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测电阻的特殊方法

合集下载

【教育资料】测电阻的特殊方法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测电阻的特殊方法学习专用

初中物理测电阻的特殊方法第一种安安法1、器材:电流表两个,开关S一个,定值电阻(或电阻箱,或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R02、电路图:3、步骤:①图:第一,闭合开关S,分别读出电流表A1、A2的示数I0、I x;第二,根据I=U/R算出R x= I0R0/I x②图:第一,闭合开关S,分别读出电流表A1、A2的示数I0、I;第二,根据I=U/R算出 R x=I0R0/(I-I0)③图:第一,闭合开关S,分别读出电流表A1、A2的示数I、I x;第二,根据I=U/R算出R x= (I-I0)R0/ I x第二种安阻法1、器材:电流表一个,开关S一至三个,定值电阻(或电阻箱,或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R02、电路图:3、步骤:④图:第一,闭合开关S、S1,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0;第二,闭合开关S、S2,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 x,第三、根据I=U/R算出R x= I0R0/I x⑤图:第一,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 x;第二,闭合开关S、S1,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第三、根据I=U/R算出R x=(I –I x)R0/I x⑥图:第一,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0;第二,闭合开关S、S1,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第三、根据I=U/R算出R X= I0R0/(I –I0)⑦图:第一,开关S接a,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0;第二,开关S 接b,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 x,第三、根据I=U/R算出R x= I0R0/I x ⑧图:第一,闭合开关S1,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0和电阻箱的示数R0;第二,闭合开关S2,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 x,第三、根据I=U/R算出R x= I0R0/I x⑨图:第一,开关S接a,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0和电阻箱的示数R0;第二,开关S接b,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 x,第三、根据I=U/R 算出R x= I0R0/I x⑩图:第一、闭合开关S,滑片P在最左端,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第二、滑片P在最右端,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0,第三、根据I=U/R算出R X=I0R0/(I-I0)⑾图:第一、闭合开关S,滑片P在最右端,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0,第二、闭合开关S1,读出电流表A的示数I,第三、根据I=U/R 算出R X=I0R0/(I-I0)第三种伏伏法1、器材:电压表两个,开关一个,定值电阻(或电阻箱,或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R02、电路图:3、步骤:①图:第一、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V1、V2的示数U0、U X,第二、根据I=U/R算出R X的阻值:R X=U X R0/U0②图:第一、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V1、V2的示数U、U0,第二、根据I=U/R算出R X的阻值:R X=(U-U0)R0/U0③图:第一、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V1、V2的示数U、U X,第二、根据I=U/R算出R X的阻值:R X= U X R0/ (U-U X)第四种伏阻法1、器材:电压表一个,开关1、2个,定值电阻(或电阻箱,或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R02、电路图3、步骤:④图:第一,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V的示数U0;第二,闭合开关S、S1,读出电压表V的示数U,第三、根据I=U/R算出R X=( U-U0)R0/U0⑤图:第一,闭合开关S,读出电压表V的示数U X;第二,闭合开关S、S1,读出电压表V的示数U,第三、根据I=U/R算出R X=U X R0/(U-U X)⑥图:第一,开关S接a,读出电压表V的示数U;第二,开关S 接b,读出电压表V的示数U0,第三、根据I=U/R算出R X= (U-U0)R0/U0⑦图:方法一:第一,开关S接b,读出电压表V的示数U;第二,开关S接a,调电阻箱,读出电压表V的示数U0和电阻箱的示数R0,第三、根据I=U/R算出R X= (U-U0)R0/U0方法二:第一,开关S接b,读出电压表V的示数U;第二,开关S接a,调电阻箱,使电压表V的示数为U/2,,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0,第三、算出R X=R0.⑧图:第一,开关S接b,读出电压表V的示数U;第二,开关S 接a,读出电压表V的示数U X,第三、根据I=U/R算出R X= U X R0/ (U-U X)⑨图:第一、闭合开关S,调电阻箱R0的示数为0,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第二、调电阻箱R0,使电压表的示数为U/2,读出调电阻箱为R,第三、可得R X=R⑩图:第一、闭合开关S,调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在最左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第二、调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在最右端,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 X,第三、根据I=U/R得R X=U X R0/(U-U X)第五种伏安法1、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R02、电路图:3、步骤:第一,设计电路图;第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断开;第三,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出三组电流、电压值;第四,根据I=U/R,算出电阻,求出平均值.4、误差分析:⑴外接法:由于电压表有一定的电流,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比R X的电流大,因此求出的电阻比实际的小.(R=U/I,变大,R 变小)当R X的电阻远远小于电压表的电阻时,用外接法.⑵内接法:由于电流表有一定的电阻,有一定的电压,电压表测的是总电压,比R X的电压大,因此求出R X的电阻比实际的大.(R=U/I,U变大,R变大)当R X的电阻远远大于电流表的电阻时,用内接法.。

