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博物馆设计建筑方案

博物馆设计建筑方案

博物馆设计建筑方案博物馆设计建筑方案博物馆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和展示者,其设计建筑方案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博物馆设计建筑方案应该能够充分展现博物馆的功能与特色,同时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给人们带来良好的参观体验。

首先,在博物馆的设计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即收藏、展览和教育。

博物馆的收藏部分应该采用有效的空间规划和储存方式,以保护文物和艺术品的安全。

此外,展览部分应该根据展览内容和主题进行布局和陈列,以便观众能够清晰地了解展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同时,教育方面也应该考虑到不同观众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参观方式,使观众能够通过参观博物馆学到更多的知识。

其次,在博物馆的建筑方面,应该追求美观、实用和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该能够引起观众的的兴趣和注意,体现博物馆的独特性。

同时,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博物馆的实际运营需求,如易于管理和维护,能够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如恒温、湿度控制等)保护文物和艺术品。

此外,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建筑设计应该尽可能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采用环保材料,实现可持续运营。

最后,在博物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风格和景观的协调。

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可以选择与周边环境相呼应,或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

同时,博物馆的景观设计应该能够与建筑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的空间感。

例如,可以在建筑周围布置花园或公共广场,为观众提供休闲和沟通的场所。

综上所述,博物馆设计建筑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博物馆的功能、建筑设计和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一个优秀的博物馆设计建筑方案能够展示博物馆的特色和功能,给观众带来良好的参观体验。

同时,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文物的安全也是设计建筑方案应该考虑到的重要问题。

通过精心设计和规划,博物馆可以成为一个文化教育和互动交流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工程预应力方案

博物馆工程预应力方案

博物馆工程预应力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书桌上,一杯热咖啡在旁边冒着淡淡的香气。

我闭上眼睛,让思绪随着咖啡的香气飘散开来。

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在面对这个“博物馆工程预应力方案”的课题时,心中早已有了大概的轮廓。

博物馆,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殿堂,其结构之坚固,设计之精美,无疑需要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施工方案。

而预应力技术,正是现代建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能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我们需要对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

博物馆的位置通常选在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的区域,而地质条件则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基础设计和预应力方案的实施。

是对博物馆的整体设计理念进行梳理。

这个博物馆将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外观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宽敞明亮,预应力技术将贯穿整个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在预应力方案的具体实施上,我们考虑的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

这种结构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非常适合博物馆这种大型公共建筑。

我们将采用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通过预应力技术,使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就产生一定的预应力,从而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是预应力梁的设计。

博物馆的内部空间通常较大,需要使用大量的梁来支撑屋顶和楼板。

我们将采用预应力梁,通过预应力技术,使梁在施工过程中就产生一定的预应力,从而提高其抗弯能力和稳定性。

预应力梁还能有效减少梁的截面尺寸,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效率。

是预应力板的设计。

博物馆的楼板需要承受大量的荷载,包括展品、观众等。

我们将采用预应力板,通过预应力技术,使板在施工过程中就产生一定的预应力,从而提高其抗弯能力和承载能力。

预应力板还能有效减少板的厚度,降低建筑物的自重,提高整体稳定性。

在预应力技术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预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这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和先进的施工设备。

我们将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预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精确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我们还考虑到博物馆的特殊性,对预应力方案进行了优化。

监理平行检查记录用表

监理平行检查记录用表

涿州市博物馆工程工程监理平行检验台帐监理机构(盖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年月日至年月日目录一、工程监理“平行检验" 方案1、前言2、“平行检验"编制的依据3、基本规定4、“平行检验"实施的范围、程序、内容及要点二、平行检验附表1、地基与基础附表(1)钻孔灌注桩监理平行检验表(2)人工挖孔灌注桩监理平行检验表(3)静压预制桩监理平行检验表2、进场原材料附表(1)混凝土试验平行检验表(2)砂浆试验平行检验表(3)工程进场材料质量平行检验表3、结构工程附表(1)分部分项工程自检完成通知单(2)回弹法测试原始记录表(3)建筑物垂直度、标高、全高监理抽测表(4)室内标高、轴线、楼板厚度监理抽测表4、安装工程附表(1)线路绝缘电阻监理平行检验表(2)防雷接地监理平行检验表(3)室内、外给水、排水预留孔洞位置(标高、安装高度)监理平行检验记录表(4)插座监理平行检验表工程监理“平行检验”方案一、前言:“平行检验”是施工阶段建设工程监理对工程实体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监理规范中明确规定“平行检验的做法:即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活动。

