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兽类)

合集下载

[考试]保护动物(兽类)

[考试]保护动物(兽类)

一、滇金丝猴纲:哺乳纲动物名称:滇金丝猴DIAN JIN SI HOU目:灵长目PRIMATES科:猴科Cercopithecidae属: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别名:黑金丝猴、黑仰鼻猴、雪猴、花猴、大青猴、白猴、飞猴,藏语中称其为“知解”,傈僳族语称为“扎密普扎”,白族称为“摆药”(按:白文baip hhod,白猴之意)。

科:猴科滇金丝猴- 分布范围产于云南西北部、西藏西南部。

滇金丝猴是中国的特有种,其分布区狭小,各自然种群成岛状分布,相互隔离。

在比较集中的分布区已建立白马雪山、哈巴雪山、盐井等自然保护区。

滇金丝猴- 致危因素主要是滥猎供作毛皮用。

据在云南德钦县霞若区调查。

70年代该区滇金丝猴估计不下1000只,但1971-1981年猎杀统计数达430多只,到现在仅剩下200余只(白寿昌,1987年)。

1978-1981年上半年,仅白马雪山东坡一小区域,三年半时间共枪杀139只,其他产滇金丝猴的地区,其情况也大同小异(木文伟等,1982年)。

同时还由于森林不断采伐、毁林开荒以及放牧,严重地破坏了它们的栖息环境而导致社群分割,一些小的社群最后遭到蚕食绝灭。

二、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台湾也可称作大猫熊,一般称作“熊猫”或“猫熊”,属于食肉目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

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

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由于生育率低,加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 分布范围大熊猫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

中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

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一级保护动物名录:中国华南虎、中国金钱豹、中国东北虎、中国穿山甲、中国大熊猫、华西秃鹫、斑海豹、金丝猴、林麝、野生马、红麂、亚洲象、琉璃苣蝶、海龟、海豚等。

二级保护动物名录:猕猴、黄猄、黑麂、斑点猫头鹰、中华秋沙鸭、鹤鸵、白枕草雁、金雕、猕猴、鸭嘴兽、北极熊、大鲵、黑颈鹤、金丝燕、麝香獐、亚洲象、星鸭、山羊羚、虎头蜂鸟、金丝猴、林麝、盘羊等。

此外,根据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还新增了部分一二级保护动物:
一级保护动物:中国鲟、扬子江白鲟、扬子江鲟、中华鳖、海南凤头鹦鹉、海南鳄、中华长鼻猴等。

二级保护动物:狗獾、穿山甲、华北豹、云豹、亚洲黑熊、东北虎林豹、长尾猴、栖霞龙、贵州鲟、斑鸠、屏山树蛙等。

这些保护动物被列入保护名录,意味着它们遭受猎杀、交易和栖息地丧失等威胁的程度非常高,必须得到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将会受到从罚款到拘留、刑事追究的法律制裁。

太白山动物名录

太白山动物名录

太白山动物名录太白山,位于中国陕西省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列举太白山地区的主要动物种类,为您呈现这片美丽自然保护区的独特生物多样性。

1. 珍稀兽类动物太白山地区是中国东北亚地区的典型高山生态系统,被誉为“东方雪豹的王国”。

该地区是中国雪豹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以及中国鹿类动物的天堂。

以下是太白山地区的一些珍稀兽类动物:1.1 雪豹(Panthera uncia)雪豹是太白山地区最为著名的保护动物之一。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在太白山地区的数量稀少,但在该地区的高山峡谷和森林中仍有一定的分布。

雪豹是一种高山物种,以羊类和鹿类为主要猎物。

1.2 黑熊(Ursus thibetanus)黑熊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之一,也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

太白山地区由于其丰富的植被和水源,是黑熊的理想栖息地。

黑熊主要以植物为食,如坚果、果实、竹子等,有时也会捕食小型哺乳动物。

1.3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穿山甲是一种特殊的哺乳动物,因其鳞片被广泛用于中药材而受到猎捕和非法贸易的威胁。