十种测电阻方法归纳

十种测电阻方法归纳

十种测电阻方法归纳(一)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重要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未知电阻Rx的电压、电流,再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Rx的阻值。

由于电压表也叫伏特表,电流表也叫安培表,所以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1.原理:由欧姆定律推出2.电路图:(见图1)3.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阻(3V)、定值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导线。

4.注意点:ⅰ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应调到最大阻值处。

ⅱ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保护电路;(2)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ⅲ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测出小灯泡在不同情况(亮度)下的电阻。

5.实验步骤:(1)根据电路图把实验器材摆好。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在连接电路中应注意的事项: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②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接线柱。

③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接法,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

)(3)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注意事项:移动要慢),分别使灯泡暗红(灯泡两端电压1V)、微弱发光(灯泡两端电压1.5V)、正常发光(灯泡两端电压2.5V),测出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灯泡亮度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1 灯丝暗红 12 微弱发光 1.53 正常发光 2.5的温度升高。

(4)算出灯丝在不同亮度时的电阻。

6.分析与论证:展示的几组实验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灯泡的电阻不是定值,是变化的。

是什么原因使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呢?是电压与电流吗?难点突破:(我们对比一个实验如图2: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R)发现:R是定值,不随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论证,表明灯丝的电阻发生改变的原因不在于电压与电流,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在前面学过,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特殊方法测电阻(九年级物理)

特殊方法测电阻(九年级物理)

特殊方法测电阻一、伏阻法测电阻核心思路:利用电压表与已知的定值电阻并联,即可等效为一个电流表,I x =I 0=U 0R 0。

方案一、移动电压表改变电压表的测量对象,如图1甲所示。

先将电压表并联在R 0两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 0,再将电压表并联在R x 两端,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 x ,R x =U x U 0R 0。

方案二、利用开关不同的通断改变电压表的测量对象,如图1乙所示。

S 、S 1都闭合,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 ;S 闭合、S 1断开,记下电压表的示数为U 0,R x =U-U 0U 0R 0。

方法三、利用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的两个端点,改变电压表的测量对象,如图1丙所示。

闭合开关,P 到a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1,闭合开关,P 到b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2,R x =U 2U 1-U 2R 0。

方案四、用单刀双掷开关,改变电压表的测量对象,如图1丁所示。

开关打向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1,开关打向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2,R x =U 2-U 1U 1R 0。

(说明:四个方案中被测电阻的表达式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分子上的电压都是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母上的电压都是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二、安伏法测电阻核心思路:利用电流表与已知的定值电阻串联,即可等效为一个电压表,U x =U 0=I 0R 0。

方案一、通过开关的开闭改变电流表的测量对象(两支路电流),如图2甲所示。

S 2断开、S 1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I 1,S 1断开、S 2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I 2,R x =I 2I 1R 0。

甲乙丙丁方案二、通过开关的开闭改变电流表的测量对象(一干一支电流),如图2乙所示。

S1闭合、S2打开,测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S1、S2闭合,测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R x=I1I2-I1 R0。

方案三、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流表的测量对象(一串一独电流),如图2丙所示。

P到a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a;P到b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b,R x=I bI a-I b R0。

