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保障应急广播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稳定、高效地播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及时获取重要信息,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等。
3. 适用范围:适用于应急广播系统在遇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确保安全播出的应急响应和处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广播安全播出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应急广播安全播出的组织、指挥、协调和决策。
2. 指挥部组成:(1)指挥长:由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领导担任。
(2)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3)成员:由应急广播播出单位、技术保障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
3. 指挥部职责:(1)组织制定、修订和完善应急广播安全播出预案。
(2)负责应急广播安全播出的全面指挥、协调和决策。
(3)负责应急广播安全播出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4.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应急指挥组:负责应急广播安全播出的指挥调度和现场协调。
(2)技术保障组:负责应急广播系统的技术保障和设备维护。
(3)信息发布组:负责应急广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广播安全播出的后勤保障工作。
三、应急响应1. 预警阶段:当预测到可能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广播安全播出指挥部应启动预警响应,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准备。
2. 应急响应阶段:(1)应急指挥组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技术保障组立即对应急广播系统进行检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3)信息发布组迅速收集相关信息,及时发布应急广播信息。
(4)后勤保障组做好应急物资、设备的调配和保障工作。
3. 应急处置阶段:(1)应急指挥组根据应急广播安全播出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技术保障组对应急广播系统进行抢修和维护,确保系统恢复正常。
(3)信息发布组继续发布应急广播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畅通。
广电网络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广电网络安全播出事件,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确保人民群众收听收看正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3.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4. 《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管理规定》5.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6.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国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传输网络运营商、节目制作单位以及相关管理部门。
四、事件分级根据事件对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影响程度,将广电网络安全播出事件分为以下四级:1. 特别重大事件:可能导致全国范围广播电视节目中断,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 重大事件:可能导致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节目中断,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 较大事件:可能导致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广播电视节目中断,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4. 一般事件:可能导致局部广播电视节目中断,对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五、应急响应流程1. 预警阶段: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网络安全播出事件的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应急响应阶段:(1)启动应急预案:发生网络安全播出事件后,立即启动本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响应工作。
(2)先期处置: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情况,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件扩大,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
(3)应急保障:确保应急物资、设备、技术支持等资源充足,为应急响应提供有力保障。
(4)信息发布:及时发布事件进展、处置措施等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3. 后期处置阶段:(1)恢复播出:尽快恢复广播电视节目正常播出。
(2)事件调查: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总结评估:对事件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广播电视作为国家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任务。
为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本预案旨在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和播出的安全、稳定和优质,依法规范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运行管理、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及其他相关行为,指导协调广播电视系统及视听新媒体正确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
二、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地方的应急预案要求,结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传输网络运营企业、视听新媒体等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责任单位。
四、组织指挥体系成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组织实施。
五、预防与预警1. 预防措施(1)加强对广播电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安全运行。
(2)制定并落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定期组织安全播出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4)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
2. 预警机制(1)建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和播出情况。
(2)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3)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六、应急响应1. 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级为最高级别,四级为最低级别。
广电安全播出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安全播出事故,保障广播电视传输安全、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国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传输网络运营商和相关单位。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健全安全播出预防机制,加强安全播出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安全稳定播出。
2. 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反应、及时处置。
3. 严格责任,落实到位:明确各级单位及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应急预案得到有效执行。
4. 信息公开,透明公开: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广电安全播出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事故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制定、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演练。
