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水盆地沁参1井大地热流值确定_任战利

合集下载

沁水县煤层气井排出水水质评价及预防措施

沁水县煤层气井排出水水质评价及预防措施

沁水县煤层气井排出水水质评价及预防措施张慧芳;薄智军;程普云【摘要】煤层气开采的同时势必伴随排出大量富高钠度和高矿化度的废水,容易对区域水环境造成污染. 对沁水县几个正常运行煤层气井排出水的水质进行了检测,依照《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了分析评价,在各单项指标评价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评价因子,最终实现了水质质量级别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沁水县煤层气井排出水的处理措施.【期刊名称】《山西水利》【年(卷),期】2015(031)012【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煤层气;排出水;水质评价;处理措施;沁水县【作者】张慧芳;薄智军;程普云【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山西省水资源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1;山西省水资源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1;山西省水资源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1 引言煤层气俗称瓦斯,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CH4)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一种新型洁净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

煤层气的开发主要采用排水降压原理,通过抽油管将煤储层中的水抽出来,从而降低煤储层的压力,使煤层气从煤层中解吸出来。

为充分抽取附着在原煤表面的煤层气,需先对原煤裂隙中的水抽排,以释放原煤表面的煤层气。

根据煤层气依存及煤层气抽气井抽气生产机理,煤系地层原煤裂隙地下水抽排后,将造成煤系地层上覆地下含水层不断下渗,煤系地层以上地下含水层富水性越强,抽气过程中的抽排水量越大。

沁水煤层平均埋深在600m左右,属深埋藏煤层,个别煤层气开采井的抽排水量可达到20m3/h左右,抽排水时间最大达3年左右。

据统计,全县1858眼生产运行的抽气井年抽排地下水量为2000万m3左右。

大量研究表明,煤层气开采的排出水具有高钠度和高矿化度的特征,直接排放将对植物、土壤、渔业和周边景观等存在不利影响。

沁水盆地和顺地区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

沁水盆地和顺地区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

沁水盆地和顺地区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李琼;何建军;曹均【摘要】在对沁水盆地和顺地区煤层气有利区带的地质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基础上,采集了不同煤矿井下煤样和顶板盖层样品并进行了超声波测试,初步形成了在地层温度与压力条件下的煤样采集、样品制备及测试分析等基本岩石物理参数测试技术.应用MTS岩石物理参数测试系统对该区煤样进行岩石物理参数测试,获得该区煤层气有利区带储层岩石物理参数测试数据及其分布范围,表明煤层纵横波速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煤样及盖层样在纵横波衰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煤层的弹性特征与盖层存在明显差异,并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和非线性特征,可为岩石物理模型、实际模型的数值模拟和波场特征分析提供依据,也为煤层气的预测提供了一种途径.【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3(048)005【总页数】6页(P734-739)【关键词】煤层气储层;物性特征;地层温度与压力;岩石物理实验【作者】李琼;何建军;曹均【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1 引言煤层气是21世纪战略性接替能源,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煤矿瓦斯,是煤层本身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

煤层气具有储层煤岩强度低、离散性大、高吸附、双重孔隙结构等特点,加强煤层气储层岩石物理和煤层气地震响应特征的研究,可以认识煤层气藏规律及基本地球物理特征,进而为推进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奠定理论基础[1,2]。

本文基于岩石物理实验测试数据,结合煤岩孔隙结构特点,分析了煤层气储层岩石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总结出煤层气储层条件下的岩石物理特征,为岩石物理模型、实际模型的数值模拟和波场特征分析提供基础实验数据和依据,为煤层气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研究提供条件[3~10]。

沁水盆地地质概况

沁水盆地地质概况

沁水盆地煤层气赋存区域地质背景2.1 沁水盆地地质概况沁水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见图1),盆地总面积436.8km2,煤炭资源量29.16万t,具有形成煤层气的丰富物质基础。

沁水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煤盆地之一,且据《中国煤层气资源》预测:其煤层气资源量达3.28×1012m3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10%左右,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区域[9]。

图1 沁水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图盆地现今构造面貌为一近南北向的大型复式向斜,次级褶曲发育。

南部和北部以近南北向褶曲为主,局部为近东西、北东和弧形走向的褶皱;中部则以北北东向褶皱发育为特点。

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和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集中分布于盆地西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边缘。

