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分析与筛分结果
振动筛筛分粒度分析报告

振动筛筛分粒度分析报告
1. 背景
本次实验旨在利用振动筛,对不同颗粒的物料进行筛分分析,
以获得颗粒的粒度分布情况。
2.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样品加入振动筛中,启动振动筛设备;
2. 振动筛设备不断振动,使样品分散,同时使比筛孔尺寸小的
颗粒通过,最终在筛网上形成一层颗粒堆积;
3. 将筛网取下,用天平称取每一个粒度级别颗粒的重量;
4. 根据粗细筛选的原理,通过对每个级别颗粒的重量进行比较,计算出粒度分布率。
3. 结果
经过对筛分样品的分析,得到如下的数据:
粒度级别 | 筛孔尺寸/mm | 颗粒重量/g | 颗粒比例/%
--------|-------------|-----------|----------
粗粒级别 | 5.00 | 20.05 | 20.05%
中粒级别 | 3.15 | 34.25 | 34.25%
细粒级别 | 1.18 | 25.70 | 25.70%
超细粒级 | 0.42 | 19.00 | 19.00%
4.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得到了待测样品的粒度分布率。
根据结果,可以看出该样品的细粒和中粒比例较高,说明该物料颗粒分布较为均匀。
5. 总结
本实验通过振动筛对不同颗粒物料进行了筛分分析,获得了颗粒的粒度分布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实验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喷砂机用砂材的粒度分析与筛分方法

喷砂机用砂材的粒度分析与筛分方法喷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清洁金属表面、去除锈蚀和涂层等。
在喷砂工作中,砂材的粒度分析和筛分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喷砂机用砂材的粒度分析与筛分方法。
1. 砂材粒度分析的意义粒度是砂材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了喷砂效果和表面处理的质量。
过粗的砂材可能造成表面损伤,过细的砂材则会减低喷砂效率。
因此,砂材的合理粒度选择对喷砂工艺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2. 砂材粒度分析方法(1)筛分法筛分法是一种常用且简单有效的砂材粒度分析方法。
首先,取一定量的砂材样品,将其逐级放入经过标准筛网的筛子中进行筛分。
筛子根据所需分析的粒度范围选择,常用的有10目、20目、40目等筛子。
然后,振动筛子使粒度不同的砂材分级,最后根据筛子上砂材残留的量,计算不同粒度的砂材所占的比例。
(2)激光粒度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砂材粒度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激光束照射样品,利用样品散射光的强度来确定砂材粒度分布。
这种方法可以自动记录散射光的强度和散射角度,并计算出粒度的分布曲线。
相较于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能够更细致地分析砂材的粒度特征。
3. 筛分方法的步骤(1)准备砂材样品从喷砂机的供砂系统中取几百克砂材样品作为分析的样本。
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可通过多次取样的方式来获得准确的结果。
(2)准备筛分设备准备好筛分设备,包括筛子、嵌板、振动装置等。
筛子的规格根据砂材的粒度要求选择,常见规格有10目、20目、40目等。
(3)分级筛分将准备好的砂材样品倒入首个筛子上,覆盖上第二个筛子,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筛子。
然后,用振动装置震动筛子,使砂材在筛子网孔分级过滤。
(4)称量筛分后的样品将各个筛子上残留的砂材样品收集起来,并进行称重。
通过称量不同筛子上的砂材质量,可以计算出各个粒度级别的百分比。
(5)计算粒度分布根据称量结果,计算各个筛子上的砂材质量占总样品质量的百分比。
粒度分布 标准和结果

粒度分布标准和结果
粒度分布描述了粉体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具体是指不同粒径颗粒占颗粒总量的百分数。
其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主要存在两种形式: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
区间分布,也被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这为粒度分布提供了更细致的信息,可以显示出在哪些粒径范围内颗粒最为集中。
