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东人对孔孟之乡的无比失望

合集下载

山东事业编考试综合写作范文

山东事业编考试综合写作范文

山东事业编考试综合写作范文在齐鲁大地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山东事业单位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各个领域,为山东的发展添砖加瓦。

而我们这些渴望投身其中的人,就像是一群怀揣梦想的探险家,正在为了那片名为“事业编”的神秘宝藏全力以赴。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在山东事业编的舞台上大展身手,实现自己的价值。

热爱,是我们踏上这条征程的第一动力。

您想啊,如果对一份工作没有热爱,那每天上班就像上刑场一样,苦不堪言。

就像山东的传统手工艺人,那些剪纸的大妈、做风筝的大爷,为啥能把这些手艺传承下去呢?那就是热爱啊!对于我们考事业编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山东的事业单位涵盖了教育、医疗、文化等众多领域,无论是想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还是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或者是传播文化的工作者,都得先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可能的职业。

比如说在教育领域,要是您不热爱教育事业,面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估计一天都坚持不下来。

但要是您热爱教育,看到孩子们一点点进步,就像看到自己精心培育的小树苗在茁壮成长,那心里的成就感可就别提多高了。

有了热爱还不够,我们还得有实干精神。

山东可是出了名的实干家的摇篮。

您看那些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农民伯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种出了山东的大苹果、大花生,这就是实干。

在事业编的工作中,实干更是关键。

要是您考进了医疗单位,光有一腔热血可不行,还得能熟练掌握各种医疗技能,实实在在地为患者减轻痛苦。

不能像那赵括似的,只会纸上谈兵。

咱得脚踏实地,从每一个小任务做起,把每一个文件处理好,把每一次和群众的沟通都做到位。

就像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砖稳稳地砌,才能盖出坚固又漂亮的大楼。

创新也是我们在山东事业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山东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我们不能老是抱着老祖宗的东西吃老本。

就像青岛的海尔集团,人家为啥能在全球家电市场闯出一片天?那就是不断创新呗。

在事业编的工作中,创新思维能让我们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开辟出全新的道路。

如果您在文化单位工作,怎样把山东的传统文化用现代的方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这就需要创新。

了解山东人

了解山东人

了解山东人你了解山东吗?了解山东人吗?看看下面就知道山东是什么样的了一,山东人的老乡观念特别强。

山东有句话叫: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两个本来萍水相逢的人,只要一说是老乡,就会顿时去掉戒心,无话不谈。

因此,跟山东人打交道,设法扯上老乡关系,或者通过老乡引荐,往往会收到很特殊的效果;二,无论多大的官,无论多有钱,每到年底,在外的山东人都会想办法赶回老家,就好象不回家过年,是一件天大的遗憾。

这一点,胶东半岛的人尤甚;三,山东话分济南话和胶东话2大分支。

山东17个地市,每个地市都有自己的方言,由2大分支衍生。

而且,每个地市的每个县,甚至每个县的不同乡镇,方言都有明显的区别。

大多数山东人很难改掉自己的方言,这种对方言的迷恋,反应出山东人浓厚的乡土情结。

因此,除非是职业要求,一般山东人很难割舍自己的家乡话。

四,山东人的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忠诚度比较高。

山东人的忠君思想延伸到日常的百姓这里,就是对自己的上司忠诚。

进一步推而广之就是对朋友忠诚。

因此,山东人出卖朋友的人极少,一旦被发现,就会为人所不齿。

中国政界有句话,叫山东人保边疆。

大家可以看一下,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黑龙江省委书记等这一圈中国边疆省份的一把手无一不是山东人。

五,山东人还有一个特点是重名轻利。

在这点上,大概跟上海人正好形成鲜明对照。

对山东人来说,利益当然是不可忽视的,但面子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面子与利益形成冲突,我相信,大多数山东人会忍痛舍利而求面子。

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这里所说的面子,并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虚荣摆阔之类的东西,而是一种以精神上的或者说是人格方面东西为主的混合物。

比如,你帮别人做了事,别人给你一定的酬谢,按理说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绝大多数山东人会因为担心落个贪利的臭名,而百般拒绝。