太白山地区的穿山甲数量不多,但该地的森林和山区为穿山甲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

1.4 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鼠兔,又被称为鼠獾,是太白山地区的特有物种之一。

它们主要栖息在太白山地区的山坡和草地,以植物为食。

鼠兔是典型的高山物种,在寒冷的气候下仍能更好地生存。

2. 多样的鸟类太白山地区不仅具有丰富的兽类资源,还拥有多样的鸟类。

以下是太白山地区常见的几类:2.1 松鸡(Tetrao urogallus)松鸡是太白山地区的常见鸟类之一,也是中国东北亚地区的特有鸟类。

它们喜欢在高山森林中活动,以果实、嫩叶和昆虫为食。

松鸡有着华丽的羽毛和独特的求偶舞蹈,是太白山地区的一大亮点。

2.2 白喉长尾雉(Lophophorus lhuysii)白喉长尾雉是太白山地区的典型高山鸟类。

十种要保护的动物的名称

十种要保护的动物的名称

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南金丝猴、大熊猫、华南虎、东北虎、雪豹、白暨豚、野骆驼、野牛、扬子鳄、朱红鸟。

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哺乳动物:猴子,Aire先生,穿山甲鳞片,猴猴,豺,黑熊,棕熊(含medved),石貂,水獭(各种),小爪水獭,小斑点森林象,果子狸,果子狸,虎斑猫,草原,沙漠猫,丛林猫,山猫,曼,金猫,捕鱼和狩猎等鲸类动物,水獭,麝鹿(各种),一只马鹿(含颊鹿)、酸辣酱、驼鹿、羚羊、仓原绵羊、鹅颈羚、鬣蜥、黑斑羚、岩山羊、盘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

2、鸟:角、红颈、鹈鹕(各种)鲣鸟(各种)、海鸬鹚、黑颈鸬鹚、黄嘴白鹭、礁鹭、海南虎斑(鸟)、小芦苇(鸟)、彩鹤、朱鹮、白琵鹭、长尾琵鹭、红胸鹅、大雁、天鹅(各种)、鸳鸯、其他雄鹰、隼(各种)黑钢琴鸡、刘雷鸟、岩雷鸟、榛母鸡、雪花尾鸡(各类)等。

3、爬虫类:地龟、三线箱龟、云南箱龟、红海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龟、棱皮龟、山龟、壁虎、娃娃鱼、Oga海鱼、镇海结肠口、贵州结肠口、大寒结肠口、小结肠口造口、虎蛙。

4、鱼:黄唇鱼、松江鲈鱼、家乐氏海马、鲻鱼、橘子、大头鱼、金线鱼、大理裂腹鱼、安圭拉鱼、船山Jeruo鲑鱼、秦岭奇努克鲑鱼、文昌鱼。

5、腹足类:虎斑、冠螺、珍珠母、羽绒、翅目、普通翅目、普通翅目、普通翅目、普通翅目、普通翅目、普通翅目、普通翅目、普通翅目(所有种)、普通犀牛、双尾棕燕尾、三尾棕燕尾、中国虎燕尾、太阳神。

三、国家三级保护动物:豹猫、华南兔、貉、红带松鼠、豪猪(刺猬)、黄鼠狼、獾、黄鼠狼、黄鼠狼、竹鼠、银星竹鼠、竹鸡、红头羊、环颈雉、小蛙、山花鸡、鹌鹑、针尾鸭、蟾蜍、青蛙等。

注意事项: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产品罪;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

