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及伴侣对细胞的微核诱导

合集下载

咖啡因抑制辐照区和旁区细胞的γ-H2AX foci的形成

咖啡因抑制辐照区和旁区细胞的γ-H2AX foci的形成

咖啡因抑制辐照区和旁区细胞的γ-H2AX foci的形成蒋而康【摘要】辐射诱导的旁效应不仅在体外实验存在,也在动物体内存在,这对辐射剂量的计算和辐射风险的评估有重要影响.咖啡因是一个模式辐射敏感剂,显著增强辐射的细胞毒性.咖啡因也显著增强辐射诱导的旁效应,咖啡因处理使未受辐照的旁细胞对损伤信号更加敏感,但其机理并不清楚.在正常人原代细胞AG1522中,分析了咖啡因处理对组蛋白H2AX磷酸化的影响,咖啡因显著减少α粒子辐射区和旁区γ-H2AX foci阳性细胞的比率和每个细胞γ-H2AX loci点数,表明咖啡因处理抑制了H2AX磷酸化,后者启动细胞对DNA双链断裂的修复,从而提示咖啡因增强辐射旁效应可能的机理,对辐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adiation-induced bystander effects (RIBE)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on dose calculation and risk. Caffeine is considered a model radiosensitizer as its radiosensitization, for the cytotoxic effect of i-onizing radiation is strongly enhanced by caffeine treatment at noncytotoxic concentrations. RIBE were markedly enlarged by caffeine and non-irradiated bystander cells with caffeine treatment were likely more sensitive to damage signal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underling mechanism of caffeine making cell sensitivity to damage signals. H2AX phosphoryl-ation was analyzed in human primary cell line AG1522 after a particle irradiation. The induced fracti on of γ-H2AX foci-positive cells and γ-H2AX foci/cell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th in irradiated and bystander regions by caffeine treatment, suggesting that H2AX phosphorylation was suppressed by caffeine treatment. For DNA DSBs repair response of cells is initiatedthrough H2AX phosphorylation, these results were important to the mechanism that caffeine enhanced RIBE and radiotherapy.【期刊名称】《激光生物学报》【年(卷),期】2012(021)002【总页数】5页(P118-122)【关键词】咖啡因;辐射诱导的旁效应;γ-H2AX foci【作者】蒋而康【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74辐射诱导的旁效应,最初是在体外实验的细胞辐射中发现的,也能由在动物体内的辐射核素[1],或者由对人体肿瘤的辐射产生[2]。

咖啡的成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咖啡的成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学术探讨
【 图分 类 号 】 1 中 R9 7

