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波长
截止波长

一、概述单模光纤,顾名思义,应当只能传输一种模式(基模LP01)的光,以便尽可能的为通信系统提供最大带宽。
但这种行为取决于窗口的工作波长以及光纤的性能参数,如光纤的芯径以及芯、包层间的折射率的差值Δ。
截止波长指的是,单模光纤通常存在某一波长,当所传输的光波长超过该波长时,光纤只能传播一种模式(基模)的光,而在该波长之下,光纤可传播多种模式(包含高阶模)的光。
理论分析表明,光纤中能够传播的模式数是有限的,只有满足全反射和相位一致条件的模式才能在光纤中传播,而其它模式则被截止。
实现单模传输条件是:归一化频率V小于其归一化截止频率Vc(V≤Vc)。
α- 折射率分布指数对阶跃型多模光纤:α→∞,Vc =2.405抛物型光纤:α=2,Vc =3.533三角形折射率分布:α=1,Vc =4.379对应的截止波长λc为:n1- 芯折射率指数a - 芯径Δ-相对折射率理论截止波长对通信网络的设计,用途不大,因而国际标准化组织ITU、IEC 和EIA都定义了实际截止波长的测定方法,给出了光纤截止波长λc与光缆截止波长λcc的国际标准。
光纤截止波长一般由光纤制造商测定。
光缆截止波长与光纤截止波长有很强的关联性,另外还与光纤及光缆的类型,长度以及附加环有关。
光缆截止波长实质上要比光纤截止波长低,对系统设计者而言,光缆截止波长更为有用。
为避免模式噪音问题,光缆截止波长应低1250nm,这也是多数系统的最小工作波长。
二、截止波长的国际标准根据ITU的推荐G.650, 截止波长可定义为:当光波长大于该波长时,高阶模全功率PLP11与基模全功率PLP01间的比率将降至0.1 dB以下。
在此定义中,第一高阶模LP11,在截止波长处将衰耗掉19.3dB。
依据此定义,还分别给出了光纤截止波长λc与光缆截止波长λcc的测试样品的采集标准光纤截止波长λc 的测试样品:一段2米长,未成缆光纤,中间绕一半径为140 mm的圆环。
光缆截止波长λcc的测试样品:A)取一段长22米的光缆,其中两端各包1米长的未成缆光纤,为了模拟接头盒的效果,两端各绕制一个半径为40 mm的圆环。
光缆截止波长测试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光缆截止波长测试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光缆截止波长测试方法是光缆测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确定光缆传输特性的关键参数之一。
光缆截止波长即表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的最大波长,超过这个波长的光信号会发生严重的衰减和失真,影响传输质量和距离。
因此,准确、可靠地测试光缆的截止波长对于确保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在光缆截止波长测试中,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光源和光功率计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光源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而光功率计则用于测量不同波长下光信号的强度。
通过记录不同波长下的光功率值,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我们可以确定光缆的截止波长。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光缆截止波长测试时,还应当考虑到光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及光功率计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同时,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也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在测试时需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控制。
总之,光缆截止波长测试方法是光缆测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光缆的传输特性,保证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和光功率计,并注意测试环境的稳定性,以获取可靠的测试结果。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意在组织整篇文章,为读者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内容。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引言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内容,并给出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正文,正文将详细介绍光缆截止波长测试方法的要点和相关知识。
2.1 光缆截止波长测试方法要点1: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光缆截止波长的概念、测试原理和测试步骤,并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和仪器。
2.2 光缆截止波长测试方法要点2:本部分将进一步讨论光缆截止波长测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测试环境的影响、数据的分析与解释等。
第三部分是结论,结论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作者的观点和建议。
3.1 总结要点1:本部分将概括全文,重点强调光缆截止波长测试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总结出本文讨论的关键问题和结论。
有机溶剂截止波长

