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年谱思维导图版以及主要作品的创作时间
苏轼人生轨迹概览及其各时期文学、书法作品

苏轼人生轨迹概览及其各时期文学、书法作品一、苏轼人生轨迹概览北宋著名的历史人物苏轼(1037-1101)二十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中年以后,从北到南,却是接连被贬黄州、惠州,直到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
苏轼在1101年6月的《自题金山画像》自作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①就是这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却被苏轼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
身处顺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能讲究。
身处逆境,他能承受最坏的,能将就。
这份豁达和修养,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不由得一赞三叹。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最好的诠释。
苏轼一生历经宋仁宗(1010-1063)、宋英宗(1032-1067)、宋神宗(1048-1085)、宋哲宗(1076-1100)和宋徽宗(1082-1135)五朝。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初唐大臣苏味道②(648-705)后裔。
与父苏洵(1009-1066)、弟苏辙(1039-1112)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苏家占三席。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农历虚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③在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1007-1072)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当①“儋州”即今海南岛。
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因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萧瑟”的黄州,时年43岁。
1085年宋神宗去世后,年幼的宋哲宗继位,改元“元祐”,由哲宗的祖母高太后听政,1085-1093年高太后听政期间,重新重用“旧党”,打压新政,苏轼在此期间权位一度亨达,但元祐四年(1089年)因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调知杭州,元祐六年(1091年)被召回朝不久又因政见不合,先后知颍州、扬州、定州。
《东坡集》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书中附有复旦大学朱刚教授所作万言导读与苏轼年谱,详解一代文豪苏东坡的性格与命运,理想与选择,艺 术追求与生活态度。
插图收录《宝月帖》《赤壁赋》《归去来兮辞卷》《归安丘园帖》《覆盆子帖》五种苏轼书法代表作,皆根 据国家一级文物原作等比例复刻。
《东坡集》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菩萨
雨
浣溪沙
歌子
风波
浣溪
蝶
木兰花
月
宋神宗 西江
渔家
字
花 江城子
水调歌头
东坡
苏轼
熙宁
01 导读
03 书法
目录
02 词 04 诗
目录
05 文
07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06 简谱
本书依《东坡集》南宋杭州刻本残卷为底本,以《东坡后集》补充篇目。参照元刻本《东坡乐府》以及《东 坡乐府笺》《东坡长短句》等大家选本综合勘校,共收录苏轼创作的三百三十七阕词作、一百六十四首诗歌以及 三十二篇文章。
02
满江红·天 岂无情
03
殢人娇·别 驾来时
04
望江南·春 未老
06
满江红·东 武南城
05
望江南·春 已老
1
河满子·见说岷 峨凄怆
2
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
3
画堂春·柳花飞 处麦摇波
4
江城子·前瞻马 耳九仙山
5
江城子·相从不 觉又初寒
01
阳关曲·济 南春好雪初 晴
02
苏轼生平简历图表

《临江仙送王缄》《少年游润州作》《南歌子游赏》《南乡子梅花 词和杨元素》《南乡子送述古》《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江城子与 张先同赋》《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虞美人 有美堂赠述古》《行 香子》《行香子过七里濑》《醉落魄 离京口作》
年龄
时间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宋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35-38
岁•
1071-1074
神宗熙 宁四年 至熙宁 七年
杭州
杭州 通判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年方36岁的苏轼落败, 被迫请调杭州但心中不免有些难过和挫败感。
科举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殿试二十五篇进策。
刑赏忠厚之至论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 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 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 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 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 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 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诗》曰: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
