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练习及答案(给学生)(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第一节 力 练习(含答案)

力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 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B. 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C. 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D. 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2.小红和小明站在冰面上静止。
小明在后面推了小红一下,使小红向前滑去,同时,小明后退,这个现象不能说明()A.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C.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踢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踢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踢球时,脚对球施加了力,球对脚没有力的作用B. 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C. 踢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D. 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4.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④5.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A. 与力的大小有关B. 与力的方向有关C.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 与受力面积有关6.当一个人提起一个物体后,人对物体施加了一个拉力,物体也对人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A. 大小相同B. 作用点相同C. 三要素都相同D. 大小和作用点相同7.游泳运动员用手和脚向后推水,于是人就前进。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B. 水只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C. 手和脚对水有一个推力,方向向后,则水对脚和手就有一个方向向前的推力D. 手脚对水的推力一定和水对手和脚的力相互抵消8.以下为小明的物理笔记摘录,正确的是()A. 游泳时,产生了使人前进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人B. 跑步时,脚应向后蹬地,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 足球被踢出后在空中飞行,此时足球受到重力和脚的踢力D. 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比鸡蛋对石头的力大9.甲班和乙班进行拔河比赛,甲班获得了胜利,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A. 在比赛中,甲班拉力大于乙班拉力B. 在比赛中,甲班拉力小于乙班拉力C. 在比赛中,甲班拉力等于乙班拉力D. 比赛时两班拉力的大小无法比较10.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把一根钢尺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它发生a、b、c、d各图所示的形变.若F1=F3=F4<F2,小丽同学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a和b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B. 图c和d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C. 图b和d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D. 图b和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11.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一。
承德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练习(含答案)(1)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符合事实的是 A B C D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逐渐变小 向FeCl 3溶液中滴加KSCN 试液,生成红色沉淀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并分层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pH 试纸上,试纸变红A .AB .BC .CD .D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干冰的电子式:B .S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 .氧化钠的电子式:D .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3517Cl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 4的球棍模型:B .Cl -的结构示意图:C .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D .乙醛的官能团:-COH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各项性质中,它不可能具有的是( )①可以燃烧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能与NaOH 溶液反应④能发生酯化反应⑤能发生聚合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⑦能发生取代反应A .①④B .⑥C .⑤D .④⑤ 5.