3. 应急处置小组由播出机构、传输网络运营商、技术保障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
五、事故预防与预警1. 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播出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建立健全安全播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4)开展安全播出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 预警机制(1)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安全播出风险;(2)建立应急值班制度,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六、事故应急处置1. 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小组应立即进行初步判断,确定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2. 启动预案根据事故性质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3. 应急处置(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隔离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2)启动应急保障措施,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安全稳定播出;(3)组织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4)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维护社会稳定。
广电安全播出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广电安全播出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听收看权益,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国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信号中断、播出故障、网络安全事件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指挥部成立广电安全播出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事故应急工作。
2.1.1 指挥部组成应急指挥部由广电行政部门、播出机构、技术保障部门、网络安全部门、宣传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2.1.2 指挥部职责(1)组织制定、修订和实施本预案;(2)负责应急指挥、协调和监督;(3)决定事故应急措施和处置方案;(4)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2 应急小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需求,设立以下应急小组:2.2.1 技术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技术处理、设备修复和信号恢复。
2.2.2 网络安全组负责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分析和应急处置。
2.2.3 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发布和舆论引导。
2.2.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运输和保障。
三、预防和预警3.1 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设备维护;(2)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3.2 预警机制(1)建立健全预警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机制;(2)密切关注气象、地质、环境等灾害预警信息;(3)对可能影响安全播出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四、应急响应4.1 事故报告发生安全播出事故时,事故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情况。
4.2 事故评估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组织专家进行事故评估,确定事故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广播电视播出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或意外事件,制定的一系列应对和处理措施。
其目的是确保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可靠性,保护广播电视产业的正常运行和公众利益的维护。
以下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的一般内容。
一、组织机构和责任人员1.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成立应急管理小组,由有关负责人组成,确保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处置。
2.应急预案编制人员:由专业人员编制应急预案,包括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
3.应急预案责任人员:明确应急预案的责任人员,包括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等。
二、预案内容和要求1.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处置流程、应急措施、应急装备、应急演练等。
2.应急处置流程:按照事件发生、紧急处理、信息报送、后续处理等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行动和责任。
3.应急措施:如迅速调整直播节目内容、发出紧急通知、采取紧急避免程序等,确保播出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应急装备:包括应急广播设备、应急通信设备、应急模拟设备等,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启动、运行和使用。
5.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三、不同类别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1.自然灾害类突发情况:如地震、洪水、火灾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提供信息,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2.人为因素类突发情况:如恐怖袭击、网络攻击等,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保障广播电视正常播出。
3.突发公共事件类突发情况:如突发疫情、社会事件等,应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防范措施。
四、应急通信机制1.内部通信机制:建立起内部通信网络,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和及时传递。
2.外部通信机制:与相关机关和单位建立应急联络机制,分享信息、协作应对。
3.公众通信机制:建立公众通信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回应公众关切,保持公众的参与和信任。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一、概述为了保障广播电视广播、传输和发布过程中的安全,防范事故发生,保障广大观众的安全,本单位编制了这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该预案主要用于指导广播电视系统应对各种播出安全事件的预警、预防、处置和救援工作,以减少事故对广播电视播出的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主要适用于本单位广播电视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临时工作人员和访客,主管单位、安监、工会等客观评价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和人员。
三、应急预案的管理为了保证广播电视系统的应急预案的实施,本单位设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改、协调、宣传和组织实施广播电视系统应急预案,并分配各项任务。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由本单位相关部门领导、应急科技专家、应急救援人员、医务人员等组成。
四、应急预案的预警和预防工作4.1 预警工作本单位建立的预警系统对本单位广播电视系统所有相关领域进行预警,主管部门在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即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力量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领域进行调查和检查,确保正常情况下所有设备运行良好。
4.2 预防工作本单位广播电视系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建立、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广播电视系统没有安全漏洞。
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掌握危机处理技巧,在预防、发现和处理安全事故时,能够快速响应,及时处置。
