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排烟设计原理[001]
排烟风机工作原理

排烟风机工作原理
排烟风机工作原理指的是通过排除室内污浊空气而实现通风效果的设备。
它们通常安装在建筑物或其他封闭空间的顶部或侧面,用于排出烟雾、废气、异味和悬浮物等。
排烟风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运转机制:排烟风机通常由电动机、叶轮和机壳组成。
电动机提供动力,叶轮通过转动产生空气流动,机壳则将空气引导到室外。
2. 排气方向:排烟风机一般是由内部向外部排气,它们通过机壳顶部开设的排气孔将室内污浊空气排放到室外。
3. 负能压力:排烟风机在运行时会产生负能压力,它通过排除内部空气来形成气流。
这种负能压力能够有效地促使污浊空气朝着排气孔流动,从而实现排烟的效果。
4. 控制系统:排烟风机通常与建筑物的排烟系统相连接,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调节风机的运行速度和风量,从而满足不同排烟需求。
总的来说,排烟风机通过利用电动机驱动叶轮产生空气流动,利用负能压力排除室内污浊空气,从而实现排烟的目的。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工业设施和住宅等场所,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和人员安全。
排烟系统工作原理

排烟系统工作原理
排烟系统工作原理是通过机械通风以及管道系统来有效地排除室内产生的烟雾、废气、灰尘和有害物质,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人员安全。
下面将介绍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1. 集烟防火区域的监测和控制:排烟系统首先需要监测烟雾和火焰的存在并产生相应的信号。
当火灾发生时,火焰监测器会检测到火焰的存在,并向控制器发出信号。
2. 排烟阀的开启:在火焰监测器发出信号后,控制器会控制相应的排烟阀门打开。
排烟阀门通常位于排烟管道和室内空间之间,将烟雾和废气排放到室外。
3. 排烟机组的启动:排烟阀门打开后,控制器会启动排烟机组。
排烟机组通常由电机、风机和滤网等组成,通过强制排风的方式将烟雾和废气抽送到室外。
4. 排烟管道和风道系统的布局:排烟系统的管道和风道系统是排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排烟管道和风道需要合理布置,以确保烟雾和废气能够顺利排放到室外,同时不会对建筑结构和人员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5. 排烟系统的控制和监测:排烟系统通常配备有控制器和监测器,可以实现对排烟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控制器可以根据火灾发生的情况自动启动排烟系统,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并提供相应的报警信号。
总的来说,排烟系统通过监测火焰、控制排烟阀门、启动排烟机组以及布置合理的管道和风道系统,可以将烟雾和废气有效地排放到室外,以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排烟风机的工作原理

排烟风机的工作原理
排烟风机是一种用于除去烟雾和废气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气流动:排烟风机通过电机驱动,使叶轮旋转产生气流。
空气从进风口进入设备内部,并被叶轮的旋转带动形成高速气流。
2. 负压效应:当空气流经叶轮旋转的同时,叶轮的旋转速度会使空气形成一定的负压效应。
这个负压效应能够吸引周围空气一同流动,并通过排烟风机的出风口排放到室外。
3. 过滤作用:排烟风机通常会配备一套过滤系统,用于过滤废气中的颗粒物和异味。
这些过滤装置可以捕捉大颗粒物、吸附有害气体,并通过各种过滤材料对废气进行净化,以保证排放出的气体符合环保要求。
4. 导风系统:排烟风机通常会配备导风管道系统,用于引导废气流向指定排放口。
这些导风管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布置和设计,以保证排烟风机能够有效地将废气排放到指定位置。
总的来说,排烟风机通过气流的形成和负压效应,将室内的烟雾和废气吸收并排放到室外,同时通过过滤系统净化废气,以维护室内空气的清洁和环境的健康。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一种灵活、经济、可靠的防烟排烟系统,应用于建筑物中。
相比其他方式,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具有成本低、能耗少、操作简单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原理、构成和运作方式。
一、自然通风系统原理自然通风系统是利用温度和气压差异产生的气流进行通风的一种系统。
根据气流的运动原理,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风压驱动两种方式。
1. 自然对流自然对流是指在建筑物内外产生温差时,建筑物内部空气产生密度差异,从而产生气流的一种现象。
当温度升高时,热空气会上升,而冷空气则下沉,形成气流。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通风口、天窗、出风口等通风设施,可以利用自然对流实现空气的对流循环。
2. 风压驱动风压驱动是指利用风的作用力,产生气流进行通风的一种方式。
当风吹过建筑物表面时,会产生气压差异,从而引起空气的流动。
通过合理设置建筑物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使得风能够顺利地进入建筑物内部,并将污浊空气带走,以实现通风的目的。
二、自然排烟系统原理自然排烟系统是通过利用气流产生的排烟效应,将烟雾和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自然排烟系统依靠建筑物本身的特点和自然环境条件,实现烟气的排出。