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这种分布形式提供了对颗粒总体积或质量的相对比较,有助于了解主要颗粒群的大小。
对于粒度分布的标准,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行业要求。
例如,在制药行业中,粒度分布可能需要在特定的粒径范围内,颗粒的含量不得低于一定百分比;而在陶瓷或磨料制造中,可能需要颗粒尽可能均匀分布,以获得最佳的物理性能。
对于粒度分布的结果,这通常以表格或图形的方式呈现。
图表上会显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与对应颗粒含量的关系,或者是颗粒含量随粒径变化的趋势。
对于累计分布,则可以绘制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颗粒百分含量曲线图。
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需要对粒度分布进行多次测量,并使用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这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以评估粒度分布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
总的来说,粒度分布是描述粉体材料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
产品的质量控制、工艺优化和性能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筛分试验实验报告引言:筛分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物料在不同粒径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可以了解物料的粒度分布,为工程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试验,探究不同物料在筛网上的筛分行为,并分析其粒度分布特征。
实验目的:1. 了解筛分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筛分试验的操作技巧;3. 分析不同物料的粒度分布特征。
实验仪器与试剂:1. 筛分机:用于将物料进行筛分,常见的有振动筛和摇床筛;2. 筛网: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孔径的筛网;3. 物料样品:本实验选取了几种常见的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包括砂子、石子和粉状物料。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筛分机和筛网进行清洗,确保无杂质残留。
2. 取样:将每种物料样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取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筛分:将取样后的物料样品均匀撒在筛网上,然后启动筛分机进行筛分。
4. 分析:将筛分后的物料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每个筛孔中的物料质量。
5. 统计: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每个筛孔中物料的累积质量和累积百分比。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物料进行筛分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物料A(砂子)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1.18 20 20 200.6 35 55 550.3 40 95 950.15 25 120 1200.075 10 130 130物料B(石子)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19 50 50 509.5 80 130 1304.75 70 200 2002.36 30 230 2301.18 10 240 240物料C(粉状物料)的筛分结果:筛孔孔径(mm)筛上质量(g)累积质量(g)累积百分比(%)0.3 15 15 150.15 20 35 350.075 30 65 650.038 40 105 1050.019 15 120 120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料A的粒度分布较为均匀,粒径主要集中在0.6 mm至0.15 mm之间。