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闻概论(修改版)

合集下载

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第一章

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第一章

“新闻”一词含义逐渐拓宽
• 一指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 • 二指“报纸”; • 三指新闻事业 ; • 四指新闻报道 。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事实”: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从根本上划清了唯 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
• “报道”: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报 道”。
泛应用于传播领域
第二节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 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 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 • 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
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作为新闻本源的事实分类
• 一类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发生 的事实
• “新近”:定义强调,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这个定义是时任中共中央机 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总编 辑的陆定一于1943年9月在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 点》一文中提出来的。
•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为我 国广大新闻工作者沿用 。
多种其他定义
• “事实说” • “报道说” • “功能说” • “信息说” • 在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
内容新鲜,使新闻和历史区别开来
• 相同:都要以事实为依据,都要求真实、准确,完全根据 事实描写事实,并且根据事实作出判断。
• 不同:新闻着眼于现在,历史则着眼于过去(二者有着完 全不同的时间取向)。
• 辩证关系:今天的新闻将成为明天的历史,今天知道的历 史是经过筛选提炼的昨天的事实报道。
报道及时
• “新闻”一词的由来与含义 • 在我国, “新闻”出现在日常口语里和文字记载中,其

新闻概论部分

新闻概论部分

新闻概论部分一概论: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新闻的地位:报纸上主要的文字体裁,在舆论导向中占主导地位。

(1)主要的文字体裁:报纸宣传中有各种文字体裁,但百分之六七十的文字都为新闻,广东人至今还称报纸为新闻纸。

(2)在舆论导向中占主导地位:宣传上的舆论导向主要来自于新闻。

(一)什么是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满足3个条件1新近发生的或者发现的2必须是有价值的3事实的(也就是说必须是真实的而非编造的)新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消息报道最广泛的一种题材广义——包括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二)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忠诚于事实,在事实的基础上形成思想。

宣传忠诚于政治,选择符合政治需要的事实来传播思想。

新闻是后验的,宣传是先验的。

新闻以事实为前提,宣传以观点为前提新闻以提供事实为已任,由受众自己得出观点;宣传以观点选择事实,提供影响受众的筛选过的事实,掩盖不利于自己政治需要的事实,甚至歪曲、伪造事实。

二新闻的要素:新闻的要素:“五个W”,还有种说法是六要素,在五要素基础上多了(HOW),也就是新闻的结果。

三新闻的价值:指事实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效用程度新闻五价值说:新鲜程度性—可以排除受众早已熟知的事实(时间越近、发生的事情新鲜感越强,新闻价值越高。

)重要程度性—可以排除对受众利益不重要的事实(与受众的利益关系越大的事实,新闻价值越高。

)接近程度性—可以排除距离受众生活遥远的事实(与受众越贴近、关联度越大的事实,新闻价值越高。

)显著程度性—可以排除受众感到平淡无奇的事实(越是不平凡的人物、越不平凡的地点发生的越不平凡的事情,新闻价值越高。

)趣味程度性—可以排除受众兴味索然的事实(受众越感兴趣的事实,新闻价值越高。

)四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发现、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和判断新闻价值高低的能力。

也称新闻鼻。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2、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3、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迅速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四.新闻的标题:1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

《新闻学概论》第一章

《新闻学概论》第一章

• (三)及时性 • 注意时效,力求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把刚刚发生和正在发 生的新事实和新变动传播给广大受众。 • (四)公开性 • 1、含义:面向社会,公开传播。 • 2、公开不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

• (2)新闻是对事实或信息的报道、传播、记录、介绍。“新闻并非 一面社会的镜子,而是对不合常规的事情的报道”(美国沃尔特•李 普曼)“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 (3)注重新闻的社会影响和作用,认为新闻是一种工具性和手段性 的东西。“新闻就是能够唤起读者、唤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 ,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时的记 录”(美国华连)“新闻史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 特殊手段”(甘惜分) • (4)新闻是信息。“新闻是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 信息传递”(梁衡) • 3、中国人普遍接受的定义:陆定一的定义
• (五)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 原因: • 第一,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决定的。 • 第二,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 点领域。
三、新闻的定义
• (一)“新闻”含义的历史演变 • 1、报纸产生以前的含义 • 新鲜事情、新奇见闻 • • • • • 2、报纸产生以后的含义 (1)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 (2)报纸。如《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劳动新闻》 (3)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机构” (4)新闻报道。如“晚间新闻”“国内新闻”等。
• 2、新闻中的事态链 (1)含义:指新闻中事象总和的动态,表现为事实各种联系的趋向, 囊括了多种事象间的动向,形成以人物和事象为核心的事态链。 (2)重要性:任何新闻都是通过事态和物态的有机结合,二者发生关 联才会发生效应,形成新闻。 • 3、记者面对的事实 (1)含义:指客观存在的事物、事件或现象,即事情的真实情况,包 括原生事实、经验事实、历史事实、现在事实和将来事实。 (2)重要性:事实是社会的细胞,每时每刻都有事实再现社会的运动 ,他们的互生和更新表现为社会的发展过程。