"(GB50319-20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中明确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必须由监理机构检查认可并得结论。

因此,监理机构必须正确运用“平行检验”这一手段做好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工作.二、“平行检验”编制的依据: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4、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如:《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冶导则》6、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7、已批准的监理规划和施工组织设计三、基本规定:1、“平行检验"的实施由项目监理机构进行,依据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设计文件对被检验项目自行作出判断的检查验收.2、开工前,监理机构应会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制定“平行检验" 方案并明确实施的范围、程序。

博物馆平面施工方案

博物馆平面施工方案

博物馆平面施工方案1. 引言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艺术展示的场所,对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案有着严格的要求。

平面施工方案是博物馆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它决定了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本文将就博物馆平面施工方案的设计原则、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2. 设计原则在设计博物馆平面施工方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 功能性原则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展示的场所,应该满足艺术品、文物展示和观赏的功能需求。

因此,在平面施工方案中,应合理划分展览区域、展示区域和观众休息区域,保证功能的合理布局和互不干扰。

2.2. 可持续性原则博物馆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场所,为了提高建筑的持久性和可维护性,平面施工方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

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建筑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并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

2.3. 访问可达性原则博物馆是供公众参观的场所,因此,平面施工方案需要考虑到访客的访问可达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入口通道、停车场和公共交通接驳点,确保访客的方便访问。

3. 设计步骤下面是博物馆平面施工方案的设计步骤:3.1. 调研和需求分析在设计之前,需要对博物馆的用途、展览内容和规模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

这包括与博物馆管理方进行访谈,了解其对展览空间的要求,以及对展示和观众休息区域的规划需求。

3.2. 功能分区和布局设计根据调研和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博物馆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和布局设计。

这包括确定展览区域、展示区域、观众休息区域、办公区域、储藏区域等,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分隔。

3.3. 流线设计流线设计是指参观者在博物馆内部的行进路径和流线规划。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参观者的流动性和观展的顺序感。

通过合理规划参观路径和流线,可以保证观众对展览的整体体验。

3.4. 空间尺度和比例设计空间尺度和比例设计是指在平面施工方案中确定各个区域和空间之间的尺度和比例关系。

这需要考虑到展览的大小、观众的站立区域和通道的宽度等因素,以及空间的美感和舒适度。

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博物馆建造方案设计书博物馆建造方案设计书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在这一部份,详细介绍本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包括建设博物馆的目的、所属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等。

1.2 项目位置描述博物馆的建设地点,包括具体地址和地理环境。

1.3 项目规模说明博物馆的总建造面积、展示面积、停车场容量等。

二、设计要求2.1 总体设计要求在这部份详细说明博物馆建造的总体设计要求,包括建造风格、功能布局、室内外设计等方面。

2.2 空间布局设计要求描述博物馆各个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要求,包括展厅、多功能厅、办公区域、服务区等的设计要求。

2.3 建造设计要求详细说明建造的设计要求,包括建造形式、高度、立面设计、材料选择等。

2.4 环境设计要求描述博物馆周围的环境设计要求,包括园林景观、停车场、出入口等的设计要求。

三、技术要求3.1 结构设计要求详细说明博物馆建造的结构设计要求,包括建造框架、地基、承重墙等的设计要求。

3.2 采光、通风设计要求描述博物馆内部采光和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自然采光、人工照明、通风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3.3 火灾防护设计要求说明博物馆建造的火灾防护设计要求,包括疏散通道、消防设备、火灾预警系统等的设计要求。

3.4 环境保护设计要求详细说明博物馆建造的环境保护设计要求,包括节能设计、水处理设备、噪音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四、施工要求4.1 施工工艺要求描述博物馆建造施工的工艺要求,包括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装饰工程等方面的要求。

4.2 施工安全要求详细说明博物馆建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包括暂时设施搭建、高处作业、电气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4.3 施工质量要求描述博物馆建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包括材料选用、施工技术、工程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五、预算和时间安排5.1 预算要求详细说明博物馆建造的预算要求,包括各项费用预算、资金来源等。

