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的副作用
卡马西平作用机理

卡马西平作用机理介绍卡马西平(Clonazepam)是一种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Benzodiazepines)的抗焦虑药。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焦虑症、癫痫、睡眠障碍和肌阵挛等疾病。
卡马西平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尤其是伽玛氨基丁酸)的活动来产生作用。
它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通过增强伽玛氨基丁酸的抑制性效应而产生镇静、抗焦虑和抗痉挛效果。
卡马西平的作用机制卡马西平通过与伽玛氨基丁酸A受体(GABAA receptor)结合,增强GABAA受体的抑制性效应。
GABAA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受体,它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膜上。
GABAA受体的活化可导致氯离子(Cl-)的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
卡马西平作为正向刺激剂,可以增强GABAA受体的活化,增加氯离子的内流,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
卡马西平的药效学特点•快速吸收:口服给药后,卡马西平可迅速被吸收,并快速达到峰值浓度。
这让它成为用于急性焦虑发作的理想药物。
•长效持久:卡马西平具有长效持久的药效。
它的半衰期较长,可以达到18-50小时。
这使得它成为治疗慢性焦虑症和癫痫的有效药物。
•高度选择性:尽管卡马西平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但它对大脑的不同区域和神经元类型具有高度选择性。
这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定的药理效应,而不会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过多的抑制作用。
卡马西平对焦虑和焦虑症的作用焦虑是人们常见的情绪体验之一,但对一些人而言,焦虑可能会变得过度且持续。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不适当、过度的焦虑和担忧。
卡马西平对焦虑和焦虑症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卡马西平通过增强伽玛氨基丁酸的抑制性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和抗焦虑效果。
它能够减少焦虑感、紧张感和担心感,使患者感到放松和平静。
此外,卡马西平还可以减少焦虑症患者的恐慌发作和躯体症状。
卡马西平对癫痫的作用卡马西平是一种抗癫痫药物,可用于控制癫痫发作。
癫痫是一种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会导致突发而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丧失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吃卡马西平会有副作用吗?

吃卡马西平会有副作用吗?卡马西平是常见的一种治疗癫痫的专用药,比较适合原发性和复发性的痉挛,能抑制病情的反复发作,同时可以舒缓人体的神经系统,不过要注意这种药物虽然可以抑制神经,但是在医治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最起初的用药量要注意老年人,儿童尽量的少用,如果用药期间出现头晕,头痛和功能性失调,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停止用药。
【★适应症/功能主治】癫痫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发作、简单部分发作。
原发或继发性全身强直-痉挛发作。
混合型发作。
可单独或其他抗惊厥药合并服用,对失神发作和肌阵孪发作无效。
三叉神经痛由于多发性硬化症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规格型号】200mg*30s(得理多)【★用法用量】本品可在用餐时,用餐后或两餐之间用少量液体送服。
对老年患者,应慎重选择卡马西平。
癫痫成人初始剂量每次100-200mg,每天1-2次,逐渐增加剂量直至最佳疗效(通常为400mg,每天2-3次)。
儿童每天10-20mg/kg体重。
12个月以下100-200mg/天,1-5岁,200-400mg/天。
6-10岁,400-600mg/天。
11-15岁,600-1000mg/天,分次服用。
推荐4岁或4岁以下儿童,初始剂量在20-60mg/天,然后隔日增加20-60mg。
三叉神经痛初始剂量200-400mg/天,逐渐增加至疼痛缓解(通常每次200mg,每天3-4次),然后剂量逐渐减小至最低可维持剂量,推荐老年患者的初始剂量为每次100mg,每天2次。
详见包装内部说明书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1.初始服药量太大或老年患者服用,偶尔或经常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如头晕、头痛、共济失调、嗜睡、疲劳、复视);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以及皮肤过敏反应。
与剂量相关的副反应,通常在几天内自行减轻或减少剂量后减轻。
2.中枢神经系统的副反应可能是剂量过高或是血药浓度明显波动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降低每日剂量服用并将它分成3-4次服用。
卡马西平临床合并用药及不良反应

