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讲义汇编

合集下载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1)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1)

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1)王力版古代汉语讲义(一)绪论1.古代汉语课的性质2.古代汉语的含义3.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4.怎样学习古代汉语?5.教材介绍一.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古代汉语”主要是把古文作为语言材料,通过阅读古文,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诸如古代的天文地理、社会习俗、政治制度等等。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工具课。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课,它与一般的外语课又有所不同。

首先,学习古汉语不存在口语听力等基本技能训练,一般也不强调写作能力,我们通常把这门课的学习目的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古籍的能力上。

其次,古代汉语并非一个共时的语言系统,而是横跨几千年的历时系统,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还是作品的文化背景,都有发展演变的问题。

只有联系具体时具体情况,我们才能正确读懂不同时代的古书。

二.古代汉语的含义我们既然是把古代汉语作为语言工具课来看待,那么我们必须对这种语言系统有一个总的认识。

简单地说,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使用的语言。

这样讲实在太笼统了。

如果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代(约公元前16-11世纪)开始计算,到中国通史所认为的中国进入近代时期的标志—鸦片战争(1840),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不是这三千多年当中的汉语都是古代汉语呢?我们这里所讲的古代,究竟包括哪些时代呢?在先秦时代即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代(BC770-BC256),中国的文化事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当时以人们的口语为基础形成了一种书面语言,学者都用这种语言进行写作。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一大批经典文献都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

这种语言对中国后代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大体上继承了先秦的语言,不过很多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

汉代以后,这种语言在实际口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历代文人仍然继续模仿这种书面语进行写作。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原文及翻译

古代汉语第一册王力主编原文及翻译《古代汉语》原文及翻译一、第一单元文选《左传》(一)、郑伯克段于焉(僖公元年)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部分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部分
說,喜悅,高興。 此句可譯為:學能按時誦習,不是很愉悅 的事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朋,《說文》、《詩傳》、《左傳》杜注、 《公羊》何休《集解》皆曰:“同門曰朋。” 即同出一師門的都可稱朋。而鄭玄注《周禮· 大司徒》曰:“同師曰朋。”則師兄弟才可 稱朋。清毛奇齡《論語稽求篇》以為當以 “同門曰朋”為正。鄭注顯得偏狹。今“朋 友”一詞為同義聯合的合成詞,但古代“朋” 與“友”是有細微的差別的,同門曰朋,同 志為友。
三、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 经典论述解析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學 而 》
《學而》為《論語》第一篇,“學而” 為篇名是後人加上去的,一般摘取篇 首的前兩字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單言子,特指孔子。除孔子以外的先 生,前加其姓,如“曾子”、“閔子”、“顏 子”等。在春秋時期,夠稱得上“子”的不多, 只有孔墨顯學的創始人——孔丘、墨翟為學者 所宗,故可稱子。《論時”、“按時”講,名詞作狀 語。上古對學的規定是:根據時令季節來 調整學習的內容。《禮記·王制記》載: “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文 王世子》篇載:“春誦、夏弦、秋學禮, 冬讀書。”故教材注講為按時誦習是可信 的。這裏“時”“習”放到一起,還有珍 惜光陰的意思,也就是孔子一再宣導的不 舍晝夜、銳意進取的精神。“而”為承接 連詞。之,語助詞,起補湊一個音節的作 用。
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麽邏輯和關連。 《論語》一書,篇幅不多,却出現了不少 次的重複的章節。所以《論語》一書絕不 能看成某一個人的著作。 《論語》的篇 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學生之手,而且還出 自他不同的再傳弟子之手。這裏面不少是 曾參的學生的記載。因此,我們說《論語》 的著筆當開始於春秋末期,而編輯成書則 在戰國初期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性和流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要点(1-18)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要点(1-18)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部分要点(1-18)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十八)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一至十八)(一二册全)通论(一)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

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助阅读古籍的较大较好的语文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今音。

采用《广韵》和《集韵》的反切,保留反切意在溯源,用来标志这个字的中古音。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还收录了百科性的古代词语。

“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汉语大字典》偏重古今的汉字,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通论-补充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通论-补充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册-一单元-通论-补充(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学习古代汉语,免不了碰到一些自己不懂的字词典故,这些都需要依靠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而不同的工具书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要比较有效地查阅,必须了解不同工具书的性质体例,编排方法和注音释义特点等。

