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格式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格式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格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了解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物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的物流问题,具备物流系统设计和优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物流工程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对物流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具体内容包括:1.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物流的定义、物流系统的组成、物流工程的目标等。

2.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物流系统的设计原则、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物流网络的设计等。

3.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绿色物流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物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的操作和调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物流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料。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物流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通用】物流工程课程设计.doc

【通用】物流工程课程设计.doc

目录一、基本原理———系统布置设计SLP (2)1.1 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基本介绍 (2)1.2 SLP基本要素与程序模式 (2)二、基本要素 (3)2.1 液压转向器结构及有关参数 (3)2.2 作业单位划分 (4)2.3 液压转向器生产工艺过程 (5)三、物流分析 (6)3.1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6)3.2物流强度分析 (9)四、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分析 (13)五、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综合相关分析 (14)5.1 计算合并后的相互关系分数及划分综合等级 (14)5.2 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图 (15)六、作业单位无面积拼块图相关分析 (16)6.1 画关系工作表 (16)6.2 画无面积拼块图 (17)6.3 选择最优无面积拼块图 (17)七、工厂总平面布置三种可行性方案图及最优布置 (18)八、评价方案及择优 (22)8.1 计算权重 (22)8.2 选择方案 (22)九、总结 (23)参考文献 (23)一、基本原理———系统布置设计SLP1.1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基本介绍SLP是一种条理性很强、物流分析和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寻求合理布置的技术,不仅适合各种规模或种类的工厂的新建、扩建或改建中对设施设备的布置或调整,也适合制造业中对办公室、实验室、仓库等的布置设计,同时也可用于医院、商店等服务业的布置设计。

它分为确定位置,总体区划,详细布置,实施四个阶段。

1.2 SLP基本要素与程序模式1.2.1 SLP基本要素在缪瑟提出的系统布置设计SLP中,正把P、Q、R、S、T作为给定的基本要素,作为布置设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PQRST详细的含义如下:(1)P——Products指系统物料的种类(2)Q——Quantity指数量(3)R——Routing指路线(4)S——Service指辅助生产与服务过程的部门(5)T——Time指物料流动的时间1.2.2 程序模式系统布置设计SLP的程序模式如下分析寻优选择图1-1 系统布置设计SLP程序模式二、基本要素当地现有一叉车修理厂,占地面积为16000㎡,,厂区南北长为200m,东西宽80m,所处地理位置如图2-1所示。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简介物流工程是一个涵盖了多种领域的学科,包括供应链管理、运输、仓储和物流信息系统等。

物流工程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物流工程的概念和技术,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技术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课程设计将帮助学生理解物流工程,并为其提供实际的应用案例。

课程结构物流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什么是物流工程•物流工程的历史和演变•物流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概念•物流管理的种类和作用•物流模型及其应用第二部分:物流规划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规划的概念和目的•物流规划的过程和方法•运输网络设计•仓储和设备规划•物流系统设计第三部分:物流管理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成本和效率管理•物流服务和品质管理•物流风险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第四部分:物流技术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技术的发展和趋势•物流技术的应用和效果•物流技术的软件和硬件设备•物流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第五部分:物流案例分析此部分将介绍以下内容:•物流案例的选择和评估•物流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物流案例的展示和分享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技能:•理解物流工程概念和原则•运用物流规划和管理技术•熟悉物流技术和设备•分析和解决物流问题•理解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和优化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部分:•课程报告和论文•课堂演示和讨论•个人和团队项目•期末考试结论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流工程,并为其提供实际的应用案例。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物流工程的基础知识、物流规划和管理技术、物流技术和设备,以及企业物流系统的运作和优化。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估,学生将有机会展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物流系统与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系统与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系统与物流工程课程设计一、背景介绍物流系统是一个包含供应链和分销等各个方面的系统,主要目的是管理物资的流动以及实现物资的配送。

物流系统通常由多个不同的功能模块组成,包括采购、库存、生产、运输和配送等一系列环节。

物流系统的目的是优化各项物流流程,实现公司物流的高效管理,保证货物的完好无损的交付到客户手中。

物流工程课程是一门涵盖运输、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系统设计的专业课程。

通过物流工程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货物流通的流程、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运输方案的制定,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点在物流工程课程设计中,本着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原则,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实用性较强的模块:1.仓储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仓库的管理和货物出入库管理,我们将以某航空公司仓库管理为例,对学生进行实践式操作。

