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专题五 乡土地理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特色专题 乡土课件课件

3.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在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 及西南沿海地区;稀疏地区主要在粤北山区。城市化水平高, 但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外来人口多,深圳 为移民城市。 (2)文化: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3)建筑:骑楼、客家土屋等特色鲜明。 (4)旅游:海陆景观兼备,四季皆宜,可进入性强,接近消费市场, 地区接待能力强,发展潜力大。 (5)交通:广州自古是我国的南大门,有京广、京九南北向铁路, 海陆空交通便利。
附:广东省乡土地理
目录
本讲目录
核
随
心
堂
归
演
纳
练
重
同
难
步
突
测
破
评
目录
核心归纳重难突破
考点一 地理状况 典题导入
[典题1] 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处回归沙漠带,但却呈现出一片 生机的“绿洲”。据此回答(1)~(3)题。 (1)广东省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原因是( ) ①虽属于干旱地区,但河流众多,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 水源 ②夏秋季节,常有台风雨缓解副热带高压控制所造成的 旱情 ③濒临太平洋,深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④地处低纬度,信风可带来丰沛降水
目录
(3)广东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有利条件:广东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 (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少雨;水源和热量充足,土壤深厚肥沃. ②不利条件:降水集中,常出现洪涝灾害;水利工程量大,投资多. (4)广东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广东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终年不冻、水力资源 丰富,支流众多,河网密布,汛期多集中在夏季;原因:广东西北部 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中南部为低地平原地形,年降水量大,且集 中在夏季。
中考地理第十四章乡土地理乡土地理知识点复习

中考地理第十四章乡土地理乡土地理知识点复习乡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乡村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经济产业等方面的知识。
乡土地理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还可以增加我们对乡村文化的认识。
以下是中考地理第十四章乡土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复习。
一、乡村地理环境1.地貌特点:乡村地区的地貌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等,具有较为平坦或起伏的地势。
2.气候特点:乡村地区的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性气候两种,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有重要影响。
3.水资源:乡村地区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十分重要,主要有江河湖泊、地下水等。
二、乡村经济产业1.农业:乡村地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产业,其中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
种植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和蔬菜水果种植等;养殖业主要包括家禽养殖、畜牧养殖等。
2.农业机械化: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实现机械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益,减轻了劳动强度。
3.农村工业: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些农村工业,以食品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乡村旅游: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农村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
三、乡村人文景观1.传统建筑:乡村地区保留了很多传统建筑,如四合院、土楼等,这些建筑代表了乡村人文历史和文化。
2.乡土文化:乡村地区有着独特的乡土文化,包括民俗风情、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
3.小城镇:乡村地区的小城镇是农村地区的行政中心和商贸服务中心,对农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设施。
4.乡村生活:乡村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简朴,以农业和渔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保持了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
四、乡村发展与问题1.乡村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乡村的面貌和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
2.乡村问题:尽管乡村地区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村环境污染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乡土地理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乡土地理精品课件新人教版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量的人口迁往东南沿海地区,这种现象当时被称为“孔雀东南飞”,作为人口输出大省的安徽也存在这种现象,但上个世纪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孔雀”改向“东飞”,近年又明显出现了“孔雀回巢”的现象。
据此回答1~2题。
1.安徽由“孔雀东南飞”转向“东飞”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差异有关,导致其差异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向乙地②乙地腹地范围小于甲地③乙地区城市等级结构较合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④甲地的科技实力、产业基础处于优势A.①③B.②④C.②③ D.①④2.对“孔雀回巢”的原因不.合理的解释是( ) A.安徽接受了东部、南部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很多就业机会B.外出的“孔雀”回家乡投资创业C.安徽的商品房价格较低,生活成本低D.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答案:1.B 2.D安徽省气象台预报,受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影响,8月29日安徽省继续出现雷阵雨天气,全省气温明显下降。
同时,安徽省国土资源厅8月29日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据此回答3~4题。
3.在此期间,影响安徽省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4.关于此次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皖南山区可能发生地震B.淮北平原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C.淮北平原可能发生暴雨洪涝D.大别山区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答案:3.B 4.D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的“三农”问题越来越严重、产业结构转换越来越困难、资源被拉空现象越来越突出,区域经济发展排序发生了重大变化,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在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夹击”下,正在塌陷!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材料2:安徽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大省,劳动力充足,煤铁自然资源丰富,既“东张”又“西望”,一方面积极融入东南沿海,另一方面渴盼与中部其他省份一道崛起。
2023年中考复习 广东乡土地理课件(共15张PPT)

