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一、动物疫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养殖场(小区)业主是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向当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报告本场突发动物疫情,并按规定按月上报本场动物发病死亡情况。

二、养殖场(小区)动物疫情报表以书面报告为主,紧急情况时可电话报告。

三、任何人不得乱报、谎报、漏报、瞒报重大动物疫情,违者将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处罚。

四、发现重大动物疫病或疑似重大动物疫病(或重点控制的人畜共患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控制转运和消毒等防控措施,同时电话报告当地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经其诊断核实为可疑疫情的,在当地动物防疫机构的指导下,按规定开展先期处置。

五、按规定做好本场(小区)动物疫情记录。

XXX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监制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应急预案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应急预案 我乡地理位置特殊,多个村、组与云南接壤,加之地处长江上游水系发达地区,是许多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秋冬季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发生的风险极大,加之我国毗邻国家和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任在蔓延.为做好近期以鸟类禽流感为主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在我乡内发生和流行.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报告 各村村书记、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并落实开展辖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巡护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情况或野生动物有疑似禽流感症状的,应当及时向乡林业站报告.乡林业站接到报告后,及时将情况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给林业局,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疫情不扩散,协助做好死亡动物报检、现场消毒、封锁隔离和尸体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和野生动物种群安全. 二、预防措施 (一)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广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和禽流感等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强化公众对疫病防控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严格管理.有针对性的对非法猎捕、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强野生动物自愿管理,防止疫情人为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三)加强巡监.各村巡山护林员应加强巡逻,并做好巡山记录.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死亡或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的情况,应及时报告乡林业站. 三、应急指挥系统和部门职责 (一)应急指挥系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精神,切实抓好我乡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将立即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的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林业站,由林业站站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部门职责 1、乡政府负责指挥和组织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和扑灭工作,一旦发生疫情时,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并组织成立民兵应急预备队. 2、乡财政所应预算安排一定的紧急防疫资金,作应急队伍人员及村防疫员、防护用品、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相关的资金补贴. 3、派出所和乡综治办做好疫区安全保卫、社会治安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 一、积极配合畜牧主管部门对本厂的畜禽做好疫病监测; 二、认真做好监测化验结果的记录填写; 三、每月对各畜舍进行一次口蹄疫、猪瘟等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检查工作,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扑灭和控制,并报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四、上述疫病的临床检查结果亦应认真做好记录; 五、饲养员在喂料后,应认真观察畜群进食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技术员; 六、技术员要每日早晚各巡视一遍畜舍,发现病情及时安排处理。 出入场管理制度 一、严禁将来源不明或没经过免疫的猪、牛、羊、禽、狗等动物带进场内; 二、食堂不准从场外购进偶蹄动物相关肉制品; 三、新购进的畜禽要先进行检疫,而后进入隔离舍,观察3—4周,经检查确实没有问题后,再经免疫,方可进入畜舍饲用;

四、对售出的畜禽,要严格把关,不合格的畜禽均不得售出; 五、已进入场区的所有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以杜绝外来病菌传入场内。 六、对病死畜禽的尸体应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销毁; 七、进出人员要登记; 八、销售畜禽要登记。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对所有死亡尸体及污染物要装入专用尸袋后,运至化尸池中销毁;化尸池要每月二次用活碱溶液消毒; 二、对需要解剖的病畜或死畜,必须在解剖室进行解剖,严禁在圈舍或房舍附近解剖; 三、对出现病畜或死畜的圈舍要彻底消毒,在下次转入前应再消毒一次; 四、粪便处理:对清理出来的粪便,应倒入化粪池。同时要用塑料薄膜覆盖,夏春秋三季应每周向粪池中喷洒一次灭蝇药,以防止蚊蝇的孽生。