国家一二三级保护动物

体型与梅花鹿相似而稍小,但颈、躯体和 四肢更为细长,显得格外矫健。雄鹿具角, 第一眉叉自基部向前侧平伸出,与主干几 乎成弯弓形。毛被黄棕、红棕或棕褐色, 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 点,仔鹿的斑点尤为明显,成年鹿冬毛斑 点不明显。
栖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地区。 性喜群居,但长茸雄鹿多单独行动。坡鹿 喜集聚于小河谷活动,警觉性高,每吃几 口便抬头张望,稍有动静便疾走狂奔,几 米宽的沟壑一跃而过。取食草和嫩树枝叶, 也喜欢到火烧迹地舔食草木灰。发情交配 多在4~5月份。在发情期,雄性之间为独 霸雌鹿群而发生激烈格斗。孕期7~8个月, 每胎1仔。
产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
PPT学习交流
4
亚洲象
• 别名印度象、大象、野象,属于象科,学 名为 Elephas maximus。
象是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最为引人注目 的特证,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就是那根长 约二米、弯曲、缠卷自如、感觉十分灵敏 的肉质长鼻,鼻端有一个肉突。长达1米多 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 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 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 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 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 长5~6米,身高2.5米,体重达4~6吨。
产于四川、青海、新疆和西藏。
PPT学习交流
7
西藏野驴
• 别名野驴、骞驴,属于马科, 学名为 Equus kiang。
大型有蹄类。外形与蒙古野驴 相似,颈的背侧、肩部、背部 为黄棕色,在冬季则变成浅棕 色或棕褐色;颈的腹侧、胸、 体侧、腹均为白色,与背侧毛
色有明显的分界线。
生活于高寒荒漠地带,夏季到
产于海南岛。分布范围狭窄,数量很少。
PPT学习交流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指的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野生动物法》的规定,对目前处于濒危状态或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捕猎行为的野生动物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名单。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动物,共计1000字。

1. 大熊猫:中国北部的一种食草动物,身长1.2-1.8米,体重75-135公斤。

目前只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几个特定地区。

2. 白龙马:琼岛地区的一种野生马,身长1.45-1.65米,体重270-300公斤。

因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 长臂猿:中国南方的一种灵长类,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区。

因森林遭到破坏而濒临灭绝。

4. 白鲟:长江水系的一种底栖淡水鱼类,口部向上伸出,稍呈俯视。

是中国江鱼类资源中最大的一种,也是濒危的。

5. 松鼠猴:生活在中国南方的一种主要栖息于林地的灵长类,被誉为中国的“国宝”。

6. 大猩猩:身长将近2米,重达200公斤左右,是灵长类中的巨人。

目前在中国已经灭绝。

7. 金丝猴:常见于中国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区的稀有灵长类动物,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8. 中国娃娃鱼:又名中国拟鲤鱼,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几个特定地区内分布,有观赏价值。

9. 鸳鸯:一种大型水鸟,身长约60-80厘米,翅膀展开时可达130厘米。

全身洁白和黑色,十分美丽。

10. 中华鲟:长江水系特有物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淡水鱼类之一。

由于长江水质污染等原因,其数量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

11. 印度象:身长可达3-4米,重量达到6-8吨,是世界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之一。

