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古诗文阅读讲义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 12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鉴赏】 12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古诗词赏析】 11 怀古诗 小升初语文阅读指导(含方法点拨+例题精析+实战演练) 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杜牧的《赤壁》。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常见题型考点阐述 方法点拨技巧3: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键)技巧2:注意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如:(对比、用典、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等。

(基础)技巧1:明确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基础)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答案】: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4.试分析这首诗的风格特色。

▲技巧3【解析】:考查对古诗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只要答出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即可。

【答案】: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5.下列关于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全]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全]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古诗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答案初秋[唐]孟浩然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注释】①觉:不知不觉。

②初秋:立秋左右 . ③清风:清凉的风. ④习习:微风吹的样子.⑤重:再次。

⑥凄凉:此处指凉爽. ⑦茅斋:茅草盖的房子.⑧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⑨露光:指露珠。

1 诗中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我是通过____________知道的。

2 结合注释和生活实际,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形成解释下列诗句中的“不觉”,与“不觉初秋夜渐长”中的“不觉”意思不同的是(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B.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C.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D.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4 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秋天特点的是( )A.夜晚渐长B.茅屋安静C.暑热消退D,草上有露珠5 你还喜欢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秋季题目2 . 夏天的暑气已经消退,茅屋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中也有了点点露珠。

3. D4. B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观刈麦白居易〔唐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小升初古诗文阅读讲义练习含答案

小升初古诗文阅读讲义练习含答案

教学内容:古诗文阅读课前小测:一、古诗词填空。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唐·骆宾王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唐·李白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翰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唐·李白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就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10、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就是近黄昏。

——《乐游原》唐·李商隐1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唐·卢纶1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刘禹锡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唐·韩翃1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训练专题17古诗词赏析与小古文阅读(有解析)

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真题专项训练专题17古诗词赏析与小古文阅读(有解析)

专题17 古诗词赏析与小古文阅读诗词赏析一、(2023·四川成都)忆古诗《竹石》,完成要求。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

1.给诗中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的括号里用“✓”标示。

青(qīn qīng)松(sōng shōng)磨(mó mò)劲(jìn jìng)2.填写诗中所缺诗句,再说说“最后两个诗句”的意思。

3.诗人郑燮的人生经历有什么特点?读此诗可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二、(2023·河南平顶山)阅读古诗,完成习题。

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钓。

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

1.将两首古诗补充完整。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如雪”既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让人似乎看到了空旷荒凉的大漠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闪着如雪的寒光。

B.《蝉》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蝉的外形、食性以及蝉声的传播,暗喻人的品格高尚。

C.在阅读《马诗》时,前两句语速可以适当放缓,以读出大漠月夜的荒凉、冷寂之感;后两句语速可相对加快一些,表现诗人的急切和向往之情。

D.这两首诗,一个写马,一个写蝉,风马牛不相及也,但是它们的后两句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的志向。

3.根据上面两首诗,填写下面的表格。

古诗表达的志向或品格表达方法上的共同点《马诗》①③《蝉》②4.上面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共同的写作手法,运用了这种手法的诗句还有哪些?请你先写事物,再写诗句。

______;______。

三、(2023·山西长治)古诗文脍炙人口。

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的试题。

1.明其意·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暑假阅读提升】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五)(含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提升】2021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五)(含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提升】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五)(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写作技法等。

主要考查方式有概括事件、分析形象、梳理情节,把握主旨。

【衔接新知】初中文言文阅读要求:(1)理解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之、其、是、尔、何、孰、安、者、而、虽、乃、且、也、则、焉。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解读】分析写作手法,评价观点态度★方法技巧: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

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

★答题模式: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例题精析】1.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溥幼嗜学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1)“日沃汤数次”中“汤”字的意思是________(2)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由此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1)热水(2)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3)围绕“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来答即可。

【解析】(1)“汤”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热水”,今义是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2)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然后用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概括即可。

小升初衔接语文讲义:专题12+文言文阅读

小升初衔接语文讲义:专题12+文言文阅读

旧知回顾在小学高年级学段,我们学习了简短的文言文,文言文学习,虽然与白话文以及古诗词学习方式有所不同,但内在本质却是相近的。

主要是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其义自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五至六年级的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旧知例析例题一:学弈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b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

为是__________?曰:非然也。

(1)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

【答案】(1)专心致志、鸿鹄将至、弗若之矣、其智弗若与【考点】文言文默写【解析】对古文原文背诵识记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多字丢字,不能出现错别字。

(2)《学奕》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_家。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思想,教育,思想,言行【考点】文学常识【解析】对古代名家名篇识记的考查,要减少不必要的失分,需要日积月累,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功底。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诲();之();援();俱()【答案】诲:教导。

之:指弈秋的教导。

援:引,拉。

俱:—起。

【考点】重点字词翻译【解析】对古文重点词语解释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错别字。

(4)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髙手。

b.只听弈秋(的教导)。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含参考答案)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含参考答案)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1、阅读《稚子弄冰》,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①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②。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

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查字典,给画线的字注音。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拟人(3)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②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3)“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4)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小)。

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

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②。

花落家童③未扫,莺啼山客④犹眠⑤.[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

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③;家童:童仆。

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⑤犹眠:还在睡觉。

(1)根据注释,“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2)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我是从这些词语中知道的(至少写三个)。

(3)诗中第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5、古诗阅读。

2025届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附答案解析

2025届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附答案解析

2025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古诗词赏析一.古诗词赏析(共20小题)1.(2023•西乡塘区)同学们在筹备“中华文化阅读角”中阅读了大量的古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

