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母娘娘的传说

合集下载

王母娘娘的来历

王母娘娘的来历

王母娘娘的来历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元始上真众仙记》:“……复经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涧积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姿绝妙,常游厚地之间,仰吸天元,号曰太元圣母。

……太元圣母生天皇十三头,九光玄女,号曰太真王母,即西王母。

九光玄女与太元玉女(即太元圣母)二者不是同一尊神,太元玉女是九光玄女的母亲。

王母娘娘的传说传说一:《牛郎织女》牛郎、织女,原本是天上、人间,天各一方的天仙和凡人,织女偷偷下到凡间玩时,被憨厚、勤劳的牛郎所感动,两人成了夫妻,成就了一段美好的爱情童话。

而当王母娘娘知道后,因为织女违反了天庭的律法:”禁止天仙擅自与凡人婚配“。

在天兵天将把织女押回天庭的路上,牛郎紧追不舍,眼看要追上了。

王母娘娘情急之下,为保天条尊严,拔出头上的神簪,凭空一划,便划出了一道无边无际的天河,把织女和牛郎拆开。

后来,两人情比金坚,感动了王母娘娘,使她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法外施恩,下法旨让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天上一天人间十年),在鹊桥上相会一次,算是法理之外的人情,给这一对艰辛的恋人有了个期望,也给了凡间的人类对美丽爱情的一丝向往与追求的动力。

传说二:《西游记》王母娘娘的仙桃威力更大: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成道;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庚。

王母娘娘举办盛大的蟠桃会,邀请各路神仙前来赴会,只单单遗漏了自称是齐天大圣的孙悟空,孙悟空不仅偷吃了顶好的仙桃,一怒之下,他竟然视天规、天条如儿戏,大闹蟠桃会,把王母娘娘精心策划起来的盛会搅乱得一塌糊涂,从而惊怒了天庭之主玉皇,使得天兵天将下凡,与孙悟空好一番大战。

八仙过海的传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人称八仙。

一天,八位仙人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

本来,诸仙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洞宾偏偏别出心裁①,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

大家一听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便答应了。

王母娘娘的民间传说_传说

王母娘娘的民间传说_传说

王母娘娘的民间传说西王母,尊称王母娘娘,是天宫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王母娘娘的民间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王母娘娘的民间传说在野三坡龙门天关小溪河东侧,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石头,叫立儿石。

石面上方有长二尺,高一尺,深一寸的石坑。

离立儿石十五丈以外的崖壁上是一座石刻的如来佛像。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在宫中虽过得很舒服,却整天闷闷不乐。

为什么呢?常言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她有件事儿一直不顺心。

相当初她生了第一个孩子是闺女,曾高兴的了不得,生了第二个是闺女,也是娘的心头肉。

等再看到第三个、第四个都是女孩时,王母娘娘可就不高兴了——盼儿子啦。

没有儿子谁来继皇位呀!为了要儿子,王母娘娘一憋气一连生了七个,可七个都是丫头,还是难得一子。

为这事愁的她饭水不思,彻夜不眠,整天唉声叹气。

玉皇大帝也为这发愁。

一天,玉皇大帝陪着王母娘娘下凡到人间散心,来到龙门峡万仞天关之上,站在山顶向下眺望,那真是“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练飞”。

玉皇赞到:“好一个人间仙境啊!”王母娘娘哪里有心思赏景,撅着嘴站在一边只是闷闷不语。

玉皇大帝知道她的心事,忽然想起何不让她去找如来佛传授生儿子之道呢。

他把这个想法对王母娘娘一说,王母娘娘也很同意,于是立刻架起祥云跑到西天,找到如来,说道:“我屡生闺女,难得一子,还望大仙传授生子之道。

”如来想:你已生七个女孩,还想要儿子,岂不乱了天规。

他灵机一动:我何不略施小计,让她用投石法碰碰运气,于是便对王母娘娘说:“龙门天关小溪流东侧一百步开外,有一块立儿石,生男生女须向石孔掷三块石子讨问。

如果三块石子全都投中即时有男有女;如果有两块落入,就是只生男不生女;若是只有一块投中,那就只生女不生男;如果一块也不能投中,便是无男无女,为‘绝户之命’。

”王母娘娘求子心切,听了这话便极步返回。

这时如来佛用手指一点,在野三坡的龙门天关景区的小溪河东侧,就立刻突出了一块几千斤重的大石头,在石上方凹下一个很浅很浅的长方形石坑。

王母娘娘的故事

王母娘娘的故事

王母娘娘的故事王母娘娘,又称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被认为是天宫的女主人,掌管着人间的风雨和农业。