高中物理测量电阻的四种种方法

高中物理测量电阻的四种种方法

测量电阻的四种特殊方法一.等效替代法测电阻【方法解读】等效替代法测电阻:测量某电阻(或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时,用电阻箱替换待测电阻,若二者对电路所起的作用相同(如电流或电压相等),则待测电阻与电阻箱是等效的。

1.电流等效替代该方法的实验步骤如下:(1)按如图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最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a端。

(2)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3)断开开关S2,再闭合开关S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4)此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R0与未知电阻R x的阻值等效,即R x=R0。

2.电压等效替代该方法的实验步骤如下:(1)按如图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最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a端。

(2)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3)断开S2,再闭合S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

(4)此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R0与未知电阻R x的阻值等效,即R x=R0。

【针对练习】1.某同学准备把量程为0~500 μA的电流表改装成一块量程为0~2.0 V 的电压表。

他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电流表的内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中各元件及仪表的参数如下:A.电流表G1(量程0~1.0 mA,内电阻约100 Ω)B.电流表G2(量程0~500 μA,内电阻约200 Ω)C.电池组E(电动势3.0 V,内电阻未知)D.滑动变阻器R(0~25 Ω)E.电阻箱R1(总阻值9 999 Ω)F.保护电阻R2(阻值约100 Ω)G.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1)实验中该同学先合上开关S1,再将开关S2与a相连,调节滑动变阻器R,当电流表G2有某一合理的示数时,记下电流表G1的示数I;然后将开关S2与b相连,保持________不变,调节________,使电流表G1的示数仍为I时,读取电阻箱的读数r。

高中物理测量电阻的四种种方法

高中物理测量电阻的四种种方法

测量电阻的四种特殊方法一.等效替代法测电阻【方法解读】等效替代法测电阻:测量某电阻(或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时,用电阻箱替换待测电阻,若二者对电路所起的作用相同(如电流或电压相等),则待测电阻与电阻箱是等效的。

1.电流等效替代该方法的实验步骤如下:(1)按如图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最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a端。

(2)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3)断开开关S2,再闭合开关S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4)此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R0与未知电阻R x的阻值等效,即R x=R0。

2.电压等效替代该方法的实验步骤如下:(1)按如图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0的阻值调至最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a端。

(2)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指针指在适当的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3)断开S2,再闭合S3,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U。

(4)此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R0与未知电阻R x的阻值等效,即R x=R0。

【针对练习】1.某同学准备把量程为0~500μA的电流表改装成一块量程为0~2.0V 的电压表。

他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电流表的内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中各元件及仪表的参数如下:A.电流表G1(量程0~1.0mA,内电阻约100Ω)B.电流表G2(量程0~500μA,内电阻约200Ω)C.电池组E(电动势3.0V,内电阻未知)D.滑动变阻器R(0~25Ω)E.电阻箱R1(总阻值9999Ω)F.保护电阻R2(阻值约100Ω)G.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1)实验中该同学先合上开关S1,再将开关S2与a相连,调节滑动变阻器R,当电流表G2有某一合理的示数时,记下电流表G1的示数I;然后将开关S2与b相连,保持________不变,调节________,使电流表G1的示数仍为I时,读取电阻箱的读数r。

几种测电阻的特殊方法

几种测电阻的特殊方法

几种测电阻的特殊方法一、伏阻法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就要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来求电流。

电路如图1,先将电压表接在R0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U0,再将电压表改接到R x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 x,则此时通过R0和R x的电流为:I x=I。

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R x=图1 二、安阻法在没有电压表的情况下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的特点来求电压。

电路如图2,先将电流表与R0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0。

再将电流表改接与R x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x,则R0和R x两端的电压为U x=U0,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R x= 图2 三、安箱法利用电阻箱可以示数的特点,采用等效替代理念,从电阻箱读出待测电阻阻值。

电路如图3,先只闭合S1读出电流表示数I。

再只闭合S2,旋动电阻箱旋盘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

则电阻箱示数待测电阻阻值。

图3四、伏箱法利用“串联电阻有分压的作用,分得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的性质来测未知电阻。

电路如图4,先将电阻箱R0阻值调到0时,读出电压表示数U0。

再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示数为U0/2时读出电阻箱连入电路中的阻值R0,则待测电阻R x=R0图4五、安滑法利用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极值即0与最大值,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来测电流,再利用电源电压不变的特点列方程求出待测电阻值。