再比如,朋友之间小聚,不论什么原因,山东人到最后往往会争着埋单。

不是山东人不爱财,而是山东人爱面子胜过了一切。

齐鲁之邦 孔孟之乡

齐鲁之邦 孔孟之乡

齐鲁之邦、孔孟之乡——山东省记得小时候山东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天南地北山东人】,当时经常看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的山东游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思乡之情,因为当时还比较小也没有出过山东省,所以对此情景很不能理解,转瞬间,我已在西安的一所学校上大学,学校学生超过万人,而山东人却只有十几个,每当听到其他省份的同学用他们的方言在举办老乡会时,我心中总是有些许的伤感……山东人素来以直爽、仗义、吃苦耐劳等优秀品格在全国各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每当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时,我总是会特别自豪的告诉他们我是山东人,在向他们介绍山东时,我总是会滔滔不绝,说很多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自己介绍的不够详细不够好,因此很久之前我就想搜集一些正规的书籍资料写一篇关于介绍山东省的文章,但一直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这次利用放假在家的机会,这个想法终于实现了,下面我将主要围绕大家感兴趣的山东历史文化、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三个方面来介绍山东省,希望大家能坚持看完,了解山东,喜欢山东,有机会去山东游玩……泰山巍巍,黄河滚滚,齐鲁之邦,孔孟之乡,迷人的胶东沿海,辽阔的鲁东平原,这里是我们可爱的家乡——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又称“齐鲁之邦”。

“齐”和“鲁”是3000多年前周王朝两个诸侯国的名称,齐国以营丘(今临淄)为都城,鲁国以曲阜为都城。

齐鲁两国的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曾经涌现出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孔子、孟子、孙武、墨子等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

因此,后来的人们就把山东省称为“齐鲁之邦”,“鲁”也成了山东省的简称。

山东素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然对中华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发挥着重大影响。

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国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

东夷族首领太皞、少昊、舜、后羿、皋陶、伯益,思想家孟子、墨子,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发明和手工艺家鲁班,神医扁鹊,军事家诸葛亮,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小说家蒲松龄,农学家汜胜之(著有《汜胜之书》)、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王祯(著有《农书》),陶朱公范蠡,理财家刘晏,重要谋臣姜子牙、曹参、房玄龄,脉学创始人王叔和,文学理论家刘勰(著有《文心雕龙》),风俗画家张择端(作品《清明上河图》)等,都以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卓越贡献而载入史册。

外国记者眼中的孔孟之乡

外国记者眼中的孔孟之乡

外国记者眼中的孔孟之乡山东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货源地,也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枢纽。

如今,畅通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更是进一步扩大了山东的“朋友圈”。

,山东半岛探入渤海和黄海,。

就在这片沃土上,由山东省9月28日至30日拉开序“新时代、新动能、新儒商、新愿景”为主题。

参“湖光泉韵”济南明湖秀演出中大饱眼福,、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规划展和山东老字号特色产品展示区等主题特色活动中了解。

,9月5日到9日,、中国报道杂志社联合组织举办,青岛、“印象山东·探访儒家文”——国际媒体专栏作家山东行采访活动。

5天的活动中,来自欧洲新闻图片社、葡萄牙通讯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等9家国际媒体的10名、淄博、济宁曲阜等地,参访了、青岛港、中德生态园、硅元陶瓷、领尚琉璃等企业,也深入“孔孟之乡”的济宁市,寻三孔、习儒学,体验儒家文化礼仪。

他们既为“复兴号”代表的“中国速度”、青岛港自动码头展现的“中国效率”而惊叹,更对高超精湛的陶琉工艺和孔孟儒学博爱包容的思想心怀敬意。

礼乐浸润的文化山东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称。

春秋战国时期,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发明家,出生和汇聚到这片土地之上,逐步创建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

国际媒体专栏作家一行走进孔子的故乡——济宁曲阜,孟子的故乡——济宁邹城,深入探寻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及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济宁曲阜,记者们沿着至圣先师足迹,一路探访孔庙、孔府、孔林。

他们都深深陶醉在浓浓儒家文化中。

来自希腊的记者齐思源告诉记者,虽然孔子生活在2000多年前,但《礼记·礼运》的出现源于人们的饮食行为,而最早起源于人类献享于鬼神的祭祀活动,祭祀中的仪式规范经过确定最终形成制度,国际媒体专栏作家们在山东济宁曲阜尼山圣境体验汉代食礼文化。

