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课《劝学》(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劝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劝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劝学》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概述《劝学》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三的课文之一,经典的散文作品。

课文以劝学为主题,通过描写晚清学子废寝忘食、勤奋学习的情景,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子应该怀有的豪情壮志。

(二)教材分析《劝学》属于古文阅读的范围,采用了散文的形式。

课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逐步展现了主人公的学习态度与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与评论作者对勤奋学习的态度和观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古文阅读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律精神,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和要求(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课文的字词句义。

2. 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学会运用相关阅读技巧,帮助理解古文。

4. 掌握分析诗文的方法和技巧。

5.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1.学生能正确朗读出课文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

2.学生能够通过古文的阅读,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

3.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课文的主旨思想。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文言文的写作。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词句意思和上下文的语境。

2.掌握古文阅读技巧,解决生字、疑点和理解问题。

3.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把握主旨思想。

(二)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较为薄弱,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对于课文中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困难。

四、说教学步骤和方法(一)教学步骤1.开篇导入:引入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和认识。

2.课文导读:让学生先读课文,了解大意和重点。

3.词句解读:针对生字和疑点进行解释和讲解。

4.阅读技巧训练:讲解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例题训练。

5.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主旨思想。

人教版必修三年级语文《劝学》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年级语文《劝学》PPT课件
addaclearbu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 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在这里生 长;积累善行养成品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就具备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 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 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 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郎自大。 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无刻不放出光芒;而懒惰的人, 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 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 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 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 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 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指导老师:优品图文

识 拓


文 赏

SHU RU BIAO TI SHU RU BIAO TI SHU RU BIAO TI SHU RU BIAO TI

词 学


文 录 导
目课
第一节
课文导读
PleaseaddaclearbusinesstemplateforthetitlecontentyouwantoaddPleaseaddacl earbuPleaseaddaclearbusinesstemplateforthetitlecontentyouwantoaddPlease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9《劝学》课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9《劝学》课件

9.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 躁也。
课外作业
背诵全文 搜集古人的“劝学”诗,进行交流。 仿写练习:运用对举设喻的手法,写一段文
字,阐述“学习要谦虚或勤奋”。
四、一词多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连词 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连词 而且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顺承连词 就
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 本文的作者是战国后期 赵国人,著名 思想 家,属于 儒家 学派。 2.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古义 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
3.假舟【楫】者 ( 桨 ) 君子【生】非异也 ( 通“性”,天 ) 故不积【跬】步 (赋高)半步
4.故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有人说,《劝学》是一篇具有浓厚人文特色的文章,从 开篇到结尾始终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论述, “人”实质上是本文反复咏唱的主旋律,透过文字,我们 可以发现文中写了哪些人呢?
“君子”与“吾”。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知明而行无过”“善假于物”;吾“尝终日而 思”“跂而望”,知道“不如须臾之所学”“登高之 博见”,知道“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假舆 马”“假舟楫”的效果,是“知假物”的人。但“吾” 比“君子”低一个境域。
;顺风而
3.故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4.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
5.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
7.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
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
于物也。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9课 《劝学》课件(共82张ppt)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 第9课 《劝学》课件(共82张ppt)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
7.致②此 ( 人可就见) ,不可屈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③专心致.志 (
)
答案 7.①动词 到达 ②动词 招引,招来 ③形 容词 尽,极
(二)虚词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② ③吾 则尝知终明日而.而 行.无思矣 过矣( (
) )
1.而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文本探究·思维培养
[ 整体感知 ]
本文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 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 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 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 养高尚品德。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基础,旁征博引, 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
第9课 劝 学
晨读在线·含英咀华
◎ 诗海撷英
偶成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赏析】 人生时光易逝,少年如果不珍惜时光,一 晃就要衰老。年轻时学习效果好,年纪大了学习就困难多 了。
从池塘春草到阶前梧桐叶落,这便是岁月的脚步。 它使人意识到人会很快老去。
这是朱熹的人生感悟,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 学业,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
◎ 名句集锦
有关“学习”的名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也。——《论语》 3.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 别。——唐太宗
4.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王充
(2)直木“ 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客 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9《劝学》课件(44张PPT)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9《劝学》课件(44张PPT)