动物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一、当圈舍发现异常情况时,饲养员应及时请技术员前往诊断,弄清疫病类别,及时隔离患病动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并在1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 二、若有重大疫情出现,得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报告畜牧主管部门,并邀请有关专家前来指导防治及处理工作。 三、若周边地区有疫情发生,发现人应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研究制订防范措施,并在1小时内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畜牧主管部门。 四、当接到上级通报的疫情时,接报人应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应尽快制订防范措施,做到措施不过夜。 五、凡本厂发生的疫情,防疫员都应如实准确地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李秀峰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第一,什么是重大动物疫情 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高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重大动物疫情的特征: 1)发病率高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 2)突然发生、迅速传播; 3)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 4)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第二,什么是应急 严格意义:“应急”是危机管理的范畴。 对“危机事件”实施紧急应对的过程, 就是“应急”。 第三,什么是危机事件 对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状态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事件,就是危机事件。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处理危机事件的难度所在:

对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而且对正常社会状态具有重大破坏性的事件,决策机关必须在时间有限、信息有限、资源有限等情况下,通过“非程序化决策”,寻求“满意”的处理方案。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难度一:实施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程序化决策: 又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对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问题所做的决策。这类决策有先例可循,能够按照已经规定好的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决策。属于日常的业务决策。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非程序化决策: 是指管理中,对那些不常发生或例外的非结构化问题所进行的决策。这类决策没有常规可循,虽然可以参照过去类似情况的做法去处理,但需要按新的情况重新研究进行决策。 一、如何理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 难度二:得到“满意”的处理方案 如何理解“满意” / “满意”的标准是什么 危机管理的核心要求: 1)迅速从正常状态转换到紧急状态; 2)最大限度地把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成程度;

养殖场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养殖场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一、养殖场应遵守《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规定。 二、养殖场落实疫情报告的责任人和报告人。 三、建立疫情统计、登记、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动物疫情报告工作。 四、养殖场应有专人每天对动物健康情况进行巡查,发现动物疫情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站或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五、报告疫情的同时,立即采取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不得转移、出售、抛弃患病或疑似患病动物及尸体。 免疫标识管理制度 一、新出生畜禽,在实施首免时加施免疫标识。 二、免疫标识只能从当地畜牧兽医站领取,不得从非法渠道获得。不得买卖、转让,不得重复使用。 三、实施免疫后,应在猪、牛、羊左耳中部加施。在防疫档案中记录标识编码。 四、免疫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防疫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五、猪、牛、羊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后必须加施免疫标识,没有加施免疫标识的,不得运出养殖场(小区)。

六、免疫标识应及畜禽免疫记录、免疫证(卡)上的信息对应一致,实现可溯。 规模养场消毒制度 一、合理选择消毒方法,消毒剂,科学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严格按照消毒规程实施消毒,并做好人员防护。 二、生产区出入口设及门同宽,长至少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各养殖栋舍出入口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适时更换池(垫)水、池(垫)药,保持有效药液容量和浓度。 三、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所有人员必须经更衣,对手消毒,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服、胶鞋等要专人使用并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带出。 四、进入生产区车辆必须彻底消毒,同时应对随车人员、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五、定期或适时对舍、场地、用具及周围环境(包括污水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解读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解读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构架起我国应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反应机制。那么,面对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到底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如何行事?有关单位和个人又应当怎样配合?条例一一作出规定。 重大动物疫情只能由农业部公布 先说什么是重大动物疫情? 条例第二条称,所谓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由于事关重大,条例第二十条规定:重大动物疫情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这样规定,从程序上保证了疫情公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要及时报告 按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即从事动物隔离、疫情监测、疫病研究与诊疗、检验检疫以及动物饲养、屠宰加工、运输、经营等活动的,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的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动物疫情不得瞒报、谎报、迟报,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从县级接到报告后8小时内国务院要知道这8小时是这么分配的: ——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对疫情初步认定,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级上报。 ——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本级农业厅(局)和农业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省级农业厅(局)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报本级人民政府和农业部。 ——省级政府和农业部应当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按条例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规定,重大动物疫情由省级农业厅(局)认定;必要时由农业部认定。重大动物疫情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 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控制、扑灭措施 无论是在重大动物疫情报告期间还是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当政府及其相关机构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控制、扑灭措施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服从;拒不服从的,由公安机关协助执行。对此,条例第二十五条和第三十二条都作出相关规定。 紧急免疫接种免费并合理补偿两种损失 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对疫区、受威胁区内易感染的动物免费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对因采取扑杀、销毁等措施给当事人造成的已经证实的损失,给予合理补偿。其保证了扑杀能够进行下去。

