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有限元期末复习提纲及整理

有限元期末复习提纲及整理

有限元期末复习提纲1.弹性矩阵,应变矩阵,应力矩阵的定义微分体表面上的应力可分解为一个正应力和两个切应力。

垂直于表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平行于表面的应力称为切应力。

应力矩阵弹性矩阵应变矩阵2.节点自由度定义,写出平面应力三角形单元,刚架单元与桁架单元(平面与空间),薄板弯曲单元,实体元的节点自由度节点自由度:节点所具有的位移分量的数量平面应力三角形单元:节点自由度2,单元自由度数=2*3=6平面刚架单元:节点自由度3(2个移动自由度,1个旋转自由度),单元自由度数=3*2=6空间刚架单元:节点自由度6,单元自由度数=6*2=12平面桁架单元:节点自由度2,单元自由度数=2*2=4空间桁架单元:节点自由度3,单元自由度数=3*2=6薄板弯曲单元:实体元:4节点四面体单元:节点自由度3,单元自由度数=3*4=123.平面应力问题的定义和特点1. 平面应力问题如果空间物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该问题可以按平面应力问题考虑。

(1)某方向尺寸较另外两方向的尺寸小得多,即近似为一等厚的薄板;(2)受到平行于板面的沿厚度方向均匀分布的面力;根据上述条件,在上图中,图(a)所示的结构属于平面应力问题。

而图(b)中结构的载荷与板平面不平行,图(c)中结构的厚度t与截面尺寸差不多,因此不是平面应力问题。

一般地,当结构厚度t≤L/15(L为截面特征尺寸)时,结构可作为平面应力问题。

如车辆的墙板顶板等受拉压的平板,内燃机的飞轮,链传动的链片以及宽度较小的直齿圆柱齿轮等。

4.杆件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杆件结构定义:当结构长度尺寸比两个截面方向的尺寸大得多时,这类结构称为杆件曲杆直杆等截面杆(1)桁杆,和其他结构采用铰相连接,如图(a)所示,其连接处可以自由转动,因此这类结构只承受拉压作用,内部应力为拉压应力。

影响应力的几何因素主要是截面面积。

由桁杆组成的杆系称为桁架,若杆系和作用力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则称为平面桁架,否则称为空间桁架。

有限元分析基础复习要点

有限元分析基础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复习要点1.弹性力学解的形式以及有限元解的性质。

2.历史上首次使用的单元形状。

3.有限元方法的应用场合及其发展。

4.有限元方法的研究人员有几类?5.有限元软件的架构。

6.等参元的构造方法和性质。

7.计算模态分析的数学本质。

8.梁理论的种类及特点?9.有限元解与网格密度的关系,与理论解的关系。

10.等参元的局部坐标系特点。

11.不同的梁理论适用范围。

11.剪切锁死,沙漏,减缩积分,零能模式的概念。

12.显示算法和隐式算法。

13.有限元软件的发展趋势。

14.板、壳、膜单元的定义。

15.接触算法的基本算法及其特点。

16.两种模态分析方法的特点。

17.圣维南原理。

18.常用的强度理论。

19.有限元刚度矩阵的特点。

20.应变矩阵的特点。

21.有限元对网格的要求。

22.压力容器的建模方法?油罐,储气罐,槽车,对称或不对称的建模方法23.机械联接面上接触网格的划分。

24.模态计算结果对机床结构优化的意义。

25.已知单元插值函数和结点位移,求给定点的位移。

26.已知单元插值函数和结点温度,求给定点的温度。

27.传热学的三个基本定律。

课后练习汇总(一)用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几个步骤是什么?(二)基于位移的有限元法求出的是结点位移还是单元的位移?(三)机械工程中,有限元法有什么用处?(四)列举几个有限元法可以应用的工程学科。

