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古诗文阅读讲解与训练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 12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鉴赏】 12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赏析】 11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杜牧的《赤壁》。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常见题型考点阐述 方法点拨技巧3: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键)技巧2:注意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如:(对比、用典、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等。

(基础)技巧1:明确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基础)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答案】: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4.试分析这首诗的风格特色。

▲技巧3【解析】:考查对古诗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只要答出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即可。

【答案】: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5.下列关于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全]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全]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初秋[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注释】①觉:不知不觉。

②初秋:立秋左右 . ③清风:清凉的风. ④习习:微风吹的样子.⑤重:再次。

⑥凄凉:此处指凉爽. ⑦茅斋:茅草盖的房子.⑧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⑨露光:指露珠。

1 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我是通过____________知道的。

2 结合注释和生活实际,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形成解释下列诗句中的“不觉”,与“不觉初秋夜渐长”中的“不觉”意思不同的是(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C.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D.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4 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秋天特点的是( )A.夜晚渐长B.茅屋安静C.暑热消退D,草上有露珠5 你还喜欢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秋季题目2 . 夏天的暑气已经消退,茅屋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中也有了点点露珠。

3. D4. B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观刈麦白居易〔唐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小升初古诗文阅读讲义练习含答案

小升初古诗文阅读讲义练习含答案

教学内容:古诗文阅读课前小测:一、古诗词填空。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唐·骆宾王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唐·李白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翰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唐·李白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就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10、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就是近黄昏。

——《乐游原》唐·李商隐1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唐·卢纶1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刘禹锡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唐·韩翃1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小升初古诗词详解及练习题

小升初古诗词详解及练习题

小升初古诗词详解及练习题十一、《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作者:唐寅,字。

是明朝很有名的和。

2、直译: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栽培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

一生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了。

3、这首诗前两句状物明确,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生动的刻画出了大公鸡的威严姿态。

后两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说出了公鸡的威严,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

十二、《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作者:杜甫。

字,号。

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他的诗被称为""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居住的环境四周美丽的景色。

碧绿的柳树上,黄莺在歌唱,晴空万里的蓝天,一行白鹭在飞翔。

()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山的白雪,门外沿江停着来自万里以外的船只。

()这首诗由近及远,描写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副非常优美的图画。

3、相关考题(1)大李杜指的是()和(),小李杜指的是()和()(2)诗人杜甫生于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时,历尽艰难,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所以被后人称为()(3)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另外写出两句描写该季节景色的诗。

十三、《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送给汪伦的诗,汪伦是李白的朋友。

本诗以潭水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真正做到了"景真情切"2、相关考题。

(1)这是一首()诗,是()送别()(2)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十四、《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古诗阅读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古诗阅读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
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蓬莱阁
7、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体现诗人()的情感。
纵情享乐怀才不遇借酒浇愁
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
是指( )。
红色花树叶红色的花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坐下因为座位但是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汉青汉清艳阳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的意思是()
去世的人有故事的人老朋友故去的人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的意思是()
肠子断了的人思乡的人悲伤到极点的人
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色。
春夏秋冬
பைடு நூலகம்1、读古诗完成练习
(一)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给下面古诗中的汉字注音
连:友:洛:
2、找出古诗中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
3、把含有后鼻韵母的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三、
1、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4、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7、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古诗词鉴赏】 09 友情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鉴赏】 09 友情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赏析】09友情诗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真挚的友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

人生乐在贵相知,当与知心朋友分别时难免有惜别的伤感。

我国历代有许多书写友情的诗,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及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等。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贵州锦屏县,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⑧闻:听说【阅读训练及答案】1.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技巧1【答案】: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技巧1【答案】: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3.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技巧3【答案】: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4.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技巧2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答案】: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5.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真实,虽然有时候觉得无聊,但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不惧未来,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训练专题17古诗词赏析与小古文阅读(有解析)

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训练专题17古诗词赏析与小古文阅读(有解析)

专题17 古诗词赏析与小古文阅读诗词赏析一、(2023·四川成都)忆古诗《竹石》,完成要求。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

1.给诗中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的括号里用“✓”标示。

青(qīn qīng)松(sōng shōng)磨(mó mò)劲(jìn jìng)2.填写诗中所缺诗句,再说说“最后两个诗句”的意思。

3.诗人郑燮的人生经历有什么特点?读此诗可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二、(2023·河南平顶山)阅读古诗,完成习题。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钓。

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

1.将两首古诗补充完整。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如雪”既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让人似乎看到了空旷荒凉的大漠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闪着如雪的寒光。

B.《蝉》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蝉的外形、食性以及蝉声的传播,暗喻人的品格高尚。