【 2 4 O e td e A l O a M p m- a 0 l hur ai 1 N hsa g e z 0 o n .
陈 蕊 安利 伟
1 咖 啡 的 成 分
化 液 分 泌 。 除此 由于 它 也 会 促 进 肾脏 机 能 帮 助 体 内将 多余 的 饱 和 脂 肪 酸 的 3 5倍 , 至 还 会 损 害 人 们 的认 知 功 能 。此 — 甚 钠 离 子 ( 碍 水 分 子 代 谢 的 化 学 成 份 ) 出 体 外 外 , 以 在 利 外 , 造 脂 肪 还 会 诱 发肿 瘤 ( 腺 癌 等 ) 哮 喘 、 阻 排 所 人 乳 、 2型 糖 尿 病 、 过 尿 作 用 提高 下 , 啡 因 不 会 像 其 他 麻 醉 性 、 奋 性 物 ( 醉 药 敏 等 疾 病 , 胎 儿 体 重 、 少 年 发育 也 有 不 利 影 响 。 咖 兴 麻 对 青 品、 漆溶剂、 奋剂之类 ) 在体 内, 在 二个小 时左右 , 油 兴 积 约 便 3 咖啡 相 关 实 验 及 结论 探 讨 会 被排 泄 掉 。 31 小 鼠急性毒性试 验 : 两周观察 , 部动物 活动 良 . 经 全 1 2 丹 宁 酸 : 品低 毒 , 鼠经 口 L 5 ( 数 致 死 量 ) . 本 小 D 0半 为 好 , 任 何 【 毒症 状 , 死 亡 雌 雄 性 小 鼠 经 口 L 5 无 f 1 无 D 0均 大 于 6 0 mg k 。单 宁 酸 是 止 血 剂 。在 医 药 上 曾 用 于 治 疗 咽 喉 2 5 0 / g, 无 毒 范 围 。 00 / g 1 0 mg k 属 炎 、 桃腺炎 、 疮和皮 肤疱 症等 , 扁 痔 内用 可 制 止 腹 泻 、 出 血 肠 3 2 小 鼠骨 髓 嗜 多染 红细 胞 微 核 试 验 : 本 咖 啡 各 剂 量 . 草 等 。单 宁酸 能 与 金 属 、 物碱 和糖 苷 ( 苷 ) 生成 沉 淀 , 这 组 微 核 与 阴 性 对 照组 比较 无 显 著差 异 ( > 0 0 ) 与 阳 性 对 照 生 见 等 对 P .5 , 些 物质 具 有 解 毒 作 用 。单 宁 酸 本 身毒 性 很 低 。 组 比较 , 异 显 著 ( <o 0 ) 差 P .1。 1 3 植 脂 末 ( 萄 糖 浆 , 用 氢 化 植 物 油 ) 因 为 蛋 白质 . 葡 食 : 3 3 小 鼠精 子畸 形 试 验 : 。 草本 咖 啡 各剂 量 组 的 精 子 畸 形 远 比脂 肪 要 贵 , 以奶 精 的生 产 巾会 尽 量 降 低 蛋 白质 的 使 用 率 与 阴性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 无显 著 ( > 0 0 ) 与 阳 性 对 照 组 比 所 P .5 , 量 , 增加 脂 肪 ( 常 用 植 物 油 ) 含 量 。 在 奶 精 的 生 产 过 程 较 ,差 异 非 常显 著 ( < 0 O ) 而 通 的 P .1 。 中, 使用 熔 点 高 的油 , 成 品 的形 态 和 口感 要好 一 些 。 植 物 油 其 34 A s 验 : 加与不 加 S . me 试 在 9情 况 下 , 剂 量 组 测 试 各 中的 脂 肪 主 要 是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 以 熔 点 较 低 , 温 下 呈 液 菌株 的 回变 菌 落 数 均 来 高 于 自发 回 变 的 两 倍 , 明 草 本 咖 啡 所 常 表 态 。而通 过 催 化 反 应 , 部分 不 饱 和 键 上 加 氢 使 之饱 和 , 可 对 测 试 菌 株 无 直 接 和 问接 的诱 变 作 用 。 在 则 以 提 高植 物 油 的熔 点 , 而 增 加 油 的 稳 定 性 和 在 食 品 加 工 中 4 结 论 从 的 应 用性 能 。氢 化 油 正 好 有 利 于 奶 精 的 生 产 , 以一 度 获 得 所 草 本 咖 啡进 行 了毒 性 及 致 突 变 性 测 试 , 果 表 明 : 鼠经 结 小 了广 泛 使 用 ,植 脂 末 ” 名 称 也 由此 而来 。 “ 的 口 L 0测定 属实 际 无 毒 范 围 ; 鼠 骨 髓 嗜 多 染 红 细 胞 微 核 D5 小 2 咖 啡 中诱 导 人体 致 病 的成 分 试 验 , 鼠精 子 畸 形 试 验 和 A e 小 u r s试 验 均 为 阴 性 , 诱 变 作 无 2 1 咖 啡 因 : 融 于 冷 水 , 易 溶 与 热 水 。对 于 长 期 喝 用 , 明 草 本 咖 啡食 用 安 全 。 . 难 却 说 咖 啡 成 瘾 的人 , 旦 停 止 食 用 会 出 现 心 烦 、 怒 、 痛 等 不 适 一 易 头 经 查 证 对 咖 啡 进 行 第 一 、 阶 段 毒 理试 验 。结 果 显 示 : 二 小 感 。这 是 因为 咖啡 因有 一 定 的 成 瘾 作 用 , 和 大 脑 中 固有 的 鼠经 口 L 5 它 D 0大 于 2 5 0 g g 属 无 毒 范 围 。在 致 突 变 试 10 r /k , a 腺 嘌 呤 核 苷结 构 相 似 , 用 后 咖 啡 因 中 类 似 腺 嘌 呤 腺 苷 分 子 验 中 , 鼠骨 髓 嗜多 染 红 细胞 微 核 试 验 , 鼠精 子 畸 形 试 验 及 饮 小 小 进入 大脑 并 与 相 应 受 体 结 合 , 其 变 为 兴 奋 如 突 然 停 止 饮 Ame 验 均 为 阴 性 。说 明草 本 咖 啡 对 哺乳 动物 细 胞 , 殖 细 使 s试 生 用 , 啡 因 结 合 的脑 细 胞 受 体 便 全 部 被人 体 大 脑 中原 有 腺 嘌 胞 没 有 引 起 畸 变 。 体 外 试 验 对 A s 菌 株 T 7 T 8 咖 me A9 、 A9 ,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摘要】微核(micronucleus,MCN)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微核测试可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他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

