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柳人家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蒲柳人家》的教案

《蒲柳人家》的教案

《蒲柳人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蒲柳人家》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能够欣赏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来理解作品的主题。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蒲柳人家》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欣赏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手法。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欣赏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手法。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让学生勾画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每组选取一个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进行分享。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欣赏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手法。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作品中人物命运的思考。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学重点。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完善自己的笔记。

2. 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蒲柳人家》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回顾,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理解、应用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蒲柳人家》课堂教学教案

《蒲柳人家》课堂教学教案

点。
.
课堂实践
请学生根据小说中的某一段文字,进行分析、解析和讨论,探究小说 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点,并进行展示和总结。 4.总结 请学生总结上述学习内容,让学生知道如何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 塑造,理解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第一课时
.
导入
(1)引入《蒲柳人家》的背景和作者生平,让学生对小说产生兴趣。
(2)请学生认真阅读小说,并思考以下问题:小说中的主题是什么?
人物塑造如何?结构和语言风格如何?
.
讲授
(1)主题和人物塑造
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及其言行的描写,学生可以理解小说的主题:爱
情与家庭、生活与现实、乡土与生态等。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对少
《蒲柳人家》课堂教学教案
教生平。
2.理解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塑造。
3.分析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主题和人物塑造。
2.结构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塑造。
2.理解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导入 请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简单介绍小组讨论的主题和人物塑
造。
2.讲授
(1)分析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请学生回忆小说的结构,分析其特点和作用。同时,通过对小说的语
言风格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艺术特点,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2)阅读小说细节
请学生通过细读小说,把握人物塑造的细节,了解人物形象的具体特
女周小红、勇敢的陆老师和孤儿陆伯龙等人物的分析,了解小说中塑
造人物的方式。
(2)结构和语言风格
小说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小红的婚姻、陆老师的爱情和小红家的变故。

蒲柳人家教案公开课

蒲柳人家教案公开课

蒲柳人家教案公开课一、课程目标1. 通过阅读《蒲柳人家》,使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蒲柳人家》的背景介绍。

2. 小说主要情节梳理。

3. 人物形象分析。

4. 小说主题思想的探讨。

5. 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小说《蒲柳人家》的文本,提前让学生阅读。

2. 准备与小说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3. 准备教学PPT,包括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内容。

4. 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第二课时:梳理小说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人生智慧。

4. 第四课时: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第五课时: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以及他们对改进教学的建议。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读物:向学生推荐与《蒲柳人家》主题相关或风格相似的其他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蒲柳人家》优秀公开课教案

《蒲柳人家》优秀公开课教案

《蒲柳人家》优秀公开课教案《蒲柳人家》优秀公开课教案导语:《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2、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导入:“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一丈青”扈三娘。

今天,我们来学习刘绍棠的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蒲柳人家》,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走近作者及题解: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

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

他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

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受到人们的喜爱。

他创作的洋洋600万字的乡土文学作品,不少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题解:蒲柳人家,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指代普通贫苦农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文章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枝,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蒲柳人家教案公开课

蒲柳人家教案公开课

蒲柳人家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蒲柳人家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蒲柳人家》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1.2 教学内容作者简介:何冀平作品背景: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村生活文学地位: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4 教学步骤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讨论,总结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典型人物形象分析2.1 教学目标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理解人物形象在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主要人物:柳青、荷花、巴拉子等人物性格特点:勇敢、善良、坚韧、无私等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4 教学步骤分析柳青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勇敢、坚韧的品质。

讨论荷花和巴拉子的形象,探讨其对作品主题的贡献。

第三章:情节与主题的关系3.1 教学目标理解作品情节与主题的紧密关系。

分析作品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和巧妙性。

3.2 教学内容情节安排:柳青离家、抗日战争、家庭矛盾等主题思想:抗日战争时期的农村生活、家庭亲情、民族精神等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4 教学步骤分析柳青离家、抗日战争等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主题。

讨论家庭矛盾等情节,探讨其对作品主题的深化作用。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作品的文学艺术特色。

理解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语言艺术:细腻、生动、形象叙事手法:倒叙、插叙等作品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艺术特色。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4 教学步骤分析作品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感受其细腻、生动的特点。