本节先介绍一般工具书的编排法、注音方法和释义特点。

再对十几本常用字典辞书进行简单介绍。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和注音1、编排方式汉字有形有音有义,编排时可按形,也可按音或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辞书《尔雅》是按意义编排。

如《释诂》:“赉、贡、锡、界、予、贶,赐也。

”“如、适、之、嫁、组、逝,往也。

”这两条,就是把一组词义词编排在一起,但按意义偏排查阅起来很不方便,后代很少再使用,而多按形或音来偏排。

(1)按形编排主要有按部首和四角号码两种方式。

按部首编排即把所收录的字分属若干部首之中,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行,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以每字笔画的多少为序。

如“亻”为两画,“彳”部必在“亻”部之后;同一部的字也按笔画多少为序,如九画的“待”排在八画的“往”之后。

最早创立部首编排法的是许慎,他编写的《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其后的字典辞书分部不一样。

如《康熙字典》分214部,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现代汉语词典》189部。

分部不同,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典辞书里也可能属不同的部首。

按四角号码也是按形编排。

这种编排法是根据方块汉字的特点,每个汉字取四个角的形状,分为十种形式,分别用0至9十个阿拉伯字代表。

其口诀为: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意为,这个角如果是一横就取1,竖就取2,交叉就取4,方框就取6等等,如“颃”字为0128。

这种编排法曾使用一时,但现在很少有人在使用。

(2)按音序编排音有古音今音,古音可按声母编排,也可按韵编排,今音有按注音字母编排,也有按拼音字母编排。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讲义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讲义

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一、漢語字典辭書編排方式:音序編排〔平水韻106韻排列〕,部首和筆劃〔?說文?首創540部首〕,編碼〔四角號碼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二、?說文解字?1、許慎著。

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成稿,安帝建光元年寫定,遣子沖進上2、歷史評價:〔1〕?說文?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音讀的字典。

敘目闡述對漢字起源流變的看法、“六書〞理論,以及撰作緣由、原則、體例等〔2〕收篆字9353個,解說133441字〔3〕首創部首540部,用“讀假设〞和聲旁來標音。

3、大徐本和小徐本小徐本:[南唐]徐鍇;大徐本:[北宋]徐鉉〔徐鍇之兄〕4、清代?說文?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三、?康熙字典?1、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集體編纂,成書於清康熙五十五年2、部首214,以筆數為序排列,分子丑寅卯……十二集;字下先注音後釋義,以反切注音為主;釋義主要是引用古代的字書、韻書以及古注,一般都引證古書最早的例證3、[清]王引之?字典考證?;[日]渡部溫?康熙字典考異正誤?;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通論二:古今詞義的異同漢語的辭彙也在不斷地發展演變,有的古今詞義迥然不同,有的古今詞義僅有細微的差別,表現出同中有異。