孔子故乡中国·山东89区域中德生态园是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德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篇一:齐鲁之邦孔孟之乡齐鲁之邦、孔孟之乡——山东省记得小时候山东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天南地北山东人】,当时经常看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的山东游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思乡之情,因为当时还比较小也没有出过山东省,所以对此情景很不能理解,转瞬间,我已在西安的一所学校上大学,学校学生超过万人,而山东人却只有十几个,每当听到其他省份的同学用他们的方言在举办老乡会时,我心中总是有些许的伤感??山东人素来以直爽、仗义、吃苦耐劳等优秀品格在全国各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每当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时,我总是会特别自豪的告诉他们我是山东人,在向他们介绍山东时,我总是会滔滔不绝,说很多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自己介绍的不够详细不够好,因此很久之前我就想搜集一些正规的书籍资料写一篇关于介绍山东省的文章,但一直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这次利用放假在家的机会,这个想法终于实现了,下面我将主要围绕大家感兴趣的山东历史文化、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三个方面来介绍山东省,希望大家能坚持看完,了解山东,喜欢山东,有机会去山东游玩??泰山巍巍,黄河滚滚,齐鲁之邦,孔孟之乡,迷人的胶东沿海,辽阔的鲁东平原,这里是我们可爱的家乡——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又称“齐鲁之邦”。

“齐”和“鲁”是3000多年前周王朝两个诸侯国的名称,齐国以营丘(今临淄)为都城,鲁国以曲阜为都城。

齐鲁两国的经济、文化十分发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曾经涌现出许多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孔子、孟子、孙武、墨子等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

因此,后来的人们就把山东省称为“齐鲁之邦”,“鲁”也成了山东省的简称。

山东素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仍然对中华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在世界上发挥着重大影响。

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国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

见不得别人好案例朱

见不得别人好案例朱

见不得别人好案例朱01大家还记得朱之文吗?2011年,一档地方草根节目中,42岁的农民朱之文站在台上,准备唱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

大家一看台上这人,其貌不扬,穿得也破破烂烂,都没抱啥期待。

可他一开嗓,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洪亮的声音,真的是他发出来的?”评委不信。

非说朱之文是专业歌舞团的,故意穿成这样,还掐了伴奏,让他清唱。

朱之文只好清唱了一段,这才证明了自己。

就这样,这副好嗓音一传十十传百,一夜之间,朱之文火了。

全国人民都知道,在山东菏泽单县,有一个很会唱歌的农民。

因为登台时,总穿着一身绿色的军大衣,大家还给朱之文起了个名字——“大衣哥”。

朱之文说,自己穿军大衣是因为收入少,50块钱的军大衣是他最好的衣服了。

当时的朱之文,确实挺穷的。

平时种种庄稼,地里不忙的时候,就去济南打工。

爬到40层的高楼,给人家立竿,即使这样,一年下来的收入,也不足5000块。

家里还住着简陋的土坯房,每逢下雨屋顶就漏水。

可他的穷日子,也随着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戛然而止了。

一唱成名后,朱之文商演不断,后来他还参加了《星光大道》和春晚,名气更大了,身价也水涨船高。

可这边朱之文在全国出了名,那边就有一群人“坐不住”了。

谁呢?朱之文的同村村民。

对于朱之文的走红,很多村民表示惊讶,他们嘴里不停叨唠着,“谁能想到呢,谁能想到他有今天?谁也想不到。

”02要知道,一夜成名之前,朱之文在村子里,很不受待见。

他从小就喜欢唱歌,走到哪儿都唱两嗓子。

可村民嫌他烦,没人愿意听,朱之文就自己对着鸡唱。

大家看他这样,和个神经病似的。

在背后偷偷议论他,都说,“每天不务正义,就知道鬼哭狼嚎的”,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三大嘴”。

朱之文的朋友说,“在村子里,你一问三大嘴,大家都知道,你说朱之文,没人知道。

”连名字都不配拥有。

人善被人欺,没本事被人欺,人性使然。

可朱之文不受待见就算了,他儿子也跟着“遭殃”。

有一次朱之文的儿子想和其他男孩一起玩儿,其他孩子不让,还嘲笑他说,“你快和你爸回家唱歌去吧!”说起来,朱之文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2024年中考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

