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vip专享]QC_汽车
![[vip专享]QC_汽车](https://img.taocdn.com/s3/m/cd500549227916888486d7df.png)
汽车(1) 汽车整车标准(2) 车辆动力学标准(3) 客车标准(4) 挂车标准(5) 专用车标准(6) 矿用车标准(7) 摩托车标准(8) 汽车发动机标准(9) 火花塞标准(10) 活塞、活塞环标准(11) 滤清器标准〖3〗(12) 底盘标准(13) 制动标准(14) 电器标准(15) 灯光标准(16) 车身及其附件标准(17) 车轮标准(18) 基础通用标准(19) 非金属制品标准(20) 仪表标准(21) 燃气汽车标准汽车整车标准QC/T 34—1992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QC/T 57—1993汽车匀速行驶车内噪声测量方法QC/T 58—1993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QC/T 271—1999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QC/T 316—1999汽车行车制动器疲劳强度台架试验方法QC/T 487—1999汽车保险杠的位置尺寸QC/T 535—1999重型载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QC/T 538—1999载货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QC/T 566—1999轿车的外部防护QC/T 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QC/T 577—1999轿车客厢内部尺寸测量方法QC/T 584—1999汽车底盘产品质量检验评定办法QC/T 646.1—2000汽车粉尘密封性试验粉尘洞法QC/T 900—1997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n 29006—1991QCn 29007—1991QCn 29008—1991整车部分QC/T 29020—1991微型货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29021—1991微型货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QC/T 29022—1991微型货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QC/T 29037—1991微型货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QCn 29008.6—199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车身密封性评定方法QCn 29008.10—199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总成评定方法QCn 29008.11—199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零部件评定方法QCn 29008.12—199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附件评定方法QCn 29008.13—1991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清洁度评定方法(2) 车辆动力学标准QC/T 480—1999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3) 客车标准QC/T 261—1998客车安全门技术要求QC/T 474—1999客车平顺性评价指标及限值QC/T 475—1999客车防尘密封性限值QC/T 476—1999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QC/T 633—2000客车座椅QC/T 635—2000双层客车技术要求(4) 挂车标准QC/T 310—1999半挂车支承装置QC/T 446—1999鞍式牵引车牵引座QC/T 503—1999特种挂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29056—1992半挂汽车列车质量分等(5) 专用车标准QC/T 21—1992气卸散装电石粉车技术条件QC/T 22—1992计量检测车QC/T 23—1992奶罐车QC/T 24—1992邮件运输车技术条件QC/T 40—1992气卸散装电石粉车性能试验方法QC/T 41—1992环境监测车QC/T 51—1993扫路车性能试验方法QC/T 52—2000垃圾车QC/T 53—1993真空吸粪车性能试验方法QC/T 54—1993洒水车性能试验方法JBQC/T 222—1997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223—1997自卸汽车性能试验方法QC/T 252—1998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254—1998运钞车技术条件QC/T 255—1998运钞车防护性能试验方法QC/T 319—1999自卸汽车取力器技术条件QC/T 320—1999自卸汽车液压缸质量分等QC/T 439—1999摆臂式自装卸汽车技术条件QC/T 440—1999摆臂式自装卸汽车试验方法QC/T 447—1999建筑大板运输车技术条件QC/T 448—1999炊事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449—2000保温车、冷藏车性能试验方法QC/T 450—2000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QC/T 451—1999售货汽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452—1999住宿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453—1999厢式货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454—1999养蜂汽车技术条件QC/T 455—1999牲畜运输汽车技术条件QC/T 456—1999颗粒粮食散装车技术条件QC/T 457—1999救护车QC/T 458—1999计划生育专用汽车技术条件QC/T 459—1999随车起重运输汽车技术条件QC/T 460—1999自卸汽车液压缸技术条件QC/T 461—1999自卸汽车换向阀技术条件QC/T 464—1999淋浴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466—1999翼开启式栏板起重运输汽车技术条件QC/T 493—1999修理车通用技术条件QC/T 560—1999散装水泥车QC/T 561—1999散装水泥车性能试验方法QC/T 587—1999罐式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 588—1999自卸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 589—1999厢式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 645—2000清障车QC/T 652—2000吸污车QC/T 653—2000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QC/T 667—200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技术条件QC/T 668—200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试验方法QC/T 29053—1992厢式货车质量分等QC/T 29054—1992轻质燃油油罐汽车质量分等QC/T 29055—1992保温汽车冷藏汽车质量分等QC/T 29057—1992气卸散装水泥罐式汽车质量分等QC/T 29100—1992图书馆车技术条件QC/T 29104—1992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QC/T 29105.1—1992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术语及其定义QC/T 29105.2—1992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装置及装置的清洗QC/T 29105.3—1992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取样QC/T 29105.4—1992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显微镜颗粒计数法QC/T 29111—1993扫路车技术条件QC/T 29113—1993真空吸粪车技术条件QC/T 29114—1993洒水车技术条件QCn 29019—1991专用汽车取力器质量分等(6) 矿用车标准QC/T 75—1998矿用自卸汽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76.1—199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通则QC/T 76.2—199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驾驶员座位基准点R测量方法QC/T 76.3—199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爬坡能力试验QC/T 