下列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Al 2O 3(s)()NaOH aq →NaAlO 2(aq)()3NaHCO aq −−−−−→Al(OH)3(s) B .NaCl(aq)电解−−−−→NaOH(aq)2Cl −−→漂白粉(s) C .FeS 22O 煅烧−−−−−→SO 32H O −−−→H 2SO 4 D .淀粉−−−−−→淀粉酶葡萄糖酒化酶−−−−−→CH 3COOH6.下列各组有机物以任意比混合,若总物质的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和消耗氧气的质量不变的是A.C3H8、C4H6B.C3H6、C4H6O2C.C2H2、C6H6D.CH4O、C4H4O5 7.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甲烷和乙烷B.乙烷和乙烯C.溴苯和硝基苯D.葡萄糖和果糖8.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A.C6H6B.CH3CH2OH C.C2H4D.CH3COOH9.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
行政管理学第七章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行政管理学”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1.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行政机构B.行政体制C.行政职位D.行政人员解析:行政组织有四个要素:行政职位、行政人员、行政体制、精神要素。
其中,行政人员是行政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
2.行政组织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A.行政职位B.行政人员C.行政体制D.精神要素解析:行政组织有四个要素:行政职位、行政人员、行政体制、精神要素。
其中,行政职位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3.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A.直线结构B.职能结构C.矩阵结构D.旁系结构解析: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结构。
4.在管理学上,把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称为()A.直线式结构B.职能式结构C.直线-职能式结构D.事业部式结构解析: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又称为职能结构。
5.一般说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因果关系D.没有关系解析:一般说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管理层次越多,则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
6.行政组织体制按照行政权力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分配的不同,可分为()A.首长制与委员会制B.集权制与分权制C.完整制与分离制D.单一制与复合制解析:行政组织体制按照行政权力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分配的不同,可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7.同一层次的各行政组织只受同一上级组织统一指挥、控制与监督的组织体制是()A.完整制B.分离制C.集权制D.分权制解析: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
它指同一层次的各行政组织只受同一上级组织统一指挥、控制与监督的组织体制。
8.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是()A.谈判B.调处C.服从权威D.冷处理解析:解决上下级行政组织冲突的常见方式是服从权威。
9.领导的构成要素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和()A.客观环境B.主观精神C.技术手段D.行为方式解析:领导的构成要素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客观环境。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第七章(1-3习题)线性变换与相似矩阵答案

第七章线性变换与相似矩阵习题7.1习题7.1.1判别下列变换是否线性变换?(1)设是线性空间中的一个固定向量,(Ⅰ),,解:当时,显然是的线性变换;当时,有,,则,即此时不是的线性变换。
(Ⅱ),;解:当时,显然是的线性变换;当时,有,,则,即此时不是的线性变换。
(2)在中,(Ⅰ),解:不是的线性变换。
因对于,有,,所以。
(Ⅱ);解:是的线性变换。
设,其中,,则有,。
(3)在中,(Ⅰ),解:是的线性变换:设,则,,。
(Ⅱ),其中是中的固定数;解:是的线性变换:设,则,,。
(4)把复数域看作复数域上的线性空间,,其中是的共轭复数;解:不是线性变换。
因为取,时,有,,即。
(5)在中,设与是其中的两个固定的矩阵,,。
解:是的线性变换。
对,,有,。
习题7.1.2在中,取直角坐标系,以表示空间绕轴由轴向方向旋转900的变换,以表示空间绕轴由轴向方向旋转900的变换,以表示空间绕轴由轴向方向旋转900的变换。
证明(表示恒等变换),,;并说明是否成立。
证明:在中任取一个向量,则根据,及的定义可知:,,;,,;,,,即,故。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习题7.1.3在中,,,证明。
证明:在中任取一多项式,有。
所以。
习题7.1.4设,是上的线性变换。
若,证明。
证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有命题成立。
假设等式对成立,即。
下面证明等式对也成立。
因有,即等式对也成立,从而对任意自然数都成立。
习题7.1.5证明(1)若是上的可逆线性变换,则的逆变换唯一;(2)若,是上的可逆线性变换,则也是可逆线性变换,且。
证明:(1)设都是的逆变换,则有,。
进而。
即的逆变换唯一。
(2)因,都是上的可逆线性变换,则有,同理有由定义知是可逆线性变换,为逆变换,有唯一性得。
习题7.1.6设是上的线性变换,向量,且,,,都不是零向量,但。
证明,,,线性无关。