—重点词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 ;积 水成渊② ,蛟龙生焉;积善 成德 ,而神明③自得 ,圣心 ④备⑤焉。
①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②渊:深潭。 ③神明:非凡的智慧。 ④圣心:圣人的心怀。 ⑤备:具备。
—重点词语—
故不积跬①步,无以②至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骐骥③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④ ,功在 不舍。
以 / 其 /

所 / 知 /

喻 / 其 /
论 证 方 法

所 / 不 /

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说明学 习的重要意义;第三段用了五个比 喻,说明学习的作用;第四段用了 十个比喻,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这样的论证方法使抽象的道理明白 具体,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和 接受,提高了表达效果。
总结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把深 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 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 枯燥的学究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表达了对学习的作用、 意义,以及方法态度的独到见解,对后世具有 启发意义。

⑥形容词作动词 魏晋玄学
两汉经学
故木受绳则直(变直)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断) ②省略句 輮以为轮(省略宾语“之”,即輮之以之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省略动词“跃”,即不能(跃)十步)
—特殊句式—
③介词短语后置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即“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冰,水为之,而于水寒) ④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即 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⑤固定句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9《劝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9《劝学》课件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在磨刀 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检 讨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翻译: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 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古:藏身/今: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 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 当“每日”讲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 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 地下)讲
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 骨。
文言基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以为轮 虽有槁暴 君子生非异也
“ ”通“煣”,使曲折 “有”通“又” “生”通“性”,资质、天赋
二、古今异义 1.用心一也 古:因为用心/今: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2. 以为轮 古:把…做成/今:认为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 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 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 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 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 分是他自己所写。该书由《论语》 《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 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他的文章善于说理,组织周 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 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 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 力。
合乎 中间 射中
4.疾:①声非加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第9课-《劝学》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9课-《劝学》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等。
(2)相反事物对举,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蚓无爪牙之利……蟹六跪而二 鳌……用心躁也。”
作用:读起来节奏整齐划一,铿锵有力;以同类事物 对举可以丰富内容,加深印象;以相反事物对举,可以 使读者对问题获得完整的认识。
文言文知识归纳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1.虽有槁暴 ___有_____通 __“__又__”__意为__又_____ ____暴____通 __“__曝__”__意为__曝__晒___
2.君子生非异也____生____ 通_“___性__”意为__本__性_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知____通 _“__智__”_意为_智___慧__ 4.輮使之然也。__輮____通 __煣____意为__用__火__烤
词类活用:
1.輮使之然也。 __动__词____作 _名__词__,意为 _火__烤__的__方_ 法

填表
比喻
所隐含的道理
结论

吾尝跂而望矣,
思不如学(吾尝终日而
不如登高之博见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登高而招,见者远 顺风而呼,闻者彰 假舆马者,致千里
阐明在实际生活中由于 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 作用,从而说明人通过学 习,就能补偿自己的不足,
君 子生非 异也, 善假于 物也。
假舟楫者,绝江河 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则知靠近明磨刀而石行无过矣。 检验、检讨
智慧、明达
过错
=“于”
通假字: 知—智
并列连词,并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 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 草的颜色还要青;
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 材笔直,合乎墨线 ,(如果)把它烤弯制作

