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疗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
《中医饮食保健学》九章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应用(精)

一、食物的性能 ● 食物和药物的性能理论是前人在长期的生活与 临床实践中对其保健和医疗作用的经验总结。 ● 中药性能:用来认识和概括中药作用性质的理 论,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部分,也是中药药性 理论的简称。
● 食物的性能,亦称为“食性”、“食气”、 “食味”等,和中药性能一致,也包括气(性) 味归经、升浮沉降、补泻等内容。
⊙有些食物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如鸡蛋除营养作用外, 还有调节脏腑功能、清解热毒等作用。李时珍说:“鸡 子黄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甚验。”
*调——调整阴阳
⊙饮食得当则可起到维持阴阳调和的作用。阴阳失调所致 疾病,利用饮食的性味也可进行调节。如阳虚的人可用温补,
选牛肉、羊肉、狗肉、干姜等甘温、辛热类食品补助阳气;而阴虚 的人当用清补,选百合、淡菜、甲鱼、海参、银耳等甘凉、咸寒类 食品养阴生津。
如西瓜清热而治热病烦渴,冬瓜利尿而治小便不通,乌梅
收敛而止泻痢等。 (据统计,具沉降趋向的食物多于升浮趋向的食物。)
5.食物的补泻
●食物性能的“补”与“泻”,一般是泛指食物的补虚与
泻实两方面作用,这也是食物的两大特性。 ●补性食物一般分别具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生津、 填精等功效; ●泻性食物一般分别具有解表、散热、开窍、辟秽(防 疫)、清热、泻火、燥湿、利尿、祛痰、祛风湿、泻下、 解毒、行气、散风、活血化瘀、凉血等功效。
第九章 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食物性能的概念和应用意义(重点) 2.掌握常用食物性能归类及不同作用(重点) 3.了解食物的配伍应用(难点) 4.了解患病期、服药期及妊娠期的饮食禁忌
第九章 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应用
第一节 第二节
食物的性能和饮食的作用 饮食的应用
二中医饮食营养学(精)

二、食物性能与药物性能的异同
1、食物的“性” 食物“气”或“性”与药性“四气”或 “四性”说相一致。古人按寒、凉、(平)温、 热基本上把食物分为几大类性质。 以常见三百多种食物统计数字来看,平性 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寒 凉性质食物多属于阴性,具有滋阴、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作用。温热性质食物属于 阳性,具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 等作用。
苦味食物归心经,用苦味食物(如苦瓜、绿茶 等)治疗心火上炎或移热小肠证;
咸味食物归肾经,用咸味食物(如甲鱼、海藻 等)治疗肝肾不足,消耗性疾患(如糖尿病等疾患)。
4、食物的升浮沉降
一般来说,质地轻薄、食性温热、食味辛 甘淡的食物,其属性为阳,多具有升浮的作用 趋向 (如姜、蒜、花椒等),具有发散、宣通开 窍等功效,如香菜、薄荷能解表而治疗感冒, 菊花、绿茶能清利头目而治疗头痛;反之,质 地沉实,食性寒凉,食味酸苦咸的食物,其属 性为阴,多具有沉降的作用趋向(如杏仁、梅 子、莲子、冬瓜等),具有清热、平喘、止咳、 利尿、敛汗、止泻、补益等功效,如西瓜清热 而治热病烦渴,冬瓜利尿而治小便不通,乌梅 收敛而止泻痢等。根据统计,具沉降趋向的食 物多于升浮趋向的食物。
5、食物的补泻
—般是泛指食物的补虚与泻实两方面作用, 这也是食物的两大特性。补性食物一般分别具 有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生津、填精等功 效;泻性食物一般分别具有解表、散热、开窍、 辟秽(防疫)、清热、泻火、燥湿、利尿、祛 痰、祛风湿、泻下、解毒、行气、散风、活血 化瘀、凉血等功效。根据统计泻性食物多于补 性食物,由此看来,中医营养手段不仅为补虚 扶正,更大程度是为了泻实祛邪。
中医食疗的理论与应用_王会梅

69第10卷 第4期 2008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0 No. 4 Apr . ,2008中医食疗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食物或配合药物,以食借药力、药助食威,进行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中医药典籍中,有效药食秘方验方达30万余首,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人类药理学的原始资料”,它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信息,为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中医食疗学术理论的发掘、整理和实际应用的研究、开发已成为当前一大潮流。
现作综述如下。
1 中医食疗的理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它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食疗经验,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食疗学理论,是中医食疗理论的奠基作。
其中的理论观点包括如下几点。
1.1 食药一体的营养观 食药一体观包括药食同源、药食同功、药食同理[1]。
①药食同源指药物和食物均来源于自然界,都是大自然的产物。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经过口偿身受,发现有的食物具有治病作用,既可当食,也可做药。
由此可见,医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二者相辅相成。
②药食同功是指食物除了具有营养价值,同药物一样也具有药用价值以防治疾病。
这主要体现于药物和食物均具有形、色、味、气及作用部位这5个方面。
这里的“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作用部位是指食物或药物对人体某一特定的内脏有明显的亲和力。
如酸的药物或食物先入肝,首先对肝脏发挥其影响和作用。
每种食物或药物在这五个方面都有所专,这就构成了每种食物或药物各自的特性或性能。