本实验以叠氮化钠为对照,检验咖啡的微核诱导率。

【引言】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

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微核测试可以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他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

经典的诱变剂有:X射线、环磷酰胺、氧化铬CrO3、叠氮化钠NaN3、甲基磺酸乙酯EMS和硫酸二乙酯。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和作用因子的计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

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方面。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为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本实验采用的是以大蒜为材料,用成浓度梯度实验组培育检测微核发生率的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应具有染色体条数少、个体大,便于统计的特点。

并且需要对污染物反应比较敏感,适宜在当地生长。

本实验选择以大蒜为材料,符合以上要求。

咖啡从1500年前辈发现以来,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

,是许多人每天必备的饮品,特别受学生和上班族的青睐。

饮用咖啡的优缺点各有说道,因此,我们选用咖啡为实验材料,希望可以分析出咖啡的微核诱变率。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6节 细胞分裂实验类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6节 细胞分裂实验类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片具体流程为:解离→漂洗→制片→染色B.使用50%的酒精能够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C.先用低倍镜找到排列紧密呈正方形且有大液泡的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D.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细胞动态分裂过程,因为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死亡2.某小组将健康小鼠分为7组,其中6组分别用高、中、低剂量的咖啡因腹腔注射,另1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然后对7组的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4小时后获取小鼠的骨髓细胞,并立刻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染色观察,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别咖啡因[μg/(g·bw)] 秋水仙素[μg/(g·bw)]分析细胞总数分裂其总数有丝分裂指数空白组0 5 8 000 507 6.34%低剂量组 1.25 5 8 000 1 601 20.01%中剂量组 4 5 8 000 899 11.24%高剂量组10 5 8 000 659 8.24%A.低剂量咖啡因促进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B.有丝分裂指数越高,表明分裂能力越强C.实验分组应随机进行,且各组雌雄个体各半D.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便于观察3. 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B.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C.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D.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4.细胞增殖严格有序的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密切相关,CDK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的调节,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如图表示cyclinB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说明:CDK1是CDK的一种;cyclinB是cyclin一种A.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B.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在M期不能合成所致C.cyclinB在G2期开始合成D.CDK1一定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5.苦养麦中含有的槲皮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咖啡因通过Caspase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咖啡因通过Caspase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Ca fe i n e p r o mo t e s a p o p t o s i s o f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b y Ca s p a s e p a t hwa y
LI U Ha n y a n g,S ONG J u n,ZHOU Ya n,TANG L i mi n g
i n e t r e a t me n t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s u p p r e s s e d GC c e l l g r o w t h a n d v i a b i l i t y a n d i n d u c e d a p o p t o s i s b y e n h a n c i n g
培养和细胞计数 的方法检测 了胃癌细胞株的增殖活力 , 利用流式细胞 仪分析 胃癌细胞凋亡水平 和细胞周期情况 , 通 过 目的基
因扩 增 法 ( P C R) 和 蛋 白免 疫 印 迹 法 ( We s t e r n b l o t ) 检 测 凋 亡 相 关 的基 因和 蛋 白 。结 果 咖 啡 因 处理 后 显 著 抑 制 了 胃 癌 细 胞 生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z h o u , J i a n g s u , 2 1 3 0 0 0 )
A B S T R A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a n t i — c a n c e r e f f e c t s a n d me c h a n i s m o f c a f f e i n e o n p r o —
( C e n t e r f o r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D i s e a s e , C h a n g z h o u S e c o n d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A f il f i a t e d t o N a n j i n g M e d i c a l