新闻学概论教案(全)

新闻学概论教案(全)

新闻学概论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新闻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新闻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分类和功能让学生掌握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1.2 教学内容新闻的定义:新闻的起源、新闻的要素新闻的特征: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新闻的分类: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新闻的功能: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娱乐休闲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真实性、重要性、时新性、显著性、接近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定义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案例,加深学生对新闻分类和功能的理解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看法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案例分析作业,检验学生对新闻分类和功能的理解程度第二章:新闻媒介与传播技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媒介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技术让学生了解新闻媒介的发展趋势2.2 教学内容新闻媒介的种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的特点:可读性、视听性、互动性、即时性新闻传播的基本技术:采访、编辑、摄影、录音、剪辑等新闻媒介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媒介的种类和特点、新闻传播的基本技术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新闻媒介机构,了解新闻制作过程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媒介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媒介发展趋势的看法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制作技术的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新闻传播技术的掌握程度第三章:新闻报道与写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和要求让学生熟练运用新闻语言和表达方式3.2 教学内容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采访、资料收集、调查研究新闻报道的技巧:制作、写作、主体叙述、结尾设计新闻写作的特点: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新闻写作的要求:符合新闻价值判断标准、运用恰当的新闻语言和表达方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新闻写作的特点和要求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新闻报道案例,学习新闻写作的技巧写作练习法:布置新闻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优秀新闻报道案例的分析,交流新闻写作的心得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写作练习,检验学生对新闻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让学生掌握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培养学生遵守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意识4.2 教学内容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人道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遵守法律法规、保守国家机密、保护新闻来源、避免利益冲突新闻职业道德的规范:真实报道、公正评论、诚实守信、尊重隐私、保护人权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违反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实践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看法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实践报告,检验学生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遵守程度第五章:新闻产业与新闻市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产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让学生掌握新闻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规律培养学生对新闻产业和新闻市场的认识和分析能力5.2 教学内容新闻产业的组织结构第六章:新闻产业的组织结构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新闻机构的组织框架和运作机制让学生了解新闻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培养学生对新闻产业现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6.2 教学内容新闻机构的组织框架:采编部门、发行部门、广告部门、管理层的职责和关系新闻产业的商业模式:订阅模式、广告模式、付费模式、众筹模式新闻产业的盈利模式:印刷媒体、数字媒体、多元化经营、跨界合作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机构的组织框架、新闻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机构的经营案例,探讨其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产业现状的看法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产业分析报告,检验学生对新闻产业的理解程度第七章:新闻受众与新闻接受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新闻受众的分类和特征让学生掌握新闻接受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新闻受众和新闻接受的洞察力7.2 教学内容新闻受众的分类:大众受众、特定受众、主动受众、被动受众新闻接受的心理过程:注意、理解、态度形成、行为改变新闻接受的影响因素:个人背景、社会环境、新闻内容特点、媒体形象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受众的分类和特征、新闻接受的心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受众的接受案例,探讨其心理和行为模式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传播者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受众和新闻接受的认识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受众研究调查报告,检验学生对新闻受众和新闻接受的理解程度第八章: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传播在社会舆论形成中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技巧和策略培养学生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认知和分析能力8.2 教学内容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新闻传播对舆论的影响、舆论对新闻传播的反馈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技巧:议题设置、框架构建、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策略新闻传播的策略与方法:报道角度的选择、报道方式的运用、舆论引导的效果评估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舆论引导技巧和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案例,探讨其效果和影响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新闻传播者的责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看法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舆论引导研究报告,检验学生对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理解程度第九章:新闻批评与新闻评论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9.2 教学内容新闻批评的定义和特点:新闻批评的对象、新闻批评的目的、新闻批评的特点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特点:新闻评论的形式、新闻评论的主题、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逻辑推理、事实论证、观点阐述、语言表达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定义和特点、写作技巧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案例,学习其写作技巧和方法写作练习法:布置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的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优秀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案例的分析,交流写作心得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新闻批评和新闻评论写作练习,检验学生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十章:新闻教育与新闻职业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教育的意义和内容让学生掌握新闻职业技能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对新闻教育和新闻职业的认知和规划能力10.2 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闻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新闻的定义、特征、分类和功能,以及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

