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危害防治措施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一、职业健康制度为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1、公司成立以主管经理为首,行政、人力资源、工会组成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各分公司主管领导为主的专(兼)职职业健康管理组织,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建立健全职工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做好新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
3、定期或不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了解熟悉并掌握职业卫生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4、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积极采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杜绝“跑、冒、滴、漏”,实行清洁化生产,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因素。
5、经常对职业病因素进行监测,定期请由依法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其结果定期向职工公布。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新职工人入职后,应进行健康检查,妥善安排好职业禁忌症和过敏症患者的工作。
2)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3)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的人员,可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职业性疗养等措施。
对患职业禁忌证和过敏症者,应及时调离。
4)职业病的范围和诊断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5)定期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6)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三、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安全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方针,实行“行业监督、企业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
施工现场职业病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职业病防治措施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长期积累引起的各种疾病,施工现场是一个容易产生职业病的场所。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一系列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应该得到实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1.制定专门的职业病防治方案:施工公司应该聘请专业的职业病防治人员,制定职业病防治方案,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工种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合理进行岗位安排和人员配置: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的有害因素,合理地安排工人的岗位和工时,避免过度劳累和接触有害因素过多。
3.加强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公司应该定期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各种职业病的病因和防护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施工公司应该根据工人的工作环境和有害因素,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服等,确保工人的个人安全。
5.定期体检和职业病监测:施工公司应该定期组织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及时进行治疗。
同时,对有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工人进行职业病监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6.建立良好的施工现场环境:施工现场应该保持清洁,及时清除垃圾和建筑废料,减少异味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对有害物质进行隔离和处理,避免对工人的危害。
7.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工人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8.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施工公司应该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对工人的职业病发生情况进行及时上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疗。
9.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施工公司应该建立工人的职业病防治档案,记录工人的职业病状况和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为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0.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责任人进行严肃的追究。
总之,施工现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施工公司、工人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防治措施一、施工现场环境保护1.噪声污染控制施工现场噪声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该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控制施工噪声污染,应采取以下措施:1.升级施工设备:更换低噪音的设备来替代高噪音的设备。
例如,使用电动工具代替气动工具、安装振动降噪装置等。
2.采用隔音措施:如在施工现场设立隔音屏障或建筑围栏以阻挡噪音传播;为工人配备耳塞或耳罩等防护设备。
3.控制施工时间:减少施工在敏感时段的活动,如早晨和晚上。
2.尘土污染控制在施工现场,尘土污染也是一大难题,尘土污染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并对周边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以下是控制尘土污染的方法:1.建立强制性保洁制度:对施工现场必须实行经常保洁的制度,并制定必要的管理措施。
2.洒水降尘:通过洒水来降低施工现场的尘土污染,每天洒水的次数和加水量应能达到降低尘土扬尘的目的。
3.有害气体控制施工现场可能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而这些气体侵入人体可对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控制有害气体的措施包括:1.安装排气设备:在设施内部可以设置新风机或排风机等设备,及时排出有害气体。
2.指定施工标准:在排放有害气体时,应严格遵守排放标准,保证排放有害气体的浓度不会超过国家规划纲要中规定的安全值。
3.提供个人防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呼吸器、防护服等,以减少对有害气体的暴露。
二、职业健康防治措施1.建立职业健康情况档案用人单位应建立每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档案,规范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管理。
2.开展职业病防治培训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健康防护意识。
3.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检查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保障劳动者权益加强对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的保障,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结论通过以上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员工造成威胁,达到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员工的职业健康防治的需要。
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5篇)