证明:设,依次用可得,得,而,故;同理有:,得,即得;依次类推可得,即得,进而得。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第1节 行星的运动1.将冥王星和土星绕太阳的运动都看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冥王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是土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8倍。
那么冥王星和土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约为 A .2∶1 B .4∶1C .8∶1D .16∶1【答案】B【解析】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33122212R R T T =,已知12:8T T =得到313264R R =,整理得到124R R =,答案B 正确。
2.火星探测器沿火星近地圆轨道飞行,其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T 0和R 0,火星的一颗卫星在其圆轨道上的周期和相应的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003lg()lg()2T RT R = B .00lg()2lg()R TT R = C .003lg()lg()2RT T R= D .00lg()2lg()R TT R= 【答案】A【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330220 R R K T T== ,则:323200 R T R T =,所以它们的对数关系可以表达为:0032T Rlg lg T R =()().故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 。
3.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长D .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答案】D【解析】A .所有行星都沿着不同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选项A 错误;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焦点处,选项B 错误;C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运动周期越短,选项C 错误;D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选项D 正确.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B .物体做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C .平抛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越来越小D .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32r k T=,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答案】C【解析】A 、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加速度恒定,但是曲线运动,故A 错误;B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的合力才一定指向圆心,故B 错误;C 、加速度方向或恒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设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0tan v gt θ=,因为竖直分速度逐渐增大,则θ逐渐减小,故C 正确;D 、32rk T=是开普勒在观察太阳系行星运动时得到的规律,在实验中不能验证,故D 错误.故选C 。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力提升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小手盖住的点的坐标可能为()A.(5,2) B.(-7,9) C.(-6,-8) D.(7,-1)2.若线段AB∥x轴且AB=3,点A的坐标为(2,1),则点B的坐标为()A.(5,1) B.(-1,1)C.(5,1)或(-1,1) D.(2,4)或(2,-2)3.若点A(a+1,b-2)在第二象限,则点B(1-b,-a)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D(-5,4)到x轴的距离为()A.5 B.-5 C.4 D.-45.已知点A(2x-4,x+2)在坐标轴上,则x的值等于()A.2或-2 B.-2 C.2 D.非上述答案6.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一个点位置的是()A.北偏东40°B.某地江滨路C.光明电影院6排D.东经116°,北纬42°7.如图是某动物园的平面示意图,若以大门为原点,向右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向上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驼峰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8.若线段AB∥y轴,且AB=3,点A的坐标为(2,1),现将线段AB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则平移后B点的坐标为()A.(1,2) B.(1,-4)C.(-1,-1)或(5,-1) D.(1,2)或(1,-4)9.课间操时,小明、小丽、小亮的位置如图所示,小明对小亮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丽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A.(5,4) B.(4,5) C.(3,4) D.(4,3)10.已知点A(-1,2)和点B(3,m-1),如果直线AB∥x轴,那么m的值为()A.1 B.-4 C.-1 D.3二.填空题(共6小题)11.若P(a-2,a+1)在x轴上,则a的值是.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点A(-10,1)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为.