③药食用理是指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的施用原则相同。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中医食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文化差异
中医食疗的理念和方法与 现代医学存在一定的文化 差异,影响了其在临床中 的接受程度。
中医食疗与药物治疗的互补关系
药物治疗为主,食疗为辅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以药物治疗为 主,中医食疗为辅,食疗起到辅助治 疗的作用。
食疗与药物协同作用
食疗弥补药物局限
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中医食疗可以弥补其不足,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
剂,以辅助药物治疗,促进疾病康复。
02 中医食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常见疾病的食疗方法
感冒
感冒时,可食用葱白、生姜、 红糖等食材以驱寒解表。
咳嗽
咳嗽时,可食用梨、蜂蜜、萝 卜等食材以润肺止咳。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时,可食用山楂、陈 皮、麦芽等食材以消食化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失眠
失眠时,可食用莲子、百合、 红枣等食材以养心安神。
中医食疗的分类
总结词
中医食疗可以分为日常食疗、保健食疗和疾 病食疗三种类型。
详细描述
日常食疗是指在日常饮食中遵循中医理论, 合理搭配食物,以维护身体健康。保健食疗 是指采用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物或食疗方剂, 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等 为目的的疗法。疾病食疗是指针对特定疾病 或证候,采用具有治疗作用的食物或食疗方
特殊人群的食疗方法
孕妇
儿童
孕妇应保证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叶酸、 铁、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菠菜、猪肝 、牛奶等。
儿童应保证营养全面,多食用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 、蔬菜等。
老人
运动员
老人应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用富含 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粗粮、 蔬菜、水果等。
中医食疗根据患者的体质、 证候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 食疗方案制定,更具针对性。
食疗临床应用

食疗临床应用在现代社会,食疗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养生方式。
食疗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调节饮食来帮助人们维持健康、预防疾病。
食疗的原理是“药食同源”,即食物既可以作为药材进行调理,也可以作为营养来源保持身体健康。
食疗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普通人的关注,也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和应用。
一、食疗原理食疗的原理源自中医学对五行学说和气血运行规律的认识。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与自然界和谐共生,五行相生相克、阴阳调和才能维持健康。
食物作为人们获得能量和营养的重要途径,被看作对抗疾病、调理身体的有效方法。
中医学认为,不同性质的食物能够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
二、1. 食疗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许多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食疗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某些常见疾病的发生。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预防,中医食疗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关键。
根据病情和体质不同,制定科学的食疗方案,可以帮助人们远离疾病的侵袭。
2. 食疗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预防疾病,食疗在疾病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些疾病患者因为长期用药会对肝肾造成伤害,中医食疗正是通过调整饮食,减轻药物对器官的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比如,一些肠胃疾病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中添加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提高康复速度。
3. 食疗在康复中的应用另外,在疾病康复阶段,食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一些手术后或疾病康复中,饮食调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速度至关重要。
中医食疗强调“食物药膳同用”,通过合理的食疗方案,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三、食疗的实践意义食疗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意义不容忽视。
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食疗作为一种自然、绿色、安全的养生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食疗的实践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
中医食疗学