卡马西平临床合并用药及不良反应发表时间:2012-10-29T10:48:46.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石红伟[导读] 随着卡马西平临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合并用药的增多使其药品的不良反应呈增多的趋势石红伟(河南省荥阳市京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药房 450100)【摘要】随着卡马西平临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合并用药的增多使其药品的不良反应呈增多的趋势。
本文通过研究总结对卡马西平临床合并用药的合理性及其疗效作用进一步分析,同时如果合并用药不当,将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要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卡马西平临床合并用药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81-02 卡马西平,又称酰胺咪嗪,最初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于抗癫痫。
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或微苦;系广谱抗癫痫药,是治疗单纯性局限性发作和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同时还有抗复合性局限性发作和小发作作用;对癫痫并发的精神症状亦有效;治疗神经痛的效果优于苯妥英钠;还可用于治疗尿崩症。
卡马西平又是强药酶诱导剂,既可诱导一些药物使其血药浓度降低,影响疗效,又可诱发自身代谢,降低疗效。
因每位患者的病情差异,临床用药时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和它药合用,随着卡马西平临床应用的增多,特别是合并用药的增多,其药品不良反应(ADR)呈现严重及增多的趋势,有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1]。
本文笔者对我院临床使用卡马西平用药的情况及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并用药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 临床资料我院2007年5月~2007年10月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的患者672例,男231例、女441例,年龄10~67岁,平均年龄为38.5岁。
其中癫痫59例、周围神经痛357例、三叉神经痛132例、口咽神经痛36例、其它精神类病例88例。
卡马西平的3种新用途

卡马西平的3种新用途卡马西平是精神运动性癫痫的首选药,能减轻精神异常,伴有精神症状的癫痫尤为适宜。
本品有片剂、缓释片、咀嚼片、胶囊剂、栓剂5种剂型。
青光眼、严重心血管疾患者及老年人应慎用,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孕产妇应忌用。
它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晕、嗜睡、乏力、恶心、呕吐,偶见粒细胞减少、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等,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象。
目前,已发现本品还有以下3种新用途。
◆治疗面肌痉挛用法:用卡马西平600毫克,每天分3次口服,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毫克。
疗效:有人用此药治疗64例面肌痉挛,持续好转占35%,症状完全控制占22%。
疗效肯定,但需长期服用(3~13个月)。
◆治疗耳鸣用法:每天口服卡马西平100~300毫克,连续服用1个月。
疗效:据报道,用此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持续性耳鸣50例,结果耳鸣消失7例,减轻33例,有效率80%。
◆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用法:每日口服卡马西平600毫克。
疗效:据报道,用此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20例,其中15例治愈,5例好转。
西沙必利的2种新用途西沙必利又名普瑞博思,是一种胃肠道动力药,可加强并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滞留与反流。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轻瘫、神经性厌食、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以及便秘等。
本品通常为片剂,有每片5毫克、10毫克两种。
需要提醒的是,早产儿、哺乳期妇女,以及对本品过敏者应禁用本品。
除了上述常见功效,西沙必利还有以下2种新用途。
腹部手术后应用用法:内服西沙必利,每次10毫克,每天3次,从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
疗效:使用西沙必利后,可明显促进手术后患者肠蠕动早期恢复,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但是,本品只适宜于非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对胃肠道手术,特别是胃肠吻合手术者,则禁止应用。
肝功能异常者也应慎用。
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用法:内服西沙必利,每次5~10毫克,每天3次,连续用药2~4周,直至症状消失时止。
在应用本药时,宜严格控制血糖,并配合针刺按摩及膀胱训练等综合性治疗措施,效果更佳。
服用卡马西平注意事项

服用卡马西平注意事项
一、服用卡马西平注意事项二、卡马西平成人用量需区分三、卡马西平会有哪些副作用
服用卡马西平注意事项1、服用卡马西平注意事项
口服卡马西平片吸收缓慢、不规则。
口服400mg后4~5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药峰值为8~12μg/ml,但个体差异很大。
大剂量时达峰时间可达24小时。
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为8~55小时。
生物利用度在58~85%之间。
迅速分布至全身组织,血浆蛋白结合率约76%。
主要在肝脏代谢,可诱导肝药酶活性,加速自身代谢。
代谢产物10、11-环氧化卡马西平的药理活性与原形药相似,其在血浆和脑内的浓度可达原形药的50%。
单次给药时 T1/2为25~65小时,儿童半衰期明显缩短。
长期服用诱发自身代谢,T1/2降为10~20小时。
主要以无活性代谢物形式分别经尿和粪便排出72%和28%。
卡马西平片能通过胎盘、能分泌入乳汁。
2、卡马西平治疗哪些疾病
2.1、癫痫: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简单部分性发作和继发性全身发作。
全身性发作:强直、阵挛、强直阵挛发作2.2、预防或治疗躁狂-抑郁症;对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无效的或不能耐受的躁狂-抑郁症,可单用或与锂盐和其他抗抑郁药合用。
2.3、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发作,亦用作三叉神经痛缓解后的长期预防性用药。
也可用于脊髓痨和多发性硬化、糖尿病性周围性神经痛、患肢痛和外伤后神经痛以及疱疹后神经痛。
2.4、中枢性部分性尿崩症,可单用或氯磺丙脲或氯贝丁酯等合用。
3、卡马西平的药理是什么。
三叉神经痛应用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的比较分析