2024年中考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

山东省威海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

《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以德治国•以民为本C.以礼治国•以法为教D.崇德尚贤“兼爱”“非攻”2.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

公元前60年,西汉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轮台古城遗址位于我国的()A.西藏B.甘肃C.内蒙古D.新疆3.《中国墓室壁画史论》一书认为,北魏迁都促使北朝墓室壁画由“平城模式”演变为“洛阳模式”,其突出特征如下表。

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特征一:石质葬具的流行特征二:孝子图画像的流行孝子图画像以及类似的道德劝解主题画像普遍存在受汉代祠堂影响,在墓葬中出现仿建筑型石棺和石床A.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B.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4.谚语、民谣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具有史料价值。

某朝代出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等谚语、民谣。

该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下面四幅插图记载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

这些插图出自()A.《天工开物》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D.《齐民要术》6.《国是三论》一书评论道:“中国面临大海,文物制度久已发达,人民所需无一不足……因此,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有自傲自大之风,不愿主动求市场与知识于海外,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

”据此推断中国“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是因为()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7.如图纪念章正面刻有拿破仑三世像,背面刻有塘沽、张家湾、八里桥、北京等重要战役的地点,正反面均缝有北京的字样。

水浒文化与山东性格

水浒文化与山东性格

水浒文化与山东性格在中国人的想象里,山东人天然与“好汉”结缘。

脱胎于水浒文化、运河文化,一个个真实或虚构的人物,构成了山东性格的载体。

儒家文化驾驭之下的武林文化,如何在山东生息数千年,又如何融入到社会大潮之中,值得我们深入齐鲁大地,去探究虚实。

“人人都是二哥”:山东人的“尚武”精神山东人有尚武情怀,晏婴只轻轻地用两个桃子,便杀死了三位驰骋疆场的勇士;穷困潦倒的冯谖去投靠孟尝君时,还不忘随身携带着一把用草绳缠着的没匣子的秃剑。

明清两代,山东运河区域好汉辈出,民风剽悍。

从公元之初的绿林赤眉起义,到唐代贩盐首领黄巢起义,再到水浒好汉们梁山造反,这一带总是与秘密宗教、习武结社和官逼民反的历史现象纠结在一起。

自隋唐以后,北方由于战乱频仍,灾荒不断,农业生产环境日益恶化,元朝末年,鲁西一带已是“但见荆棘丛,白骨翳寒箨”。

随之而来的几十年战争,更给北方经济带来摧残。

明初,山东东昌几乎成了无人区,以致洪武年间成为明政府移入人口最多的地区。

长期的血与火的磨砺和几置死地的困厄中,孔孟之乡的敦厚温雅被愈来愈浓重的刚武之风所取代。

北宋后期,鲁西一带相继爆发的宋江、王伦、王则起义就使山东人以勇敢好武名闻天下,到明清时期这种名声越来越大,在19世纪,连西方人都了解了山东人“好武”和“好义”的秉性。

因此,这里在统治者眼中成了“盗匪的王国”,在西方人眼中则是典型的罗宾汉地区,劫富济贫的水浒英雄们选择这里为根据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从科举的角度来看,山东尚武的倾向也是十分明显的。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共产生出11位状元,其中有半数为武状元,这样的文、武状元之比在全国是罕见的;同时鲁西地区还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武举人,这一带武举与文举的比例不仅高于山东省的平均数字,恐怕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

替天行道,非秩序中的秩序最能描述山东人粗犷剽悍的群体性格的,有一个历史故事:东西郭勇士。

话说当年,“齐有好勇者,一居东郭,一居西郭”。

一日,两人路遇,东郭勇士说:“去喝一杯如何?”“有肉下酒吗?”西郭勇士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山东人对孔孟之乡的无比失望
我至今仍认为,上世纪80 年代的青岛是中国最美的城
市。

那个由德国人规划并草创的老城区,一个个欧式庭院高低错落,掩映于绿树之下,面朝大海,几乎代表了某种审美的极致。

青岛的德式建筑吴冠中的画作《滨海城市(青岛)后来,老城区里的许多房子被拆,甚至整条路被拆掉重建,如今你再去青岛,虽仍可能会为那一条条老街而沉醉,但已经无法真正领略旧时之美。