76.4—199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自动换挡转速或车速试验QC/T 76.5—199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恒功试验QC/T 76.6—199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燃料消耗量试验QC/T 76.7—199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应急转向能力试验QC/T 76.8—199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行驶平顺性试验QC/T 76.9—199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空气调节系统性能试验QC/T 76.10—199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冷却系冷却能力试验QC/T 76.11—1993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使用可靠性试验QC/T 202—1995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牵引性能试验QC/T 203—1995矿用自卸汽车驾驶室噪声测量方法及限值QC/T 250—1998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制动性能试验QC/T 251—1998矿用自卸汽车应急转向性能要求QC/T 651—2000矿用自卸汽车整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7) 摩托车标准QC/T 60—1993摩托车整车性能台架试验方法QC/T 61—1993摩托车发动机强化试验方法QC/T 62—1993摩托车减震器技术条件QC/T 63—1993摩托车减震器试验方法QC/T 64—1993摩托车化油器技术条件QC/T 65—1993摩托车化油器试验方法QC/T 66—1993摩托车离合器技术条件QC/T 67—1993摩托车喇叭声级测量方法QC/T 68—1993摩托车磁电机(有触点)技术条件QC/T 69—1993摩托车磁电机(无触点)技术条件QC/T 70—1993摩托车发动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QC/T 71—1993摩托车轮辋技术条件QC/T 204—199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定型试验规程QC/T 205—1995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质量定期检查规程QC/T 206—1999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定型试验规程QC/T 210—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质量定期检查规程QC/T 224—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通用技术条件QC/T 225—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起动电机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QC/T 226—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蹄总成技术条件QC/T 227.1—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片摩擦性能试验方法QC/T 227.2—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片粘结剪切强度试验方法QC/T 228.1—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技术条件QC/T 228.2—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钢丝绳QC/T 228.3—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接头QC/T 228.4—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QC/T 228.5—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套管帽QC/T 228.6—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管QC/T 228.7—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调整螺母QC/T 228.8—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护套QC/T 228.9—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销柱QC/T 228.10—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操纵拉索试验方法QC/T 229—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子机油泵技术条件QC/T 230—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空气滤清器技术条件QC/T 231—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反冲起动器技术条件QC/T 232—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手制动操纵杆静强度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QC/T 233—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踏板静强度试验方法及性能要求QC/T 234—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轴承技术条件QC/T 235—199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QC/T 253—199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型号编制方法QC/T 654—2000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QC/T 655—2000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器技术条件QC/T 29099—1992摩托车用硅整流交流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QC/T 29115—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规程QC/T 29116—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查评定办法QC/T 29117.1—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整车抽查评定办法QC/T 29117.2—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整车装配调整评定办法QC/T 29117.3—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整车外观质量评定办法QC/T 29117.4—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整车可靠性评定办法QC/T 29117.5—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整车耐久性评定办法QC/T 29117.6—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可靠性统计计算公式及故障模式QC/T 29117.7—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发动机质量考核评定办法QC/T 29117.8—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发动机可靠性考核评定办法QC/T 29117.9—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发动机耐久性考核评定办法QC/T 29117.10—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发动机装配调整及外观质量检查评定办法QC/T 29117.11—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发动机清洁度检查评定办法QC/T 29117.12—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减震器质量评定办法QC/T 29117.13—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灯具质量评定办法QC/T 29117.14—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仪表质量评定办法QC/T 29117.15—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轻合金整体轮圈质量评定办法QC/T 