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资料

合集下载

摩擦学试卷B

摩擦学试卷B

内蒙古科技大学2006/2007学年第 1学期 《摩擦、磨损与润滑》考试试题(B ) 课程号:040224-0 考试方式:开卷 使用专业、年级:机械04—1、2、3、4、5、6 任课教师:侯文英 考试时间:一、名词解释(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 1、 粘着磨损的机理是什么? 2、 赫兹接触是什么意识? 3、 何为固体表面形貌? 4、 边界润滑的定义? 5、 何为润滑系统? 考生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号:□□□□□□□□□□□□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6、何为添加剂?7、什么叫粘着摩擦?二、填空题(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1、润滑条件下,相对运动表面虽然不直接接触,也可能发生()磨损。

2、降低表面粗糙度能有效地提高抗()的能力。

3、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在液体分子之间的(),即流体膜的剪切阻力。

4、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这种性质叫润滑油的()。

5、合成油不是用石油炼成的,而是用()合成的。

6、动物油的油性最好,植物油的油性次之,而一般()的油性最差。

7、滚动摩擦阻力的组成有四种即:()、()、()、()。

三、问答题(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金属表层的组成结构是:2、根据破坏机理,磨损的类型有:3、石油基润滑油的质量指标有那几种:4、一般情况,有那几种润滑方法?5、有那三种微凸体模型?6、说出摩擦理论的几种假说:四、简述下列各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机械--粘着假说:2、简述润滑油的炼制工艺?3、简述流体动压润滑形成的过程和所条件:4、简述化学吸附膜与化学反应膜的不同。

工程师题库:摩擦学

工程师题库:摩擦学

摩擦、磨损与润滑填空1、一般认为滚摩擦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___________;(2)_________ ; (3)________;(4) __________。

答题时间2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微观滑移;弹性滞后;朔性变形;粘着作用2、材料的________,在________中比在金属中显著。

答题时1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弹性滞后损失;粘弹性材料3、在高应力强度下,滚动摩擦阻力主要由__________生;而在低力强度下,动摩擦阻力由_____________产生。

答题时间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表面下的朔性变形;材料本的滞损耗4、动摩擦力基上是__________的量度。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朔性变形力5、摩擦损耗的能量大部分作为______释放出来。

答题时间1难易级1标准答热量6载荷的增加减少了___________,增大了摩擦表面微凸体接触的可能性,必然_ _______。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润滑液膜厚度;加剧磨损、表面粗糙的影响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生很大变化。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摩擦;磨损;表面损伤、根据位移式的不同动擦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1标答案滑动摩擦;滚动摩擦9、根据摩擦面间存在润滑剂的情:滑动摩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混摩擦10当摩擦表面处于_______和_____混合状态时,称为混合摩擦。

答题时间1__________,又要克服__________。

答题时间2难易级别2标准答案分子相互作用力;机械作用的阻力21、磨损是伴随_____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它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表面材料不断发生损耗的过程或产生_________的现象。

答题时间1难易级别1标准答案摩擦残余变形22、工程上有不少利用磨损作用的场合,如精加工中的__________,机器的__________磨损的有用方面。

摩擦与润滑习题

摩擦与润滑习题

一.是非题:正确的在()中写“+”,错误的在()中写“-”(本大题共21 小题,每小题-1分,总计-21 分)1、流体动力润滑与流体静力润滑中压力油膜的建立都与两摩擦表面间的相对速度有关。

( )2、温度是影响油粘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随温度升高,粘度亦随之升高(即粘度值增加)。

( )3、温度及压强是影响油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于一般滑动轴承,润滑计算只考虑温度影响,忽略压强对粘度的影响是合理的。

( )4、以一定相对速度运动的两平行板间的流体不能建立压力油膜,但只要两板构成了楔形空间,即可形成压力油楔。

( )5、某两金属摩擦表面的摩擦系数μ=0.01~0.001,说明处于边界润滑状态。

( )6、两滑动金属摩擦表面间的摩擦系数μ=0.01~0.001,可说明它们大约处于流体润滑状态。

( )7、机器零件之间在工作中有相互摩擦时,都要求其摩擦副间的摩擦阻力小。

( )8、库伦摩擦定律认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只适用于粗糙表面,而不适用于光滑表面。