C.在阅读《马诗》时,前两句语速可以适当放缓,以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后两句语速可相对加快一些,表现诗人的急切和向往之情。

D.这两首诗,一个写马,一个写蝉,风马牛不相及也,但是它们的后两句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的志向。

3.根据上面两首诗,填写下面的表格。

古诗表达的志向或品格表达方法上的共同点《马诗》①③《蝉》②4.上面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共同的写作手法,运用了这种手法的诗句还有哪些?请你先写事物,再写诗句。

______;______。

三、(2023·山西长治)古诗文脍炙人口。

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的试题。

1.明其意·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共21张PPT)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共21张PPT)

3.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 A.比喻 B.排比 C.夸张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考点:对古文字词的理解及文章的感悟】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①竖执之,不可入, 横执之,亦②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③有老夫④ 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⑥不以锯 中截⑦而入?”遂⑧依而截之。 【注释】①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②亦: 也,仍然。③俄:一会儿,不久。④老夫:古时 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⑤圣人:最完善、最有学 识的人。⑥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⑦中 截:从中间截断。⑧遂:于是,就。
1.本首诗是一首__C__(A.五言绝句B.五言律诗C.七言 绝句D.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一___、_二___、__四__句押韵,韵脚是__蹊__、 __低__、__啼__。
3.从“千朵万朵压枝低”中我想到了一幅( A )的 画面。 A.百花盛开 B.草长莺飞
4.作者听到“娇莺的啼叫”,心情是( A )。 A.轻松愉快 B.闷闷不乐
__菱___角___生__长___在___水___中___却__说___是___在___土___里__生___长___的___,___这__是___因___为____ 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__________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①, 千朵万朵压枝低②。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 自在④娇莺⑤恰恰⑥啼。
【注释】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 住了。蹊,小路。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 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 开。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⑤娇莺:美 丽可爱的黄莺。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要求: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古诗文。

2、阅读古诗文能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大体把握文章的意思,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词句。

3、能结合相关语句,想像古诗文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初步鉴赏古诗文作品。

4、能正确、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注意通过声调、节奏等体味、表现作品内容和情感。

5、注重古诗文的积累。

要点串讲:古诗文,简单地说就是指用古时候的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本书中包括古代短文、古诗、词等相关内容。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学习古诗文,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进知识,陶冶情操,丰富想像,同时还能丰富语言,提高文学素养。

那么,怎样进行古诗文的学习呢?让我们通过讲解来认真地体会。

1、必要的文学常识:古诗:我们这里泛指的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

它在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地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着八句,十句以上称为长律或排律。

在我们小学的范围涉及的多为绝句,如:《早发白帝城》、《游子吟》等,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而《春夜喜雨》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为律诗。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句。

由于它句长短不同的特点,也被称为“长短句”。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

如《卜算子》、《水调歌头》等,称为词调或词牌。

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

词以分两片的为最多,称为上、下片或上、下阕。

以上的内容我们在学习中能够了解就可以,而古诗文的作者,出生的朝代,以及该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其他相关作品等则要求我们重点掌握。

2、正确的阅读方法:作为诗词的阅读应该做到:理解古诗时,要能够运用相关的工具书或资料,从不同角度把握古诗内容,如抓住诗题、当时的朝代背景、作者的境遇、重点的词、句等,更有效地方法是想像诗中描绘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并通过反复地诵读,较好地领会作品的意境。

古文的阅读要注意:首先要通览全文,初步领会文章的大意;然后可以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字逐词地推敲句意;最后结合上下文和贯穿的句意,理出全文的大意。

重点要掌握个别重点词、句的意思。

3、加强诵读和积累:古诗文的诵读和积累是我们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品味古代精典文学的有效途径。

加强诵读的练习,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积累古诗文,可以丰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水平,增强语言表达的精炼、准确、生动。

学习中要努力进行古诗文的诵读和积累。

例题解析:例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是()代诗人()的作品,通过赞美(),表达了作者对()。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玉()一树()妆()丝绦()3、理解填空。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的修辞方法,把()比做绿丝绦。

这样比的原因是(1)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也是绿色的。

(2)它们的形状相似:()。

4、任选诗中的语句,说说全句的意思。

5、诵读着这首诗,想像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感受,写一个情景融的片断。

[分析]四道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对古诗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考查。

解答这几道题,首先要弄清题目的要求回答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诗文,找出回答问题所需要的词句,然后仔细体会、推敲,找准问题的答案,至于用原文回答还是需要自己概括来回答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决定。

如:1、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弄清作者和所处的朝代及全诗表达的主要意思和感情;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解释词语。