一、一些實例該:[古]完備;[今]應當。

搶:[古]撞;[今]搶奪。

找:[古]劃船;[今]尋找。

綢:[古]纏繞;[今]絲綢。

去:[古]離開;[今]相對“來〞。

揭:[古]舉;[今]把東西拿開二、詞義差異的分類:1、詞義範圍的差異〔詞義適用的語言環境以及所指對象。

借用形式邏輯的說法是指概念的外延〕〔1〕詞義範圍的擴大:睡〔坐著打瞌睡→打盹兒或呼呼大睡〕〔2〕、詞義範圍的縮小臭〔一切氣味→惡臭氣味〕宮〔一切居室→帝王居室〕瓦〔一切陶器→建築材料〕〔3〕、詞義的轉移湯〔熱水→菜湯〕行李〔外交使節→隨身攜帶的東西〕2、感情色彩的差異〔詞義的褒貶色彩和詞義輕重程度不同兩個方面〕〔1〕褒貶義不同爪牙〔[褒義]得力助手→[貶義]替兇惡的人跑腿的人〕〔2〕詞義輕重不同誅〔[輕]口誅責備→[重]殺戮〕3、一些注意〔1〕“古〞概念的簡單化:古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所謂歷史的概念就是要隨時空的變換而改變二、現代的雙音節詞在文言文中不一定還是雙音節合成詞,有的根本就不是一個詞的組合〔例如:消息,睡覺,地方〕通論三: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一、單音詞1、單音詞定義:以一個音節結構構成的詞2、單音詞變雙音詞的對應情況:〔1〕換一種說法:信→誠實;師→軍隊〔2〕在單音詞的基礎上加一構詞詞素,詞頭、詞尾:虎→老虎;石→石頭〔3〕將同義的、反義的、或意義相關的兩個單音詞放在一起構成一個雙音詞,使原來能單獨成詞的字,變為雙音詞的一個構詞詞素:婚姻、險阻〔同義〕消息、睡覺〔反義〕〔4〕加上不同的區別性詞素:弓→安弓、危弓、王弓二、複音詞1、分類:單純複音詞、複合複音詞2、單純複音詞是由一個詞素構成的詞〔連綿字〕:忸怩、倜儻、抑鬱、逍遙3、複合複音詞〔又稱合成詞〕〔1〕漢語中的雙音詞大部分經歷了同義詞臨時組合階段,因此最初詞序可以顛倒,並且古人常對這些一類同義詞加以區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一、漢語字典辭書編排方式:音序編排(平水韻106韻排列),部首和筆劃(《說文》首創540部首),編碼(四角號碼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二、《說文解字》1、許慎著。

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成稿,安帝建光元年寫定,遣子沖進上2、歷史評價:(1)《說文》是我國第一部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識音讀的字典。

敘目闡述對漢字起源流變的看法、“六書”理論,以及撰作緣由、原則、體例等(2)收篆字9353個,解說133441字(3)首創部首540部,用“讀若”和聲旁來標音。

3、大徐本和小徐本小徐本:[南唐]徐鍇;大徐本:[北宋]徐鉉(徐鍇之兄)4、清代《說文》四大家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三、《康熙字典》1、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集體編纂,成書於清康熙五十五年2、部首214,以筆數為序排列,分子丑寅卯……十二集;字下先注音後釋義,以反切注音為主;釋義主要是引用古代的字書、韻書以及古注,一般都引證古書最早的例證3、[清]王引之《字典考證》;[日]渡部溫《康熙字典考異正誤》;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通論二:古今詞義的異同漢語的辭彙也在不斷地發展演變,有的古今詞義迥然不同,有的古今詞義僅有細微的差別,表現出同中有異。

一、一些實例該:[古]完備;[今]應當。

搶:[古]撞;[今]搶奪。

找:[古]劃船;[今]尋找。

綢:[古]纏繞;[今]絲綢。

去:[古]離開;[今]相對“來”。

揭:[古]舉;[今]把東西拿開二、詞義差異的分類:1、詞義範圍的差異(詞義適用的語言環境以及所指對象。

借用形式邏輯的說法是指概念的外延)(1)詞義範圍的擴大:睡(坐著打瞌睡→打盹兒或呼呼大睡)(2)、詞義範圍的縮小臭(一切氣味→惡臭氣味)宮(一切居室→帝王居室)瓦(一切陶器→建築材料)(3)、詞義的轉移湯(熱水→菜湯)行李(外交使節→隨身攜帶的東西)2、感情色彩的差異(詞義的褒貶色彩和詞義輕重程度不同兩個方面)(1)褒貶義不同爪牙([褒義]得力助手→[貶義]替兇惡的人跑腿的人)(2)詞義輕重不同誅([輕]口誅責備→[重]殺戮)3、一些注意(1)“古”概念的簡單化:古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所謂歷史的概念就是要隨時空的變換而改變二、現代的雙音節詞在文言文中不一定還是雙音節合成詞,有的根本就不是一個詞的組合(例如:消息,睡覺,地方)通論三: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一、單音詞1、單音詞定義:以一個音節結構構成的詞2、單音詞變雙音詞的對應情況:(1)換一種說法:信→誠實;師→軍隊(2)在單音詞的基礎上加一構詞詞素,詞頭、詞尾:虎→老虎;石→石頭(3)將同義的、反義的、或意義相關的兩個單音詞放在一起構成一個雙音詞,使原來能單獨成詞的字,變為雙音詞的一個構詞詞素:婚姻、險阻(同義)消息、睡覺(反義)(4)加上不同的區別性詞素:弓→安弓、危弓、王弓二、複音詞1、分類:單純複音詞、複合複音詞2、單純複音詞是由一個詞素構成的詞(連綿字):忸怩、倜儻、抑鬱、逍遙3、複合複音詞(又稱合成詞)(1)漢語中的雙音詞大部分經歷了同義詞臨時組合階段,因此最初詞序可以顛倒,並且古人常對這些一類同義詞加以區分。