( )9、油润滑的运动副中,物理吸附的摩擦系数随分子膜的层数增多而降低。

()10、油润滑的运动副,物理吸附膜的摩擦系数与吸附膜分子的层数有关,层数多,摩擦系数亦增加。

( )11、油润滑的运动副,物理吸附膜是润滑油中的脂肪酸的一种极性化合物,物理吸附过程中要发生化学反应。

( )12、含极压添加剂的润滑油在工作温度不高时,亦具有良好的减摩性。

( )13、含极压添加剂的润滑油在工作温度高时,才易体现出它的良好的减摩作用。

( )14、两零件表面之间如果有摩擦,一定产生磨损。

( )15、两摩擦表面在空气中的摩擦系数与在真空中纯净表面的摩擦系数相同。

( )16、摩擦的库伦公式F=μF N适用于干摩擦、流体摩擦、固体润滑。

( )17、摩擦库伦公式F=μF N除适用于干摩擦情况外,亦适用于固体润滑但不适用流体摩擦。

( )18、油的粘度指数VI值越小,表明该油的温度变化时,粘度的变化也较小。

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

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

摩擦学原理与润滑技术试题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摩擦学原理复习题整理1.简述摩擦种类及机理2.简述磨损种类及机理1.答:摩擦的分类: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动摩擦,静摩擦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滚动摩擦,滑动摩按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干摩擦,流体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摩擦产生机理:1)机械啮合理论:摩擦力源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粗糙的峰相互啮合、碰撞以及产生的塑性或弹性变形,特别是硬的粗糙峰嵌入软表面后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会引起较大的摩擦力。

2)3)分子作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分子的活动性和分子作用力使固体粘附在一起而产生滑动阻力。

被称为粘着效应。

3)粘着理论:人们从机械——分子联合作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粘着理论。

2.答:磨损种类:点蚀磨损、胶合磨损、擦伤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冲蚀磨损、腐蚀磨损、磨料磨损。

磨损产生机理:1)磨粒磨损机理:微观切削、挤压剥落、疲劳破坏2)粘着磨损机理:通常摩擦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只有表观面积的~%。

对于重载高速摩擦副,接触峰点的表面压力有时可达5000MPa,并产生1000度以上的瞬现温度。

而由于摩擦副体积远大于接触峰点,一旦脱离接触,峰点温度便迅速下降,一般局部高温持续时间只有几个毫秒。

摩擦表面处于这种状态下,润滑油膜、吸附膜或其他表面膜将发生破裂,使接触峰点产生粘着,随后在滑动中粘着结点破坏。

这种粘着、破坏、再粘着的交替过程就构成粘着磨损。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用借助于相对速度而产生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称为流体动力润滑。

所用的粘性流体可以是液体(如润滑油) ,也可以是气体(如空气等), 相应地称为液体动力润滑和气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的主要优点是,摩擦力小, 磨损小,并可以缓和振动与冲击。

摩擦与润滑基础知识

摩擦与润滑基础知识

摩擦与润滑基础知识目录一、摩擦学概述 (3)1. 摩擦定义及分类 (4)2. 摩擦现象产生原因 (5)3. 摩擦学研究内容 (6)二、润滑基础 (7)1. 润滑概念及作用 (8)2. 润滑剂的种类与选择 (9)3. 润滑剂的性能指标 (11)三、摩擦与润滑原理 (13)1. 摩擦原理 (14)(1)干摩擦与湿摩擦 (15)(2)静摩擦与动摩擦 (16)(3)摩擦系数 (17)2. 润滑原理 (17)(1)液体润滑理论 (18)(2)边界润滑理论 (19)(3)混合润滑理论 (20)四、摩擦与润滑影响因素 (21)1. 材料性质影响 (22)2. 载荷影响 (23)3. 速度影响 (24)4. 温度影响 (24)5. 环境影响 (25)五、摩擦与润滑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26)1. 机械设备中的摩擦现象分析 (28)2. 润滑系统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 (29)3. 典型机械设备的润滑设计实例 (30)六、摩擦与润滑的试验方法及设备 (31)1. 摩擦试验方法及设备 (32)2. 润滑试验方法及设备 (33)3. 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34)七、摩擦与润滑的故障诊断及维护保养 (35)1. 摩擦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 (36)2. 润滑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 (38)3. 设备维护保养策略与建议 (39)八、摩擦与润滑的未来发展趋势 (41)1. 新材料在摩擦与润滑领域的应用 (42)2. 智能润滑技术的发展趋势 (43)3. 绿色环保理念在摩擦与润滑领域的应用前景 (44)一、摩擦学概述摩擦学是研究摩擦现象及其产生机理、摩擦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摩擦性能和润滑技术的一门科学。

