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课程之二:历史艺术欣赏
2024校本课程介绍总结

2024校本课程介绍总结2024年,我校将推出一系列全新的校本课程,覆盖各个年级和不同学科领域,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本文将对这些校本课程进行介绍总结,以期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小学部校本课程1.创意思维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丰富的启发性问题和创造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科学探究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艺术表达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生活技能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学习健康饮食、生活安全、节水节电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初中部校本课程1.科技创新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科技项目实践、创新设计和科技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社会实践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观社会机构、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调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创业教育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实际能力。
通过了解创业知识、学习创业案例和参与创业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人文素养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名著解读和人文历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中部校本课程1.创新创业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通过项目实践、创新设计和创业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014-2015学年(上)高二历史备课组活动总结

2014-2015学年(上)高二历史备课组活动总结本学期,我们高二历史备课组的老师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勤恳、坚持不懈的教学精神,认真贯彻历史学科教学计划,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历史素质教育的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历史教研活动。
具体工作有以下方面:一、共同努力、钻研教材作为高二年级历史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除了钻研教材,把握好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之外,还积极地搜集相关教学资料。
并采用学生参与等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根据学校安排,利用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逐步做到在组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作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抓好常规教学,加强教研工作1、备课方面: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安排教学进度,认真写好规范、详细的教案。
2、作业方面:本组老师都能以历史教材、教辅《历史优化设计》为参照认真布置作业,并及时认真批阅作业,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
3、听课方面:本组老师都能按学校规定完成听课任务,经常互相听课,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三、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人要做到全知全能是不可能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一个人单打独斗,是很难成功的,只有分工合作、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
1、按时组织备课组活动,各位教师遵守工作纪律,认真落实备课方案,做到定点定时定内容,重点抓如何去“备学生”,如何去“备课堂”和怎样去“备教学方法”,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戒形式主义,克服更多的走过场。
2、加强试题研究,提高备课组成员自身的解题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
本学期组织备课组老师一起出学分认定考试试卷,讨论学分认定考试试卷。
同时,积极参加命题工作,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3、考试后,认真分析试卷及所教班级的考试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并对以后的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
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

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计划2021年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一)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武汉开发区一中高一历史校本课程历史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校本课程《历史艺术欣赏》教学设计作者:张书林(1)课题。
《历史艺术欣赏》(2)课标依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在选修内容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学习内容”。
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有三星堆遗址、玛雅文明、二里头文化、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大津巴布韦遗址等涉及历史艺术;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有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等等。
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建议,“充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
这些都是制定《历史艺术欣赏》校本课程标准的依据。
(3)学情分析。
刚从初中毕业,武汉市刚宣布中考不考历史,学生对历史的重视程度降到了冰点。
进入高中,很多学生大量时间都耗在数理化上,同学生的交谈得知,学生认定历史是开卷考试,可以翻书抄答案,于是,很少有有兴趣学习历史的学生。
这种状况对高中历史教学非常不利,对将来学习文科的学生更加有害。
(4)设计思路。
历史艺术欣赏课程是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结合本校历史教师实际的校本课程,主要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实施的实践性加资料探索性的课程。
这一课程通过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艺术的照片或视频、音频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中外历史艺术按照时间顺序合编,教师提供每一次课可能欣赏的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探究这些历史艺术,下一次课进行欣赏,如此循环往复。
(5)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与高中历史课程联系紧密的历史艺术作品;积累一定历史艺术知识;学会从历史艺术作品中探索历史奥秘。
具体知识如下:古代希腊罗马和中世纪欧洲:《荷马史诗》和19世纪开始的希腊考古发现;罗马的巨型建筑;后世关于希腊罗马的绘画、雕塑、电影等。
罗马教廷;文艺复兴中的绘画;凡尔赛。
古代中国:三星堆古蜀文明;商周青铜器;中山国和曾侯乙;秦长城和兵马俑;甲骨文、金文、帛书和简书;秦砖汉瓦和画像石画像砖;王羲之和兰亭;从云岗石窟到龙门石窟;敦煌和莫高窟;唐朝的画家和书法家;王昭君、文成公主和关于她们的艺术;宋徽宗和他的画院;故宫和北京城的建筑;布达拉宫和承德避暑山庄。
幼儿园历史长廊:古代文化展示教学设计

