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8第4节法国word教案(5)
七年级地理下册《 8.4 法国》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4 法国》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8.4法国》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法国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法国这一国家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色,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了解法国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与中国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法国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感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的特点及其对法国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法国的地理特征。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法国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让学生了解法国的经济特点。
3.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法国与中国在地理方面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法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相关资料。
2.准备法国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案例资料。
3.准备与法国有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法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法国的地理位置,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法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国的地形图、气候图和河流图,引导学生分析法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的特点。
在此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法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第八章第四节《法国》

北师大大同附中公开课教案
(3)、交通便利,
(4)、优质接待服务。
大同的旅游业发展与法国进行对比,强调因地制宜对于发展经济及旅游业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对家乡的地理进行了解。
地理技能培养渗透:培养学生地理觉察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推理能力、归纳分析能力等。
三、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而对本节课进行梳理。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法国的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法国地势东南低,西北高
B.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占全国的4/5
C.法国大西洋沿岸属地中海气候
D.法国西部濒临地中海
2.下列不属于法国建筑的是()
A、凯旋门
B、罗浮宫
C、艾菲尔铁塔
D、大本钟
读法国小麦和葡萄种植区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3.法国小麦种植区主要位于()
A.地中海气候区
B.温带季风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4.法国葡萄种植分布区是()
A.西北部地区
B.东南沿海地区
C.巴黎盆地。
湘教版地理七下8.4《法国》 课程教学设计

“8.4 法国教学设计一、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 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学习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来进行理解掌握:①借助“地图”这一 工具,能对照地图说出该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知道该国的领土构成及首都。
②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的分布和基本事实都属于自然地理概况, 认识一个区域,一般就是从它的自然地理概况入手,结合相关资料的补充说明,从中提炼关 键点,概括说明基本环境特点。
③知道影响该国经济的主要自然条件特点,通过实例理解该 国自然条件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 观念。
④要求学生首先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某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然后据此归纳其 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的第四节《法国》 主要 包括“西欧大国” 便利的交通”“文化与旅游”三部分内容。
在“西欧大国”部分提供“法 国地形分布”地图,设计读图和找图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法国的地理位置、陆地轮廓 形状,概括其地形地势特征、河流分布和气候特征。
通过“法国葡萄种植园”图片引入法国 经济发展概况,并以葡萄种植业作为强调法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在“便利的交通” 中重点介绍了法国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现代高速交通——高速公路、 欧洲之星”列车、机场、 英法海峡隧道。
“文化与旅游”部分罗列了法国具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提供了埃 菲尔铁塔、凯旋门、凡尔赛宫、塞纳河与巴黎圣母院的景观照片说明法国的旅游资源丰富, 让学生能够简要分析法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读图能力和方法, 让学生看图归纳概括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导学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提高读图分析能 力,有利于攻克重难点。
8.4法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山地气候
3. 经济发展
- 资本主义国家
- 工业、农业、服务业
4. 文化特色
- 世界著名文化设施
- 美食、葡萄酒
5. 教育体系
- 完善的教育体系
- 义务教育、高等教育
6. 国际地位
-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重要国际影响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这节课结束后,我计划进行以下反思活动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要求:
-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深入了解法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 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 法国的地理特征如何影响其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 法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对其现代社会有哪些影响?
- 法国的美食和艺术在世界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法国经济、文化、教育等人文地理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自然地理之间的关系。
3. 结合时事新闻,举例说明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地图、地球仪、白板等。
3. 小组讨论反馈:在批改学生的讨论报告时,我会关注他们讨论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会指出并给出改进建议,如鼓励更多的团队成员参与讨论、改进讨论的流程和结构等。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法国地理与文化》、《法国历史与现状》等书籍。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法国》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带中的(北温)带,全部位于北半球。
从经度位置看,法国位于(东)半球。
(二)法国的海陆位置
读《地理图册》第 30 页、40 页,第 38 页或教材 第 86 页(主要读《地理图册》第 40 页),完成下列说 出或填出以下空白。
1、法国位于欧洲西部,三面临海,西北临(拉芒 什)海峡(也叫英吉利海峡)、(加来)海峡(也叫多 佛尔海峡),西临(比斯开)湾,东南临(地中)海。
找出罗讷河、塞纳河,说出它们大致的流向以及注 入的水域。
河流 流向 注入水域
罗讷河 自北向南 地中海
塞纳河 自东南向西北 拉芒什海峡
三、法国的气候(指导学生读《地理图册》第 7 页)
(一)在图上找出法国的气候类型及各种气候类型 的分布区。
气候类型 分布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 匀)
电子、汽车、飞机等工业中心 巴黎
纺织工业中心 里昂
造船工业中心 马赛
五、法国的农牧业 指导学生读教材第 87 页,地理图册第 40 页,完成 下列填空。 (一)法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二)法国的(小麦)、(玉米)、(葡萄)和(牛 肉)等产量均居欧洲西部各国之首。 (三)法国的畜牧业和园艺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 的(农产品)出口国。 (四)法国主要的农业区是(巴黎盆地)。 (五)法国的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 (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 补充阅读:法国农业发达,是世界主要农业大国。
教材分析 洲西部的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法国的自然环境、工农业和旅
游业。
本节的难点是:法国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特征与
经济发展关系。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轮廓、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八章第4节《法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学会认识地理区域的一般方法,构建区域认知思维框架,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利用图文资料,概括法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要分析法国农业分布特点和交通运输条件。
湘教版七下第八章第4节《法国》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河流分布、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概况。正文以农业、工业为例,旨在让学生分析法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模式。而在法国的交通上也只重点强调了法国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现代高速交通。教材最后用发达的旅游业仍然突出法国因地制宜发现经济的模式。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识图能力,并且学习《法国》之前已经学习了三个国家,初步掌握了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从地理位置、组成到自然特点的分析,以及自然环境特点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因此本节课重点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达成课程目标。
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
教师:发达的工农业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基础上的,说一说法国是如何解决能源问题的?