它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

在现代工程实践中,摩擦学对于提高机械效率和可靠性、节约能源、减少磨损和延长设备寿命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摩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任何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都会产生摩擦。

《摩擦磨损与润滑试题》答案

《摩擦磨损与润滑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答:所谓赫兹接触指得是圆弧形物体的接触。

这一理论将弹性物体的接触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处理,并假设①材料完全弹性②表面光滑③接触物体没有相对滑动④接触物体不传递切向力。

2.答:固体表面形貌的含义:是指描述固体表面特征的量,又称表面图形,表面结构、表面粗糙度或表面光洁度,它是研究固体表面几何形状的细节。

3.答:摩擦副相对运动时由于固相焊合的作用接触表面的材料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的现象。

4.答:是指由含有减磨剂、抗氧剂等多效添加剂,以精制石油润滑油或合成油作为基础油,用锂基,复合锂基或聚尿化合物等稠化剂制成的。

5.答:指两摩擦表面之间存在着一层与工作介质性质不同的薄膜——边界膜的摩擦润滑状态。

6.答:指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油的一系列给、排油及其附属装置的总称。

7.答:滚动物体不传递或传递很小的切向力沿另一个表面滚动,称为自由滚动。

8.答:为了改善和提高润滑剂的性能,或使之获得某种新的性能而添加到润滑剂中的化学物质。

9.答:粘着原理认为,在载荷作用下两表面接触时,某些接触点的单位压力很大产生的塑性变形,致使这些点形成冷焊结点。

当摩擦副滑动时,克服摩擦阻力的切向里必须首先剪开结点,与此同时还要克服犁沟阻力。

因此摩擦力为两种阻力之合。

10.答:滚动摩擦是指在力矩作用下,物体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

二.填空1.疲劳;2.磨损;3.内摩擦;4.粘温特性;5.化学方法;6.矿物油;7.线磨损、体积磨损、重量磨损、磨损率、相对磨损率;8.不断损失;9.工作条件、摩擦副的结构条件、其他因素;10.微观滑动、弹性滞后、塑性变形、粘着效应;三.问答1.答:分为粘着摩擦、磨料摩擦、疲劳摩擦、腐蚀摩擦、微动摩擦、冲蚀摩擦、气蚀摩擦。

2.答:粘度、粘度指数、闪点、燃点、酸值、凝点、残碳。

3.答:①润滑脂基础油的分油起润滑作用;②基础油与稠化剂均起润滑作用。

4.答:球形模型、柱形模型、锥形模型。

5.答:㈠滑动摩擦:1.机械啮合学;2.分子吸引学说;3.分子机械学说;4.粘着学说;5.机械—粘着—犁闪㈡滚动摩擦:1.微观滑移效应;2.弹性滞后效应;3.塑性变形效应;4.粘着效应。

摩擦磨损与润滑题库

摩擦磨损与润滑题库

第一章绪论(5)1、摩擦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设计和计算、润滑材料和润滑方法,摩擦材料和表面状态以及摩擦故障诊断、监测和预报等。

2、摩擦学的一般定义是:“关于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表面的科学、技术及有关的实践”。