(五)什么是插值函数?(六)什么是广义胡克定律?(七)有限元软件中常见的单元类型有几种?分别说明这几种单元的应用场合(八)传统的机械设计中,零件强度的校核方法与现代的机械设计有和不同?(九)有限元方法的实施主要是依靠手工计算还是商业软件?(十)有限元法能够用于固体结构的分析,是否可以用于流体、热、电磁场、声场的分析?(十一)传统的机械零件强度校核中,一般要求零件形状简单,可以简化成杆或者梁,有限元方法有这方面的要求么?(十二)CAD建模得到的模型与有限元的模型之间有什么联系?(十三)列举常用的5个常用有限元软件?(十四)工程中常用的模拟、仿真技术除了有限元方法以外,还有哪几种?(十五)主流的有限元软件架构一般是怎样的?(十六)CAD软件经常在有限元软件中经常扮演什么角色?(十七)有限元分析在机械设计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十八)有限元方法与弹性力学的关系是什么?(十九)什么是材料的真应力-应变曲线,跟有限元分析有什么关系?(二十)什么是Tresca应力和Mises应力?分别说明其应用场合。

有限元期末复习

有限元期末复习
相同点是:求解原理相同,都是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变分法。
9、形函数的概念
形函数:形状函数的简称,是坐标的函数,反映单元的位移状态。
二、小计算
等参元
形函数求解
刚度矩阵
三、大计算
平面问题的计算
二、三题计算参考p83也的计算实例,可能会从中截取一部分进行求解
等参单元: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其坐标变换式和位移模式采用同样的形函数和相同的参数,这种单元叫做~。
优点:(1)应用范围广。在平面和空间连续体、杆系结构和板壳问题中都可应用;
(2)易于构造位移模式;
(3)易于适用边界的形状和改变单元的大小;
(4)可以灵活的增减节点,容易构造各种过渡单元;
(5)推导过程具有通用性。
6、等效节点载荷概念、有几种情况
等效节点载荷:是由作用在单元上的集中力、表面力和体积力分别移置到节点上,再逐点加以合成求得。
包括集中力、表面力、体积力三种
7、有限元完备性、相容性概念
完备性:位移模式必须包含刚体位移和常应变;
相容性:位移模式在单元内要连续,且位移在相邻单元之间要协调;
各向同性:所选的位移模式应该跟局部坐标系的方位无关。
4、雅克比矩阵的概念,为什么要引入雅克比矩阵
在等参变换中,形函数是局部坐标的函数,所以在求单元应变矩阵时需要进行偏导数的变换,雅可比矩阵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的。通过引入雅可比矩阵把求单元应变矩阵时要用的 和 转化成了局部坐标的函数,从而保证能够求出单元应变矩阵 和单元应变 。
5、等参元的概念、优点、适用什么单元
有限元算,计算三大题
老师没说具体出几道题,让大家好好看看印的那本书
一、简答、填空:
1、节点力,节点载荷,节点位移概念
答:节点力是单元与节点之间的作用力,如果取整个结构为研究对象,节点力是内力。

有限元考试重点

有限元考试重点

第二章1.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缩写:FEM)或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 缩写:FEA)是求取复杂微分方程近似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是现代数字化科技的一种重要基础性原理。

(基本原理:将连续体理想化为有限个单元集合而成、单元间仅有有限个节点上相连接,即用有限个单元的集合来替代原来具有无限个自由度的连续体。

)2.节点:确定单元形状的点。

3.单元:将复杂的几何和受力对象划分为一个个形状比较简单的标准构件。

4.位移:构件中因承载在任意位置上所引起的移动。

5.应变:构件中因承载在任意位置上所引起的变形状态。

6.应力:构件中因承载在任意位置上所引起的受力状态。

7.有限元分析的目的:针对具有任意复杂几何形状的变形体,完整获取在复杂外力作用下它内部的准确力学信息,即求取该变形体的3类力学信息(位移、应变和应力)8.一维杆件的结构问题的求解:(以第二种方法为主)1)基于材料力学求解:P15书中例题。

