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度数计算公式共16页文档

合集下载

IOL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IOL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Rc = [Rmm*Rmm-C1*C1/4]; If Rc<0 then Rc = 0;
C2 = Rmm –SQRT[Rc];
ACD = 0.62467 * A – 68.74709;
ACDe = C2 +ACD-3.3357;
L0 = 0.97971 * AL + 0.65696 ;
S1 = L0 – ACDe;
FLcO=RALM+ 0U.200L; AR
R = 337.5/K;
SF = 0.5663 * A - 65.60 ;
Rag = R;
if(R>=7.0)
7.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f(R<7.0)
AGx = 12.5/23.45 * AL ; if (AGx > 13.5) AGx = 13.5;
IOL = Get_IOL_T( ACDx, Lb, R , Refr ); Dem = Get_IOL_T( ACDx, Lb, R , 0 ); Dam = Get_IOL_T( ACDx, Lb, R , Dr ); Refr =Get_Refr_t( ACDx, Lb, R, IOL );
HOLLADAY
IOL =
(1336 * (S3 – 0.001*Refr * S4))
(S1*(S2-0.001 * Refr * S5))
Dem = 1000 * S3 / (S1*S2) ;
Dam = (1336 * (S3 – 0.001*Dr * S4)) (S1*(S2-0.001 * Dr * S5))
IOL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天津迈达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MEDA CO., LTD

爱尔眼科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爱尔眼科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爱尔眼科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视力恢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术前人工晶体度数的确定。

因此,人工晶体度数的测定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1、根据屈光状态进行推算:是确定人工晶体度数的一种方法。

正视眼的晶体屈光度平均为+19.7D。

由于人工晶体的位置比自身晶体的位置更靠前,因此要达到正视化眼,人工晶体的度数需要比自身晶体的屈光度小。

实验证明,+18D的人工晶体可以使无晶体眼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如果要矫正1D的屈光不正,需要将人工晶体的屈光度变化1.25D。

根据这些原则,可以根据不同屈光度异常的眼睛,来推算出达到正视化眼所需的人工晶体屈光度数;
2、通过计算公式确定:有许多计算公式是根据模型眼按照物理光学原理推导出来的。

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公式是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得来的。

具体公式为:P=A-2.5L长0.9K。

公式中的L为眼轴长度(mm),K为角膜屈光度(D),A为常数。

后房型人工晶体的A 常数一般为116.5,此种人工晶体的A常数应该在包装说明书中注明。

而L与K可以通过仪器进行精密测定;
3、使用计算机程序确定:将计算公式编制成程序,只要输入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前房探度等参数,即可自动打印出计算结果。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人工晶体计算公式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

咱先来说说,啥是人工晶体。

这人工晶体啊,就像是给眼睛换个“新窗户”。

有些人的眼睛出了问题,比如白内障,晶状体变得浑浊不清,看东西模模糊糊的,这时候就得靠人工晶体来帮忙,让眼睛重新看清这个美丽的世界。

那这人工晶体计算公式是干嘛的呢?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能给每个人的眼睛配上最合适的“新窗户”。

可别小看这个公式,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比如说,有个小朋友,才上小学,就发现眼睛看不清楚了。

医生给他检查后,决定要给他换个人工晶体。

这时候就得用上计算公式啦。

医生得先测量小朋友眼睛的各种数据,像眼球的长度、角膜的曲率等等。

然后把这些数据放进公式里,算啊算,才能得出最适合小朋友的人工晶体度数。

我曾经碰到过这么一件事儿,有位大爷,眼睛看东西越来越不清楚,家里人带他来医院。

医生经过仔细检查,说需要换人工晶体。

大爷一听就紧张了,一直问这问那的。

医生特别耐心,一边安慰大爷别紧张,一边给他解释人工晶体计算公式是怎么回事。

医生说:“大爷,您看啊,就好比您要做一件新衣服,得先量量您的身材尺寸,这眼睛换晶体也是一样,得先知道眼睛的各种数据,才能算出合适的度数。

”大爷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计算,终于给大爷换上了合适的人工晶体。

大爷出院的时候,那脸上的笑容,就跟春天里绽放的花儿似的,一个劲儿地跟医生说谢谢。

再来说说这计算公式具体都有啥。

常见的有 SRK 公式、SRK-II 公式、Holladay 公式等等。

每个公式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比如说,SRK 公式对于普通的眼睛情况可能比较好用,但对于一些特殊的眼睛,像眼球特别长或者特别短的,可能就不太准确了。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公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以前可能算得没那么准,现在可越来越精确啦。

