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黑油模型(IMPES方法)
第五章_黑油模型(IMPES方法)

z
i,j,k+1
AP = x Ax Px + y Ay Py + z Az Pz
k k rl 面积 式中 A— 传导系数, Bl 距离 , P —压力 l x Ax Px = Ai 1 , j ,k ( Pi1, j ,k Pi , j ,k ) + A 1 ( Pi+1, j ,k Pi , j ,k )
(2)
气组分 kkrg kkro (pg ρg gD)+ Rso (po ρo gD) Bgg Boo
kkrw sg s s (pw ρw gD) + qgv = φ Bg + Rso Boo + Rsw Bww + Rsw t Bww 式中Rso—气油比 , Rsw—气水比
φSo Rso Bo RswSw φ φSw Rsw φRswSw Bw Po
P o + Bw P o P t o
(14)
三、IMPES方法压力方程和饱和度方程
1. 思路 1) 乘以适当的系数,合并(12)(13)(14)以消除SW, SO得到只含变量PO,PW,Pg的压力方程。 2) 由毛管压力公式PCow=PO-PW, PCgo=Pg-Po,得到只含变 n +1 量 Po 的压力方程。 3) 达西系数项及毛管压力采用上一时间值,因此可得只 含变量PO的线性 代数 方程组。 n +1 n +1 n n Poij+1,再求Pwij = Poij Pcow 4) 解线性代数方程组后,求得
二、数学模型
1.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油组分
kk ro ( p o ρ o g D ) + q ov = φ s o t B o Bo o
黑油模型解剖

1 黑油模型理论基础1.1 基本假设(1)油藏中渗流是等温渗流;(2)油藏中有油、气、水三相,各相流体的渗流均符合达西定律; (3)模型考虑油组分、气组分、水组分三组分; (4)气组分在油气相、水气相之间发生质量交换; (5)相平衡瞬间完成;(6)水组分只存在于水相中,与油气相之间没有质量交换; (7)油藏岩石微可压缩,各向异性;(8)油藏流体可压缩,且考虑渗流过程中重力、毛管力的影响。
1.2 数学模型()()()()()rw w w w vw w w w ro o o o vo o o o rg so ro g g o o g g o o g sw rw so o sw w w w vg w w go w kk s p gD q B t B kk s p gD q B t B kk R kk p gD p gD B B s R kk R s R s p gD q B t B B B φρμφρμρρμμρφμ⎡⎤⎛⎫∂∇∇-+= ⎪⎢⎥∂⎣⎦⎝⎭⎡⎤⎛⎫∂∇∇-+= ⎪⎢⎥∂⎣⎦⎝⎭⎡⎤⎡⎤∇∇-+∇∇-+⎢⎥⎢⎥⎢⎥⎣⎦⎣⎦⎛⎡⎤∂∇∇-+=++ ⎢⎥∂⎣⎦⎝⎧⎪⎪⎪⎪⎪⎪⎨⎪⎪⎪⎪⎛⎫⎫⎪ ⎪⎪ ⎪ ⎪⎪⎭⎝⎭⎩(1)辅助方程:1o w g cow o w cgo g o s s s p p p p p p ++=⎫⎪=-⎬⎪=-⎭(2)初始条件:()()()()()()000000,,,,,,,,,,,,,,,t w t w o t o p x y z t p x y z s x y z t s x y z s x y z t s x y z ===⎧=⎪⎪=⎨⎪=⎪⎩(3)边界条件:()()()()0,,,()(,,),,,,,L v v wf wf pn Q x y z t Q t x y z p x y z t p t x y z δδ∂⎧=⎪∂⎪=⎨⎪=⎪⎩(4)2 黑油模型程序整体结构图3 组员及分工4 主程序4.1 主程序主要功能(1)定义运算所需数组;(2)需要调用和生成的文件的打开和关闭;(3)通过调用子程序给模型赋基础数据和初始数据;(4)通过调用子程序给模型的运行确定各种控制;(5)在运行过程中反复读入井点数据(包括产量和注入量、井底流压、流动指数等)以及打印输出控制码;(6)分层计算油气水地质储量;(7)进行井点产量项处理和形成压力矩阵;(8)通过调用子程序求解压力方程;(9)显式计算饱和度;(10)进行过泡点处理;(11)根据压力和饱和度增量控制,自动调节计算时间步长;(12)未饱和网格块饱和度计算;(13)变泡点处理;(14)在每一运算时间步末进行物质平衡检验;(15)打印油井、水井、气井的分层报告和分井报告;(16)通过调用子程序进行计算结果打印输出和形成文件;(17)重启动运行方式的选择和重启动文件的生成和调用;(18)运算终止的控制及错误信息的提示。
用黑油模型方法和物质平衡原理处理凝析气藏的相变开采问题