2)基于节点位移求解:P18书中例题,一定记得画出节点、杆和内部受力图。

图一.受力图9.有限元分析基本流程:(一维三连杆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过程P23)1)对象的离散:对原结构进行单元划分(离散)2)单元的描述:计算各单元的单元刚度方程3)整体的组装:组装各单元刚度方程4)问题求解:○1.处理边界条件并求解(节点位移)○2.求支反力○3求其他力学量第三章1.杆件:两端铰接,主要承受轴线的轴向力,不传递和承受弯矩。

2.1D杆件的基本变量与基本方程(三类基本方程+边界条件)3.求解有限元问题的两类方法:(会用以下两类方法推导1D杆单元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吧表达式见书中P32~P35)1)直接求解方法;2)间接求解方法:a) 虚功原理(表达式及参数含义):推导单元刚度方程月单元刚度矩阵,见图二图二.虚功原理计算单元刚度矩阵b) 最小势能原理(表达式及参数含义)()()()()1(())(())2min [()]最小势能表达式:σε∈=Ω==∏=-⎰x x u x BC u U u x x d W Fu x l u U W Ω4. 1D 杆单元的势能表达式(矩阵形式、积分形式P37)5. 1D 杆单元刚度方程表达式: =e e e K q F6. 变截面肝单元的推导(书中P37~P38)7. 平面杆单元坐标变换矩阵:(P39:式(3-52))8. 平面梁单元的基本变量与基本方程(三类基本方程+边界条件:P55)9. 平面梁单元的势能函数表达式10. 一般平面梁单元与平面纯弯梁单元的关系1.连续体问题的3大类变量(1D,2D,3D,交叉项)2.连续体问题求解的虚功原理(虚应变能、外力虚功(体积力、面积力)表达式)3.结构分析的强度准则(最大拉应力准则(表达式、参数含义)、最大剪应力准则、最大畸变能准则)4.平面3节点三角形单元几何与节点描述(自由度(6个),节点位移列阵,外力列阵)5.平面3节点三角形单元的形状函数矩阵(根据给节点编号(坐标),计算相应的形状函数矩阵,检验计算正确性:和“1”性质)见图三(特别注意计算a,b,c,时下标的轮换,原则:1->2,2->3,3->1,如解题过程中展示的一样,P105)图三. 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的形状函数矩阵的计算6.平面4节点矩形单元的几何与节点描述(自由度(8个),节点位移列阵,外力列阵:P111)ηξ)7.平面4节点矩形单元的形状函数矩阵(注意书中给出公式的适用条件:无量纲坐标(、与笛卡尔坐标(,x y)原点重合)8.对于轴对称问题可通过采用柱坐标()r z表示,将三维问题转换为二维问题其中体积微,,θ元表达式为:θrd drdz9.两个坐标之间的三个方面的变换(坐标映射、偏导数映射、面积\体积隐射:P148)填空10.参数单元的三种类型(等参元,超参元,亚参元的定义:P151并能根据图形判断:P152)1. 半带宽的计算和整体刚度矩阵的最大半带宽:见图四图四. 半带宽的计算2. 形状函数矩阵的性质:(0/1性质、和1性质)3. 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 对角线元素的0/1性质、非对角线元素的0/1性质、对称性质、半正定性质、奇异性质、行(或列)的代数和为零的性质4. 处理边界条件的方法:直接法、置“1”法、乘大数法、拉格朗日乘子法、罚函数法5. 选择单元位移函数的原则:(P207)1) 待定系数是由节点位移条件确定的,因此它的个数应与节点位移DOF 数相等2) 在选取多项式时,必须选择常数项和完备的一次项.3) 选择多项式应由低阶到高阶,尽量选取完全多项式以提高单元的精度。

有限元考试复习资料(含计算题)

有限元考试复习资料(含计算题)

有限元考试复习资料(含计算题)1试说明用有限元法解题的主要步骤。

(1)离散化:将一个受外力作用的连续弹性体离散成一定数量的有限小的单元集合体,单元之间只在结点上互相联系,即只有结点才能传递力。

(2)单元分析:根据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和变分原理建立单元结点力和结点位移之间的关系。