东部开发之前,老城区海边立起了一栋栋高楼,尤以一栋名为百盛的巨无霸最为碍眼,以至于现在站在观象山、观海山这些儿时观景地拍摄美丽的天主
教堂时,比教堂更高更宽的百盛永远“抢镜” 插入秀美的青岛老城区,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审美的缺失,还有权力的蛮横,以及这片土地对权力的信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栋外形无比粗陋的“百盛”,蛮横地青岛百盛商业大厦
世纪90 年代中期,青岛东部渐次开发,高楼林立,成为
金边”的另一部分——所谓“金边” ,是指青岛的美丽海岸线,但另一个名词并不好听,即“镶着金边的抹布” 青岛所能拿得出手的地方,只有这条“金边” 。

这片在荒地和郊区上崛起的新区,与老城区紧紧相连但又有机分离,可
以算是不错的城建样本,也成为青岛人最拿得出手的荣耀,很多人会说“看,这里多像香港!”从小见惯了老城区的欧陆风情,又对东部的高楼大厦倍感荣光的青岛人,从来都认为自己是山东老大。

他们连真正的欧洲都看不起,我就不下
次听到跟团去欧洲的青岛人一脸鄙视地说“欧洲差劲,连个高楼大
厦都没有” 。

相比之下,被很多人耻笑为“大农村的省会济南只能努力寻求存在感。

在百度贴吧里,山东似乎分成了两派。

一边是以青岛为首,烟台、威海为小弟的沿海地区,另一边则是以省会济南为首
的内陆地区。

二者最直接的交锋场域往往是本土球队的贴
吧,一边是近年来辉煌不再的山东鲁能,边是急速坠落直
奔中乙的青岛中能和尚不成气候的青岛黄海。

齐鲁德比一幕:青岛球迷标语讽山东鲁能队尽管形同“两个破落户的对决” ,但贴吧里的“攀比”之风仍能让你大开眼界。

青岛球迷会将山东鲁能队称为“老巴子
队”,意指济南的土,济南球迷则会在有关青岛球队的帖子岛人不以山东人自居。

后面不阴不阳地来一句“哦,,以讽刺一部分青
青岛球迷会常常贴出山东省内的GDP 排名,彰显青岛的绝对优势,顺便鄙视连烟台都比不上的济南,尤其是在青岛跨入“万亿俱乐部” 之后,济南球迷则会以“镶着金边的抹布” 回应,也会贴出济南的高楼大厦图,以证明济南不是大农村,
尽管那一大片高楼大厦无比丑陋。

行政级别也是双方较量的焦点,青岛和济南都是副省级城市,旗鼓相当,但济南作为省会,GDP 已经明显逊色,行政级别也只能打个平手,无形中确实吃了瘪,所以,济南历任党政一把手的升迁就成了关键,他们希望以此与青岛较量番,但可惜的是,青岛历任党政一把手的升迁轨迹似乎更强于济南。

千佛山顶看济南夜景这是一场无休止的较量,偶然有几个清醒者在贴吧里表示
都是高楼大厦,都一样丑” ,或者质疑“多少人当官跟我
们老百姓真的有关吗” ,都会立刻招来我们十分熟悉的网骂乡都不爱,你还算是人吗?” 当然,山东人也有一致对外的时候。

比如说起广州恒大队,他们有很多种批评方式:一种说法是私企逐利又任性,玩几年就会退出,鲁能这种有背景有资源的国企才是王道,一种说法是恒大没有广东本土球员,还有一种说法最有意思许家印不是广东人,所以广州恒大明明是河南恒大。

山东省行政区划在网上各种地域之争里,不管由头是什么,最后总会扯到经济发展上。

山东人似乎更喜欢这样,他们会动不动就拿出
你不配做山东人!”“你为什么不滚出山东!”“你连家GDP 作为武器,也会将各种数据排名当成宝贝。

前段时间见
到一个关于全国百强县的帖子,山东有十余个县入围,第经济大省广东只有一个。

跟帖一片叫好声,当然,有清醒者提出珠三角多已改县为区时,招来的是辱骂。

2016年山东“全国百强县(含县级市)”上榜名单及排行(22 个)甚至连山东并不健康的经济结构都成了许多人眼中的荣耀。

众所周知,作为GDP 排名第三的经济大省,国企在山东GDP
中的占比极高,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之弱,跟另几个经济大省压根没法比。