目前在中国已灭绝。

12. 白鹳:一种挺拔高雅的水鸟,传统上被视为祥瑞之鸟。

分布于中国北部、东北、西北等地区。

14. 岩羊:生活在中国西部的一种原始哺乳动物,行动敏捷,善于攀爬。

15. 麝香猫:一种中型猫科动物,外观与家猫类似。

尾巴短,眼睛大,颈部有一环。

16. 鸵鸟:是一种无法飞行的极化鸟类,身高达2.5米,被称为“草原上的大猫”。

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

戴冕鹤、黄嘴鹮鹳、红嘴鸥、鹩哥、八哥、珍珠鸡、火烈鸟、缟鬣狗、北极狐、果子狸、长颈鹿、黇鹿、蓝角马、剑羚、水羚、斑马、红袋鼠、海狸鼠、湾鳄、巴西彩虹蟒、哥伦比亚彩虹蟒、眼镜蛇、赤练蛇、王锦蛇、双冠蜥、帝汶巨、、缅甸陆龟、绿鬣蜥、鳄龟一级保护动物1级保护动物兽类蜂猴、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金丝猴长臂猿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亚洲象黑麂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鼷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云豹中华白海豚野骆驼麋鹿扭角羚马来熊I级保护动物两栖爬行动物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I级保护动物鸟类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遗鸥二级保护动物二类保护动物兽类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马熊) 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水獭(所有种) 小爪水獭斑林狸大灵猫小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金猫渔猫麝(所有种) 河麂马鹿白臀鹿水鹿驼鹿斑羚藏原羚鹅喉羚鬣羚黄羊盘羊岩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鳍足目鲸江豚2级保护动物两栖爬行动物三线闭壳龟大鲵绿海龟凹甲陆龟玳瑁大壁虎山瑞鳖细痣疣螈镇海疣螈地龟细瘰疣螈虎纹蛙云南闭壳龟太平洋丽龟贵州疣螈大凉疣螈棱皮龟2级保护动物鸟类角 赤颈 鹈鹕鲣鸟海鸬鹚岩鹭海南虎斑小苇彩鹳白鹮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隼科鹰科其它鹰类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灰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小青脚鹬灰燕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腹沙鸡绿鸠黑颏果鸠皇鸠斑尾林鸽鸦鹃鸮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鹤嘴翠鸟鹦鹉科小杓鹬白枕鹤花尾榛鸡黄嘴白鹭彩鹮白鹇黑颈鸬鹚八色鸫科黑鹮蓝耳翠鸟鹃鸠黑嘴瑞凤头燕鸥铜翅水雉沙秋鹤黑鹇镰翅鸟鸳鸯。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兽类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兽类

一级保护动物1.鼷鹿图片别名小鼷鹿,属于偶蹄目鼷鹿科,拉丁学名Tragulus javanicus,英文名Lesser Malay偶蹄类中最小的动物,大小似兔,体长47厘米左右,体重仅二千克左右。

两性均无角,雄性有发达的撩牙。

四肢细长,主蹄尖窄。

喉部有白色纵行条纹,腹部为白色。

背、腿侧及体侧等阳光能直射到的部位,毛色黄褐。

生活在热带次生林、灌丛、草坡,常在河谷灌丛和深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进入农田。

性情孤独,在草、灌丛中十分灵敏,善于隐蔽,一般不远离栖息地。

主要在晨昏活动,以植物嫩叶、茎和浆果为食。

全年繁殖,孕期5~6个月,每胎1仔,偶尔也产2仔,幼仔出生半小时后就能活动。

鼷鹿是保留着许多原始特征的鹿类动物,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很有价值。

产于云南南部勐腊县。

2.黑麂图片别名红头青麂、乌金麂、蓬头麂,属于偶蹄目鹿科,拉丁学名Muntiacus crinifrons,英文名Black Muntjac。

黑麂是麂类中体型较大的种类。

体长100~110厘米,肩高60厘米左右,体重21~26千克。

雄性具角,角柄较长,头顶部和两角之间有一簇长达5~7厘米的棕色冠毛。

冬毛上体暗褐色,夏毛棕色成分增加。

尾较长,一般超过20厘米,背面黑色,尾腹及尾侧毛色纯白,白尾十分醒目。

栖息在山地丛林中。

胆小怯懦,恐惧感强,大多营独居生活。

有游走觅食的习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来回觅食,直到吃饱为止。

以乔、灌木嫩枝叶、花果或草本植物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

孕期约6个月,每胎1仔。

黑麂是中国特产动物,有较高的研究、经济价值。

产于安徽、浙江、江西和福建。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3.麋鹿图片别名四不象,属于偶蹄目鹿科,拉丁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英文名Milu,Pere David's deer。