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资金 【发文字号】农财发[2011]151号 【失效依据】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1.08.25 【实施日期】2011.08.25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农业部关于印发《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财发〔2011〕151号) 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部机关各司局,部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7]38号),我部制定了《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反映。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附件: 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7〕38号)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是指中央财政在农业部部门预算中安排的用于监测和防控动物疫病的专项业务经费,本办法所称动物均包括水生动物。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补助经费、扑杀补助经费和基层防疫工作补助经费由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安排。 第三条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实行项目管理,由农业部组织实施,项目承担单位具体实施。根据农业部部门职能,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经费中可安排资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建立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最大限度地减轻疫情造成的危害,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陕西省动物防疫条例》、《陕西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陕西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以及国家有关防治重大动物疫病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3.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分级 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发展趋势,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Ⅰ级) 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有5个以上镇(场)连片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虽点状暴发但已感染到人。 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Ⅱ级)

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相邻的2至5个镇(场)同时有3个以上(含3个)自然村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较大突发动物疫情(Ⅲ级) 1个镇(场)的3个以上(含3个)疫点发生突发动物疫情。 一般突发动物疫情(Ⅳ级) 在1个疫点内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办辖区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畜牧业生产严重损失和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5.防治原则 统一领导,属地管理。街道办、村委会对本辖区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指挥和调度,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宣传普及突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知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掀起群众性防疫运动。采取免疫接种、检疫、消毒、隔离、封锁、扑杀、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环境条件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扑灭、控制疫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保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当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

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1 总则 编制目的 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动物疫情对畜牧业和社会公共卫生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市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市××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区突然发生或传入,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畜牧业以及相关产业严重损失和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工作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依法实施,快速反应”的工作方针,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一旦发现疫情按照“早、快、严、小”的动物疫病处置要求,把疫病控制、消灭在最小的围。 疫情分级 根据重大动物疫情的严重性质、危害程度、可控性和涉

及围等因素,突发动物疫情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I级) 由农业部认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动物疫情。 重大突发动物疫情(Ⅱ级) 由农业部或省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重大突发动物疫情。 较大突发动物疫情(Ⅲ级) 由市级以上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较大突发动物疫情。 一般突发动物疫情(Ⅳ级)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新城疫、猪瘟疫情在本区发生。 (2)二、三类动物疫病在本区呈暴发流行。 (3)区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动物疫情。 2 组织体系及职责 应急指挥机构 区政府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是区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全区突发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指挥、协调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行动。 区指挥部组成

动物医院疫情报告制度简易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动物医院疫情报告制度简 易版

动物医院疫情报告制度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应用在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 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 情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现动物疫病 或疑似动物疫病的,按规定向辖区内畜牧兽医 站报告,电话:; 二、单位责任人负责本单位动物疫情报告 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疫情管理制度和疫情档 案; 三、设有门诊日志、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并设有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设有住院登记 簿,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四、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疫情信息记录和

报告,定期向辖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情况; 五、发现动物疫病或疑似动物疫病时,及时上报辖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同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六、各类疫情报表要认真填写,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或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该位置可填写公司名或者个人品牌名 Company name or personal brand name can be filled in this position

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有关知识资料整理

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有关知识 一、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启动 (一)重大动物疫情疫病种类: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牛海绵状脑病、猪瘟、鸡新城疫、猪水泡病、牛瘟、牛传染性胸膜炎、羊痘、蓝舌病、痒病、小反刍兽疫、非洲猪瘟、非洲马瘟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 (二)疫情的确认和分级 1、疫情的确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急、死亡率高、且能排除鸡新城疫和中毒疾病,血清学检测为阳性;未经免疫的禽只,出现H5、H7亚型禽流感血清学阳性;在禽群中分离到H5、H7亚型禽流感毒株或其它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应由国家或省指定的来自不同单位的两名或两名以上现场诊断专家到现场诊断确认。 牲畜口蹄疫的确认: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发病急,经省级实验室诊断,却认为有口蹄疫病毒感染。 其他一类动物疫病的确认,依照国家或省的诊断技术规范执行。 2、疫情分级 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数量,传播的速度、危害程度、流行范围和趋势,国家将重大动物疫情分为以下三级: 一级疫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确认为一级疫情:在15日内3个地市以上发生或在2个相邻地市发生;在15日内发病疫点10个以上;在30日内发病猪羊1000头(只)以上,牛马等大牲畜500头(匹)以上,禽在5万只以上;国家另有规定或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一级疫情的。 二级疫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确认为二级疫情:15日内1个地市同时有2个以上县(市)发生;在15日内发病疫点5至10个;在30日内发病猪羊500至1000头(只),牛马等大牲畜300至500头(匹),禽