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状物质,其粒径大小对于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等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砂的粒度分布情况,筛分析实验被广泛应用于土工、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分析方法,对砂的粒度进行定量研究。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选用的砂样品来源于自然砂矿,经过采集、清洗、干燥等处理后,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试样。
2. 实验仪器和设备:a. 筛分机:采用国家标准GB/T 6003-2017中规定的筛分机,具备可调节振动频率和振幅的功能。
b. 筛网:采用标准筛网,分别为2mm、1mm、0.5mm、0.25mm、0.125mm、0.063mm等规格。
3. 实验步骤:a. 将筛分机平稳放置在实验台上,并连接电源。
b.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将筛网安装在筛分机上,并确保筛网与筛分机之间无间隙。
c. 取适量的砂样品放入筛分机的进料口,并启动筛分机。
d. 经过一定时间的筛分过程后,关闭筛分机,记录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质量。
e. 将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转移到相应的容器中,并称量其质量。
f. 根据筛网孔径和砂样品质量,计算出每个筛网上的砂样品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砂样品在不同筛网上的筛余量和筛通量。
通过对筛余量和筛通量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情况。
1. 筛余量分析:筛余量是指砂样品中未能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根据筛余量的大小,可以判断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余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加。
2. 筛通量分析:筛通量是指砂样品中能够通过筛网而被筛下的颗粒量。
筛通量的大小反映了砂样品中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筛通量随着筛网孔径的减小而逐渐减少。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砂样品的粒度分布曲线,以直观地反映砂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得到砂样品的粒度特征,如中值、偏度和峰度等指标。
筛分粒度分析

筛分粒度分析筛分是粉体积和微体积粒度分布分析的最传统的方法之一。
当筛分使用编织筛面时,它基本上是以颗粒的中值粒径将它们分类的(也就是阔度和宽度),当大部分颗粒的粒径大于75u时,颗粒的重力不足以克服表面的吸附力和凝聚力,这就会使颗粒团聚在一起,以及粘着在筛面上,从而造成原本可以通过筛面的颗粒保留下来。
对于这类物料,可以采用其它搅拌类的筛公方法,例如,气喷筛或声波筛。
虽然如此,筛分也可适用于某些粒径小于75um的粉体和微粒。
在制药领域,筛分是通常用作对单一粉体和微粒进行粗分的方法,在粉体和微粒仅以粒径大小进行分类时,筛分尤为常用,并且在大多数时候,筛析是在干燥环境中进行的。
在筛析方法的局限性中,样品的用量(一般至少为25g,取决于粉体和微粒的密度以及试验筛的直径)和易堵塞筛眼的油性或粘性粉体的缺陷是值得重视的。
由于筛孔通道通常是由最大宽度和最深厚度决定而不是长度决定,因此筛析从本质上是对颗粒的一个二维尺寸的估计。
筛析是对单一物料总的粒度分布的估算,而不是对微粒通过或保留在一个或两个筛子上微粒比例的计算。
除了在个人专论中特别指明外,一般用干筛法来分析粒度分布,但到达终点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也就是物料不易通过筛子),或需要使用细筛结束筛程(小于75um)的时候,应慎重选择测量粒径的方法。
筛分应在稳定的湿度下进行,必须控制环境的相对湿度以避免样品吸收或丢失水分。
反之,若湿度不影响筛分,筛析通常在环境湿度下进行。
在一个人专论中必须详细指明适用于某个特定物料的特殊条件。
筛析原理,分析试验是由简单编织或近似方形孔的网状筛面缝合在一个通的圆柱容器底部而构成。
基本的分析方法是将筛子按粗细程度一个一个堆叠起来,然后将粉体铺设在顶部筛子中,这些筛子经过特定时间的振动后,精密称定每个筛子上残留的粉体的质量,测试结果就可以得到每个筛子尺寸范围之间粉体的质量百分比。
