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试验报告
微核实验数据处理结果

15.00
氯化汞2mg/kg
8
18.50
秋水仙素1mg/Kg
8
22.00
氯化汞3mg/Kg
8
22.13
对苯二酚40mg/Kg
8
23.63
23.63
秋水仙素1.5mg/Kg
8
25.38
对苯二酚80mg/Kg
8
29.75
秋水仙素3mg/Kg
8
33.63
对苯二酚120mg/Kg
8
34.75
显著性
1.000
.000
-9.29
-4.71
氯化汞3mg/Kg
-7.125*
1.148
.000
-9.41
-4.84
氯化汞2mg/kg
-3.500*
1.148
.003
-5.79
-1.21
阴性对照
11.250*
1.148
.000
8.96
13.54
阴性对照
对苯二酚120mg/Kg
-31.000*
1.148
.000
-33.29
11.125*
1.148
.000
8.84
13.41
秋水仙素3mg/Kg
1.125
1.148
.330
-1.16
3.41
秋水仙素1.5mg/Kg
9.375*
1.148
.000
7.09
11.66
秋水仙素1mg/Kg
12.750*
1.148
.000
10.46
15.04
氯化汞3mg/Kg
12.625*
1.148
1.148
微核设计实验报告

微核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基于微核设计的实践,加深对微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掌握能力。
二、实验背景微核设计是一种用于构建操作系统的方法,它将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拆分为多个模块,其中包括一小部分核心代码,也就是"微核",以及许多外部的驱动程序。
微核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高度模块化,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和修改,并且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已给定的微核代码,实现一个简单的多任务操作系统。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已有的微核代码进行调试和修改,以满足实现多任务功能的要求。
具体的实验要求包括:1. 实现任务调度功能,使得多个任务能够在微核上并发运行;2. 实现任务间的通信机制,使得任务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3. 保证任务的同步与互斥,避免任务间的冲突与竞争。
四、实验步骤1. 阅读微核代码,了解微核的设计原理和已实现的功能;2. 分析已有代码,确定需要进行的修改和补充的功能;3. 根据设计思路,进行代码编写和调试;4. 完成编码、调试和测试,确保功能的正确性和稳定性;5.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一个具有任务调度、任务通信、同步与互斥功能的简单多任务操作系统。
经过测试,系统能够在微核上并发运行多个任务,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任务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在保证任务同步和互斥的同时,系统的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微核设计的原理和实践过程。
在实验中,我对微核代码进行了逐行分析和理解,通过自主编写和调试代码,成功实现了一个具有多任务能力的操作系统。
同时,我还充分体会到了模块化设计的优势,通过微核设计,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功能扩展和修改,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调度算法的选择、任务间的通信方式的设计等,但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讨论,我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微核试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 074120267 姓 名 吴永文 学院 生科院 专业、班级 07级应生B 班 实验课程名称 遗传学实验 教师及职称 曹 能 (副 教 授) 开课学期 2008 至 2009 学年 下 学期填报时间 2009 年 6 月 5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一.实验设计方案二.实验报告.. 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⑴、 实验现象(观察结果):将制作好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涂片分别先后置于低、高倍镜下观察、识别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形态及染色,可观察到其染色呈灰蓝色,嗜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呈紫红色或蓝紫色的较小圆形、边缘光滑的微粒。
其图片如下所示:⑵、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结果用Excel 进行作图可得如下图象:各组受试物微核率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20804031.5132140mg/kg体重40mg/kg体重123123123阴性阳性对苯二酚秋水仙素氯化汞对照组受试物及其剂量(mg/kg)含微核细胞数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试验所用的受试物对小鼠的染色体都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从而是小鼠骨髓细胞产生微核,且对于同一种受试物其所用剂量越大,则其对应的微核率越高,即微核率的大小与受试物(作用因子)的剂量呈正比。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阴性对照组微核检出率不足0.5%中看出小鼠骨髓细胞中自发的微核率明显低于各组受试物和阳性对照组的结果,这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小鼠骨髓细胞中同样存在染色体受损的情况,此次实验人为注射的各组受试物的微核率较高,表明它们对染色体的纺锤体或着丝点功能有损害作用的物质,为微核试验阳性物质。
..。
微核正式报告