在3万至5万只;国家另有规定或特殊情况需要划为二级疫情的。 三级疫情:是指发生本预案规定的病种,并在二级疫情以下的,确认为三级疫情。 (三)启动应急预案 1、发现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立即启动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同时发生疫情的单位和村也立即启动本单位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预案。 2、启动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时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指挥部立即召开会议,通报疫情,全面部署疫情的控制扑灭工作。指挥部和办公室的有关人员要亲临现场,指挥疫情的扑灭工作。 二、指挥领导体系及职责任务 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即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畜牧部门为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指挥部成员单位,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指挥部配合政府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和扑灭的指挥工作。 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指挥部暨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由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畜牧兽医、财政、民政、林业、卫生院、公安等部门为指挥部成员单位。 指挥部责任:负责组织领导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决定启动和停止应急预案,决策有关重大事项。 指挥部办公室(畜牧兽医)职责:具体实施指挥部的各项重大决策,负责组织动物防疫人员及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疫情监测、预报,对发生的重大疫情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市指挥部,并按指挥部要求和部署开展工作;负责核实疫病的确认,核实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提出封锁建议,并参与组织实施;负责监督指导捕杀、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相关人员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知识、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群众开展动物疫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民政:负责重大动物疫情防疫物资储运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和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

精品文档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一、积极配合畜牧主管部门对本厂的畜禽做好疫病监测; 二、认真做好监测化验结果的记录填写; 三、每月对各畜舍进行一次口蹄疫、猪瘟等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检查工作,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扑灭和控制,并报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四、上述疫病的临床检查结果亦应认真做好记录; 五、饲养员在喂料后,应认真观察畜群进食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技术员; 六、技术员要每日早晚各巡视一遍畜舍,发现病情及时安排处理。 . 精品文档 出入场管理制度 一、严禁将来源不明或没经过免疫的猪、

牛、羊、禽、狗等动物带进场内; 二、食堂不准从场外购进偶蹄动物相关肉制品; 三、新购进的畜禽要先进行检疫,而后进入隔离舍,观察3—4周,经检查确实没有问题后,再经免疫,方可进入畜舍饲用; 四、对售出的畜禽,要严格把关,不合格的畜禽均不得售出; 五、已进入场区的所有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以杜绝外来病菌传入场内。 六、对病死畜禽的尸体应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销毁; 七、进出人员要登记; 八、销售畜禽要登记。 . 精品文档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对所有死亡尸体及污染物要装入专用尸袋后,运至化尸池中销毁;化尸池要每

月二次用活碱溶液消毒; 二、对需要解剖的病畜或死畜,必须在解剖室进行解剖,严禁在圈舍或房舍附近解剖; 三、对出现病畜或死畜的圈舍要彻底消毒,在下次转入前应再消毒一次; 四、粪便处理:对清理出来的粪便,应倒入化粪池。同时要用塑料薄膜覆盖,夏春秋三季应每周向粪池中喷洒一次灭蝇药,以防止蚊蝇的孽生。 . 精品文档 动物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一、当圈舍发现异常情况时,饲养员应及时请技术员前往诊断,弄清疫病类别,及时隔离患病动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并在1小时内报告企业负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实施方案(最新)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及野生鸟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监测防控,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及时控制疫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路 以党的十九大、X届X中、X中、X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确保安全”的防治方针,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安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全面提升应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性事件的控制能力,维护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 (二)坚持快速反应,积极除治、控灾减灾的原则。 (三)坚持重点时期“日报告”和非重点时期“周报告”制的原则。