29117.16—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发动机化油器质量评定办法QC/T 29117.17—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发动机磁电机质量评定办法QC/T 29117.18—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发动机永磁交流发电机质量评定办法QC/T 29117.19—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发动机活塞质量评定办法QC/T 29117.20—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质量评定办法QC/T 29117.21—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质量评定办法QC/T 29117.22—1993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摩托车消声器质量评定办法(8) 汽车发动机标准QC/T 33—1992汽车风扇离合器试验方法QC/T 248—1998汽车化油器性能试验方法QC/T 249—1998机械膜片式汽油泵试验方法QC/T 280—1999汽车发动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QC/T 281—1999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QC/T 282—1999汽车发动机曲轴止推片技术条件QC/T 285—1999汽车化油器技术条件QC/T 288—1999汽车用水泵总成质量分等QC/T 289—1999汽车用机油泵总成质量分等QC/T 290—1999汽车散热器质量分等QC/T 324—2000汽车燃油空气加热器QC/T 468—1999汽车散热器技术条件QC/T 469—1999汽车发动机气门技术条件QC/T 471—1999重型汽车柴油机技术条件QC/T 477—1999汽车化油器进口凸缘的安装尺寸QC/T 478—1999机械膜片式汽油泵凸缘的安装尺寸QC/T 481—1999汽车发动机曲轴技术条件QC/T 488—2000汽车燃油箱盖、加油口QC/T 489—1999机油散热器总成技术条件QC/T 492—1999汽车化油器、汽油泵型号编制方法QC/T 508—1999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QC/T 509—1999汽车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QC/T 510—1999汽车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QC/T 511—1999汽车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偶件技术条件QC/T 512—1999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及喷油器清洁度测定方法及限值QC/T 515—1999汽车发动机用调温器型式与尺寸QC/T 515—2000汽车发动机用调温器型式与尺寸QC/T 516—1999汽车发动机轴瓦锡基和铅基合金金相标准QC/T 521—1999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技术条件QC/T 525—1999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QC/T 526—1999汽车发动机定型试验规程QC/T 527—1999汽车发动机连杆技术条件QC/T 540—1999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2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QC/T 541—1999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Ⅱ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QC/T 542—1999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5型和6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QC/T 543—1999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Ⅰ型螺纹安装喷油器体QC/T 544—2000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技术条件QC/T 547—1999汽车发动机螺旋衬簧铸铁油环技术条件QC/T 551—1999汽车发动机飞轮壳安装尺寸QC/T 558—1999汽车发动机轴瓦双金属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方法QC/T 570—1999汽车发动机气缸套技术条件QC/T 590—1999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QC/T 591—1999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QC/T 630—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QC/T 631—1999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技术条件QC/T 637—2000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QC/T 644—2000汽车金属燃油箱技术条件QC/T 901—1998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QC/T 29025—1991汽车管带式散热器芯子型式尺寸QC/T 29031—1991汽车发动机轴瓦电镀层技术条件QC/T 29060—1992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质量分等QC/T 29061—1992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技术条件QC/T 29069—1992汽车汽油泵质量分等QC/T 29076—1992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质量分等QC/T 29086—1992汽车发动机轴瓦质量分等QC/T 29088—1992汽车发动机化油器出口凸缘尺寸QC/T 29102—1992汽车化油器质量分等(9) 火花塞标准QC/T 429—1999高能点火装置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 430—1999火花塞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 431—1999火花塞瓷绝缘体技术条件QC/T 432—1999火花塞瓷绝缘体试验方法外观与尺寸试验方法 QC/T 433—1999火花塞瓷绝缘体试验方法耐压试验方法QC/T 434—1999火花塞瓷绝缘体试验方法体积密度试验方法QC/T 435—1999火花塞瓷绝缘体试验方法高温绝缘电阻试验方法QC/T 436—1999火花塞瓷绝缘体试验方法耐冷热急变性能试验方法QC/T 437—1999火花塞瓷绝缘体试验方法冲击强度试验方法(10) 活塞、活塞环标准QC/T 39—1992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检测方法QC/T 275—1999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金相标准QC/T 279—1999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钢带组合油环技术条件QC/T 283—1999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技术条件QC/T 284—1999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球墨铸铁活塞环金相标准 QC/T 552—1999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铸造铝活塞技术条件QC/T 553—1999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铸造铝活塞金相标准QC/T 554—1999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技术条件QC/T 555—2000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标准 QC/T 29075—1992汽车发动机活塞质量分等QC/T 29085—1992汽车发动机活塞环质量分等(11) 滤清器标准QC/T 31—1992汽车用全流式机油滤清器滤芯尺寸QC/T 32—1992汽车用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方法QC/T 48—1992汽车汽油滤清器JB 2994—1981QC/T 287—1999汽车燃油滤清器纸质滤芯尺寸规格(12) 底盘标准QC/T 25—1992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总成技术条件QC/T 27—1992汽车干摩擦式离合器台架试验方法QC/T 291—1999汽车机械式分动器性能要求QC/T 292—1999汽车机械式分动器台架试验方法QC/T 293—1999汽车半轴台架试验方法QC/T 