(婚姻:婦家為婚,婿家為姻饑饉:穀不熟曰饑,菜不熟曰饉)(2)偏義複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只偏指其中的一個意義要素,而另一個音節所表示的詞素只作為一種陪襯(3)區分詞還是短語的三個方面A、看其結合後的整體意義發生變化沒有(天下:大一統國家小人:心理行為卑鄙之人)B、看能不能從中插入其他的成份,不能插入成分,則是詞,不是片語C、使用頻率。

如果這兩個詞長期結合,不是臨時的組合,那它們的組合就是一個詞的單位三、同義詞:1、同義詞不都是等義詞,絕大多數是屬於近義詞2、重要的是掌握一組同義詞的差別:及物和不及物、客觀與主觀(言和語:言-自動給別人說話,帶事物的賓語;語:回答別人的話,帶雙賓語)3、古今詞義差別。

窮和貧:窮-仕途坎坷不順;貧-財產少4、特指和泛指。

禾:泛指和“穀”同義,特指和“粟”同義;貨和賄:貨-天然物化;賄-人工製作通論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一、詞的本義1、詞的本義指與字形相貼切的字義。

在詞義學中講到的本義,往往又是指引申義的起點,一個詞所具有的本來意義(或稱實際意義)2、依據字形:依據《說文解字》,防止望形生訓二、詞的引申義1、由本義出發可以向多個詞義方向引申(引,本義開弓;開弓有把弓向一個方向拉開的詞義特徵,故可向“延長”、“伸長”引申;開弓是與向箭射出方向相反的一個動作,如果箭是向前的,引的動作是向後,引申為“後退”“退卻”;引是隨人的動作而展開的,因此可向“引導”“率領”方向引申;由於開弓的同時要拿箭,所以引又可向“拿”“取”的詞義方向引申)2、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通論五:漢字的構造一、六書名稱由來1、最早見於《周禮》,後再《漢書》、《周禮注》和《說文解字》都曾出現2、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根據六書的理論對九千多個篆文進行了分析歸類,使六書成為我國古代文字學的一種理論體系二、六書的內容1、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記錄的詞一般都是表示具體實物的名詞(日、月、斤、行、按、經、文、豆、而、皿、弓、羽、自、止、來、網、鳥、馬、魚等)。

一半是獨體的,體現的是具體的物象,沒有表音成分,是單純的、具體的表意符號。

2、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是用指事性的符號表示一些不易用象形字直接描畫的比較抽象、概括的事物,是象形字的一個發展(四、刃、本、末、血、甘、中等)。

真正的指事字很少,指事字具有獨體(或在獨體字上添上指示性符號)、無表音成分的特點。

3、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揮),武信是也”。

是將幾個字組合在一起,從中體現出一個新的意義(武、信、步、逐、祝、取、鬥、戒等)。

最初的會意字其各構件所體現的是本義,用圖形表示;後起的會意字,其各構件所體現的則不一定是本義,可能是引申義。

會意也是補救象形字局限性的一種造字方法。

它所記錄的大都是一些代表抽象概念的詞。

會意字形體上是複合結構,所表示的意義一般是幾個單字組合在一起後所產生的新義,也沒有表音成分。

4、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由意符和聲符兩部分組合而成的。

形聲字是最能產的造字方式(題、叔、脩、歲、臨等)。

形體上是複合結構,即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成,形符表示意義範疇,聲符表示形聲字的讀音。

5、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直到目前為至,對轉注的解釋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沒有任何一家的解釋為學術界普遍接受,也就是說轉注究竟是怎樣一種造字法,目前尚沒有研究出結果。