她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被广泛地融入了文学、艺术和民间传说中。

据古代神话传说,王母娘娘住在神仙居住的瑶池之中,她拥有着美丽动人的容颜和无穷的智慧。

她身边的仙鹤、玉兔、羽蛇等神兽也是美丽而神秘的存在。

王母娘娘的形象常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她的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的色彩。

王母娘娘的故事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据传说,她每年都会在七月七日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宴会,邀请天上的仙女和世间的美丽姑娘前来参加。

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为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向王母娘娘祈求幸福美满的姻缘,祈求自己的爱情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天长地久。

除了七夕节,王母娘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着其他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中,人们也会祭拜王母娘娘,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民间信仰中,王母娘娘也被视为护佑妇女和儿童的神灵,人们会在她的面前祈求子嗣平安、家庭幸福。

王母娘娘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她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她的故事不仅是古代神话传说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在当代社会,王母娘娘的形象依然深入人心,她的故事也被广泛传颂。

人们在七夕节这一天会向她祈愿美好的爱情,祈求幸福的姻缘。

在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人们也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纪念王母娘娘的盛宴。

总的来说,王母娘娘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女神,她的形象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她代表着美好和祝福,也是人们向往幸福生活的象征。

她的故事不仅是古代神话的一部分,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王母娘娘是谁?西王母娘娘是怎么来的?

王母娘娘是谁?西王母娘娘是怎么来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母娘娘是谁?西王母娘娘是怎么来的?
导语:道教传说中,玉皇大帝是世间最高的神,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妻子,也叫做西王母。

那么,王母娘娘是谁?关于王母娘娘的传说是怎么来的?王母
道教传说中,玉皇大帝是世间最高的神,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妻子,也叫做西王母。

那么,王母娘娘是谁?关于王母娘娘的传说是怎么来的?王母娘娘为什么成为西王母?西王母娘娘有何资料简介?
王母娘娘的名字:
王母娘娘叫做侯回,有的说叫做杨回,字婉衿、太虚。

王母娘娘,也称作瑶池金母、西王母、金母、金母元君、九灵大妙龟山金母。

简称王母或西王母。

全称是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

王母娘娘为什么叫做西王母?
王母娘娘,这个名词出自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与另一名词玉皇大帝并无实质关系,任何道教典籍都未有记载两者是夫妻关系,实则西王母这个称谓更为正统。

西王母,始见于《山海经》,因为居于华夏龙脉昆仑山,昆仑山在西方,因此也叫西昆仑,于是西王母也就顺理成章,这个西方位,并不和东对应,是独立存在的。

王母娘娘(西王母)长的什么样子?
根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载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是说西王母大致像个人,形状威猛,掌管灾厉(瘟疫)和刑罚的神。

王母娘娘(西王母)居住在中国西方的岩山峻岭之中,其第一座主奉庙宇于现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的回山。

王母娘娘(西王母)的来历:
生活常识分享。

琵琶仙子和王母娘娘的故事

琵琶仙子和王母娘娘的故事

琵琶仙子和王母娘娘的故事
关于琵琶仙子和王母娘娘的故事,一般而言,这两位角色分别出现在中国传统神话和文学传说中。

以下是两位仙子的简要介绍:
琵琶仙子:
在《西游记》中,有一段与琵琶仙子相关的故事。

传说中,琵琶仙子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她因爱上了人间的唐僧而违背了天条。

在唐僧取经的过程中,琵琶仙子扮成白晶晶,化身为一位妙龄女子,借助法术悄悄陪伴唐僧师徒。

她因为违背了天庭的规定而受到了一定的惩罚,但对于她的真情实意,最终玉皇大帝也对她宽宥。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又称西王母,是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她是天宫的仙女,掌管着天宫的宴会盛宴。