还有啊,除了这些公式本身,测量眼睛数据的仪器也越来越先进。

以前可能得靠医生手工测量,误差比较大。

现在有各种高科技的设备,一下子就能把数据测准,这也让人工晶体计算公式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式或直接采用第四代Holladay 2公式
• 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工作和生活需要确定合适的术后 屈光状态
• 术前向患者反复交代屈光误差难以避免,以免引起不 必要纠纷
• 角膜屈光术后IOL度数测算目前还没有一种统一的可 行性方法,个体病例需个体对待
• 需要进一步展开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才能 进一步提高角膜屈光术后IOL度数测算的可预测性及 准确性
• 建议采用IOL-Master测量轴长,无IOL-Master时,建 议B超定位下反复测量A超获得相对准确轴长
总结:
• 正常范围眼轴(22-24.5mm)几乎所有公式均可 • 中等程度眼轴(24.5-26mm)Holladay 1最理想 • 长眼轴(>26mm) SRK T最合适 • 短眼轴(<22mm) Hoffer Q公式最准确 • 超短眼轴(<19mm)建议使用Holladay 2 • 角膜屈光术后眼 建议采用双曲率法矫正第三代公
• 三、眼轴测量误差及改进方法
• 眼轴长度是指从角膜顶点到黄斑中心凹的距离。 • A超生物测量所测得的眼轴是从角膜前表面至视网膜内界膜的
距离,研究发现54%术后屈光误差来自A超眼轴测量误差 • 测量方向不正确或压迫眼球 • 后巩膜葡萄肿 • 光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基于部分相干干涉测量原理,
• 手动角膜曲率测量时一般取旁中心4点位,忽 略了变平的中心部位角膜,测得曲率较实际偏 大
2、角膜曲率测算的改进方法
• 利用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通过光学公式计算 使用Pentacam/OrbscanⅡ检查获得前、后表面曲 率半径 该方法不需屈光手术前的临床资料即可计算角膜 曲率
• 利用屈光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计算 当无法直接获得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时,可通过 手术切削量、术后前表面曲率半径来推算术后后 表面曲率半径,进而计算角膜曲率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演示文稿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演示文稿
• 第二代公式
SRK和SRKII ——回归公式 简便
第一代理论公式的修正公式——c与眼轴长度相关
• 第三代公式
SRK/T、Holladay 和 Holladay 2、及Hoffer Q 公式
复杂的公式系统
人工晶体位置的预测公式
更多个体化因素
SRK/T公式 基于Fyodorov公式 c的预测公式为: c= H + offset offset= ACD常数-3.336 ACD常数= 0.62467A - 68.747 H为角膜到虹膜平面的距离
人工晶体度数的计算公式演示 文稿
公式的演变
经验性 +19.0D或+18.0D 误差很大
IOL=18+(R×1.25)
原始理论公式
(+)常数修正c
第一代公式 理想模型
缺乏个体化
c与眼轴长度相关
第二代公式 长或短眼轴中 误差较大
(+)c的预测公式
第三代公式
SRK-T Holladay Haigis Hoffer Q
Holladay 2
更加复杂更具个体化
c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白对白角膜的测量、术前 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及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相关
Hoffer Q公式
c与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关系为非线性 Hoffer公式+新的c预测公式 包括:
1)不同晶体类型提供的c常数; 2)c与眼轴长度的关系; 3)c与角膜曲率的关系; 4)长眼轴和短眼轴的调整; 5)一个修正常数。
Haigis公式
三个常数预测c:
ACpost= a0 + a1AC + a2AL a0= 0.62467×A const - 72.434 ACpost:术后前房深度 AC:术前前房深度 AL:眼轴长度 A const:人工晶体厂商提供的A常数 a1、a2用二元回归分析法得到 标准模型 a1=0.4 a2=0.1。