6、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以聲托事,令長是也”。

不給新出現的詞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作為新詞的書寫符號,沒有造字而解決了詞的書寫問題,這是以不造字為造字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漢字造字法向表音方向發展的重要表現(令、長、東、易、其、何等)。

假借字和本字,只是讀音相同,而意義上沒有聯繫通論六: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繁簡字一、古今字1、古今字指在不同時期用不同的字形表示同一意義。

2、形成原因:(1)同音假借A、為本來意義造字:本字的意義,造一個字來代替(西-棲、其-箕、須-鬚、采-採)B、為假借義造字:假借的意義,造一個字來代替(辟-避[躲避]、闢[開闢]、嬖[宠爱]、僻[偏僻]、譬[譬如])(2)同源分化(詞義引申過程中出現的新字)A、為本義造字:奉-捧、賈-價、益-溢B、為引申義造字:禽-擒、屬-囑、取-娶、竟-境3、在古今字中,今字多為形聲字,並且以古字做聲旁二、異體字1、異體字是指音義皆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組字。

2、異體字出現原因:(1)造字法不同,主要是會意字和形聲字的差異(會意-形聲:埜-野,岳-嶽,岩-巖,灾、災-烖,泪-淚)(2)同是形聲字A、形旁不同:歌-謌,歡-讙,嘆-歎,雞-鷄,溪-谿B、聲旁不同:啖-啗,線-綫,蚓-螾,杯-桮,跡-蹟C、形旁、聲旁均不同:訴-愬,剩-賸,跡-蹟,襪-韤D、形旁、聲旁相同,但偏旁位置不同:期-朞,慼-慽,裡-裏,群-羣,峰-峯3、有些漢字在意義上雖有相同部分但不符合異體字的條件,因而不能構成異體字的關係(如游和遊,“游”除了有“遊”的○1遊玩;○2交際;○3流動;○4放縱的意思外,還有“在水上漂浮,游泳”的意思)三、通假字1、通假字是漢字使用過程中一種同音假借的情況。

指古代文獻中“本有其字”的假借,本來有表示某音一的字形,但書寫時由於各種原因寫成了別的同音字,這種情況我們稱爲通假字。

通假字中本來的漢字叫本字,被借用的漢字叫借字。

通假字的要求是本字和借字之間必須是讀音相同或相近的。

2、實例:(1)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史記·項羽本紀)蚤,通“早”,二者讀音相同。

(2)陽貨欲見孔子。

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論語·陽貨)歸,通“饋”,二者讀音相近。

(3)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湯問)惠,通“慧”,二者讀音相同。

四、繁簡字1、繁簡字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

所謂繁體和簡體是就同一個字構形時所使用的筆畫多少相對而言。

筆畫多者為繁體,筆畫少者為簡體。

漢字簡化過程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簡化字形,二是削減常用字的字數。

2、漢字簡化主要方法:(1)使用古體字:採-采,雲-云,捨-舍,氣-气(2)使用古代異體字或俗體字:禮-礼,趕-赶,無-无,棄-弃(3)省簡一些部分:聲-声,廣-广,飛-飞,標-标(4)同音替代:醜-丑,幾-几,後-后,餘-余(5)草書楷化:辦-办,書-书,學-学,東-东(6)符號替代:鷄-鸡,嘆-叹,鄧-邓,這-这,樹-树(7)新造字:遠-远,態-态,認-认,補-补,竊-窃,寶-宝通論七:判斷句,也字一、古漢語判斷句1、判斷句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说明主语是什么(肯定判断)或不是什么(否定判断)的句子2、古汉语判断句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出现判断动词(也称判断动词)“是”字。

“是”字有不同的作用(1)先秦時,“是”是指示代词,在句中充当判断句的主语或者谓语。

A、作主語: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左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B、作謂語:取之而燕民悦,而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孟子)夫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戰國策)(2)兩漢後,“是”字作为判断词在书面语中有所使用,但始终没成为文言判断句的主流。

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各种结构形式1、用“也”字煞句:制,岩邑也.。

(左傳)2、用“……者”,“……也”式:南冥者.,天池也.。

(莊子)3、用“者”字提頓:天下者.,高祖天下。

(史記)4、“者”、“也”均無:端木赐,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