有机溶剂截止波长摘要:I.有机溶剂的概念A.有机溶剂的定义B.有机溶剂的分类II.有机溶剂截止波长的概念A.截止波长的定义B.截止波长的重要性III.有机溶剂截止波长的应用A.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B.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IV.影响有机溶剂截止波长的因素A.溶剂的极性B.溶剂的分子量C.溶剂的分子结构V.研究有机溶剂截止波长的方法A.光谱法B.计算方法VI.我国在有机溶剂截止波长研究方面的进展A.研究成果B.未来发展方向正文:有机溶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物质,它对于物质的溶解、化学反应以及材料的性质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有机溶剂的复杂性质使得对其截止波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有机溶剂截止波长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剂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达到最大值的波长。
这一参数反映了溶剂的极性、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等方面的性质。
截止波长对于理解和预测溶剂在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化学分析领域,有机溶剂截止波长可以用于分析方法的优化和建立。
例如,通过测量有机溶剂的截止波长,可以选择合适的溶剂来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此外,在材料科学中,截止波长可以用于研究溶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如溶剂的极性如何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
影响有机溶剂截止波长的因素包括溶剂的极性、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等。
极性溶剂通常具有较高的截止波长,而低极性溶剂的截止波长较低。
溶剂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也会对其截止波长产生影响,例如,具有较长碳链的溶剂通常具有较高的截止波长。
为了研究有机溶剂截止波长,科学家们发展了许多方法,如光谱法和计算方法。
光谱法可以直接测量溶剂的截止波长,而计算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溶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来预测其截止波长。
近年来,我国在有机溶剂截止波长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有机溶剂截止波长研究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光纤截止波长 -回复

光纤截止波长 -回复光纤的截止波长,也称为截止频率或临界频率,是指当信号发生衰减的速率达到一定的限制时,光纤传输信号的最高频率。
换句话说,它是光纤传输信号的最高频率,超过此频率的光信号会被光纤吸收和衰减。
光纤截止波长是在设计、生产和测试光纤时非常重要的参数。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它通常用于评估光纤的带宽和传输能力。
高截止波长意味着光纤能够传输更高频率的光信号,能够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通信系统的传输能力更高;相反,低截止波长则表明光纤只能传输低频率的信号,数据速率较低,通信距离也较短。
光纤的截止波长主要受到光纤内部的衰减机制和波导结构的影响。
在光纤中,光信号的衰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吸收衰减和散射衰减。
吸收衰减是指光信号在通过光纤时被光纤本身吸收而产生的衰减。
这主要是由于光纤内部的材料和杂质等原因引起的。
当信号波长接近光纤材料的吸收峰时,光信号会被强烈吸收,从而导致信号的强度迅速下降。
光纤的截止波长一般要比光纤材料的吸收峰波长低一些,以避免信号被吸收的情况。
散射衰减是指光信号在光纤中发生多次散射而产生的衰减。
这主要是由于光纤中的微小杂质和不规则结构引起的。
散射衰减与波长的关系较为复杂,一般在不同的波长下有不同的散射损耗。
对于单模光纤而言,散射损耗主要在波长较小的情况下较高,而在波长大于1.3μm时变得很小,因此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一般在1.3μm左右。
光纤的截止波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影响着光纤传输信号的带宽和传输能力。
不同类型的光纤有不同的截止波长,选择合适的光纤也是通信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除了光纤本身的材料和结构的影响外,光纤的截止波长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光纤的长度、温度变化、压力变化等都会对光纤的传输性能产生影响。
光纤长度对截止波长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衰减。
光信号的衰减随着光纤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光纤长度较长时,其截止波长也会相应降低。
在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需要根据通信距离选择合适的光纤长度和截止波长,以保证传输质量。
紫外截止波长

紫外截止波长
紫外截止波长是指在紫外光谱中,材料对紫外光的吸收能力开始急剧增加的波长。
通常,材料对较短波长的紫外光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力,而对较长波长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则有较低的吸收能力。
紫外截止波长的具体数值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在一些应用中,我们会将某些材料制成紫外截止滤光片,以阻挡紫外光的传播,保护人眼和光敏感器件等。
常见的一些紫外截止波长数值大致如下:
- 紫外A(UVA)波长范围:315纳米至400纳米
- 紫外B(UVB)波长范围:280纳米至315纳米
- 紫外C(UVC)波长范围:100纳米至280纳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值,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和不同。
1/ 1。
圆波导截止波长计算公式

