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会计人必须掌握的50个常用公式汇总

会计人必须掌握的50个常用公式汇总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会计公式,以便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下面是50个常用的会计公式的汇总:1.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总负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3.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其他流动资产4.流动负债=短期负债+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流动负债5.总收入=销售收入+其他收入6.销售收入=销售量×销售价格7.净收入=总收入-总成本8.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9.直接成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10.间接成本=工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11.净利润=总收入-总成本-税费-利息费用12.总现金流入=销售收入+其他收入+借款+资本注入13.总现金流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负债偿还+分红+资本退出14.税前利润=总收入-总成本15.税后利润=税前利润-税费16.净资产=总资产-总负债17.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18.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19.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20.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21.销售成本率=总成本/销售收入22.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23.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24.存货周转率=销售收入/存货25.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26.应付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付账款27.总资本回报率=税前利润/总资本28.净资本回报率=税后利润/净资产29.资本周转率=总资产/净资产30.速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总负债31.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入/总负债32.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33.应收账款占比=应收账款/总资产34.资本积累率=利润留存/净资产35.存货周转天数=存货/(销售成本/365)36.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销售收入/365)37.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销售成本/365)38.现金比率=现金/总负债39.速动比率1=(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40.资产负债率1=总负债/(总资产-累计折旧)41.ROA=净利润/(总资产-累计折旧)42.ROE=净利润/净资产43.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44.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净值45.股东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资产46.应收账款占比1=应收账款/(总资产-累计折旧)47.资本周转率1=销售收入/(总资产-累计折旧)48.期间费用率=间接成本/销售收入49.销售利润率=(销售收入-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销售收入50.商誉形成速度=商誉/(所有者权益+商誉)以上是会计人员常用的50个公式汇总。
会计知识点总结公式大全

会计知识点总结公式大全会计是一门重要的商科学科,它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
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需要掌握各种会计知识点和公式,以便正确记录和处理企业的财务信息。
以下是会计知识点总结公式大全,供会计人员参考学习。
一、资产负债表相关公式1. 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 货币资金 + 应收账款 + 存货 + 固定资产 + 无形资产 + 投资 + 其他资产2. 负债总额负债总额 = 短期债务 + 长期债务 + 应付账款 + 应付工资 + 应付利息 + 应付税款 + 其他应付款3.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 =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4.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额 = 负债总额 + 所有者权益5. 资产负债表平衡公式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 所有者权益二、利润表相关公式1. 税前利润税前利润 = 销售收入 - 成本费用2. 税后利润税后利润 = 税前利润 - 所得税3. 利润表平衡公式销售收入 - 成本费用 - 所得税 = 利润三、现金流量表相关公式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经营活动现金收入 - 经营活动现金支出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投资活动现金收入 - 投资活动现金支出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筹资活动现金收入 - 筹资活动现金支出4.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四、会计方程式会计方程式是会计学最基本的公式,它表达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五、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率 = 成本费用 / 销售收入六、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总资产七、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存货八、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额九、应付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 = 货物销售成本 / 平均应付账款额十、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总资产十一、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净资产十二、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效应 = 净资产收益率 - 总资产收益率十三、折旧费用计算公式折旧费用 = (资产原值 - 预计残值) / 使用年限十四、摊销费用计算公式摊销费用 = 无形资产原值 / 使用年限十五、财务费用计算公式财务费用 = 利息支出 + 汇兑损益 + 财务费用以上是会计知识点总结公式大全的部分内容,希望对会计人员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最新会计公式大全(基本)

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公式大全一、基本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二、账户余额平衡公式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借方发生数资产、支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三、资产和权益的动态平衡关系:(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5)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6)资产增加,负债增加。
(7)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
(8)资产减少,负债减少。
(9)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
这9种类型还可以简化为4种类型:第一,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第二,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第三,会计等式左边一增一减;第四,会计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四、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1、双方余额调节法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2、单方余额调节法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是库存现金限额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赊销净额百分比法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5应收票据到期价值=面值(不带息票)=面值+利息(带息票据)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五、存货计价方法1、先进先出法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3、移动加权平均法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发货前库存存货总成本-发出存货的成本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存货成本差异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2、存货的成本差异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3、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存货的成本差异率4、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六、成本费用的分配一)间接费用的分配1、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间接费用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分配率各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各种产品的单位耗用定额×该产品的实际产量分配率=应分配的费用/全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是"2、按实际耗用的工时分配间接费用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分配率分配率=间接工资总额/全部产品生产工时总数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1、一次交互分配法是材料费用分配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是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分配率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某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系数)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三)外购动力费用分配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是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1、机器工作小时比例法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机器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
会计的60个基础公式

