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石子级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石子级配实验,了解和掌握石子级配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
2. 掌握石子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 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石子级配是指石子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良好的石子级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本实验采用筛分法测定石子的级配。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筛分仪:包括标准筛、筛底、筛盖、摇筛机、台称等。
2. 石子:粒径范围为5-40mm。
3. 烘箱:用于烘干石子。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石子分为若干份,每份约500g。
2. 烘干石子:将石子放入烘箱中,温度控制在100-110℃,烘干至恒重。
3. 筛分:将烘干后的石子依次通过孔径为2.36mm、4.75mm、9.5mm、16mm、31.5mm、63mm的标准筛,分别称量各筛上的筛余量。
4. 计算石子级配:根据筛余量计算各粒径石子的百分含量,绘制石子级配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石子级配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石子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石子级配曲线2. 石子级配分析:(1)石子粒径分布:从级配曲线可以看出,本实验所用石子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符合连续级配的要求。
(2)石子级配系数:计算石子级配系数,结果如下:- 级配系数 = (D60 - D10) / (D10 - D2) = 1.7- 级配范围 = (D60 - D10) / D60 = 0.47级配系数和级配范围均符合规范要求。
(3)石子含量:计算各粒径石子的含量,结果如下:- 2.36mm筛余量:5.2%- 4.75mm筛余量:15.6%- 9.5mm筛余量:35.4%- 16mm筛余量:23.2%- 31.5mm筛余量:9.6%- 63mm筛余量:1.2%从石子含量可以看出,本实验所用石子的粒径分布较为合理,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六、结论1. 本实验所用石子的级配符合连续级配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粒径分布。
2. 良好的石子级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

筛析法颗粒分析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通过筛析法对颗粒物料的大小分布进行分析;2. 掌握筛分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一种用筛网对颗粒物料进行分类和筛选的方法。
通过筛网的不同孔径,将颗粒物料分为不同的粒径等级,并计算出每个粒径等级的分布比例(即分筛分析图)。
常用的筛分机构有振动筛、摆动筛、旋流筛等。
三、实验仪器:1. 筛分机:振动筛;2. 取样筛:3组,每组筛网孔径依次减小,分别为12.5mm、6.3mm、3.15mm;四、实验步骤:1. 将样料进行粗筛,将大颗粒物料筛去,得到1kg左右的试验样料;2. 取出约300g试验样料,称重;3. 相应取出3组筛网,按大小顺序摆放好,最底层为孔径最大的筛网,最上层为孔径最小的筛网;4. 将试验样料倒入最上层筛网内,盖上盖子;5. 打开筛分机,开始振动筛分;6. 结束筛分后,取出每个筛网内的物料,进行称重,记录每个筛网内物料的重量(单位为g),并计算出累计分布率和累积通过率;7. 绘制分筛分析图。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试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筛网孔径/mm | 全部物料/g | 筛余物料/g | 筛过物料/g | 累积筛过物料/g | 累积筛过率(%) | 累积筛余物料/g | 累积筛余率(%) || ------------ | ----------- | ----------- | ----------- | ---------------- | -------------- | ---------------- | -------------- || 12.5 | 256.75 | 124.65 | 132.10 | 132.10 | 51.45 | 124.65 | 48.55 || 6.3 | 89.40 | 38.65 | 50.75 | 182.85 | 71.23 | 163.30 | 28.77 || 3.15 | 37.70 | 9.65 | 28.05 | 210.90 | 82.32 | 172.95 | 17.68 |从分筛分析图中,可以看出试验样料的粒径分布情况。
粒径分析实验报告

粒径分析实验报告引言粒径分析是指对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布的研究和分析。
粒度分布是指不同粒径颗粒在物料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粒度分布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颗粒物料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工业生产和科研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粒径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测试,获得样品的粒径分布数据。
实验设备和样品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是粒径分析仪器,该仪器采用激光散射原理进行粒径分析。
样品是粒状物料,由实验室提供,其具体成分和特性不得知。
实验步骤1.将样品取出并进行预处理。
首先,使用超声波清洗样品,以去除表面附着的杂质。
然后,将样品放入试样盒中,并确保盒内无空隙。
2.将试样盒放入粒径分析仪器中,并按照仪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首先,调整激光器的功率和位置,以确保激光能够穿过样品并产生散射现象。
然后,设置合适的散射角度和检测系统参数。
3.启动粒径分析仪器,开始测试样品。
仪器将通过激光散射现象收集样品的散射光信号,并根据散射光信号的特性进行粒径分析。