(3)整体分析:根据结点力的平衡条件建立有限元方程,引入边界条件,解线性方程组以及计算单元应力。

(4)求解方程,得出结点位移(5)结果分析,计算单元的应变和应力。

2.单元分析中,假设的位移模式应满足哪些条件,为什么?要使有限元解收敛于真解,关键在于位移模式的选择,选择位移模式需满足准则:(1)完备性准则:(2)连续性要求。

P210面简单地说,当选取的单元既完备又协调时,有限元解是收敛的,即当单元尺寸趋于0时,有限元解趋于真正解,称此单元为协调单元;当单元选取的位移模式满足完备性准则但不完全满足单元之间的位移及其导数连续条件时,称为非协调单元。

3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轴对称单元求解?在工程问题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实际结构,它们的几何形状、约束条件和外载荷均对称某一固定轴,我们把该固定轴称为对称轴。

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也都对称此轴。

这种问题就称为轴对称问题。

可以用轴对称单元求解。

4什么是比例阻尼?它有什么特点?其本质反映了阻尼与什么有关?答:比例阻尼:由于多自由度体系主振型关于质量矩阵与刚度矩阵具有正交性关系,若主振型关于阻尼矩阵亦具有正交性,这样可对多自由度地震响应方程进行解耦分析。

比例阻尼的特点为具有正交性。

其本质上反应了阻尼与结构物理特性的关系。

5何谓等参单元?等参单元具有哪些优越性?①等参数单元(简称等参元)就是对坐标变换和单元内的参变量函数(通常是位移函数)采用相同数目的节点参数和相同的插值函数进行变换而设计出的一种单元。

②优点:可以很方便地用来离散具有复杂形体的结构。

由于等参变换的采用使等参单元特性矩阵的计算仍在单元的规则域内进行,因此不管各个积分形式的矩阵表示的被积函数如何复杂,仍然可以方便地采用标准化的数值积分方法计算。

有限元复习提纲

有限元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1.弹性力学问题的基本假设;a.连续性假设根据这一假设,物体的所有物理量,例如位移、应变和应力等均成为物体所占空间的连续函数。

b.均匀性假设假设弹性物体是由同一类型的均匀材料组成的,物体各个部分的物理性质都是相同的,不随坐标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在处理问题时,可以取出物体的任意一个小部分讨论。

c.各向同性假设假定物体在各个不同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物体的弹性常数不随坐标方向变化。

像木材、竹子以及纤维增强材料等,属于各向异性材料,它们是复合材料力学研究的对象。

d.完全弹性假设应力和应变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与时间及变形历史无关。

满足胡克定理。

e.小变形假设在弹性体的平衡等问题讨论时,不考虑因变形所引起的几何尺寸变化,使用物体变形前的几何尺寸来替代变形后的尺寸。

采用这一假设,在基本方程中,略去位移、应变和应力分量的高阶小量,使基本方程成为线性的偏微分方程组。

2.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把连续的几何结构离散成有限个单元,并在每一个单元中设定有限个节点,从而将连续体看作仅在节点处相连接的一组单元的集合体,同时选定场函数的节点值作为基本未知量,并在每一单元中假设一个近似插值函数以表示单元中场函数的分布规律,再建立用于求解节点未知量的有限元方程组,从而将一个连续域中的无限自由度问题转化为离散域中的有限自由度问题,求解得到节点值后就可以通过设定的插值函数确定单元上以至整个集合体上的场函数。

3.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一般完整的有限元程序包含前置处理、解题程序和后置处理。

前置处理:(1)建立有限元素模型;(2)材料特性;(3)元素切割的产生;(4)边界条件;(5)负载条件。

解题程序:(1)元素刚度矩阵计算;(2)系统外力向量的组合;(3)线性代数方程的求解;(4)通过资料反算法求应力、应变、反作用等。

后置处理:将解题部分所得的解答如变位、应力、反力等资料,通过图形接口以各种不同表示方式把等位移图、等应力图等显示出来。

有限元(复习参考)