Grammar--it 用法小结
Appreciation: 1.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2.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泼水).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 It takes three generations (代) to make a gentleman.
it 同名同物 that 同名异物 特指= the +n.(单数) one 同名异物 泛指=a/an+n.(可) those 同名异物 特指 =the+n.(复数) ones 同名异物 泛指 (可复)
1. We think it our duty to clean our classroom. 2. I felt it no use arguing with him. 3. They found it difficult that they would finish their work in two days. 4. I consider it very interesting to study English. 5. He made it a rule that we should keep silent in class.
4:IT用在强调句中
强调句结构:It is / was + 被强调部分(主,宾,状语) + that /who+ 剩余部分 一般疑问句:Is /was it + 被强调部分(主,宾,状语) + that/who + 剩余部分 特殊疑问句: Wh- + is / was it that + 剩余部分? 固定强调句式:It was not until … that…(直到…才…)
乡土地理知识汇总

乡土地理知识汇总一.地理位置1.描述河南的纬度位置,评价其优越性。
大致位于32°N-36°N之间,北部为暖温带,南部为亚热带,中纬度优越性:冷热适中,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
2.描述河南的海陆位置,评价其优越性。
地处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半湿润和湿润地区优越性:降水适中,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
3.描述河南的相对位置,评价其优越性。
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优越性:既利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又便于利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丰富资源,在全国的经济格局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二.自然环境1.说出河南的地形地势特征。
①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②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地势起伏大,东部起伏小。
2.说出河南的河流特征。
受地势影响,向东北,东,东南,南四个方向呈辐射状展布。
3.说出河南的气候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东西温暖湿润。
三.人文环境1.说出河南的自然资源特点,分析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类型齐全,总量丰富,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人口众多,资源人均不足,会导致资源的相对短缺。
2.分析河南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说出解决措施3.河南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区,要注意适量开采。
4.主要气象灾害——旱涝治理措施: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主要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在西部山区措施:植树造林,保持水土5.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量多。
人口问题:老龄化——措施:二孩儿政策,延迟退休等。
6.说出河南的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特点:分布不均,东密西疏自然原因:①东部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②东部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原因:①东部交通便利;②东部开发历史悠久7.河南是农业大省,耕地主要是旱地,水田分布在南阳、信阳等地,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
乡土地理复习

铁路运输是湖南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湖南省的铁路纵横交错。南北向的有京广线、洛湛线、焦柳线以及武广客运专线;东西向的有石长线、浙赣线——湘黔线、湘桂线、渝快线。湖南省的重要铁路枢纽有:株洲、长沙、怀化、衡阳、娄底等城市。株洲——湖南最大的铁路枢纽;怀化——火车拖来的城市。
二、人口与民族
2006年末,湖南省总人口数为6768万,是我国人口较多省份,排位第七人口密度约320人每平方千米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大大超出国平均水平。
湖南为多民族省份。主要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
三、山地丘陵为主要的地形
湖南省东西南三面峰峦起伏,地形高峻,中部多丘陵.盆地.北部为平原总体上看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八、工业分布
湖南工业主要集中在“一点一线”地区。一点是指长株潭城市群,“一线”是指京广线湖南段。自北而南,重要工业城市有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和郴洲。
特色产业有湘绣、醴陵陶瓷、浏阳烟花爆竹。
九、高新技术产业
湖南拥有长沙、株洲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岳麓山高科技园又称麓谷,是长沙高新区的核心园区。
十、日新月异的公路运输
经过湖南的国道干线有:
首都放射线:106国道(北京—广州)、107国道(北京—深圳),连接我省重要城市岳阳、长沙、湘潭、衡阳、郴州。
南北纵线:207国道 209国道纵贯湘西、湘中。
东西横线:319国道 320国道 322国道。
致富之路
随着常(德)吉(首)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湖南省13个市州中心城市与省会长沙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接。湖南已形成“4小时经济圈”,全面进入高速公路时代、踏上经济腾飞之路。
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云南省乡土地理课件