盆地地层属华北地层区划缺失志留纪、泥盆纪和下石炭世地层。

沁水盆地自下而上钻遇的主要地层有峰峰组(O2f)、本溪组(C2b)、太原组(C3t)、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石河子组(P2s)、石千峰组(P2 sh)和第四系(Q)等,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层系,3#和15#煤层为煤层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3#煤层为局部勘探目的层。

根据盆地内的构造发育特征、煤层埋藏深度、煤阶分布、煤层气含量变化等特沁水盆地煤层气赋存区域地质背景点,将盆地内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的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为沁南富气区、东翼斜坡带富气区、西翼斜坡带富气区、西山富气区和高平——晋城富气区[10]。

沁南富气区总含气面积3630km2,分为樊庄、潘庄、郑庄三个区块[11][12]。

研究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位于沁水复向斜南部晋城地区,东临太行山隆起,西临霍山凸起,南为中条山隆起,北部以北纬30°线为界连接沁水盆地腹部,面积约3260km2,包括樊庄区块,潘庄区块,郑庄区块等(图2)。

据已经取得工业产能的煤层气井资料,计算高产富集区内探明含气面积346km2,地质储量754×108km3[13]。

山西省古县永乐北区块煤层气井绳索取心难点与对策

山西省古县永乐北区块煤层气井绳索取心难点与对策

第33卷5期中国煤炭地质Vol.33No.5 2021年5月COAL GEOLOGY OF CHINA May.2021 doi:10.3969/j.issn.1674-1803.2021.05.14文章编号:1674-1803(2021)05-0064-03山西省古县永乐北区块煤层气井绳索取心难点与对策李一,郭岐山,赵倩卿,马振伟(山西乾通新能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太原030012)摘要:山西沁水盆地西缘是煤层气勘探新区,该区构造复杂多变,煤系受同期及后期构造改造明显,给煤层气勘探早期探井绳索取心带来很大困难。

以山西省古县永乐北煤层气区块煤层气探井北5井为例,针对构造复杂地区煤岩心采取率低的问题,结合现场工程实践,分析了煤岩心采取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研究认为构造改造后的不稳定地层、岩心破碎易掉落、取心时工程参数及钻井液性能的不合理是造成本区煤岩心采取率低的主要原因。

合理的钻井液性能、钻进参数的时时优化及保证井底清洁是提高破碎地层煤岩心采取率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研究成果为类似地区探井取心提供了较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构造复杂区;煤层气探井;绳索取心;难点及对策中图分类号:TE244文献标识码:ACBM Well Wire-line Coring Nodi and Countermeasures in Yongle North Block,Guxian County,Shanxi ProvinceLi Yi,Guo Qishan,Zhao Qianqing and Ma Zhenwei(Shanxi Qiantong New Energy Exploitation Group Co.Ltd.,Taiyuan,Shanxi030012)Abstract:The western margin of Qingshui Basin in Shanxi is a new area for CBM exploration.Structures in the area are complex and varied.Coal measures have been transformed by contemporaneous and succeeding structures obviously and brought large difficulties to CBM exploration advanced exploratory well wire-line coring.Taking the exploratory well N5in the Yongle north block,Guxian Coun­ty,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in allusion to the low recovery issue of coal and rock cores,combined with site engineering prac­tices have analyzed main causations of low core recovery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The study has considered that in the instable strata after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cores are crushed and easy to drop out,unreasonable coring engineering parameters and drilling fluid performance are the main causations of coal and rock cores low recovery in the area.Reasonable drilling fluid per­formance,drilling parameters frequently optimization and keep well bottom clean ar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means to promote friable formation coal and rock cores recovery.The study has provided rather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or similar areas coring in exploratory wells.Keywords:structurally complex area;CBM exploratory well;wire-line coring;nodus and countermeasure0引言煤层的含气量、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煤体结构,以及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是开展煤层气勘探评价及开发方案优选的关键因素O在煤层气勘探初期,高煤岩心采取率、快速提心及最大限度的保证煤岩心原生物理结构是进行煤层含气量测试、顶底板力学性质测试、煤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