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x,y),若点Q的坐标为(ax+y,x+ay),其中a为常数,则称点Q是点P的“a级关联点”,例如,点P(1,4)的3级关联点”为Q(3×1+4,1+3×4)即Q(7,13),若点B的“2级关联点”是B'(3,3),则点B的坐标为;已知点M(m-1,2m)的“-3级关联点”M′位于y轴上,则M′的坐标为.14.已知点A(m-1,-5)和点B(2,m+1),若直线AB∥x轴,则线段AB的长为.15.小刚家位于某住宅楼A座16层,记为:A16,按这种方法,小红家住B座10层,可记为.16.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2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三.解答题(共7小题)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0,3)、(-2,1)、(-1,1),如果将三角形ABC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会得到三角形A′B′C′,点A'、B′、C′分别为点A、B、C移动后的对应点.(1)请直接写出点A′、B'、C′的坐标;(2)请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并直接写出三角形A′B′C′的面积.18.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M(m-1,2m+3)(1)当m为何值时,点M到x轴的距离为1?(2)当m为何值时,点M到y轴的距离为2?19.如图是某个海岛的平面示意图,如果哨所1的坐标是(1,3),哨所2的坐标是(-2,0),请你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用坐标表示出小广场、雷达、营房、码头的位置.20.已知:点P(2m+4,m-1).试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P点的坐标.(1)点P在y轴上;(2)点P的纵坐标比横坐标大3;(3)点P在过A(2,-4)点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21.阅读材料:象棋在中国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如图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半,棋子“马”走的规则是沿“日”形的对角线走.(1)若点A位于点(-4,4),点B位于点(3,1),则“帅”所在点的坐标为;"马”所在点的坐标为;"兵”所在点的坐标为.(2)若“马”的位置在点A,为了到达点B,请按“马”走的规则,在图上画出一种你认为合理的行走路线,并用坐标表示出来.22.对有序数对(m,n)定义“f运算”:f(m,n)=11,,22m a n b⎛⎫+-⎪⎝⎭其中a、b为常数.f运算的结果也是一个有序数对,在此基础上,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A(x,y)规定“F 变换”:点A(x,y)在F变换下的对应点即为坐标为f(x,y)的点A′.(1)当a=0,b=0时,f(-2,4)=;(2)若点P(4,-4)在F变换下的对应点是它本身,则a=,b=.答案:1-5 CCBCA6-10 DDDCD11.-112.(-10,5)13. (1,1)(0,-16)14.915. B1016. (-1,-1)17. 解:(1)根据题意知,点A′的坐标为(2,1)、B'的坐标为(0,-1)、C′的坐标为(1,-1);(2)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S△A′B′C′=×1×2=1.18. 解:(1)∵|2m+3|=12m+3=1或2m+3=-1∴m=-1或m=-2;(2)∵|m-1|=2m-1=2或m-1=-2∴m=3或m=-1.19.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小广场(0,0)、雷达(4,0)、营房(2,-3)、码头(-1,-2).20. 解:(1)∵点P (2m+4,m-1),点P 在y 轴上,∴2m+4=0,解得:m=-2,则m-1=-3,故P (0,-3);21. 解:(1)由点A 位于点(-4,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2P x -+所在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2.下列各点中,位于第四象限的点是( )A .(3,-4)B .(3,4)C .(-3,4)D .(-3,-4) 3.已知点P(-4,3),则点P 到y 轴的距离为( )A .4B .-4C .3D .-34.已知m 为任意实数,则点()2,1A m m +不在( )A .第一、二象限B .第一、三象限C .第二、四象限D .第三、四象限5.已知点P 在第二象限,并且到x 轴的距离为1,到y 轴的距离为2.则点P 的坐标是( )A .(1、2)B .(-1,2)C .(2,1)D .(-2,1)6.如图,一个质点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运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0,0)运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即(0,0)→(0,1)→(1,1)→(1,0)→…,且每秒移动一个单位,那么第80秒时质点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A .(0,9)B .(9,0)C .(0,8)D .( 8,0)7.已知点A(-3,0),则A 点在( )A .x 轴的正半轴上B .x 轴的负半轴上C .y 轴的正半轴上D .y 轴的负半轴上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3,2)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点坐标为( )A .(1,0)B .(1,2)C .(5,4)D .(5,0)9.将以A(-2,7),B(-2,2)为端点的线段AB 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线段11,A B 以下点在线段11A B 上的是( )A .(0,3)B .(-2,1)C .(0,8)D .(-2,0)10.课间操时,小明、小丽、小亮的位置如图所示,小明对小亮说:如果我的位置用(0,0)表示,小丽的位置用(2,1)表示,那么你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A .(5,4)B .(4,5)C .(3,4)D .