PART 02
云南省地形地貌及气候特 点
REPORTING
高原山地地形地貌
地形以高原为主,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 降。
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94%,其间散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盆地(坝子)和 河谷。
最高点为滇西北的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河口瑶族自治县境 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海拔76.4米。
特色农产品
云南省以普洱茶、云烟、云药、云花 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其 中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越陈 越香的品质而著称;云烟以其优质的 原料和精湛的加工工艺而闻名;云药 以三七、天麻、重楼等为代表的道地 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云花则以 斗南花卉市场为龙头,带动了全省花 卉产业的发展。
PART 05
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
通过教育、文化活动和媒体等多种途径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如学校开设民族语言课程、 举办民族节庆活动、拍摄民族题材电影等。
PART 06
云南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 发展战略
REPORTING
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剖析
生态环境现状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拥有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云南省的生态 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
经济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旅游业、农业、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和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
特色产业
云南省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形成了多个特色产业。如旅游业以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为主要特色;农 业以茶叶、花卉、水果等为主要产品;工业则以烟草、能源、化工等为主导产业。此外,云南省还拥有丰富的中 药材资源,中药产业也是其特色产业之一。
中考地理总复习乡土地理课件

考题·初做诊断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河西走廊及其兰州附近黄河段的 地理位置和主要自然地理特征。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甲河属于 内流河,该河流出祁连山脉后,径流量沿程逐渐减少,原因是该河流 补给的高山冰雪融水逐渐减少。第(2)题,图中的黄河段属于其上游, 兰州附近黄河段兴建了许多水电站。主要原因是该河段地形险峻, 山势陡峭,峡谷绵延,水流湍急,总落差1 3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资源。第(3)题,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联系我国 东部地区与新疆、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的重要经贸通道,其中嘉 峪关是重要的军事要塞;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兰新铁路线)经过此地。
考题·初做诊断
2.文博会开幕期间,下列甘肃省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B)
A.甘南草原草长莺飞
B.陇原大地瓜果飘香
C.河西走廊桃红柳绿
D.庆阳各地白雪皑皑
3.游客从敦煌市区赴西千佛洞旅游,两地距离约 ( C )
A.5千米
B.15千米
C.30千米
D.50千米
解析 第2题,考查了甘肃的气候与自然景观。9月20日是甘肃省的
第22讲 乡土地理
考点·预览解读
中考地理乡土知识12问 纵观甘肃省近年来各地地理中考和学业考查,乡土地理内容有所 增加。乡土地理试题契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关心家乡 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 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 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中考乡土地理的复习成了近年来同学们关注的中考地理热点,我 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复习思路,突破这一复习热点和难点。 全国各地的地理中考,也越来越注重乡土内容,所以提醒大家,一 些家乡的基本地理概况是应该知道的,但也没必要去背诵一些细枝 末节。 对照下面问题,一一梳理,看看对自己家乡的地理知识知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
※二、教学课题:复习课——乡土地理(五)
※三、教材分析:
乡土地理是地理学科必学的知识,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属毕业学业考试必考的内容。
※(一)学习目标:
复习内容有:1、湖南省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和名族;2、湖南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3、湖南省的农业和工业;4、湖南省的交通运输和旅游:5、湖南省的城镇、商业和文化业。
※(二)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紧扣课本梳理知识点、结合复习指导上的达标练习重点讲解学生难做的题目。
※(三)教学难点
重在理解与应用
※四、学习指导:
空间思维的认知方法:地理学强调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综合分析与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即适用于地理学科领域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对提高一般认知能力有帮助,但其作用更明显的表现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之中;
※五、教学设计:
※(一)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湖南省地方文化常识教材、2015版毕业学业考试指导
※(二)教学程序及时间分配:
第一板块:必备知识梳理
一、地理位置:湖南位于祖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是祖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
由于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
请同学们掌握湖南的邻省。
现行行政区区划:湖南现有13个省辖市、1个自治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
二、地势特点: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西、南三南峰峦起伏,山岭相连。