沁水盆地煤层XX-1井钻井工艺

沁水盆地煤层XX-1井钻井工艺
沁水盆地煤层 XX -1 井钻井 工艺
游建( 中国石化江汉工程公司国际合作公司 , 湖北
摘要 : xx一 1 井位 于沁水盆地 南部 向北倾 的斜坡 构造 带上 , 目的层 位为 山西 组 3 #煤 。该层 位 井壁 易塌 , 易漏等复 杂情 况 ,
武汉 4 3 0 0 0 0 )
二开
2 3
中软
软 中 软
【 3 】 孙景 涛, 窦 同伟, 张海 军, 刘在桐, 王立辉, 王文 .张海 3 4 — 1 7
【 4 ] 李敦 宝, 周 韶光 .地 热生产 井钻井设 计 一例 I J 】 . 国外地质 从表 1 以及 邻井 实际 钻井数 据分 析可 以看 出 : 沁 水盆 地南 勘探技 术 , 1 9 8 2 ( 0 4 ) . 部 煤层适合 使用抗研磨性 强 、 保径的 钻头 。 f 5 1 3 1 建 全, 路保 平, 鲍 洪 志, 王 虎, 李 江 .塔北 地 区钻 井 工 程
N a O H
烧碱
0 . 1 5
O . 2
O . 3 5
2 . 5
1 . 4钻达 设计 井深 , 或钻 至基 岩稳 定地层 后 , 加重 泥浆密 度
H MP 2 1水解双聚胺盐
KP AM O. 2



维持 井 壁稳 定 , 下 套管前 大 排量 循环 洗井 两 周 , 确 保下 套管 顺
发情 况 , 降低 突发情 况机率 , 降低施 工成本 , 保证 煤层 气钻井 的
可钻 性 级别
软 中软 软 中软 中软
参考文献 :
工艺 。 1 9 8 3 ( 0 1 ) . 工标准 与质量 , 2 0 1 1 ( 0 2 ) . 井钻 井设 计 - 9施 / - [ J 1 . 石油天 然气学报 , 2 0 1 0 ( 0 2 ) .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勘探成果与地质分析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勘探成果与地质分析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勘探活动 及其勘探成果
到目前为止, 沁南共完成各类煤层气井 40 口, 是国内煤层气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其中, 中联煤 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中联公司) 21 口, 包括
系、深盆气藏甜点储量的经济评价及其最小规模、深 盆气藏资源量 储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认识以及与 常规油气藏计算结果的比较性分析等, 还有待于深 入研究。
35
地质勘探
天然气工业
2001 年 7 月
3 口参数井、9 口 参数+ 试验井和 9 口井 的试验井 网, 完成二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334. 88 km; 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1 口, 包括 5 口参数井和 6 口试 验井组; 中美能源公司 7 口试验井组; 煤炭科学研究 院西安分院 1 口参数井。

沁南煤层气地质条件及高渗富集 控制因素
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条件应包括两方面, 即 资源条件和可采性条件。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关键, 二者缺一不可。资源条件基本由含煤性和含气性决 定; 而可采性条件则与储层渗透率、储层压力( 即地 层压力) 、临界解吸压力、地应力、含气饱和度等诸多 储层参数有关。这些因素又由所处的地质背景及其 具体的地质条件所决定。据煤田钻探资料、煤层气 钻井获取的储层参数资料及排采生产数据对沁南煤 层气地质条件及高渗富集控制因素作如下分析。
沁水盆地处于华北西部构造较稳定区印支期以来的构造运动在该区主要表现为隆起剥蚀和较弱的褶皱断裂最后形成一个大型构造盆地复式向斜以发育宽缓的褶皱为主要特色断层较少地层分布连续稳定产状平缓含煤面积大而完整煤体原生结构保存良好煤层埋藏深度适中多浅于2000m煤层上覆连续地层厚度较大对于煤层气的赋存和保存都非常有利
探试 验, 大致经 历了三个主要 阶段: 区域 勘探阶段 ( 1997 年以后) 、重点勘探阶段( 1998 年) 、开发试验 阶段 ( 1999~ 2000 年) 。在三年多时间内共钻探煤 层气井 21 口, 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煤层气储层评价参 数, 而且对其中 10 口参数+ 试验井中的 8 口单井和 枣园井网中的 8 口井实施了压裂、排 采。参数+ 试 验井中先后有 3 口井获得了高产气量, 这 3 口井分 别是 T L 003、T L 006 和 T L 007 井。

沁水盆地在用煤层气钻井液伤害沁水3#煤岩室内评价

沁水盆地在用煤层气钻井液伤害沁水3#煤岩室内评价

沁水盆地在用煤层气钻井液伤害沁水3#煤岩室内评价崔金榜;陈必武;颜生鹏;袁光杰;夏焱;王秀梅【摘要】研究沁水3#煤岩储层钻井液储层伤害机理,对沁水煤层气开发至关重要。