请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古诗两首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①任:任凭。

②尔:你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指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有“临池学书。

池水尽墨”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树:这里指梅花。

(1)对比两首诗的内容,照样子填写表格。

古诗描写的事物生存的环境特点《竹石》竹子《墨梅》坚贞自守(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是题画诗,《竹石》题于郑燮自己的《竹石图》上,王冕的《墨梅》是题在他所创作的《墨梅图》上。

B.这两首咏物诗前两句写品格,后两句写特点。

C.郑燮的《竹石》中,“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

(3)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特点,表面看是咏物,实际是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称为。

《竹石》表达了诗人。

而《墨梅》则表达了诗人。

(4)你想把哪一首诗的后两句诗送给哪位革命前辈?请简单写出理由:2.(2023•拱墅区)穿越到古代,去感受一下牧童生活吧。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诗句中表示数字的字词,其作用是什么?选择一项?A.“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茂盛;“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B.“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茂盛;“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热闹。

C.“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D.“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热闹。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理解不确切的是哪一项?A.对自然生活的向往B.对乡野牧童的同情C.对乡村景色的赞美D.想远离喧嚣,回归安宁(3)“弄”是“玩耍,把玩”的意思,你认为诗句中的“弄”妙在哪里?3.(2023•增城区)古诗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古诗文阅读课前小测:一、古诗词填空。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唐·骆宾王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唐·李白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6、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7、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翰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唐·李白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10、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唐·李商隐11、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唐·卢纶1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唐·刘禹锡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唐·韩翃16、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南宋·朱熹1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1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南宋·苏轼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唐·王昌龄20、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2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2、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唐·刘禹锡教学目标:1、加强古诗文的识记与积累。

2、能结合相关语句,想象古诗文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初步鉴赏古诗文作品。

教学步骤:一、古诗文的学习方法。

1、必要的文学常识:(1)古诗:我们这里泛指的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

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称为长律或排律。

在我们小学的范围涉及的多为绝句,如:《早发白帝城》、《游子吟》等,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而《春夜喜雨》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为律诗。

(2)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句。

由于它句长短不同的特点,也被称为“长短句”。

每首词都有一个词调或词牌,如《卜算子》、《水调歌头》等。

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是题目。

词以分两片的为最多,称为上、下片或上、下阕。

古诗文的作者、出生的朝代,及该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其他相关作品等要求我们重点掌握。

2、正确的阅读方法:理解古诗时,要能够运用相关的工具书或资料,从不同角度把握古诗内容,如抓住诗题、当时的朝代背景、作者的境遇、重点的词、句等,更有效地方法是想像诗中描绘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并通过反复地诵读,较好地领会作品的意境。

古文的阅读要注意:首先要通览全文,初步领会文章的大意;然后可以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字逐词地推敲句意;最后结合上下文和贯穿的句意,理出全文的大意。

重点要掌握个别重点词、句的意思。

3、加强诵读和积累:古诗文的诵读和积累是我们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品味古代精典文学的有效途径。

加强诵读的练习,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积累古诗文,可以丰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水平,增强语言表达的精炼、准确、生动。

学习中要努力进行古诗文的诵读和积累。

二、例题解析。

【例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练习。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玉:绿色的宝石;一树:全树或满树;妆:打扮或装饰;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3、理解填空。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柳条比做绿丝绦。

这样比的原因是:(1)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柳条也是绿色的。

(2)它们的形状相似:细长。

【分析】第1题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弄清作者和所处的朝代及全诗表达的主要意思和感情;第2题结合注释或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解释词语。

第3题古诗文中常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要注意体会修辞的特点;【启示】1、阅读古诗,要弄清作者是谁,写于什么朝代,这样会对理解诗意有很大帮助;2、在阅读中,有些字往往与现在的意思不相同,要引起注意,重点掌握;3、古诗的语言精炼,而且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方法,在阅读中要认真体会,分析增进对作品的感悟;4、阅读古诗词还要特别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情感世界。

【例2】阅读《郑人买履》,完成后面的练习。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郑人( B ) A 姓郑的人 B郑国人(2)置之其坐( A ) A 座位 B坐下(3)无自信也( B ) A 虚无,没有 B不能,不可2、这则寓言写的是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告诉我们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即遇事要学会变通,不要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分析】第1题重点考查我们对文中重点字词的掌握,理解文言文中的关键字词,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字词出现的具体位置来推断。

在理解或翻译句子的过程中要做到“字字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理清文章内容,实现理解感悟的目的。

第2题重点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应该在正确理解句意,翻译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完成题目时要认真读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弄清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针对练习:一、选择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B、伤悲C、忧伤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B、曹丕C、曹植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叶绍翁的。

A、《游园不值》B、《春望》C、《春夜喜雨》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的诗句。

A、王勃B、李白C、王维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是文天祥的诗句。

A、汉青B、汗青C、汗清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是王昌龄的诗句。

A、阴山B、边关C、燕山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的“坐”的意思是。

A、因为B、坐下C、座位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B、多少楼台风雨中C、多少楼台烟雨中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的诗句。

A、王维B、王之涣C、王勃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B、马致远C、元好问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

A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写的是。

A、春色B、梨花C、雪景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的《无题》。

A、李贺B、李清照C、李商隐16、“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是的诗句。

A、岳飞B、辛弃疾C、陆游1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中的“红”指的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