圆波导截止波长计算公式
圆波导截止波长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圆波导中最低能传播的电磁波波长的公式。
圆波导是一种常用的传输线,它可以传输高频电磁波,广泛应用于微波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圆波导的截止波长是指在圆波导中最低能传播的电磁波波长。
当电磁波的波长小于截止波长时,电磁波无法在圆波导中传播。
因此,圆波导的截止波长是圆波导能够传输的最低频率的电磁波波长。
圆波导截止波长计算公式为:
λc = 2πa/√(εr- (b/a)^2)
其中,λc为圆波导的截止波长,a为圆波导的半径,b为圆波导中心导体的半径,εr为圆波导的相对介电常数。
圆波导截止波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基于圆波导中的电磁波方程和边界条件。
通过求解电磁波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得到圆波导中最低能传播的电磁波波长。
圆波导截止波长计算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微波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中,圆波导是一种常用的传输线。
通过计算圆波导的截止波长,可以确定圆波导能够传输的最低频率的电磁波波长,从而确定圆波导的传输性能。
圆波导截止波长计算公式是圆波导传输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过
计算圆波导的截止波长,可以确定圆波导能够传输的最低频率的电磁波波长,从而确定圆波导的传输性能。
半导体截止波长计算公式含有电离能

半导体截止波长计算公式含有电离能在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截止波长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截止波长是指当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上时,能够引起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的最小波长。
截止波长一般与半导体材料的电离能有关。
半导体材料是一种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导电的材料。
它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在半导体材料中,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是导电的基本过程。
在常温下,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处于价带中,当有外界能量的输入时,电子可以吸收能量,跃迁到导带中,形成电流。
半导体材料的截止波长与电离能有密切关系。
电离能是指将一个原子中的电子从基态移到无穷远处所需的能量。
对于半导体材料来说,电离能决定了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所需的最小能量。
而光的能量与波长有关,所以截止波长就是能够提供足够能量使得电子跃迁的最短波长。
具体来说,半导体材料的截止波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λ = hc / Eg其中,λ表示截止波长,h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Eg为半导体材料的带隙能量。
带隙能量是指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量差,也就是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所需的能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截止波长与半导体材料的带隙能量成反比关系。
带隙能量越大,截止波长越短,所需的能量越大;带隙能量越小,截止波长越长,所需的能量越小。
半导体材料的带隙能量与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有关。
不同的半导体材料有不同的带隙能量,因此截止波长也会有所差异。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它们的截止波长分别为约1100nm、1600nm和900nm左右。
除了带隙能量,半导体材料的掺杂也会影响截止波长。
掺杂是指向半导体材料中引入其他杂质,改变其导电性能。
掺杂可以改变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从而影响截止波长。
例如,掺杂一定浓度的杂质可以使得半导体材料的带隙能量变小,从而导致截止波长变长。
半导体材料的截止波长与其电离能有密切关系。
截止波长是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所需的最小波长,可以通过公式λ = hc / Eg计算得到。
己酸截止波长