在一些传说中,她被描绘为美丽、仙态飘逸的女神,也是众多仙女中的领导者之一。

她经常在七夕节和中秋节等特殊的日子主持宴会,也是许多神话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这两位仙子的故事都充满神秘、仙气和人间情感。

琵琶仙子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仙凡之间的感情纠葛,而王母娘娘则是道教神话中的重要女神,承担着丰收和吉祥的象征。

这些故事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人们的喜爱。

王母娘娘的故事

王母娘娘的故事

王母娘娘的故事
传说中,王母娘娘是拥有长生不老之身的神仙,她居住在瑶池仙境,享受着天
上的美好生活。

她手中拿着一把羽扇,可以掌控风雨雷电,她的美丽动人,令人心驰神往。

王母娘娘的美貌和神秘身份,吸引了许多神仙和凡人的追求,成为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见题材。

王母娘娘在中国神话中的地位非常崇高,她被视为天上的母亲,是万物的母神。

她的地位和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丰饶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们会举行祭奠王母娘娘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王母娘娘的故事也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她在这些作品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其他角色的命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她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性化特征,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与此同时,王母娘娘的形象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绘画、雕塑、戏曲等艺术形式。

她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古代绘画作品中,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也有许多以王母娘娘为题材的剧目,将她的形象和故事通过戏曲形式展现给观众。

总的来说,王母娘娘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形象
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她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丰饶,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的形象和故事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广泛出现,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

通过对王母娘娘的故事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和魄力。

天山天池王母娘娘的故事

天山天池王母娘娘的故事

天山天池王母娘娘的故事
关于天山天池的王母娘娘的故事,是一个传统而又神秘的故事。

根据传说,王
母娘娘是天池的守护神,她被视为天山之神和蓬莱仙山上的仙女。

据说,王母娘娘是天帝的女儿,她美丽善良,拥有超凡的智慧和神秘的力量。

王母娘娘住在天池的一个宫殿中,每天她都会巡视她的领地,保护着这个美丽而神圣的地方。

王母娘娘被赋予了掌管天气的能力。

她可以调节天气的变化,让天池保持四季
如春,永远清澈透明。

她也拥有神奇的治愈能力,当有人身患重病或者受伤时,只需要在天池中洗浴,就能病愈或伤愈。

根据古老传说,王母娘娘还拥有一个美丽的神奇玉盘。

这个玉盘被认为是王母
娘娘的宝物,拥有无尽的魔力。

据说,这个玉盘可以满足人们的愿望,只要将心愿写在纸上,然后把纸片放在玉盘上,王母娘娘就会满足这个愿望。

为了保护天山天池,王母娘娘也下了严格的规定。

她要求游客不能随意破坏和
丢弃垃圾,并且不可以捕捞鱼或破坏天池的生态环境。

这些规定是为了保护天山天池的纯净和它的独特生态系统。

王母娘娘的故事在当地被广泛讲述,并且深深地嵌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每年有
很多人前来天山天池朝拜王母娘娘,祈求平安和幸福。

人们相信,只要对天山天池抱有敬畏之心,就能得到王母娘娘的保佑和祝福。

天山天池王母娘娘的故事充满了神秘和奇迹,让人们对这个地方充满敬畏和向往。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

天山天池以其美丽、神秘和神圣而吸引着无数人们的心灵和神态。

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

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

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
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民间传说是的
在民间传说中,农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民间也叫西王母)的生辰,在这一天,王母娘娘要在瑶池举办盛大的蟠桃大会,在这一天,她要宴请各路神仙,在民间,信奉王母娘娘的人很多,不但在国内,甚至在东南亚都有很多信徒,所以在民间,人们在三月三还要注意祭拜王母娘娘,很多地方还举行盛大的祭拜仪式。

2008 年,西王母信俗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当然在三月三人们祭拜西王母的同时,还会注意祈福,希望西王母在新一年可以保佑自己顺风顺水,好运不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石门”(景名为石门一线”1783 年,乾隆皇帝的侄女婿棗乌鲁木齐第三任都统明亮疏凿了天池水渠。