三叉神经痛应用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比较了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药理作用、副作用、疗效、治疗方案和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
拉莫三嗪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兴奋性和钠通道作用发挥止痛作用,而卡马西平则主要通过钙通道拮抗作用来缓解疼痛。
在副作用方面,拉莫三嗪可能导致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而卡马西平则可能引发皮疹、恶心等反应。
疗效及治疗方案上,两者在不同患者群体中表现出略有差异。
综合比较分析显示,两者各有优劣,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病情、耐受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未来发展展望应加强药物研究,提高治疗效果,并探索更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拉莫三嗪,卡马西平,药理作用,副作用,疗效,治疗方案,应用范围,比较分析,临床应用建议,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三叉神经痛简介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常见但痛苦的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剧烈的面部疼痛,通常定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三叉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功能,包括眼睛、鼻子、颊和下颚。
患者在发作期间可能感觉到像电击一样的、刺痛的疼痛,持续时间短暂但极为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三叉神经的压迫、疼痛传导通路异常激活等因素有关。
一般而言,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疼痛常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但发作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有效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
拉莫三嗪和卡马西平是目前常用于三叉神经痛治疗的药物,它们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特点。
下文将对这两种药物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以便为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依据。
1.2 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概述拉莫三嗪是一种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神经元的高频放电和减少神经元间的兴奋性来减轻疼痛感。
拉莫三嗪是一种抗癫痫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痛等疼痛疾病的治疗中。
卡马西平的副作用

卡马西平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副作用有头晕嗜睡、乏力、恶心、皮疹、呕吐、偶见粒细胞减少,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肝炎等应定期检查血象。
偶见过敏反应,应抗过敏治疗。
使用过量:剧烈眩晕或嗜睡,呼吸不规则、变慢或浅(呼吸抑制),颤抖,异常的心跳加快。
急性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常在一次过量摄入后1—3小时发生。
神经肌肉症状如不安、肌肉抽动、震颤、舞蹈样动作、角弓反张、共济失调、瞳孔散大、眼球震颤、轮替运动不能、精神运动性紊乱、辨距不良、反射异常由高转低等为主、心跳增快、高血压或低血压、休克和传导障碍等心血管症状都有发生的可能,由轻转重。
不良反应精神抑郁伴不安或神经质、耳鸣、颤抖、不能控制的躯体运动、幻视);过敏性肝疼痛、压痛、肤色发绀和肿胀)。
2.过量症状有惊厥,剧烈眩晕或嗜睡,呼吸不规则、变慢或浅(呼吸抑制),颤抖,异常的心跳加快。
急性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常在一次过量摄入后1—3小时发生。
神经肌肉症状如不安、肌肉抽动、震颤、舞蹈样动作、角弓反张、共济失调、瞳孔散大、眼球震颤、轮替运动不能、精神运动性紊乱、辨距不良、反射异常由高转低造血系统:偶有报告各类型血液病,从白细胞减少到再生障碍性贫血。
有报告发生网织细胞增多症而无溶血、贫血或失血,这可能是一种特异性反应。
有报告发生正色素正细胞贫血、血小板减少者,停药后均恢复。
内分泌、代谢:此药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出现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降低及水中毒,而用苯妥英可阻止此种现象发生,有人认为是苯妥英使血清中卡马西平浓度降低之故。
有报告16例癫痫患者应用治疗剂量,5例发生低钠血症。
单独应用此药仅在生化方面有骨软化的证据,而患者无临床症状。
特殊感官:视觉障碍,一般见于大剂量时,以复视为常见。
有报告出现视力对比敏感性不全,但无视网膜改变。
皮肤:有时出现丘疹伴有或不伴有水泡、红斑疹伴有轻度发热或多形性红斑。
可发生过敏性红色斑丘疹、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及剥脱性皮炎。
卡马西平会出现什么副作用?