(4,3)二.填空题(共6小题)11.若P(a-2,a+1)在x 轴上,则a 的值是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5,4)在第 象限.13.点P(3,-2)到y 轴的距离为 个单位.14.小刚画了一张对称的脸谱,他对妹妹说:“如果我用(1,4)表示一只眼,用(2,2)表示嘴,那么另一只眼的位置可以表示成 .15.已知点A(m-1,-5)和点B(2,m+1),若直线AB ∥x 轴,则线段AB 的长为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B 点C 在x 轴上,且AC+BC=6,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C 的坐标三.解答题(共7小题)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D 都在坐标格点上,点D 的坐标是(-3,1),点A 的坐标是(4,3).(1)将三角形ABC 平移后使点C 与点D 重合,点A ,B 分别与点E ,F 重合,画出三角形EFD .并直接写出E ,F 的坐标;(2)若AB 上的点M 坐标为(x,y),则平移后的对应点M 的坐标为.18.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点A(3,2),(4,-3),C(1,-2),请按下列要求操作:(1)请在图中画出△ABC;(2)将△ABC 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111,A B C 在图中画出111,A B C 并直接写出点1A 、1B 、1C 的坐标.19.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M(m-1,2m+3).(1)当点M到x轴的距离为1时,求点M的坐标;(2)当点M到y轴的距离为2时,求点M的坐标.20.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M(2m-3,m+1).(1)点M到y轴的距离为l时,M的坐标?(2)点N(5,-1)且MN∥x轴时,M的坐标?21.【阅读材料】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x,y)的横坐标x的绝对值表示为|x|,纵坐标y的绝对值表示为|y|,我们把点P(x,y)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之和叫做点P(x,y)的勾股值,记为[P],即[P]=|x|+|y|(其中的“+“是四则运算中的加法),例如点P(1,2)的勾股值[P]=|1|+|2|=3 【解决问题】(1)求点(2,4),A B -+的勾股值[A],[B];(2)若点M 在x 轴的上方,其横,纵坐标均为整数,且[M]=3,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22.如图是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已知旗杆的位置是(-2,3),实验室的位置是(1,4).(1)根据所给条件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用坐标表示食堂、图书馆的位置;(2)已知办公楼的位置是(-2,1),教学楼的位置是(2,2),在图中标出办公楼和教学楼的位置;(3)如果一个单位长度表示30米,请求出宿舍楼到教学楼的实际距离.23.对有序数对(m,n)定义“f 运算”:f(m,n)=11,,22m a n b ⎛⎫+- ⎪⎝⎭其中a 、b 为常数.f 运算的结果也是一个有序数对,在此基础上,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A(x,y)规定“F变换”:点A(x,y)在F 变换下的对应点即为坐标为f(x,y)的点A ′.(1)当a=0,b=0时,f(-2,4)= ;(2)若点P(4,-4)在F 变换下的对应点是它本身,则a= ,b=.答案:1-5 BAADD6-10 CBDAC11.-112.二13.314. (3,4)15.916.. (3,0)或(-3,0)17. 解:(1)如图所示,△EFD即为所求,其中E(0,2)、F(-1,0).(2)由图形知将△ABC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可得△EFD,∴平移后点M的坐标为(x-4,y-1),18. 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结合图形可得:A1(-2,6),B1(-1,1),C1(-4,2).19. 解:(1)∵|2m+3|=1,∴2m+3=1或2m+3=-1,解得:m=-1或m=-2,∴点M的坐标是(-2,1)或(-3,-1);(2)∵|m-1|=2,∴m-1=2或m-1=-2,解得:m=3或m=-1,∴点M的坐标是:(2,9)或(-2,1).20. 解:(1)∵点M(2m-3,m+1),点M到y轴的距离为1,∴|2m-3|=1,解得m=1或m=2,当m=1时,点M的坐标为(-1,2),当m=2时,点M的坐标为(1,3);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1,2)或(1,3);(2)∵点M(2m-3,m+1),点N(5,-1)且MN∥x轴,∴m+1=-1,解得m=-2,故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检测试题一、选择题。
数据结构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1)

7_1对于图题7.1(P235)的无向图,给出:(1)表示该图的邻接矩阵。
(2)表示该图的邻接表。
(3)图中每个顶点的度。
解:(1)邻接矩阵:0111000100110010010101110111010100100110010001110(2)邻接表:1:2----3----4----NULL;2: 1----4----5----NULL;3: 1----4----6----NULL;4: 1----2----3----5----6----7----NULL;5: 2----4----7----NULL;6: 3----4----7----NULL;7: 4----5----6----NULL;(3)图中每个顶点的度分别为:3,3,3,6,3,3,3。
7_2对于图题7.1的无向图,给出:(1)从顶点1出发,按深度优先搜索法遍历图时所得到的顶点序(2)从顶点1出发,按广度优先法搜索法遍历图时所得到的顶点序列。
(1)DFS法:存储结构:本题采用邻接表作为图的存储结构,邻接表中的各个链表的结点形式由类型L_NODE规定,而各个链表的头指针存放在数组head中。
数组e中的元素e[0],e[1],…..,e[m-1]给出图中的m条边,e中结点形式由类型E_NODE规定。
visit[i]数组用来表示顶点i是否被访问过。