体长约150cm,肩高115cm左右,尾长约50cm,体重150~200kg。

尾特别长,尾端有长毛。

角形特殊,主干在前,无眉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猴、法氏叶猴,属于猴 科,学名为 Presbytis phayrei。 身披银灰色毛的灰叶猴,眼、 嘴周围的皮肤由于缺乏色素而显得 苍白。其体长55~71厘米,尾长60 ~80厘米,四肢细长,臀胝不甚发 达。头顶的毛浅银灰色,有时较长 呈冠状;腹面淡灰色或浅白色;幼 体金黄色。眉额之间有较长的黑毛 向前伸出,似黑色长眉。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密林中, 喜群栖,每群10余只至20~30只, 善于攀跳,极少下地,活动时有一 定路线,受惊时多按顺序逃走。杂 食,以嫩叶、花、果为食,也采食 鸟卵和捕食小鸟。 分布于云南西南部。
17
川金丝猴 嘴部突出,鼻孔斜向上翘,故也称仰鼻猴。脸部天蓝色,颈背至尾基部 在浅灰褐色被毛中夹有金黄色长毛,全身毛色艳丽。 栖息在海拔2000—3000米之间针阔混交林带,群居。以野果,嫩枝芽、 树叶等为食。 18 仅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神农架山区。是世界级珍稀物种。
黔金丝猴
别名灰仰鼻猴、白肩仰鼻猴、牛尾猴, 属于猴科,学名为 Rhinopithecus brelichi。 体形似金丝猴,鼻孔上仰,吻鼻部 略向下凹,不像金丝猴那样肿胀。脸部 灰白或浅蓝。头顶前部毛基金黄色,至 后部逐渐变为灰白,毛尖黑色。耳缘白 色,背部灰褐色。两肩之间有一白色块 斑,毛长达16厘米。上肢的肩部外侧至 手背,由浅灰褐色逐渐变为黑色,下肢 毛色变化与上肢相同。 栖息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阔叶 林中,主要在树上活动,结群生活,有 季节性分群与合群现象。以多种植物的 叶、芽、花、果及树皮为食。 产于贵州梵净山。黔金丝猴分布范 围十分狭窄,总数仅几百只,现已建立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对其栖息环境进行 19 保护。
11
黑叶猴 别名乌猿,属于猴科,学名为 Presbytis francoisi。 francoisi。 黑叶猴体形纤瘦,四肢细长。头小尾巴 长,体长50~60厘米,尾长79~86厘米。 长,体长50~60厘米,尾长79~86厘米。 头顶有黑色直立的毛冠;两颊至耳基部 头顶有黑色直立的毛冠;两颊至耳基部 有白毛;成体全身乌黑色,体毛长而厚 有白毛;成体全身乌黑色,体毛长而厚 密,有光泽。手、足具乌黑扁平指(趾) 甲;尾尖端白色。刚出生的小黑叶猴, 全身乳黄色,头部则为金黄色,尾为黑 色,30天左右全身变黑,但头部还是金 色,30天左右全身变黑,但头部还是金 黄色。 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丛林中,树栖,喜 群居,每群有一首领带领猴群活动。黑 叶猴跳跃能力很强,一次可越出10多米。 叶猴跳跃能力很强,一次可越出10多米。 很少下地喝水,多饮露水和叶子上的积 水,以嫩叶芽、花、果为食。 通常2 月份交配,8 通常2~3月份交配,8~9月份产仔,每 年产1胎,每胎1 仔,偶见2 年产1胎,每胎1 仔,偶见2仔。 黑叶猴是珍贵稀有灵长类动物之 一,仅产于广西、贵州。 一,仅产于广西、贵州。
9
10
豚尾猴 别名平顶猴,属于猴科,学名 为 Macaca nemestrina。 豚尾猴体长54~62厘米,尾长 不及身长的四分之一。通体浅 黄褐色,头顶毛短,辐射排列 成一棕褐色平顶区,似帽状; 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形似 猪尾。脸侧及颞需的毛斜向后 方生长,耳周的毛侧向前生长, 彼此相连似一围带。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森林 中或海拔较低的针叶林内,营 树栖生活,喜群居,以植物果 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和小鸟。 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和西藏的东 南部。