4.等待仪器完成测试,并记录得到的数据。
数据包括不同粒径颗粒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等信息。
5.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绘制粒径分布曲线,以直观地展示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也可以计算出粒径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数据。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得到了样品的粒径分布数据。
通过绘制粒径分布曲线,可以观察到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关系。
根据曲线的形状和特点,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样品的颗粒分布是否均匀、是否存在聚集现象等。
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平均粒径、标准差等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揭示样品的特性和性质。
例如,平均粒径的大小可以反映样品的颗粒大小,标准差的大小可以反映样品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实验的样品具体成分和特性不得知,因此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有一定的限制。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比较和对照实验,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结论。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粒径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测试,并得到了样品的粒径分布数据。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砂筛分实验报告引言:砂筛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颗粒分析方法,通过筛分不同粒径的砂样,可以了解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本实验通过采用标准筛网,对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进行筛分,以获取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并进一步研究砂土的工程性质。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标准筛网、筛分器、天平、砂样等。
标准筛网由一系列筛孔大小递增的筛网组成,常用的有20mm、10mm、5mm、2.5mm、1.25mm、0.63mm、0.315mm等规格。
2. 实验步骤:a. 将砂样取出,并将其充分干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 准备好标准筛网,将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放置在筛分器上。
c. 将砂样均匀地放在最上层的筛网上,然后盖上盖板。
d. 将筛分器放在振动筛上,开启振动筛进行筛分,时间一般为15分钟。
e. 关闭振动筛,取下各层筛网上的砂样,用天平称量每层筛网上的砂样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筛孔大小下的砂样质量数据,进而可以计算出每个筛孔下的砂样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
颗粒分布曲线是以筛孔孔径为横坐标,通过率为纵坐标的曲线,用于表示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在筛分过程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颗粒分布曲线,可以初步了解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颗粒分布曲线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砂样通过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更容易通过较大的筛网,而较小颗粒的砂样则更容易被截留在较小的筛网上。
2. 颗粒分布曲线呈现出典型的“S”形曲线。
在初始阶段,通过率迅速下降,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容易通过较大的筛孔;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通过率下降速度减慢,直至达到一个极小值;然后,通过率开始逐渐上升,这是因为较小颗粒的砂样开始通过较小的筛孔。
3. 通过率最大值对应的筛孔孔径称为最大通过颗粒径。
最大通过颗粒径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描述砂土的颗粒组成。
筛分粒径分布

筛分粒径分布筛分粒径分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一种物料通过筛网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颗粒的分布情况。
粒径是指颗粒的大小,通常用直径来表示。
粒径分布是粉体颗粒的重要性质之一,对于很多颗粒物料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影响。
筛分粒径分布的研究对于许多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矿石选矿过程中,需要将矿石按照不同粒径进行分级,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选别和提取。
在制药工业中,药物的颗粒大小对于药效的发挥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药物进行粒径分布的控制。
在建筑材料领域,对于混凝土、石灰石等颗粒物料的使用也需要对其粒径进行控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筛分粒径分布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湿筛、干筛、气流筛、离心筛等。
其中,湿筛是将物料与水混合后进行筛分,适用于颗粒较细、易黏附的物料。
干筛是将物料直接进行筛分,适用于颗粒较粗、不易黏附的物料。
气流筛是利用气流的力量将物料分离,适用于颗粒较轻、易飞散的物料。