微核正式报告正式报告利用花露水对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及观察(焦锦花 1020212128 生物技术1011班)组员名单:葛笑、孙晓玮、周晓杰、徐中洋、李亚峰、程石、蒋沈琳、焦锦花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并掌握其操作方法3、探究花露水对微核的诱导作用4、进行小组合作,掌握设计实验基本能力二、实验原理: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利用蚕豆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畸变的效果,并可于污染程度的监测。
花露水包含少量劣质香精和75%左右的酒精,还有一种叫“伊默宁”的成分,而花露水芬芳剂成分部分有毒。
本实验通过用实验室蒸馏水(对照组)、重铬酸钾(阳性对照)、和一定范围内不同浓度的花露水处理蚕豆根尖,通过观察计数后计算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得出花露水的细胞毒性效应。
本实验即运用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检测,研究花露水对蚕豆根尖微核诱导的作用,进而为花露水对人体以及环境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三、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蚕豆种子、花露水:用蒸馏水配制成25%、50%、75%梯度的溶液及原液、卡诺固定液(无水酒精:醋酸=3:1)、改良石炭酸品红、重铬酸钾溶液四、实验过程1、催芽:将实验用蚕豆种子按需要量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25℃下浸泡8小时。
种子吸胀后,放入培养皿中,用棉花保持湿度,在25℃温箱中催芽三天浸种催芽2.花露水处理:每一处理选取3粒初生根良好、根长较一致的种子。
将蚕豆不定根置于不同浓度(25%、50%、75%溶液及原液)的花露水培养6~8小时,第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对照,第三组用重铬酸钾作阳性对照。
正式报告正式报告3.根尖细胞恢复培养:处理后的根尖用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2~3分钟。
洗净后置入培养皿,25℃下恢复培养24小时组别 1 2 3 4 5 6 被检测液 3个根尖分生组织区微核数微核率(MCN‰)蒸馏水(阴性对照组) 25%花露水 50%花露水 75%花露水花露水原液重铬酸钾(阳性对照组) 5,4,5 7,6,8 7,9,11 8,10,10 8,7,9 8,9,12 14.00‰ 21.00‰ 27.00‰ 28‰ 24‰ 29‰ 4.根尖细胞固定:剪取0.5~lcm长根尖,蒸馏水清洗后,放入卡诺固定液中固定8h。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1. 背景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胞遗传毒性检测方法,用于评估物质对人体细胞的影响。
该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胞核中的微核数量来判断物质是否具有诱发染色体损伤的能力。
在临床研究和毒理学评价中,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环境污染物评估和职业危害监测等领域。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对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进行评估,分析其对人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 实验方法3.1 实验材料和设备•骨髓细胞培养基•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溶液•细胞培养器•显微镜•细胞计数板•玻璃干片3.2 实验步骤1.采集实验对象的骨髓细胞,并将其接种在含有培养基的细胞培养器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将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溶液分别加入不同培养器中,同时设置对照组。
3.在一定时间后,将细胞样本离心并进行固定处理。
4.制备玻璃干片,并使用吉姆萨染色法染色。
5.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中的微核数量,并记录下来。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对骨髓细胞核中微核数量产生了影响。
随着化学物质浓度的增加,微核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2.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细胞核中微核数量明显增加,表明该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作用。
5. 结果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作用。
微核是染色体损伤的指示器之一,其数量的增加可能意味着染色体断裂、染色体片段丢失或整个染色体的缺失。
这些染色体损伤与遗传突变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基于实验结果,我们建议:1.避免长时间接触该化学物质,特别是高浓度的暴露。
2.在工作场所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和工作服等。
3.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化学物质的毒性机制和致突变潜能,以便更好地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6. 结论通过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我们评估了一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并得出结论该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微核测试实验报告

微核测试实验报告1. 引言微核测试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