遍历前置visit各元素为0,若顶点i被访问过,则置visit[i]为1.算法分析:首先访问出发顶点v.接着,选择一个与v相邻接且未被访问过的的顶点w访问之,再从w 开始进行深度优先搜索。
每当到达一个其所有相邻接的顶点都被访问过的顶点,就从最后访问的顶点开始,依次退回到尚有邻接顶点未曾访问过的顶点u,并从u开始进行深度优先搜索。
这个过程进行到所有顶点都被访问过,或从任何一个已访问过的顶点出发,再也无法到达未曾访问过的顶点,则搜索过程就结束。
另一方面,先建立一个相应的具有n个顶点,m条边的无向图的邻接表。
第七章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微波通信

第七章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微波通信分为通信和通信两类。
2、数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并与,一起作为当今三大传输手段。
3、电磁频谱,包含从到的各种波、光和射线的。
4、电磁波的频率非常高,故微波又称为。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υ与其频率f 、波长λ之间的固定关系是。
若微波是在真空中传播,则速度为。
5、微波频段的波长范围为,频率范围为。
6、微波中继通信是利用微波作为并采用方式在地面上进行的通信。
7、微波中继通信主要用来传送、、、基地站与交换中心之间的信号。
8、微波频段占用的频带约,而全部长波、中波和短波频段占有的频带总和不足。
9、当通信频率高于时,、及的活动对其影响小。
10、当天线面积给定时,与的平方成反比。
11、微波通信的工作波长,天线尺寸可做得,通常做成,的面式天线。
12、数字微波通信系统设备由、、、等组成。
13、在民用数字微波通信中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终端复用设备是时分复用设备。
14、微波站的基本功能是传输来自设备的信号。
15、微波站分为、、和。
16、数字微波站的主要设备包括、、、、等。
17、目前的微波中继系统中大多数采用方式,勤务信号经常采用方式。
18、微波中继范围很宽,工作频率,愈容易获得较宽的和的通信容量。
19、输出功率是指处功率的大小。
输出功率的确定与设备的、、及方式等因素有关。
20、微波通信对频率的要求取决于所采用的以及对的要求。
发信机的工作频率的取决于发信的频率。
21、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多采用调制方式,若发信机不稳,有,将使解调的幅度下降,增加。
22、要求1⨯10-6~5⨯10-6时,则必须采用石英晶体控制的或。
23、微波收信设备包括、和三部分。
24、对于一个中继段而言,前一个微波站的发信频率就是同一波道的。
频段使用。
25、噪声系数是的重要指标。
数字微波收信机的噪声系数一般为。
26、收信机本身产生的热噪声功率,值就越大,也就是说值是衡量收信机热噪声性能的一项指标。
27、收信机要使接收的已调信号地通过,就要具有足够的工作,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货币供给与需求
一、选择题
1.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愿意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
A、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B、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
C、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D、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2.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手段主要包括()
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存贷款利率
C、提高再贴现率
D、央行出售政府债券
3.原始存款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二者的范围相同,即基础货币=原始存款
B、原始存款的范围大于基础货币,即基础货币<原始存款
C、基础货币的范围大于原始存款,即基础货币>原始存款
4.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
A、狭义的货币供应量
B、广义的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
D、流通中现金
5.超额存款准备金等于()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6.如果原始存款为20万元,派生存款为60万元,则存款扩张倍数为()
A、2
B、3
C、4
D、5
7.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要受()因素限制。
A、法定存款准备率
B、现金漏损率
C、超额存款准备率
D、存款准备金
8.基础货币包括()
A、公众手持现金
B、存款货币
C、存款准备金
D、原始存款
9.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正负相关都可能
D、不相关
10.凯恩斯把用于财富储存的资产分为()
A、股票
B、债券
C、货币
D、黄金
11.()认为,货币供给将完全由货币当局的行为所决定。
A、货币供给内生论者
B、货币供给外生论者
C、货币供给中性论者
12.通货比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
B、非银行金融机构
C、商业银行
D、社会公众
13.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A、超额存款准备率
B、通货比率
C、定期存款比率
D、储蓄存款比率
14.下列银行中,()对货币扩张影响最小。
A、中国人民银行
B、浦东发展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进出口银行
15.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货币供应量()
A、越多
B、越少
16.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
A、越大
B、越小
17.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之和,称为()
A、狭义货币
B、广义货币
C、基础货币
D、存款货币
18.影响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比率的主要因素有()