气田开发用黑油模型方法和物质平衡原理 处理凝析气藏的相变开采问题张金良1 ,2 ,刘 军3 ,李林新4 ,李朝霞2 ,田华丰5(1 .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2 .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 3 .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德利公司 ,山东 临邑 251507 ;4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5 .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河南 濮阳 457001)摘 要 :在凝析气藏衰竭式开采中 ,受凝析气组分 、地层多孔介质 、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会发生PV T 相态变化 ,并呈现双组分特性 。
为了尽量减少凝析油在储层中析出 ,保持较高产量 、采收率和开采效益 ,用黑油模型方法和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一套处理凝析气藏相变开采的数学模型 ,并对实 际气藏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拟合预测 ,结果与开采计算及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
关键词 :凝析气藏 ;相变开采 ;物质平衡原理 ;黑油模型方法 ;预测 文章编号 :167221926 (2008) 0320419204中图分类号 : T E372文献标识码 : A出 、聚集后 ,继续放大压差提高气井产量时 ,加剧凝 析液析出聚集 ; ⑤随地层出水和凝析油析出 ,产气量 低于临界携液流量 、流速低于临界携液流速时 ,井筒 积液 、加重储层“液锁”伤害 ,加大开发难度 ,成为制 约凝析气藏开发的主要问题[ 324 ] 。
图 1 表示了凝析气藏随温度 、压力衰竭开采时 的相变特性 。
由温度 、压力参数变化 ,可知凝析气组 分变化结果 ,并绘出凝析油析出曲线 。
由最小液量 、 1 凝析气藏开采中的相态变化凝析气中富含乙烷 、丙烷 、丁烷及标准状况下为 液态的 C 5 以上组分 ,在原始储层条件下凝析气藏以单相气存在 。
开采中由于受凝析气组分 、地层多孔 介质 、温度和压力等 因素 的 影响 , 凝 析气 藏会 发 生 PV T 相态变化 ,并遵循反凝析 、再蒸发规律 ,采出物 分天然气和凝析油 2 部分 ,呈现双组分特性[ 122 ] 。
黑油模型

2004年9月
1
第一节 黑油模型
(Black Oil Model)
一、假设条件:
1、 考虑油、气、水三相 2、 考虑油组分、气组分、水组分三个组分 3、气组分在油、气相中要发生质量交换
压力增加时,气组分可溶解在油相中(溶解气)
压力降低时,气组分可从油相中分离出来(自由气)
4、水相与气、油两相间无质量交换
假设边界不规则的油藏中有若干口井生产或注入, 求油藏中的压力和饱和度分布。
I.C
Px, y,0 Pi Sw x, y,0 S
wc
t 0
Ly
B.C 1) 外边界封闭
y
P
0 x
t 0
0
x
Lx
2)内边界
•定产 Qv Qv x , y t 0
天然气密度(g/cm3) 油层温度(oC)
3.78 3.33 1.09
71
油气比(m3/t) 溶解系数(m3/m3/MPa)
体积系数 压缩系数 MPa-1
42.7 5.44 1.134 115×10-5
表注:采用真 6 井的 PVT 分析资料。
储量:迭合含油面积0.73km2,已探明地质储量66×104t.其
利用 sg 1 so sw 求出气饱和度
6
第二节 建立数据文件
• 网格及模拟层的划分 • 模拟所需的数据准备 • 数据文件的建立
7
一、网格及模拟层的划分
•模拟区域的选择
明确数模所研究的区域,确定模拟的范围,井数、 层位和数模的时间长短
•模拟层的划分
纵向上进行网格划分,也就是确定数模的层位和层 数,数模时所考虑的层位与生产层位有较大区别,在划 分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双孔双渗黑油模型

1) 液体
Cl
1
Vl
dV
dp
l
即
Cl
1 d dp
e0 Cl p p0
或 01 Cl p p0
2) 岩石
岩石压缩系数
Cr
1 Vr
dVr dp
孔隙压缩系数
C
1 Vr
d Vp = d
dp dp
0 C p p0
T +qh qhl
t
3
j1
j sjU j
1cr T Ti
式中 Hj—流体j相的焓,kJ/kg λ —导热系数,kJ/(h.C.m)
Uj —流体的内能 ,kJ/kg (ρ C)r—油藏的热容量,kJ/(m3. C) qh—源、汇项,kJ/(m3.h)
2.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3