体外微核试验原理

体外微核试验原理

体外微核试验原理最近在研究体外微核试验,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原理,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

咱们先从一些生活现象说起吧。

你看啊,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精密的工厂,每个细胞都是一个小车间,里面的染色体就像是车间里重要的生产图纸。

可有时候,这些“图纸”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像是香烟里的有害物质啊、化学污染这些,就像车间里跑进了调皮捣蛋鬼,可能就捣乱搞破坏了。

体外微核试验呢,就是一种检测这些“车间”被破坏情况的手段。

微核啊,简单说就像是从那些正常“生产图纸(染色体)”上掉下来的小碎片。

微核试验就是在细胞外面(体外)做实验,观察细胞产生微核的情况。

打个比方吧,这就像是在车间外面透过窗户查看里面,有多少不正常的小碎片产生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这怎么观察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些特定的细胞培养和染色技术这些专业的手段啦。

我们把要检测的细胞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培养,就像摆在特殊的货架上,然后用染色剂等东西来标记,这样那些微核就像带上了特殊的标签,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它们啦。

其实我一开始也不明白,这么复杂的试验它到底有啥用啊?后来才知道,它可有用处啦。

拿制药行业来说,公司研发新的药物,就可以用体外微核试验来检测这个药会不会对细胞里的染色体产生不好的影响,就像是提前检查这个新药是不是会破坏我们身体这个大工厂的“生产图纸”。

要是产生好多微核,可能这个药就有潜在的危险哦。

可是啊,这里边还有一些令我困惑的地方,比如说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微核产生的情况好像不太一样,到底是细胞本身的特性造成的,还是其他因素的干扰呢?这也让我更加深入去学习不同细胞类型的区别这些知识。

实用价值可不仅仅在制药方面。

像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是不是有致癌性之类的危险时,也能用到体外微核试验。

比如说,某地有工厂污染,就可以采集当地生物的细胞做体外微核试验,查看这污染是不是让生物的细胞里产生很多微核,如果是,那就说明这污染可能很危险,得治理。

不过做这个试验也有些注意事项。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咖啡和茶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咖啡和茶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咖啡和茶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2、探究咖啡对蚕豆根尖生长的影响。

3、探究茶叶对蚕豆微核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微核(micronuclei)试验是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一种遗传毒性试验方法。

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成为微核。

用微核试验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损伤仍是一个直观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遗传毒理、医学、食品、药物、环境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核计数经济,迅速,简便,不需要特殊技能,可以统计更多的细胞并实现计算机自动计数。

若采用核型稳定的细胞,确立统一的操作协议,进行实验室间的合作建立数据库,应用探针技术的微核试验很可能被纳入遗传毒理学试验。

蚕豆(Vicia faba)是一种理想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材料。

蚕豆的染色体大,数量少(2n=12),根尖中含有较多的分裂相细胞,非常适合显微观察,而且蚕豆根尖细胞周期中的大部分时间对诱变剂敏感,便于遗传毒性检测实验。

咖啡问世以来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追捧,不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