1.自主读图,说一说
2.画一画,说一说
3.查找地图,归纳概括: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4.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5.画一画,说一说
6.法国地势大致是东南高、西北低,导致这些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7.读图,说一说:巴黎盆地是主要的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
2.根据法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归纳该国发展农业、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 法国》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法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法国》主要包括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欧洲西部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欧洲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法国的具体地理特征和人文现象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了解法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旅游资源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旅游资源等地理特征;2.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法国的地理特征;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法国的典型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国的地形、气候等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的影响;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教学课件和板书内容;3.准备好学生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法国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提问:你们对法国有哪些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地图,呈现法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特征。
讲解法国的地形分为三个部分:北部低平原、中部高原、南部高原。
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
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塞纳河等。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四节《法国》教案

教案:法国【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86-P89。
主要包含“西欧大国”、“便利的交通”、“文化与旅游”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
1.2.掌握法国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其在欧洲的地位。
1.3.熟悉法国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建设及其便利性。
1.4.识别并描述法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2.通过小组讨论和资料收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3.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和认识,开阔国际视野。
3.2.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及其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法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法国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发展及其便利性。
●法国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理解法国成为西欧大国的原因及其多方面的优势。
●分析法国旅游业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地图、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相关法国地理、文化和旅游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西欧大国(约20分钟)1.导入新课:1.1.提问:大家知道欧洲有哪些主要国家或地区?其中哪个国家位于欧洲中心位置?1.2.展示法国地图,指出其地理位置和轮廓。
2.讲授内容:2.1.自然环境:介绍法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如西部平原、东部山区和地中海沿岸的气候差异。
2.2.经济概况:讲解法国的工业和农业发展情况,强调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课堂活动:3.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法国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部分:便利的交通(约20分钟)1.导入新课:1.1.提问:为什么说交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1.2.展示法国现代化交通网络图,说明其覆盖范围和便捷程度。
2.讲授内容:2.1.交通设施:详细介绍法国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法国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材第81-83页。
具体内容包括“欧洲的经济大国”和“文化与旅游”两部分。
分别介绍法国的经济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能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征。
能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并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录像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中,认识法国,畅游法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演示课件时,使学生认识到团结互助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法国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难点
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突破
法国的自然条件可以指导学生读“法国地形图”,分组讨论完成课本设计的六个相关的活动题,并引导学生总结:分析某一国自然条件应从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定位能力、判断能力及归纳综合能力。
对于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补充材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己自由组合,搜集、处理、整合资料,制作成完整的课件,并加以介绍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并将学生制作课件加入适当的位置
学生准备