1. 烟气热浮力效应烟气热浮力效应是指烟气比空气密度小,受到浮力作用上升的原理。
当烟气产生时,烟气的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会上升到较高的位置。
利用建筑物内的通风口、天窗等设施,烟气会顺利地排出建筑物内部。
2. 风压效应风压效应是指在受风作用下,室内产生较高气压,使烟气被带出建筑物的原理。
当风吹过建筑物表面时,会产生气压差,使得建筑物内部产生正压,烟气会被推动流向出口。
三、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构成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主要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通道以及各种通风设施。
1. 进风口进风口是指建筑物内外通过风口,将新鲜的空气引入建筑物内部的设施。
进风口通常设在建筑物外墙上,可以是门窗、气口等,通过调整进风口的位置和尺寸,控制空气的进入量。
防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防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防排烟系统是用于处理建筑物或场所内部产生的烟雾、有害气体和热量,保障人员安全以及维护正常工作环境的重要设备。
它主要通过以下原理来实现:
1. 排烟原理:防排烟系统通过设置合适的通风口和风道,利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的方式将烟雾和有害气体从室内排出。
自然通风通过利用温度和风压差等原理,使室内的烟雾向外部排放。
而强制通风则通过使用抽风机等设备强制将烟雾排出。
2. 循环风原理:防排烟系统中的循环风功能可以使空气流动起来,达到室内空气的清新和净化。
它通过设置合适的风道和风机,将外部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同时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以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
3. 清洁原理:防排烟系统还可以通过设置过滤装置,将烟雾和有害气体中的颗粒物、污染物等进行过滤和清洁,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常见的过滤装置包括布袋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异味。
通过上述工作原理,防排烟系统能够确保建筑物或场所内部的空气质量得到控制和改善,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工作原理

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工作原理通风系统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洁,保持室内的空气质量,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建筑物中,特别是高层建筑中,通风系统还承担着排烟的功能,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
通风系统排烟装置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流动原理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利用空气的流动原理实现室内空气的排放和新鲜空气的补充。
空气是一种流体,在建筑物中会随着压力和温度差异而产生流动。
而通风系统利用这种流动特性,通过设备和管道将空气引导到需要排烟的区域,达到排烟能力。
2. 排烟设备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包括多个排烟设备,例如排烟风机、排烟管道和排烟口。
排烟风机通过旋转叶片产生气流,将烟雾和有毒气体吸入,并排出室外。
排烟管道将烟雾和废气从排烟口引导出去,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3. 热对流传导烟雾在火灾现场因热的影响而上升,这是由于烟雾中的热空气比周围空气轻,形成了烟气局部上升的现象。
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利用这种烟雾的热对流传导特性,通过排烟设备产生强风,加速烟雾的上升,达到排除烟雾的目的。
4. 机械抽风原理通风系统排烟装置还利用机械抽风原理,即通过排烟风机产生负压,促使烟雾沿着设备和管道方向流动。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控制系统,可以使烟雾沿着预定方向流动,避免其回流进入其他区域,保持室内的安全。
5. 自然通风原理除了机械抽风原理,通风系统排烟装置还可以利用自然通风原理实现烟雾的排放。
自然通风是指通过建筑物的开口和空气压力差异,使室内的烟雾自动外排。
通风系统可以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通风口和风道,使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提高排烟效果。
综上所述,通风系统排烟装置通过利用空气流动原理、排烟设备、热对流传导、机械抽风原理和自然通风原理等多种机制,实现室内空气的排烟和新鲜空气的补充,确保室内的安全环境。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选用和布置通风系统排烟装置,对于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建筑排烟与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

建筑排烟与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现代建筑中的排烟与通风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设施。