6
熊 猴 别名蓉猴、山地猕猴、阿萨姆猴,属 于猴科(Macaca assamensis)。 熊猴个体略大于猕猴,雄性体重 8-15千克,体长55-65厘米;雌性较 小,体重5~9千克,体长42-62厘米。 其憨态可搁,体胖如熊,性情粗暴, 故名熊猴。与一般灵长类不同,熊猴 的皮下脂肪较多,抗寒能力也比其他 猴类要强。体毛蓬松棕黄色,面部呈 肉红色。头顶具“发旋”,从中间向 四周发散,头、颈毛发为淡黄色,体 毛稍具光泽,臀部周围多毛。尾下垂, 其长近体长的一半,毛稀呈褐色。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高山森林。 为昼行性动物,杂食,多以20-30只 结群。 啼声有如犬吠且略带哑声, 性情不似猕猴活跃,但遇险逃遁的速 度十分迅捷。
20
滇金丝猴
21
黑长臂猿
别名黑冠长臂猿,属于猩猩科,学名 别名黑冠长臂猿,属于猩猩科,学名 为 Hylobates concolor。 concolor。 雌雄体毛色迥异的黑长臂猿,体长 43~54厘米,细长的前肢比后肢还长。 43~54厘米,细长的前肢比后肢还长。 雄猿通体黑色,头顶部的毛向上生长, 形似黑冠;成年雌猿灰棕黄色,头顶 部黑褐色;幼猿不论性别都是黑色。 雌雄均无尾,亦无颊囊。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茂密森林中,营 家族式生活,每群10只左右。性机警, 家族式生活,每群10只左右。性机警, 晨昏活动,在固定的范围内有一定的 活动路线。攀援自如,很少下地,在 树上蜷曲而睡,有时也会在大树干上 仰天而卧。食植物的嫩芽和果实,也 吃昆虫和鸟卵,极少下地饮水,主要 靠饮叶片的露水。妊娠期7 靠饮叶片的露水。妊娠期7~8个月, 每年1胎,每胎1仔。雄性9 每年1胎,每胎1仔。雄性9岁性成熟, 寿命可达30余年。 寿命可达30余年。 历史记载见于广西,甚至远至长江三 峡地区,现仅见于云南、海南岛,呈 峡地区,现仅见于云南、海南岛,呈 零星分布,数量稀少,已濒于灭绝, 亟需采取保护措施。
16
长尾叶猴
别名长尾猴,属于猴科,学名为 Presbytis entellus。 长尾叶猴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20千克,尾长超过体长,颊毛和眉毛发达。体毛灰 黄褐色;脸黑色;额、颊、颏、喉为灰白色。 栖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营树 上生活,在地面上也能行走。出没于河谷两旁林间石崖上,常集群活动,一般数十只为 一群,多晨昏觅食,以树叶和野果为食。 长尾叶猴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南部,目前,已在西藏建 立了江村、樟木沟自然保护区。
12
13
白头叶猴 别名花叶猴,属于猴科,学名为 Presbytis leucocephalus。 外形酷似黑叶猴的白头叶猴是 我国特有种。其头部连同冠毛及颈 部和上肩均为白色,像戴一顶白色 风帽,手、足背面亦杂有白色,尾 的一段为白色。有人认为是黑叶猴 的一个亚种。 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丛林中, 善于攀援,不仅能在树上悠荡,也 会攀登悬崖。常聚集成家族小群生 活,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路线,并 有相对固定的栖息地。一般栖息于 峭壁的岩洞和石缝内。以嫩叶、芽、 花、果为食。 产于广西。白头叶猴分布狭窄, 数量稀少,现仅存数百只,需采取 紧急保护措施。
3
4
5
