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对象及方法
《人体解剖学百度版

二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战国时代(公元前500 年)的第一部医学著作 《内经》中,就已明确 提出了“解剖”的认识 方法,以及一直沿用至 今的脏器的名称 古希腊时代(公元前500300年),著名的哲学家希 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都进 行过动物实地解剖,并有 论著。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 作是盖伦(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对血液 运行、神经分布及诸多脏器 已有较详细而具体的记叙,
新陈代谢包括两方面:物质代谢和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机体生命活动需要不断地自外界摄
取营养物质,并在体内经过化学变化以及不断地向 外界排出自身和外来物质的分解产物,这一过程称 为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相伴随的是能量的摄取
及其在体内的转换、利用、贮存和排出,这个过程 称为能量代谢。物质代谢是能量代谢的基础,是能 量的根本来源。
呼吸系统
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 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 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 进 行气体交换。
神经系统
• 神经系统 感受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 激,并产生适当的应答 脊神经 脑神经 内脏神经系 感觉器官神经
内分泌系统
• 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 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 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 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 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 胸腺和性腺等。
21世纪,一些新兴技术如示踪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细胞培养技术 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等在形态学研 究中被广泛采用,使这个古老的学 科唤发出青春的异彩,尤其是神经 解剖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1.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后续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1.3 适用对象:医学院校学生二、教学内容2.1 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绪论1.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部分:运动系统1. 骨骼系统2. 肌肉系统第三部分:神经系统1. 脑2. 脊髓3. 神经系统周围部分第四部分:内分泌系统1. 内分泌腺2. 激素的作用第五部分:血液循环系统1. 心脏2. 血管3. 血液第六部分:呼吸系统1. 呼吸道2. 肺第七部分:消化系统1. 口腔2. 食管3. 胃4. 小肠5. 大肠6. 肝、胆、胰第八部分:泌尿系统1. 肾2. 输尿管3. 膀胱4. 尿道第九部分:生殖系统1. 男性生殖系统2. 女性生殖系统第十部分:感官系统1. 视觉器官2. 听觉器官3. 嗅觉器官第十一部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 神经系统调节2. 内分泌系统调节第十二部分:局部解剖与器官移植1. 局部解剖2. 器官移植第十三部分:衰老与死亡1. 衰老2. 死亡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难点: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机制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3.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人体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4.2 考试成绩: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
5.2 辅助教材:如解剖图谱、生理实验指导等。
5.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5.4 实验室资源: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课48课时,实验课16课时。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解读

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1、研究对象与内容:1. 解剖学(anatomy):研究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学科——关于结构的科学——静态2. 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机体及各部分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的学科——关于功能的科学——动态过程2、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法①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②活体解剖实验法优点: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简单,影响因素小,能快速得到结果。
缺点:在麻醉条件下进行,与正常生理情况下有所差别,实验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2)慢性实验法在保持比较自然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研究生物体复杂的生理活动、器官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机体的生理活动如何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优点:实验结果在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状态下获得,可分析整体动物及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
缺点:应用范围受限制。
(3)发育的异常巨人症(gigantism)垂体性侏儒症(pituitary dwarfism)呆小症“阉人”征(eunuochism)一、人体基本结构概述1、细胞的化学组成:(一)蛋白质1. 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的成分,是细胞的结构基础。
4. 酶:特殊的蛋白质,催化生物化学反应(高效、特异、受调控)。
(二)糖类1. 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丰富、分布最广泛的有机物。
4. 与其他类型的物质相结合,如糖蛋白。