电路如图5,闭合开关先将滑片P移到连入电路阻值最小位置A,读出电流表示数I1,则电源电压U=I1R x。

再将P移到连入电路阻值最大位置B即R0,读出电流表示数I2,则电源电压U=I2(R x+R0)。

就有I1R x=I2(R x+R0)所以R x=图5六、伏滑法利用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极值对R x两端电压的影响,再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列方程计算出待测电阻值。

电路如图6,闭合开关,先将滑片P移到左端,读出电压表示数U,即是电源电压。

再将P滑到最右端读出电压表示数U x。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0=U-U x。

特殊方法测电阻

特殊方法测电阻

特殊方法测电阻方法指导特殊方法测电阻、电功率,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双伏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用两块电压表测出两个电压,用其中一个电压和已知电阻求出所需电流,然后应用R=求出未知电阻或根据P=UI求出电功率。

因为要测两个电压值,所以电阻一般串联连接。

2.双安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用两块电流表测出两个电流值,用其中一个电流值和已知电阻求出所需电压,然后应用R=求出未知电阻或根据P=UI求出电功率。

因为要测两个电流值,所以电阻一般并联连接,电流表分别放在支路上或将其中一个放在干路上,另一个放支路上。

3.单伏法如果允许拆电路,单伏法与双伏法类似,只不过需要通过拆电路先后测两次电压。

如果不允许拆电路,则需要通过电路变化使电压表测出两次有意义的电压值,一般可用滑动变阻器、开关实现电路变化;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大最小端实现用电压表测两次电压;也可以用开关使电压表改变接法从而测不同电阻的电压;或利用开关实现局部短路使电压表测不同电阻的电压。

4.单安法如果允许拆电路,单安法与双安法类似,只不过需要通过拆电路先后测两次电流。

如果不允许拆电路,则需要通过电路变化使电流表测出两次有意义的电流值,一般可用开关、滑动变阻器实现电路变化;设计成并联电路,电流表在干路,两个开关,一总一分或分别在支路上均可,这样可以通过通断开关实现两次电流值的测量;也可以设计成串联电路,利用开关实现局部短路使电流表测不同电路状态下的两次电流值,然后根据电源电压相等来求解;或设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电路,通过调节滑片位于最大最小端实现用电流表测两次电流值。

5.等效替代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已知电阻替代未知电阻,关键是什么时候替代——只有“等效”才能替代。

是否等效可以通过“电流表”观察,也可以通过“电压表”观察,是一种不需繁杂计算的巧妙方法。

近几年的考题,特殊方法测电阻多以实物图方式考查,难度比较大,为了快速解决这类问题,建议在思考时先通过所给的器材,判断是哪种方法,再设计出可能的电路图,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确定连接方式,求解就容易多了。