通常也理解为包括摩擦、磨损和润滑在内的一门跨学科的科学。

3、摩擦学研究的对象很广泛,概括说研究摩擦、磨损(包括材料转移)和润滑(包括固体润滑)的原理及其应用。

概括起来有以下八方面:(1).摩擦学现象的作用机理。

(2).材料的摩擦学特性。

(3).摩擦学元件(包括人体人工关节)的特性与设计以及摩擦学失效分析。

(4).摩擦材料。

(5).润滑材料。

(6).摩擦学状态的测试技术与仪器设备。

(7).机器设备摩擦学失效状态的在线检测与监控以及早期预报与诊断。

(8).摩擦学数据库与知识库。

4、摩擦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黑箱法只知其输入值和输出值,但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称为‘黑箱'。

(2)、系统辨识方法:通过对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测量和处理,以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即系统辨识方法。

(3)、相关法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材料的摩擦学性能Pt与材料表面组织结构参数Si相关性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方法,即:F(Pt,S1,S2, )=0第二章固体的表面性质(15)1、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1)、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加工过程固有误差引起表面对设计要求的形状偏差,用表面波纹度、表面粗糙度描述(2)、表面波纹度切削加工过程中系统有害振动引起的表面波纹(波高h、波距s)h /s≈1:40 ;s一1~10mm般宏观粗糙度(3)、表面粗糙度不象波纹度那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距较大、波高较小实际轮廓粗糙度波纹度表面形貌2、表面粗糙度参数)一维、二维、三维形貌参数)高度特性参数(2)间距特性参数(3)形?z?Ra 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1i n1?i状特性参数(4(1 、高度特性参数3n1)(?z?Rq??i n??1i?微凸体峰顶曲率半径反映微凸体尖峭1n1??Rq(2)轮廓均方根偏差22与平缓的形状特性参数--微凸体峰顶曲率半径、 r:4 程度,两个固体表面相接触,微凸体峰?2n)dk(1?2v横顶曲率半径对金属的变形性质影响很大。

