014-1 第16周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01月07日目录1、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课程设计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课程设计的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思路 (3)3、设计说明 (5)3.1绘制各零部件的工艺过程图 (5)3.2绘制汇总成产品的工艺过程图 (10)3.3 以全年物流量为基准绘制从至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以全年物流量为基准绘制物流强度汇总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表及非物流相关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 作业单位物流相互关系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2 非物流相互关系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绘制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 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 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20)3.10 绘制总平面布置图(1种方案既可) (21)4、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论1.1 课程设计的目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厂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其目的是:1. 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 通过对某工厂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配送中心库房平面布置一、设计内容及要求1、计算确定存储区和堆垛区的面积2、物流及非物流关系分析3、作业单位相关图4、工作表及无面积拼块图5、面积图(坐标纸上标示)6、平面布置图。

要求画出货架区和堆垛区细节,表明库门大小,通道宽度及各区布置。

7、选用设备和设施的规格和数量8、编写设计说明书9、绘制平面布置图一般采用1:100,1:200,1:500,1:1000二、原始给定条件1、配送中心库房规划面积不低于1800平米,单层结构,有效高度6米。

4、作业过程及要求各类货物物流量均约为最高库存量的1/3。

进出货作业指令和货位安排均由办公区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即卸货前根据货物类型通知托盘和叉车到位,辅助区托盘到卸货区物流量约为货物量的1/4。

A类货物出货前要先拆包,在进入出货区,拆包后的包装材料(约占货物的1/5)回收到辅料区;而BC类货物则经拣选区再到出货区,出货前它们均需托盘垫底,故辅料区到出货区物流量约为出货量的1/4。

5、设施设备数据货架为重型货位式货架,主要由立式柱片和横梁组合而成,根据库房高度,可安排4到5层,具体层数由所选叉车及库房高度决定。

一般要求叉车最大提升高度至少比最上层货架横梁高200mm,最上层货架放上托盘货物后,最高高度离天花板的距离不少于300mm,以供叉车作业。

⏹立柱高度规格从2000、2500到7500,每隔500一档,宽度规格500、600…1200,每隔100一档;⏹横梁截面规格为80高50深1.5厚,或100高50深1.5厚,长度规格有1500、1800、2000、2300、2500、2700、3000等⏹叉车选择见课本⏹。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范例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范例

杨茉老师的补充说明:本资料仅供内部参考,严禁广泛传播1.本文档在SLP方法的应用环节方面写的较详细周到,可供参考,但禁止抄袭;2.我们的课程设计工作内容要求比本文档前后共多出两个大的环节:现场调研结果分析:如以专题一-------“ 厂总平面布局设计”为例,在此阶段应详细阐述如下内容:企业所处行业,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战略,组织机构和组成单元等;企业平面布置现状,即企业各车间、仓库的数量和位置,车间之间的距离,主要通路、总面积等内容。

简言之,现场调研结果分析阶段要完成的工作大体是指课程设计任务书中各专题“设计内容与步骤”中的(1)~(3)或(1)~(4),视具体题目而定。

系统仿真分析:运用FLEXSIM全部或局部模拟所优化、设计的企业生产系统或仓储系统(选择物流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的同学不要求系统仿真)。

3.本文档的设计环节和步骤可能与我们的课程设计要求不一致,以我们的要求为主。

4.本文档是针对专题一的范例,选择其他专题的小组可能在具体设计环节上与本文档有较大出入,但均可依据我们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内容与步骤”,自行拟定各环节的标题,并完成各环节的设计要求。

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 (2)二、现场调研分析 (2)三、产品——产量分析 (10)四、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11)五、物流分析 (16)六、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17)七、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20)八、工厂总平面布置 (23)九、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25)十、设计体会和心得 (26)十一、参考文献 (27)十二、附录 (28)一.课程设计任务(此处我们应填写所选定专题的设计目的、设计内容与步骤,与本文档有所不同)某变速箱厂总平面设施布置设计二.现场调研结果分析(此处我们应填写所选定专题的设计设计内容与步骤中的(1)~(3)或(1)~(4),与本文档有所不同)公司有地16000m2,厂区南北为200m,东西宽80m,该厂预计需要工人300人,计划建成年产100000套变速箱的生产厂。