有限元(复习参考)

一.简答题:1.有限单元法和里兹法的区别:有限单元法:(1) 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为有限个单元组合体,利用在每一个单元内假设的近似函数来表示全求解域上待求的未知场函数。

(2)数学意义上,是把微分方程的连续形式转化为代数形式方程组。

里兹法:在整个求解域上,直接从泛函出发,通过假设试探函数,求得问题的近似解。

2. 泛函的两个基本点:(1)泛函有它的定义域,这个定义域是指满足一定条件的函数集。

(2)泛函](xy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泛函的值是由一条可取曲线 与可取函数)[y的整体性质决定的,它表现在“积分”上。

3.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步骤:(1)结构或物体的离散化。

(2)选取单元内的场变量插值函数。

(3)进行单元分析,求单元特性矩阵和单元特性列阵。

(4)进行整体分析,组装整体特性矩阵和整体特性列阵,建立整体方程。

(5)计算单元内部的场变量。

4. 选取插值函数的原则:(1)广义坐标的个数与单元自由度数一致。

(2)为提高单元精度,插值多项式应尽量选取完全多项式。

有时完全多项式的项数与单元自由度数并不相同,这时可以增加单元的节点个数以使单元的自由度数和完全多项式的项数相同;还可以减少多项式的项数,以使问题变得简单,但此时应注意保持多项式的对称性。

5. 收敛准则:准则1 完备性要求。

如果出现在泛函中场函数的最高阶导数为m阶,则有限单元法收敛的条件之一是单元内场函数的插值函数至少是m次完全多项式,或者说插值函数必须包括本身和直至m阶导数为常数的项。

准则2 协调性要求。

如果出现在泛函中的最高阶导数是m阶,则试探函数在相邻单元的交界面上应有函数直到m - 1阶的连续导数。

6. 等参变换的定义:将局部(自然)坐标中几何形状规则的单元变换为整体坐标系中几何形状扭曲的单元。

当坐标变换和函数插值采用相同的节点,为等参单元;当坐标变换节点数多于插值函数节点数,为超参变换;当坐标变换节点数少于插值函数节点数,为亚参变换。

7. 等参单元基本思想:用相同数目的节点参数和相同的插值函数来定义单元的形状以及单元内的场变量。

有限元考试重点

有限元考试重点

1.1有限元的基本思想P1将结构离散成若单元,并通过边界上的结点相互联结成一个组合体;用每个单元内所假设的近似函数分片表示待求的未知场变量;通过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建立有限元求解方程,求解方程得到解答。

1.2 协调单元的结果特点、原因P83协调单元有限元解是收敛的,即当单元尺寸趋于零时,有限元解趋于精确解。

有限元解一般偏小,即位移解下限性;原因:单元原是连续体的一部分,具有无限多个自由度。

在假定了单元的位移函数后,自由度限制为只有以节点位移表示的有限自由度,即位移函数对单元的变形进行了约束和限制,使单元的刚度较实际连续体加强了,因此,连续体的整体刚度随之增加,离散后的刚度较实际的刚度K为大,因此求得的位移近似解总体上将小于精确解。

1.3 如何提高有限元的精度增加单元数目即缩小单元尺寸,或者增加单元自由度数目和提高插值函数阶次。

2.1 位移模式的收敛准则P83完备性要求。

如果泛函中场函数的最高阶导数是m阶,则单元内场函数的试探函数至少是m次完全多项式;协调性要求。

如果泛函中最高阶导数是m阶,则试探函数在单元界面上必须有Cm-1连续性。

2.2 某单元的位移函数并讨论收敛性P57P783节点三角形:1 x y ; 6节点三角形:1 x y x2 xy y24节点四边形:1 x y xy ; 8节点四边形:1 x y x2 xy y2 x2y xy22.3 项数和阶次选取的原则①广义坐标的个数应与节点自由度数相等;②常数项和坐标的一次项必须完备;③阶次的选取应由低阶到高阶,尽量选取完全多项式以提高单元的精度。