倭蜂猴 别名风猴、小懒猴,属于懒猴科,学名为 Bycticebus pygmaeus。 倭蜂猴与蜂猴十分相似而体型更小, 只有蜂猴的一半大,其身长21-22.5厘米, 尾长1.2厘米,体重325-425克。头圆,眼 圆而大,无颊囊,口、鼻、唇白色。体毛 细绒状,多为橙色至赤褐色。 从背部中央至头顶有一深色纹,腹部、四 肢有银灰色光泽。 栖息环境、食性与蜂猴相似。倭蜂 猴在中国分布的科学记录是1986年,当时 从云南获得的几只活体曾被认为是蜂猴幼 体,但其中一只雌猴却产下1仔。倭蜂猴 属于极为稀有而尚未深入进行研究的低等 猴类,其分布范围十分狭窄,受人为活动 干扰相当严重,亟待加强保护。 只产于中国的云南南部。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滇金丝猴 别名黑金丝猴、黑仰鼻猴、雪猴,属于猴 科,学名为 Rhinopithecus bieti。 滇金丝猴头顶有尖形黑色冠毛,雌性 个体较雄性小。眼周和吻鼻部青灰色或肉 粉色,鼻端深蓝色。毛色比较单调,背、 体侧、四肢外侧和尾均为棕灰、灰黑色, 毛长达23厘米;喉、颈、上肢内侧、臀部 为白色,胸部乳白,腹部橘黄色。 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针叶 林带,是猴类中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种类。 喜结群生活,有垂直迁移的习性,冬季下 到海拔较低处活动。取食云杉、冷杉等针 叶树的嫩芽及松萝、竹笋等,在中午气温 高时猴群处于休息状态。 产于云南西北部、西藏西南部。滇金 丝猴是中国的特有种,其分布区狭小,各 自然种群成岛状分布,相互隔离。在比较 集中的分布区已建立白马雪山、哈巴雪山、 盐井等自然保护区。
2
蜂猴( 蜂猴(Nycticebus coucang) Slow loris 体型:体长32~35厘米。体重 约1000克。 习性:树栖性灵长类动物,喜 单独活动。白天卷曲成球状隐 蔽在大树的树洞里或树叶浓密 的枝桠间休息。夜晚外出觅食。 平时运动十分缓慢,因而叫 “懒猴”。在捕捉昆虫时出手 动作迅速准确。与平常慢吞吞 的动作迥然不同。怀孕期5~6 个月,每胎产一仔。幼仔稍大 后,会攀付在母亲背上随母亲 外出觅食活动。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懒猴科 分布:云南南部和中国广西南 部。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白眉长臂猿 别名呼猿、通臂猿,属于猩猩科,学名 为 Hylobates hoolock。 体型稍大的白眉长臂猿,雄性黑褐 色,雌性淡黄褐色。其最显著的特征是 两眉白色,头顶部的毛向后生长,像是 长臂猿中的老寿星。 栖息于热带原始森林中,几乎常年 生活在树上,靠两条长臂和钩形的长手, 把自己悬挂在树枝上,像荡秋干似的荡 越前进,动作迅速准确。偶尔也到地上 行走,走路时,身体半直立,两臂有时 弯在身子两侧,有时举过头顶,走起路 来一摇一摆,滑稽可笑。营家庭式生活, 通常3~5只为一群。其叫声洪亮,数里 外可闻;从不搭窝,睡眠和休息都坐在 树上。杂食性,幼猿8~9岁成熟,冬季 产仔,每胎产1仔。 产于云南、西藏。其分布区域狭窄, 数量稀少,现已濒于灭绝。在白眉长臂 猿栖息的高黎贡山,国家已建立了自然 保护区。
我国Ⅰ级保护动物
——哺乳动物
1
我国Ⅰ级保护的哺乳动物
峰猴、倭蜂猴 、熊猴、台湾猴、豚尾猴 叶猴(长尾叶猴、黑叶猴、灰叶猴、白头叶猴) 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川金丝猴) 长臂猿(黑长臂猿、白眉长臂猿、白掌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 ) 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 云豹、豹、虎(东北虎、华南虎)、雪豹 儒艮、白暨豚、亚洲象 野驴(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 黑鹿、白臀鹿、坡鹿、白臂鹿、梅花鹿、豚鹿、穈鹿 黑鹿、白臀鹿、坡鹿、白臂鹿、梅花鹿、豚鹿、穈 野牛、野牦牛、藏羚、赤斑羚、塔尔羊、高鼻羚羊、扭角羚、 北山羊、河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