众所周知咖啡有提神的功效,有助于防止放射线伤害,而且咖啡会起到预防肝癌的作用但是咖啡还有一些副作用,如:经常喝咖啡会使人上瘾,饮用过多的咖啡人麻痹瘫痪等。

茶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青睐。

喝茶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如: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与重金属结合产生沉淀,使身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迅速排出体外,达到解毒的效果。

三、实验仪器、试剂、材料3.1主要实验仪器盖玻片、恒温水浴锅、恒温培养室(25℃)、冰箱、培养皿、棉花、纱布、计数器、光学显微镜、烧杯等。

3.2主要实验试剂卡纳氏固定液:三份纯酒精与一份冰醋酸混合制成、70%乙醇、0.1mol/L盐酸、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3.3实验材料褐皮蚕豆种子、速冲咖啡、茶叶。

丙烯酰胺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丙烯酰胺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丙烯酰胺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基础兽医专业杨微20102606摘要:丙烯酰胺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中广泛应用,是职业环境中的一种污染物。

几年来的研究表明在高温加热过的淀粉类食品中也存在丙烯酰胺。

成为人们接触丙烯酰胺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介绍丙烯酰胺可引起的毒性作用关键词:丙烯酰胺毒性作用前言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物管理局(NFA)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富含淀粉的食物在经受高温油炸或烧烤时能生成对人类身体极为有害的物质—丙烯酰胺。

瑞典学者的这一发现立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尽管丙烯酰胺作为一种化学品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领域,其毒理学特征明确,但其在食物的加工过程中形成却是一项新的发现。

由于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对于丙烯酰胺毒性的研究也成为近年来的热点。

1丙烯酰胺的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学特性丙烯酰胺具有较低分子量以及较高的水溶性,易通过各种生物膜,α,β-不饱和羰基易与分子中的巯基、羟基、氨基以及较小程度的亲核基团等发生美拉德加成反应。

Doerge等通过静脉、管饲和食物添加丙烯酰胺后发现,丙烯酰胺可以很快被小鼠吸收并分布在各个组织中,肝脏中环氧丙酰胺-DNA加合物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样的方式喂食等摩尔的环氧丙酰胺,亦可被快速吸收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肝中的环氧丙酰胺-DNA加合物水平比前者更高[1]。

Sumner等人发现,在丙烯酰胺转化成环氧丙酰胺的过程中,细胞色素CYP2 E1具有重要的作用。

Gamboa在用幼鼠进行研究时亦发现了同样的结果。

环氧丙烯酰胺及其DNA 加成产物的化学性质与丙烯酰胺相同,也是溶于水的小分子,可穿过生物膜到达不同的器官。

人体摄入的超过60%的丙烯酰胺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其中,大多数以谷胱甘肽结合物形式排出。

在人胎盘和母乳中也含有丙烯酰胺,可致婴儿的体重降低,新生红细胞寿命减少,故可以影响胎儿和婴儿健康[2]2 免疫系统毒性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外界侵袭重要的一个屏障,丙烯酰胺中毒可造成免疫系统的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
摘要:本实验以大蒜为实验材料,研究咖啡和咖啡伴侣能否诱发细胞产生微核,以及咖啡和咖啡伴侣的毒性是否有叠加效应。

实验中将咖啡和咖啡伴侣配置为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对大蒜进行诱发培养24小时,并观察检测微核的诱发率。

前言: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很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咖啡和咖啡伴侣为现代人们经常选用的饮用品。