(三)脂类1. 一般不溶于水,分为脂肪和类脂;3. 类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磷脂、糖脂等,功能:细胞膜的最重要的成分。
(四)核酸1. 核糖核酸(RNA):碱基、核糖、磷酸,功能:参与蛋白质合成,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中介物质(mRNA、tRNA、rRNA);2. 脱氧核糖核酸(DN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功能:遗传物质的贮存和携带者;3. 核苷=碱基+糖苷键+核糖;核苷酸=核苷+磷酸二酯键+磷酸4. 核苷酸根据碱基的不同分为5类:腺嘌呤核苷酸(A)鸟嘌呤核苷酸(G)胞嘧啶核苷酸(C)尿嘧啶核苷酸(U)胸腺嘧啶(T), 尿嘧啶核苷酸只出现在RNA分子中,胸腺嘧啶只出现在DNA分子中。
人体解剖生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人体解剖生理学及其研究方法自古以来,人类就对自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产生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为我们了解人体的构成、运作方式与病理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述1.1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从人体整体的角度出发,研究人体各部位的结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分为宏观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两个方面。
宏观解剖学研究肉眼可见的人体结构,包括骨、肌、神经、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
微观解剖学主要研究细胞结构、组织学、器官学、胚胎学等,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和组织的微细结构。
1.2 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在生物学基础上的各种生命现象,包括人体的功能、调节和协调、代谢、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和运作等。
人体生理学与病理学相互关联,病理学是指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变过程的科学。
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2.1 解剖学研究方法解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切片解剖、整体解剖、模型解剖、X射线解剖和CT等成像技术。
切片解剖是将人体切成薄片进行研究,主要用于微观解剖学的研究。
整体解剖是对整个人体进行外部观察,主要用于宏观解剖学的研究。
模型解剖是在模型上进行解剖学研究,有时也被称为虚拟解剖。
X射线解剖与CT等成像技术可以可视化人体内部结构,有利于了解人体复杂的内部结构,也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
2.2 生理学研究方法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生物测量学、体内测量、体外测量和分子生物学等。
生物测量学是研究生物信号的科学,如心电图、脑电图、血压等。
体内测量主要针对人体内部器官、系统的运动,如心脏、呼吸、循环等,可以通过对人体进行医疗干预或给予某些药物来检测其反应。
体外测量则是通过人体外部的表现,如皮肤、肢体运动、声音等来观察人体机能状态。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身体各个层级的生命现象,如DNA、RNA、蛋白质、酶的运作机制等。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3.1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人体解剖生理学

(2)突起
树突(dendrite) 树枝状突起,多级分支。 分支上有大量树突棘(dendritic spine)。 内部与胞体相似,也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轴突(axon) 一个,起始处称轴丘。 轴膜,轴质,无尼氏体,但有神经原纤维。
绪 论
• 〈四〉适应性:活的机体或其部分组织结 构,在环境发生改变时,将在某种限度内 随着发生相应的改变,以求与生存的环境 保持动态平衡,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
• 三.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意义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第一节
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 一、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构成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 最基本单位 。 细胞在结构上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 胞核三部分组成。人体内所有的生理功能 和生化反应,几乎都是以细胞结构为物质 基础的,不同类型的细胞执行着不同的功 能。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 1、神经元的结构
• 细胞体(胞体):是神经元营养和代谢中心,形 态各异,有星形、梭形、锥形、犁形、球形等, 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是神经元所特有的。 • 尼氏体是分布在神经元细胞内的小块嗜碱性物 质,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所合成的蛋白质作 为酶和营养物质,在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和整合 信息中起重要作用,神经元过度刺激、疲劳、衰 老或疾病时,尼氏体数量减少。
–脂质 (lipids) –蛋白质 (proteins) –糖 (carbohydrates)
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model)
• 基本内容:膜的结构特征是以液态的类脂 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 生理功能的各种蛋白质分子。
细胞膜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 物质、能量、信息的跨膜转运或转换 载体 (carrier) 通道 (channel) 离子泵 (pump) 受体 (receptor) 酶 (enzyme) 免疫 (immune)
人体解剖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2)特点:
扩散速率高; 无饱和性;
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不需消耗能量;
扩散量与浓度梯度、温度和膜通透性呈正相关。
(3)转运的物质:
O2、CO2、NH3 、N2 、尿素、乙醚、乙醇、类固 醇、类激素等。
膜对H2O具高度通透性,H2O除单纯扩散外,还可 通过水通道跨膜转运。
2、人体生理学
• 概念: 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理功
能的科学。
• 特点: 实验科学
3、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关系
人体解剖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基础 人体生理学是解剖学的功能表达
↑
学习的重点!!!