IOL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IOL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Rc = [Rmm*Rmm-C1*C1/4]; If Rc<0 then Rc = 0;
C2 = Rmm –SQRT[Rc];
ACD = 0.62467 * A – 68.74709;
ACDe = C2 +ACD-3.3357;
L0 = 0.97971 * AL + 0.65696 ;
S1 = L0 – ACDe;
S2 = 1.336 * K – 0.3333 * ACDe;
S3 = 1.336 * K – 0.3333 * L0;
S4 = 12 * S3 + L0 * K;
S5 = 12 * S2 + ACDe * K;
Refr = (1336 * S3 – IOL * S1 * S2) (1.336*S4 – 0.001 * IOL * S1 * S5)
• R -- 曲率半径(mm)

Cornea curvature in mm
• ACD – (术后)前方深度 ,常数 (0.5mm < ACD < 10mm)

PostOperat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 A -- 人工晶体常数 (100 <= A <= 130)
• DR -- 术后希望预留的屈光度数
SRK-T Formular(2)
Lc = 0.97971 *AL + 0.65696 ;
R = 337.5/K;
Lcor = AL;
if (My_AL <= 24.2)
-3.446 + 1.716 * AL - 0.0237 * AL * AL ; if (My_AL > 24.2)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详解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详解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详解人工晶体是一种晶体材料,由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组成。

它们具有高度的结晶性和规则的晶体结构,可以在光学和电子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研究和应用人工晶体时,我们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以了解它们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晶体计算的公式和相关内容。

1. 晶体结构计算公式人工晶体的结构是其性质和行为的基础。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计算公式来描述晶体的结构。

其中最常用的是晶格常数计算公式。

晶格常数是指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的尺寸,通过测量晶体的衍射图案和应用布拉格方程,可以得到晶格常数的数值。

2. 晶体缺陷计算公式晶体中的缺陷对其性能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计算公式来描述晶体中的缺陷。

其中常见的是点缺陷的计算公式。

点缺陷是指晶体中原子的缺失或替代,通过计算缺陷浓度和缺陷形成能量,可以评估晶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光学性质计算公式人工晶体在光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其光学性质的计算也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计算公式来描述人工晶体的光学性质。

其中常见的是折射率计算公式。

折射率是光线在物质中传播速度的比值,通过计算折射率可以了解晶体对光的传播和折射的特性。

4. 热力学性质计算公式人工晶体的热力学性质对其应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计算公式来描述人工晶体的热力学性质。

其中常见的是热容计算公式。

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通过计算热容可以了解晶体的热响应和稳定性。

5. 力学性质计算公式人工晶体的力学性质对其结构和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计算公式来描述人工晶体的力学性质。

其中常见的是弹性模量计算公式。

弹性模量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通过计算弹性模量可以了解晶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总结:人工晶体计算公式是研究和应用人工晶体的重要工具。

通过使用晶体结构计算公式、晶体缺陷计算公式、光学性质计算公式、热力学性质计算公式和力学性质计算公式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工晶体的性质和行为。

IOL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IOL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SRK-T Formular
Lc = AL; (AL <= 24.2) -3.446 + (1.716 * AL) –(0.0237*AL*AL); (AL>24.2) Rmm = 337.5/K; C1 = -5.40948 + 0.58412*Lc + 0.098*K; Rc = [Rmm*Rmm-C1*C1/4]; If Rc<0 then Rc = 0; C2 = Rmm –SQRT[Rc]; ACD = 0.62467 * A – 68.74709; ACDe = C2 +ACD-3.3357; L0 = 0.97971 * AL + 0.65696 ; S1 = L0 – ACDe; S2 = 1.336 * K – 0.3333 * ACDe; S3 = 1.336 * K – 0.3333 * L0; S4 = 12 * S3 + L0 * K; S5 = 12 * S2 + ACDe * K;
IOL 人工晶体计算公式
天津迈达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MEDA CO., LTD
一 参数变量(Variables)
AL -- 眼轴长度 (Axial Length)(15mm<= AL <= 40mm) K -- 平均的角膜曲率 = (K1+K2)/2 Average dioptric power of cornea R -- 曲率半径(mm) Cornea curvature in mm ACD – (术后)前方深度 ,常数 (0.5mm < ACD < 10mm) PostOperate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 -- 人工晶体常数 (100 <= A <= 130) DR -- 术后希望预留的屈光度数 PostOperate Desired Refraction Dem – 正视眼度数 (Emmetropic power) Dam –在术后希望预留的屈光度数时,需植入人工晶体的度数 Refr – 目标屈光度数 (Target Refraction) IOL – 需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