294—1999汽车半轴技术条件QC/T 298—1999微型货车整车悬架静负荷特性测定方法QC/T 299—2000汽车动力转向油泵技术条件QC/T 301—1999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技术条件QC/T 302—1999汽车动力转向动力缸台架试验方法QC/T 303—1999汽车动力转向油罐技术条件QC/T 304—1999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 305—1999汽车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技术条件ZQC/T 306—1999汽车动力转向控制阀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 409—1999汽车用轴套技术条件QC/T 463—1999汽车用液力变矩器技术条件QC/T 465—1999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分类的术语及定义QC/T 470—1999汽车自动变速器操纵装置的要求QC/T 483—1999汽车前轴疲劳寿命限值QC/T 491—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尺寸系列及技术条件QC/T 494—1999汽车前轴刚度试验方法JBQC/T 513—1999汽车前轴台架疲劳寿命试验方法QC/T 522—1999汽车转向拉杆总成技术条件QC/T 523—1999汽车传动轴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 529—2000汽车动力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 530—2000汽车动力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QC/T 533—1999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方法QC/T 534—1999汽车驱动桥台架试验评价指标QC/T 545—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台架试验方法QC/T 546—1999汽车筒式减振器清洁度限值及测定方法QC/T 557—1999汽车用液力变扭器台架试验方法QC/T 563—1999汽车转向盘试验方法QC/T 568—1999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QC/T 580—1999汽车变速器安装尺寸JQC/T 647—2000汽车转向万向节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648—2000汽车转向拉杆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649—2000汽车转向传动轴总成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650—2000汽车转向拉杆球头销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29033—1991汽车液力变速器台架性能试验方法QC/T 29048—1992汽车悬架用筒式减振器质量分等QC/T 29049—1992汽车动力转向油泵质量分等QC/T 29051—1992汽车万向节十字轴总成质量分等QC/T 29052—1992汽车离合器总成质量分等QC/T 29063—1992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QC/T 29070—1992汽车半轴质量分等QC/T 29082—1992汽车传动轴总成技术条件QC/T 29083—1992汽车传动轴总成质量分等QC/T 29096—1992汽车转向器总成台架试验方法QC/T 29097—1992汽车转向器总成技术条件QC/T 29098—1992汽车转向器总成质量分等QC/T 29101—1992汽车用拉索总成QC/T 29103—1992汽车钢板弹簧质量分等QC/T 29108—1993汽车驱动桥差速器行星及半轴齿轮质量分等 QC/T 29109—1993汽车用驱动桥主、从动圆锥齿轮质量分等QC/T 29110—1993汽车变速器分动器总成及其齿轮产品质量分等 QCn 29035—1991汽车钢板弹簧技术条件(13) 制动标准QC/T 35—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台架试验方法QC/T 36—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QC/T 37—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调节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QC/T 38—1992汽车与挂车气压调节保护装置台架试验方法QC/T 77—1993汽车液压制动轮缸技术条件QC/T 79—1993汽车制动系螺旋管QC/T 200—1995汽车气制动装置用储气筒技术条件QC/T 201—1995汽车气制动用热塑管接头尺寸QC/T 237—1997汽车驻车制动器性能台架试验方法QC/T 239—1997货车、客车制动器性能要求QC/T 307—1999真空助力器技术条件QC/T 309—1999制动鼓工作直径及制动蹄片宽度尺寸系列QC/T 311—1999汽车液压制动主缸技术条件QC/T 479—1999货车、客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QC/T 556—1999汽车制动器温度测量和热电偶安装QC/T 564—1999轿车制动器台架试验方法QC/T 582—1999轿车制动器性能要求QC/T 592—1999轿车制动钳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QC/T 593—1999液压感载比例阀技术条件QC/T 29079—1992使用非石油基制动液的汽车液压制动软管总成质量分等QC/T 29080—1992汽车气制动软管总成质量分等(14) 电器标准QC/T 16—1992点火线圈通用技术条件QC/T 19—1992汽车用分电器技术条件QC/T 20—1992汽车用气压式制动灯开关技术条件QC/T 26—1992汽车用分电器安装尺寸QC/T 28—1992汽车用起动机安装尺寸QC/T 29—1992汽车用电喇叭安装尺寸QC/T 30—1992汽车用电喇叭技术条件JQC/T 73—1993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 74—1993汽车用交流发电机调节器安装尺寸QC/T 78—1993汽车用插接式继电器和闪光器安装尺寸QC/T 197—1995汽车常用开关的安装尺寸QC/T 198—1995汽车用开关通用技术条件QC/T 218—1996汽车用转向管柱上组合开关技术条件QC/T 219—1996汽车用脚踏式变光开关QC/T 220—1996汽车用易熔线QC/T 277—1999起动机特性试验方法QC/T 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4—1999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T 415—1999汽车用点烟器技术条件QC/T 416—1999点火系统的测试方法QC/T 417—1999汽车用片式插接件QC/T 418—1999汽车用片式插接器技术条件QC/T 419—1999喇叭继电器技术条件QC/T 420—1999汽车用熔断器QC/T 421—1999汽车交流发电机轴伸尺寸QC/T 422—2000机动车用硅整流二极管QC/T 423—1999汽车电器接线柱标记QC/T 424—1999汽车用交流发电机电气特性试验方法QC/T 425—1999汽车用直流发电机安装尺寸QC/T 426—1999汽车用直流发电机调节器安装尺寸QC/T 427—1999汽车用电源总开关技术条件QC/T 438—1999汽车点火系高压塑料件技术条件QC/T 467—1999起动机电路的电压降QC/T 501—1999汽车信号闪光器技术条件QC/T 504—1999汽车用点火开关技术条件QC/T 505—1999汽车用车灯开关技术条件QC/T 506—1999汽车用仪表灯开关技术条件QC/T 507—1999汽车断电器用电容器技术条件QC/T 519—1999汽车分电器用断电器技术条件QC/T 548—1999汽车用洗涤电动机技术条件QC/T 549—1999汽车倒车报警器QC/T 550—1999汽车用蜂鸣器QC/T 632—2000汽车用翅板式开关技术条件QC/T 29030—1991点火线圈安装连接尺寸QC/T 29050—1992汽车用电喇叭质量分等QC/T 29064—1992汽车用起动机技术条件QC/T 29065—1992汽车用起动机质量分等QC/T 29072—1992点火线圈质量分等QC/T 29081—1992汽车用分电器质量分等QC/T 29090—1992汽车用刮水电动机技术条件QC/T 29091—1992汽车用刮水电动机质量分等QC/T 29092—1992汽车用暖风电动机技术条件QC/T 29093—1992汽车用暖风电动机质量分等QC/T 29094—1992汽车用交流发电机技术条件QC/T 29095—1992汽车用交流发电机质量分等QC/T 29106—1992汽车用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n 29009—1991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QCn 29010—1991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n 29011—1991汽车用点火线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n 