第二年春天水渠断流,“渠口高出水面数十尺”,被认为"该处水渠实于屯田无益”,因此被乾隆皇帝下令“停止开挖,其用过银两,著于明亮名下,赔缴还项”。

后来明亮著碑文时,只对“疏凿水渠”点到题目而碑文中只字不提: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阜康之阳,灵山屏列,峰势出没云雾中,上有天池在焉。

俗传此水为蛟龙窟宅,雪淹冰封,莫穷所自。

人欲探其胜者,至山麓辄为风雨所阻。

(1783 年)余饬骑从,自南山口取道而入。

溪流曲折,山径纡回,林木交荫,蔚然深秀,穿岩越壑,盘旋于松云蓊郁之间,其不减蚕丛(指‘蜀道 ')百折也。

”都统明亮这里所言的不亚于蜀道的纡回山径,就在现在的石门以下。

石门是进入天池风景区的天然山口,两侧宽约百米,最窄处仅10 来米。

石门两峰夹峙,一线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峡谷,故又称“石峡”。

石壁巍峨,高达数十米,长约100 米,天巧奇绝,犹如打开的两扇门板。

石色赭暗,如同铁铸,又称“铁门关”。

石门内三工河穿流,水旋路转,河水湍急,浪花飞溅,崖耸谷深,声震幽谷,有诗曰:“巍峨石峡瑶池门,峭壁悬天险断魂。

鬼斧神工刀劈就,一线通途上青天。

”2.“五十盘天”(地名为“五十盘”)《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再登再憩,渐就平岗。

”明亮所言的平岗就是石门以上的“又一村”。

过石门后,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从“又一村”开始,就是上天池顶的盘山公路,约五十盘。

“五十盘”的大湾子处,今新建有“闻涛亭”(旧亭“观瀑亭”已坍塌)。

3.“王母脚盆”(又名“西小天池”,景名为“龙潭碧月”)《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继续写到:“闻水声潺潺,喷薄于断岩之上者,小龙潭也。

潭水深碧,其源弗长,然虽流细力微,亦足以占溉近郭。

”此处的“小龙潭”即为“王母脚盆”,位于“五十盘天”的第三盘的右下方,海拔1660 米,由天池湖水从地下渗漏入池,水似玉汁,犹如王母的冰肌玉体,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洗脚盆”。

池周围塔松竞秀,披绿挂翠,倒映湖中,墨染幽深;到了夜晚,碧月当空,静影沉壁,月影微颤,与粼波成趣,有诗曰:一泓碧流成XX,青松XX镶翠盘。

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广寒。

”冰潭银帘”(地名为“西小天池瀑布”)过了西小天池不远,路右侧的瀑布即为“西小天池瀑布”,瀑布凌空,垂帘数十米,犹如一卷垂落的银帘,银帘的后面,隐现着王母娘娘梳洗的倩影。

4.xxX瀑布”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淋浴水”,“洗澡水”下泻即成“西小天池”。

“西小天池瀑布”对面,光绪年间建有六角、尖顶的“观瀑亭”,已毁,但有王树楠的诗为证:“半亭飞瀑挂瑶虹,万仞层冰镂XX。

晴霭断桥笼弱XX,怒涛XX响寒松。

XX泻地倾XX,仙掌擎天峙XX。

与子谈山过夜半,乱云深处忽闻XX。

”今于原址重建“ XX:”八角、两层、红柱、黄琉璃瓦,亦十分魁伟。

5.“醴泉隐乳”(地名为“西小天池瀑布源头”)“西小天池瀑布”的源头为“醴泉洞”,此处,似洞非洞,隐蔽难寻,又称“隐乳洞”。

泉乳从地下涌出,清净甘甜似醴,传说是“王母娘娘的醴泉”。

汉代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86 年)的《史记》卷一百二十三曰:“《XX 记》言:‘河山昆仑。

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这里说“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古代的一里约合今0.75 里),即昆仑高约937500 米,约为当今最高峰珠穆拉玛峰(海拔8848米)的106 倍,由此可见,“昆仑”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最高山,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昆仑所指的山也发生变化,《禹本记》中的“昆仑”指现在的博格达峰,现在的“昆仑为西从帕米尔高原起,分三支向东分布的中国的最大山脉。