幼儿园历史长廊:古代文化展示教学设计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面临如何向幼儿传授历史知识的挑战。
在幼儿园历史长廊这一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文化展示的方式,帮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就如何设计古代文化展示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探讨。
一、展示内容1. 古代乐器展示在历史长廊中,可以设置一个古代乐器展示区域,展示古代乐器的图片、简单介绍以及制作模型。
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各类古代乐器的名称、形状及其在古代文化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音乐文化的兴趣。
2. 古代服饰展示通过展示古代服饰的图片、服饰制作工艺以及穿着模特,让幼儿了解古代人们的穿着习惯和风俗,从而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3. 古代建筑展示设置古代建筑的展示区域,展示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以及在古代文化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和模型向幼儿生动地介绍古代建筑的历史意义,让幼儿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
4. 古代文学展示通过展示古代文学名著的书籍封面、故事梗概和名句,让幼儿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古代文学作品的价值,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和阅读兴趣。
二、展示方式1. 视听展示在历史长廊设置多媒体展示区域,通过投影仪或电视播放古代乐器演奏视频、古代服饰走秀视频、古代建筑风景视频等,让幼儿通过视听方式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
2. 实物展示在展示区域摆放古代乐器、古代服饰、古代建筑模型和古代文学作品的书籍,让幼儿可以近距离接触和观摩古代文化的实物,增强对古代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3. 互动体验设置互动体验区域,让幼儿可以尝试演奏古代乐器、试穿古代服饰、搭建古代建筑模型、朗诵古代文学作品等,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思考与展望在进行古代文化展示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选择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古代文化内容和展示方式。
未来,可以通过增加古代文化展示的多样性、设置古代文化体验工作坊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小学生历史文物鉴赏

小学生历史文物鉴赏古文物是历史的见证,通过鉴赏古文物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传承与历史变迁。
对小学生来说,了解文物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并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源流。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历史文物,并展示其独特魅力。
第一组:兵马俑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的秦始皇陵附近,是秦始皇帝陵墓的守护者。
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以其数量众多、造型精美而闻名于世。
兵马俑揭示了秦代的军事制度、战争技术以及秦文化的特点。
小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兵马俑了解秦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对于了解古代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组: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中。
这些壁画创作于敦煌的魏晋、南北朝、唐代等不同历史时期,内容包括佛教、儒家和道教的主题。
小学生通过欣赏敦煌壁画,可以了解这些历史时期的文化传承、宗教信仰和艺术表现形式,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第三组:故宫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传世珍品如乾隆瓷器、紫禁城藏书等。
小学生可以参观故宫,感受华美宫殿建筑、珍贵文物的魅力,深入了解明清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第四组:陶朱隐士故居陶朱隐士故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文人兼艺术家陶弘景的故居。
这座古宅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细的园林布局以及陶弘景的文人画作,展示了明代江南地区典型的文人生活和艺术风貌。
小学生可以参观陶朱隐士故居,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艺术追求和精神追寻,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情感。
以上介绍了几个小学生可以鉴赏的历史文物,它们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观这些文物,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源流、历史变迁以及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
希望小学生们能够通过鉴赏古文物,发现历史的魅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智慧和美的享受。
校本课程的含义、历史、意义校本课程研究之一

首先,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学校应该重视历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 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不断更 新教学观念和方法。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未来发展方向
其次,强化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趣味性。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应该注重课程内 容与现实生活的,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还可以 引入一些跨学科的内容,如文学、艺术、科技等,使历史教育更加丰富多元。
校本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由于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需求存在差异,因 此单一的国家课程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而校本课程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化 需求,灵活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校本课程的意义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 养和创新能力。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并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这个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 力。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其次,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教育能够让 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同时,通过历史 事件的分析和探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一些学校已经开设 了形式多样的历史选修课和社团活动,如“历史文化讲座”、“中国历史探究” 等。这些课程和活动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 素质。
内容摘要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时,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首先,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需 要在课前认真备课,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最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 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非遗校本课程设计