(二)生理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 程。包括:
➢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 ➢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 器官发生的功能变化、形态变化及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⑴泵转运——Na+-K+泵
Na+-K+泵又称Na+-K+-ATPase,简称钠 泵。
当 [Na+]i↑ 、 [K+]o↑ 时 , 都 可 被 激 活 , ATP分解产生能量,将胞内的3个Na+移 至胞外,并将胞外的2个K+移入胞内。
钠-钾泵: 当[Na+]i↑/[K+]o↑激活
分解ATP产生能量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需 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
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分类: ①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②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各类上皮组织的结构和 功能
1、被覆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保持表面湿润光滑 单层立方上皮:分泌、吸收 单层柱状上皮:分泌、吸收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保护、分泌 复层扁平上皮:耐磨擦,防止异物侵入,修复 受伤部位 变移上皮:使上皮面积扩大和缩小
(1)单层扁平上皮
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形态 不规则,边缘呈锯齿状,细胞边界染成 黑色,核位于中央,为淡色圆形区域 (硝酸银染色)。 侧面观细胞扁薄,细 胞核扁椭圆形,核周有少量细胞质,呈一 条红色细线(HE染色) 。
(2)易化扩散
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甚小的 物质(如葡萄糖、 氨基酸,Na+、K+、Ca2+等无机离子)在 细胞膜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 高浓度(高电位)一侧向低浓度(低电位)一 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易化扩散至少可区分为 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蛋白质载体为中介(Carrier medialed) 的易化扩散(具有特异性结合、饱和现象及竟 争性抑制三个特性)。 另一种是以离子通道(ion channel)为中介的 易化扩散 (分电压、化学、机械三种门控通道)
单层柱状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切片
单层柱状纤毛上皮
纤毛上皮切片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由柱状细胞、棱形细胞、锥体形细胞、 杯状细胞组成。细胞高矮不等,但所有 细胞基部均附着于基膜,故实际上是单 层上皮。由于细胞排列紧密,界限不清, 细胞核不在同一水平,锥体形细胞核的 位置最低,紧靠基膜,棱形细胞核位于 中间,杯状细胞核也靠基底部,切片观 好像复层,且柱状细胞游离面有纤毛, 故称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HE染色)。
变移上皮
变移上皮(膀胱)(空虚时)
变移上皮(膀胱)(扩张时)
2、腺上皮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3

1,2,3,12,4,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㈠、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和构造的一门科学。
1、对象:正常人体各部形态、结构。
2、任务:就是揭示构成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系统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根据机体的解剖程度:人体解剖学分为:1.大体解剖学:主要研究机体较大的解剖结构和形态特征,这些结构通常能够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
2.显微解剖学:研究的是必须经特殊仪器放大处理才能观察到的结构。
㈡、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生理功能的科学。
1、对象:正常人体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
2、任务:揭示这些功能活动对维持人的生命的作用意义,以及这些功能活动之间相互联系。
㈢、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人体解剖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基础。
二、人体生理解剖学与医药学的关系医药学的发展有赖于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发展,而医药学领域的实践也必然反过来促进解剖和生理学领域的研究。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对医药的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人体生理解剖学与现代药学的关系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现代医药学的基础。
它与药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并为药学工作者研制、开发新药,开展药效学、毒理学、药动学等方面工作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
药学工作者在:⑴、寻找新药和新型必须具备解剖生理学的知识。
⑵、研究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等,必须具备解剖生理学的知识。
三、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㈠、解剖学的研究方法1、剖查法2、利用仪器探测法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是那些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的实验。
⑴、离体实验:从活着的或刚死去的动物体内取出所需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保持其正常生理功能活动的人工环境中进行观察和实验。
⑵、在体实验是通过麻醉或去大脑的方法使动物失去知觉,以手术暴露所需研究的某些器官或组织,再进行实验。
急性实验优点:较快获得结果。
缺点:常有一定的局限性。
2、慢性实验法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并使其尽可能生活在接近自然的条件下对某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体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三、兴奋性(excitability)
兴奋性:
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的能力或 特性称为兴奋性。
刺激:
凡能引起生物体产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称 为刺激。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反应形式有两种:兴奋与抑制
应过程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刺激的三个要素
强度(阈值=阈强度)
阈刺激 阈上刺激 有效刺激
阈下刺激
无效刺激
阈值的大小可以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作用时间:在一定的强度下,刺激时间短,则反应弱;
刺激时间长,则反应强
强度变化率:是刺激强度随时间而改变的速率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重点掌握的问题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主讲教师:王雁