(四)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的原则。 (五)坚持依法治理,职责明确的原则。 三、实施要点 (一)监测地点:X市区主要设立两个监测地点,分别为X 市X湿地和X水库。各县(市、区)根据鸟类迁徙实际自行设立监测点。 (二)监测对象:主要对象是野生鸟类,重点是迁徙期间的雁鸭类和鸻鹬类。 (三)监测方法:采取巡查、定时监测和重点地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内的湖泊、水库、湿地、河流等鸟类较多的地方进行全面积的调查监测。使用望远镜记录所见鸟类的种类、数量、活动状态及栖息生境。计数时,数量较小群体的采用精确计数法,对数量较大的群体采用“集团统计法”,即将其分成50、100、300、500个不等的小集团。 在发现有大批鸟类死亡(﹥3只/天)或行为不正常时,须加强监测强度,每天不少于四次监测(7:00、10:00、14:00、17:00)。同时及时向上级报告,并请动检专家做好取样、病检等工作。 (四)监测范围和路线:各监测点要结合鸟类迁徙、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路线和范围,原则上要求全面积监测。

动物2020疫情的应急预案

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完善动物疫情应急防疫机制,有效落实防疫措施,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畜牧业安全生产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以及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范围及工作原则 本预案所称动物疫情是指呈暴发流行的、可对养殖业生产安全、人的健康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的一类动物疫病、外来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以及我市尚未发现或不明病原的动物疫病所引发的疫情。本预案适用于本乡区域范围内涉及动物疫情的预防与控制的各项工作。动物疫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防治方针,坚持日常管理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科学防治与依法管理相结合,条条管理与块块管理相结合,社会防治与专业防治相结合,实行综合治理,注重防治实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建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成立专业组 1、防疫组:负责全乡范围内的动物疫情普查、防治接种工作。 2、流通市场监管组:负责抓好农贸市场、定点屠宰场的准入、检查、消毒工作和重点路口的检疫。 3、信息组:负责疫情上报。 4、物资保障组:负责防疫、扑疫物资的落实、准备、调度。包括挖掘机、深埋点、纤维袋、注射疫苗、注射工具、防护服、车辆等。 5、检疫组:负责流通市场、规模场(户)的疫情检测。 6、扑疫预备队:一旦发现可疑疫情,就要全力以赴做好扑灭工作。 (三)明确乡村干部、兽医技术人员责任 1、防疫责任人:驻村干部和村主任。 2、信息上报责任人:管理畜牧业负责人和村主任。 3、监管免疫责任人:兽医站: 4、落实联场带户责任制:驻村干部、乡畜牧兽医服务站和村主任同时作为本村100羽、30头(只)以上饲养大户的联系责任人,密切注意疫情、病情,及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样本

动物疫情监测制度 积极配合畜牧主管部门对本厂的畜禽做好疫病监测; 二.认真做好监测化验结果的记录填写; 三、每月对各畜舍逬行一次□蹄疫.猪瘟等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检查工作,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扑灭和控制,并报告畜牧笆医 主管部门; 四.上述疫病的临床检查结果亦应认真做好记录; 五.饲养员在喂料后,应认真观察畜群逬食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逬行处理,自己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技术员; 六.技术员要每日早晚各巡视一遍畜舍,发现病情及时安排处理。 出入场管理制度 严禁将来源不明或没经过免疫的猪.牛.羊.禽.狗等动 物带逬场内; 二、食堂不准从场外购进偶蹄动物相关肉制品; 三.新购进的畜禽要先进行检疫,而后进入隔离舍,观察3-4周, 经检查确实没有问题后,再经免疫,方可进入畜舍饲用; 四.对售出的畜禽,要严格把关,不合格的畜禽均不得售出; 已逬入场区的所有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以杜绝外来病菌传入五、 场内。 六.对病死畜禽的尸体应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销毀; 七.逬出人员要登记; 八、销售畜禽要登记。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对所有死亡尸体及污染物要装入专用尸袋后,运至化尸池中销 毁;化尸池要每月二次用活碱溶液消莓; 二.对需要解剖的病畜或死畜,必须在解剖室逬行解剖,严禁在舍或 房舍附近解剖; 三.对出现病畜或死畜的圈舍要彻底消毒,在下次转入前应再消毒—次; 四.粪便处理:对清理出来的粪便,应倒入化粪池。同肘要用塑料 薄膜覆盖,夏春秋三季应每周向粪池中喷洒一次灭蝇药,以防止蚊蝇的孽生。 动物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当圈舍发现异常情况时,饲养员应及时请技术员前往诊断,弄清疫病类别,及时隔离患病动物并采取有效措施逬行控制,并在1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 二.若有重大疫情出现,得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报告畜牧主管部门,并邀请有关专家前来指导防治及处理工作。 三.若周边地区有疫情发生,发现人应立即报告,企业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研究制订防范措施,并在1小时内将有关情况上报上级畜牧主管部门。