A、市场利率
B、融资成本及难易程度
C、收入和财富的变动
D、社会对资金的需求程度
19.决定通货比率的主要因素有()。
A、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持有通货的机会成本
D、超额存款准备率
20在决定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中,由社会公众决定的因素有()。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通货比率
C、定期存款比率
D、超额存款准备率
二、判断并改错(或说明理由)
( ) 1.所谓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愿望,而不考虑人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持有货币。
( )2.当人们预期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大量增加,甚至形成流动性陷阱。
( )3.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会抛售货币而持有债券。
( )4.一定时期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
( )5.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下降。
( )6.凡是影响或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动机的因素,就是影响或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 )7.如果货币乘数是稳定的,那么货币供应量就取决于基础货币的数量。
三、名词解释
基础货币(B)
货币乘数
货币需求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流动性陷阱
冲销
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调整基础货币量,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础货币量的波动。
例如当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买入外汇时,会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通过公开市场卖出等额证券,基础货币回复到原来的水平,这种操作方法被称为冲销。
四、计算
1.假设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的短期信贷增加10亿元,财政存款增加9亿元,央行持有的国库券减少6亿元,这些变化对基础货币的净影响是怎样的?
2.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现金漏损率为6%,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4%的前提下,货币乘数是多少?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17%,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为2%,现金漏损率不变,试计算货币乘数,并分析引起货币乘数变化的因素。
3.已知支票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4%、超额准备金率6%,流通中现金对支票存款之比为5%。
如基础货币增加100亿元,试计算信用创造后整个银行体系增加的支票存款额。
五、简答、简述和论述题
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定义,推导出货币乘数
见P186或PPT)。
请据此说明影响货币乘数m1的因素并说明各种因素会使货币乘数如何变化?
3.假使中央银行向外汇指定银行收购外汇10亿美元,此举对基础货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假设USD1=RMB6.5)。
如果央行要抵消这种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哪一种副作用最小?
4.简析黄金外汇储备变化与基础货币量的关系。
5.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
6.利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主要因素。
7.下述变量将如何影响货币乘数?(分析建立在掌握影响货币乘数因素基础上)(1)银行恐慌
(2)市场利率上升
(3)流动人口比例增加
(4)银行的负债管理能力上升
(5)接受支票付款的商店的数目增多
8.下述情况对基础货币有何影响?(通过央行资产负债简表进行分析)
(1)公开市场卖出债券
(2)政府利用向公众发行债券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
(3)政府向中央银行透支
(4)中央银行为阻止本币的升值而购入大量外汇
(5)公众到银行提取现金
(6)中央银行向一家国内计算机企业购入1000台计算机
(7)公众向国家纳税
9.什么是货币需求,为什么说货币需求是有限的?
10.简述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观点。
11.凯恩斯是如何论述货币需求和利率之间的关系的?
1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机会成本变量主要有哪些?它们对货币需求有何影响?
第七章答案
一、选择题
二、判断题
错误的是前五题。
(应知道错在哪里)
三、计算
1.
解:基础货币净变动额=10—6—9=-5(亿元) 答:基础货币减少5亿元。
2.
第一种情况下:
第二种情况下:
分析:
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很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
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呈反向变化,即以上三个比例越高,货币乘数越小。
在本题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且提高的幅度大大超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的幅度,因而从整体上,货币乘数下降了,从原来的5.3降为4.24。
3.
若计算流通中增加的货币总额,则为(1+5%)/(14%+6%+5%)*100=420(亿元)
此为m1,其包括了现金和支票存款。