如今,随着建筑高度、面积的不断增加,火灾、烟雾的排放更加困难,紧急疏散更加复杂。
因此,正确设计和安装排烟与通风系统是保证人们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
一、排烟与通风系统的作用排烟与通风系统主要是为了在火灾或爆炸时排出有毒有害气体或烟雾,并向室外输送新鲜空气。
排烟系统主要是为了控制火灾扩散,降低烟雾浓度,控制房间内温度;通风系统主要是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清新,保证室内温度适宜,减少有害气体浓度,维持室内空气的舒适度。
二、设计原则1. 排烟系统布局原则排烟系统的管道应途经每个房间,并经过天花板,一直通往室外,这样可以保证在火灾时烟雾直接排出到室外,不会造成室内火势的扩大。
同时,排烟系统的大小要根据设计建筑的使用面积和人流量来选择合适的排烟量,尽可能减少烟雾和有毒气体的残留。
2. 通风系统布局原则通风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
通风系统的长短、宽窄应根据使用场景和人流量等因素来合理控制。
同时,通风系统要根据使用时间和确定的使用场景来安排通风时间与频率。
3. 设备选用原则排烟与通风系统的核心设备包括风机、换气机、空气净化器、排烟风机等,要根据建筑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进行选择。
在选择设备时,应考虑其能耗、噪音、可靠性等因素。
4. 管道细节设计原则排烟与通风系统的管道细节设计直接关系到烟雾或有毒气体排放的有效性。
要保证系统出口的连接密封性,防止烟雾或有毒气体在室内滞留。
同时,管道的材质要选用耐腐蚀和耐高温等材质,以确保系统长时间的使用性能。
5. 安全设计原则排烟与通风系统的设计必须注意安全性,要保证系统的清洁和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应急开关的设置和紧急疏散通道的规划,以保证人员能够在烟雾等情况下及时逃离现场。
三、总结建筑排烟与通风系统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设计和安装排烟与通风系统是保证人们生命安全的必要措施。
关于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关于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排烟系统是一种用于将烟雾和有害气体从建筑物或设备中排出的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物理和机械原理。
下面是排烟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
1. 排风口:建筑物或设备上设有专门的排风口,用于将废气排出室外。
排风口应位于建筑物或设备的高处,以便更好地将废气排出。
2. 风扇:排烟系统通常通过一个或多个风扇来产生负压。
风扇的作用是吸入室内的烟雾和废气,并将其推到排风口。
3. 导管:烟雾和废气被风扇吸入后,通过导管输送到排风口。
导管在建筑物或设备内部布置,以便将废气从产生源处引导到排风口。
4. 过滤和净化:为了降低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排烟系统通常会在导管中安装过滤设备,如过滤器或空气净化器。
这些设备可以去除烟雾、灰尘、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等污染物,确保排出的废气符合环境法规标准。
总的来说,排烟系统通过使用风扇和导管,将室内的烟雾和废气排出室外。
过滤和净化的处理可降低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
不同的建筑物和设备可能使用不同类型的排烟系统,但其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暖通消防5.1 地下车库排烟系统:A区地下一层车库设有两个防火分区,B区地下一层车库设有三个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设一套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机械送风(A区防火分区1、2和B区防火分区2、3利用车道自然进风)。
排烟量按防烟分区体积(以实际高度计算)乘以6次/时换气次数计算。
排烟系统与平时排风系统合用。
排烟风机采用双速风机。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控制平时排风机高速运转,利用平时排风口进行强制排烟。
送风机继续运转,进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设于排烟主管上的280℃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
联动关闭送风风机,停止送风。
5.2 商场排烟系统设计:负一层至四层商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补风。
商场每层均设置若干个防烟分区,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送风量按排烟量的60-70%计算。
排烟风机设于大楼屋顶。
平时组合式空调机组兼消防补风机,送风管及送风口与平时合用。
各防烟分区均没有常闭型多叶排烟口。
排风支管、排风主管及空调回风管上设70℃防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主管上设280℃排烟防火阀。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关闭平时排风支管、排风主管及空调回风管上的70℃防烟防火阀,关闭平时排风机,同时开启着火防烟分区内的多叶排烟口,开启排烟主管上的280℃排烟防火阀和排烟风机进行排烟,组合式空调机组继续运转(水管阀门关闭),进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设于排烟主干管上的280℃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联动关闭组合式空调机组,停止补风。
