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十二)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高考历史新设计大一轮人民课件:专题二 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Word含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2.太平天国的乌托邦实验 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不能不与自己的理想 恰恰相反。按照一种人工设计的社会模式来建构社会是危险的,设计得越细,危险 性越大。《天朝田亩制度》明文规定每户只能养五只母鸡、两头母猪。在人类历史 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核心论点:太平天国运动构建的理想社会与社会实践结果相背离;《天朝田亩制度》 追求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小农经济理想天国,具有明显的落后性和空想性。实践证明, 任何社会运动或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信息提取:《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两者 是对立统一的:前者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后者主张在近代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
考点一
考点二
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
1.曾国藩和湘军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 郎。1853年,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兵勇及其将领多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 “湘军”或“湘勇”。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 作为思想武装;以抢劫掳掠和官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 等地主知识分子。
1856年,___天__京__事__变___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考点一
考点二
3.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①内容: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②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 的思想结晶;是农民____________的空想。 (2)后期:《资政新篇》(18平59均年主)。义 ①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③评价: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____________色彩的改革方案。缺乏相应的 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资境本,主未义能真正推行。
步步高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1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深化理解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1)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上看:除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上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专题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1.农民阶级(1)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其阶级属性决定了革命斗争只能是失败。
2.资产阶级(1)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
(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或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
3.无产阶级(1)实践: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3)特点:集革命性、先进性于一身,决定其领导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深化理解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辛亥革命【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辛亥革命1.(2020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故D项错误。
2.《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
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革命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故选B。
湖北革命军公告的针对的对象是士兵,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此的态度,排除C;由材料“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不能体现反帝性质,排除D。
3.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答案】A【解析】临时政府是按照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的,故A说法正确;中国革命后没有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而是中华民国,故排除B;中国根本没有成为最民主化的国家,因为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C排除;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的袁世凯就没有西方民主观念,故排除D。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3单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5·临沂质检]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
”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A. 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B.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C.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 代表先进历史潮流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国认为,天下是上帝(即西方的上帝)的天下,满洲人原为野蛮之人,祸乱中国(中夏),“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故选A项。
答案:A2. [2014·广东汕头期末]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A. 洋务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解析:A、D两项分别是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探索,排除;B、C两项都属于农民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但义和团不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而且盲目排外,故正确选项为B项。
答案:B3. [2014·山东济宁期末]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 平均分配土地B.产品上交国库C. 建立民主政治D.兴办学校教育解析:“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是指《天朝田亩制度》。
产品上交国库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但是超越了农民小私有者的本性,成为一种空想,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没有涉及建立民主政治和兴办学校教育,故C、D两项错误;当时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广大农民的最迫切愿望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故A项正确。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10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导学案10 太平天国运动一、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1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直接原因: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二、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2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名□3天京,定为国都。
4.军事全盛(1)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征:西征军打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5.天京变乱:1856年发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6.后期斗争:重建领导核心,重建纲领,组织军事防御战。
7.运动失败:1864年□4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三、纲领1.主观原因(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大多迫于贫困,希望改变经济地位。
(2)领导阶层学识与才略有限。
定都天京后,领导者糜烂腐化,又为争权夺利互相残杀,难以形成坚强的□10领导核心。
(3)战略上的失误,偏师□11北伐而孤军深入。
(4)文化上对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支持;违背人性的措施,例如在天京强制男女分开居住,不得民心。
(5)外交失策:未积极争取外援,清政府因与西方列强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获得支持。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组织的常胜军(洋枪队)围攻下,溃败而亡。
五、评价1.促进作用(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12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
(2)《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13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
(3)催生了洋务运动的产生。
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阻碍作用(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14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2)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A组—年高考·基础题组1.(海南单科,14,2分)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2.(课标Ⅰ,29,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北京文综,17,4分)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4.(重庆文综,37,10分)(节选)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
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
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
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
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4分)B组—年高考·提升题组1.(广东文综,15,4分)“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2.(上海单科,24,2分)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A.18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3.(福建文综,16,4分)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浙江文综,39,9分)(节选)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11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兴起(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发起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
3.全盛(1)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2)西征:西征军不断胜利,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5.失败(1)天京变乱: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2)后期斗争①组织:重建领导核心。
②政治:颁布《++++资政新篇----》,重建纲领。
③军事:组织军事防御战。
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轻巧识记]太平天国运动二、辛亥革命1.背景(1)经济基础:清末实行所谓“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
(3)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2.爆发(1)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12日占领武汉三镇。
3.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1912年元旦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练习:3-6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江苏南京三模)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银行……兴器皿技艺。
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
”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