3.1 薄板的假设P334①忽略厚度方向的正应力,即σz=0;②薄板中面内的各点没有平行于中面的位移,即u(x,y,0)= v(x,y,0)=0;③薄板中面法线变形后仍为法线,法线上各点z方向的位移变化可忽略,即w(x,y,z)=w(x,y,0)。

3.2 由假设推导位移模式P335利用上述假设将平板弯曲问题简化为二维问题,且全部应力和应变可以用板中面的挠度w表示,即u (x,y,z)=-zαw/αxv(x,y,z)=-zαw/αyw(x,y,z)=w(x,y,0)= w(x,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航空工程中飞机结构的矩阵分析。

●有限元基本思想:在力学模型上将一个原来连续的物体离散成为有限个具有一定大小的单元,这些单元仅在有限个节点上相连接,并在节点上引进等效力以代替实际作用于单元上的外力。

对于每个单元,根据分块近似的思想,选择一种简单的函数来表示单元内位移的分布规律,并按弹性理论中的能量原理(或用变分原理)建立单元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

最后,把所有单元的这种关系式集合起来,就得到一组以节点位移为未知量的代数方程组,解这些方程组就可以求出物体上有限个离散节点上的位移。

“一分一合”,化整为零,集零为整,把复杂的结构看成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整体。

●单元、节点、边界:采用8节点四边形等参数单元把受力体划分成网格,这些网格称为单元;网格间互相连接的点称为节点;网格与网格的交界线称为边界。

节点数和单元数目是有限的。

●有限元法的优点:(1)理论基础简明,物理概念清晰,且可在不同的水平上建立起对该法的理解。

(2) 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3) 该法在具体推导运算中,广泛采用了矩阵方法,便于实现程序设计的自动化。

●有限单元法分为三类:位移法(以节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力法(以节点力为基本未知量)和混合法(一部分以节点位移,另一部分以节点力作为基本未知量)。

●有限元法分析计算的基本步骤可归纳如以下五点。

1.结构的离散化(将某个机械结构划分为由各种单元组成的计算模型)在平面问题用三角形、矩形或任意四边形单元。

在空间问题用四面体、长方体或任意六面体单元2.单元分析①选择位移模式(位移模式是表示单元内任意点的位移随位置变化的函数式,由于所采用的函数是一种近似的试函数,一般不能精确地反映单元中真实的位移分布)位移模式或位移函数:i ni i a y φ∑=②建立单元刚度方程e e e F k =δ,e 为单元编号;e δ为单元的节点位移向量;e F 为单元的节点力向量 ;ek 为单元刚度矩阵.③计算等效节点力:用等效的节点力来代替所有作用在单元上的力。

3.整体分析:整体的有限元方程F K =δ。

K 为整体结构的刚度矩阵;δ为整体节点位移向量;F 为整体载荷向量。

4.求解方程,得出节点位移5.由节点位移计算单元的应变与应力●有限元中得一个基本近似性是几何近似性●有限元中的变量:应力、应变、变形。

基本方程有:平衡方程、物理方程、几何方程。

边界条件:力边界、位移边界。

●弹性力学的任务是分析弹性体在受外力作用并处于平衡状态下产生的应 力、应变和位移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等。

●外力:体力(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力---重力、惯性力、电磁力)、面力(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流体压力、接触力、风力)●应力:物体受外力的作用,或由于温度有所改变,其内部将发生内力。

●任意一点可由6个应力分量x σ,y σ,z σ,xy τ,yz τ,zx τ来表示。

应力的矩阵:●任意一点可由6个应变分量x ε,y ε,z ε,xy γ,yz γ,zx γ来表示。

应变的矩阵:●位移: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不仅会发生形变,还将产生位移,即弹性体位置的移动。

●弹性力学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条件:在变形前,把弹性体分为许多微小立方单元体,变形后,每个单元体都产生任意变形而不能组合成一个连续的变形体。