东有幕山脉和罗霄山脉,西有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南有南岭山脉,中部是低山和丘陵,北部是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阔平原,即洞庭湖平原。
全省地势恰是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雪峰山是湖南东西两部分自然和经济的重要界线。
三、湖南的主要自然灾害:山地灾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湖南主要的气候灾害有寒潮、干旱、洪涝、冰雹、龙卷风等。
四、铁路干线:四纵四横:四纵是指焦柳线、京广线、洛湛线、武广客运专线。
四横是指浙赣——湘黔线、湘桂线、石长线、渝怀线。
主要铁路枢纽有株洲、怀化、长沙、衡阳等。
穿过邵阳市的是:洛湛线和娄邵线。
五、高速公路:潭邵高速公路(湘潭——邵阳)、邵怀高速公路(邵阳——怀化)上瑞高速公路(上海——云南瑞丽)等。
六、湖南航运的北大门——城陵矶。
城陵矶位于岳阳市区的北端,洞庭湖水在此汇入长江。
它是湖南航运的北大门。
七、主要旅游景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因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和保护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国家历史名城——长沙、岳阳。
国家地质公园——崀山:崀山景区位于邵阳新宁县,是“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伟人故里——韶山。
韶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中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之一。
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长株潭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简称,它们地处湘江下游。
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九、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常德:常德是湘西北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之一,现在城区街道宽阔、整洁,交通秩序井然,市民素质高,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十、烟花之乡——浏阳。
十一、农业: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和淡水养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是主要的传统农业生主部门。
十二、有色金属之乡:湖南素称“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钨、锑、储量居全国榜首,钒、铷列全国第二,锡、汞、铅、锌居全国前列。
在清朝时水口山和锡矿山分别有“铅都”、“锑都”之称。
十三、工业以冶金、食品、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建立了长沙、株洲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二板块:达标练习讲解
P72第10题 P73第12、14 题P74第3题
P75第7题 P76第10题。
第三板块:复习反馈
1.湖北、湖南的主要粮食作物都是()
A.小麦 B.谷子 C.水稻 D.玉米
2.株洲是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它是()
A.京九线与浙赣线交汇点 B.京广线与浙赣线交汇点
C.焦柳线与湘黔线交汇点 D.焦柳线与浙赣线交汇点
3.7.湖南省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A.干旱
B.洪涝
C.泥石流
D.寒潮
4、中国丹霞·崀山成功申遗,彰显了湖南人“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精神。
崀山位于()
A.张家界
B.衡阳
C.常德
D.邵阳
5、位于湖南省西部的雪峰山脉,是我国哪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的组成部分()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6、为了促进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三市采取了相关措施,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A.为减轻用电紧张的状况,三市加大火力发电的规模
B.三市联合在湘江进行季节性禁渔
C.三市关闭一批重污染、高能耗的企业
D.利用现代科技改善企业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
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家住长沙的小明要乘火车到张家界旅游,最近的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完张家界后,小明乘火车到永州姑姑家度假,走最近路线,沿途要经过______ ___线—________线—________线。
(2)浙赣线—湘黔线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湖南省的重要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质污染已成为洞庭湖当前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
现在被称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被大小100多家造纸厂包围。
多年来,造纸厂、化工厂等产生的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到湖中,鱼虾死亡、恶臭扑鼻,老百姓怨声载道。
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在洞庭湖越冬的水鸟,无论是总量还是单一鸟种都明显下降。
2006年底,湖南省政府下决心从关停小造纸厂开始,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治污风暴”。
材料二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长江来水和湘、资、沅、澧四水带来的泥沙在湖泊中淤积,降低了湖泊的调蓄能力;二是长江来水和湘、资、沅、澧四水在洞庭湖汇合,受到洞庭湖口长江高水位的顶托;三是盲目的围垸垦殖,使泄洪流量和调
蓄容积逐年减少。
(1)洞庭湖区洪涝灾害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解决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
(2)如果在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各支流上修建蓄洪、分洪工程,可以缓解因材料二中第___条原因带来的压力。
(3)被称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现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洞庭湖的以上现状,你认为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两条)
※六、习题设计:
1、作业布置:完成复习指导上未做完的题目
※七、教学反思
1、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情况:
2、精彩之处:
3、不足之处:
4、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