非遗校本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技艺特点及传承情况;3. 学生了解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2.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3. 学生能够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热爱和传承意识;2. 学生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通过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其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及意义;-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
2. 传统文化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美术(如剪纸、泥塑等);- 传统技艺(如刺绣、陶瓷等)。
3. 民间文学与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故事、传说、歌谣等;- 传统戏剧、舞蹈、音乐等。
4. 节庆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 民间习俗、仪式活动等。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第二课时:传统文化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课时:民间文学与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课时:节庆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课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学内容与进度:1. 第一、二课时:引导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重点学习传统文化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 第三课时:让学生了解民间文学与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欣赏和评价;3. 第四课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节庆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4.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校本课程之二
历史艺术欣赏
主持人:张书林
新课程改革已经铺开,各地各个学校纷纷根据新课程理念设计校本课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历史教研组决定开设《历史艺术欣赏》,为此制订《历史艺术课程标准》。
一.环境分析
1.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已经启动校本课程,上自校长下到一般教师都认识到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互联网的发展为教学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校网络建立已经三年,有了很好的基础。
3.软件业的飞速发展,使软件产品的成本日见降低,市场销售的电子图书尤其是图谱一类的软件层出不穷,价格很低,既容易购买,也能够买得起。
4.本校历史教师的电子备课水平有了一定基础,有两位教师达到计算机中级水平,其余也都达到了初级水平,并且热心于制作电子教案,使用校园网和投影仪。
5.本校计算机课开设的早而且扎实,学生自学和在校学习电脑,有了较高水平,能够搜集运用一些历史知识、图片。
6.学校购买了一批历史教学软件和资料,历史教师私人也购买了不少历史资料软件,并且初步整理了一些具有较高历史文献价值的图片、视频、音乐。
二.课程性质
历史艺术欣赏课程是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结合本校历史教师实际的校本课程,主要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实施的实践性加资料探索性的课程。
三.基本理念
通过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实物的照片或视频、音频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设计思路
将中外历史艺术按照时间顺序合编,教师提供每一次课可能欣赏的题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探究这些历史艺术,下一次课进行欣赏,如此循环往复。
五.课程目标
1.认识一部分主要的历史艺术代表作品;了解一些艺术的普通知识。
2.激发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掌握历史图象资料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初步形成历史艺术鉴赏能力。
六.课程内容
(一)文明古国的历史标志
1.埃及金字塔和阿蒙神庙
2.两河流域的历史遗迹
3.印度河流域的古城、佛教艺术
4.耶路撒冷
5.《荷马史诗》和19世纪开始的希腊考古发现6.罗马的巨型建筑
7.大津巴布韦遗址
8.玛雅文明
(二)中国上古的艺术遗存
1.三星堆古蜀文明
2.商周青铜器
3.中山国和曾侯乙
4.秦长城和兵马俑
5.甲骨文、金文、帛书和简书
6.秦砖汉瓦和画像石画像砖
(三)中世纪的历史镜子
1.清真寺
2.君士坦丁堡
3.罗马教廷
4.文艺复兴中的绘画
5.莫斯科和彼得堡
6.凡尔赛
7.泰姬陵
(四)中世纪中国艺术的辉煌
1.王羲之和兰亭
2.从云岗石窟到龙门石窟
3.敦煌和莫高窟
4.唐朝的画家和书法家
5.王昭君、文成公主和关于她们的艺术
6.宋徽宗和他的画院
7.故宫和北京城的建筑
8.布达拉宫和承德避暑山庄
(五)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的世界1.伦敦
2.火车和轮船
3.《马拉之死》和《自由引导人民》
4.贝多芬和《英雄》
5.维也纳
6.巴黎铁塔和美国自由女神像
7.美国历史画
8.汽车和飞机
9.《国际歌》
10.《列宁在1918》
11.《大独裁者》
12.美国和苏联的水利枢纽
13.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14.航空母舰和潜艇
15.奥斯威辛集中营
(六)中国的苦难和走向自由
1.圆明园沧桑
2.上海
3.藏经洞发现之后
4.《井冈山会师》
5.九一八纪念碑
6.《黄河大合唱》
7.延安
8.《重庆谈判》
9.毛泽东诗词
(七)现代世界
1.原子弹和氢弹
2.导弹、飞船和空间站
3.电视机和计算机
4.立交桥和城市雕塑
5.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摄影
6.好莱坞
(八)中国现代
1.《开国大典》
2.《我的祖国》
3.大跃进宣传画
4.关于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的讽刺画
5.100元人民币图案
6.设计师
七.教学建议
历史艺术欣赏课程没有绝对规定要求掌握的内容,标题可以由教师选择之后,罗列给学生,让学生再次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题目;也可以接受学生建议的题目,但必须是有影响的历史艺术品,能够从中获得历史信息,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拿到题目之后,自己上网搜索有关图片、视频、音频、文字材料,学生自己制作向同学们讲解的课件,在下一次课上课之前拿到教师那里请老师审阅、提出建议。
学生的自我欣赏、讲解中间,可以有其他人的参与、质问、引申;一项欣赏完成之后,教师进行简短的评议;然后布置下一次课的欣赏任务,说明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一是注意图片等材料的背景、隐含的历史信息、影响等方面的分析说明;二是注意图片等材料属于哪些方面的艺术品,提示学生查找这一方面的艺术知识,要从艺术上进行简要的说明。
八.评价建议
对历史艺术欣赏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记载学生的考勤,考勤要占评价的10%左右。
2.记载学生的参与情况,比如配合、发言,参与要占评价的40%左右。
3.记载搜集学生的成果,比如学生搜集的资料、撰写的介绍文章或欣赏文章或论文、制作的讲授课件等等,成果要占评价的50%左右。
有的同学没有独立或者参与搜集制作材料的,可以用平时欣赏课作的笔记来代替,但必须每次欣赏课的内容都要详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