离心筛是利用离心力将物料分离,适用于颗粒粒径较宽的物料。
在进行筛分粒径分布的实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筛网和筛分设备。
筛网的选择要根据物料的特性和要求来确定,一般常用的筛网有金属网、合成纤维网等。
筛分设备的选择要考虑物料的特性、产量要求以及操作的便捷性等因素。
筛分粒径分布的结果可以用直方图、累积曲线等图形来表示。
直方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不同粒径的颗粒数量,从而得到粒径分布的概貌。
累积曲线则可以反映出不同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累积百分比,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粒径分布的情况。
粒径分布的结果对于物料的性能和应用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粒径分布越窄,颗粒越均匀,物料的性能越稳定。
粒径分布越宽,颗粒的大小差异越大,物料的性能也会有较大的波动。
因此,粒径分布的控制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筛分粒径分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许多行业的生产和应用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筛分设备和方法,可以得到粒径分布的结果,从而对物料的质量和性能进行控制和改进。
筛分过滤实验报告

筛分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天然河砂的颗粒级配。
(2)绘制筛分级配曲线,求d0、d80、K80。
(3)按设计要求对上述河砂进行再筛选。
二、实验原理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大小粒径的滤料按一定比例加以组合,以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
滤料是带棱角的颗粒,其粒径是指把滤料颗粒包围在内的球体直径(这是一个假想直径)。
在生产中简单的筛分方法是用一套不同孔径的筛子筛分滤料试样,选取合适的粒径级配。
我国现行规范是以筛孔孔径0.5 mm及1.2mm两种规格的筛子过筛,取其中段。
这虽然简便易行但不能反映滤料孔径的均匀程度,因此还应该考虑级配情况。
能反映级配状况的指标是通过筛分级配曲线求得的有效粒径的d10以及d80和不均匀系数K80。
d10是表示通过滤料质量10%的筛孔孔径,它反映滤料中细颗粒尺寸,即产生水头损失的“有效”部分尺寸;d80系指通过滤料质量80%的筛孔孔径,它反映粗颗粒尺寸;K80为d80与d10之比,即K80=d80/d10。
K80越大表示粗细颗粒尺寸相差越大,滤料粒径越不均匀,这样的滤料对过滤及反冲均不利。
尤其是反冲时,为了满足滤料粗颗粒的膨胀要求就会使细颗粒固过大的反冲强度而被冲走:反之,若为满足细颗粒个被冲走的要求而减小反冲强度,粗颗粒可能因冲不起来而得不到充分清洗。
故滤料需经过筛分级配。
三、实验内容3.1 实验设备与试剂(1)圆孔筛一套,直径0.15-0.9mm,筛孔尺寸如表4-1所示。
(2)托盘天平,称量300g,感量0.1g。
(3)烘箱。
(4)带拍摇筛机,如无,则人工手摇。
(5)浅盘和刷(软、硬)。
(6)1000mL量筒。
3.2 实验步骤(1)取样。
取天然河砂300g,取样时要先将取样部位的表层铲去,然后取样。
将取样器中的砂样洗净后放在栈盘中,将浅盘置于105℃恒温箱中烘干,冷至室温备用。
(2)称取砂样200g,选用一组筛子过筛。
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砂样放在最上面的一只筛(1.68mm 筛)中。
污泥粒径分析实验报告

污泥粒径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污泥是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水分的固体物质。
对污泥进行粒径分析是了解污泥性质和研究污泥处理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粒径分析,探究污泥中颗粒的大小分布特征。
2. 实验原理经典的污泥颗粒粒径分析方法是根据质量分数累积曲线,运用乘法累积法进行分析。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泥中的杂质和有机颗粒。
2. 水分含量测定:将一定量的干燥样品放入恒温烘箱中,加热至恒定质量,计算水分含量。
3. 粒度分析: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器对样品进行测试,记录样品在不同粒径下的粒径分布情况。
3. 实验步骤3.1 样品处理我们收集了一份来自XX废水处理站的污泥样品。
首先对样品进行筛分处理,去掉大颗粒的杂质和有机物。
然后将处理后的样品均匀混合,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3.2 水分含量测定取一定量的样品,称重并标记质量,放入预热好的恒温烘箱中,加热至恒定质量。
记录加热前后的样品质量差值,计算水分含量。
3.3 粒度分析将样品送入激光粒度分析仪器,通过激光散射原理测量样品中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
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获取样品不同粒径下的粒径分布数据。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共测量了20个样本的粒径分布情况,并得到了如下结果:粒径(μm)百分含量(%)-1 102 155 2010 3020 2050 5从上表可以看出,该污泥样品中粒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占总量的10%,粒径为10μm-50μm的颗粒占总量的80%,粒径大于50μm的颗粒占总量的5%。
可以推断出该污泥样品中颗粒主要分布在10-50μm之间。
5.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污泥样品进行了粒径分析,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 该污泥样品中颗粒的主要分布范围在10-50μm之间。
2. 样品中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占比较小,说明该污泥样品中有机颗粒含量较低。
3. 样品中粒径大于50μm的颗粒占比较小,说明该污泥样品中杂质含量较低。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