室内对比测定了清水、绒囊、膨润土聚合物等3类钻井液伤害端氏煤矿3#煤岩柱塞前后渗透率值。

结果表明,清水、绒囊钻井液、膨润土聚合物钻井液伤害煤岩柱塞平均渗透率恢复值为70.88%、84.22%和49.26%。

结合渗透率恢复实验数据、煤岩柱塞伤害时漏失情况,分析钻井液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钻井液滤液及颗粒伤害、煤岩自身煤粉及微粒运移、某些表面活性剂与地层不配伍等。

建议钻井使用无固相控制煤粉运移的钻井液,适当使用处理剂封堵地层控制滤液与煤层接触机会,根据具体煤岩情况优选表面活性剂避免煤岩与表面活性剂不配伍造成储层渗透率降低。

%It is virtually important for high and stable yield of CBM to research the damage mechanism of No. 3 CBM reservoir by drilling lfuids in Qinshui basin. Using clear water, bentonite-polymer drilling lfuid and fuzzy-ball based drilling lfuid separately to contaminate 20 core plugs which weregot from the drilling site of No.3 CBM in Duanshi coal mine, the permeability of core plugs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ermeability recovery rate of core plugs after contaminating with the three solutions were 70.88%, 84.22%and 49.26%separately. Through laboratory tests and observing leak off of core plugs, the main factors of damage mechanism by drilling lfuids were analyzed to be solid phase of drilling lfuid, migration of coal ifne and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some surfactant in drilling lfuid and the formation.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take non-solid coal ifne migration controllable drilling lfuid,properly use some treating agent to plug formation to decrease the contacting chance of ifltration and formation, and optimize surfactant to avoid the formation permeability decrease by th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coal bed and surfactant.【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气;钻井液;储层伤害【作者】崔金榜;陈必武;颜生鹏;袁光杰;夏焱;王秀梅【作者单位】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事业部,山西长治 046000;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事业部,山西长治 046000;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甘肃敦煌 814000;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5;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95;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事业部,天津 30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58煤岩储层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经济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1](孙立东,2006),也是评价煤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参数[2](王红东,2010)。

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煤储层产出水氢氧同位素特征

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煤储层产出水氢氧同位素特征

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煤储层产出水氢氧同位素特征时伟;唐书恒;李忠城;张松航【摘要】水化学成分及特征对煤层气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为研究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煤层气开发区块3号主采煤层的地下水径流与水化学特征,从该区采集了煤层气井排出水样,进行主要离子浓度及氢氧同位素测定,分析离子浓度与氢氧同位素的展布特征.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3号煤层产出水均来自大气降水补给,表现出18O与D漂移的特点.研究区由东向西δD和δ18O值呈增大趋势,和Na+、K+、Cl–等离子浓度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并与研究区由东向西水文径流区(氧化环境)到滞流区(还原环境)的过渡特征相符合,说明δD和δ18O值也可以作为判断煤层水径流条件与煤层气开发有利区的参考指标.%To study the groundwater runoff and water 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mary minable seam No.3 of coal reservoir in Shanxi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block of Shizhuang, southern Qinshui basin, this paper col-lected water samples from coalbed methane wells in the south of Shizhuang bloc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on con-centration and hydrogen-oxygen isotope are determin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on concentra-tion and isot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ed water from seam No.3 was supplied from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was also characterized by18O and D drift.δD andδ18O which increased from the east to th e west, presen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on concentration,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runoff area to residence area in the study area.δD andδ18O can be used as effective exploration tool in judging the runoff conditions and evaluating exploration target.【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7(045)002【总页数】7页(P62-68)【关键词】沁水盆地;山西组;煤层水;氢氧同位素【作者】时伟;唐书恒;李忠城;张松航【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页岩气资源勘查与战略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页岩气资源勘查与战略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页岩气资源勘查与战略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水化学成分是地下水运动的真实记录,研究煤层气井产出水的化学特征有助于分析地下水动力场特征与煤层气成藏规律,预测煤层气有利区,从而指导煤层气排采[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 第2期1998年4月SCIEN T I A G EO LO GI CA SIN ICAVo l.32N o.2A pr.,1998*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新区事业部资助项目。