29012—1991汽车用圆柱式电线插接件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 QCn 29013—1991汽车用蓄电池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JB (15) 灯光标准QC/T 260—1998汽车高位制动灯QC/T 578—1999汽车及挂车牌照灯配光性能QC/T 29062—1992汽车前照灯质量分等(16) 车身及其附件标准QC/T 43—1992汽车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技术条件QC/T 44—1997汽车风窗玻璃电动刮水器技术条件QC/T 45—1992汽车风窗玻璃气动刮水器型式与尺寸QC/T 46—1992汽车风窗玻璃电动刮水器型式与尺寸QC/T 47—1992汽车座椅术语QC/T 55—1993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试验方法QC/T 207—1996汽车用普通气弹簧QC 244—1997汽车安全带动态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C/T 246—1997汽车风窗玻璃电动洗涤器技术条件QC/T 323—1999汽车门锁QC/T 490—2000汽车车身制图QC/T 531—1999汽车用后视镜性能试验方法QC/T 532—1999汽车用后视镜技术条件QC/T 567—1999轿车行李箱测量参考体积的方法QC/T 585—1999轿车机械式千斤顶技术条件QC/T 586—1999汽车门铰链QC/T 626—1999汽车玻璃升降器QC/T 627—1999汽车电动门锁装置QC/T 628—1999汽车用带点火开关的转向锁QC/T 629—1999汽车遮阳板QC/T 634—2000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QC/T 636—2000汽车电动玻璃升降器QC/T 656—2000汽车空调制冷装置性能要求QC/T 657—2000汽车空调制冷装置试验方法QC/T 658—2000汽车空调整车降温性能试验方法QC/T 659—2000汽车空调(HFC134a)用标识QC/T 660—2000汽车空调(HFC134a)用压缩机试验方法QC/T 661—2000汽车空调(HFC134a)用液气分离器QC/T 662—2000汽车空调(HFC134a)用贮液干燥器QC/T 663—2000汽车空调(HFC134a)用热力膨胀阀QC/T 664—2000汽车空调(HFC134a)用软管及软管组合件QC/T 665—2000汽车空调(HFC134a)用充注接口QC/T 666—2000汽车空调(HFC134a)用密封件QC/T 669—2000汽车空调(HFC134a)用管接头和管件QC/T 29058—1992载货汽车车箱技术条件QC/T 29059—1992载货汽车车厢质量分等QC/T 29066—1992汽车用水暖式暖风装置质量分等QC/T 29067—1992汽车风窗玻璃电动刮水器质量分等QC/T 29068—1992汽车门锁质量分等QC/T 29071—1992汽车用玻璃升降器质量分等QC/T 29077—1992汽车用空气压缩机质量分等QC/T 29078—1992汽车用空气压缩机技术条件QCn 29015—1991自卸汽车栏板锁紧装置技术条件(17) 车轮标准QC/T 199—1995汽车车轮平衡块QC/T 211—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轻合金车轮试验方法QC/T 212—1996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铝合金整体车轮通用技术条件QC/T 221—1997汽车轻合金车轮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QC/T 240—1997车轮轮辐在轮毂上安装尺寸的检验方法QC/T 241—1997汽车无内胎车轮密封性试验方法QC/T 242—1997汽车车轮不平衡量要求及测试方法QC/T 243—1997车轮安装面平面度要求及测试方法QC/T 258—1998轿车钢制车轮螺母座刚度要求及测试方法QC/T 259—1998车轮轮辋/轮幅焊接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296—1999用球带尺检验汽车轮辋标定直径的检验方法QC/T 297—1999汽车轮辋检验用球带尺QC/T 581—1999汽车轮辋轮廓检验样板QC/T 29084—1992汽车车轮质量分等(18) 基础通用标准QC/T 1—1992汽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QC/T 2—1992汽车产品图样格式QC/T 3—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整性QC/T 4—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用与更改办法QC/T 5—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QC/T 6—1992汽车产品明细表编制规则QC/T 7—1992汽车产品设计文件编号规则QC/T 17—1992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QC/T 18—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术语QC/T 196—1994汽车工业科学技术档案分类表QC/T 238—1997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QC/T 262—1999汽车渗碳齿轮金相检验QC/T 263—199960牙型角英寸制外锥螺纹零件的结构尺寸QC/T 265—1999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规则QC/T 266—1999汽车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一般要求QC/T 267—1999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 268—1999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QC/T 269—1999汽车铸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 270—1999汽车钢模锻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QC/T 272—1999汽车用铝合金铸件技术条件QC/T 273—1999汽车用锌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压铸件技术条件QC/T 276—1999汽车零件热处理硬度规范QC/T 326—1999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QC/T 327—1999汽车用球头接头QC/T 328—1999汽车用螺杆式球销QC/T 329—1999汽车用球销球座QC/T 330—1999汽车用簧片螺母QC/T 333—1999内外锯齿锁紧垫圈QC/T 336—1999螺纹叉QC/T 337—1999焊接叉QC/T 338—1999铅封QC/T 340—1999六角法兰承面带齿螺栓QC/T 343—1999螺母保护帽QC/T 344—1999孔用压扁钢丝挡圈QC/T 345—1999轴用压扁钢丝挡圈QC/T 346—1999塑料堵塞QC/T 349—1999塑料紧箍带QC/T 350—1999塑料开尾销钉QC/T 354—1999汽车车轮螺母法兰球面螺母QC/T 355—1999汽车车轮螺母锥面螺母QC/T 356—1999汽车车轮螺母球面螺母QC/T 357—1999汽车车轮螺母内螺母QC/T 362—1999六角较薄螺母QC/T 363—1999盆型圆锥垫圈QC/T 364—1999滚花圆柱销QC/T 368—1999弹性夹片QC/T 369—1999多管夹片QC/T 370—1999单管夹片QC/T 371—1999对称双管夹片QC/T 372—1999焊接式单头夹片QC/T 373—1999一端固定式双管夹片QC/T 374—1999中间固定式双管夹片QC/T 375—1999一端固定式单管夹片QC/T 376—1999六角头螺塞QC/T 377—1999开槽柱形螺塞QC/T 378—1999内六角锥形螺塞QC/T 379—1999方头锥形螺塞QC/T 381—1999六角头锥形螺塞QC/T 382—1999开槽锥形螺塞QC/T 383—1999六角头锥形磁性螺塞QC/T 384—1999方槽锥形磁性螺塞QC/T 385—1999六角头磁性螺塞QC/T 386—1999磁芯QC/T 387—1999塞片QC/T 388—1999碗形塞片QC/T 399—1999卡套式锥螺纹直通接头体QC/T 400—1999卡套式锥螺纹直角三通接头体QC/T 401—1999卡套式锥螺纹直角接头体QC/T 402—1999卡套式锥螺纹三通接头体QC/T 403—1999扩口式锥螺纹直通管接头体QC/T 404—1999扩口式锥螺纹直通管接头体QC/T 405—1999扩口式锥螺纹三通管接头体。
汽车用密封件试验方法

汽车用密封件试验方法汽车密封件可重要啦,就像给汽车穿上了一层防护服呢。
那怎么知道这些密封件是不是靠谱呢?这就得来看看试验方法啦。
一、外观检查。
咱先得看看密封件的外观。
就像挑水果一样,得看看它表面有没有瑕疵。
有没有裂缝啊,有没有不平整的地方呀。
要是密封件表面都坑坑洼洼的,那肯定是不行的,就像人穿的衣服破了个洞,肯定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啦。
用肉眼仔细瞅瞅,要是有一些小疙瘩或者小划痕太多,可能就会影响它的密封效果哦。
二、尺寸测量。
尺寸也很关键呢。
密封件得大小合适才能严丝合缝地在汽车上工作。
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像卡尺之类的,量一量它的长度、宽度、厚度啥的。