2023年润滑知识题库

2023年润滑知识题库

润滑知识题库鉴定题1西个物体没有互相运动,所以不存在摩擦现象。

(X)2润滑油牌号是依据润滑油黏度拟定黏度越高,牌号越大。

(✓)3、冬季工作时,润滑油黏度应选择高(X)。

4润滑油冷却到完全失去流动性而具有塑性体性能时最低温度称为凝固点。

(✓)5. 钙基润滑脂可以用千含水潮湿润滑部件,钠基润滑脂可以用千温度较高润滑部件。

(✓)6. 二硫化铝是一个良好润滑脂,可以用于铜部件润滑,比如涡轮、蜗杆润滑。

(X)7、对大型固定或关键机械设备,必需有设备润滑部位巡检、加油及维护记录,现场必需张挂润滑作业书或注油图,明确润滑部位、所需油品型号、加油周期及负责人等。

(✓)8、实行设备润滑分类管理制度,第一类是和人员安全相关联关键设备。

对该类设备润滑部位油位及油温实行动态监控,具有报警、停车闭锁功效。

(✓) 9、第一类设备严禁随意更改油脂型号、数量及加油周期。

若需变动,需制订方案,由机电副总工程师组织审查论证、分管负责人批准。

(✓)10、依据公司文献规定,第一类设备是生产系统关键设备。

(X)11依据公司文献规定,第二类设备是和人员安全相关联关键设备。

(X)12对第二类设备,该类设备润滑部位油位及油温实行动态监控,具有报警或停车闭锁功效。

(✓)13依据公司文献规定,空压机和猴车均属于第一类设备。

(X)14必需建立各类机械设备润滑档案化管理,建立设备润滑部位、油品类型、性能、使用环境、润滑方法、方法、周期、油耗、化验等定期总结分析台账。

(✓)15依据物体表面润滑限度,滑动摩擦可分为干摩擦、液体摩擦、界线摩擦、半液体和半干摩擦。

(✓)16. 得到低倾点润滑油途径有两条,一是对基础油进行深度脱蜡,这么油品收率低,也有损油品质,二是进行合适脱蜡再加降凝剂。

(✓)17、润滑脂中金属皂分含量越多则针入度越小,滴点越高。

(✓)18、润滑脂是润滑液用稠化剂稠化具有塑性润滑材料。

(✓)19、润滑脂变硬后可以直接掺入基础油调稀,润滑脂可以基础恢复原有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擦学原理复习题整理1. 简述摩擦种类及机理2. 简述磨损种类及机理1. 答:摩擦的分类: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动摩擦,静摩擦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滚动摩擦,滑动摩按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干摩擦,流体摩擦,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摩擦产生机理:1)机械啮合理论:摩擦力源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粗糙的峰相互啮合、碰撞以及产生的塑性或弹性变形,特别是硬的粗糙峰嵌入软表面后在滑动过程中产生的形变会引起较大的摩擦力。

2)分子作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分子的活动性和分子作用力使固体粘附在一起而产生滑动阻力。

被称为粘着效应。

3)粘着理论:人们从机械——分子联合作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粘着理论。

2. 答:磨损种类:点蚀磨损、胶合磨损、擦伤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冲蚀磨损、腐蚀磨损、磨料磨损。

磨损产生机理:1)磨粒磨损机理:微观切削、挤压剥落、疲劳破坏2)粘着磨损机理:通常摩擦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只有表观面积的 0.1~0.01%。

对于重载高速摩擦副,接触峰点的表面压力有时可达 5000MPa,并产生1000度以上的瞬现温度。

而由于摩擦副体积远大于接触峰点,一旦脱离接触,峰点温度便迅速下降,一般局部高温持续时间只有几个毫秒。

摩擦表面处于这种状态下,润滑油膜、吸附膜或其他表面膜将发生破裂,使接触峰点产生粘着,随后在滑动中粘着结点破坏。

这种粘着、破坏、再粘着的交替过程就构成粘着磨损。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用借助于相对速度而产生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 称为流体动力润滑。

所用的粘性流体可以是液体(如润滑油) ,也可以是气体(如空气等), 相应地称为液体动力润滑和气体动力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的主要优点是,摩擦力小, 磨损小,并可以缓和振动与冲击。

流体动力润滑通常研究的是低副接触受润零件之间的润滑问题,把零件摩擦表面视作刚体,并认为润滑剂的粘度不随压力而改变。

可是在齿轮传动、滚动轴承、凸轮机构等高副接触中, 两摩擦表面之间接触压力很大,摩擦表面会出现不能忽略的局部弹性变形。

同时, 在较高压力下,润滑剂的粘度也将随压力发生变化。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是研究在相互滚动或伴有滑动的滚动条件下, 两弹性物体间的流体动力润滑膜的力学性质,把计算在油膜压力下摩擦表面的变形的弹性方程、表述润滑剂粘度与压力间关系的粘压方程与流体动力润滑的主要方程结合起来,以求解油膜压力分布、润滑膜厚度分布等问题。

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类型答:机械零件的几何形状误差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微观几何形状误差(2)表面波纹度(3)表面粗糙度也叫微观粗糙度赫兹接触答:就是指圆弧形物体的接触,如圆柱体、球体等曲面物体的接触。

微动腐蚀磨损答:两接触表面间没有宏观的相对运动,由于振幅很小的相对滑动产生的磨损称为微动磨损。

如果微动磨损过程中,两表面的化学反应起主要作用时,则可称为微动腐蚀磨损。

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答:考虑了弹性变形及压粘变化对流体动压润滑的影响称为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固体润滑剂答:为防止与保护相互运动的表面不受损害,以及减少摩擦副的摩擦与磨损而在运动表面使用的粉末状或薄膜状的固体物质,即叫固体润滑剂。

强制润滑答:用油泵将润滑油等输送到需润滑的机件部位的方法叫强制润滑。

1、通常所说的表面形状误差是由加工过程的(固有误差)引起的与要求形状的偏差。

2、两个粗糙表面的接触通常是一个(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并存的混合系统。

3、大气中很少遇到纯净表面,金属表面总有一层膜,它可能是(氧化膜)或(污染膜)。

4、粘着磨损按磨损程度分为(轻微磨损)(涂抹)、(刮伤)、(胶合)和(咬死)五种。

5、机器零件典型磨损过程分为(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6、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在液体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即流体膜的(剪切阻力)。