”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两者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解析: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映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与材料中“学拳,要摈鬼子”相符,C项正确。
答案:C2.(2018·湖南G10教育联盟4月联考)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182名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
由此可知清末()C.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D.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解析:由材料中湘军显要成员的出身的晋升情况来看,同等官职由不同身份晋升而来,说明官员晋升并未遵循常规,A项正确。
答案:A3.(2018·重庆高考模拟调研卷二)下表反映出福州茶叶出口量猛增。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1853—1859年福州口岸出口茶叶数量(单位:百磅)A.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福建茶叶生产迅速扩张解析:材料1853—1859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于部分出口地区被占领,在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没有被占领的福州地区出口猛增,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部分出口地区受到战争影响,没有受到战争影响的福州地区出口反倒增加,B项正确。
答案:B4.(2018·江苏南通一模)“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
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
”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解析:根据材料“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可知,这一文件为《天朝田亩制度》,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检测(十二)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拜上帝教)“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A・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 B.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C.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D・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解析:选C基督教的传入已有多年的历史,故A项错误;发展对象的民间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结合,但不是正常的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借鉴,故D项错误。
2.(2019•龙岩质检)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B.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解析:选A材料中“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罠”表明态度务实,材料中“不得毁谤国法”表明有所警惕,故A项正确。
3.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
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太平天国()A.革命纲领具有落后性B.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其失败缘于时代局限D.阶级局限导致革命失败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说明当时社会仍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时代的局限,所以农民阶级不可能独立领导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故C项正确。
4.(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庞大的军政费用靠攻占城市所得到的库存的金银、没收官绅地主的浮财、各地人民的“进贡”等收入来维持,但收入并不稳定。
后杨秀清等建议“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被洪秀全所采纳。
这()A.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有所改变B.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D.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灵活性解析:选C据材料“照旧交粮纳稅”说明是太平天国税收政策的变化而不是政权变化,故A项错误;据材料“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可知承认地主土地私有,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据材料由“收入并不稳定”到“照旧交粮纳税”表明太平天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有利于巩固当时的太平天国革命政权,故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没收地主土地平均分配,而材料“照旧交粮纳税”可知是承认土地私有,故D项错误。
5•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浙江和江苏的太平军颁布告示:“令凡有田者,得自征半年租”“业主租收五成”。
在这种情况下,地主收租“如乞丐”,佃户“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或有全家避去者”o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触动了封建生产关系B.得到了农村地主的支持C・引发了农民恐慌出逃 D.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太平军仅允许地主“征半年租”“租收五成”并且“地主收租'如乞丐'”,这冲击了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不可能得到农村地主的支持,故B项错误;材料中“佃户'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或有全家避去者'”反映的是当地主收租时佃户避开,并不是恐慌出逃,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太平军依然允许地主收租,说明并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故D项错误。
6.1901年1月,慈禧太后在西安发布“预约变法”上谕,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任命奕助、李鸿章等6人为政务大臣全权负责新政各项事宜,之后清政府在1901〜1905年陆续颁布新政措施30余项。
材料表明清末新政()A.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B.抵制了维新思想的传播C.导致了革命形势高涨D.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解析:选A清末新政,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措施涉及了政治上的民主与法制的试行,政府部门的变更,经济上制定一系列专门法和经济法,设立农工商部,此外还有建立现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等等,这些都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故正确答案选A项。
7.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
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招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査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
这反映出清末新政()A.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B.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C.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D・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农民对“新政”的不满,清末新政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民对“新政”的不满,已经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民反对“新政”是因为“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这反映出清末新政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故C项正确;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8.(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
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
由此可推知()A・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按弃解析:选A根据材料“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
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革命派、立宪派等数个反封建阵营相互合作促成的,故A项正确。
9.(2019•廊坊期中)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说:“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当组织自由统一的(由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他还提出:“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
”这说明孙中山()A.发展了民生主义思想B.具有民族平等的思想C・明确反对帝国主义D・积极谋求国家独立解析:选B由材料“各民族之自决权”和“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可见孙中山具有民族平等的思想,故选B项;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发展了民生主义,即在平均地权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与“民族之自决权”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明确反帝以实现国家独立的信息,排除C、D两项。
10.(2019•怀化期未)有学者认为:“经济上,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政权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该学者()A.认为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B.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C・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D.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解析:选B据材料中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可知,该学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性质,故B项正确。
11.1915年12月150,袁世凯对黎元洪的册封令上写道:“光复华夏,肇始武昌……所有辛亥首义立功人员,勋业伟大・・・・・・照《约法》第二十七条特沛荣施,以昭勋烈。
黎元洪着册封武义亲王。
”结果,黎元洪坚辞不受,并请辞一切官职,回原籍休养。
黎元洪此举的主要原因是()A•忌惮袁世凯阴险狡诈多变B.不敢独居武昌首义之功C・深知民主共和乃大势所趋D.担心约法不具法律效力解析:选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称帝后,册封黎元洪为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受,主要原因是黎元洪认识到在当时民主共和才是大势所趋,主张拥护共和制度,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法律效力,故D项错误。
12.严泉在《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中写道: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
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
这表明《临时约法》()A.降低了国家行政权力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C・政体的构建存在缺陷D・目的在于维护共和解析:选C《临时约法》是为了制约即将上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权力,并没有降低国家的行政权力,A项显然偷换了概念,故排除A项;分析题意可知议会权力并没有扩大,只是《临时约法》没有规定政府如何制约议会而已,议会的权力仍然不变,故排除B选项;题目中指出《临时约法》在政体构建上存在的缺陷,如“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故C项正确;D项的结论无法从材料中直接得出,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石是民主与法治,一个国家的法治化进程是艰难漫长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一编自英国《权利法案》材料二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正式予以公布。
《临时约法》的内容:《临时约法》共7章56条。
第一章“总纲”,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归属、领土范围和行使统治权的国家机构,贯穿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基本原则。
第二章“人民”,根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具体地规定了人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参议院”、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第五章“国务员”和第六章“法院”,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临时约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规定分别由三种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和行使,以达到以权制权的目的,从而防止专制独裁并保障自由。
第七章“附则”,规定了《临时约法》的效力以及严格的修改程序,以防袁世凯之流随意篡改《临时约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权利法案》体现的宪政原则。
(9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共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