讨论叙事手法,探讨其对作品表达效果的贡献。

第8课《蒲柳人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8课《蒲柳人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3)班内展示,其他同学分析做好笔记。
.把握文章主旨。
(四)【课堂归纳和小结】
归纳课堂内容,总结学习方法,适量训练,有效提升。
三、课后拓展延伸
1.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 的
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根据文章的主题及重点,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主题学习相应文章——《陈小手》《吴召儿》《回不去的乡村》。
符合标准L能够找出富有特色的读精彩语段,并有感情流畅诵读。2.能总结出本文继承的传统说唱艺术特点。3. 能够联系《三国演义》《水浒传》,分析出文中人物与书中人物的异同点,身上具有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本色,提
炼出文章主旨。符合标准
基本符合标准L能够找出富有特色的读精彩语段,并流畅诵读。2.能总结出本文继承的传统说唱艺术的部分特点 。3,能够联系《三国演义》《水浒传》,分析出文中人物与书中人物的共同点,身上具有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本色, 提炼出文章主旨。基本符合标准
.内容感知和梳理
(1)浏览课文,梳理小说主要情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梳理小说主要情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赏析人物肖像、动作和语言等描写,分析出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诵读精彩语段,品味独具魅力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品德,揣摩小说的艺术风格,提炼文章主旨。
符合标准L能够专心默读课文,并完成批注,批注内容比较详细。2.能够分析出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的大 部分人物特征,并能结合文章内容从人物描写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3,分析人物特征时能够提到其人的美好品德。 符合标准
基本符合标准L能够专心默读课文,并完成批注,批注内容比较详细。2.能够分析出何满子、一丈青、何大学问 的大部分人物特征,并能结合文章内容从人物描写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基本符合标准

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蒲柳人家》教案、教学设计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农村有什么了解?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有哪些不同?”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导他们关注农村生活。
3.引入课文《蒲柳人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以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农村家庭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感受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重点讲解课文的生词、成语、俗语以及描写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农村生活的认知,增进对课文背景的理解。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
2.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
3.培养学生关注农村生活,理解劳动人民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农村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文背景,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对农村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体验农村生活,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作品,提高写作能力。
4.情感教育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组织课后实践活动,如采访农村老人、写信给农民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升社会责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语文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蒲柳人家》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前言《蒲柳人家》是著名作家茅盾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旧式中国社会下普通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生活状态。

作为九年级下册的教材,本文将针对该课文的内容进行优质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晚清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变迁、了解茅盾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增强阅读理解和文化素养。

第一部分引入如果把中国近代文学比作一座高山,那茅盾一定是山顶上的景色。

他代表的文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他本人则是中国新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茅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几乎涉及所有文学体裁,尤其在小说创作上成就最为显著。

他写作的历程成为了整个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代表作之一《蒲柳人家》被广大读者所青睐,并深受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作为中学语文课所必读的经典之一,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晚清初期社会生活的特点与变迁。

(2)理解茅盾创作的背景、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3)感受《蒲柳人家》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文化素养。

2.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茅盾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2)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提升阅读能力与思辨能力。

(3)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中营造积极、严谨、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3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语文课第一课时1. 教学进入:利用图片或者短片介绍晚清社会变革的名人、事件、背景等,并联想提问,引起学生思考。

让学生有矛盾与思考,留下困惑和追寻的征兆。

2. 正文教学:2.1 理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着重介绍作品的背景、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以及引导学生理解茅盾创作背景、文化内涵、文学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2.2 阅读剖析针对课文进行逐段注解,让学生理解词语、短语、句子中的文化内涵、语境和语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柳人家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级九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课题蒲柳人家
1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识记积累字词。

能力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

2.学习文章通过肖像、动作、语言等手法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科素养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体会劳动人民淳朴的人情美。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学习重点学习文章通过肖像、动作、语言等手法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1.学习文章通过肖像、动作、语言等手法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2.感受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体会劳动人民淳朴的人情美。

近五年中高考
命题特点趋势
小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1、完成练习册 2、摘抄本上翻译重点句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导入新课(2分钟)—出示目标(1分钟)—预习检测(7分钟)—整体感知(10分钟)—合作探究(15分钟)—拓展延伸(3分钟)—作业布置(2分钟)
教学内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那些侠肝义胆、疾恶
如仇的英雄人物总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
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阅读
《三国演义》,那精妙绝伦的智慧、那叱咤风云的
场面总叫人心驰神往。

尤其是其中的英雄关羽,他
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
赴会、挂帅封金等传奇故事至今仍令我们津津乐道。

那么,现代生活中有没有如此的英雄豪杰?有!请
看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
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蒲柳人
学生回顾名著
人物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引出课文
(2分钟)
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