6.“仙女泳池”(地名为“ xxxx)”东小天池,位于“五十盘”的最后一盘的左侧半公里处,方圆数百米,海拔1860 米。

此处环境幽静,水清透底,原是“天上仙女的游泳池”,后被黑龙霸占,故又名“黑龙潭”。

池水碧绿,深幽莫测,池周松柏密匝,清泉阴森,令人心惊目弦,毛骨寒立,犹入龙潭虎穴。

为此xx 作诗曰:“乱山倒影xx 沉沉,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答XX,飞流不断到如今。

”1.天镜浮空”(即大XX湖面)过了XXXX,明亮继续写到:“从此(指“西小天池”)越崇岭数层,始臻绝顶(指“鳄鱼坝”)。

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沃日荡云。

洵造物之奥区也!”大天池湖面,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梳妆镜”, “天镜”海拔 1 9 1 0米,呈半月形,酷似一个头南身北的葫芦,其南段的三工河就是葫芦的把。

天池南北长3.4 公里,最宽处1.5公里,平均宽度1公里,XX周长9.7 公里;最大湖深102 米(位于东北处),平均湖深40 米;湖面最大面4.9 平方公里,一般为3.5 平方公里;最大容水量 2 亿吨,一般为1.6 亿吨;湖水冰凉清澈,内有人工养殖的冷水型无鳞鱼。

2. “ xxx(x 又”名“定海神针”)在鳄鱼坝上,将目光从“大天池湖面”收回来向湖边看,您可看到一颗孤零零的大树,那就是驰名中外的“镇海古榆”。

天池北岸的这颗古榆树,相传是西王母的神簪化成。

传说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应邀赴宴,唯独瑶池水怪未被邀情,它便兴妖作怪,翻池倒海,搅得周天寒彻,蟠桃会无法畅饮欢歌。

西王母盛怒之下,顺手从头上拔下一枚宝簪,插在瑶池北岸,镇锁水怪,平息怒涛。

后来,在插宝簪的地方,长出了一颗榆树。

实际上,这颗古榆是后人或西王母为纪念穆天子所栽的槐树,而在天池北岸池边栽的适于该地水文土壤的榆树的后代生长在海拔1910 米高处的这棵古榆,独生独长,树冠大如伞,状如帝王金舆华盖,面海向南,孤芳傲立。

特殊的自然环境,给这一枝独秀的古榆,添神增奥。

即使丰水年,湖水再涨,也只能漫到其根部。

长期以来,人们将古榆根部与湖水水面的距离,当朝北尾朝南,龙脊9 曲呈9 座起伏的缓峰,龙脊西侧的龙爪变为 5 条支脉,伸入池内。

4.“东岸靓女”传说,每当夕阳西下,就有一个妙龄少女与东岸卧龙幽会。

说来也巧,每当日薄西山,夕阳的余辉就沿着卧龙山勾勒出一位屈曲双腿、仰面而卧的少女侧影,她头枕高山,长长的睫毛化为山头的几株松树,丰满的胸脯化为两座圆圆隆起的山峰,梦幻迷人。

要观此景,则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5.“西岸鳄鱼”天池西岸的长垄山体,传说是一条鳄鱼所变,故名“鳄鱼山”。

鳄鱼头朝南身朝北,鳄鱼背呈弧状缓峰隆起,鳄鱼足插于湖中,鳄鱼尾即为前述的“鳄鱼坝”。

6. “ xxxx ”博格达山区,夏季降水较多,在天池常暴雨盆泼。

三工河上游集水面积有168 平方公里。

每当大雨,河水汹涌北泻,黄色的洪水,浩浩淼淼。

从池北南望,如一条黄色巨龙入池,使池水翻腾不息,涛长里许,涛声如雷,成扇状散去,似“孔雀开屏”。

要观此景,则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7•“ xx 影”大天池湖面西南部即“大湾子”处,风平浪静,峰林映湖,是观赏倒影的好地方。