国内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附件1: 国内动物疫病监测计划 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计划 一、监测范围 鸡、鸭、鹅和其它家禽及野生禽鸟,貂、貉、虎等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以及高风险区域内的猪。重点对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市场、水网密集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和重点边境地区家禽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月度常规监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春秋季节各进行一次集中重点监测,分别在6 月底前和12 月底前完成。如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三、监测数量月度常规监测数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省每次集中重点监测时采集血清学样品 不少1000 份,病原学样品不少于950 份,水禽养殖量大的省份水禽采样数量不低于样品总数的30%。每次至少采集15个种禽场(血清样品≥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10份/场),30 个商品代饲养场户(血清样品≥20份/场,泄殖腔/咽喉拭子双份样品≥20 份场),20 个重点活禽市场(泄殖腔/ 咽喉拭子双份样品≥10 羽份/ 场)、10 个猪场(血清样品≥10头份/场)。野鸟以及人工饲养的貂、貉、虎等野生动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样监测。 四、检测方法 1. 血清学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 (1)方法:血凝抑制试验(HI); (2)判定:弱毒疫苗,商品代肉雏鸡第二次免疫14 天后,鸡群免疫抗体转阳≥50% 为合格;灭活疫苗,家禽免疫21 天后,HI 抗体效价≥24为免疫合格。 2. 病原学检测方法 RT - PCR 或荧光RT - PCR 检测方法。 (五)病原学检测阳性样品及动物的处理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对阳性禽及同群禽进行隔离,必要时进行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2. 将阳性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经确诊阳性的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对检测阳性的活禽市场休市,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同群禽采取扑杀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追溯来源,追查免疫情况。 4. 将阳性情况按快报要求报告。 口蹄疫监测计划 一、监测范围 猪、牛、羊。重点对种畜场、规模饲养场、屠宰场、交易市场、发生过疫情地区以及边境地区的家畜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 月底前和12 月底前完成。发现可疑病例,随时采样,及时检测。 三、监测数量 月度常规监测数量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各省每次集中重点监测时采集样品总量最低不少于950 份。每次至少采集5个种畜场(血清样品≥15 月度常规监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春秋季节各进行一次集中重点监测,分别在6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50 号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已经2005年11月16日国务院第11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迅速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第三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应当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 第四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调查、控制、扑灭等应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工作。 第五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当及时收集境外重大动物疫情信息,加强进出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防止动物疫病传入和传出。兽医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通报国内重大动物疫情。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开展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防、应急处理等有关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参加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的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对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对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职责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控告。 第二章应急准备 第九条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全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并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实施方案,报国务院备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备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不同动物疫病病种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实施方案。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其实施方案应当根据疫情的发展变化和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 第十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指挥部的职责、组成以及成员单位的分工; (二)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信息收集、报告和通报;

动物疫病净化方案和措施

动物疫病净化的手段和方案 什么是疫病净化,动物疫病净化是指在特定区域或场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划的消灭过程,达到该范围内个体不发病和无感染状态。在特定区域或场的年龄根据根除的病源微生物和母源抗从企业的利益角度考虑,通过动物疫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体的衰减而异. 其目的就是消灭和清除传染源。净化是一个过程也是结果,是从疫病控制到消除再到根除;净化是一种状态,广义上讲是非免疫无疫,也可以是免疫无疫;净化还是监测、检疫检验、隔离、淘杀、生物安全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的手段。 国家规定的动物疫病的净化制度包括: 1制定动物疫病净化实施方案 2加强动物防疫条件监管 3强化检疫监督执法 4依法开展自主检测 5)做好阳性家畜淘汰/扑杀工作 6完善疫病净化档案 二、净化的方法(一)销毁和种群恢复该法是疫病根除的最直接方法,适用于根除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萎缩性鼻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传染病。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几率加大,禽流感、口蹄疫等多种烈性传染病依旧严重威胁着畜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以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为抓手,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能力,从根本上做好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为新阶段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重大任