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 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 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
21-23
岁•
1057.4-1059.6
仁宗嘉 祐一年 至嘉祐 四年
[荐]思维导图读人物-苏东坡
![[荐]思维导图读人物-苏东坡](https://img.taocdn.com/s3/m/fbc563a2a26925c52dc5bf5f.png)
【下载后获高清完整版-独家】思维导图读人物-苏东坡(点击看大图)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生平跌宕起伏苏轼从小受教于父亲苏洵,性格豁达,率真,爱好美食和品茗。
初次进京应试就得到了当时的文坛大家欧阳修的赏识一时名动京师,开起了他的官场之路。
苏轼的官运起伏得离奇,他这一生共在14个州县担任过职务,足迹遍布神州大地。
当时新旧两派在朝堂上针锋相对而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端。
王安石颇感愤怒,苏轼自请出京任密州知州。
在徐州任知州的过程中,黄河泛滥,苏轼组织当地的士兵和百姓修堤坝抵御洪水才使百姓免受其害。
除此之外他还建苏堤、筑黄楼、种植青松、访获石炭等,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43岁时苏轼被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却不想被有心人构陷说苏轼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
遂苏轼被逮捕入狱,在各方人员的救援活动下最终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有趣吃货没有什么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两顿。
这句话被我们的大文豪苏轼发挥到了极致,苏轼刚到黄州就开起了标准的吃货模式马上就更新了一首诗’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最让苏轼开心的,莫过于发现了黄州的好:猪肉特别好吃!还便宜!可以吃个够!从此就诞生了一系列美食“东坡肘子”“东坡肉”宋哲宗继位后重新启用司马光,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被召还朝。
当苏轼看到两派势力之间的互相打压深恶痛绝,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为此引起了保守势力的不满,苏轼至此不容于新旧两党,因而自求外调。
1093年,56的苏轼再次被贬,但这次去的地方更惨:岭南(广东)别看广东在今天是一线城市,但在古代却是瘴气横行的地方,在当时,被贬去岭南的人基本就等于被判了死刑。
但苏轼是走到哪里乐到哪里,在惠州,他开发了烤“羊蝎子”。
苏轼年表

米芾开始游宦华南。因母亲的原因踏上了仕途。
任杭州通判
35岁
1072
壬子
五年
黄庭坚在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再任共8年。
欧阳修卒。
苏轼在湖州黄庭坚岳父处见黄诗叹“世久无此作也”,致信黄。
36岁
1074
甲寅
七年
米芾73年到广州,74年迁桂林,长子友仁出生。75年迁长沙
任山东密州太守
38岁
1077
1054
甲午
至和
元年
苏轼娶王弗
18岁
1055
乙未
至和二年
黄庭坚父受文彦博推荐,此年摄知康州。中年卒于任所
1056年,苏洵见欧阳修
19岁
1057
丁卯
嘉祐元年
至和三年,苏洵48岁。欧阳修50岁。王安石36岁。蔡襄45岁。苏辙18岁。黄庭坚12岁。米芾6岁。
欧阳修主持礼部试,曾巩进士及弟,苏轼、苏辙进士及弟母丧服孝
王安石参知政事。
娶妻王闰之。1067年,召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欧阳修知毫州,
32岁
1069
己亥
二年
返京
33岁
1070
庚子
三年
米芾“男二十,冠而字。”取字元章,并与蔡京相识
是年苏轼还朝,因与王安石相左,被迫监官告院。
《乌台诗话》云:“熙宁二年,某在京授差遣,与王诜写诗赋及《莲华经》。”
34岁
1071
辛亥
1107
丁亥
大观
元年
得徽宗赐砚。蔡京提米芾为礼部员外郎,遭抨击。蔡京只好外放米芾
1108
戊子
二年
58岁的米芾在淮阳军使任去世。死前,焚烧珍贵书画。
1126
丙午
(完整版)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

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苏东坡生平大事年表宋仁宗时代景祐三年(1036 年)丙子一岁公历1036 年12 月19 日,卯时,生于眉山县(属成都府路之眉州)纱縠行。
此年父苏洵二十八岁,母程氏二十七岁。
范仲淹四十八岁,梅尧臣三十五岁,欧阳修三十岁,司马光十八岁,曾巩十八岁,王安石十六岁,程颢五岁,程颐四岁。
范仲淹因反对宰相吕夷简,贬知饶州,欧阳修亦坐贬夷陵。
宝元元年(1038 年)戊寅三岁苏轼兄景先卒。
元昊称帝,国号“夏”,史称“西夏”。
宝元二年(1039 年)己卯四岁弟苏辙生于二月二十日。
庆历二年(1042 年)癸未八岁始入乡校,从道士张易简读书,闻欧阳修等名。
此年范仲淹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政”。
庆历五年(1045 年)乙酉十岁苏洵东游京师,拟应次年的“茂才异等”科考试。
苏轼从母程夫人读书,“奋厉有当世志”。
此年因苏舜钦进奏院事件,范仲淹等离朝出任地方官,“庆历新政”中断。
黄庭坚生。
庆历七年(1047 年)丁亥十二岁苏洵因制科落第,南游庐山等地。
五月苏轼祖父苏序卒,苏洵闻讯返家,自此居丧读书,并教养二子。