磨损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答:磨损是由于机械作用和(或)化学反应(包括热化学、电化学和力化学等反应),在固体的摩擦表面上产生的一种材料逐渐损耗的现象,这种损耗主要表现为固体表面尺寸和(或)形状的改变。

磨损的三个主要特征:1) 磨损是发生在物体上的一种表面现象;2) 磨损是发生在物体摩擦表面上的一种现象,其接触表面必须有相对运动;3) 磨损必然产生物质损耗(包括材料转移),而且它是具有时变特征的渐进的动态过程。

选择润滑方法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选择润滑方法时应考虑载荷、速度、摩擦副的运动形式与分布、所选润滑剂的种类、供给量、机器的结构、精密程度和工作环境等。

一般对结构简单、小型及低速轻载的机械可采用手工润滑、滴油润滑和油垫润滑等;对于大型、结构复杂及高速重载的机械,可采用飞溅润滑、油环润滑或强制润滑;速度更高的滚动轴承或齿轮传动多用油雾润滑。

摩擦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材料选择。

(2)表面层设计。

(3)耐磨性结构设计。

(4)磨损计算与预测。

简述不同类型磨损对材料基本性能的要求。

答:粘着磨损,相互配对材料的溶解度低;在工作表面温度条件下,抗热软化能力好;表面能低;磨粒磨损,表面硬度高于磨料硬度;加工硬化性能好;接触疲劳,高硬度,高韧性;精加工的加工性能好;流线性好;无硬的非金属夹杂物;表面无微裂纹;腐蚀磨损,无钝化作用时,具有较高的抗腐蚀能力;防腐与耐磨性能好;微动磨损,较高的抗环境腐蚀与抗磨粒磨损的能力;磨损时形成软的腐蚀产物;相互配对材料具有不相容性;简述流体动、静压润滑的工作机理和特点答:工作原理:当摩擦副起动、制动、正反转、载荷变化等动压润滑条件不能满足时,投入静压润滑,以保证流体润滑条件;而当摩擦副已进入稳定运行并形成动压润滑膜时,就停止供给压力润滑剂(即停止静压润滑)。

特点:流体动、静压润滑是近代出现的较先进的润滑方式,其原理是综合利用动压和静压润滑的优点,避免两者的缺点。

既避免了静压系统能量的消耗,同时也保证了起动、制动等情况下的流体润滑条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延长机械寿命的目的。

1 阐述粘着摩擦理论。

(15分)2 绘出Stribeck曲线,标明不同摩擦状态的三个区域,并说明各个区域影响摩擦的主要因素。

(15分)3 简述边界润滑膜的减摩机理(15分)4 如何合理选用工业齿轮润滑油(10分)5 齿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机械零部件,根据你所熟悉的使用工况,分析齿轮的受力特点、润滑状态和磨损机理,并采取合理的润滑措施。

(15分)6 通过电镀、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在金属表面沉积一层软金属薄膜(如Pb, Sn, In, Ag, Au)作为固体润滑剂,这层厚度不到0.1 μm的薄膜已成功地应用在高真空或太空摩擦系统。

有镀膜金属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很低(In为 0.06 ,Sn 为 0.09),而没有镀膜金属间的摩擦因数很大。

这层软金属薄膜能降低磨损至少一个数量级以上。

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和软金属薄膜的剪切强度,我们想建立硬基体镀膜的摩擦因数的数学表达式。