这种单一药物粉体粒径分布的筛分过程通常适用于至少80%以上的微粒尺寸大于75um的粉体,通过筛分测定粒度分布的决定参数是颗粒能通过的最小方孔的边长。
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

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
试验目的:
通过对粗集料进行筛分试验,了解其粒度组成及分布情况,以评估其工程应用价值。
试验方法:
1.选取一定量的粗集料样本并将其清洗干净。
2.将样品加入筛分机器,并按照标准程序启动筛分机。
3.根据不同级别要求,将被筛分的颗粒分为不同尺寸级别进行筛分。
4.将通过筛分的颗粒按顺序进行称重并记录其重量。
5.按照颗粒分级记录其占总颗粒重量的百分比,计算并画出粒度分布曲线。
试验结果:
经过筛分试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级别(mm)重量(g)百分比 (%)
20 75.6 8.7
16 98.1 11.3
14 138.2 15.9
10 248.9 28.6
5 253.3 29.2
0.075 14.9 1.7
总计866 100
通过上表数据和计算得到的粒度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
粒径(mm) 百分比(%)
20.0 8.7
16.0 20.0
14.0 35.9
10.0 64.5
5.0 93.7
0.075 95.4
结论:
1. 根据试验结果,该粗集料全部通过0.075mm的筛网,因此可以作为道路基层工程的主要材料之一。
2. 从粒度分布曲线可以看出,该粗集料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符合工程要求。
3. 通过颗粒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可以看出,粒径在5-10mm之间的颗粒含量较高,因此应注意加强对石灰质颗粒的筛分和清洗。
4. 观察试验过程,筛分机的筛孔和筛网要求要加强排水,以避免积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 该粗集料质量优异,可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等领域。
usp-36--786--分析筛分法评估粒度分布

786分析筛分法评估粒度分布筛分法是按粒子大小分布将粉末和颗粒分类的最古老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编织筛布基本将颗粒按中等大小尺寸(如广度或宽度)进行排序。
当大部分颗粒大于75 µm时,机械筛分则最合适。
对更小的颗粒,筛分时由于重量轻不足以克服颗粒表面间的凝聚力和粘附力,导致颗粒间互相粘结留在筛上,因而导致颗粒可能通过筛子得到保留。
对这样的材料,其它搅动方式如喷气筛分或声波筛分可能更合适。
然而筛分法有时也用于一些平均颗粒尺寸小于75μm的粉末或颗粒此时方法需进行验证。
在制药学上筛分法通常是作为将更粗糙的单粉或颗粒分类的选择。
对于仅以粒子大小为基础进行分类的粉末来说筛分法是绝好的方法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分析能在干燥状态下进行。
筛分法的局限性是它需要一定重量的样粉(通常为至少25g,取决于粉末或颗粒的密度,和试验筛的直径),以及它对筛分容易堵塞滤网小孔的油性或其它粘性粉末存在困难。
筛分法本质上是一种两维大小估计因为能否通过滤网小孔更多地取决于最大宽度与厚度而非长度。
此方法用来估计单一物料的总体粒子大小分布。
它并不是用来测定粒子通过或未通过一个或两个滤网的比例。
除非在单独的专论里另有说明估计粒子大小分布在干燥筛分法里作了描述。
它的困难在于难以到达终点比(如物料不容易通过滤网)或者有时需要使用筛分范围更细的粉末(小于75μm)使用备选颗粒大小方法时应慎重考虑。
在不会导致测试样品获得或失去水分的情况下应该实施筛分法测试。
其中,筛分时环境的相对湿度应进行控制,以防止样品水分的吸收或损失。
在没有对立证据情况下,筛分试验通常在环境湿度下执行。
适用于某一特定材料的任何特殊条件在专论中应加以详尽描述。
分析筛分法原理——分析测试滤网由一个金属筛网构成编织简单上有方形小孔并被封入一个无盖圆柱形容器底部。
基本分析法要求滤网按越来越粗糙的程度逐个叠加然后将测试粉末置于最上层滤网上。
这套滤网受一个标准搅拌周期控制留在每个滤网上的物料重量被准确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分分析
筛析数据的整理 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问题,应将筛析数据整理成表格和曲线形式
常用的粒度特性曲线绘图法有三种,即简单坐标法、半对数坐标法、全对数 坐标法,有时,还应用其他坐标绘图,如纵坐标用对数,横坐标用简单坐标 的,或者纵坐标用个别产率的。
2014-5-12
筛分分析
2014-5-12
粒度分析方法与筛分结果