3第9课《劝学》(人教版)删减版文库素材

3第9课《劝学》(人教版)删减版文库素材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B.风雨兴﹒焉
兴:起兴
C.驽马十﹒驾
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解析】选B。兴:兴起。
7.下列句中加点的“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是我把你害死了。老桦树的叶子也斑斑点点的长了好多的白色斑点,而且叶子也越来越小了。 但是,我们这头象除此之外,还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在线学习平台 / 它不会自卫。”
“但我现在是颠倒的兔子,我要把盘子放在椅子上。,曼陀毗沙为了自己开心,显示了各种各样的爬行的姿式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达到十步远;劣马拉车走 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在于不停地走。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 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有统计显示,全世界手机用户已达吸烟人数的3倍。因此, 库拉纳认为,手机的危害将比香烟更严重。目前全球每年有 500万人因吸烟导致的疾病而死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பைடு நூலகம்力。概括新闻的主要意思, 要从新闻文体特点出发。新闻的导语部分是对新闻主要内容 的概括,在筛选主要信息时,重点看导语,同时兼顾主体部 分。“一句话”主要指单句,单句难以概括时,也可以用复 句。 答案:手机对人体的危害远超吸烟(或:手机有害健康,危 害远超吸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B.风雨兴﹒焉
兴:起兴
C.驽马十﹒驾
驾: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解析】选B。兴:兴起。
7.下列句中加点的“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1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的 道理是( ) A.比喻人的本性无善无恶,而学习和教育可以改变一切。 B.说明人善恶无常,因而必须通过教育来改变人。 C.人是会受环境影响的,强调外界环境的重要性。 D.人的可塑性很强,要通过教育来使其成为有用的人。 【解析】选C。强调外界环境对人的作用。 12.“所渐者然也”中的“然”指代的是______。 答案: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有统计显示,全世界手机用户已达吸烟人数的3倍。因此, 库拉纳认为,手机的危害将比香烟更严重。目前全球每年有 500万人因吸烟导致的疾病而死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意思, 要从新闻文体特点出发。新闻的导语部分是对新闻主要内容 的概括,在筛选主要信息时,重点看导语,同时兼顾主体部 分。“一句话”主要指单句,单句难以概括时,也可以用复 句。 答案:手机对人体的危害远超吸烟(或:手机有害健康,危 害远超吸烟)。
人数将超过吸烟受害者。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手机有害健康的最 严重警告。
英国神经外科专家维尼·库拉纳对100多项关于手机影响 健康的报告进行了研究。他表示,2009年10月的一个报告指出, 使用手机10年以上的人,患脑癌的危险会增大一倍。库拉纳担 心,如果手机制造业和政府不立即采取决定性举措,今后10年 就将看到恶性脑瘤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增加。
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解析】选D。句末语气词。A、B、C三项为兼词,相当于
“于是”、“于此”。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达到十步远;劣马拉车走 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在于不停地走。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 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而绝﹒江河﹒
【解析】选B。A项“以为”,古义:两个词。以,介词,把;
为,动词,制成。今义:认为。B项“可以”,在此句中和
现代汉语中意思一样,能够。C项“爪牙”,古义:鸟兽的
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D项“江
河”,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甚矣,汝之不惠 C.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D. 以为轮,其曲中规 【解析】选A。例句和A项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主谓倒装 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省略句。
四、语言表达 14.下面两例在词语搭配上似乎都不合逻辑,但极富表现力。 请仿此写法另选内容,写一个具有同样表达效果的句子。 (任选一例,形式、字数不限) (1)兰圃的门锁了,却锁不住香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机流着泪跑回驾驶室,把车门狠狠地一摔,闸住了 悲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积善成德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解析】选D。A.善:形容词作名词,善行;B.上、下:名
词作状语,向上、向下;C.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以﹒为﹒轮
B.学不﹒可以﹒已
C.蚓无﹒爪﹒牙之利
【解析】“锁香味”和“闸住悲哀”都属于词语的超常搭配, 但效果极新鲜,极富表现力。仿写时,一是注意词语的超常 搭配,二是要注意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1)宿舍的灯关了,却关不住自由的思想。 (2)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拧开水龙头畅快地洗净生活 的烦恼。
1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意思,不超过14字。 英国一名癌症研究专家得出惊人结论:因使用手机致死的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一、基础积累
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木直中绳, 以为轮
C.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驾,功在不舍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解析】选C。A项“生”通“性”;B项“ ”通“煣”;
D项“有”通“又”。
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