5.2 时间安排描述博物馆建造的时间安排,包括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等的时间计划。

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

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

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展示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创新的设计理念,我们将创造一个充满教育性和艺术性的博物馆空间,为观众提供一个难忘的参观体验。

2. 设计理念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体现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我们的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启迪教育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览空间,更应该是一个教育场所。

我们将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和展品陈列,提供一个能够启迪观众思维的环境。

在设计中,我们将注重展览的教育性,通过互动式的展示和多媒体技术,引导观众主动参与并学习更多相关的知识。

2.2 保护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该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

我们将使用环保材料,确保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在设计中,我们将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使建筑和展品相辅相成,使观众感受到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2.3 艺术性和创新性博物馆是艺术的展示场所,建筑设计应该体现创新性和艺术性。

我们将采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创造一个独特的空间氛围。

通过光线,色彩和材料的运用,打造一个具有艺术感的建筑空间,以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

3. 空间规划博物馆的空间规划是整个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规划博物馆的空间:3.1 展览空间展览空间是博物馆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我们将根据展品的特点和数量,合理划分不同的展区。

每个展区将通过主题或历史背景进行分类,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

同时,我们将设置观众休息区和导览服务台,方便观众获取相关信息。

3.2 教育空间博物馆不仅仅是展览,更应该是一个教育场所。

为了满足观众的学习需求,我们将设置教育空间。

这包括展览解说区、多媒体学习区和教育活动区。

观众可以通过参观展品和参加教育活动,学习到更多有关文化遗产的知识。

3.3 交流空间为了促进交流和互动,我们将设置交流空间。

这包括观众讨论区、咖啡厅和商店。

观众可以在这些区域里交流意见和感受,参观结束后可以在咖啡厅休息或购买有关展品。

博物馆建筑设计标准

博物馆建筑设计标准

博物馆建筑设计标准
博物馆建筑设计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功能布局、环境设施等。

首先,建筑结构方面,博物馆的设计应考虑到展示空
间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展品和展览安排。

建筑材
料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其保护展品、耐久性和环保性。

其次,功能
布局方面,博物馆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观众流线、展品陈列、教育活
动等多种功能的合理布局,以便观众能够便利地浏览和参与各种活动。

此外,博物馆的环境设施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包括照明、通风、空调、安全设施等,以保障观众和展品的安全和舒适度。

另外,博物馆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无障碍设施的设置,以便不同年龄和
身体状况的人群都能够方便地参观和使用。

此外,博物馆建筑设计
还应充分考虑到当地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使建筑融入周围环境,与周围建筑和景观和谐统一。

最后,博物馆建筑设计还需要考虑到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以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博物馆建筑设计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
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具有教育和文化意
义的空间。

某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某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某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关于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
本次建筑方案设计以新中式为设计风格,选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极具
有代表性的新中式建筑,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传统元素,使其成为一个富有
文化气息的空间。

1、场地选择
本次建筑项目位于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地形较为平整,可
方便布局。

2、建筑形式
本次建筑设计将采用现代设计式新中式建筑形式,将传统中式建筑元
素与现代设计手法融合,内部采用简洁大气的建筑布局,表现出历史文化
的积淀,极具有象征意义。

3、建筑内部布局
建筑内部布局以中轴线为主,实现空间的分割与统一;立面采用中式
建筑式样,特别注重室内外的连接;西侧与東侧为主要入口,南与北侧为
辅助出口;室内空间以水系为主,建筑布局为每一个场馆、表演厅、办公
室等建筑单元,利于人员流动和减少阻塞;以此形成一个易于流线形成、
便于分区、便于管理的舒适空间。