为了保证这些六面体仍能组合成一个连续体,每一个小单元体的应变分量必须满足变形协调条件或称变形连续条件的关系。

●拉伸弹性模量E :应力和应变的比值;剪切弹性模量G :、剪应力和对应的剪应变比值。

μ为泊松比。

●平面问题变形协调条件:22222xyy x x y y x γεε∂∂∂=+∂∂∂∂ ●物理方程:三维情况下应力和应变之间的转换关系。

---广义虎克定律。

●平衡状态:当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等速直线运动时的状态。

●泛函:如果对某一类函数y(x)它的每一个函数值都有一个Ⅱ值与之对应,则变量Ⅱ称为自变函数y(x)的泛函。

●李兹法的方法和步骤:①把所求泛函Ⅱ[y(x)]的极值问题的解,表达成一系列可能解的线性组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②把这个线性组合式带入所讨论问题的泛函式Ⅱ[y(x)]中去,并计算出此泛函式的变分δⅡ③由泛函极值条件δⅡ=0,算出线性组合式中的待定系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使之满足基本微分方程④把算得的待定系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值代入设定的式,即求得所讨论问题的解。

●平面问题:指弹性体内一点的应力、应变或位移只和两个坐标方向的变量有关。

●平面问题的几何方程:平面应力物理方程:1()x y x E μσσε=- 1()y y x E μσσε=- 2(1)xy xy E μτγ+=弹性矩阵:[]2101010012E D μμμμ⎡⎤⎢⎥=⎢⎥-⎢⎥-⎣⎦ []D σε=●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主要步骤:离散化(离散后才能使结构变成有限个单元的综合体)---单元分析---整体分析●连续弹性体离散化: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互不分离的三角形单元,这些三角形在其顶点处互相铰接。

●离散化的注意事项:①对称性的利用(单轴对称减少二分之一,双轴对称减少四分之一)②节点的选择和单元的划分(节点选取:通常集中载荷的作用点、分布载荷强度的突破点,分布载荷与分布载荷与自由边界的分界点、支承点等.单元的划分:单元各内角和各边长不应相差太大。

对于三角形单元,应使其尽量接近等边或等腰三角形,以提高计算精度。

为得到较好的位移结果,单元细长比不应超过7;为得到好的应力结果,细长比不超过3.内角不应大于150小于30度)③节点的编号(相邻节点的号码差值尽可能的小,一边缩小刚度矩阵的带宽,节约计算机的存储)。

●单元分析的主要任务:推导基本未知量单元节点位移与其对应量单元节点力之间的转换关系。

●单元分析的步骤:●位移模式:将结构离散为许多小单元的集合体,用较简单的函数来描述单元內各点位移的变化规律。

可影响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和收敛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N 为形函数矩阵 ●形函数的求解计算:设节点()m j i ,,的坐标分别为()i i y x ,,()j j y x ,,()m m y x ,,节点为()i i v u ,,()j j v u ,,()m m v u ,。

将它们代入式(2—6),有联立求解上述公式左边的3个方程,可以求出待定系数321,,a a a 为式中,A 为三角形单元m j i ,,的面积要注意的是,为了使得出的面积的值不为负值,节点m j i ,,的次序必须是逆时针转向至于将那个节点作为起始节点i ,则没有关系。

整理后:同理可得式中令●形函数的性质(1)形函数是坐标()y x ,的线性函数。

(2)形函数i N 在节点i 处等于1,在其他节点上的值等于0;对于j N 也有同样的表达式。

单元内任一点的三个形函数之和恒等于1,即(3)单元内任意一点()y x ,有(4)在三角形单元边界ij 上一点()y x ,,有形函数公式(5)形函数i N 在单元上的面积分和边界上ij 的线积分为 ij 为长度。

位移函数所要满足的条件:①位移函数必须能反映单元的刚体位移②位移函数必须能反应单元的常量应变③位移函数应尽可能反应位移的连续性(完备单元:满足①②;协调单元:满足③;完备而非连续单元:满足①②不满足③)常应变三角形单元:当单元确定后。