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筛分实验,了解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并掌握常用筛分方法和筛分设备的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砂的筛分分析是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将砂样进行分级,以获得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常用的筛网孔径范围为0.075mm - 100mm。
实验中,一般采用筛分仪器进行筛分,通过筛网上的震动将砂样粒度进行分级。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砂样、筛分仪器、筛网等。
2.将所需筛网按从上至下的筛孔直径依次从小到大排列在筛分仪器上。
3.将要进行筛分的砂样放入筛分仪器的上层筛网上。
4.启动筛分仪器,设置合适的筛分时间和振幅。
5.筛分结束后,将筛分得到的各个级配的砂样粒群称重记录下来。
6.对不同级配的砂样进行粒度分析,可根据需要进行湿筛或干筛。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筛分实验,得到了砂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
可以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出砂样的累积百分比、通过百分比以及累积通过百分比等指标。
通过分析砂样的分布情况,可以评估其工程性质和工程用途。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筛分仪器的操作技巧。
在设置筛分时间和振幅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避免过长时间或过大振幅导致筛分不准确。
另外,对于较细颗粒砂样,可采用湿筛的方式进行筛分,以避免颗粒过小在干燥过程中飞溅和聚结的问题。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砂的筛分实验,成功得到了砂样的颗粒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评估砂样的工程性质和适用范围。
同时,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掌握了筛分仪器的使用技巧和筛分方法。
参考文献1.《土木工程实验教程》,李明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岩土工程实验原理与方法》,唐君毅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以上是砂的筛分析实验报告的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总计153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干筛法数据记录筛分分析结果可按下表的形式记录
数据处理
粉体的均匀度是表示粒度分布的参数,可由筛分结果按下式计算:仪器设备及原料:标准套筛一套,目数分别为:20,60,100,140;200g电子天平;
实验步骤及操作:
称取200g河沙;
在最下面垫一张报纸,对组合好的套筛进行人工的震荡,震荡的较为充分时,再进行逐级的筛分。
最后,依次逐级由上到下取下筛子再震动,用手判断是否分筛干净。
筛完后,逐级称量并记录数据。
回收河沙,整理实验台。
三.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记录表
粒度特性曲线
累积粒度特性曲线
从相应数据和图形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实验称取200g河沙,但筛分完毕为194.9g。
原因:逐级称取的时候洒落了一小部分,同时筛子上面残留有一部分,另外实验称取
的是每级筛子上面的沙子,还有比140目更小的则漏在报纸上没有称取算入计重。
2.筛分前式样重量与筛分后各粒级产物重量之和的差值为5.1g,为筛分样质量的2.55%,实验进行正确,无需重做。
3.从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其曲线近似呈正态分布。
即两头少中间大的趋势,表明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物料都相对较少。
4.从累积粒度特性曲线分析,可以得出目数小于60时图形比较平缓,表明粒径达的物料比较少;而在60-100目之间的图形斜率比较大,说明粒径在此、影响筛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1.入筛原料性质的影响:
(1)含水率:物料的含水率又称湿度或水分;
(2)含泥量:如果物料含有易结团的混合物(
如粘土等);
(3)粒度特性:影响筛分过程的粒度特性主要是指原料中含有对筛分过程有特定意义的各种粒级物料的含量。
(4)密度特性:当物料中所有颗粒都是同一密度时,一般对筛分没有影响。
2.筛子性能的影响:
(1)
筛面运动形式;
(2)
筛面结构参数;
(3)
操作条件的影响。
二、举出几种其它的微细物料粒度分析方法,并说明其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答:沉降法
1.1
沉降法的原理
该法基于颗粒在悬浮体系时,颗粒本身重力(或所受离心力)、所受浮力和黏滞阻力三者平衡,根据黏滞阻力服从斯托克斯(Stocks定律来实施测定,此时颗粒在悬浮体系中以恒定速度沉降,且沉降速度与粒度大小的平方成正比。
Stokes
定律:
为了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缩短测量时间,现代沉降仪大都采用离心沉
降方式。
在离心沉降状态下,颗粒的沉降事度与粒度的关系如下:这就是
Stokes
定律在离心状态下的表达式。
由于离心转速都在数百转以上,离心加速度
ω2r
远远大于重力加速度
g,Vc>>V,所以在粒径相同的条件下,离心沉降的测试时间将大
大缩短。
沉降法在油漆和陶瓷行业是一个传统的测量方法,测量般为
44
μm
以上。
1.2
优点
操作简便,仪器可连续运行,价格低,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测试粒径颗粒的通过率,也可以用多个筛子叠加起来同时测量多个粒径颗粒的通过率,并计算出百分数。
筛分法有手工筛、振动筛、负压筛、全自动筛等多种方式。
颗粒能否通过筛子与颗粒的取向和筛分时间等素因素有关。
筛分分析的粒度般有两种:一种为非标准筛,用于筛分粗粒物料(6~300
mm)。
另一种为标准套筛,用于筛分细度物料(0.045~6
mm),标准套筛是由一套筛孔大小有一定比例的、筛孔宽度和筛丝直径都是按标准制造的筛子组。
上层筛子的筛孔大,下层筛子的筛孔小,另外还有一个上盖(防止试样损失)和筛底(用来接取最底层筛子的筛下颗粒)。
2.2
优点
简单方便、直观、设备成本低,比较适合用于采矿业中较大颗粒。
2.3
缺点
小于
400
目的粉末测量比较困难;难以测量粘性和成团的材料;测量时间和操作方法必须严格标准化;不能产生真实的重量分布;小尺寸筛网易被物料堵。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