而咖啡中的咖啡因之类的物质和咖啡伴侣中植物末(奶精)对人体的健康有没有危害呢?为此我们用大蒜作为材料研究咖啡和咖啡伴侣对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实验主要通过检测细胞微核诱发率,得到咖啡或咖啡因对细胞的影响程度。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材料:大蒜雀巢速溶咖啡雀巢速溶咖啡伴侣
1.1.2 试剂: NaN3 HCL 卡诺固定液 70%乙醇改良苯酚品红
1.1.3 仪器:培养皿量筒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手套离心管
单面刀片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
1.2方法
1.2.1 取材:将大蒜置于24 ℃水中浸泡24 h,选择根长整齐一致,不定根长约0.5
-1cm左右的大蒜随机分组。

1.2.2 处理各实验组:配置50mmol/L的NaN3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组的培养液,
用自来水作为阴性对照组的培养液,将咖啡和咖啡因配置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作为
样品组的培养液,将大蒜置于各组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

样品浓度梯度如下表
表一、样品浓度梯度
1.2.3 恢复培养:将以上实验组诱发培养24后的大蒜转移到自来水中恢复培养24
小时,注意做好标志。

1.2.4 固定:将恢复培养好的大蒜用卡诺固定液固定24小时。

1.2.5 保存:将固定好的大蒜移至70%乙醇中4℃下保存,备用。

1.2.6 制片:①将根尖用1MHCl处理的10min,水洗3次。

②切取近根尖分生区的伸长区组织,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10-15 min。

③压片:吸取染液,加上盖玻片后,用铅笔轻敲使细胞分散,最后垂直压下去。

1.2.7 观察:将制好的片子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每个根尖计数1000个细胞(也可取5
个视野计数),统计含微核的细胞数,然后取平均值,即为该处理的微
核千分率。

2、实验结果
1.计算各测试样品(包括对照组)微核千分率(MCN‰)
如果对照本底MCN‰为10 ‰以下,可采用如下标准进行分析以确
定样品的污染程度:
MCN‰在10‰以下,表示基本没有污染;
MCN‰在10‰-18‰区间,则表示有轻度污染;
MCN‰在18‰-30‰区间,则表示有中度污染;
MCN‰在30‰以上,则表示有重度污染;
2、实验图片
A B E
图1 图中A 为75g /L 的咖啡培养诱导的大蒜的根尖细胞;B 为15 g /L 咖
啡伴侣培养诱导的大蒜的根尖细胞;C 为75g /L 的咖啡和15 g /L
咖啡伴侣混合培养诱导的大蒜的根尖细胞;D 为清水培养的大蒜的根
尖细胞;E 为50mmol /L 的NaN3培养诱导的大蒜的根尖细胞。

3、分析、讨论
由图1 中的图片可知,咖啡、咖啡伴侣、咖啡和咖啡伴侣混合培养诱导的
大蒜生长都没有成功的诱发大蒜在分裂过程中产生微核,所以微核千分率为0; 根据相关文献可知,用蚕豆作为材料研究咖啡的微核诱发,实验结果能得到成功诱发微核细胞,而我们的实验选择了大蒜作为材料则得不到成功诱发微核的细胞,且为了避免大蒜和蚕豆对咖啡的培养浓度的要求不同,我们配置能诱发蚕豆的咖啡溶液浓度及几组高于诱发蚕豆的咖啡溶液浓度的培养液。

但是依旧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说明大蒜对于咖啡的敏感度不高或者我们设计的浓度不适合。

这也提醒我们在实验的选材上要加倍注意。

虽然在细胞中没有发现微核,但是从实际大蒜的根的长势中可以看出随着溶液浓度的增长对大蒜的生长影响越大,大蒜的跟长的越短。

而咖啡和咖啡伴侣共同作用情况下的大蒜的根的长势和单独的咖啡溶液中的长势差不多,但是比单独的咖啡伴侣的长势要短,要差。

从此也何以看出咖啡和咖啡伴侣对大蒜的生长确实是有坏的影响的。

3、实验注意事项
1) 选材时,要注意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2)注意设计合适的浓度梯度,便于观察结果;
3)NaN3有腐蚀性,配置溶液时要注意避免受伤。

没有出现微核
的细胞
出现微核
的细胞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