皇祐元年(1049 )己丑十四岁苏洵作《名二子说》,名轼及弟辙。
是岁,秦观生。
皇祐四年(1052 年)壬辰十七岁三姊受其舅程濬、姑宋氏、夫之才(正辅)之虐,卒。
苏、程结怨。
范仲淹卒。
皇祐五年(1053 )癸巳十八岁至是岁,日益壮大,好读史、论史,章亦好道。
晁补之、陈师道生。
至和元年(1054 年)甲午十九岁娶妻王弗。
张方平镇蜀,访知苏洵之名。
是岁,张耒生。
至和二年(1055 年)乙未二十岁以诸生谒张方平于成都,张一见待以国士。
嘉祐元年(1056 年)丙申二十一岁张方平致书欧阳修推荐苏洵,苏轼、苏辙随父进京.兄弟俱获开封府解,拟应次年的进士试。
苏洵上《书》欧阳修,并上所作《洪范论》、《史论》,修大称赏之。
时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荐苏洵于朝,洵文名大盛。
嘉祐二年(1057 年)丁酉二十二岁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
东坡大事年表

苏轼生平大事年表一、少年苏轼在眉山(1036—1056)1、苏轼降生:1036年1月,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千年奇才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
2、苏辙降生:1039年,苏轼一生的兄弟、知己苏辙降生。
3、程夫人教子:幼年的苏轼、苏辙兄弟跟母亲程夫人读书,程夫人用范滂的事例教育苏轼胸怀天下。
4、少年立志:年少的苏轼也曾自满,但在高人的指点下写下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并以此自励,传为佳谈。
5、娶王弗:十九岁的苏轼与十六岁的王弗成婚。
6、谒张方平于成都:苏轼到成都拜访了当时的名士张方平,得到后者高度评价。
二、名动京师(1056—1057)1、赴京赶考:1056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兄弟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
2、中进士:做《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为避嫌误把苏轼列为第二,但东坡的才华为世人所认知,名动京师。
三、服母丧(1057—1059)四、初仕凤翔(1061—1064)1、“苏贤良”美誉:初到凤翔的苏轼才能得到展现,很快获得“苏贤良”的美誉。
2、王弗高参:苏轼为人性格直率,王弗从旁提醒,两人相得益彰。
3、《和董传留别》:凤翔期满,苏轼与董传离别时写下了这首诗,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后人广为传颂。
五、京城为官(1064—1066)1、任职史馆:任满后的苏轼回到京城,受到排挤,但学士院考试再入三等,授史馆。
2、妻丧:1065年,陪伴苏轼11年的妻子王弗去世,苏轼悲痛不已。
六、服父丧(1066—1068)1、父丧:1066年,苏洵病辞世于京城,苏轼、苏辙护送父亲的灵柩回眉山安葬。
2、娶王闰之:1068年,苏轼娶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她将陪伴苏轼经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七、返京(1069—1071)1、任职史馆:服丧期满的苏轼回到京城,但此时的京师已不是过去安然和平的京师,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反对变法让苏轼备受排挤。
2、第一次被陷害:变法派不择手段,甚至污蔑苏轼贩卖私盐,欲除之而后快,苏轼遭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污蔑。
苏轼年表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夜饮东坡醒复醉, 小舟从此逝, 归来仿佛三更。 江海寄余生。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临江仙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年表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 1036年 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 1059.6) 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 1061年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 任凤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 任职史馆 1065年 妻丧 1066年 父丧;服孝(1066.4~1068.7)
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行香子
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 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 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 石中火、 梦中身。
虽抱文章, 开口谁亲。 且陶陶、 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 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 一壶酒、 一溪云。
搔首赋归欤, 南乡子 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 凉簟碧纱厨 何如? 一枕清风昼睡馀。 占得人间一味愚。 睡听晚衙无一事, 徐徐, 读尽床8~1086) 1068年 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 返京;任职史馆 1071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 任密州太守 1076年 任徐州太守 1079年 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 谪居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 书舍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东坡年谱