在大湾子观倒影,一定要掌握时间,天池白天刮上山风,夜晚刮下山风,换风时间一般在每天上午的九、十点钟,这时,天池风平浪静,倒影如画,此景乃成。

要观此景,也需小住或包车前往。

8. “瑶池风帆”天池南岸,一片松海。

夏季运送枯木,从南至北无路可行,只得将木捆扎成排,放入池中顺水而下,此时须小扬风帆。

放木排的最好时机,是在夜间刮下山风时进行,乘风破浪,倾刻即到,而且在风帆上点盏小灯,一为照明指航,二为图个吉利。

放木工站立于排上,掌舵扯帆。

此时,人去鸟归巢,山睡林酣,万空皆寂。

1. “夜观天灯”释迦牟尼的第28 代弟子棗西天禅宗28祖、中国禅宗初祖南印度人菩提达摩,于南北朝时,自印度来中国传播禅法。

相传,他曾在天池东岸一个山洞里“面壁坐禅”,此洞后称“达摩禅洞”。

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传的禅法,就在“达摩禅洞”对面的一座山上立一松杆,上挂“天灯”,寓意为释迦牟尼的禅法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正如菩提达摩的第 5 代弟子棗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在中国禅宗的开山著作《坛经》上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慧能灭万年愚”。

禅灯山因此得名,又名“灯杆山”。

每当晴空万里的夜晚,从乌鲁木齐和天池岸边,都可以看到冥冥灯光在长空中闪烁。

过去,只要这盏“天灯”不灭,附近百姓心便会安宁,, 。

(笔者意欲与海内外任何人士合力恢复“天灯”。

)2•“ X址”在天池西北岸约700 米处,有一遗址名为“铁瓦寺遗址”,铁瓦寺始建于南宋。

传说,道家学说的创始者老子曾与西王母等一起在天池里畅游,老子见陪游的仙女,个个如花似玉,白肤嫩肌,薄纱透体,娇艳妩媚,差一点犯了戒念。

1167年,王重阳创立了以道教为主,兼融儒家思想的全真道,自此,道教正式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长春真人邱处机为王重阳的第一大弟子,后来成为全真的掌门人。

1220年,72岁的邱处机应成吉思汗的召谕率弟子19人由今河北省的化县启程。

途中,邱处机为纯正道规,遂派弟子到天池造寺示戒。

一年后,邱处机一行抵达成吉思汗的驻地即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南部。

由现能见到的历史资料可知,铁瓦寺重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因用青砖砌面,铁瓦铺顶,故称“绪年间,铁瓦寺得到重修,因为博格达山又称“福寿山”,所以,铁瓦寺这时也称“福寿寺”。

寺坐西朝东,右配殿供奉邱处机等。

1946 年8 月,于右任下榻福寿寺,他对寺内道佛揉合,不甚理解,遂题匾额,曰“灵山道观”,以图逐本清源,纯正道教。

1950 年,福寿寺被阜康的叛乱分子焚毁。

现在,此地竖有纪念石碑一块。

3.会仙瑶台(又名“大锅底坑”)唐代xx的《清平调三首》其一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xx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处的瑶台即指“西王母之山”的“大锅底坑”(公元649年,唐朝在西域设置了瑶池都督府)。

禅灯山下,有一处大洼地,海拔2180 米,比禅灯山山峰低538 米,状如一个大锅底,锅口向天池方向倾斜,故名“大锅底坑”。

大锅底坑是一片起伏的草地,绿草成茵,云杉密布,山风吹不到,气温偏高,加之坑底数泉涌出,因此这里春天来得最早,水丰草茂,繁花似锦。

这里既是《穆天子传》中“天子觞西王母”的场地,也是《西游记》第五回“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 '的”地方。

可惜,如今这里群仙已去,为此茅盾1940 年作诗曰:“x山高接天Y XX锁自年年。

XX寂寞群仙去,瘦骨XX断烟。

”4•“ X址”(又名“ X址”)陈诚(公元1365-1457 年)的《西域番国志》记载道:“ ,百, 余里有灵山,相传为十万罗汉佛涅般木之处。

近山有土台高十余丈,云唐时所筑,台畔有僧寺,寺下有石泉一泓,林木数亩。

由此而入出,行二十余里,经一峡之南,有土屋一间,旁多柳树,沿土屋之南登山坡,坡上有石垒小屋一间,高不五尺,广七八尺。

房中有小佛像五位,旁多木牌,皆书夷字,云游山者纪其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