己酸截止波长
己酸的截止波长是指溶液中己酸吸收辐射的波长临界值。
己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它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吸收辐射的能力。
由于己酸具有长的碳链,其分子间的共轭结构相对较弱。
因此,己酸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吸收的能力较弱,截止波长相对较长。
根据一些文献报道,己酸的截止波长约在250至270纳米之间。
也有部分实验数据表明,己酸溶液的截止波长可能会稍微向可见光区域偏移,如280至310纳米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截止波长的具体数值可能会受到己酸的浓度、溶剂、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数值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
另外,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分析仪器也可能导致不同的测定结果。
因此,在具体实验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什么叫截止波长?为什么只要c λλ<的波才能在波导中传输?
答:导行波系统中,对于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有两种工作状态——传输与截止。
介于传输与截止之间的临界状态,即由0=γ所确定的状态,该状态所确定的频率称为截止频率,该频率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截止波长。
由于只有在02<γ时才能存在导行波,则由0222<-=k k c γ可知,此时应有
22k k c <
即
ωμεμεω<2c
所以,只有c f f >或c λλ<的电磁波才能在波导中传输。
8-2 何谓工作波长,截止波长和波导波长?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
解:工作波长就是TEM 波的相波长。
它由频率和光速所确定,即
r
r f c ελελ0==光
式中,0λ称为自由空间的工作波长,且f c 光
=
0λ。
截止波长是由截止频率所确定的波长,且
r c c f c
ελ=
波导波长是理想导波系统中的相波长,即导波系统内电磁波的相位改变π2所经过的距离。
波导波长与c λλ,的关系为
21⎪⎪⎭⎫ ⎝⎛-=c g λλλ
λ
8-3 何谓相速和群速?为什么空气填充波导中波的相速大于光速,群速小于光速? 解:相速是电磁波等相位点移动的速度。
群速是包络波上某一恒定相位点移动的速度。
根据平面波斜入射理论,波导内的导行波可以被看成平面波向理想金属表面斜入射得到的,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理想导体边界的作用,平面波从等相位面D 上的A 点到等相位面B 上的M 点和F 点所走过的距离是不同的,AF AM <。
但在相同的时间内,相位改变量相同。
这必要求沿→AF 即Z 轴方向的导行波的相速p v 比沿→
AM 方向的平面波的相
速v 大。
对于空气媒质,则有光c v p >。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平面波从A 传到M 点,但其能量只是从A 传到E 点,显然AM AE <,故能量传播的速度v v g <。
对于空气媒质,光c v p <,根据相对论,任何物质的运动速度都不能超过光速,所以,群速这一体现电磁波物质特性,表征电磁波能量传播快慢的物理量的确小于光速。
8-5 何谓波导的色散特性?波导为什么存在色散特性?
答:波导中波的相速和群速都是频率(活波长)的函数。
这种相速随频率的变化而改变的特性称为波的色散特性。
因此,波导中传输的导行波属于色散型波。
波导中电磁波产生色散的原因是由波导系统本身的特性所导致的,即波导传输结构特定的边界条件使得波导内只能传输这种相速与频率有关的导行波。
8-6 矩形波导中波型指数m 和n 的物理意义如何?矩形波导中波型的场结构的规律怎样?
答:m ,n 表征不同的导行波型的电磁场结构模式。
m 代表沿x 方向场量变化的半驻波数;n 表示沿y 方向场量变化的半驻波数。
根据m ,n 与z E 和z H 的关系可知:对于TM 波,由于0≠z E ,所以m ,n 都不能同时为零,故没有TM 00,TM n 0,TM 0m 场型;对于TE 波,由于0≠z H ,所以m ,n 都不能同时为零,即没有TE 00场型。
并且由于m ,n 代表的是沿x 和y 方向的半驻波个数,所以很容易由基本场结构“小巢”TE 10,TE 01,TE 11,TM 11构造
A E F
出其它场型的场结构,只不过是沿x 或y 方向增加若干个TE 10,TE 01,TE 11,TM 11的“小巢”而已。
8-7 矩形波导中的p v ,g v ,c λ和g λ有何区别于联系?它们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
(1)相速
21⎪⎪⎭⎫ ⎝⎛-=c r
p c
v λλε
其大于媒质中的光速,与波导的口面尺寸,电磁波的频率(或波长),波导中的媒质及媒质中的光速有关。
(2)群速
2
1⎪⎪⎭⎫ ⎝⎛-=c r g c
v λλε 其小于媒质中的光速,与频率,波导的口面尺寸,波导中的媒质r ε及媒质中的光速有关。
群速,相速,光速的关系是
2⎪⎪⎭⎫ ⎝⎛=∙r
g p c v v ε光 (3)截止波长
222
⎪⎭⎫ ⎝⎛+⎪⎭⎫ ⎝⎛=b n a m c λ
它与传输模式,波导的截面尺寸有关。
(4)波导波长
21⎪⎪⎭⎫ ⎝⎛-=c g λλλ
λ
它与工作波长(频率),截止波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