作为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微核系统承担着管理系统资源、实现进程调度等关键任务,因此对微核系统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核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对微核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2.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Intel Core i5处理器、8GB内存、256GB固态硬盘- 软件环境:Ubuntu 18.04操作系统、微核系统版本1.03. 实验目标通过对微核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其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的实验目标如下:1. 验证微核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否正常,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2. 分析系统在多任务调度的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任务切换速度、资源利用率等;3. 测试微核系统在面对异常情况(如内存溢出、文件系统错误等)时的处理能力;4. 比较微核系统与其他核心组件的性能差异,分析其优缺点。
4. 实验步骤4.1 功能测试首先,我们对微核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通过编写一系列的测试用例,包括创建、删除进程,读取、写入文件,分配和回收内存等,对系统进行了功能上的验证。
测试结果显示,微核系统在这些基本功能上表现出色,所有功能均正常工作。
4.2 性能测试为了对微核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我们设计了一组多任务调度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包括创建多个任务,设置不同的执行时间和优先级,并通过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和任务切换速度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微核系统在多任务调度的情况下表现出较高的性能,并能有效利用系统资源。
4.3 异常情况测试为了测试微核系统在面对异常情况时的处理能力,我们模拟了一些可能的异常场景,如内存溢出、文件系统错误等。
通过观察系统的反应和错误处理机制,我们评估了系统在面对这些异常情况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显示,微核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这些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微核畸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核畸变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微核畸变检测技术,分析实验结果。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微核畸变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断裂、缺失、易位等异常现象,导致染色体片段无法正常分离,形成微核。
微核畸变是生物体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后,染色体畸变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本实验采用植物根尖分生组织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诱导微核畸变,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和统计分析,研究微核畸变的形成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蚕豆种子、0.01g/mL龙胆紫溶液、15%盐酸、95%酒精、蒸馏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培养皿、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种子萌发:将蚕豆种子浸泡于水中24小时,取出后播种于培养皿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待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幼苗。
2. 根尖培养:将幼苗的根尖剪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待根尖伸长到2-3mm时,取出根尖。
3. 解离:将根尖放入装有15%盐酸和95%酒精的混合液中,在室温下解离5-10分钟。
4. 漂洗:用蒸馏水冲洗根尖,去除解离液。
5. 染色:将根尖放入装有0.01g/mL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5-10分钟。
6. 制片:将染色的根尖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7.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微核畸变的细胞数量。
8. 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微核畸变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部分细胞中出现微核畸变,微核数量随实验时间延长而增加。
2. 结果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根尖分生组织在受到一定外界因素作用后,可发生微核畸变。
微核畸变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增加,说明微核畸变具有一定的累积效应。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诱导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的微核畸变,验证了微核畸变检测技术的可行性。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ppt

晾干:一定要干;
作
步
固定:甲醇固定10min, 需要晾干;
骤
染色:Gimesa染液染色(10~15min)
冲洗:蒸馏水冲洗,晾干
阅片: 观察微核。
精品文档
推片方法
17
实验方法和步骤
观察与计数:低倍镜下选择分布均匀,染色较好的区域
油镜下观察计数