该模块将学生分组进行,每个组别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航空公司仓库的平面布局图,并完成货物的存储及出入库操作。

此模块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仓库管理的流程,熟悉仓库操作技能。

2.物流配送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货物的转运、配送和追踪,通过小型物流项目模拟实践,学生将掌握物流配送的原理,熟悉各种物流配送模式,并通过实践应用熟练掌握物流运输中常用的网络物流软件,如ABC物流管理系统、快递100等。

3.供应链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包括供货商和需求方的信息共享,以及协同工作。

该模块将引入某知名企业(如阿里巴巴、中兴通讯等)的供应链管理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团队协同工作,从业务角度出发管理供应链的机会。

学生们将能够深入了解并探索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实现供应链集成,提升业绩和用户满意度。

此模块将帮助学生建立供应链管理角度的实践经验,具备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

三、课程实施效果与结论经过1学期的实践性教学,该课程模块设计既保障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覆盖,又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配送中心库房平面布置一、设计内容及要求1、计算确定存储区和堆垛区的面积2、物流及非物流关系分析3、作业单位相关图4、工作表及无面积拼块图5、面积图(坐标纸上标示)6、平面布置图。

要求画出货架区和堆垛区细节,表明库门大小,通道宽度及各区布置。

7、选用设备和设施的规格和数量8、编写设计说明书9、绘制平面布置图一般采用1:100,1:200,1:500,1:1000二、原始给定条件1、配送中心库房规划面积不低于1800平米,单层结构,有效高度6米。

4、作业过程及要求各类货物物流量均约为最高库存量的1/3。

进出货作业指令和货位安排均由办公区的计算机系统控制,即卸货前根据货物类型通知托盘和叉车到位,辅助区托盘到卸货区物流量约为货物量的1/4。

A类货物出货前要先拆包,在进入出货区,拆包后的包装材料(约占货物的1/5)回收到辅料区;而BC类货物则经拣选区再到出货区,出货前它们均需托盘垫底,故辅料区到出货区物流量约为出货量的1/4。

5、设施设备数据货架为重型货位式货架,主要由立式柱片和横梁组合而成,根据库房高度,可安排4到5层,具体层数由所选叉车及库房高度决定。

一般要求叉车最大提升高度至少比最上层货架横梁高200mm,最上层货架放上托盘货物后,最高高度离天花板的距离不少于300mm,以供叉车作业。

⏹立柱高度规格从2000、2500到7500,每隔500一档,宽度规格500、600…1200,每隔100一档;⏹横梁截面规格为80高50深1.5厚,或100高50深1.5厚,长度规格有1500、1800、2000、2300、2500、2700、3000等⏹叉车选择见课本⏹。

(完整版)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完整版)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一、设计产品名称某振动器厂的设施布置设计二、原始给定条件公司有地6000平方米,厂区南北为100米,东西宽60米,工厂预计需要工人80人,计划建成年产30000件振动器的生产厂。

(一)、振动器的结构及有关参数振动器由14个零件构成,装配图如图所示。

每个零件、组件的名称、材料、单件重量及年需求量均列于表中图2-1 振动器装配图表2-1 振动器明细表(二)、作业单位划分根据振动器的结构特点,设立如表2-41所示,分别承担原材料存储、备料、热处理、加工与装配、产品性能试验、生产管理各项生产任务。

表2-2 作业单位划分表(三)、振动器生产工艺过程振动器的零件有14种,其中10种自制件;4种外购件,总的工艺过程可分为零件的制作与外购、半成品暂存、组装、性能试验、成品储存等阶段。

1)零件的制作与外购振动器上的标准件、非加工件如轴承、油封、软轴、软管四种零件都是采用外购的方法获得,入厂后由半成品库保存,其他零件由本厂自制,其工艺过程分别见表2-3~2-12所示,表中的利用率为加工后产品与加工前的比率。