会计的60个基础公式1.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2. 收入 = 销售收入 + 其他收入。
3. 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
4. 净利润 = 收入 - 成本 - 费用。
5. 毛利润 = 收入 - 销售成本。
6. 经营利润 = 毛利润 - 经营费用。
7. 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
8. 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平均存货。
9. 负债率 = 负债 / 资产总额。
10. 所有者权益比率 = 所有者权益 / 资产总额。
11.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12. 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存货) / 流动负债。
13. 每股收益 = 净利润 / 股本总额。
14. 总资产回报率 (ROA) = 净利润 / 总资产。
15. 股东权益回报率 (ROE) = 净利润 / 股东权益。
1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投资活动现金流+ 融资活动现金流。
17. 现金流量比率 = 经营活动现金流 / 流动负债。
18. 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固定资产。
19. 利润率 = 净利润 / 收入。
20. 营业利润率 = 营业利润 / 收入。
21. 资产负债表 =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22. 资本结构比率 = 长期负债 / (长期负债 + 所有者权益)。
23. 息税前利润 (EBIT)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费用。
24.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EBITDA) = EBIT + 折旧 + 摊销。
25. 利息保障倍数 = EBIT / 利息费用。
26. 每股净资产 = 总股东权益 / 股本总额。
27. 净资产收益率 (ROE) = 净利润 / 平均股东权益。
28. 经营现金流 = 净利润 + 非现金费用 + 营运资本变动。
29. 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总资产。
30. 存货周转天数 = 365 / 存货周转率。
31.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365 / 应收账款周转率。
会计必背48个公式大全

会计必背48个公式大全作为会计人员,学习和掌握各种会计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会计必背的48个公式大全。
I.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1.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2.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3. 总负债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总负债4. 所有者权益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所有者权益5.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总资产总额×100%6. 负债比率=总负债总额÷总资产总额×100%7.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总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8. 资本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本总额9.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总额II. 利润和财务效率10. 毛利率=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总额×100%11. 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总额×100%12.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总额×100%13. 税前利润率=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额×100%14.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固定资产总额15. 总资产净利润率=税后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6.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7. 所有者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8. 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平均所有者权益19. 财务杠杆效应=权益乘数-120. 利润杠杆效应=总资产回报率-资本成本率III. 财务分析21. 现金流量覆盖率=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2.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总额23. 长期负债性负债比率=长期负债总额÷总资产总额×100%24.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25. 非流动负债比率=非流动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26. 现金比率=现金与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总额27.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款项)÷流动负债总额IV. 投资分析28. 投资收益率=(投资利润÷投资成本)×100%29. 投资回报率=(投资收益-投资成本)÷投资成本30. 资本回报率=税后净利润÷普通股权益×100%31. 成本资本回报率(ROIC)=经营活动净收益减去税项÷(资产净值+招股净额-非流动负债)32. 价值增值率=经营活动净收益减税项÷平均资产总额V. 股本分析33. 每股收益(EPS)=净利润÷普通股股本34. 每股净资产(BVPS)=所有者权益总额÷普通股股本35. 每股现金流量(CFPS)=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普通股股本VI. 成本和销售分析36. 计算总成本=总变量成本+总固定成本37. 变量成本=单位产品成本×产品数量38. 固定成本=总成本-总变动成本39. 边际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40. 边际利润率=边际利润÷销售收入×100%41. 定价公式=(总成本÷预计销售量)×(100%+预期利润率)42. 贡献毛利率=(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43. 预测销售额=预计销售量×销售价格44. 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生产量VII. 管理会计45. 报废总额=固定资产总额×报废率46. 报废时间=(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月折旧额47. 残值=固定资产原值×残值率48. 报废率=报废总额÷固定资产总额×100%以上是会计必背的48个公式大全。
会计基础公式总结

《会计基础》公式总结1等式(01)资产=权益(0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03)收入—费用=利润(04)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2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0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依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02)余额试算平衡法【依据:会计第一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①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3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①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结构:借增贷减】②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账户结构:借减贷增】③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①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调节后余额=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②银行对账单调节后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5资产负债表编的编制(01)根据几个总账账户余额计算填列①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②存货=原材料+周转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在途物资+材料成本差异+存货跌价准备③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02)根据有关账户余额分析计算填列①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②预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③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④预付账款=应付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科目借方余额(03)根据总账账户和明细账户余额分析计算填列①长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账期末余额-一“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②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期末余额—“一年内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6利润表(0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营业利润=营业收入-2营业-3费用-1损失+2收益】(0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0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04)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05)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06)企业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前利润)】7原材料的采购成本(01)原材料的材料成本=买价+采购费用(02)采购费用=运输费及其他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购入原材料应负担的税金8存货的计价方法(01)个别计价法(02)先进先出法(0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①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增加存货实际成本)/(期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期增加存货数量)②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③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04)移动加权平均法【每购入一次,算一次单位成本】①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批)增加存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批)增加存货数量)②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③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9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成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相关费用10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当月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上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11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的计算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比率—(或+)“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借方)余额1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01)年限平均法①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②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③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0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固定资产每期折旧额=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固定资产该期实际工作量(03)双倍余额递减法①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②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一般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会计常用公式大全