任战利,男,1961年生,副研究员,石油地质专业。

1996-12-09收稿,1997-07-12改回,陈辉编辑。

山西沁水盆地沁参1井大地热流值确定*任战利(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西安 710069)关键词 沁水盆地 大地热流 地温梯度1991年所钻的沁参井为沁水盆地第一口科学探索井,构造位置及油气意义重要。

该井钻井深度大,揭露地层多、取芯全、资料丰富,为地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在执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新区事业部“山西隆起区块早期综合评价项目”时对沁参1井进行了系统采样,测试了岩石热导率、放射性生热率样品,确定了沁参1井的大地热流值。

1 沁水盆地所处的构造位置山西地块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其西为鄂尔多斯盆地,其东为渤海湾盆地,以上两盆地都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

山西地块为构造隆起区,现今构造东西分别为太行隆起带和吕梁隆起带(赵重远,1990),沁水盆地夹持于两隆起带之间。

两隆起带皆由走向北东呈雁行式排列的复背斜和复向斜组成,并以复背斜为主,复向斜相对不甚发育。

第三纪时,在上述两隆起带夹持—大型复向斜盆地的背景上拉张形成了山西地堑系,从东北向西南呈雁行状展布,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多”字型结构。

从北向南依次是桑干河地堑、滹沱河地堑、晋中地堑、汾河地堑。

沁水盆地在构造上介于太行和吕梁二隆起带之间,其西以晋中地堑、汾河地堑与吕梁隆起相接。

沁水盆地四周下古生界地层多已出露地表,向盆地内部依次出露上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盆地中心沁源、沁县、安泽和沁水一带,三叠系地层大面积出露。

沁水盆地面积3200km 2,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大型向斜构造,其长轴走向北北东,这一大型构造盆地内保存了较全的古生代地层。

发育了两套烃源岩,构造圈闭比较发育,已在阳1井获工业天然气流,在10口井见到不同程度的含气显示,有一定的油气勘探价值。

沁参1井位于盆地中部沁源县东北,是盆地内第一口科学探索井。

山西地块由于整体处于隆起区,它们变形后形成的构造,大都裸露地表,构造演化历史清楚,但其地温场研究非常薄弱。

沁参1井大地热流研究工作还未开展,因此进一步对沁木盆地现今地温场及古地温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华北克拉通盆地的现今地温场及古地温场演化历史,这对于油气生成史及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2 沁参1井大地热流值的确定沁参1井位于沁源县东北,为盆地内第一口科学探索井,井深1950m,为盆内最深的一口井,揭露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及寒武系地层。

连续测温井段为500—1100m,静井时间近一年,测温数据如表1,测温曲线为传导型(图1)。

按测温值与井深关系回归计算的地温梯度为2.62℃/100m,相关系数为0.99。

本次分别测定了7块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的热导率样品(表2),测温井段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灰岩、煤层总厚度分别为207m、10.5m、365.5m、5.5m、11.5m,所确定的平均热导率为1.70W/mõk,大地热流值为44.54mW/m2(表3)。

表1 沁参1井测温数据表T ab le1 Measu rement r esu lts of stratigraphic tem perature in Qincan1井深/m温度/℃井深/m温度/℃50021.890030.660024.0100033.270026.2105035.680028.3109538.5表2 沁参1井热导率测试结果Table2 Measurem ent results of therm al conductivity in Qincan1样 号井深/m层 位岩 性热导率/W(mõK)-1山-1T1d砂岩 2.684山-2930P1粉砂岩 3.729山-31022C3S粉砂岩 2.491山-41037.1C3S泥岩 1.384山-51088.32C3t泥岩 1.497山-61107C3t砂岩 2.241山-71188O2灰岩 4.066表3 沁水盆地大地热流数据对比表Table3 Comparison table of heat flow datu ms in Qin shui basin井号地点经纬度热流计算段东 经北 纬井 段岩 性标本数温梯度/℃(100m)-1热导率/W(mõK)-1热流/mWõm-2沁参1井山西沁源113033′00"36034′38"500-1100砂岩、泥岩、灰岩7 2.62 1.7044.54山西沁源¹112020′08"36040′07" 2.05 3.2666.98山西安泽¹112014′01"36001′58" 2.17 3.1768.65山西安泽¹112017′55"36002′05" 2.32 2.7964.88 ¹据吴乾蕃(1990)。