多染红细胞(PCE)呈灰蓝色,正染红细胞(NCE) 呈橘黄色。典型的微核多为单个、圆形、边缘光滑整 齐,嗜色性与核质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色 。
❖ PCE胞质内含 有核糖体,染 色呈灰蓝色; MCN多数为 圆形,嗜色性 与核质一致, 呈紫红色或蓝 紫色
NCE
❖ NCE的核糖体
已消失,被染
PCE & MCN
成淡桔红色。
12
实验目的
1. 用化疗药(环磷酰胺)制备突变模型 2. 观察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
核
13
实验动物及试剂
❖ 【Animal】 小鼠是微核试验的常规动物,通常用7~12周龄, 体重18~20g的小鼠。
❖ PCE/NCE为评价细胞毒性的指标:
正常PCE/NCE比值约为l(正常范围为0.6~
1.2);
如PCE/NCE<0.1,则表示PCE形成受到严重
抑制;
如PCE/NCE<0.05,则表示受试化学毒物的
剂量过大,试验结果不可靠。
20
Logo
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并且计数200个 细胞中PCE与NCE的比值。
微核率(‰)=
含微核PCE细胞 数PCE细胞总数
×1000
18
实验结果
组别 阴性对照组
模型组
动物数 受检PCE总数 含微核PCE数 微核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便面面饼液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
专业年级:2012级生物工程
成员:王浩楠
王绍伟
谢帅
一、摘要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不同种类方便面面饼液微核的诱变效果。
设置了阴性对照:自来水处理组,实验组:小浣熊、康师傅、统一、五谷道场、幸运五组饼液分别处理蚕豆根尖,阳性对照:用0.02g/L的醋酸铅溶液处理。
发现方便面面饼液在诱导微核产生方面影响明显,醋酸铅溶液具有诱导微核产生的作用。
关键字:蚕豆根尖,方便面面饼,微核千分率,污染指数
二、实验背景和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种类繁多的食品添加剂。
而其中有些物质具有较强的危害,如致畸,致癌,致突变性。
为了检测已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各种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微核试验是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一种遗传毒性试验方法。
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成为微核。
用微核试验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损伤仍是一个直观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遗传毒理、医学、食品、药物、环境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核计数经济,迅速,简便,不需要特殊技能,可以统计更多的细胞并实现计算机自动计数。
我们采用蚕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植物微核技术来检测方便面面饼中添加剂对人体是否产生危害。
方便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食品,其市场占据快餐食品的大壁江山,在超市中油炸方便面与非油炸方便面占到快餐食品的60%
到70%。
另一方面,在各媒体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方便面的食用危害,而且很有争议,所以这也是我们进行本实验的一个原因。
三、实验原理
微核是间期细胞中在细胞核之外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杏仁状结构,大小在主核的1/3以下,是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落后的染色体片段形成。
20世纪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等首先用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怀疑具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并称之为微核。
许多能引起染色体断裂的理化因素,如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均可作用于分裂细胞而产生微核。
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断裂的染色体片段或完整的染色体落后于其他染色体,当大部分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并重新被核膜包裹时,这些落后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独立于主核之外的核质物团,并在间期时浓缩成小核。
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率称为微核细胞率,简称微核率,可以用来反映遗传物质受伤的程度。
在一定范围内,微核率与环境因子的剂量呈正相关,因此,人们常用微核率来反映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
不同厂家生产的面饼化学成分不一,用微核作为面饼材料是否含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的手段之一。
四、实验用品
材料:蚕豆种子,小浣熊、康师傅、统一、五谷道场、幸运五个品种方便面
器材:镊子4把,解剖针4支,显微镜,水浴锅,大托盘、培养皿7
套
载破片盖玻片若干、PE管若干、刀片、滤纸
试剂:卡诺固定液(95%乙醇:冰醋酸=3:1)、醋酸地衣红染液(即0.2%醋酸地衣红:取100ml冰醋酸加热至微开,关闭火源。
缓缓加入地衣红0.2g,不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冷却后补加蒸馏水至100ml,过滤得滤液)
五、实验过程
浸种催芽:选取大小均匀、的蚕豆种子约60粒,直接放入盛有自来水的烧杯中,浸种24h,此间换水2次。
种子吸胀后,将蚕豆种于放入培养皿中,用草纸覆盖并浇上自来水保持湿度,水淹没1/3,催芽48h。
大部分初生根长至1-2cm时,根毛发育良好,准备用来进行检测。
制备待测液:我们选取小浣熊、康师傅、统一、幸运、五谷道场这五种常见方便面用来检测,各取面饼45克,分别放于5个1000ml 大烧杯中各加加600毫升开水,加盖浸泡5分钟,取液体作为待测液并编号,分别存于5个烧杯待用.