但许多山东人却有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因为山东这种省份的存在,才撑起了中国经济,像广东浙江福建那样,钱都流入私人腰包了,对国家有什么好处?换言之,并没有在GDP
中享受到多少好处的山东人,反而对“藏富于民”有种仇视感。

2016 年GDP 排名前10 的省份,来自国家统计局对高楼大厦的喜爱,对国企的自豪,对GDP 排名的看重,
其背后是对权力的崇拜。

也正是因为这种崇拜,山东人在数年乃至近百年来,始终是中国权力生态中个相当丑陋的
样本。

这当然与历史有关,所谓“儒家思想发源地” ,时至今日不
过只剩下靠孔子赚钱的曲阜,以及已成陋习的“礼” 。

山东
人的“礼”与“好客” ,其实与现代文明相距甚远,比如繁
复的酒桌规矩,座位如何安排,酒该如何喝,还有席间无休
止的劝酒,与其说是“礼,不如说是巨大的负担。

至于层
出不穷的闹洞房丑剧,更是典型陋俗,跟传统压根不搭边。

曲阜孔庙对权力的膜拜往往会制造愚昧和守旧,打着“扶清灭洋”旗
的义和团在山东发端,并非无因。

即使有着极长的海岸线,但从山东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脉络来看,受海洋文化熏陶少,受权力文化影响深。

义和团运动地图所以,一桌子山东人坐下来吃饭,总是互称头衔,即使对方
仅是街道办书记,也要尊称一声“书记” 。

谈及子女毕业后指公家铁饭碗,最不济也得是个事业编制、公办教师,公务员当然最好不过。

我就常听老一辈山东人说类似的话:那儿子不行,在一个破公司上班,连个单位都没有。

” 酒桌座次示意图作为GDP 大省,山东人最让人诟病的还有在商言商意识的匮乏。

在许多山东人的思维定势里,经济必与权力挂钩。

山东民营企业的弱势,很大程度上与这种意识有关。

的工作问题,“有单位”是基本要求,而这个“有单位” ,仅
对权力的膜拜,使得山东成为“人情社会”的代表。

许多山东人喜欢以“豪爽厚道讲人情”标榜自己,顺便鄙视斤斤计较的上海人和“滑头”的广东人。

但过分讲人情,反而会造成社会的阻滞。

山东人办事,往往
不愿循正途,而是习惯于先托关系,所以,“我在哪儿哪儿有熟人”这类拍胸脯夸下的海口,在山东民间极为常见。

这反而造成了办事难的境况,并进而使得政府部门效率低下与民众不循正途二者交错扭结,形成恶性循环。

相比之下,被许多山东人鄙视的上海和广东,却是中国政府部门效率最高、最为规范和透明的地方。

山东人对权力的膜拜,最明显的体现也许是对政治的热衷,以及由此衍生的完全与己无关的虚幻自豪感。

在网上常常可以见到“山东籍中央委员为何最多”、“山东人出了多少军界
高层”、“山东向其他省份输送数十名副省级干部”、“山东人为什么这么会做官”之类的帖子。

那些充满自豪感的转发者们似乎从不会想到,这一切其实跟自己并没有任何关系。

近年来,山东屡屡出现奇葩事件,其中的愚昧落后,甚至让你很难相信它们发生在一个原本应该相对开放的经济大省。

招远邪教徒在麦当劳打死妇女事件中,凶手的愚昧自不必
说,旁观者无动于衷也显然有愧于“山东人仗义”的固有认
知。

青岛大虾事件中,当地政府极慢的反应速度和最初的傲
慢,同样是官本位思想的体现。

就在写这篇稿件时,一个青岛的朋友告诉我,她儿子出国留学了,临行前告诉她,即使在外面混不下去,也不打算回来工作。

我想,我与这个少年一样,其实都深爱着这片熟悉的土地,
但失望也许会让我们越走越远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