2)标准件、外购件与半成品暂存产出的零件加工完经过各个车间检验合格后,送入半成品库暂存。

外购件与标准件均放在半成品库。

3)组装所有零件在组装车间集中组装成变速箱成品。

4)性能测试所有成品都在实验车间进行性能测试,不合格的就在组装车间进行修复,合格后送入成品库房,即不考虑成品组装不了的情况。

5)成品储存所有合格变速箱均存放在成品库房等待出厂。

表2-3 尖头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4 滚道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5 滚锥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6 套管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7 挡圈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8 软轴接头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9 软管接头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10 锥套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11 联结头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表2-12 软轴插头组件加工工艺过程表三、产品-产量分析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及每种产品产量的高低,决定了工厂的生产类型,进而影响着工厂设备的布置形式。

物流工程培养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培养课程设计

物流工程培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物流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设备。

3. 学生了解物流系统的优化方法,能够分析实际物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物流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物流系统流程,并进行模拟与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完成物流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流工程专业的兴趣,树立从事物流行业的职业理想。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流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流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学生特点:高中毕业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信息技术基础,对物流行业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认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物流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物流工程概述- 物流概念、分类及功能- 物流工程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物流系统及要素2. 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 物流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物流设施布局设计- 物流运输与配送优化3.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物流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案例4. 物流设备与技术- 常见物流设备类型与功能- 现代物流技术发展趋势- 物流设备选型与应用5. 物流项目管理- 物流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 项目团队协作与沟通- 物流项目案例分析6. 实践教学环节- 物流软件操作与数据分析- 物流系统设计实践- 物流项目实施与评价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cit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cit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物流工程课程设计物流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设施规划是工业工程学科中重要研究领域和分支之一。

设施规划特别是其中的工厂设计着重研究工厂总平面布置、车间布置及物料搬运等内容,其目标是通过对工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合理布置,得至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课程设计是物流工程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厂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其目的是;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工厂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署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如何分析、发现现有生产厂布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的工作能力,以及掌握完整的系统布置设计方法。

为此,本课程设计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现场调研阶段二是给定工厂布置设计阶段。

具体内容与工作量要求如下:1、现场调研适当选择一个小型工厂作为研究对象其生产类型最好属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并完成下列工作:1)产品调查分析产品构成,列出工厂产品零件明细表。

2)生产工艺过程调查针对主要产品加工工艺过程绘制详细工艺过程图,注明各工序间物料搬运量。

3)绘制各生产车间、仓储部门之间的物料流程图。

4)作业单位调查针对不同的部门编制一份相应内容的调查表。

对于生产车间,主要调查产品、产量、设备类型与台数、物料流动模式。

建筑物结构型式与占地面积等;对于职能管理部门,主要调查职责、人员构成、设备配备、办公室面积等;对于仓储部门,调查储存物品、储存方式、占地面积大小等对于辅助服务部门,主要调查工作性质、功能、占地面积大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交通学院姓名:***
班级:170202
卡号:200204198 学号:********
目录第一章: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环境分析
1.1 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功能分析
1.2 设计原则
1.3输入要素分析
第二章:工厂布置方案设计
2.1 各部门活动关联性分析
2.2 工厂布置方案
2.3物料搬运方案选取
2.4绘制初步方案工作底稿
第三章:装配部门装配线平衡分析
3.1 装配线平衡分析
3.2 装配线作业流程
3.3 装配线平衡计算
第四章:方案确定
第一章生产企业物流系统环境分析
1 .1 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功能分析
1 .设计背景
某一设施以制造汽车整车为主要任务,日生产汽车四汽缸引擎360台。

该厂面积120000平方米,具体的部门包括接受区,装配区,加工部,休息区,测试部和装运部。

假设:(1)所有物料用标准容器运输(一个标准容器为一个标准装载量。

);(2)临近部门之间的运输费用是按照搬动一个装载量,运费为1元;每隔一个部门费用加倍;(3)对角线之间的允许移动,并认为是相邻情况费用的1.25倍。

2.设计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欲将机器加工,装配与测试等部门相互结合靠近,并开创一个兼具有保持合理产量的小型工厂,及物料弹性流程的大型工厂的可能性,取得管理和效益的增加。