从沁参1井计算结果来看,大地热流值较吴乾蕃计算的沁水盆地其它井的结果64.88—68.65mW/m2要低20.34—24.44mW/m2(吴乾蕃等,1990)。

大地热流值的差异主要由热导率的参数及地温梯度参数选取值不同引起的。

吴乾蕃计算大地热流值所选测温252地 质 科 学1998年图1 沁参1井测温曲线图Fig.1 Measurement curve of stratigraphic temperature inQincan 1段及测温情况没有详细资料,仅给出了平均热导率值及平均地温梯度。

所用的热导率选取2.79- 3.26W/(m õK)可能偏高,地温梯度选取2.05- 2.32℃/100m 可能偏低。

沁水盆地沁参1井计算的大地热流值为44.54mW/m 2,低于鄂尔多斯盆地及渤海湾盆地大地热流值60.54mW/m 2及61.55mW /m 2(孙少华等,1996;陈墨香等,1989),更低于山西地堑系的平均大地热流值76.19mW /m 2(吴乾蕃等,1990),而与太行山隆起区的大地热流值46.89mW /m 2接近(陈墨香等,1989)。

沁水盆地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晚期古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值都较高(任战利,1995;1997),现今大地热流值都已减小。

沁水盆地沁参1井现今大地热流值很低,与正在发育的山西裂谷系高热流值区形成了鲜明对照。

这表明沁水盆地现今地温场是正常而稳定的。

这一结论有待于今后资料的积累进一步证实,但沁水盆地现今地温场的深入研究,对于确定沁水盆地现今构造属性、古生代烃源岩成烃史及油气资源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致谢 中科院地质所胡圣标博士测试了岩石热导率、放射性生热率,对他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陈墨香主编.1989.华北地热.北京:科学出版社,79-88.任战利.1995.利用磷灰石裂变经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地热史.地球物理学报,38(3):340-349.任战利,赵重远.1997.鄂尔多斯盆地与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地温场对比研究.沉积学报.(待刊)孙少华,刘顺生,汪集.1996.鄂尔多斯盆地热流场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29-37.吴乾蕃,廉雨方,祖金华,等.1990.山西断陷带地热研究.科学通报,36(7):523-534.赵重远.1990.山西地块中新生代构造及其形成和演化.见:赵重远等著.华北克拉通沉积盆地形成与演化及其油气赋存.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75-84.253 2期任战利等:山西沁水盆地沁参1井大地热流值确定254地 质 科 学1998年DETERMINATION OF HEAT FLOW IN WELL QINC AN1IN QINSHUI BASIN,SHANXI PROVINCERen Zhanli(Institute of Oil and Gas Basin,N or thw est University,X i'an710069)AbstractLocat ed in Shanxi massif,Q inshui basin lies betw een T aihang uplift and L uliang uplif t and has important structural position.It w 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measurement s of st rat i-graphic t emperat ure and t hermal conductivit y that heat flow in well Q incan1in Q inshui basin is44.54mW/m2.It seems far lower t han t he average heat flow(76.2mW/m2)in Shanx i graben syst ems.Key words Qinshui basin,Heat f low,Geothermal gradient东昆仑铁石达斯群中发现放射虫动物群关键词 铁石达斯群 发现 放射虫化石 东昆仑分布于东昆仑祁漫塔格一带的铁石达斯群是一套变质程度各异的复杂的岩石组合,主要由浅变质到轻微变质的碎屑岩、基性-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硅岩组成。

以往将其归属于奥陶系、中-上奥陶统或下古生界,作为加里东褶皱基底。

由于研究程度很低,加之缺乏生物化石,该群的完整地层剖面尚未建立起来,其总体世代归属也尚无定论,人们对这套岩石组合的真正面目还不十分清楚。

1997年野外考察期间,我们在阿牙克库木湖北侧鸭子泉达坂的铁石达斯群中采集了大量硅岩样品,室内处理33块。

其中2块获得如下具有确切鉴定意义的放射虫化石:A str oentactinia?mir ousi Go urmel-on,A s.cf.biaciculata N aza ro v,A r chocy r tium cf.diductum D eflandre,A r.af f.diductum Deflandr e,D e-f landr ellium?sp.,Entactinia vulgaris W on,En.cf.additiva F or eman,E n.?sp.,Entactinosp haer a p al-imbola F or eman,Pylentonema?sp.,T riaenosp haer a sp.和T r.?sp.,计4个属,3个种,3个相似种和1个亲近种;该放射虫动物群的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