新闻概论资料

新闻概论资料

新闻概论一、新闻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客观反映社会)& 新鲜(迅速及时传播)、真实、迅速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新闻定义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新闻定义二: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本质)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对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判断是对某一事件利与弊、是与非、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

新闻五要素:who、what、when、where、why、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报道尽可能准确。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二、新闻与信息信息是什么?(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互相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的特点: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用事实说话”(带有一定主观色彩)不等于“纯客观报道”(事实的罗列,不带记者的看法)、三、新闻与宣传新闻与宣传的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1、出发点不同,宣传处于自身需要,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需要。

2、归宿点不同,宣传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则任凭接受者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方式不同,信息是一次性的,宣传则需要重复。

4、传播要求不同,信息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宣传要求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四、新闻与舆论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定义)1、舆论的主体——公众2、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3、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4、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舆论的个性: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迫切需要解决)、广泛性、评价性(客观存在,影响,发展趋势)舆论的形成过程:问题提出—社会讨论—社会协调(意见整合)—公开表达新闻媒介的介入:反映并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引导舆论(通过持续不断地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第一章 网络新闻概论

第一章 网络新闻概论

2.工作经验 3.法律和道德素养
法律知识、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等
4.专业素养
科学态度、专业技能、专业精神等
二、网络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1.新闻敏感、政治敏感
请找出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1.栾城娄底辛家庄村积水,村民出不去门。 2.红旗大街南三环附近,外地公交车撞树上了,还压着 人,堵车严重,快两个小时了。 3.易初莲花超市商品大批量降价,很多市民纷纷抢购。 4.裕华路4号宿舍李女士家的菊花开花了。 5.有邻居找来索赔,说被我们家的狗咬了,可是我们家 的狗从来不咬人,这怎么办。 6.上周日,一个5岁的孩子捡到一个皮包,里面有身份证 和万元现金,孩子好像是通过上网查找到失主信息,失 主是位律师。
(二)媚俗化问题
《官方:网约车属高端服务不应每人打得起》 《中国将成为网络强国:2050年世界无敌》 《baby胸部丰满 金钟国盛赞:中国最好女演员》
(三)侵权问题
“个体参与到网络意见表达的动机是多样的,虽然大 多数网民参与新闻公共事务是出于积极的、良好的愿望, 但是也不排除一些人恶意和非理性的动机。”
——彭兰
(四)新闻内容同质化
第二节 网络新闻管理现状
一、业界实践管理现状
1.新闻栏目设置 “受众需求”和“地域特色”是网站设置新闻栏目时考虑的首要因素。
2.新闻栏目特色 “地域特色”和“富有权威性”是网站新闻栏目最想突出的两大特色。
但缺乏“原创性”,导致当前我国媒体网站在信息内容上的严重趋同。
6.传播对象的个性化
7.传播关系的复杂性
8.传播状态的泛在性
9.传播媒介的多屏互动性
10.传播效果的外显型
三、网络新闻存在的问题
(一)虚假性问题
2015年6月23日上午6时,侨报网综合最 先以图文发表《“70后”“僵尸肉”你吃 到过吗?从美国等国走私至中国》。

新闻概论1-5章

新闻概论1-5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内涵是: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3、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注意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新闻学概论重点

新闻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新闻本源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变更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变更越猛烈,越需要新闻;关系越紧密,越需要新闻。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1)新闻内容已事实为依据事实特点:客观的、可认知的、可反映的2)新闻事实是通过选择的事实一、事实的无穷性和报导的有限性决定了新闻的选择性。