测电阻的特殊方法20种

测电阻的特殊方法20种

测电阻的特殊方法20种1.桥式电阻测量法:使用电桥测量电阻值,常见的有维尔斯通电桥、韦恩电桥等。

2.变比电桥测量法:通过变比电桥的变压比来间接测量电阻值。

3.硬度诱导法:利用表面硬度与规定冲击负荷下的冲击深度比值与电阻成正比的关系进行测量。

4.敏感电流比率法:根据物体的电阻值与流过物体的电流及电源电压之比,计算得到阻值。

5.电感电阻法:通过测量线圈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计算得到电阻值。

6.交流电阻测量法:使用交流信号测量电阻的方法,常见的有串联法、卡尔简法等。

7.直流电阻测量法:使用直流信号测量电阻的方法,常见的有电压法、电流法等。

8.电位差法:通过测量电阻两端的电位差以及通过电阻的电流,计算得到电阻值。

9.称重法:通过测量电阻所支撑的物体的重量与参考物体的重量的比值,计算得到电阻值。

10.电带电阻法:利用带电体与待测电阻之间的电势差和电流之间的关系测量电阻值。

11.拉伸法:通过拉伸导线使其变细,测量其电阻变化来计算原始导线的电阻值。

12.电机测量法:利用测量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差,计算电阻值。

13.热电方法:利用热电效应来测量电阻值,如热电阻、热电偶法。

14.磁感应法:利用电阻材料内部磁感应强度和电流的关系,测量电阻值。

15.声波测量法:通过测量电阻材料中传播声波的速度和频率,计算电阻值。

16.变频测量法:通过改变频率,测量电阻材料的阻抗值,计算得到电阻值。

17.阻抗测量法:利用交流信号测量电阻材料的阻抗,测量得到电阻值。

18.激光干涉法:利用激光干涉效应测量电阻材料的长度和电阻值。

19.电容测量法:通过测量电容材料的电容和电阻的关系,计算得到电阻值。

20.电化学测量法:利用电化学方法测量电阻材料的电导率和电极电势,计算得到电阻值。

这些方法中,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电阻测试场景,充分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出电阻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测电阻的特殊方法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高桥中学 李常喜
初中物理课本介绍了测电阻的常用方法-----伏安法,即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 的
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值的方法。

如 果在实际中若只有一只电流表或只有一只电压表测未知电阻, 就要借助已知电阻 或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开关等器材进行特殊测量。

下面介绍几种测电阻的特殊 方法。

一、伏阻法
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就要利用串联电路 电流
相等的特点来求电流。

电路如图 1,先将电 压表接
在R o 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 U o , 则此时
通过R o 和R x 的电流为:l x =l o =U o /R o 。

再 将电压
表改接到R x 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 的示数
U x ,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R x =U x /I x = U x
R o /U o 二、安阻法
在没有电压表的情况下利用并联电路电压 相等的特点来求电压。

电路如图 2,先将电流 表与R o 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 的示数I o 。

则R o 和R x 两端的电压为 U x =U o =l o R o 。

再将电流表改接与 R x 串联电路中, 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l x ,则待测电阻 的阻值为:R x =U x /I x =I o R o /l x
三、安箱法
利用电阻箱可以示数的特点,采用等效替代 理念,从电阻箱读出待测电阻阻值。

电路如图 3,先只闭合S i 读出电流表示数I 。

再只闭合S 2, 旋动电阻箱旋盘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 。

则电阻箱 示数为待测电阻阻值。

四、 伏箱法
利用“串联电阻有分压的作用,分得的电压 与电阻成正比”的性质来测未知电阻。

电路如图 4,先
将电阻箱R o 阻值调到0时,读出电压表示 数
U 。

再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示数为 U o /2时读 出电
阻箱连入电路中的阻值 R o ,贝U 待测电

R x =R o
五、 安滑法
利用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极值即o 与最大值, 对
电路中电流的影响来测电流,再利用电源电压 不变
的特点列方程求出待测电阻值。

电路如图5, 闭合开
关先将滑片P 移到连入电路阻值最小位置 A ,读出
电流表示数l i ,则电源电压U=I i R x 。


图1
图3
图5
将P移到连入电路阻值最大位置B即R o,读出电流表示数12,则电源电压U=I2 (R x+R o)。

就有I I R X=I2(R x+R o) 所以R x=bR o/ (l i —12)
六、伏滑法利用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极值对R x两端电压的影
响,再利用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特点列方程计算出待测电阻
值。

电路如图6,闭合开关,先将滑片P移到左端,读出电压
表示数U,即是电源电压。

再将P滑到最右端读出电压表示
数U x。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U o=U-U x。

电路中电流I=U x/R x=(U-U x)/ R o 所以
R x=UR o/(U-U x)
七、安阻短路法
电路如图7,首先,S断开,读出电流表示数
l i,则电源电压U=l i R o。

再闭合开关S,将R x 短
路,读出电流表示数12,此时电路总电阻
R=U/l2=I i R o/l2,贝U待测电阻R x=R-R o=I i R o/l2-R o
八、伏阻短路法
电路如图8,首先,S闭合,读出电压表示数
即电源电压U。

再断开开关S,读出电压表示数
U o,则电路中电流匸U o/R o,R x两端电压U x=U-
U o,所以R x=U x/l= (U-U o) R o/U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