五、应急预案的处理和救援工作5.1 应急处理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应尽快组织应急处置小组进行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处理小组的组成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包括技术人员、医生和应急专家等,他们应根据应急预案的步骤进行配合,让所有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5.2 应急救援在应急处置阶段,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要尽最大努力运用所有可能的救援资源,组织救援队伍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应急救援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救援措施:(1)人员疏散:启动应急疏散计划,迅速疏散人员,并保证疏散路线通畅。
广播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保障广播安全播出,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包括有线、无线、卫星等传输方式。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3. 责任明确,措施到位;4. 信息畅通,及时报告。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广播安全播出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县广播安全播出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广播安全播出应急工作。
五、预防和预警机制1. 建立健全安全播出信息收集和报送制度,及时掌握安全播出相关情况。
2. 加强对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3. 定期开展安全播出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应急响应1. 一级响应(1)当发生重大安全播出事件时,立即启动一级响应。
(2)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安全播出。
2. 二级响应(1)当发生较大安全播出事件时,立即启动二级响应。
(2)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安全播出。
3. 三级响应(1)当发生一般安全播出事件时,立即启动三级响应。
(2)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安全播出。
七、应急处置措施1. 处理故障(1)迅速查明故障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2)如无法排除故障,及时切换至备用设备或备用信号源。
2. 保障传输(1)确保广播电视信号稳定传输。
(2)如传输出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恢复传输。
3. 信息发布(1)及时发布安全播出相关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2)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八、后期处置1.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 加强安全播出设施建设,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应急预案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
为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确保广播电视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有效支持,增强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条例》和《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发射台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公司。
二、工作原则
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信息共享和综合防范的原则,建立任务明确、责任落实、信息畅通、反应及时、处理果断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工作体系。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危害信息的收集
1.安全播出指挥部要与县防范办、公安等有关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时获取危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境内外信息动态,及时做好防范工作。
2.各播出和传输机构要及时跟踪各上级广电机构的值班电
话、跟踪各有关投诉受理中心收到的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相关的举报信息。
(二)预防
1.预防警戒工作。
在安全播出重要保障期,各安全播出机构加强预防警戒工作,强化各项预防和保障措施,县广播电视前端机房必须严格执行延时使用规程和导播制度。
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发射台、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公司要做好日常守护和巡查工作,严防插播和停播事故,确保"零插播、零停播"。
各播出机构在重要播出时段,做到"眼不离屏,耳不断音,手不离键"。
2.预警信息工作。
安全播出指挥部注意接收国家广电总局,自治区、市局预警信息,并通知所属单位做好防御准备。
3.技术保障工作。
各播出、传输机构要加强播出、传输、监测等安全播出技术保障工作,保证安全播出系统设施工作状态的稳定可靠,确保广播电视节目不间断,高质量播出与传输、覆盖,确保各项应对措施全面有效。
4.应急物资准备工作。
各播出机构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准备安全播出的备用器材、设备和相关物资。
5.通信交通保障工作。
各播出机构要做好应急通信交通保障,确保第一时间通信畅通,确保预警信息发布﹑监测信息反馈和调度指挥指令下达及时畅通,确保应急抢险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到达现场处理。
四、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一)报告
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发生单位必须立即向指挥部报告,报告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频率(频点)、节目、事件处理过程、原因、性质、影响范围、造成的损失、防范改进措施等项内容。
指挥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安全播出指挥部值班领导报告。
(二)核实
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安全播出指挥部要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确证,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事态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并将情况及时报告上一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机构。
(三)启动预案
突发事件报告一经核实、确证,安全播出指挥部立即启动实施安全播出预案。
各工作机构人员应迅速组织到位,立即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四)资料收集与情况反馈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事发播出、传输机构要保留突发事件发生与处理的各种原始资料。
五、安全播出应急方案
(一)模拟电视信号前端机房应急方案
1.及时启用相应的广播电视设施设备。
按规定调整节目播出安排,发布紧急报警信息,确保紧急状态区域内广播电视的播出
与覆盖。
2.要以最快的速度查明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突发事件原因,并迅速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抢修。
3.各播出机构必须启用多种信号接收手段。
包括所有的卫星、无线、有线、微波等备用信号源。
密切关注,迅速反应,保证随时切换信号源。
4.尽快与公安部门取得联系。
在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后的第一时间内,口头向市广电局报告处理情况,随后迅速书面报告。
5.安全保证期实行县广播电视台领导带班和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制度,加强机房周边巡视,机房所有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
(二)数字电视信号前端机房应急方案
1.保证前端信号。
前端信号包括三大信号:卫星信号,本地自办节目信号,自治区、市多路微波传输信号。
(1)卫星信号保障
主信号采用卫星监测仪控制的中星6B和鑫诺三号的信号,当监测到某一信号受干扰侵入时自动关断该频道的调制器。
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进行重要保证,其主信号采用网络光缆信号。
中星6B和鑫诺三号的卫星信号作第一和第二备份。
可备份包括中央一套、内蒙古卫视等六个主要频道。
当某一个台受不明信号干扰或黑屏时,可立即关断该台节目的卫星接收电源,并切换到相应的备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