用待测液处理根尖:每组选取4粒初生根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种子,放入待测培养液, 浸没根尖. 另外1组用蒸馏水做阴性对照,1组分别用200mg/L Pb(NO3)2溶液作为阳性对照.
根尖细胞恢复培养:用蒸馏水浸洗3次,洗净后在置于培养皿用凉开水进行恢复培养8 h。
取材、制片:将恢复培养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cm长的幼根。
用卡诺氏液固定24h,再换入70%的乙醇保存。
制片时,用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5min,吸干,加入6mol/L的盐酸浸没根尖60度酸解大约10min,待幼根软化。
吸去盐酸,用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1-2min,最后浸入水中;取根置于载玻片上,截下1-2mm长的根尖,滴一滴醋酸洋红染液,染色10min,压片观察。
六、实验结果
2.1微核千分率(MCN‰)=检出的微核数/检测细胞总数*1000‰
在10‰以下时,无污染,为环境本底;
10-18‰时,有轻度污染;
18-30‰时,有中度污染;
>30‰,有重度污染。
2.2污染指数(PI)=实测微核率/标准(蒸馏水)微核率
PI<1.5时,认为无污染
1.5<PI<2时,轻度污染
2<PI<3.5时,中度污染
PI> 3.5时,重度污染
蚕豆根尖微核率和污染指数的统计
检测细胞数微核细胞数微核率‰污染指数
小浣熊2000 15 7.5 3
康师傅2000 12 6.0 2.4
统一2000 21 10.5 4.2
五谷道场2000 35 17.5 7
幸运2000 30 15.0 6
凉开水2000 5 2.5 1
醋酸铅2000 88 44.0 17.6
七、试验结论
由不同品牌的方便面的微核率,可以看出康师傅牌的面饼最为健康、其次为小浣熊、统一、幸运,最差的是五谷道场。
推测其原因,对于五谷道场和幸运面饼,五谷道场采用非油炸技术,反而造成比油炸面饼更高的微核率,幸运则是小厂制造卫生条件不如康师傅等大厂,因而微核率比康师傅等的微核率要高。
小浣熊的微核率则出乎了我们的意料,相当低的微核率,由此可得出干脆面的微核率低于部分泡面的微核率,部分干脆面面饼中加有调料的不进入讨论范围。
误差分析:
经查资料可得不同长度的蚕豆根尖对于微核率有较大的影响,虽然在选材时选用了颗粒饱满、体积质量相近的蚕豆,但在同样时间的成长中却不可避免的造成根尖长度不可能绝对相同,因此对于微核率有相对的影响。
初生根长度与微核率的关系
心得体会和收获
实验时间要安排合理,每次制片的数目要量力而行。
根尖制片后长时间放置容易干燥,无法观察,实验小组成员之间要学会交流沟通,妥
善安排实验进度。
第一轮实验的时候压片技术很差,做到后来大家的技能都有所提高,大家还需要磨练。
从这次试验中我们也都体会到了团队和作能力和团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八、参考文献
【1】:高雪,胡婧,金毅。
EDTA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变作用——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26(1):35~37
【2】: 陶少武。
初生根长度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影响的研究——广西植物2005,25(5):447~448
【3】:孙亦阳,陈荣。
微核测试教学实验的两点改进——生物学通报2004,39(3)【4】:张莉,王友保。
环境致突变物的蚕豆细胞微核检测——生物学通报2002,37(9)
【5】:杜峰涛,李林。
细胞微核形成机理探讨——现在医学杂志2007,22(4)【6】:龚慧明。
诱变物质微核测试实验的改进——生物学教学2006,31(12)【7】:张杰,王友保,刘登义。
应用大蒜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镜湖水质的研究——2003,26(2)
九、实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