萌芽时期(夏—春秋) “药食同源”——最早的药物都是食物,中医学从它初起时便 与饮食结下了不解之缘,最早的医疗正式饮食疗法。 “火”的发现与后来食疗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酒”的认识和利用,对医药和食疗饮料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 作用。
2020/4/20
中医食疗学的发展简史
2020/4/20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特别强调了药治与食治相结 合的重要,“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益精气”。
提出了用药的同时辅以食疗的重要性,各类食物应调配得当,互相取长补短,才能 对身体发挥有益的作用。此外还论述了脏腑生理特性和食物性味的关系,以及对饮 食性味的选择和配合等,为后世食疗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医食疗学的基本概念
✓ 中医食疗学的概念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 服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 门学科。它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 地位。
2020/4/20
2020/4/20
王焘《外台秘要》在膳食食疗保健方面有十分宝贵的记述,除在食物 禁忌方面外,还有药膳食疗保健方,如气嗽用杏仁煎,下痢用生姜汁加白 蜜方、干姜加杂面为烧饼熟食方等,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太平圣惠方》总结了药膳的作用,并列举了多种食疗药膳保健食 品,如软食之粥、羹,硬食之索饼,饮料之酒、浆、茶、乳等。该书所载 之食疗用方和食膳类型对后代食疗影响很大。
《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等6个药膳方。
2020/4/20
《神农本草经》中收载药物365 种,其中药用食物就达50种左 右,包括有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并记录了这些
中医药膳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药膳的研究与应用中医药膳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膳食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医药膳的研究与应用,既有助于保健养生,又能辅助治疗疾病,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药膳的研究现状,介绍其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医药膳的历史渊源中医药膳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早在唐代,《食疗本草》记载了大量的膳食疗法,认为“食疗胜药疗”,强调“药补不如食。
”宋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有大量对食疗的探讨。
明清时期,随着膳食疗法的进一步发展,中医药膳的理论体系日益完善,逐渐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医药膳的分类与特点中医药膳按照中医理论的五行学说进行分类,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
每一类膳食在性味、功效、适应证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旨在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医药膳的特点是“药食同源”,即通过食用药材烹饪成菜肴,既可起到药物的作用,又能提高口感,增加食欲,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三、中医药膳的研究现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膳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不少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纷纷成立了中医药膳研究中心,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通过现代药理学、营养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揭示了中医药膳的作用机制和养生保健效果,为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中医药膳的应用价值中医药膳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养生方式,还可以作为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中医药膳可以根据个体的体质、疾病类型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制,具有针对性强、疗效好的特点。
此外,中医药膳可以改善人体的内环境,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对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五、中医药膳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医药膳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食疗药膳

(二)药食的配伍理论
一、药食的四性
与阴阳学说相关
饮食治疗利用食物的阴(寒凉)、阳(温热)之性来 补偏救弊,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整阴阳,恢复机体阴 阳的动态平衡。
二、药食的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敛汗、止泻、涩精
如梅子、乌梅等
清热燥湿、止咳平喘、泻下
如苦瓜、青果、枸杞苗等
补虚、和中、缓急止痛
如栗子、大枣等,
(八)卤 卤是将焯水走油后的原料置于多种 调料调好的卤汁中徐徐加热至烂,然后 将汤锅移离火口,浸其入味的药膳制作 方法