二、媒体有自己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爱好的领域。

3、新闻事实的选择性绝不意味着能够和背离歪曲事实,而是要依照事实本来面目全面准确地反映事实。

4、实践是查验新闻真实的标准。

第三节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导(陆定一的新闻概念)一、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导,是第二性的。

二、事实需要通过报导才能成为新闻。

3、新闻报导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第四节新闻的大体特点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导及时、传播公布新闻真实的三层含义:一、新闻所报导的事实必需是客观存在的。

二、新闻对事实的报导必需准确无误。

3、新闻不仅要求对具体事实的报导真实准确,而且在事实的整体和彼此联系上也要客观全面,符合实际,力求在整体上真实客观地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

新闻真实的本质1、新闻真实是熟悉论意义上的真实2、新闻真实是符合论意义上的真实3、新闻真实是“质”“量”统一的真实性第二章新闻真实新闻真实观在中国的演变: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规避法律风险和舆论指责,报界流行“有闻必录”说的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为树立新闻专业精神和提升记者社会地位,学界提出了“客观主义”说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战时舆论动员,新闻界提出了“存大信,失小信”说的新闻真实观;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为划清与资产阶级新闻真实观的区别,建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本质真实”说的新闻真实观新新闻主义的真实观:新新闻主义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用文学手法报导新闻,写作“读起来像小说的新闻”;新新闻主义反对价值中立,主张把报导内容成立在对自我感受的描述上,试图改变新闻界过度依托新闻源的传统;新新闻主义主张展现场景转变,充分记录人物对话,以细节刻画人物,常常显现第三者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新闻一、学习目标了解新闻的起源,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的本源、定义、基本特点和基本要素。

二、学习重点1、新闻的起源和本源;2、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3、新闻的基本含义;4、新闻的要素和类别。

三、学习难点:新闻的本源、中西方几个有代表性的新闻定义的异同。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本节主要讲述两个问题:一是人类早期的信息传播方式;二是新闻的起源。

本节的学习重点: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

一、人类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与沿革1、口头传播2、信号传播3、符号传播4、文字传播二、两种新闻起源观1、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人类为了及时获取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认识,以便使自己的行动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有效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总之,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2、唯心主义的新闻起源观(1)“本能说”: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正是好奇心对远近发生的变化产生无限的兴趣,才有追求、采集和传播新闻的欲望与动力。

(2)“意志说”:现实世界是非本质的,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新闻这种现象由意志这种本质的“外化”而产生。

这种“意志说”影响深远,直到我国“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特别是“四人帮”横行时期,就无限夸大新闻的意志作用,鼓吹决定“事实为政治服务”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本节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新闻的本源;二是为什么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本节的学习重点: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的含义。

注意:起源和本源的区别一、新闻的本源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论述了新闻的本源和新闻的真实性等新闻学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唯物主义的新闻观。

这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早期重要文献之一。

关于新闻的本源问题。

文章论述:“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二、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含义:(1)有事实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不能无中生有,向壁虚构,更不能搞¡°合理想象¡±。

(2)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世界,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

不能因为传播者的好恶而任意删减或增加,更不能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3)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本节要弄清三个问题:一是新闻的定义及其含义;二是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新闻定义;三是新闻的特点。

本节的学习重点:辨析中、西方不同的新闻定义。

一、新闻的词源考证。

“新闻”一词在中国出现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西方有700多年的历史。

至今,中西方学术界并无对新闻的统一定义。

新闻是一张“语意地图”有着变色龙的面貌,它是不固定的“变幻莫测”。

——彭家发[台湾]:《新闻论》新闻是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它和空气一样,虽然大家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它,但是很难说清楚。

复旦大学教授王中:《论新闻》1、新闻一词,在中国古代的不同含义:1)指故事、传闻。

《新唐书.隐逸传》载,唐初有个叫孙处玄的人说:¡°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唐人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中有两句:¡°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

唐人尉迟枢著有《南楚新闻》,新闻一词指的是南楚的轶闻旧事和风土人情。

春日喜逢乡人刘松作者:李咸用[唐](约公元八七三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与来鹏同时,约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

工诗,应举不第。

尝应辟为推官。

咸用著有披沙集六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故人不见五春风,异地相逢岳影中。

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

生民有恨将谁诉,花木无情只自红。

莫把少年愁过日,一尊须对夕阳空。

2)指情报。

宋人赵升著有《朝野类要》一书,其四《朝报》说:¡°朝报,日出事宜也。

每日门下后省编订¡­¡­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小报,率有漏泄之禁,故隐号之曰新闻。