j 1
ci j
j kkrj j
pj
j gD
qi
t
3
ci
j
j 1
S
j j
j g , o, w
i 1,2, , N
3. 辅助方程
1) sg so sw 1
vr r
vz zz r vr rr
z v
单元体体积 = rrz
vz z
流 入:vr rrzt v rzt vz zrrt
流
出:vr (r rr r)zt v rzt vz zzrrt
qhl—顶、底层的热损失,kJ/(m3.h)
第二节 组分模型
三维油藏黑油模型

三维黑油油藏数值模拟问题解法的对比摘要:本文提供了三维黑油油藏数值模拟问题解的对比,给出了模拟问题的检测结果及七种模拟软件的简要说明。
前言七个公司参与了油藏数值模拟比赛,运用了不同的黑油模拟软件。
各公司都选择生产上使用的适合横截面求解的方法。
这些公司是Amoco开发公司、CMG计算机模拟集团公司、Exxon 开发勘测公司、Intercomp资源开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Mobi研究与开发有限公司、壳牌开发公司,还有SSC科技软件公司。
文中介绍了模拟问题的内容,以图解的方式给出了对比结果,并对每个模型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描述的内容是由参赛的各公司提供的。
比赛中用到各种计算机,Amoco使用的IBM3033、IBM370/168和Amdal V/6,CMG使用Honeyuell 6000Dps、Exoon使用Amdabl 470/V5和IBM 370/168。
Intercomp使用Cray-1和Harris/7,Mobil和SSC使用CDC Cyber175,而壳牌使用Unival 1110/2C Level 36.对测试结果感兴趣的人可以同上述各公司进行联系。
除壳牌公司外,其他各公司都用单点上游流度加权,壳牌公司用两点上游流度加权,本文给出了比赛条件及数据。
问题陈述由图1和图2给出了油藏面积和横断面视图。
网格系统见图一,层数及油藏参数见图二。
一开始油藏欠饱和。
在网格点(1,1)处设置一注汽井,在网格点(10,10)处设置采油井。
相关数据和条件见表一,(PVT)参数见表2-表6,相对渗透率见表7,下面是上述各公司运行软件前提条件及要求报告的内容。
软件运行条件及报告要求1.运行条件情况1:使饱和压力恒定,等于原始值。
情况2:使饱和压力随气体饱和而变化——这是一个可变的饱和压力情况。
处在高于计算饱和压力情况下的PVT曲线要平行于原始曲线。
2.报告要求(1)图表1.井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2.油、气比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黑油模型

黑油模型
黑油模型(Black Oil Model)是描述含有非挥发组分的黑油和挥发性组分
的原油溶解气两个系统在油藏中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也称低挥发油双组分模型。
黑油只是为了阐述油、气、水三相流体在油藏中的渗流规律而假设的一系列情况下的油藏模型。
这种模型不是指“石油”本身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有什么不同,而是指“油”在渗流规律和与油藏其它性质上的不同。
它只是通过物理、数学的手段人造的一个模型,便于进行油藏的模拟开发。
模型中烃类系统可用两组分描述:⑴非挥发组分(黑油);⑵挥发组分,即溶于油中的气。
黑油模型也称低挥发油双组分模型。
油藏数值模拟黑油模型差分方程四种解法

IMPES方法原理方法:处理过程:方程左边系数(毛管力和传导系数)以显示形式取值;求解过程:压力和饱和度求解交替进行(先求压力再求饱和度)。
求解过程(差分方程线性化过程):对于油气水三相的方程组:两两(3)压力和饱和度联立求解。
求解步骤:(1)方程的系数以隐式的形式展开,对方程的求解过程中,进行若干次迭代:第L+1次迭代的系数是以L次为基础进行泰勒展开,取一阶小项,忽略掉二阶小项,获得线性方程组,联立起来求压力和饱和度(相当于一个半隐式的步骤)。
(2)重复这个迭代过程,满足精度的要求,进入下一时间步。
(3)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模拟时间结束。
IMPIMS方法基本原理:(1)毛管压力和传导系数的取值确定:以显式确定压力,以隐式确定饱和度,显式和隐式的取值过程交替进行;(2)求解压力和饱和度均以隐式迭代求得;(3)压力和饱和度的求解交替进行。
求解步骤:一、求解压力,与IMPES求压力的过程一样:对于油气水三相的方程组:(1)方程左边系数(毛管压力和传导系数等)以显式的形式取值(全都写成n方),将P n+1在P n处做泰勒展开,取一阶小项,即P n+1=P n+δp。