制作卤菜时首先要调制好卤汤;第二,原料必 须要经过焯水或油炸等初步熟处理;第三,掌握好 成熟度,加热恰到好处;第四,要有防烧焦或粘锅 的措施。 卤汁使用后,要定期清理残渣、碎骨、防止污 染;定期检查质量,经常加热;卤汤不够时添加清 汤或清水;色、味不足时要随时调整添加;每次卤 完菜后,要过滤撇油,烧沸保存,并放置于阴凉通 风处。 菜品特点:口味鲜香醇厚,五香气味扑鼻。
药膳与食疗的区别
不同点之一:称呼习惯药膳是近代的叫法;食 相 同 点 疗是传统的称呼。 多 数 情 不同点之二:内涵范围药膳的内涵较小,由药 况下药 物与食物两部分组成;食疗内涵较大,即药膳 膳与食 疗 两 者 一定是食疗,食疗不一定是药膳。 可 以 互 不同点之三:表达意义药膳表达的是药+食 替代。 +色香味形膳食形态概念;食疗表达的是作为 手段防止疾病膳食功能概念。
(九)炸 炸是以中至高温油作为传热介质,原料经 基本调味后挂糊,在大量油中加热成熟,上菜 时带调料佐食的一类药膳制作方法。 药膳炸制法主要有: 1.干炸: 干炸是将主料挂水粉糊, 在六至七成热油锅中反 复炸熟的一种炸制方法。 菜品特点:外脆里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味
中医对五味的认识有两个方面
一是指食物的具体口感味觉,即滋味
二是食物性质的抽象概念,即食物的作用
辛
甘
酸、甘、辛(行气活血) 甘、酸(利尿、通乳)
酸甘化阴
食物的性能
归 经
甘
肺
凉
肝
大肠
膀胱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作用趋势不及药物明显,体现在功 效中
毒 性
有毒的食物少 与量有关 通过加工处理可以避免
整体观念
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适应气候、照顾地域、 因人制宜、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整体观念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适应气候、照顾地域、 因人制宜、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春 秋
夏
长 夏
冬
因 整体观念 人 制 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适应气候、照顾地域、 宜 因人制宜、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男 不 离 韭
赤小豆
【性味归经】甘、酸,平,归心、小肠、脾经 【功效】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适应症】 1、水肿、腹胀、腹泻 2、疮痈肿毒、痄腮 +
3、产后乳房胀痛
玉 米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大肠、膀 胱经 【功效】调中开胃,通利小便
玉 米
纤维素——润肠通便、防癌 玉米胚——抗衰老 玉米须——利尿、利胆、降压、降糖 玉米油——降低血清胆固醇
南 瓜
南 瓜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解毒杀虫,补虚止痛, 清热消肿 【适应症】 ——脾虚气弱:南瓜粥
——蛔虫病:南瓜子 【使用注意】不宜多食
南 瓜
【临床应用】 1、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2、糖尿病
苦 瓜
苦 瓜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经。 【功效】清暑除热、解毒 天然植物胰岛素 【适应症】 ——中暑,烦渴 ——消渴引饮 ——肝热目赤,疼痛
土 豆
【应用】 治疗便秘 ——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庞中华
土 豆
【应用】 治疗湿疹 外用:土豆泥 内服:车前土豆薏仁粥 取土豆100g,车前草15g,薏米30g。将土 豆削洗干净,切成小块,加入薏米,放入 锅中,加入适量水,熬煮成粥,然后再调 入车前草,即可食用。每日1剂,连服3—5 剂。
土 豆
龙 葵 素
藕 男不离韭,女不离藕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脾、胃经。 【功效】凉血散瘀,清热生津,补脾止泻
藕
【现代研究】 1、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具有收缩血管的作 用,可以用来止血 2、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 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结 合,使其从粪便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 收 3、藕含有鞣酸,具有一定的健脾止泻的作用
中医食疗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施食
中医护理
辩证施护
辩证施术 辩证施药 辩证施情 辩体施护
吃饱
吃好
吃出健康
中医食疗的含义
中医食疗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 配伍、制作和食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 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蔬菜类
肉食类
果品类
谷物类
水产类
食物的作用
女不离藕
产前一盆火,产后一块冰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因 人 制 宜
辩证施食
同病同食,异病异食,同病异食,异病同食
同病异食举例:胃痛
山楂糕
高良姜粥
玫瑰花茶
大枣
异病同食举例
参苓粥
久泻、脱肛、便血、崩漏、子宫下垂 中气下陷证
辨 病 施 食
食物所含的物质成分决定一种食物往往对 便秘 瘿病 某一种或几种疾病具有特异性作用
五汁饮 吴鞠通《温病条辨》
【组成】梨100g,鲜藕500g,鲜芦根100g, 鲜麦冬500g,荸荠500g 【制法】洗净的鲜芦根、梨去皮核、荸荠去 皮、鲜藕去节和鲜麦冬切碎或剪碎,以洁 净的纱布绞挤取汁 【用法】不拘量,冷饮或温饮,每日数次 【功效与应用】益胃生津,除烦止渴,适用 于外感热病、口渴、咽干、烦躁等症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五味 辛味 甘味 酸味 苦味 咸味
特点
适应症 表证、气血阻滞证或肾燥 虚证、痛证
举例
行气、行血、散风 寒、散风热 补益、和中、缓急 收敛固涩 泄热、燥湿、坚阴 软坚、散结、泻下
萝卜、洋葱、 薄荷、生姜 山药、大枣、 甘蔗 乌梅、石榴 苦瓜 海带、海参
虚证多汗、泄泻、尿频、 遗精 热证、湿证、气逆 热结便秘、瘿瘤、瘰疬