5.3、仓储区排烟系统设计:A、B区仓储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补风。
仓储区设置若干个防烟分区,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送风量按排烟量的60-70%计算。
排烟风机设于大楼屋顶。
平时组合式空调机组兼消防补风机,送风管及送风口与平时合用。
各防烟分区均没有常闭型多叶排烟口。
排风支管、排风主管及空调回风管上设70℃防烟防火阀,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排烟主管上设280℃排烟防火阀。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关闭平时排风支管、排风主管及空调回风管上的70℃防烟防火阀,关闭平时排风机,同时开启着火防烟分区内的多叶排烟口,开启排烟主管上的280℃排烟防火阀和排烟风机进行排烟,组合式空调机组继续运转(水管阀门关闭),进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设于排烟主干管上的280℃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联动关闭组合式空调机组,停止补风。
5.4、中庭排烟系统设计:A区设有两个中庭,B区设有四个中庭,均不能自然通风排烟,故均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量均按6次/时换气次数计算。
排烟风机均设于屋顶。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打开着火区域的中庭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设于排烟主干管上的280℃防火阀自动关闭,同时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
5.5、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设计5.5.1 本工程靠外墙的楼梯间地上部分能自然排烟,地下部分不能自然通风排烟,故按规范要求楼梯间地下部分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加压风机设置在地下室。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开启加压风机向楼梯间加压送风。
5.5.2 本工程不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不能自然通风排烟,故按高规要求楼梯间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加压风机设置在大楼屋顶。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开启加压风机向楼梯间加压送风。
5.6. 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穿越机房隔断及防火分区处均设70℃熔断的防火阀,排烟系统的风管穿越机房隔断及防火分区处均设280℃熔断的防火阀,排烟风机的入口处设280℃熔断的防火阀。
5.7.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均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空调风管及水管的保温材料均采用难燃材料。
五、机械通风系统设计:5.1 地下室通风换气数一览表:5.2. 地下一层汽车库按防烟分区分别设置机械送风、机械排风系统。
地下一层汽车库有对外直接的汽车坡道,采用自然进风。
不能自然进风的区域设置机械送风。
5.3.地下一层柴油发电机房在发电机运行时利用柴油发电机自带风扇机械排风,利用土建竖井自然补风;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设平时排风系统。
储油间的油箱由柴油发电机厂家制作并安装,要求必须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4.4条第2款之规定。
5.4.公共卫生间均设机械排风设施。
5.5. 屋顶电梯机房均设机械排风设施。
六、防、排烟系统设计:6.1地下车库排烟系统详消防篇。
6.2商场及仓储区排烟系统详消防篇。
6.3中厅排烟系统详消防篇。
6.4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详消防篇七、管材及保温:空调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
保温采用铂铝复合橡塑保温板材保温,保温厚度:h=20mm。
冷冻水管均采用焊接钢管,焊接连接。
保温采用橡塑绝热材料(B1级)。
加压送风管道和所有商场通风及排烟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
其它通风排烟管道均采用FSC不燃型无机玻璃钢风管。
八、主要设备表:暖通专业主要设备表6.7、机械通风系统设计:6.7.1. 各区域通风系统将根据下列设计参数设计附录:(a) 设有机械排风系统,利用相邻空调地区之余风或室外空气作为自然补风。
(b) 设有机械送、排风系统,送风量为排风量的85%以保持室内负压。
(c) 按实际设备散热要求核算。
(d) 当机械通风系统在夏季操作不能满足部分地区因个别工艺或使用条件所要求的室内环境条件时,将按要求给予局部空调冷却以配合(e) 当设备不运行时提供每小时8次换气次数通风。
(f) 须按设备(例:抽油烟风罩)布置再对其换气量作修订(g) 设置事故排风,其换气次数大于12次/时。
(h) 设气体灭火后的气体排除系统,排风换气次数大于12次/时。
6.7.2.通风系统设计说明:6.7.2.1 地下汽车库通风:地下机械停车库按防火分区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通风系统。