1.2 设计原则
本科题的设计原则采用成组设计原则,又称单元式布置,将不同的机器分成单元来生产具有相似形状和工艺要求的产品。

成组布置的目的是在生产车间中获得产品原则布置的好处。

1.3 输入要素分析
布置设计的要素考虑众多的因素,按照richard缪瑟的观点,影响布置设计最基本要素是产品,数量,生产路线,辅助服务部门和时间。

依题可得以下要素。

1.产品:四汽缸引擎
2.数量:该工厂日生产汽车四汽缸引擎360台
3.辅助服务部门:休息区
4.时间:每天生产线运行450分钟。

5.生产路线:
第一章 工厂布置方案设计
2.1 各部门活动关联性分析
综合考虑物流及非物流因素,故不只是考虑生产部门,通过对各个部门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加以分析,以决定较理想的规划位置。

流程动态分析
通过对各部门功能分析及考虑物料流程,可得物料流程图
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
2.1工厂具体布置
1.确定面积
工厂总面积为120000平方米,根据各个部门的功能,具体分配的面积(单位:㎡)如下:
接受区:3*1=3W
休息区:1.2:2*0.5=1W
装配部:1.5*1=1.5W
测试部:0.5*1=0.5W
装运部:3*1=3W
加工部:2*1=2W
各部门总面积为:
3W+1W*2+1.5W+0.5W+3W+2W=12W
各个部门面积分配完成。

2.2工厂布置方案
设立中枢通道,所有部门单位根据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沿此道进行布局。

如图
2.3物料搬运方案选取
1.基本假设:
工厂所有物料用标准容器运输(一个标准容器为一个标准转载量),现根据物料的可运性及搬运难以程度,假设每台引擎物料装配前的当量物料量为10(也可以理解为装配钱没台引擎物料需要10个标准容器运送),装配后形成产品,当量物流量为1,即只需一个标准容器运送。

假设有20%的零部件需要加工;产品经检测后有5%的产品需返回接受区。

2.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的预期装载量
如下:
1接受区-2装配部:360*5*80%=1440
2接受区-3加工部:360*5*20%=360
3加工部-2装配部:360*5*20%=360
2装配部-5测试部:360
5测试部-6装运部:360*95%=342
5测试部-1接受区:360*5%=18
表3-1各作业单位之间预期装载量从至表(单位:当量物流)
计算方案的搬运费用:
C= ij ij ij d f c0
=3600+720*1.25+360+720+342+18*2=6264
四:F-D图分析
1.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的运输距离
2.F-D图的绘制
将各两点间的物流按其流量大小绘制在一直角坐标图上,横坐标为运输距离D(米),纵坐标为物流量(当量物流量)
2500
0 100 200 300
F-D图
五:方案评价
为了接受和装运的方便,工厂布置时注意了对接受区和装运去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可以缓解接受和装运货物时候的拥挤程度,由于这两个区域的物流量比较大,多车道运送可以实现有效的分流作用。

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休息区只有两个,但是狭长的布置方案使得各个部门都能直接接触到休息区,节省员工走路时间。

六装配线平衡
1已知条件
装配线内部按照装配流水线布局,该线每天运行450分钟。

装配线上产品的作业时间和前接作用如下
绘制网络
确定周期时间 日生产量:360台 日工作时间:450分钟 所有任务总计时间:275秒
周期时间=日工作时间/日计划生产量=60P/D=6*450/360=75 4计算工作地点数
理论上工作地点数N=完成作业所需要时间总量/周期时间=T/60P/D =275*360/450*60=3.67≈4
A
C
B
F
E
D
G
H
② ③ ④





5确定平衡生产线的规则
规则一:首先分配后续工作较多的任务规则二:首先分配操作时间最长的任务任务后续的任务数目
A5
C4
B,E,F2
D,G1
H0
6分配各工作点的任务
任务任务时

剩余未分配时

可分配
的后续
任务
该任务
的最多
后续任

操作时
间最长
的后续
任务
工作地点1A3045B,C C B C3015E
E150没有
工作地点2F6510没有
工作地点3B3540D,G D,G G G400没有
工作地点4D3540H
H2515没有
任务任务时

剩余未分配时

可分配
的后续
任务
该任务
的最多
后续任

操作时
间最长
的后续
任务
工作地点1F6510没有
工作地点2A3045B,C C B B3510没有
工作地点3C3045D,E E D D3510没有
工作地点4E1560G
G4020没有
工作地点5H2550没有
7效率计算
根据规则一作出平衡:、效率=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总量/实际工作地点数*时间周=T/N i*C=275/4*75=9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