(2)方程右边以两相或三相的形式对求解变量进行分步微分展开(求解变量:三相:δp、δSw、δSg ||两相:δp、δSw、δPb(饱和压力))。
(3)将左右两边的表达式合并在一起,把与求解变量有关的内容移到等号左边,把常数项移动到等号右边,形成一个与三个求解变量有关的线性方程组。
(4)求解这个线性方程组。
考虑到δSw和δX只和本节点有关,消去这两项,得到一个与压力有关的方程,对压力用隐式求解。
得到δp。
二、求解饱和度,执行一遍半隐式方法,得到油气水三相方程。
对于油气水三相的方程组:(1)对方程左边中的相毛管压力和传导系数以隐式形势取值,以两相或三相的形式(三相以δp、δSw、δSg ||两相以δp、δSw、δPb)对毛管压力和传导系数进行处理:以n时刻为基准对n+1时刻的变量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取一阶小项,忽略掉两个微小项的乘积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C t = Cφ + C o S o + C w S w + C g S g Cφ = 1 ∂φ φ ∂Po Co = − 1 ∂Bo Bg ∂Rso + Bo ∂Po Bo ∂Po 1 ∂Bg Cg = − Bg ∂Po
1 ∂Bw Bg ∂Rsw Cw = − + Bw ∂Po Bw ∂Po
2) 隐式压力差分方程组的建立 对(15)式写差分方程时,由于网格节点多,因此可 用简化形式。 i,j,k-1 y i,j+1,k x
2 o
φRsw φ ∂Sw Sg ∂φ φSg ∂Bg So Rso ∂φ φSo ∂Rso + − + − + + B B ∂t B ∂P B2 ∂P Bo ∂P Bo ∂P g o o o g g o w + Bw ∂P o − B
2 w
φSo Rso ∂Bo RswSw ∂φ φSw ∂Rsw φRswSw ∂Bw ∂Po
P
Pon+1 代入方程(1),求得 S on+1 。 5) 将 n Pwn+1 代入方程(2),求得 S w+1 。 n +1 n +1 n +1 然后 S g = 1 − S o − S w
n +1 gij
=P
n +1 oij
+P
n cgo
2. 具体算法 1) 压力方程
(12)×(Bo-RsoBg)+(13)×(Bw-RswBg)+(14)×Bg 得
第五章 黑油模型(IMPES方法)
• • • • 数学模型 差分方程组的建立 井、初始场分布和过泡点处理 资料输入
第一节 数学模型
一 、假设条件 1. 符合达西渗流定律 2. 等温渗流 3. 油气水三相和油气水三组分,水组分存在于水相中, 油组分存在于油相中,气组分不仅存在于气相中,而 且存在于油相和水相中 4. 三维(x,y,z)方向流动 5) 岩石和流体均可压缩 6) 油藏非均质和各向异性 7) 考虑毛管力和重力
φRso ∂S o
(9)
根据(4)式,得
∂S g ∂t =− ∂S o ∂S w − ∂t ∂t
(10)
∂t
将(10)式代入(9)式得到只含So、Sw、Po的方程 φRso φ ∂S o φRsw φ ∂S w Sg So Sw ∂ [φ ( + Rso + Rsw )] = − + −
(12)
• 水组分
kk rw (∇ p w − ρ w g ∇ D ) + q wv = φ ∂ S w + S w ∂ φ − φ S2w ∂ B w ∂ P o ∇⋅ Bw µ w B w ∂t B w ∂ P o B w ∂ P o ∂t
(13)
(7) (8)
Sg So Sw ∂ φ ∂S g S g ∂φ φS g ∂Bg ∂Po [φ ( + Rso + Rsw )] = + − 2 ∂t Bg Bo Bw Bg ∂t Bg ∂Po Bg ∂Po ∂t S o Rso ∂φ φS o ∂Rso φRso S o ∂Bo ∂Po + + + − 2 Bo ∂t Bo ∂Po Bo ∂Po Bo ∂Po ∂t φRsw ∂S w S w Rsw ∂φ φS w ∂Rsw φRsw S w ∂Bw ∂Po + + + − 2 Bw ∂t Bw ∂Po Bw ∂Po Bw ∂Po ∂t
i , j ,k −
i , j ,k +
对压力方程(15)进行隐式差分后,两端乘以 VB = ∆xi ∆y j ∆z k 后,令 Ql = VB qlv l = o, w, g 可得到以下隐 式压力差分方程组。
( Bo − Rso B g ) in, j ,k (∆Aon ∆P n+1 + GOWT + Qo ) i , j ,k
(11)
二、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将(7)、(8)、(11)代入(1)、(2)、(3) 的右端项得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油组分