春吃则香,夏吃则臭
韭 菜
【别称1】壮阳草、起阳草 【功效】补肾助阳 【应用】肾阳虚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 尿等
韭 菜
【别称2】洗肠草 【功效2】通便——粗纤维 【应用】便秘、清除肠道异物 将韭菜煮至半熟或爆炒韭菜,随意食之,一日多次 【功效3】温中开胃 【应用】脾胃虚寒,食欲不振,噎嗝反胃,呃逆 【功效4】行气活血 【应用】外用: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内服:胸痹、胃痛
苦 瓜
【临床应用】 1、抗肿瘤 将苦瓜50g洗净,榨取鲜汁50ml,餐前温服, 一日3次。 2、化疗后口腔溃疡 将鲜苦瓜清水洗净,剖开去瓤,切碎榨汁, 置于4 ℃冰箱中冰镇2小时备用,每日三餐 后及睡前,涂擦溃疡处(先用生理盐水漱 口)
萝 卜
萝 卜
【别名】莱菔 【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脾、胃、肺、 大肠经。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 消食化痰,利尿通淋 【使用注意】服人参时,不可同服本品
养
营养机体
疗疾却病
疗
药疗与食疗
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疗
“用之充饥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
“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孙思邈《千金食治》
药疗与食疗
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疗
急则护标、缓则护本
急则用药,缓则用食 药食均可的情况下,先选择食
食疗与食养、食治、药膳之间的关系
荞 麦
荞 麦
【临床应用】 降血压 降血脂 降血糖 神经衰弱、失眠
三降食品
硒
绿 豆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尿 1、痱子,痈肿疮毒:内服,外用 2、暑热烦渴,尿赤,小便不利
绿 豆
“利尿”——降压
绿
解药食毒
豆
药物、农药、食物
降胆固醇、抗癌
黑大豆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脾经 【功效】补肾滋阴、 健脾利湿、祛风除痹、 解毒
中医食疗基本理论 及临床应用
东ICU 万莹
思考题 1、中医食疗的定义 2、何谓食物的四气五味?
3、中医食疗的原则有哪些?
内 容
中医食疗基本理论
运用中医食疗的基本原则 各类食物简介
常见疾病食疗方
学习中医食疗的意义
自己、家人 患者
科研
归芪猪蹄汤对骨髓抑制模型大鼠造血 功能的影响 扶正消脂饮食方对中风患者自理能力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常见食物性效及其病证宜忌的古籍文 献整理与利用研究 近10年来中医食疗学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中医食疗的 基本原则
运用食疗的原则
整体观念
辩证施食 辨病施食 顾护脾胃
整体观念
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适应气候、照顾地域、 因人制宜、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当归生姜羊肉汤《金贵要略》
【组成】当归20克,生姜30克,黄酒、食盐各适量 【制法】当归、生姜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 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开水锅中略煮,除去血 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 锅中,加清水、黄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 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食用时捡去 当归和生姜 【主治】温中补血、祛寒止痛。适用于产后血虚, 腹中冷痛,寒疝腹中痛,以及虚劳不足。
粳 米
【别称】大米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除烦渴,止泻痢
薏苡仁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健脾止泻,利水消肿,利湿除痹, 清热通淋,排脓
薏苡仁
【临床应用】 糖尿病、高血脂和代谢综合征 抗肿瘤 扁平疣。成人每日取鲜生薏苡仁50-60g,水 煎服,同时取薏苡仁粗粉用食醋调和成糊 状敷患处 痤疮。可用薏苡仁20g,黄连10g,金银花 15g,连翘10g等煎水服用 皮肤粗糙。常吃薏苡仁
适应症:热证、火证
副作用:抑制、损伤人体阳气
举例:绿豆、西瓜、冬瓜、苦瓜、紫菜、 白萝卜、香蕉等
食物的性能
举 例
感冒:风寒感冒证,可用生姜红糖茶,若咽 喉红肿疼痛有化热倾向(风热感冒证), 就不可用。
Hale Waihona Puke 五 食物的性能 味酸
苦
甘
辛
咸
涩
淡
五味的特点
《素问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 苦坚、咸软” 辛味:能行、能散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 酸(涩)味:能收、能涩 苦味:能泄、能燥 咸味:能软、能下 淡味:能渗、能利
萝 卜
【现代研究】 1、芥子油——促进肠蠕动 2、富含VC和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 抗病能力 3、多种酶——防癌 4、萝卜素——戒烟 5、萝卜籽——降压
土 豆
土 豆
【性味归经】甘、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益气健脾、缓急止痛、解毒 ——脾胃虚弱之胃痛、便秘 ——小儿水痘、痄腮、湿疹 治疗胃溃疡 胃蛋白酶抑制剂 胃溃疡特种抗菌分子
马齿苋
1、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 的抑制作用,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 治疗急、慢性痢疾 2、Vc、VE及胡萝卜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 抗衰老、防癌变 3、马齿苋多糖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4、含有大量钾,有利水消肿、降血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