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苦
佛教中人生是七苦还是八苦?

佛教中人生是七苦还是八苦?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
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
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
”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
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
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
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
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
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
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
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六、怨憎会苦——此有二种说法:一、是冤家会遇,如眼中钉,发生憎恨。一是宿世冤缘结为六亲眷属,一处同居,互为恼气,仇怨之人,欲离偏合,狭路相逢,无可逃避,汝看苦不苦呢?诗云:‘苦事人情皆欲避,谁知夙业自相招,兵败张巡思作鬼,身亡萧氏愿为猫......’。我也有句诗说:‘好将佛教善缘结,当作莲池海众看’。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色阴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四阴,乃触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境,起惑造业,招集苦恼。依眼等五根,缘色等五尘所起烦恼属色阴。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为受阴。依六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此五阴烦恼如火炽盛,尽夜焚众生的身心,苦不可言,当急用智慧以消灭之,一句弥陀即智慧水也。诗云‘逼迫身心苦事多,哀声无地可号呼!肝肠断处情难断,血泪枯时恨未枯’。余意‘三界无安同火宅,何如念佛往西方’。此五阴炽盛苦,乃一切诸苦本。八苦中前四苦属身所受,后三苦属心所受的痛苦,最后一苦总括身心。又前七种是别(别指一种),乃过去所感之果,后苦是总(总括诸苦),乃现在起心动作,为未来得苦之因。因果牵连,相续不断,无期痛苦,何日解脱?可不惧哉!大家当速念佛求生也。此外还有天灾人祸,刀兵水火,风雨雷电乃至寒著侵迫,蚊虱蛀啮等苦,若扩而充之,说不能尽。
五、爱别离苦——好景不常,欲合偏离,虽云人生聚散无常,可是恩爱割别,亦是人生一大苦事,一家眷属的团
圆,父母妻子的恩爱,因缘所使,或生离、或死别,乃至一旦家散人亡,这么人生,是苦非苦不消说也。诗云:‘生离死别最堪伤,每话令人欲断肠,虞氏帐中辞项羽,明妃马上谢君王......’。余意:‘悟得因缘生灭法,自无恩爱别离愁’。
人生八苦的句子

人生八苦的句子1. 安慰世间八苦的句子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
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
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
”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
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
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
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
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
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
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
禅说——人生八苦

禅说—人生八苦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
明其心,苦其志。
追其型,忘其意。
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
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
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
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人生第一苦——生苦。
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
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
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
活的同时,已经死了。
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
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人生第三苦——病苦。
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
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
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
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
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
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
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怨恨会苦。
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
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五阴过盛苦。
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
人生八苦(1~9)

人生八苦(1~9)人生八苦(1)——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2004.6.11晨这么年青就忙着结婚提要:■这么年青的姑娘,却忙着结婚■某些传统观念在过去封建时代很普及■种子还是被外界的环境因素挑起来的■苦难家庭矛盾少,富裕家庭矛盾多■矛盾增加,心理上的痛苦也在增加■由结婚、生孩子、进入老年■在童年,男女相处不会有什么大矛盾这么年青的姑娘,却忙着结婚今天给大家讲讲在家生活的体会和苦恼。
讲这个的因缘,是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境是我过去在家生活中对苦恼的发泄,又因为前两天听到我们原来的女众班有个同学去年半途回家,最近已经订婚,快要结婚了,这么年青的姑娘却忙着结婚,这难免引起我很多感触。
某些传统观念在过去封建时代很普及从古以来,结婚成家生孩子好像是在家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规律,而且,从中又产生了不少传统上的观念,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些观念在儒教盛行的封建时代非常普及。
种子还是被外界的环境因素挑起来的我们知道外因——外界的环境,能起很重要的作用,在外界环境的熏陶下,人们在观念上,生活上,趋向上,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牢固,逐渐形成了一种天经地义,好像你不走这条路,就是大逆不道。
首先是父母,乃至所有亲戚朋友都会对你有看法和施加压力,所以在环境的影响下,加上我们过去世自己有欲望的种子,也就接受了这样的现实。
可是说到底,种子还是被环境因素挑起来的。
苦难家庭矛盾少,富裕家庭矛盾多在家庭生活中,穷苦的家庭,人们以为肯定矛盾很多,因为他们没有钱,有许多愿望达不到,而富裕的家庭,人们认为矛盾就能解决,其实这是表面想法。
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就是这样按照生活的常规平平凡凡过去,很少有人去想一想生活里的种种细节,更少有人去发掘内心深处心理上的动态。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恰恰是苦难人的家庭矛盾少,富裕人的家庭矛盾多。
矛盾增加,心理上的痛苦也在增加随着矛盾的增加,心理上的痛苦也在增加,也更复杂。
人生八大苦指的是什么