(完整版)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完整版)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一、设计产品名称某振动器厂的设施布置设计二、原始给定条件公司有地6000平方米,厂区南北为100米,东西宽60米,工厂预计需要工人80人,计划建成年产30000件振动器的生产厂。

(一)、振动器的结构及有关参数振动器由14个零件构成,装配图如图所示。

每个零件、组件的名称、材料、单件重量及年需求量均列于表中图2-1 振动器装配图表2-1 振动器明细表(二)、作业单位划分根据振动器的结构特点,设立如表2-41所示,分别承担原材料存储、备料、热处理、加工与装配、产品性能试验、生产管理各项生产任务。

表2-2 作业单位划分表(三)、振动器生产工艺过程振动器的零件有14种,其中10种自制件;4种外购件,总的工艺过程可分为零件的制作与外购、半成品暂存、组装、性能试验、成品储存等阶段。

1)零件的制作与外购振动器上的标准件、非加工件如轴承、油封、软轴、软管四种零件都是采用外购的方法获得,入厂后由半成品库保存,其他零件由本厂自制,其工艺过程分别见表2-3~2-12所示,表中的利用率为加工后产品与加工前的比率。

2)标准件、外购件与半成品暂存产出的零件加工完经过各个车间检验合格后,送入半成品库暂存。

外购件与标准件均放在半成品库。

3)组装所有零件在组装车间集中组装成变速箱成品。

4)性能测试所有成品都在实验车间进行性能测试,不合格的就在组装车间进行修复,合格后送入成品库房,即不考虑成品组装不了的情况。

5)成品储存所有合格变速箱均存放在成品库房等待出厂。

表2-3 尖头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4 滚道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5 滚锥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6 套管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7 挡圈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8 软轴接头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9 软管接头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10 锥套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11 联结头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12 软轴插头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三、产品-产量分析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及每种产品产量的高低,决定了工厂的生产类型,进而影响着工厂设备的布置形式。

物流工程培养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培养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培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3. 学生了解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能够分析实际物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物流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物流系统流程,并进行模拟与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完成物流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流工程专业的兴趣,树立从事物流行业的职业理想。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流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流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学生特点:高中毕业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信息技术基础,对物流行业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物流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物流工程概述- 物流概念、分类及功能- 物流工程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物流系统及要素2. 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 物流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物流设施布局设计- 物流运输与配送优化3.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物流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案例4. 物流设备与技术- 常见物流设备类型与功能- 现代物流技术发展趋势- 物流设备选型与应用5. 物流项目管理- 物流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 项目团队协作与沟通- 物流项目案例分析6. 实践教学环节- 物流软件操作与数据分析- 物流系统设计实践- 物流项目实施与评价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物流工程学课程设计(钢铁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第四组

物流工程学课程设计(钢铁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第四组

物流工程学课程设计题目:基于SLP钢铁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班级:物流1092班姓名及学号:魏晓浩(1091508219)、吴欢(1091508220)、夏宇君(1091508221)、肖逸(1091508222)、徐凯华(1091508223)、颜杰(1091508224)指导老师:周凌云目录目录 ......................................................................................... - 2 -1、课程设计任务书 ............................................................................. - 4 -1.1设计任务 ............................................................................... - 4 -1.2设计目的 ............................................................................... - 4 -1.3 设计要求............................................................................... - 4 -2、物流园区的概念及发展 ..................................................................... - 6 -2.1 物流园区概念 ......................................................................... - 6 -2.2功能..................................................................................... - 7 -2.3物流园区类型 ........................................................................ - 8 -3、建设的原因种类 ........................................................................... - 10 -3.1坚持节约型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 - 10 -3.2坚持集约化经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10 -3.3坚持管理高效率、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 - 11 -3.4坚持项目引进高层次、推进产业集群化........................................... - 11 -3.5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和谐发展................................... - 12 -4、选址分析 ................................................................................... - 12 -5、物流分析.................................................................................. - 14 -6、非物流相关图............................................................................. - 17 -7、作业单位综合关系图...................................................................... - 20 -8、作业位置相关图 ........................................................................... - 23 -9、布置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 - 28 -10、物流园区总平面布置 .................................................................... - 30 -11、参考文献.................................................................................. - 31 -1、课程设计任务书1.1设计任务1.了解钢铁物流园区的定义,以及钢铁物流园区的主要功能和常有的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设计内容 1、基本要素分析
当地现有一叉车修理厂,占地面积为300002m ,厂区南北长为300m ,东西宽为100m ,所处地理位置如图3-1所示。