Email: sdwangyan@ Tel:58807927-803
一、学习此课程的目的
了解自己
为后继的课程打基础
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打基础 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二、教学安排
大课(每周4节)
地点:教二----301(周一1-2节)
矢状面(纵切面)
冠状面(额状面)
从身体左右方向,通过身体的冠 状轴和垂直轴所作的切面,可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 分。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三、器官、系统
器官(organ)是由不同的组织经发育分化相互结合
而成的,执行一定的生理功能。如胃、心、肺等。
系统(system)由若干功能、结构相近的器官组成,
复层上皮
有管腺 腺上皮 无管腺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单层扁平上皮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单层立方上皮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柱状上皮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单层柱状上皮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复层扁平上皮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移行上皮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腺上皮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二)结缔组织
分布:
广泛分布于身体的各个部分,种类多,形态多 样。
程。
同化作用
包括 异化作用
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二、生殖和生长发育
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和自
己相似的子体后代的功能,为生殖。
生长(growth):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
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 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
兴奋:由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 态或由活动弱状态变为活 动强状态。 抑制:由活动状态转变为静止状态 或由活动强状态转变为活动 弱状态。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机体中几乎所有的细胞或组织当受到适宜刺激发生兴
奋时,都会伴有电位变化。
冲动(impulse):快速、可传导的生物电的变化 兴奋(excitation):活的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
如何区分兴奋和兴奋性?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
一、形态 二、解剖方位 三、器官、系统 四、基本组织 五、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人体的基本结构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一、形态
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二、解剖方位
水平面(横切面)
从身体上下方向,通过矢状轴和 冠状轴所作的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可将身体分为上、 下两部分。 从身体前后方向,通过身体的矢 状轴和垂直轴所作的切面,可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 分。
教七----402(周二1-2节)
小课(每周2节)
地点:生命科学院(生地楼610) (周一:5-6节;7-8节;9-10节)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三、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王雁编著.《人体解剖生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书:
1.《人体解剖生理学》,四所师范院校合编 2.《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 主编 3.《生理学》,湖南医学院编 4. Rodney A.Rhoades,George A.Tanner.《Medical Physiology》.Boston : Little,Brown,1995. 5. 高秀来 主编《人体解剖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 出版社,2009 6. 余承高等 编著《图表生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 社,2007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人体的基本结构 第四节 人体的机能调节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研究对象及方法
人体解剖学(anatomy)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
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人体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人体的功能及其活 动规律的学科。 人体解剖生理学(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则是以人体解剖结构为基础,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 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人类认识自身的过程
整体水平 系统水平 器官水平
组织水平 整体 肤浅 宏观
细胞水平 局部 深入 微观
分子水平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一、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生殖和生长发育
三、兴奋性(exci生命物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
特点:
· 细胞连接不紧密,种类多,无极性,散在于细胞 间质中。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一)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是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特点:
· 细胞排列紧密,形状规则,并具有极性。
· 与结缔组织之间以一层基膜相连,其内缺少血管、神 经,其营养靠深层结缔组织内血管供应。
· 靠近基膜的细胞分裂能力强。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单层上皮 被覆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立方上皮 复层移行上皮
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如由鼻、喉、气管、 肺等组成呼吸系统,完成呼吸功能。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
四、基本组织
由结构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
(tissue)。
包括: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肌肉组织(muscular tissue) 神经组织(nervous t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