务。根据我国国情,从养殖场入手,逐场推进,建立动物疫病净化大联盟,形成疫病净化的长效机制是做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从养殖场入手,逐场推进是疫病净化工作的最佳切入点 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从养殖场入手还是从区域入手开展是搞好这项工作的战略性选择。根据我国国情,把养殖场作为疫病净化的基本单元开展疫病净化工作是最佳切入点。 抓住了养殖场的疫病净化也就抓住了疫病净化工作的关键。养殖场作为疫病净化的主体在整个动物疫病净化过程中处于特殊地位,扮演着关键角色。首先净化了养殖场也就净化了许多疫病传播的源头。其次在养殖场开展净化工作也就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在养殖场开展一种或多种疫病净化工作,可以有效改善养殖场生物安全环境,带动养殖场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大限度地保护易感动物,确保畜禽产品供应,这才是当前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最现实意义。三是养殖场既是疫病净化技术应用的核心区也是净化技术推广的辐射带动区。养殖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单元,在疫病净化各环节中是净化技术应用的最密集区。同时,养殖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将净化技术辐射给更多的养殖企业,带领更多的养殖企业参与到疫病净化中来。抓住了养殖场的净化技术应用,就抓住了净化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四是养殖场是疫病净化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具有较高的疫病净化工作热情。 二、创新机制,建立以养殖企业为主体的疫病净化大联盟是疫病净化工作的关键点 首先,疫病净化具有协作性,需要建立疫病净化大联盟形成合力。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既需要纵向协作,还需要面上的配合。任何一个环节不

最新动物疫病监测、检测实验室工作总结

动物疫病监测、检测实验室工作总结 动物疫病监测、检测实验室工作总结 2009年,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和站领导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我实验室认真履职,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面落实动物疫病监测、检测任务 为了确切掌握牛、羊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保证免疫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及时了解全县动物疫情动态,及时发现疫情隐患,提升科学防控水平,进一步做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根据省畜牧水产局《2009年高制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湘牧渔发[2009]14号)和《2009年华容县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与华容县畜牧水产局的安排,华容县兽医实验室分别于12月4日对全县乡各镇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效果集中检测。 根据《华容县动物疫情监测及免疫效果评估采样任务分配表》应收猪血清样526头份,牛、羊血清样50头份,鸡血清样326羽份,鸭血清样240羽份,野禽血清样98头份;实收猪血清样542

头份,牛、羊血清样54头份,鸡血清样396羽份,鸭血清样280羽份,野禽血清样105羽份。其中合格数为猪血清样540头份,牛、羊血清样50头份,鸡血清样388羽份,鸭血清样275羽份,野禽血清样99羽份。 此次检测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操作规程进行。猪瘟检测猪血清样280头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7.9%;O型口蹄疫检测猪血清230头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8.7%;牛、羊血清20头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5%;高制病性禽流感检测鸡血清120羽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9.2%;鸭血清80羽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8.8%;鸡新城疫共检测鸡血清110羽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8.2%。结果表明各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超过95%。 二、积极开展“瘦肉精”抽检工作,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截止2009年底,共抽检生猪尿样816头份,未检出阳性样,阳性率0%。其中,外地生猪尿样403头份,本地生猪尿样415头份。瘦肉精抽检工作的积极开展有效遏制了使用“瘦肉精”的违法现象。 三、强化人员培训和考核