排风量按每个停车位风量不小于500 m3/h计算,除地下一层第2、4号防火分区利用汽车坡道自然进风外,其余车库防火分区均按排风量的80%设计送风系统。
室内浊气通过排风口、管道、消声器、排风机后经竖井排至室外,室外新风经送风机及消声器、管道、风口送至汽车库内。
机械车库按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超过2000m2设置,每个防烟分区均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
详消防篇。
6.7.2.2 配电房通风:地下室配电房设机械通风。
排风量按15次/时换气次数计算,送风量按12次/时换气次数计算。
送、排风机设于各自机房内。
由于配电房采用气体灭火,故设气体灭火后的气体排除系统,排风换气次数大于12次/时,并设置下部排风口。
本系统与平时排风系统合用。
在配电房内外便于操作处设置风机启动开关。
6.7.2.3 水泵房通风:地下水箱及泵房均设机械排风,自然补风。
排风机设于各自机房内。
6.7.2.4发电机房及储油间排风:柴油发电机自带的排风系统直接接入排风竖井,将发电机产生的热气经竖井排至室外,柴油发电机燃烧产生的烟气经烟道至室外安全位置排放。
储油间的油箱由柴油发电机厂家制作并安装,要求必须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第4.1.12条之规定。
地下发电机房及储油间平时设机械排风,利用进风井自然补风。
排风机采用防爆型风机。
储油间排风气次数12次/时。
6.7.2.5 制冷机房通风:地下四层内制冷机房设独立的机械排风系统,自然补风。
排风换气次数按6次/时计算。
由于制冷机采用对人有毒害气体,故设事故排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大于12次/时,并设置下部排风口。
本系统与平时排风系统独立设置,风机采用防爆型风机。
在机房内外便于操作处设置风机启动开关。
事故发生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开启事故排风机强制排风。
6.7.2.6 锅炉房通风:地下一层锅炉房设独立的机械通风系统,送、排风机设于各自机房内。
同时设置事故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房间换气次数大于12次/时计算。
由于其风量与平时排风量相同,故与平时排风系统合用,其风机选用防爆型风机。
送风机按排风量的80%计算。
6.7.2.7 洗衣房洗衣房采用机械送风、机械排风;局部排风按15次/时换气次数设置预留排风机。
另设置全面排风系统,排风量按不小于5次/时换气次数计算。
补风量按3次/h换气次数计算。
待房间内布置确认后根据实际散热、散湿量复核室内通风量。
6.7.2.7 公共卫生间及客房排风设计:公共卫生间均设置机械排风,其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时计算。
6.7.2.8 电梯机房排风设计:屋顶电梯机房设机械排风,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时计算。
排风扇设于机房外墙上。
6.7.3厨房排油烟系统设计:厨房均设机械排油烟系统。
地上有外门窗的厨房通过门窗自然补风。
地下厨房设置机械补风。
排油烟量按厨房操作间体积换气次数40次/时计算。
锅灶油烟通过集油烟罩、竖井风道(或风管)经电子油烟净化处理器处理后由屋顶专用排油烟风机排至大气。
另设置事故送、排风系统,与平时送、排风系统合用管道。
在厨房内外设置事故风机手动启闭装置。
6.8 防、排烟系统设计:6.8.1地下室及地上无窗房间排烟系统详消防篇。
6.8.2办公、酒店内走道排烟系统详消防篇。
6.8.3楼梯间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详消防篇。
8.6暖通消防8.6.1地下车库排烟系统:机械车库按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超过2000m2设置,每个防烟分区均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次/时换气次数计算,体积计算高度按车库实际层高计算。
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合用风管,设双速风机,平时风机低速运转。
当某防烟分区内发生火灾发生时,由消防控制室信号将风机转为高速运转,利用平时排风口对着火防烟分区进行强制排烟。
同时该分区内的送风机继续运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风机入口处防火阀(280℃)自行关闭并输出信号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同时联动关闭送风机,停止补风。
对于经计算,排风量与排烟量接近的防烟分区,取两者较大值选取排风机。
平时、火灾时均运转;火灾时,利用平时排风口对着火防烟分区进行强制排烟,同时该分区内的送风机继续运行机械补风。
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排烟风机入口处防火阀(280℃)熔断关闭并输出信号联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同时联动关闭送风机,停止补风。
8.6.2 地下室排烟系统:地下室内所有大于50 m2的房间以及超过20m的内走道等均按规范要求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其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并选取排烟风机。
餐厅、办公室等房间的排烟系统与平时排风系统合用风管,设双速风机,其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乘以120m3/h.m2计算。
平时风机低速运转进行排风,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信号使排烟风机高速运转进行强制排烟,同时关闭空调回风口及供水阀门利用空调风机或送风机进行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