要是尺寸不对,要么太大塞不进去,要么太小就会有缝隙,那密封就无从谈起啦。
这就好比给汽车配钥匙,钥匙的尺寸不对,怎么能开锁呢?三、耐温性试验。
汽车在不同的环境里跑,温度变化可大了。
密封件得能经受住高温和低温的考验。
把密封件放在高温环境里,看看它会不会变形、变软。
再把它放到低温环境下,看会不会变脆、开裂。
就像人在不同的天气里得能适应一样,密封件也要能在冷热交替中坚守岗位。
如果高温下它都融化了,或者低温下像饼干一样一掰就断,那肯定不能用在汽车上啦。
四、耐油性试验。
汽车里有各种油液,密封件得和这些油液好好相处。
把密封件泡在油里一段时间,然后拿出来看看它有没有膨胀、有没有被腐蚀。
要是密封件一碰到油就像气球一样鼓起来,或者变得破破烂烂的,那可就糟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对某种食物过敏,一吃就出问题,密封件要是对油液过敏,汽车的密封性就会大打折扣。
五、密封性试验。
这可是最重要的试验啦。
把密封件安装在模拟的汽车部件上,然后给这个部件加压或者抽真空。
看看有没有气体或者液体泄漏。
如果有泄漏,就像一个漏水的桶一样,那密封件就是不合格的。
就像我们希望家里的门窗关得紧紧的,汽车的密封件也得把汽车内部保护得严严实实的。
汽车用密封件的试验方法就是要从各个方面来考察这些小小的密封件,只有通过了这些试验的密封件,才能在汽车上好好工作,保障我们的汽车安全又舒适地行驶呢。
营运车辆密封性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营运车辆密封性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
1.1 客车防雨密封性
按12.9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应达到QC/T476的有关要求。
1.2 连接件密封性
汽车上各连接件无漏油、渗水和漏气现象。
1.3 制动系统密封性
1.3.1 采用气压制动的汽车,当气压升至600kPa且不使用制动的情况下,停止空气压缩机3min后,其气压降低值应不大于10kPa。
在气压600kPa的情况下,将制动踏板踩到底,待气压稳定后观察3min,单车气压降低值应不大于20kPa;汽车列车气压降低值不得超过30kPa。
1.3.2 采用液压制动的汽车在保持踏板力为700N达到1min 时,踏板不得有缓慢向地板移动的现象。
《汽车紧固点防水密封性能试验及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汽车紧固点防水密封性能试验及评价方法》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汽车紧固点防水密封性能试验及评价方法》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立项,文件号中汽学函【2019】XX号,任务号为2019-X(由学会填写)。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防腐蚀老化分会提出,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冠标(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耐落螺丝(昆山)有限公司、上海纳特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上海球明标准件有限公司、盈锋紧固系统(无锡)有限公司、上海依工塑料五金有限公司、江苏华盛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特迈驰紧固件系统(苏州)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目前,国内外对于汽车紧固点密封及防水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尚没有成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广泛应用的企业标准。
随着汽车紧固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紧固点密封防水性能的要求一直以来长期存在且越来越受到关注。
典型的应用点有汽车前舱紧固点、地板凸焊类紧固点、汽车扰流板和车身紧固点、大灯和车身紧固点、动力电池总成紧固点等对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部位。
而今,大多数国内外主机厂并没有专门针对紧固件连接点的密封防水性能零件级别和子系统级别测试要求和规范,也没有相关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防水密封性能的探测和验证仅通过整车雨淋试验或者整车耐久路试进行检验,缺乏零部件和子系统级别的验证,对于新车型紧固点的密封性能设计开发存在一定的风险。
急需出台一部成熟可靠且广泛接受的紧固连接点密封防水性能试验和评价方法的标准,以降低设计开发的过程风险,提高紧固件设计选用的稳健性,减少后期工程更改的成本,填补目前此领域的标准空白。
当下已有个别主机厂正在研究开发相关标准,但是由于各主机厂标准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各有不同,造成紧固件供应商和相关零部件供应商没有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性能对比参照标准,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和差异化评价的现象。
驾驶室总成防雨密封性检测

产 琐 饧
驾驶室总成 防雨密封性检测
摘 要 :通过 介绍解放载 货车驾驶室淋雨 试验过程 ,阐述 了淋雨试验 在解放载 货车驾驶室初期 产
品设计 中所发挥 的重 要作 用 ,以及在 批量生产后 对于提升产 品密封质量 、检验 工艺过程保证 能力 方 面所起 的作用 。同时根据多年 的驾 驶室淋雨试验 ,提 出了驾 驶室淋雨试验 的新观点和新 方法。 关键词 :载货车 驾驶室 总成 密封性 中图分类 号 :U 6 .1 7 4 38 . 0 检测
是拼接 的。驾驶室分为前围、后 围、左/ 右侧围、项
盖 、地 板 及 车 门 分 总成 ,在 两 件 搭 接 处产 品设 计 有
保 障等方面相对乘 用车来说 ,投入 的精 力、物 力都 较 小 ,基本上采用抽样检 测方式来控制批量 的驾驶
室 漏 雨 。 但 随着 商 用 车 发 展 ,一 些 涉及 到 的驾 乘 舒
驾 驶 室 白车 身 由结 构 件 、功 能 件 及 表 面 件 焊 接 组成 。对于 密 封性最 有 利 的是整 个车 身外 表面 为整 体 冲压 件 ,但考 虑到 工艺 和成 本 ,车 身外表 面 基本上 都
主要依靠价格低 、运营成本低 、故障率低来获得用
户 的认 可 ,即使 驾 驶 室有 轻 微 的 漏雨 ,用 户 也 能 接 受 。 因 此 为 了 降低 成 本 ,商 用 车 在 产 品 设 计 、 工 艺
测 ,发现其顶盖天窗装配点存在细微渗水 ,通过在天
窗装配 前涂 胶 ,解决 了漏雨 问题 ,从 而避 免发 生批 量
问题 。
( 新 产品 试制 2)
此项 目还 处于试 验 阶段 ,见 图2 、图3 。
装配在驾驶室后围的发动机进气道 ,市场反馈其
汽车淋雨密封检测设备设计

不同的雨种下进行检测,切实模拟车辆实际驾驶场景,充分验证 淋雨密封能力,从而提高整车检测能力,提升品质水平。
0 引言
淋雨密封检查作为一个重点项目,目的是检查车辆在淋雨后 是否存在漏水的情况。汽车行业标准 QC/T 476-2007《客车防雨 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下称《规范》),规范了客车淋雨检测 的试验方法和条件,包括客车需接受喷淋的部位和对应的平均淋 雨强度、试验时间、渗漏记录及扣分方法 [1]。目前国家对于乘用 车没有出台针对性的淋雨检测规范,一般汽车制造厂依据自身品 质目标而定。
学术 | 制造研究
ACADEMIC
汽车淋雨密封检测设备设计
陈睿鹏、冯东明、郭东成、刘炳达
(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广州 511434)
摘要 :针对汽车制造厂中,静态式淋雨密封检测设备(下称静态式淋雨设备)对汽车漏水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态式汽车淋雨密封检测设备(下 称动态式淋雨设备)。在静态式淋雨设备的基础上,汽车四轮下方增加独立升降机构,通过不同的举升动作,驱动车辆在不同的姿态下进行淋雨检测,同时通过设计复 合式的喷淋系统, 能喷出雾化雨、暴雨等多个雨种, 大大提升检测能力。本文详细介绍动态式淋雨设备的结构及程序逻辑, 为汽车制造厂解决漏水检测能力不足提供 参考借鉴。 关键词 :淋雨密封 ;检测设备 ;静态式 ;动态式 中图分类号 :U463 文献标识码 :A
1 汽车淋雨漏水问题简析
《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QC/T 271《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QC/T 271-1999《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自1999年7月5日发布至现在已使用20年,在这30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对汽车防雨密封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此期间,QC/T 271-1999逐步暴露出标准在适用性、可操作性和检测内容等方面的一些不足,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车分委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于2018年7月提交了对该标准进行修订的立项申请。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19年8月30日下达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包括修订推荐性行业标准《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计划号为2019-0776T-QC。