矿加1102 朱大旭、潘玉强、魏桢伦、 张金湖、郑汝伟、刘纯
粒度分析
粒度
矿粒(或矿块)的大小称为粒度
粒度分布
物料中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叫粒度组成或粒度分布
粒度分析
测定物料的粒度组成以及比表面等直接或间接了解物料粒度特性的测定 工作叫做粒度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2014-5-12
粒度测定方法
2014-5-12
沉降分析(常用方法)
连续水析器
2014-5-12
沉降分析(常用方法)
风 力 分 级 器
2014-5-12
沉降分析(常用方法)
串联旋流分级器
2014-5-12
计数法
直接统计不同粒度颗粒个数的方法 主要用于 解决筛分分析和沉降分析不易测定的大块和微粒的分析问题
校核其他粒度测定方法的结果
沉降分析(常用方法)
淘析法 利用逐步缩短沉降时间的方法,由细至粗的,逐步地将较细物料自试料中淘 析出来。 具体操作: 称50~100g待淘析的干试料放入小烧杯中加水润湿,把气泡赶走,倒入容积为 2~5l的玻璃杯,加水至表明的h刻度处,用带橡皮头的玻璃杯强烈搅拌,使试 料悬浮,然后停止搅拌,待矿液面基本平静后按秒表计时,时间t后,打开虹 吸管夹3,将h高的矿浆全部吸入容器4,重新加水至刻度h,完全重复第二部 操作,经多次直至吸出的液体不混浊为止。将吸出的产物沉淀烘干称重,计 算出该粒级的产率。按此法通过改变时间t而分别得出各粒级的产物并算出对 应的产率。
A
P
气体渗透法 原理同液体渗透法
2014-5-12
比表面的测定
吸附法 利用分散度高的细粒物料表面自由能高,能自动吸附气体的特性,测定比表 面积 吸附法种类 容量法、重量法、流动吸附色谱法
2014-5-12
2014-5-12
2014-5-12
五、粒度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粒度的定义 取样的代表性和制样的合理性
2014-5-12
筛分分析
细粒物料的筛析 粒度范围为6mm至0.045mm的物料,通常是在实验室中利用标准试验筛进行 干法筛分 先将标准筛按顺序套好,把样品倒入最上层筛面,盖好上盖,放到振筛机上筛 分10~15min,然后将最下层的筛子取下,用手在橡皮布或光面纸上进行检查 筛分,如果一分钟内所得筛下物料量小于筛上物料量的0.1~1%,则认为筛析 已完成。 干湿联合筛析法 将物料倒入细孔筛,在水盆内筛分,每隔1~2min更换水,直至水不再浑浊。 将筛上物料干燥称重,然后推算出洗出矿泥的重量。再将干燥后的筛上物料 干法筛析,此时所得最底层筛下物料量应与湿筛时洗出的细泥量合在一起。 然后称重,各粒级总重量与原样品重量之差不得超过原样品重量的1%
2014-5-12
2014-5-12
2014-5-12
沉降分析(常用方法)
流体分级法 此法与沉积法和淘析法的现象相同,但对细粒而言,运动方向相反,对一定 的流体流动速度,小于一定粒度之细粒被流体带向上,而粗粒沉下。
优点:
可以连续的分出不同的粒度组分,一次能得到多级产品,因而在工作量大的 情况下具有明显优势。 目前选矿试验在国内普遍采用上升水流法,通常称为水析。
2014-5-12
一、筛分分析
定义 用筛分的方法将物料按粒度分成若干级别的粒度分析方法 粗粒物料的筛析
其中100mm到6mm物料的筛析属于粗粒物料的筛析,采用钢板冲孔或 铁丝网编成的手筛进行。方法:用一套筛孔大小不同的筛子进行筛析, 将矿石分成若干粒级,然后分别称重各粒级重量。注意清洗大块矿石 上面的矿泥和细粒矿石,以免影响筛析的准确性。
2014-5-12
二、沉降分析
原理 通过测定粒子在适当介质中的沉降速度来表示颗粒的尺寸 沉降分析通常要求在稀悬浮液中进行,以保证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均能自由 沉降,互不干涉。对小于0.1mm的物料进行沉降分析,可按斯托克斯公式计 算其沉降速度 v= d= 若用水为介质,其ρf=1000kg/m3,可得:
现厂生产中矿浆粒度的自动连续检测
2014-5-12
三、计数法
图像计数法 显微镜分析、图像计数法的发展 场干扰计数法
2014-5-12
四、比表面的测定
渗透法 液体渗透法 粘度为μ的流体,在∆P的压力差下,流过一面积为A、厚L的多孔物料层,其流 速u和流量Q,按达尔斯公式为:
u= Q =K L
几种粒度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
筛析法:筛子本身精度、筛子负荷、筛分时间 显微镜分析法:工作量大、取样难、操作者的疲劳、视野的选择、焦距的限 制 沉降法:需满足浓度需求、实际沉降速度与斯托克斯公式的差距、
2014-5-12
谢谢
2014-5-12
h (m) 545 (s -1000 )t
h t
=
( s f ) g 18
d2
2014-5-12
沉降分析(常用方法)
沉积法 测定装置根据其原理可分为两种:测定图中H以上悬浮液中沉积下来的粒子累 计沉积量的方法称为累积型;而测定一定高度H处的粒子浓度的方法称为增加 型。
201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