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综合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发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同时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2.胡格诺战争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
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农民、手工业者、雇工接受了加尔文教思想,要求改革天主教会。
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也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并且与专制君主对抗,梦想恢复往日的独立地位。
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史称胡格诺战争。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最终胡格诺派首领波旁·亨利成为法国国王,称亨利四世,开始了法国波旁王朝的统治。
1598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标志着胡格诺战争的结束。
胡格诺教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长期内战给法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3根特协定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南北各省代表于1576年11月8日在根特城订立的协定。
宣布恢复尼德兰的统一和各城市原有的特权,废除西班牙总督阿尔伐颁布的迫害异端没收财产的一切决定,决定各省联合,共同驱逐西班牙统治。
这是一个保守的协定。
没有提出尼德兰独立、宗教信仰自由和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问题。
4《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于1517年1O月3O日起草的论证赎罪券功效的提纲。
路德提出,教皇没有免除人的罪恶的权力,免罪权在上帝,因此赎罪券可以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
它的意义在于对天主教关于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的说教予以公开的否定。
5开明专制“专制”——君主依靠权力,推行各项政策,不受国会、内阁或地方议会的限制;“开明”——带有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最基本的崇尚自由的特点。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填空1.英国圈地运动起于15世纪后期,终于(19)世纪上半期;英国无国会统治时间为(11年)2.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纲领性文件是(《大抗议》),1679年,他们在下院提出(《排斥法案》),要求取消身为天主教徒的查理二世之弟(詹姆斯二世世)的王权继承权。
3. 16世纪初,(亨利八世)通过宗教改革,将教会的管理权从罗马教皇手中夺到英国国王手中,(塔列朗)提出的正统主义,很快就成为维也纳会议的指导原则之一。
4.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统治基本上包括了(经济恐怖)与(政治恐怖)两方面。
5.(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是法国大革命中乘疾风骤雨式的群众运动的尾声。
6.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英国被迫与法国签订(《亚眠条约》);(奥地利)加入英俄同盟,表明第三次反法同盟正式形成,1809年1月,英国联合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同盟。
7.(《提尔西特合约》)的签订明显暴露出拿破仑谋取欧洲霸权的野心,是他对外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8.英国对殖民地的基本政策是(力图使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9.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农奴制的恢复主要是由被称为(容克)的庄园领主搞起来的。
10.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思想斗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第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第二次是(启蒙运动)。
11. 1721年,瑞典被迫签订(尼斯塔特和约),使俄国北方有了出海口。
12.在两次俄土战争中,俄国取得了在(黑海海峡)的自由航行权,南方的出海口问题得到了解决。
13. 1770年3月,波士顿人民在为被英军打死的人举行葬礼时进行了大示威,英政府不得不取消(汤森税法),只保留了其中的茶税。
14.北美独立战争前夕,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有(12)哥殖民地代表参加。
15.拉美独立战争时期玻利瓦尔是(委内瑞拉独立)斗争中的主要领导人。
16.(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7.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美术界主要经历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兴衰交替过程。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 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
它为英国建立稳固的君主立宪制度奠定了基础。
其根本意义在于,明确了国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原则,并且规定英国的国王都必须是新教徒。
《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正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新型国家。
2 清教运动: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
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
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
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
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
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 圈地运动:15世纪末叶至19世纪中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
这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海外的贸易和掠夺是另一个重要手段,它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 大陆封锁政策: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对英斗争中,企图从经济上拖垮英国,从政治上孤立英国,以达到争夺欧洲大陆商业霸权和美洲大陆殖民地霸权而采取的一个政策。
拿破仑企图以“大陆征服海洋”,对英国进行战时封锁、战略封锁、双重封锁和有实效的封锁,从而达到其称霸欧洲的野心。
1806年拿破仑多次颁令,禁止隶属于法国的各国同英国进行贸易,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一律没收。
这一政策造成法国及其盟国经济日益恶化,引起广泛不满,而英国经济并未瘫痪。
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大陆封锁政策被取消。
宪章运动:英国无产阶级为争取实行《人民宪章》的革命运动。
“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运动曾三次达到高潮。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工业革命前后的英国一、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的原因1、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
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2、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的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需的货币资金。
3、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4、英国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5、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二、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
2、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3、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4、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
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5、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
出现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
6、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7、生产力飞跃发展。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1、相同点:(1)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3)它们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地体系最终形成。
2、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济,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1、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影响: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但丁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他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其代表作《神曲》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莎士比亚代表作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等)2、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原动力是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但他到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所以把那里的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把他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
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把世界各地连在了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局面。
但同时也开始了持续数百年的殖民掠夺和侵略扩张活动。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
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
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光荣革命”,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意义: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确立。
革命意义:英国最终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这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4、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标志是来克星顿的枪声。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7月4日是美国的国庆节。
华盛顿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5、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
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其意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1794年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法国大革命结束。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打印版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奴隶贸易欧美殖民主义者劫掠贩卖非洲黑人的罪恶贸易。
最早出现于15世纪中叶。
1501年,第一船非洲黑人奴隶从西非运至加勒比海西班牙殖民地圣多明各岛的奴隶种植园。
从此,横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兴盛,葡、西、荷、意、英、法、普等西方国家相继卷入。