4、建筑外观
本次建筑设计以新中式风格为主,围合的形式,外侧使用古典柱式,
设计框架大气统一;结合外墙的釉面砖和浅灰色的墙体,使外观温馨大气;采用传统的拱形门框,使整个建筑更为雅致,古典气息浓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MARA 01
CAMARA 02
CAMARA 03
基地研究 SITE ANALYSIS
B PART
C 03
C 02
C 01
05.发展机遇
博物馆地块所处位置近邻老城人文景观动脉鼓楼 大街,又位于作为古城地标的双塔的南北轴线之 上,位置极其重要,具有辐射影响周边的城市穴 位特征。随着涿州古街改造项目的进行, 我们 希望通过博物馆项目,对整个老城区进行整合提 升,形成节点的穴位刺激效应,从而推动老城机 能的更新发展。
02.策略解析
关键点
古城楼步行街
双塔景观轴
城市肌理
涿 州
策略
设计构思 CONCEPTION
C PART
基地
涿 州
?
城楼步行街延续与创造 延续古楼城门步行系统,创造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社区吸引力;进一步扩大城市 活力带
双塔的尊重与慎思 延续双塔形成的视线景观通廊,同时结合 区域功能设计
肌理的延续与变形 在尊重城市肌理的同时,对某些空间关系进行拓扑变形 形成融合共生,这是一种对城市文脉尊重的新的解读
外墙控制开窗的面积,通过开小窗的方式避免热量损耗, 同时采用简单的开窗调光方式,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节能灯设计
太阳能光电利用设计方案;采用晶体硅 太阳能电池安装相关的位置,比如景观 灯,应急照明等。可与市电自动切换, 预留并网接口,可扩容
09.功能分区
博物馆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其中地下一层设藏品库,办公及设备用房。地面一层 为博物馆入口厅, 面向城市的开放功能区及办公区,入口厅位于建筑西南侧,便于旅 游人流和城市人流进入;城市开放功能区设于建筑中部,相互围合形成内部园林环 境,结合路径开放给城市;办公及报告厅位于建筑东南角,有独立的出入口。博物馆 二层设展览参观功能。由于各展厅展品要求的空间及高度不同,在二层设部分夹层 空间,充分利用高度,同时形成垂直上的环线,引导人流。
D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PART
02.总平面图
D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PART
03.一层总图面图
D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PART
04.地下一层平面图
D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PART
05.一层平面图
四、总体布局和交通组织
规划布局上,基地西侧紧临建筑红线为现有民居,博物馆不宜与之过近,因此将用地西侧划出部分设生态停车场,使博物馆 具有独立完整的形象展示空间,同时避免停车场对博物馆的干扰。用地南侧为城市主干道华阳路,将博物馆主入口面向华阳路, 吸引人流进入,结合门前城市广场,形成鲜明的入口形象。东南侧东大街与华阳路交汇处为重要的城市节点,结合双塔景观,设 城市形象入口,与博物馆主入口形成虚实呼应。用地北侧老城肌理完整丰富,与远处矗立的双塔景观相得益彰,利用建筑在区域 范围内的高度优势,将屋顶辟为城市开放空间,可供人近观远眺,使整个古城景观与博物馆相互融合。
城市景观平台(观塔平台)
景观节点(景观广场)
景观节点(中心园林景观)
景观节点(中心庭院)
景观节点(城市广场)
景观节点(屋顶景观平台)
景观节点(内中庭休闲景观)
景观节点(城市广场)
景观节点(入口广场)
景观节点(城市形象广场) 景观节点(中心庭院)
D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01.总平面图
涿 州 市 博 物 馆 建 筑 设 计 方 案
建筑表现 EXPERIENCE
鸟瞰图 入口透视图 入口透视图2 场景透视1 场景透视2 场景透视3
基地研究 SITE ANALYSIS
区位 现状 城市背景 周边现状 发展机遇
设计构思 CONCEPTION
设计概念 策略解析 造型设计 场景设计 平面设计 外墙设计 景观设计 节能设计 功能分区 流线分析 景观分析
D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PART
06.二层平面图
D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PART
07.三层平面图
D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PART
08.屋顶平面图
D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PART
09.立面图
东立面图 西立面图 北立面图 南立面图
基地研究 SITE ANALYSIS
B PART
至北京
至北京
至北京
至北京
京珠高速公路
基地位置
107国 道 京广铁 路 京石客运专线
至保定 至广州
至珠海
至石家庄
04.周边现状
然而,涿州在拥有各种优越资源的 同时,也面临着旧城古街衰退,京 畿区位优势不再,周边城市崛起形 成挤压等紧迫问题。提振老城区, 促进其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是涿州 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
厅进入博物馆城市开放区,体验园林景观。城市游览人流自广场各个入口进入博物馆开放 区。通过不同路线环游一层园1F林,也可通过室外楼梯直达屋顶,欣赏远近古城景观。
012
6
5 6 4
6 7 8
9 2
3
5
6
4
789
56
0
34
参观流线-空间上的环
流线节点
参观流线
0
1F
机动车流线
游弋路径
社会车辆和旅游大巴自西南侧车辆入口进入,货运车辆自西北侧入口 进入,与参观功能不发生交叉。
设计构思 CONCEPTION
C PART
功能示意图
主题展厅 垂直交通体系
行政办公
报告厅 公共互动空间 地下室(展品库存)
10.流线分析
建筑内部流线组织关系
7 8
3F
3 9
2
2F
2F
设计构思 CONCEPTION
C PART
博物馆参观人流自南侧入口广场进入入口厅,可上到二层各展厅参观后返回,也可出入口
基地研究 SITE ANALYSIS
B PART
107 国 道