2.背景和意义据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至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从2.2万亿增长到101.2万亿,增长46倍;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70元增长到42359元,增长27倍;全国汽车产量从70.9万辆增长到2572.1万辆,增长326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产品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产量也在大幅提升,汽车产品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随着近两年车市寒冬的到来,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汽车企业必须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因此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对汽车企业来说,汽车的防雨密封性都是至关重要的评价指标。
这就要求作为防雨密封性能检验的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汽车企业对防雨密封性有验证需要,才能尽量满足用户对汽车防雨密封性的要求。
经过调研反馈QC/T 271-1999《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在标准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适用性。
按流量评估淋雨强度,不适用于所有设备。
对于不同的设备,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由于喷淋面积的不同,会存在实际淋雨强度不同的问题。
汽车紧固点防水密封性能试验及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汽车紧固点防水密封性能试验及评价方法》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汽车紧固点防水密封性能试验及评价方法》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立项,文件号中汽学函【2019】XX号,任务号为2019-X(由学会填写)。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防腐蚀老化分会提出,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华人运通(江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苏)技术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天际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冠标(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耐落螺丝(昆山)有限公司、上海纳特汽车标准件有限公司、上海球明标准件有限公司、盈锋紧固系统(无锡)有限公司、上海依工塑料五金有限公司、江苏华盛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特迈驰紧固件系统(苏州)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目前,国内外对于汽车紧固点密封及防水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尚没有成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广泛应用的企业标准。
随着汽车紧固件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紧固点密封防水性能的要求一直以来长期存在且越来越受到关注。
典型的应用点有汽车前舱紧固点、地板凸焊类紧固点、汽车扰流板和车身紧固点、大灯和车身紧固点、动力电池总成紧固点等对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的部位。
而今,大多数国内外主机厂并没有专门针对紧固件连接点的密封防水性能零件级别和子系统级别测试要求和规范,也没有相关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防水密封性能的探测和验证仅通过整车雨淋试验或者整车耐久路试进行检验,缺乏零部件和子系统级别的验证,对于新车型紧固点的密封性能设计开发存在一定的风险。
急需出台一部成熟可靠且广泛接受的紧固连接点密封防水性能试验和评价方法的标准,以降低设计开发的过程风险,提高紧固件设计选用的稳健性,减少后期工程更改的成本,填补目前此领域的标准空白。
当下已有个别主机厂正在研究开发相关标准,但是由于各主机厂标准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各有不同,造成紧固件供应商和相关零部件供应商没有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性能对比参照标准,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和差异化评价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T 271《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QC/T 271-1999《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自1999年7月5日发布至现在已使用20年,在这30年间,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对汽车防雨密封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此期间,QC/T 271-1999逐步暴露出标准在适用性、可操作性和检测内容等方面的一些不足,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车分委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于2018年7月提交了对该标准进行修订的立项申请。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19年8月30日下达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包括修订推荐性行业标准《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计划号为2019-0776T-QC。
2.背景和意义据统计数据显示,1991年至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从2.2万亿增长到101.2万亿,增长46倍;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70元增长到42359元,增长27倍;全国汽车产量从70.9万辆增长到2572.1万辆,增长326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产品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产量也在大幅提升,汽车产品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随着近两年车市寒冬的到来,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汽车企业必须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
因此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对汽车企业来说,汽车的防雨密封性都是至关重要的评价指标。
这就要求作为防雨密封性能检验的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汽车企业对防雨密封性有验证需要,才能尽量满足用户对汽车防雨密封性的要求。
经过调研反馈QC/T 271-1999《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在标准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适用性。
按流量评估淋雨强度,不适用于所有设备。
对于不同的设备,在相同流量的情况下,由于喷淋面积的不同,会存在实际淋雨强度不同的问题。
2)可操作性。
试验方法内容比较简略,对试验的准备、试验过程没有进行描述,对于使用者来说,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对试验的结果有比较大的影响。
3)检测内容。
标准内只要求对左侧、右侧、顶部、底部进行喷淋,前后两侧没有要求存在。
结果评定时,只有站在乘员和货物的角度对车厢的密封性进行检测,缺少车辆功能的检测。
4)淋雨设备。
对试验设备的描述比较简单零散,不利于设备的制造和采购。
为了满足用户对汽车防雨密封性的要求,为了满足汽车企业对汽车防雨密封性验证的需求,为了统一行业内防雨密封性检测方法,有必要对现行的推荐性行业标准QC/T 271-1999《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进行修订。