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研究

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研究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预案的出台,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应急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特别是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疫情的有效控制,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更赢得了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高度评价。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还存在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运行机制不顺畅、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缺乏稳固长效的财政保障机制、应急资源储备不足等问题。本文将围绕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系统地研究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总结借鉴美国、澳大利亚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的对策建议。 一是改革应急管理体制。从长远建设而言,我国的确需要建立一个更具权威的组织机构将动物疫病防控宏观决策方面的工作统筹起来,实现人医和兽医一体化的“大卫生”防疫体系。在这个体制革新的过渡时期,本文认为近期的重点工作是加快建立高效统一的应急指挥体制、进一步理顺兽医管理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健全联系会议—联防联控—应急指挥部相结合的“一体三模”平战转换机制,实现应急管理从事后被动型到事前主动性的积极转变。二是健全应急管理法制。 首先要加快创制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单项法律规范,并与《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建立横向联系,将重大动物疫情融入自然灾害、生物恐怖袭击等紧急事件的管理规范中。其次要加快制定修订《动物防疫法》的相关配套规范和管理办法,围绕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不同环节继续细化针对性措施,并加大紧急状态下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为应急工作保驾护航。第三要在立法完善过程中建立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三方监督机制,以此推动立法、执法和守法三个目标的高度统一。三是创新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要从健全信息收集和报告体系、顺畅信息传递和交流通路、创新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机制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国家动物疫病测报网络,搭建全国统一的监测与疫情信息平台,将主动监测、被动接受报告、群众举报和社会媒

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有关知识

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有关知 识 、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启动 一)重大动物疫情疫病种类:国家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 海绵状脑病、猪瘟、鸡新 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 传染性胸膜炎、 羊痘、 蓝舌病、 痒病、 城疫、 猪水泡病、 小反刍兽疫、非 (二)疫情的确认和分级 1、疫情的确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有典型的临床症 状和病 理变化,发病急、死亡率高、 且能排除鸡新城疫和中毒疾 病,血清学检测为阳性;未经免疫的禽只,出现 H5、H7 亚型禽 流感血清学阳性;在禽群中分离到 H5、H7 亚型禽流感毒株或其 它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 应由国家或省指定的来自不同单位 的两名或两名以上现场诊断专家到现场诊断确认。 牲畜口蹄疫的确认: 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验室诊断,却认为有口蹄 疫病毒感染。 其他一类动物疫病的确认, 依照国家或省的诊断技术规范执 行。 2、疫情分级 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数量, 传播的速度、 行范围 和趋势,国家将重大动物疫情分为以下三级: 一级疫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确认为一级疫情: 内 3 个地市以上 发生或在 2 个相邻地市发生;在 点 10 个以上;在 30 日内发病猪羊 1000 头(只)以上, 大牲畜 500 头(匹)以上,禽在 5 万只以上;国家另有规定或特 殊情况需要划为一级疫情的。 二级疫情,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确认为二级疫情: 15 日内 1 瘟、 洲猪瘟、非洲马瘟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 发病急, 经省级实 危害程度、 流 在 15 日 15 日内发病疫 牛马等

个地市同时有 2 个以上县(市)发生;在 15 日内发病疫点 5 至 10 个;在 30 日内发病猪羊 500至 1000 头(只), 300 至 500 头(匹),禽在 3 万至 5 万只;国家另有 规定或特殊 情况需要划为二级疫情的。 三级疫情: 是指发生本预案规定的病种, 并在二级疫情以下 的,确认为三级疫情。 (三)启动应急预案 1、发现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立即启动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 急预案。同时发生疫情的单位和村也立即启动本单位防控重大动 物疫情的应急预案。 2、启动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时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 急处理指 挥部立即召开会议, 通报疫情, 全面部署疫情的控制扑 灭工作。 指挥部和办公室的有关人员要亲临现场, 指挥疫情的 灭工作。 二、指挥领导体系及职责任务 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即在 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畜牧部门为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 指挥部成员单位, 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指挥部配 合政府做 好重大动物疫情的控制和扑灭的指挥工作。 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指挥部暨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 指挥部由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 畜牧兽医、 财政、民政、 林业、卫生院、公安等部门为指挥部成员单位。 指挥部责任: 负责组织领导防控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 控制 和扑灭;决定启动和停止应急预案,决策有关重大事项。 指挥部办公室 (畜牧兽医) 职责: 具体实施指挥部的各项重 大决策, 负责组织动物防疫人员及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开展疫 情监测、预报,对发生的重大疫情必须在 2 小时内上报市指挥部, 并按指挥部要求和部署开展工作; 负责核实疫病的确认, 核实划 马等大牲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