建筑施工单位职业病预防措施制度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我公司容易导致的职业病一般为: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电焊工尘肺、眼病;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的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高温中暑等,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措施。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交纳工伤社会保险。
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限制使用或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设专人负责各在建工程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人员给予奖励。
各在建工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加强职工劳动过程中,为职工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2、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3、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并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建筑工地职业病防治措施

建筑工地职业病防治措施背景建筑工地是发生职业病的高危区域之一,工人在施工过程中,长时间暴露在工业化生产环境中,容易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引起职业病。
因此,建筑工地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职业病的发生。
情况建筑工地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风险,如粉尘、噪音、振动、化学品、高温、高压等。
每种危害都有其特定的防治方法。
下面就建筑工地常见职业病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粉尘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主要来源是水泥、石材、砖块等。
大量的粉尘会被工人吸入肺部,引起职业性肺病。
粉尘的防治措施如下:•对施工现场空气粉尘进行监测,一旦浓度超标及时采取措施。
•应采用电动工具代替手动操作,尽量采用封闭作业方式,减少粉尘产生。
•为工人配备防尘口罩,减少吸入粉尘。
•对施工区域进行设备、通风等基础防护。
噪音建筑工地会产生噪音污染,工人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受损、神经衰弱、心理不适、失眠等症状。
噪音的防治措施如下:•对施工现场噪音进行监测,一旦超过国家标准,采取措施对噪音作出合理的处置。
•采用减震、隔声材料对噪音进行吸音处理。
•为工人配备防护耳塞或头戴式耳罩等防护用品。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工人自身保护意识。
化学品建筑工地使用化学品的情况比较常见,如水泥、涂料、清漆等,这些化学品会对工人身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特别是长期暴露在化学品环境下会对神经系统和内脏产生严重伤害。
化学品的防治措施如下:•对使用的化学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制订防护措施计划。
•采用先进的现代化防护设备和工艺,如混凝土喷涂设备、高压清洗设备,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
•为工人配备合适的防护用品和设备,特别是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制服等。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化学品泄漏和事故应急预案。
高温、高压建筑工地的特殊环境,如高温、高压会对工人的身体产生不适影响和心理压力。
工人爬上高楼作业,经常受到高空坠物、高温环境的侵蚀,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压力。
防治措施如下:•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定时检查工人身体状况,进行紧急救治。
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是为了保护工程项目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工程项目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包括粉尘、噪声、有害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高温、高压等。
本文将以这些职业病危害为例,介绍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1.加强工地通风:采用强制通风设备,保证施工区域内空气的流通,尽量减少粉尘的积聚。
2.使用湿法处理: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作业,如砂石搬运、砂浆搅拌等,应使用湿法进行处理,通过湿化粉尘,减少扬尘的飞散。
3.戴口罩:对于无法避免产生粉尘的作业,工人应佩戴适当的防尘口罩,防止粉尘进入呼吸系统。
1.采取隔离措施:将噪音产生源与工人隔离开,采用声屏障等设施来减少噪音传递。
2.佩戴耳塞或耳罩:对于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工人,应佩戴耳塞或耳罩来提供额外的听力保护。
3.声音源控制:优化设备,使用低噪音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来降低噪音的产生。
1.进行防护措施:工人应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有害化学物质对身体的接触。
2.加强通风设备:在有害化学物质作业场所,应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蒸汽。
3.定期检测:对作业场所的空气进行定期检测,在有害化学物质超标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工人的健康。
1.推行核安全制度:建立科学的放射性防护制度,制定规范、细致的操作规程。
2.安全用具:工人应佩戴符合标准的放射性防护用具,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3.加强监测:定期检测作业场所的辐射水平,掌握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加强热防护:提供适当的防热装备,如防火服、防热手套等,减少皮肤对高温的接触。
2.饮食调整: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保持水分平衡,提高身体抵抗力。
3.加强值班轮换:对于长时间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值班轮换,减少持续暴露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时间。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包括粉尘危害防治、噪声危害防治、有害化学物质危害防治、放射性物质危害防治以及高温高压危害防治等方面的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预防职业病的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职业病防治技术措施(一)防尘技术措施1、水泥除尘措施(1)移动搅拌机除尘,采用通风除尘系统,在混合桶的卸料口安装一个可移动的橡胶盖,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
(2)水泥厂搅拌站除尘,在进料仓上方安装水泥、沙料粉尘除尘器。
(3)高压静电除尘,它应用于在水泥料斗上方安装吸尘盖,吸取悬浮在空气中的尘粒,通过静电处理。
2、锯末除尘措施在每台加工机器的粉尘源上方或侧面安装防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内。
3、金属除尘措施钢、铝门窗的抛光(砂轮打磨)作业中,一般多采用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应在打磨台工人操作的侧方安装吸尘罩,含有金属粉尘的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外,进行静化排放。
(二)防病毒技术措施1、防止铅毒的技术措施:根据国家标准,空气中铅的最大允许浓度为:铅烟0.03mg/m3;铅尘0.05mg/m3;凡超过均应采取防护技术措施。
(1)充电的防毒措施:应使用抽风机或鼓风机清除铅尘、铅烟、铅蒸气抽至室外,进行充电静化处理后,向空中排放,也可设置水池进行净化,蓄集处理铅尘。
(2)消除铅源,以无毒、低毒的物料代替铅丹,是消除铅危害的根本措施,采用塑料管代替铅管,利用JQ-1型常温无渣磷化液代替防锈漆(红丹漆)。
2、防止锰毒的技术措施:国家标准规定,空气中锰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2mg/m3,凡超标者,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1)集中的焊接物所或室内焊接物所,应采取机械抽风系统,即在每个焊接操作点上方设置一个烟灰罩,将锰烟吸入管道,经过滤净化后再排放。
(2)分散焊接点,设置移动式锰烟除尘器,在焊接操作人员上方随时设置防尘罩,并在焊接过程中吸收锰尘。
(3)现场焊接作业场狭小、流动频繁,每次焊接作业时间短,难于装置排毒设备,操作时应选择逆风方向。
(4)在气柜、球罐、搅拌筒内等密闭场所内焊接,极易发生锰急性中毒,应采用临时监护抽风措施,降低锰烟尘浓度,尽量减少操作员接触锰粉尘的时间。