到17世纪中叶,奴隶贸易的范围集中在大西洋东西两岸,一般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
贩奴船先从欧洲满载枪支、布匹、甜酒和糖等廉价物品,航行到非洲,换取奴隶,然后把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以高价卖给种植园主或矿山主,换取当地的烟草、甘蔗和棉花等原料,运回欧洲,史称“三角贸易”。
奴隶贩子从中可以获得数百倍的利润。
19世纪下半期奴隶贸易才逐渐衰落。
奴隶贸易严重摧残了非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最野蛮的殖民活动。
2、圈地运动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
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
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致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
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
这一现象被托马斯·莫尔比喻为“羊吃人”。
16世纪中叶,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圈地运动又在教产还俗的土地上广泛发展起来。
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
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资本原始积累用暴力等方式使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
从15世纪末开始。
如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厂做工。
原始积累方式还有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发行国家公债等。
通过这些方式,一方面大量生产资料和资本积聚在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支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世界近代史⼀、填空题1.地理⼤发现的主要⼈物(1)迪亚⼠葡萄⽛著名的航海家,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险⾄⾮洲最南端好望⾓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位葡萄⽛航海探险家⽡斯科·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达·伽马葡萄⽛航海家,从欧洲绕好望⾓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
1497年7⽉8⽇受葡萄⽛国王派遣,率船从⾥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船经加那利群岛,绕好望⾓,经莫桑⽐克等地,于1498年5⽉20⽇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同年秋离开印度,于1499年9⽉9⽇回到⾥斯本。
伽马在1502~1503年和1524年⼜两次到印度,后⼀次被任命为印度总督。
伽马通航印度,促进了欧亚贸易的发展。
在1869年苏伊⼠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主要通过这条航路。
这条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
(3)克⾥斯托弗·哥伦布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
当时背景是西⽅帝国主义抬头,各欧洲王国开始经济竞赛,纷纷通过建⽴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来扩充财富。
哥伦布的向西航⾏到达东印度群岛的冒险性计划得到西班⽛王室的⽀持。
在哥伦布1492年的第⼀次航⾏中,他在巴哈马群岛的⼀个他叫做“圣萨尔⽡多”的地⽅登陆。
在后来的三次航⾏中,哥伦布到达过⼤安的列斯群岛、⼩安的列斯群岛、加勒⽐海岸的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并宣布它们为西班⽛帝国的领地。
尽管哥伦布不是第⼀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第⼀个到达美洲的欧洲探险家是莱夫·埃⾥克松),但哥伦布的航海带了第⼀次欧洲与美洲的持续的接触,并且开辟了后来延续⼏个世纪的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的⼤时代。
这些对现代西⽅世界的历史发展有着⽆可估量的影响。
(4)斐迪南·麦哲伦(1480年春天—1521年4⽉27⽇)探险家、航海家、殖民者。
葡萄⽛⼈,为西班⽛政府效⼒探险。
1519年—1521年率领船队完成环航地球,麦哲伦在环球途中在菲律宾死于部落冲突中。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史复习资料(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5、代表人物、国别、主要作品及其成就但丁:意大利,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达•芬奇:意大利,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莎士比亚:英国,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0-62)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航海家;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环球航行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航海家规模目的性质影响)郑和:船多、人多;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友好交往义举、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哥伦布等:船少、人少;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殖民扩张活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
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政变:(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代史综合复习资料
人物评价
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评价:
哥伦布有功也有过。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使美洲与亚洲、非洲、欧洲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把欧洲文明传到了美洲,把落后的美洲带入了文明时代,客观上促使欧洲大西洋沿岸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给美洲和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加剧了他们的贫穷和落后。
XnbiEEw1Vp
对华盛顿的评价:
华盛顿是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任大地军总司令,他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主持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开辟了道路。
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组建联邦政府。
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及其民主制度的形成做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被誉为“美国国父”。
XnbiEEw1Vp
对拿破仑的评价:
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他在位期间,对内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捍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但后期的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帝国的瓦解。
XnbiEEw1Vp
(4>总之,拿破仑有很大的历史功绩也有不小的过失,但功大于过。
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
拿破仑早期的对外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政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具有进步性。
后期的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反抗,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XnbiEEw1Vp
对林肯的评价: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在南北战争中,他领导联邦政府,打败了南方叛乱军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成为美国历史上深受爱戴和尊敬的总统。
XnbiEEw1Vp
对比及比较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对比表
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相同点:
根本原因: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性质: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领导阶级:都有资产阶级领导
重要文件:革命中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文献
结果:都取得了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影响: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XnbiEEw1Vp
不同点:
原因不完全相同:
英国革命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美国革命是国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革命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XnbiEEw1Vp 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法国还有自由派贵族XnbiEEw1Vp 特点不同:英国的革命具有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美国独立战争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法国大革命是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XnbiEEw1Vp
政体不同:革命胜利后,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和联邦制,法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
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不同点。
原因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南北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黑人奴隶制的阻碍XnbiEEw1Vp
任务不同:独立战争的任务是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南北战争的任务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XnbiEEw1Vp 方式不同:美国独立战争采取的是民族解放战争的方式,美国南北战争是以内战的方式进行的
性质不同: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原因相同: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作用相同: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相同: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不同点:
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XnbiEEw1Vp 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
XnbiEEw1Vp
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XnbiEEw1Vp
一、二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显著,新技术发明的主体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j4mISDH3Uj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j4mISDH3Uj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而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j4mISDH3Uj
两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对比表: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途径)
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②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美国独立战争;
③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日本明
治维新。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
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