“人生八苦”,佛教用语,即人生有八苦分别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和五阴炽盛苦。
“人生八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老病死,第二类是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和所欲不得。
一、生苦
婴儿出生,脱离母体后,为外界空气刺激,肉体上的痛苦引起啼哭。
二、老苦
老,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
“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人之老矣,生理机能衰退。
三、病苦
病症可能会与人的一生相伴相随,药物能治愈病给人身体的影响,却难以治好给人心理的影响。
四、死苦
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
五、爱别离苦
生离死别,悲痛欲绝。
六、怨憎会苦
两不相容的人,却偏偏聚会在一起,只会相看两生厌。
七、求不得苦
想得到的某件东西,最终却没有得到,即有所求,求而不得。
八、五阴炽盛苦
五阴是构成身体的五要素:色、受、想、行、识。
五阴炽盛就是用身体来承受所有的苦。
人生有八苦

人生有八苦一、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二、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
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他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三、每一个在你生命里出现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
喜欢你的人给了你温暖和勇气;你喜欢的人让你学会了爱和自持;你不喜欢的人教会了你宽容和尊重;不喜欢你的人让你知道了自省和成长。
没有人是无缘无故出现在你生命里的,每一个人的出现都是缘分,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恩。
四、这世上,无论你怎么活,都有人说长道短,无论你怎么做,都有人指手画脚。
无论你做的多好,总有人说你不好,不管你有多对,总有人说你不对。
没有不被评说的事,也没有不被议论的人。
做人难,难称千人心,难调众人口。
所以!怎么开心,怎么活。
用加法爱人,用减法怨恨,用乘法感恩。
五、人就这么一辈子,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得越多。
学会放手,甘愿舍弃,才能真正的得到。
得与失,只是相对而言。
认为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
觉得失去时,也许正在得到。
凡事看淡一点,想开一些,一切随缘,随心。
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
六、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抓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
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
任何事,任何人,都会成为过去,不要跟它过不去,无论多难,我们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七、当你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或许你永远只会拥有这件东西,如果肯放手,便获得了其它选择机会。
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
拿不起,就会庸庸碌碌;放不下,就会疲惫不堪。
八、佛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
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学完人生八苦的感受