会计常用公式大全1.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会计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表达了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原理。
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利润公式:利润是用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利润公式为: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3.总成本公式: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所承担的全部成本。
总成本公式为: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4.利润率公式:利润率是用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利润率公式为:利润率=利润/收入。
5.平均成本公式:平均成本是指生产和销售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公式为: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
6.偿债能力公式: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偿债能力公式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指标。
7.流动比率公式:流动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流动性的指标。
流动比率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8.速动比率公式:速动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快速转换为现金的能力。
速动比率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9.现金比率公式:现金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现金比率公式为: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10.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来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
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11.负债率公式:负债率是用来衡量企业资产所负的债务比例。
负债率公式为:负债率=负债/资产。
12.资产收益率公式:资产收益率是用来衡量企业利润与资产之间的关系。
资产收益率公式为:资产收益率=利润/资产。
13.股东权益比率公式:股东权益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股东权益占总资产比例的指标。
股东权益比率公式为:股东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资产。
14.毛利率公式:毛利率是用来衡量企业销售产品的盈利能力。
毛利率公式为: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
15.投资回报率公式:投资回报率是用来衡量企业对投资的回报程度。
投资回报率公式为:投资回报率=利润/投资。
基础会计公式大全

基础会计公式大全一、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权益(2)收入-费用=利润(3)资产=权益(4)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二、固定资产折旧;(1)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公式(2)月折旧额=原值×(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2(3)年折旧率= 1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三、利润表公式;(1)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2)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3)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4)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四、完工产品成本核算公式;(1)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2)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五、银行存款的清查公式;(1)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调节后的存款余额=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收企未收—银付银未付(2)银行对账单调节后的存款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收企未收—企付银未付六、直接分配法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2、一次交互分配法(1)材料费用分配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分配率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某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系数)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外购动力费用分配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2、机器工作小时比例法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机器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制造费用分配1、生产工时比例法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时总数2、机器工时比例法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机器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工时总数3、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资总数4、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总额5、直接费用比例法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直接费用数额×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直接费用总额6、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计划分配率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预计产量的定额标准7、累计分配法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已完工该种产品全部分配标准数×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期初费用结存数+本期费用发生数)/(期初未完工产品累计分配标准数+本期发生的分配标准数)在产品成本1、约当产量法期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完工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完工产品单位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成本)/(产成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3、定额耗用量比例法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分配率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分配率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完工产品数量×完工产品的单位定额耗费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的单位定额耗费分配率=(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成本)/(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 成本标准成本标准=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直接材料成本标准=单位产品用量标准×直接材料价格标准直接工资成本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工资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成本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成本差异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实际产量×成本标准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2、直接工资成本差异直接工资成本差异=直接工资实际成本-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工资率差异+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3、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发生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可控差异+能量差异可控差异=实际发生制造费用-标准工时弹性预算能量差异=标准工时弹性预算-制造费用标准成本营运资本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存货+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税金+短期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速动比率=(现金+应收账款+短期应收票据+短期投资)/流动负债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负债比率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企业资产总额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资产平均总额营业净利=销货毛利+利息收入-销货费用-管理费用七、资产负债表公式;1、资产(1)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2)短期投资=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3)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借)-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贷)(4)预收账款=应收账款(贷)—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5)应收票据=应收票据(6)其他应收款=(7)存货=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存货跌价准备(8)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9)固定资产=固定资产(10)在建工程=在建工程2、负债:(1)短期借款=短期借款(2)应付票据=应付票据(3)应付账款=应付账款(4)预收款项=预收款项(5)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职工薪酬(6)应交税费=应交税费(7)应付股利=应付股利(8)长期借款=长期借款(9)实收资本=实收资本(10)资本公积=资本公积(11)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基础公式大全
1.资产类: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因此: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2.资产类、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
1)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2)负债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所有者权益、收入与负债类相同)
3.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4、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取得计算公式:(此借方、贷方是指其所属明细账借贷方)
1)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即: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借方余额合计)
2)累计折旧=买入价—残值(残值=固定资产原值*5%)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3)资产类(余额在借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收借方+预收借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4)负债类(余额在贷方)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贷方+预付贷方
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贷方+应收贷方
5、利润计算公式: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即: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成本—主营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6、企业未达账项调节方法:
1)双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余额+银已收企末收—银已付企末付=银行余额+企已收银末收—企已收银末付(其中企业余额是指银行存款日记余额,银行余额是指银行对账单余额)
7、附加:账户结构
1)资产类账户:(与费用或成本类账户结构相同)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在借方
2)权益类账账户:(包括负债类账户与所有者账户)(与收入类账户结构相同)
3)由公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得知:资产、费用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4)汇总:借方登记:资产增加、费用增加、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收入减少贷方登记: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增加、资产减少、费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