3.主要工作过程3.1 2018年11月2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了整车试验方法标准研究工作组第十四次工作会议。
会议就标准适用范围、试验方法补充和是否改为国标立项等技术内容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交流。
与会代表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1)建议将该标准与客车防雨密封性标准整合修订。
2)建议将“防雨密封性”改为“防水密封性”。
3)补充水侵入、涉水和洗车等试验内容。
4)建议将该项目改为国标立项。
工作组秘书入表示,该标准目前处理立项阶段,后续需要考虑立项形式,标准适用范围,具体内容等问题。
3.2 2019年4月17日-1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整车试验方法标准研究工作组第十五次工作会议。
根据第十四次会议的建议以及对行业现有车型的调研,制定了项目后续的修订计划:微型货车适用范围过窄,后续修订过程中计划将适用范围扩展到轻型汽车;另外在试验内容上,除完善淋雨试验外,新增加涉水、暴雨道路试验和高低压洗车试验等内容;鉴于目前用户对防雨密封性的高要求和各主机厂实际经验,取消打分评价,原则上不允许渗漏,主机厂可根据具体问题进行主观评价。
会议上就该修订计划,和与会专家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交流。
与会代表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1)建议考虑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密封能力。
2)建议考虑新能源车的特疏要求。
3)建议完善轻型汽车的定义和说明,避免产生歧义。
工作组秘书处表示,目前标准项目处于预研阶段,还存在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请起草组对有问题继续开展调研,并请工作组成员单位提供支持。
3.3 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其中包括修订推荐性行业标准《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计划号为2019-0776T-QC。
根据通知精神和相关领导意见:1)项目按行业标准进行立项修订。
2)标准适用范围保持不变,即:微型货车(含微型厢式货车),也适用于微型客车及其变型车。
3.4 2019年11月26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整车试验方法标准研究工作组第十六次工作会议。
综合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起草了《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草案)》。
在会议上就《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初稿)》和与会专家进行了广泛的研讨、研究。
与会代表就试验装载条件展开了讨论,提出不同配载状态会导致不同的进水情况。
会议要求相关企业可对相关车型进行试验摸底,研究载荷对密封性的影响,召开起草组会议,进一步完善草案,加快标准修订进程。
3.5 2020年4月16日,以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了整车试验方法标准研究工作组第十七次工作会议。
在会议上就《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讨论稿)》和与会专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
与会代表建议规定试验中雨刷器工作状态,检查是否会因为雨刮引起雨水飞溅,雨水从空调进气口进入车厢。
3.6 2020年4月24日,以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了起草组讨论会。
会议的讨论结果有:1、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车厢进水基本“零容忍”,对“滴”的定义不必细化为“慢滴”,“滴”,“快滴。
2、对试验设备内窥镜的要求,由于内窥镜不是必须的设备,只是辅助检查,不必在标准中单独要求。
3.检查车厢内渗漏情况时,由于不再区分“慢滴”“滴”“快滴,删除对金属板引流的操作。
4、对于不同淋雨设备,由于设计参数不同,单只喷嘴的喷淋面积也不想同,为方便计算,增加了单只喷嘴的喷淋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描述。
标准起草工作组根据前期多次讨论结果对标准进行修订并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1)符合性原则。
标准的内容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标准的编写和表述方法遵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进行。
(2)科学性原则。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行业内相关领域的实际状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和听取汽车主机厂、检测机构对于防雨密封性的意见和建议。
标准的技术指标充分调研了国内、国际标准法规的要求,标准的关键指标均有参考来源或经过试验验证及专家论证。
(3)适用性原则。
标准技术指标的制定过程考虑了与现有标准体系的协调一致,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技术条款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协调,具体试验方法便于操作实施。
(4)广泛性原则。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广泛考虑了行业内各汽车主机厂和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标准的适用范围具有广泛性,可以兼顾不同车辆类型和不同的试验设备。
2.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试验方法、附录六个章节,具体内容介绍说明如下:2.1标准的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型货车防水密封性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标准适用于车长小于或等于3500 mm且总质量小于或等于1800 kg的N类汽车,车长小于或等于3500 mm且内燃机气缸总排量小于或等于1000 mL(对纯电动汽车为驱动电机总峰值功率小于或等于 15kW)的M类汽车及其变型车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三轮货车及低速货车。
2.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2.3 术语和定义汽车防雨密封性汽车在淋雨的条件下,关闭所有门、窗和孔口盖,防止雨水进入车厢或影响汽车正常运转的能力。
渗水从缝隙中缓慢出现,并沿着车身内表面向周围漫延,不滴下。
滴水从车身缝隙中出现,离开或沿着车身内表面断续落下。
流水从车身缝隙中出现,离开或沿着车身内表面连续不断地向下流淌。
平均淋雨强度在单位时间内,在某一淋雨面内各喷嘴的总喷水体积量与各喷嘴所对应的总喷淋面积的比值,单位为mm/min。
2.4试验条件2.4.1 试验汽车试验前,应对车辆进行检查,只有认定试已符合厂方规定的防雨技术条件,方可进行试验。
2.4.2 试验设备2.4.2.1 淋雨面积要大于整车垂直投影面积。
车身前部、侧面、后部、顶部及底部的各受检部位均应处于受雨状态。
淋雨装置可参考附录 A的要求。
2.4.2.2 车身前部平均淋雨强度为(12±1)mm/min,车身侧面、后部、顶部和底部平均淋雨强度为(8±1)mm/min。
淋雨强度的调节方法见附录B。
应定期检查淋雨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2.5 试验方法2.5.1 车辆应经过预热行驶(需打开远光灯、雾灯),并达到正常的行驶温度。
2.5.2 将试验车辆停放在淋雨间指定的位置,拉紧手刹。
熄火,关闭车灯。
试验人员进入车厢,关闭所有门、窗及孔口盖。
2.5.3 启动淋雨装置,待淋雨状态稳定后开始试验,试验时间为15min。
2.5.4 打开雨刮器,将档位调节到最大档位。
2.5.5 试验开始后5min,试验人员开始观察并记录车厢各部位的渗漏情况。
若渗漏部位有护板遮挡,应使用内窥镜或者将该部位护板拆除。
2.5.6 待淋雨结束后,检查喇叭是否工作正常。
2.5.7 检查车门、天窗等是否有积水。
2.5.8 对厢式货车,试验人员应用擦净货厢门接缝处的积水,打开货厢门,观察并记录货厢内的渗漏情况。
2.5.9 正常行驶10km,然后检查是否出现新故障码。
2.5.10 检查各车灯是否有水、雾。
2.5.11 检查各电动门、窗是否工作正常。
2.5.12 用擦净摄像头,检查摄像头成像是否正常。
2.5.13 将检查情况记录到附录 C中。
2.6 附录2.6.1 附录A2.6.1.1淋雨装置要求淋雨装置应有前、后、左、右、顶部及底部6个喷淋面, 各喷淋面可移动以适应不同车辆外形尺寸的变化。
每个喷淋面的主管路分别设置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
水泵供水压力(150±10)kPa 。
2.6.1.2喷嘴布置及数量在各喷淋面支管路上均匀安装喷嘴,喷嘴间横向及纵向间距均为0.4m,喷嘴数量应保证对应车身外表面受检部位处于淋雨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