学完人生八苦的感受人间即可是天堂,亦可是地狱,一切唯心所现因人而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完人生八苦的感受,欢迎来参考!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
以人类来说,生时的众缘逼迫,就是苦。
我们住胎时,子宫是最小的牢狱、胎儿手脚没法伸直、缩成一团,好像坐监牢,痛苦极了。
此外,子宫里的种种不净,如羊水、血等,我们都得忍受,真苦;胎儿出世时,要从小小的阴道中钻出来,有如两座山压顶,母亲受苦,婴儿也受苦,这是每个做母亲的人都晓得的,所以婴儿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另外婴儿的皮肤很细嫩,一出世接触到冷热空气,身体好像针扎那么痛苦。
此外,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觉得比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无依无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种苦。
2、老苦:我们的身心衰损,朽坏,生出种种的苦受,身体老化,慢慢的不听话,不中用;而我们的心逐渐没力,想东西也越来越迟钝,样样不如人,因而觉得苦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皱纹满面,腰弯背娄,老态龙钟,做不了事情,苦死。
有些老年人在家无所事事,又担心被子女遗弃、孤寂与疏离难以挣脱,寻取温暖与亲情难得;年轻力壮时,高朋满座,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谁也没料到晚年的境遇却是如此的孤单,寂寞与凄凉。
3、病苦:身体的四大不调,百病丛生,所以苦。
病有种种,有些病很轻微,有些病很严重,有些暗病不容易查知,结果暴病而终。
最可怕的是牙痛,痛到呱呱叫,家人都要让你三分,真正来讲,“吃”是病,贪东西也是病,但这些是属于心病,这儿讲的是身病。
我们的身体有如机器,终归会变坏,变换就是病苦。
4、死苦:我们的寿命享尽,病逝,或是天灾人祸众缘逼迫而终。
临命终时,死的境象令人难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
有些人死时,吓的面色变青,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时,不愿死去,双手抓的紧紧。
如果有一天我们发觉双手不能动弹,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时候,身体各部分慢慢的动弹不得,内心一定很恐慌,这就是死苦。
大家都知道这生、老、病、死苦,甚至已经麻木了,无可奈何的接受;大家说反正都要死、想它做什么?但是没人讲反正要病嘛,理它干嘛?当你病了,会呱呱叫,病苦来时,就受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苦——人之生也,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与人道相应者,则投生为人,最初流爱为种,揽父母精血,纳识业为胎。
处在母腹的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上压秽食,下熏臭气。
母饮冷时,胜于冰雪冻肤,如入寒冰地狱;母吞热时,极似沸汤灌体,无异镬汤地狱;母啖粗时,诚如山石压身,仿佛夹山地狱。
尤其胎中秽窄,迷闷难堪,随母气息出入,种种不得自由。
幽囚十月,如禁牢狱,经中名之为胎狱,询不过分。
及出胎时,柔软肌肤,被风吹如刀割,痛苦莫喻。
因婴孩痴呆,又不解说话,只知道由这呱呱一哭,竟哭出无数的痛苦出来。
以为人之一生,从此起不知道要吃足了多少苦头。
此种生苦,古人曾形容他为生龟脱壳,其痛苦可知矣!至于难产横生之惨更不忍言,母子生命悬危,凡为人者,无法逃过此关。
省庵大师的诗云:‘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每过饥虚倒悬下,频惊粗食压山来......’。
我也有句诗说:‘此世当思归极乐,来生不愿入胞胎’。
二、老苦——岁月无情,不知不觉地,能把人们催促到‘万事输人己退藏’的地方去,创伤得我们真是无处不伤神,混身病态,诸根朽败,则力弱形枯,神衰智钝,眼花耳聋,腰酸骨痛,口吃齿缺,鹤发鸡皮,一切行动都不如意,汝看苦不苦呢?可是世间无有不老之人。
诗曰:‘流泪暗思童稚乐,见人空话壮年强’。
余意:‘寄语少年须努力,莫待觉悟老来迟’。
三、病苦——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那有无病之人?偶一四大不调,则诸根痛患,饮食俱废,坐卧不安。
单说头晕齿痛,已是痛苦不堪,况沉珂酷疾,大病连年乎!病的厉害,就是三国时代雄纠纠的张飞,也极骇怕而无可奈何。
诗云:‘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
我说:‘健时莫为因循误,病到方知忏悔迟’。
四、死苦——人生如梦,幻质匪坚,从来未有不死之人。
当世缘既尽,四大分离之际,抽筋折骨痛苦难言,古人形容为活牛剥皮,思之悚然。
至于横祸惨死,骨破肠穿,身首分离,更不忍谈。
并且临终时,家亲绕榻,恩爱诀别,同时一切业境顿现,真是千愁快悒,万怖慞惶,霎时一命呜呼!寂然孤逝,冥途渺渺,幽怨重重。
假使生前妄造恶业,堕于三途,其苦更不堪设想矣!诗云:‘识神将尽,忽无常,四大分离难主张,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
我说:‘念佛必蒙垂接引,赋归极乐亦欣然’。
五、爱别离苦——好景不常,欲合偏离,虽云人生聚散无常,可是恩爱割别,亦是人生一大苦事,一家眷属的团圆,父母妻子的恩爱,因缘所使,或生离、或死别,乃至一旦家散人亡,这么人生,是苦非苦不消说也。
诗云:‘生离死别最堪伤,每话令人欲断肠,虞氏帐中辞项羽,明妃马上谢君王......’。
余意:‘悟得因缘生灭法,自无恩爱别离愁’。
六、怨憎会苦——此有二种说法:一、是冤家会遇,如眼中钉,发生憎恨。
一是宿世冤缘结为六亲眷属,一处同居,互为恼气,仇怨之人,欲离偏合,狭路相逢,无可逃避,汝看苦不苦呢?诗云:‘苦事人情皆欲避,谁知夙业自相招,兵败张巡思作鬼,身亡萧氏愿为猫......’。
我也有句诗说:‘好将佛教善缘结,当作莲池海众看’。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无求之人?名利福寿,凡所欲事,求之不得,则生愁苦或愤怨。
如富贵无子,贫穷多累,读书落第,营商蚀本,诸如此类,欲求偏失,亦乃人生一大憾事也。
诗云:‘扬帆屡见沉舟客,挂榜偏伤落第人,毕世耕耘难果腹,频年纺织尚悬鹑......’。
余意:‘得失荣枯皆有命,穷通寿夭总由天’。
八、五阴炽盛苦。
——五阴——即色受想行识。
‘炽’——火热也。
盛——众多也。
阴——障蔽也。
是说这五种法能障蔽吾人本具妙觉真心,使之不得显现。
色阴即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四阴,乃触境所起幻妄之心。
由此幻妄身心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境,起惑造业,招集苦恼。
依眼等五根,缘色等五尘所起烦恼属色阴。
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为受阴。
依六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
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
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
此五阴烦恼如火炽盛,尽夜焚众生的身心,苦不可言,当急用智慧以消灭之,一句弥陀即智慧水也。
诗云‘逼迫身心苦事多,哀声无地可号呼!肝肠断处情难断,血泪枯时恨未枯’。
余意‘三界无安同火宅,何如念佛往西方’。
此五阴炽盛苦,乃一切诸苦本。
八苦中前四苦属身所受,后三苦属心所受的痛苦,最后一苦总括身心。
又前七种是别(别指一种),乃过去所感之果,后苦是总(总括诸苦),乃现在起心动作,为未来得苦之因。
因果牵连,相续不断,无期痛苦,何日解脱?可不惧哉!大家当速念佛求生也。
此外还有天灾人祸,刀兵水火,风雨雷电乃至寒著侵迫,蚊虱蛀啮等苦,若扩而充之,说不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