该厂职工人数400人,计划改建成年产60000套液压转向器的生产厂,需要完成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模版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公 路
公 路
1:2000
图3-1 待建液压转向器厂厂区图
(1)液压转向器结构及有关参数
图4-1 液压转向器简图
(a)(b)
图4-2 液压转向器实体图
(2)液压转向器的基本结构如图4-2所示,由22个零、组件的名称材料、单件重量及年需求量均列于表3-1中。

表3-1 零件明细表
(3)作业单位划分
根据液压转向器结构及工艺特点,液压转向器厂设立如表3-2所示的11个作业单位,分别承担原材料储存、备料、热处理、加工与装配、产品性能试验、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各项生产任务。

表3-2 作业单位建筑物汇总表
2、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物流分析是机械制造厂平面布置的基础,只是在进行准确的物流分析后,才有可能得到合乎需要的布置方案。

(a)分析给定的工艺过程,通过对产品加工、组装、检验等各加工阶段及各工艺过程路线的分析,计算每个工艺工厂的各工序中加工前工件单件重量及产生的废料重量,并折算成全年重量。

(b)分别绘制各个自制零、组件工艺过程图,如图4-3至图4-15所示。

表3-3 连接块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图3-3 连接块组件加工工艺过程图
表3-4 前盖加工工艺过程表
表3-5 挡环加工工艺过程表
表3-6 滑环加工工艺过程表
表3-7 联动器加工工艺过程表
表3-8 阀体加工工艺过程表
表3-9 阀芯加工工艺过程表
表3-10 阀套加工工艺过程表
7
表3-11 隔盘加工工艺过程表
表3-12 限位柱加工工艺过程表
表3-13 定子加工工艺过程表
表3-14 转子加工工艺过程表
表3-15 后盖加工工艺过程表
(3)汇总形成产品总的工艺过程图,如图4-16所示,特别注明各工序,作业单位之间的全年物流量。

3、物流分析
(1)根据产品总的工艺过程图,统计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

当存在逆向物流时,物流强度等于正、逆物流强度之和,统计的结果填入物流强度汇总表(全年物流强度),如表4-1所示。

(2)将各作业单位的物流强度按大小排序,自大到小填入物流强度分析表,根据物流强度分析比例划分物流强度等级,如表4-2所示。

(3)画物流相互关系图,如图4-17所示。

4、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1)明确各作业单位的特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生产、仓储、管理、生产服务或生活服务等),有无振动、噪声、烟尘及异味等环境污染。

各作业单位特征如下:(a)
(b)
(c)
(d)
(e)
(f)
(g)
(h)
(2)明确各作业单位与其它作业之间的重要联系,包括工艺流程,物流方面联系和工作性质相似性、生产管理、人员等方面联系,明确存在环境污染的作业单位对其它作业单位的影响。

整理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影响因素,约8-10条。

密切程度理由代码如表4-3所示。

(3)确定各个作业单位之间影响相互关系的因素,详细阐述如下:
(a)
(b)
(c)
(d)
(e)
(f)
(g)
(h)
(4)调整相互关系等级比例,将最后的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等级填入非物流相互关系图中,如图4-18所示。

5、作业单位间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合并
(1)确定物流与非物流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

根据要求,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权重统一设置为1:1。

(2)量化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流的密切程度等级,计算量化的所有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并进行综合关系等级划分,如表4-4所示。

(3)作出综合相互关系图,如图4-19所示。

6、初始化方案
(1)计算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如表4-5所示。

从各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出发,安排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密级高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近,关系密级低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远,由此形成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如图4-20所示。

按各作业单位的面积需求进行分配,结合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如图4-21所示。

7、绘制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图
详细绘制布置图。

用适当的方法根据现有厂房的实际条件使部门面积结合,同时结合修正条件对各部门的位置、形状等进行调整,形成理想的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图,如图4-22所示。

所谓修正条件,是指诸如运输方式、贮存设备、场地环境、人的要求、厂房特性、辅助设施和管理控制等具体因素。

它们的重要程度各不相同,但都以独特的方式影响布置设计方案。

在进行布置设计时,需要加以考虑。

具体考虑修正因素如下:(1)
(2)
(3)
(4)
(5)
(6)
8、Anylogic软件仿真结果和分析
二、课程设计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