¡±赵升[约公元1231年前后在世]字向晨,文昌人。

生卒年和生平事迹均不详,所著笔记《朝野类要》五卷,共两万余字,分门别类地对宋朝的各种典章制度以及习俗用语的由来与变迁做了扼要的介绍对于制度史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不可不读的资料。

3)指新知识。

苏轼《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中有诗句:¡°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苏轼(1037~1101)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节选)作者:苏轼朝代:北宋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

犹当隐季主,未遽逃梅福。

空肠吐馀思,静似蚕缀簇。

寸田结初果,秀若铜生绿。

荆棘扫诚尽,梨枣忧不熟。

高人宁铸金,下士乃服玉。

君看岭峤隘,我欲巾笥蓄。

曾攀罗浮顶,亦到朱明谷。

旋观真历块,归卧甘破屋。

4)指新鲜事。

《红楼梦》中多次使用新闻一词。

如第一回:¡°老先生倚门伫望,敢街市上有甚新闻么?¡±¡°当下轰动街场,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第二回:¡°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你道是新闻不是?¡±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丰润(一说辽宁铁岭,一说辽宁沈阳。

),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2、外国关于新闻一词的说法:1423年,苏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用到这个词,¡°我把可喜的新闻带给你。

???1621年,英国出版商伯恩和艾克尔在国王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Weekly News),英语的¡°News¡±以新闻之意作为刊名开始流行开来。

1665年,第一次采用单页两面印刷而且全部是新闻的《牛津公报》问世之后,英文的报纸¡°Newspaper¡±一词出现了。

在现代英语中,表达新闻之意的词主要有四个:News(消息、新闻、新闻事件、新闻节目);Press(新闻报道、新闻记者、报刊总称);Journal(日记、日报、定期刊物、杂志);Journalism(新闻、新闻业、报刊)。

附:对¡°News¡±一词的拆字法解析:认为新闻就是:北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的合写。

认为新闻=新闻价值(Newsworthy)+新闻重点(Emphasize on)+新闻六要素(When、Where、Who、Whom、What、Why)+新闻消息源(Source)二、新闻的定义1、实务派定义,强调“趣味性”“和刺激性”。

1)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主任博加特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20世纪30年代初《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瓦利克尔提出:¡°什么是新闻呢?新闻就是女人(Woman)、金钱(Wampum)和犯罪(Wrongdoing)¡±。

对这个定义,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彻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评论说:¡°瓦利克尔所以这样强调,因为性、金钱和犯罪¡ª¡ª这些是人们(诚然是男子)遮遮掩掩想知道的东西。

¡±3)美国康萨斯州《阿契生市环球报》主编爱德华说:¡°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4)美国赫斯特报系记者莱特:¡°新闻就是要使读者叫¡®我的天呀¡¯的东西。

¡±5)美国《纽约太阳报》主编查理德纳:¡°新闻是一种令人惊叫的事情。

¡±2、新闻学研究者的定义。

可细分为五小类:1)片面夸大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意志。

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提出:¡°新闻就是编辑说是就是的一切事物。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东西一进入报业就是新闻,其他未进入的就不是新闻。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罗尔德.约翰逊说凡是报纸印刷的都叫做新闻。

¡±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史密斯说得更露骨:¡°凡是市新闻组长认为新闻的东西,就是新闻。

¡±2)认为新闻就是事实。

美国新闻史学家福兰克卢德莫特:¡°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实。

¡±法国新闻学家贝尔纳丽耶纳:¡°新闻是刚发生的和刚发现的事物。

¡±前苏联新闻学家科尔尼洛夫:¡°新闻是值得社会重视的新闻事实。

¡±我国上世纪初著名新闻学家徐宝璜:¡°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范长江:¡°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3)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美国新闻学者乔治穆脱:¡°新闻是经过记者选择后及时的事实报道。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陆定一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认为新闻是信息的传播。

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宁树藩教授提出的:¡°新闻就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信息。

5)认为新闻是一种通过报道来影响社会的手段。

比如甘惜分的定义:¡°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国内普遍认可的新闻定义在我国新闻界最有影响的也是至今普遍认可的新闻定义是陆定一提出的: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