假定一个硬质钢球(半径为R)施加载荷于表面镀膜的硬质平面上,球和平面的材料弹性参数相同(E 和ν),且忽略软金属膜对接触区赫兹接触的影响。

(a)在圆形接触区内,法向接触压力 p(r)是怎样的径向分布?根据中心点压力po和接触半径a ,提出法向接触压力的径向分布方程。

(b)依据 Po计算出按触区内的平均接触压力Pmean。

(c)接触区不发生剪切的条件下,最大压力由Po = τy / 0.31确定, 这时τy是基材的剪切强度,提出法向载荷N与τy 、a等的关系表达式。

(d)摩擦力等于真实按触面积与软金属膜的τ f 的积,提出摩擦力的数学表达式。

(e)依据膜和基材的剪切强度(或硬度),计算摩擦因数μ = F/N? (f)膜和基材的硬度分别为60 kg/mm2和600 kg/mm2,试估计摩擦因数μ,并与上述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请对上述方法的所有假设进行评价。

(20分)1题:简单粘着理论1)摩擦表面处于塑性接触状态; W= Ar ×σs2)滑动摩擦是粘着与滑动交替发生的跃动过程;瞬间高温→粘着→剪切→滑动3)摩擦力是粘着效应和犁沟效应产生阻力之和。

F=T+Pe=Aτb+Spet为剪切力,Pe为犁沟力;对于金属材料,摩擦力主要是两滑动表面间金属接点的粘着效应,而忽略犁沟过程。

F=Ar×τs=W×τs/σs f=F/W=τs/ σs结论:摩擦力与载荷成正比,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指导意义:在金属表面镀(涂)一层低剪切强度的膜可降低摩擦因数,如软金属、润滑剂、氧化膜等剪切力使粘着接点长大:使真实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增加。

表面膜效应:使接触点的剪切应力降低,使摩擦力降低。

犁沟效应:表面粗糙度对摩擦力有很大的影响。

修正的摩擦粘着理论的摩擦因数表示为2题:1)当粘度、速度太低、压力太高,轴承数ηv/p较小,处于边界润滑区(Ⅲ区),μ大、磨损大,对润滑起主要作用的是润滑油和表面的理化性能。

2)当轴承数ηv/p增加,部分动力润滑增加,过渡到混合润滑(Ⅱ区),μ和磨损逐渐降低。

3)轴承数ηv/p进一步增加至一定程度,油膜足以承担全部载荷,过渡到液体润滑,摩擦磨损极低,润滑性能取决于油的体相性能(如粘度)。

4题:工业齿轮油选用的四条原则:1)根据齿轮线速度选择齿轮油的粘度。

速度高的选用低粘度油,速度低的选用高粘度油。

2)根据齿面接触压力(MPa)选择齿轮油的类型低于350,用CKB;350-500,用CKC;500-1100,用CKC、CKD,高于1100,用CKD。

3)使用温度:油温高,油的粘度大,油温低,油的粘度低。

夏天用高粘度油,冬天用低粘度油。

4)齿轮润滑与轴承润滑是否同一系统,滑动轴承要求润滑油的粘度较低。

5题:1)齿轮的受力特点:循环应力、线接触、高接触应力 2)润滑状态:多数为弹流3)磨损机理:点蚀为主的疲劳磨损 4)润滑措施:(1)高粘度的润滑油或润滑脂,(2)控制润滑油的水分(3)加强密封(4)选用性能优良的润滑剂(5)优化结构设计6题:(a)圆形接触区内,法向接触压力呈半椭圆分布。

磨粒磨损:外部进入摩擦面间的游离硬颗粒(如空气中的尘土或磨损造成的金属微粒) 或硬的轮廓峰尖在较软材料表面上犁刨出很多沟纹时被移去的材料,一部分流动到沟纹的两旁, 一部分则形成一连串的碎片脱落下来成为新的游离颗粒,这样的微切削过程就叫磨粒磨损。

疲劳磨损:是指由于摩擦表面材料微体积在重复变形时疲劳破坏而引起的机械磨损。

例如当作滚动或滚 - 滑运动的高副受到反复作用的接触应力(如滚动轴承运转或齿轮传动) 时, 如果该应力超过材料相应的接触疲劳极限,就会在零件工作表面或表面下一定深度处形成疲劳裂纹, 随着裂纹的扩展与相互连接,就造成许多微粒从零件工作表面上脱落下来, 致使表面上出现许多月牙形浅坑,形成疲劳磨损或疲劳点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