3、古诗文中常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要注意体会修辞的特点;4、是个开放的题目,可结合自己熟悉的诗句,加以理解叙述;5、要充分地理解全诗的含义,抓住“碧玉”“妆”“万条”“绿丝绦”等重点词语,结合自己对春天景色的印象进行表达,注意抓住春天的特点和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四道题目会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阅读古诗,要弄清作者是谁,写于什么朝代,这样会对理解诗意有很大帮助;在阅读中,有些字往往与现在的意思不相同,要引起注意,重点掌握;古诗的语言精炼,而且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在阅读中要认真体会,分析,增进对作品的感悟;阅读古诗词还要特别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情感世界。

[解]1、唐、贺知章、柳树、春天的无限热爱;2、绿色的宝石、全树或满树、打扮或装饰、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3、比喻、柳条、柳条、细长;4、略;5、略例2:在诗句中填写上适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读一读,仔细地体会。

1、()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2、两个()鹂鸣()柳,一行()鹭上()天。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分析]题目要求在四个句子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表示颜色的词。

题中的四个句子,出自不同的四首诗,题目主要考查对于这四首诗的积累情况。

同时提出了“读一读,仔细体会”的要求,意在通过“填、读”活动,体会出古诗用字精炼,准确,画面精美,情景交融的特点。

回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作品的牢固积累和记忆,可以由诗句想像全诗,进入诗句的情境中,在体会与感悟中完成填空,结合所填的词语,体会字的含义。

从此类题目的解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丰富古诗文积累的重要性。

[解]1、白、黄;2、黄、翠、白、青;3、红;4、红例3:诵读下面的诗句,找出停顿不正确的一组,在其后面的括号内作上标记。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分析]题目要求把停顿不正确的一组选出来。

重点是针对诗意理解,特别是诵读水平的考查,看看我们的古诗词朗读能力如何。

这类题目提示我们在对于古诗文的阅读中要结合对语句的理解,认真体会其中的韵味,反复练习,通过声调、停顿读出作品的意境,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道题中,第1、2、4句出自唐诗,第3句出自宋词,两种文体在停顿方面有所不同,这是在朗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其中第3句正确的停顿应该是“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解]不正确的应为第3小题。

例4:阅读《郑人买履》,完成后面的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下列带点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郑人-------------------------------------------------------()A 姓郑的人B郑国人置之其坐--------------------------------------------------()A 座位B坐下无自信也-------------------------------------------------()A 虚无,没有B不能,不可2、这则寓言写的是()的事,告诉我们()。

[分析]题目中的两道题各有侧重。

1题重点考查我们对文中重点字词的掌握,理解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字词出现的具体位置来推断。

在理解或翻译句子的过程中要做到“字字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理清文章内容,实现理解感悟的目的。

2题重点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应该在正确理解句意,翻译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完成题目时要认真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弄清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解]1、B、A、B;2、(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即遇事要学会变通,不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专题测试:1、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诗仙:()诗圣:()诗鬼:()被称作“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2、读下列的诗句,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终灭。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湖。

()3、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虽与之俱学。

()孔子不能决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4、体会诗句的内容,把诗句与其所描写的季节连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冬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雨火对愁眠。

5、下列作家与作品不正确的一组是()。

(1)《早发白帝城》----------------------杜牧(2)《梅花》----------------------------王安石(3)《暮江吟》-------------------------白居易(4)《回乡偶书》----------------------贺知章6、根据条件完成填空。

(1)古诗词中有许多句子中含有“鸟”“语”“花”“香”这四个字,请把含有这四个字的诗句各写一句。

()()()()(2)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3)《春夜喜雨》一诗中,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春雨特点的两行诗句是(),()。

(4)毛泽东《长征》中与《飞夺泸定桥》讲的同一事件的诗句是:()。

(5)在括号或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

野旷天低树,()。

(孟浩然《》)(),弹洞前村壁。

(毛泽东《》)(),汗滴禾下土。

(《悯农》)粉身碎骨浑不怕,()。

(《石灰吟》)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流连戏蝶时时舞,()。

(杜甫《》)(),碧水东流自此回。

(李白《》)(),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7、为下列诗句画出正确的停顿。

(在原诗句上作标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8、根据要求写诗句:(1)写一句与“长江”有关的诗句:()(2)写一句与“庐山”有关的诗句:()(3)写一句与“西湖”有关的诗句:()9、根据提示,结合自己课内外的学习和积累,在横线上写出两句相应的诗句。

抒写思乡情的诗句:()()抒写友情的诗句:()()借物抒怀的诗句:()()描写美景的诗句:()()10、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示儿》一诗的作者是()代诗人(),全诗以“”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