kk ro (∇ p o − ρ o g ∇ D ) + q ov = φ ∂ S o + S o ∂ φ − φ S2o ∂ B o ∂ P o ∇⋅ B o ∂t B o ∂ P o B o ∂ P o ∂t Bo µ o
kkro kkrw (Bo − RsoBg )∇⋅ (∇P − ρo g∇D) + qov+(Bw − RswBg )∇⋅ (∇P − ρwg∇D) + qwv o w Boµo Bwµw kkrg kkro (15) + Bg ∇⋅ (∇P − ρg g∇D +∇⋅ Rso (∇P − ρo g∇D) g o Bg µg Boµo kkrw ∂P + Bg ∇⋅ Rsw (∇P − ρW g∇D) + qgv =φCt o w ∂t Bwµw
二、数学模型
1.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油组分
kk ro (∇ p o − ρ o g ∇ D ) + q ov = ∂ φ s o ∇⋅ ∂t B o Bo µ o
(1)
• 水组分
kk rw (∇ p w − ρ w g ∇ D ) + q wv = ∂ ∇ ⋅ ∂t Bwµw φ sw Bw
(φVB Ct ) n =( ) i , j ,k ( P n+1 − P n ) ∆t
(16)
式中
GOWT = −∆Aon ∆( ρ o gD ) n
n GWWT = −∆Aw ∆( ρ w gD + Pcow ) n n n n n GGWT = ∆ Agn ∆ ( Pcgo − ρ g gD) n − Rso AO ∆( ρ g gD ) n − Rsw Aw ∆( Pcow + ρ w gD ) n
[
]
根据方程(16),对第i,j,k个网格写差分方程, 由于其邻节点有六个,可形成七对角系数矩阵方程。 若排列方式不同,则系数矩阵形式不同。 如标准排列,若有二层网格,先按k方向,后J方向, 最后为I方向,顺序排列。 k=2 k=1 5 11 17 3 9 15 1 7 13 其系数矩阵如下: 23 21 19 6 12 18 24 4 10 16 22 2 8 14 20
Bg Bo Bw Bo Bg ∂t Bw Bg ∂t
S g ∂φ φS g ∂Bg S o Rso ∂φ φS o ∂Rso φRso S o ∂Bo + − 2 + + − B ∂P Bg ∂Po Bo ∂Po Bo ∂Po Bo2 ∂Po g o S w Rsw ∂φ φS w ∂Rsw φRsw S w ∂Bw ∂Po + + − 2 Bw ∂Po Bw ∂Po Bw ∂Po ∂t
∂P o + Bw ∂P o ∂P ∂t o
(14)
三、IMPES方法压力方程和饱和度方程
1. 思路 1) 乘以适当的系数,合并(12)(13)(14)以消除SW, SO得到只含变量PO,PW,Pg的压力方程。 2) 由毛管压力公式PCow=PO-PW, PCgo=Pg-Po,得到只含变 n +1 量 Po 的压力方程。 3) 达西系数项及毛管压力采用上一时间值,因此可得只 含变量PO的线性 代数 方程组。 n +1 n +1 n n Poij+1,再求Pwij = Poij − Pcow 4) 解线性代数方程组后,求得
S o ∂φ φS o ∂Bo ∂Po φ ∂S o ∂ φS o ( )= +( − 2 ) ∂t Bo Bo ∂t Bo ∂Po Bo ∂Po ∂t S ∂φ φS w ∂Bw ∂Po φ ∂S w ∂ φS w ( )= +( w − 2 ) ∂t Bw Bw ∂t Bw ∂Po Bw ∂Po ∂t
(2)
• 气组分 kkrg kkro (∇pg − ρg g∇D)+∇⋅ Rso (∇po − ρo g∇D) ∇⋅ Bgµg Boµo
kkrw ∂ sg s s (∇pw − ρw g∇D) + qgv = φ Bg + Rso Boo + Rsw Bww +∇⋅ Rsw ∂t Bwµw 式中Rso—气油比 , Rsw—气水比
如D4排列
4 14 1
k=1
19 5 15 10 20 6 24 11 21
k=2
16 2 13 7 17 3 22 8 18 12 23 9
对第i,j,k个网格,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式:
+ + ATk PKn−11 + ASJ PJn−+1 + AWI PIn11 + ABk Pkn++1 + ANJ PJn++11 + AEI PIn+1 + EPn+1 = B (17) 1 − 1 +1
S w (x, y,0 ) = S wc
∂P ∂n = 0
Γ
t>0
y 0 x
B.C 1) 外边界封闭
t > 0
Lx
2)内边界 •定产 Qv = Qv ⋅ δ (x − ζ , y − η ) 式中 δ点源函数 •定流压 Piwf Pwf t>0
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