苏东坡年谱 (1)
1.北宋仁宗天圣元年至嘉祐八年(1023-1063 (3)
1.1.1036年东坡出生(12月19日) (3)
1.2.1054年娶妻王弗 (3)
1.3.1057年中进士母丧 (3)
1.4.1059年举家迁京都 (3)
1.5.1061年任凤翔判官 (3)
2.英宗治平元年至四年 1064-1067 (3)
2.1.1064 任职史馆 (3)
2.2.1065年妻丧 (3)
2.3.1066年父丧服丧 (3)
3.神宗熙宁元年至元丰八年(1068-1085) (3)
3.1.1068年娶王闰之 (3)
3.2.1069年返京 (3)
3.3.1071年11月-1074八月任职杭州通判 (3)
3.3.1.1073年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3.4.1074年11月至1076年11月任密州太守 (3)
3.4.1.1075年作《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3)
3.5.1076年 -1077年三月居住徐州 (3)
3.5.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
3.6.1077年-1079年3月任徐州太守 (4)
3.7.1079年4月-7月任湖州太守 (4)
3.8.1079年8月-12月入狱 (4)
3.9.1080年-1084年4月谪居黄州 (4)
3.9.1.1082年筑学堂号东坡居士作《前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
大江东去》 (4)
3.10.1084年4月-1085年3月往常州 (4)
3.11.1085年6月-11月往登州 (4)
3.12.1085年10月任登州太守 (4)
3.13.1085年10月-12月往京都 (4)
3.14.1085年12月-1086年7月任中书舍人 (4)
3.15.子主题 15 (4)
4.哲宗(1086年-1100年)元祐年间太后摄政(1086年3月-1093年8月) (4)
4.1.1083年6月-1089年2月以翰林学士制诰 (4)
4.2.1089年4月-7月往杭州 (4)
4.3.1089年7月-1091年2月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钤辖 (4)
4.4.1091年1月-8月任吏部尚书 (4)
4.5.1091年8月-1092年3月任颖州太守 (5)
4.6.1092年3月-8月任扬州太守 (5)
4.7.1092年9月-10月兵部尚书 (5)
4.8.1092年-1093年8月礼部尚书 (5)
4.9.1093年妻丧 (5)
4.10.1093年8月-9月调定州太守任河北军区司令 (5)
4.11.1094年3月-10月往惠州贬所 (5)
4.12.1094年10月-1097年四月谪居惠州 (5)
4.13.1097年4月-7月往海南 (5)
4.14.1097年7月-1100年6月谪居海南 (5)
5.徽宗1101-1125年太后摄政1100年1月-6月 (5)
5.1.1101年北返往常州 (5)
5.1.1.作品:自题金山画像 (5)
5.2.1101年7月28逝世 (5)
5.3.1126年北宋亡 (5)
1.北宋仁宗天圣元年至嘉祐八年(1023-1063
1.1.1036年东坡出生(12月19日)
1.2.1054年娶妻王弗
1.3.1057年中进士母丧
1.4.1059年举家迁京都
1.5.1061年任凤翔判官
2.英宗治平元年至四年 1064-1067
2.1.1064 任职史馆
2.2.1065年妻丧
2.3.1066年父丧服丧
3.神宗熙宁元年至元丰八年(1068-1085)
3.1.1068年娶王闰之
3.2.1069年返京
3.3.1071年11月-1074八月任职杭州通判
3.3.1.1073年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
4.1074年11月至1076年11月任密州太守
3.4.1.1075年作《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3.5.1076年 -1077年三月居住徐州
3.5.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6.1077年-1079年3月任徐州太守
3.7.1079年4月-7月任湖州太守
3.8.1079年8月-12月入狱
3.9.1080年-1084年4月谪居黄州
3.9.1.1082年筑学堂号东坡居士作《前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3.10.1084年4月-1085年3月往常州
3.11.1085年6月-11月往登州
3.12.1085年10月任登州太守
3.13.1085年10月-12月往京都
3.1
4.1085年12月-1086年7月任中书舍人
3.15.子主题 15
4.哲宗(1086年-1100年)元祐年间太后摄政(1086年3月-
1093年8月)
4.1.1083年6月-1089年2月以翰林学士制诰
4.2.1089年4月-7月往杭州
4.3.1089年7月-1091年2月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钤辖
4.4.1091年1月-8月任吏部尚书
4.5.1091年8月-1092年3月任颖州太守
4.6.1092年3月-8月任扬州太守
4.7.1092年9月-10月兵部尚书
4.8.1092年-1093年8月礼部尚书
4.9.1093年妻丧
4.10.1093年8月-9月调定州太守任河北军区司令4.11.1094年3月-10月往惠州贬所
4.12.1094年10月-1097年四月谪居惠州
4.13.1097年4月-7月往海南
4.14.1097年7月-1100年6月谪居海南
5.徽宗1101-1125年太后摄政1100年1月-6月5.1.1101年北返往常州
5.1.1.作品:自题金山画像
5.2.1101年7月28逝世
5.3.1126年北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