分组搜集资料,并制作小课件和讲解稿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希拉克等图片导入新课1.说出图片内容及其所涉及的国家,并说出自己对这个国家的所知所闻
2.出示相关地形图、气候图、位置图、及自制农业分布图等,设疑导学2.读图,析图,运用资料综合分析并归纳总结
3.将自制课件从头演示一遍,提醒学生注意顺序3.运用课件,角色反串,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法国
本课总结
法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强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四。
发达的工农业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对平坦的地形、适宜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发达的交通密切相关。
板书设计
第四节法国
一、欧洲经济大国
1.概况
面积、人口、首都、地形地势
2.气候与农业
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葡萄酒行销世界
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自由组合,分组收集法国有关资料:
a 酒文化组(可收集法国著名葡萄酒品牌名称,各式酒瓶等)
b 建筑艺术组(可收集法国著名建筑的图片、建筑经过、建筑设计特色及数据)
c 时装与香水组(收集时装杂志上法国香水及香水瓶)
d 艺术珍藏组(收集法国著名画家作品及珍藏品照片,及创作背景或欣赏指南)
e 历史人物与事件组(收集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重要历史事件)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影音资料,感受法国浪漫风光
2.提出分组演示的要求和顺序2.分组演示课件,介绍法国
3.设计议题,组织讨论 3.分析资料,综合回答
4. 师生共同总结,进一步从整体上了解和感受法国
每个小组演示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并提出改进建议。
3.提出议题:法国作为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评委学生根据各小组的演示和介绍,分别设疑,并找出最具特色的地方。
3.根据各小组的介绍,分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本课总结
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浪漫多情的民风民俗,高雅的艺术,新潮的时装……无不吸引着天下的游人,是世界上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业的繁荣同时又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法国一直位居经济强国之列。
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学习法国利用文化特色发展旅游的成功之处,对青岛的历史文化进行调研,提出利用本地特色发展旅游或经济的可行性报告。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读法国图回答
(1)首都B为。
其北面邻国的首都A 为
(城市名称),本初子午线从这里经过。
(2)该国地势东南,西北,判断依
据是。
(3)其沿海C处为气候,夏季气温
高、降水少,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产地。
(4)其西海岸为气候,气温变化,
全年降水,基本没有旱涝等灾害,是欧洲
出口最多的国家。
2.法国地形以什么为主
A 高原
B 盆地
C 盆地和平原
D 平原和丘陵
3.有关法国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法国全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大西洋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南部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
D 大部分地区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均匀
4.法国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A 东高西低
B 南高北低
C 东南高、西北低
D 西北高、东南低
5.根据下列材料绘制巴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辅助信息请自行设计
巴黎属于气候类型。
个性练习设计
1.搜集资料,简单介绍一下法国的航空制造业。
2.法国旅游归来,你想给家人带点什么礼物?
教学探讨与反思
1. 法国这一节的教材内容很简单,尤其是“文化与旅游”这一部分给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每一节课都涉及了不少学科以外的知识,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第二课时设计为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介绍法国各方面的情况。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补充资料
凯旋门
凯旋门,座落在巴黎市中心的戴高乐将军广场,是拿破仑为自己建立的丰碑,以纪念他1802年在奥斯特里尔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
凯旋门1806年奠基,1836年落成。
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宽14.6米。
拱形门内壁和石柱上,刻有拿破仑用以宣扬其战功的96个胜利战役的浮雕、大型浮雕《马赛曲》(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杰作)和当年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的大名。
1920年11月在凯旋门下建的无名烈士墓,埋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墓志铭为:“这里安息的是为国捐躯的法国军人”。
墓前点着长明灯,经常有人献上象征法兰西国旗的红、白、蓝色鲜花。
1840年,拿破仑的灵车曾过此门。
1885年大诗人雨果的国葬仪式曾在凯旋门下举行。
每逢节日,就有一面10多米长的法兰西国旗从拱门顶端直垂下来,在烈士墓上空微微飘扬。
逢重大节日,一名穿着拿破仑时代戎装的战士,手持劈刀,守卫在《马赛曲》雕像前。
凯旋门顶部是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有关凯旋门的历史文件和拿破仑平生事迹的图片。
在这个博物馆的顶部平台向远处眺望,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名胜尽收眼底
凡尔赛宫
作为世界著名文化保护遗产之一的“凡尔赛景区”(Versailles),有着雄伟、壮观的
“凡尔赛宫”和环抱其周围美不胜收的园林风景,以她迷人的风采向人们展现着法国十七世纪最完美最卓越的艺术成果。
凡尔赛宫的前身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狩猎城堡,后来由他的儿子路易十四,历时29年的时间,倾尽人力、物力,在原本是沼泽的地上改造扩建为王宫并将政府迁移到这里办公。
为了修建王宫,路易十四命人从各地运来大量的泥土来填充地基,并把森林外迁。
将数条河流改变流向,并制造巨大的抽水机将塞纳河水抽到150米的高度建造喷水池。
宫殿内部装饰无不经过精心打磨雕凿,动用了全法国有名的建筑家、画家、雕刻家、园艺家、工艺家以及数万人力昼夜建造。
工程始于1662年,结束于1710年,实际上到工程最后完工,用了近50年的时间。
在完工后的凡尔塞宫,法国名流贵族彻夜饮酒作乐喧嚣不止,这是路易十四从政治上、经济上抽掉反对王室的封建贵族们的基础的阴险谋略,但同时它也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波旁王朝走向破灭之路。
凡尔赛宫所属的园林风景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翠安农宫(Trianon)和专门为王后修建的游乐村。
在围绕着凡尔赛宫而逐步兴建起来的城市中,至今还可以看到许多那个时代所留下的历史遗物。
几个世纪的今天,他们仍在绘声绘色的向人们叙述着往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