矩阵B 是常量,单元中任一点的应变分量也是常量的单元。

有限元法的任务:建立和求解整个弹性体的节点位移和节点力之间的关系的平衡方程。

单元刚度矩阵:表达了单元节点位移与节点力之间的转换关系。

单元刚度矩阵的性质:①单元刚度矩阵中每个元素有明确的物理意义②Ke 是对称矩阵③Ke 的每一行或每一列元素之和为零,因此Ke 为奇异矩阵④Ke 不随单元的平行移动或作n π角度的转动而改变。

刚度集成法集成规律:①先对每个单元求出其单元刚度矩阵Ke ,而且以分块形式按节点编号顺序排列②将单元刚度矩阵扩大阶数为2n*2n ,并将单元刚度矩阵中的子块按局部码与总码的对应关系,搬到扩大后的矩阵中,形成单元贡献矩阵Ke 。

③将所有单元贡献矩阵同一位置上的分块矩阵简单叠加成总体刚度矩阵中的一个子矩阵,各行各列都按以上步骤即形成总体刚度矩阵K 。

●整体刚度矩阵的性质:①整体刚度矩阵是对称矩阵②整体刚度矩阵中每一元素的物理意义:整体刚度矩阵的第一列元素代表使第一个节点在x 方向有一单元位移,而其余节点位移皆为零时必须在节点上施加的里。

对于K 的其余各列也有类似意义③整体刚度矩阵K 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总是正的④整体刚度矩阵K 是一个稀疏阵⑤整体刚度矩阵K 是一个奇异阵。

●半带宽:在半个斜带形区域中,每行具有的元素个数。

●带形矩阵:整体刚度矩阵K 的非零元素分布在以主对角线为中心的斜带形区域内的矩阵。

●半带存储:利用带形矩阵的特点,并利用矩阵的对称性,则在计算机中可以只存储上半带的元素的存储方法。

引用已知节点位移的方法:化1置0法、乘大数法●由计算结果推出弹性体内某一点接近实际的应力值的方法:绕节点平均法、两单元平均法。

注意事项:①相连单元间的应力连续性只有当相连单元具有相同厚度和材料时才存在,平均法才有意义②位于结构边界或介质间断线上的应力点是无法用两单元平均法得到应力值的,若用绕节点平均法也因其相连单元太少而不能得到较佳的近似值。

这种情况往往改用内部应力点外推的办法去求它的近似值。

●有限元法的具体解题过程:①将结构进行离散化,包括单元划分、节点编号、单元编号、节点坐标计算、位移约束条件的确定②等效节点力的计算③刚度矩阵的计算④建立整体平衡方程,引入约束条件,求解节点位移⑤应力计算。

●平面问题几何方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例2-1如图2.6所示平面应力情形的直角三角形单元m j i ,,,直角边长均为a,厚度为t ,弹性模量为E ,泊松比为3.0=μ,求单元刚度矩阵。

解:(1)求B 。

→→单元面积(2)求D 。

(3)求S 。

(4)求e k 。

→ →例2—3 已知如图2.13(a )所示的悬臂深梁,在右端面作用着均布拉力,其合力为P 。

采用如图2.13(b)所示简单网格,设3/1=μ,厚度为t,试求节点位移。

解:对于单元①,m j i ,,所对应节点1,2,3。

→本题属于平面应力问题,k 的系数为()329142Et A Et =-μ,则→单元贡献矩阵注意这儿的单元的上标代表单元的号码。

对于单元②,m j i ,,对应的节点1,3,4.单元贡献矩阵 总刚度矩阵为有了总体刚度矩阵后,再形成载荷列阵,即可得整体刚度方程,经约束处理后就可求解节点位移。

载荷列阵为位移列阵为 形成整体平衡方程位移约束条件为04411====v u v u (见图2.13b ),将此约束条件引入整体刚度方程,对其用“化1置0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