(5)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道路施工引发职业病危害防治控制措施

道路施工引发职业病危害防治控制措施
一.综合防尘措施
①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尘降尘措施。
②佩戴好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
二.噪音防护措施
①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②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
③在设备选型时选择低噪声的设备。
④加强设备维修,减少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
⑤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三、振动防护措施
①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
②加强设备维修,减少机械老化产生的强烈振动。
③道路施工压路机等大型施工机具司机采取多班作业,避免长时间操作设备。
四、高温防护措施
①在高温季节来临时,准备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用品和物资。
②加强工作现场温度监测。
③加强职业危害学习培训,掌握自救互救知识。
④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严禁赤身裸背高温下作业。
五、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时,极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危险作业管理规定》中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相关规定进行作业,必须按〃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程序进行操作,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的安全帽、安全绳、隔离式呼吸器,设置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强制通风设备、安全梯、与外界联系的对讲设备等劳动防护用品和应急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防
治措施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措施。
一、职业危害种类
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六大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土石方开挖与装卸、易飞扬
材料搬运、混凝土和砂浆搅拌、石材加工、建筑物拆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尘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
在挖孔桩和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
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有毒气体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
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
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长期接触则会导致慢性中毒。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
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
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
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圆盘锯、
风镐、空压机、电锤、电钻、砼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
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
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7.焊接弧光伤害。
电弧焊的弧光含有能量很强的紫外线,照射眼睛后,会发生
“急性电光性眼炎”,使眼睛受到伤害。
身体皮肤如长期接受电弧焊照射
的话也会出现皮肤发红、退皮等情况,重者会发生红肿、起小水泡退皮等
“电光性(也叫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一、防护措施
(一)管理措施
1.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部有关人员和分包单位管理人员参加的职业危
害防治机构,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加强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
组织机构图
2.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
病危害的认识,了解职业病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3.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4.项目部应结合日常的安全检查,定期组织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检查。
5.劳务公司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
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二)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施工现场搭设高度不低于的围挡做封闭式施工,进场道路硬化处理,主
要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以减少扬尘。
2.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散材成堆,型材成垛),易飞扬物资采取覆盖
措施。
3.在挖孔桩、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
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4.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混凝土搅拌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
备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5.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
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6.从事防水、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
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
密闭空间内进行防水、喷漆作业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护用具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至通风处,并通知施工现场其他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该场所进行通风;若已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进行处理;慢性中毒症状比较不易被发现,劳务公司对从事此类作业的施工人员每年组织一次体检,发现职业病症状将立即通知本人并调离岗位,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7.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
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
防毒口罩。
8.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
声作业的时间。
如因进行强噪音作业导致头晕、耳鸣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报公司应急救援小组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9.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设备要设置除尘装置,清运垃圾必须使用喷洒后方
可用提升机或封闭专用垃圾道运输,严禁从窗口倾倒垃圾。
细散颗粒材料的装卸运输必须要遮盖,现场专用道路要经常喷洒水,把粉尘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
长期在高密度粉尘环境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发帽及其他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止吸入有毒灰尘。
10.为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鞋盖等。
11.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
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