大 字
小市街


街 华
观音堂街 街
阳西路
甲 秀 路
03.城市背景
涿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毗邻北 京,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文 化灿烂,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 史的文化名城。其中各代古迹,人 文景观,休闲旅游,小吃灯会等都 久负盛名,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 富。通过多年的发展,涿州旅游产 业已初具规模。
C PART
处理手法
08.节能设计
建筑空间组织方式
设计构思 CONCEPTION
C PART
南北直通:穿堂风,能耗大
建筑外维护材料墙面的组成方式
1.EPS保温板 2.玻璃钢 3.粘合胶 4.高弹面涂料 5.防污染罩面
建筑外维护采光节能设计
南北非直通:蜿蜒曲折,有良好的通风性,能耗较小。这 跟设计本身的园林曲径通幽有着较好的契合。
A PART
建筑表现 EXPERIENCE
A PART
博物馆主入口透视图
建筑表现 EXPERIENCE
A PART
博物馆城市形象入口透视图
建筑表现 EXPERIENCE
A PART
建筑表现 EXPERIENCE
A PART
建筑表现 EXPERIENCE
A PART
建筑表现 EXPERIENCE
三、项目策略
针对本项目所处的区域和面临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三个策略: 1. 点穴联动策略:通过博物馆形成具有统领性的城市节点,联系鼓楼大街,引导各种人流,整合古城景观资源,成为推动 区域活力的有力基点。 2. 开放空间策略:由于老城肌理缺乏城市公共空间,博物馆在提供展示参观功能的同时,应该为城市提供开放性的公共空 间,使之成为市民参与活动的平台,扩大功能范围,激发城市活力。 3. 与景相融策略:由于项目处于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中心区,博物馆应在空间和形式上与古城文脉产生联系,做到既有城 市标志性又与老城相融共生。
03.造型设计
传统园林平面图
太湖石断面
设计构思 CONCEPTION
C PART
传统园林平面图简化抽象
太湖石断面切片简化
建筑以叠砌太湖石切块作为原型,体量如同一块规整切割周边后的太湖石,朴拙而 不失力量,整体含蓄大气。通过开口,融洞,控制光线的入射,蜿蜒而上的楼梯, 各种平台,增加了建筑的空间层次,形成多种空间体验
A PART
建筑表现 EXPERIENCE
A PART
B
基地研究 SITE ANALYSIS
01.区位
涿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市中心 距天安门广场62公里,南距省会石 家庄市220公里,东距天津市150 公里。全市总人口56万,总面积 742平方公里。涿州博物馆用地位 于涿州市老城中心区。
基地研究 SITE ANALYSIS
D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PART
剖面图
剖面图1-1 剖面图2-2
D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PART
E
设计说明 INTRODUCTION
涿州博物馆方案设计说明
E 设计说明 INTRODUCTION PART
建筑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涿州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毗邻北京,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提振老城区,促使其重新焕发生 机活力,是涿州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
技术图纸 TECHNIC DOCUMENT
总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屋顶层平面图
立面图1 立面图2 剖面图1 剖面图2
设计说明 INTRODUCTION
设计说明
A
建筑表现 EXPERIE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