卡马西平会出现什么副作用?关于《卡马西平会出现什么副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卡马西平是一种主要用途很广的药品,最先,这类药能够用于医治癫痫,次之,常常有些人会出現三叉神经痛,或是有些人由于糖尿病而造成周边的神经疼痛,此刻都能够应用卡马西平开展医治,可是应用这类药一定要十分慎重,务必要遵从医师的建议,假如应用不正确得话,非常容易出現副作用。
卡马西平片的副作用:卡马西平片可以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层面的一些副作用,例如患者吃药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現共济失调或是是头昏的状况,也有可能造成患者总想睡觉及其身体疲乏。
卡马西平片可以造成人的泌尿生殖系统层面的副作用,例如能够造成水潴留,还能够造成水中毒或是是低钠血症。
卡马西平片一些情况下可以造成超敏反应,例如造成皮肤出現中毒副作用外皮坏死状况,也有可能促使皮肤出現皮疹。
卡马西平片可以促使人的皮肤出現荨麻疹,还能促使皮肤骚痒。
有一些少年儿童服食了不卡马西平片以后会出現适应障碍,还会继续出現严重腹泻。
有时卡马西平片能够造成红斑狼疮样综合征,会促使患者喉咙肿痛全身发热。
卡马西平片的患者吃药期内有可能会出現关节痛及其骨骼疼痛的状况,但是这类状况不普遍。
此外卡马西平片也有一些少见的副作用,例如可能会造成腺样体变病,也有可能造成心律失常或是是造成传导阻滞。
卡马西平片能够促使一些老年康复人吃药以后出現骨髓抑制的状况。
此类药物有时可以造成患者出現语言发育迟缓,例如促使患者讲话都较为艰难,也有可能促使患者精神躁动不安,出现幻听及其幻视的状况。
常见问题:卡马西平片能够促使一些患者吃药以后出現身体正常的状况,也有可能造成过敏肝炎。
有的人无需老卡马西平片以后出現了低钙血症,还出現了骨质疏松的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马西平副作用
一、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晕、嗜睡、乏力、恶心、呕吐、偶见粒细 胞减少、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 肝炎等,故在治疗开始(尤其是第一个月内)应定期检查血象。
二、偶见过敏反应,据报道有2例患者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1例 为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型药疹,另1例为重型多形性红斑型药疹。 需立即停药,并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
卡马西平的副作用
北京彭胜三叉神经医院
卡马西平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对 80%95%的三叉神经痛初期患者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卡马西 平为三环类抗惊厥剂,除用于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 肌张力异常、尿崩症外,已广泛用于治疗精神疾病。 卡马西平具有耐药性,由于卡马西平的广泛应用, 其毒副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01
定位准确:美国进口设备,数字影像引导精确辨别 病变神经,技术先进,定位准确。 无痛无创治疗:不开刀、不手术、治疗过程无任何 疼痛,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轻松治疗。 神经根部治疗彻底 不用住院,随治随走 立刻止痛,安全性高
02
03
04
05
用药原则
1
剂量从小量开始,不致不良反应又能控制症状
2
坚持长期用药,不可随意停药
3
减药要缓慢
4
青光眼,老年患者慎用。
彭胜-无痛介入疗法
因此,临床上并不提倡把药物治疗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 的唯一方案,更多采用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治疗。
彭胜- 无痛介入疗法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安全 的治疗方法。
五大优势
三、服用卡马西平的病人中5%~19%有肝功能异常,多为一 过性可逆性表现,少有引起急性胆管炎、胆汁阻塞性黄疸的 报告。 四、卡马西平引起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嗜酸性细胞增 多、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告,停药后多能恢复。
五、使用过量:剧烈眩晕或嗜睡,呼吸不规则、变慢或浅(呼 吸抑制),颤抖,异常的心跳加快。急性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常 在一次过量摄入后1—3小时发生。神经肌肉症状如不安、肌 肉抽动、震颤、舞蹈样动作、角弓反张、共济失调、瞳孔散 大、眼球震颤、轮替运动不能、精神运动性紊乱、辨距不良、 反射异常由高转低等为主、心跳增快、高血压或低血压、休 克和传导障碍等心血管症状都有发生的可能,由轻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